磷矿石脱铁脱铝研究进展.pdf
第3 2 卷 2 0 1 2 年0 8 月 矿冶工程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矾E E R D i G V 0 1 _ 3 2 A u g u s t2 0 1 2 磷矿石脱铁脱铝研究进展① 陈广1 ’2 ,张覃1 ’。,赵武强3 ,张文胜3 ,陈开翔3 1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贵阳5 5 0 0 0 3 ;2 .贵州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卅I 贵阳5 5 0 0 0 3 ;3 .贵州锦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5 5 0 0 0 5 摘要介绍了我国磷矿资源的现状及磷矿利用存在的问题,叙述了磷矿石中倍伴氧化物的赋存状态及不同类型的磷矿石脱铁脱 铝的工艺及基本方法,并就目前磷矿石脱除铁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磷矿;倍伴氧化物;脱铁脱铝 中图分类号T D 9 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2 0 8 0 3 5 7 0 5 我国磷矿资源储藏量大,分布比较集中,但是贫化 问题严重,低品位矿多,富矿少,采选难度大。磷矿资 源的利用率低,铁铝杂质的含量是影响磷矿质量的重 要因素,因为这些杂质矿物对磷矿的主要用途磷 肥生产十分有害。它不但使生产加工过程发生困难, 而且使磷肥的质量降低,甚至不合标准。因此,应对磷 矿中的倍伴氧化物 R O 。 进行脱除,以达到所需的 要求。 1 我国磷矿资源概述 1 .1 我国磷矿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我国磷矿资源较丰富,已探明资源仅次摩洛哥,位 于世界第二。截至2 0 0 2 年底,全国共有矿产地4 5 0 处,其中大型7 0 多处,中型1 4 0 处,分布在全国2 7 个 省市自治区,保有资源储量为1 6 7 .8 4 亿吨。我国磷矿 资源虽然很多,但是近中期在技术经济上可利用的基 础储量占资源总储量仅约2 4 %,难以利用的资源占 7 6 %。我国除西藏外均发现磷矿资源,相对集中在云 南、贵州、四川、湖北和湖南5 省,5 省保有磷矿资源储 量占全国的7 5 %,且P 0 ,大于3 0 %的富矿几乎全部 集中在这5 个省。我国磷矿资源的主要特点①资源 储藏量较大,分布较集中;②中低品位矿多,富矿少; ③胶磷矿多,采选难度大;④矿床类型主要以沉积磷 块岩为主。 1 .2 我国磷矿的开发利用水平 按近年世界磷矿产量统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磷 矿生产国。随着磷肥工业和磷化工产品生产对磷矿需 求量的增加,开展了找矿和地质勘探工作,并证明我国 是磷矿资源富有的国家。 目前美国、北非磷资源的回采率可达9 5 %~9 8 %, 我国瓮福磷矿、晋宁磷矿和黄麦岭磷矿露天开采回采 率均可达9 8 %以上,贵州开阳磷矿井下回采率也可达 到7 1 .1 %。但我国的磷矿工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和 矛盾需要解决,主要问题是磷矿企业整体规模小,回 采率低;磷矿企业装备简陋,管理落后,资源破坏和浪 费严重;不少矿区交通条件差,运输费用高;中低品位 矿多,杂质含量偏高,洗选性差,选矿费用高;磷矿加工 不合理,存在“优矿劣用”、“高质低用”的浪费隋况H ] 。 1 .3 我国磷资源贫化问题 随着我国磷矿的大规模开采,全国磷矿资源日趋 贫化。2 0 0 0 年国土资源部己将磷矿列为2 0 1 0 年后不 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2 0 个矿种之一。全国5 大磷矿主产区都几乎面临磷矿资源贫化问题[ 2 ] 。 贵州省磷矿探明储量约2 6 .8 7 亿吨,保有储量 2 5 .6 1 亿吨,居全国第2 位。贵州磷矿平均品位2 2 %, 品位为3 0 %以上的一级富矿储量5 .2 7 亿吨,占总储 量的1 9 .6 %,主要集中在黔东及黔东北的瓮福磷矿和 开阳磷矿。瓮福集团与开磷集团磷矿开采量和磷化学 品总产值在全省占主导地位,但同样存在中小企业乱 挖现象,一些矿山即将失去大规模开采的价值【3J 。 2 磷矿石中的倍伴氧化物 2 .1 倍伴氧化物影响磷利用率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磷矿是磷肥生产的主要原料,对于它的品位评价, 不仅决定于其中所含磷酸盐的量,亦决定于其杂质矿 物的含量。特别是铁铝杂质的含量是评价磷矿品位的 ①收稿日期2 0 1 2 - 0 6 - 2 5 基金项目贵州省重大专项 黔科合重大专项字 2 0 1 0 6 0 0 3 号, 2 0 1 1 6 0 2 3 作者简介陈广 1 9 8 8 一 ,男,四川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难选矿石的选矿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 通讯作者赵武强 1 9 6 5 一 ,男,贵州人,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难选矿石的选矿及资源综合利用。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2 卷 重要条件之一,因为这些杂质矿物对磷肥生产十分有 害,它非但使生产加工过程发生困难,而且使磷肥的质 量降低。因此,在选择磷矿原料时,对其中所含铁铝杂 质矿物的合量有严格的限制。例如,在过磷酸钙或萃 取磷酸生产中,磷矿原料中铁的含量不能超过如下的 规定翼篆墨霎热1 0 0 ≤8 .0 ,否则将引起生 规疋磷酸矗否戛订;为了1 u u ≤8 ‘,古则椅号l 越生 产加工上的困难并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磷矿中所含铁铝杂质矿物,一般是以其氧化物或 复杂的硅酸盐矿物存在。如海绿石、霞石等。我国磷 矿资源丰富,其中以中低品位胶磷矿 P 0 ,质量分数 2 0 %左右 居多MJ ,通常硅质胶磷矿中含铁、铝倍伴氧 化物 R O , 较高。传统的湿法磷酸生产中,铁、铝不 仅干扰硫酸钙结晶的生长,还使磷酸形成淤渣,造成后 续浓缩过程中P O ,的损失较大∞J 。因此,工业标准 中酸法磷肥对铁、铝倍伴氧化物 R O , 有明确的要 求一类磷精矿倍伴氧化物不得高于2 .5 %;二类磷精 矿倍伴氧化物不得高于3 .0 %。 在湿法磷酸及酸法制肥过程中,许多企业都通过 开发新的加工工艺和处理方法来降低铁、铝等倍伴氧 化物的干扰,虽然取得好的效果,但开发及生产成本较 高M 一7 ] 。因此,从磷矿物选矿着手,脱除铁、铝杂质,获 取高品质的磷精矿,对磷工业生产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 .2 磷矿石中倍伴氧化物赋存状态 大部分磷块岩中,F e O ,和A 1 O 。在不同筛析粒径 中单个的分配率变化很相似,这是因为F e O 。主要赋 存的褐铁矿与A 1 0 ,主要赋存的粘土都有易磨、呈颗 粒状分散嵌布于磷块岩中且颗粒粒径小的共同特点。 对某低品位磷矿石利用偏光显微镜分析,上层矿顶部 的白云质磷块岩主要矿物是胶磷矿、白云石,次要矿物 石英、方解石和少量的粘土类矿物 主要是高岭石,次 要的是白云母 、褐铁矿。铁元素主要赋存在褐铁矿 中,少量F e 3 被粘土吸附,或以同质类相存在于白云 石中,因此,褐铁矿在选矿中降F e 0 ,时是主要的研究 对象 对于高铁型磷块岩主要是磁铁矿 。有时胶磷 矿呈褐色是因为胶磷矿被褐铁矿浸染旧J 。褐铁矿以 粒状分散在白云质磷块岩中,颗粒大小主要集中在 5 1 5 0t x m ;褐铁矿与胶磷矿、白云石呈不规则状镶嵌 或被胶磷矿包裹,当被包裹于胶磷矿的褐铁矿粒径小 于1 0 仙m ∽1 时,选矿方法难以将褐铁矿与胶磷矿分离, 分离成本高,因此将此情况的褐铁矿认为是胶磷矿的 一部分。由于褐铁矿容易磨碎,经磨碎后趋向集中于 更小颗粒。根据嵌布粒度分析褐铁矿粒径在0 .0 7 4 m m ~0 .0 3 8m m 之间占7 0 %一8 0 %。因此,磨矿粒度 一0 .0 7 4m m 粒级占8 5 %左右比较好。 磷块岩中的粘土类矿物主要是高岭石,次要是白 云母,呈分散状嵌布于磷块岩中,A 1 0 ,是主要赋存在 粘土类矿物中。粘土粒径大小主要分布在1 0 ~6 0 t x m ,占粘土的4 0 %~5 0 %;颗粒微细 一1 0 “m 被胶 磷矿包裹的粘土占2 0 %~3 0 %。当被包裹于胶磷矿 的粘土类矿物粒径小于1 0I , z m 时,选矿方法难以将褐 铁矿与胶磷矿分离,分离成本高,因此将此情况的粘土 类矿物认为是胶磷矿的一部分。由于粘土类矿物容易 磨碎,经磨碎后趋向集中于更小颗粒。根据筛析粒度 分析磨矿粒度一0 .0 3 8m m 粒级占8 5 %时A 1 0 ,的分 配率6 0 %~7 0 %,说明呈微粒集合体产出的粘土基本 被磨出而解离。因此,磨矿粒度一0 .0 7 4m m 粒级占 8 5 %左右比较好。 对某中低品位白云质磷块岩的倍伴氧化物赋存状 态进行分析发现,胶磷矿是含有少量S i 、A 1 、M g 、F e 等 有害组分的集合体,包裹粘土、褐铁矿、白云石。此磷 块岩经细磨后,粘土和褐铁矿粒级的含量变化相似,呈 细粒嵌布,趋向富集于更小颗粒。胶磷矿主要呈细粒 嵌布,磨至一0 .0 7 4m m 粒级占8 5 %时解离性良好。 选矿厂选别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磨矿产品的质 量,有用矿物解离度不够,则严重影响选别指标。未解 离的有用矿物连生体进入精矿将降低精矿品位,进入 尾矿将降低有用矿物回收率。另外,人浮原矿又不宜 粉碎,过粉碎不仅增加电耗、钢耗,而且也会恶化选别 过程,降低选别指标。特别是对于磷块岩中的倍伴氧 化物,如果鳃离得不够,将严重影响选别效果【l0 I 。 3 磷矿石脱铁脱铝选矿工艺及方法 3 。l 硅质胶磷矿中铁、铝杂质脱除 沉积型胶磷矿嵌布粒度细,如果有用磷矿物和脉 石矿物在某一粒级上下 如0 .0 4 6m m 呈明显差别分 布,采用分级浮选能够减小微细粒级矿石对选矿的负 面影响。铁、铝含量较高的硅质胶磷矿,特别是铁、铝 矿物伴生在硅质矿物中的胶磷矿,通过以抑制硅质矿 物为主,分段加药的方式,能够比较好地脱出硅质脉石 矿物,同时达到脱出铁、铝杂质的目的。 对于某沉积型硅质胶磷矿,原矿P O 。为1 9 .8 7 %, 铁、铝倍伴氧化物为4 .3 3 %,S i O 为3 6 .2 4 %,在0 .0 4 6n l n l 粒度进行分级,获得两种粒级的产品。粗粒级产品直 接采用正浮选进行选别,细粒级产品采用正.反浮选进 行选别。粗粒级矿石P 0 ,品位较高,而铁、铝杂质含 量都较低,因此采用抑制硅质矿物,工艺采用一次粗 选、两次精选及一次反浮选的流程,通过分段加药的选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0 8 月 陈广等磷矿石脱铁脱铝研究进展 矿方法,获得的磷精矿指标P O ,3 0 .4 8 %、S i O 2 0 .3 9 %,铁、铝倍伴氧化物 R 0 , 1 .6 5 %,达到一级 酸法磷肥对磷精矿的用矿要求,使用这类磷精矿能够 有效降低磷肥生产的运行成本,提高磷的利用率。细 粒级尾矿P 0 ,质量分数为9 .3 8 %,达到了工业排放 标准,可以直接排人尾矿库。 3 .2 高硅低品位磷矿选矿⋯J 对于高硅低品位砂质磷矿 P O ;含量5 %左右 , 原矿细粒级质量分数大,主要成分为粘土,细粒级矿中 有用矿物质量分数低而倍伴氧化物质量分数高,直接 浮选矿浆发粘,有用矿物和杂质难于分离。采用分级 浮选工艺流程,预先排除细粒级矿,然后采用直接浮选 工艺抑硅浮磷,得到比较理想的技术指标。此工艺流 程简单,泡沫量少、易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对某地砂质磷矿筛析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一0 .0 3 8 m m 的细粒级矿主要是粘土,P 0 ,含量0 .5 3 %、F e 0 。 6 .6 8 %、A I 0 31 4 .2 8 %。由于杂质A 1 2 0 3 含量高,单独 过滤这部分细粒级矿,烘干后成很硬的块矿,难于破 碎,不脱除这部分细粒级矿,浮选矿浆发粘呈胶状物, 不利于有用矿物和杂质分离。采用分级浮选工艺流 程,预先分离细粒级矿,缓解了矿浆发粘的问题,可以 得到理想的指标。该矿样采用分级分选工艺流程,直 接丢弃细粒级矿,在常温下,采用Y P 系列药剂,粗粒 级矿采用一粗一精工艺流程,可以获得精矿产率 1 5 .2 5 %、P 2 0 52 8 .1 2 %、M g O0 .4 3 %、S i O2 8 .7 5 %、回 收率8 5 .3 8 %的指标;粗粒级矿采用一粗一扫工艺流 程,可以获得精矿产率1 6 .8 5 %、P ,0 ,2 5 .0 7 %、M g O 0 .5 5 %、S i O ,1 9 .9 5 %、回收率8 6 .9 6 %的指标。原矿 最大粒度4 .5m m ,今后工业生产不需要破碎工段,有 用矿棕红色颗粒在原矿中分布很清晰 有用矿单体解 离比较充分 ,磨矿的目的只是降低有用矿粒度,磨矿 粒度只需一0 .0 7 4m m 粒级占6 5 .0 %即可,粒度过细, 磨细的硅酸盐杂质混入精矿,会导致磷精矿品位下降。 类似这样的磷矿在我国北方或国外还有很多,对 该类矿石的试验研究的突破,可以将磷矿使用范围从 高、中品位延伸到低品位领域,可以扩大磷资源的利用 率,为磷复肥生产提供原料保障。 3 .3 低品位钙硅质磷块岩脱泥- 浮选工艺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其中以中低品位胶磷矿 P 0 ,含量2 0 %左右 居多2 。。该类型磷块岩中含 P O ,、M g O 品位低,R O , 倍伴氧化物 含量高,要获 得高品质磷精矿,需脱除磷精矿中的硅酸盐杂质。由 于胶磷矿与白云石、石英、云母、粘土类和铁碳质等矿 物共生关系复杂,呈微细粒相互充填胶结、包裹嵌布。 因此,选择脱泥一浮选工艺进行试验,对一次磨矿分级 后的细粒矿石 有用矿物含量较低,杂质较多 直接抛 尾,然后对抛尾剩余的粗粒矿石进行二次磨矿再选 。 对该类型的磷块岩进行筛析试验,结果发现 R 0 ,易向细粒级别 一0 .0 3 8m m 富集,且细粒级别 的产率较低,P 2 0 ,含量低,而杂质M g O 、S i O 和A 1 O , 的含量较高。采用预先脱泥来处理原矿,可以提高人 选矿石质量 如提高P 0 ,品位,降低杂质含量 。 该胶磷矿风化程度高、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含泥 量大,在以往的正一反、反一正、双反浮选工艺研究中,主 要存在消泡难、药耗大等技术问题。据此,试验采用脱 泥- 浮选流程,主要目的是先排出部分含杂质较高的细 粒级矿石,以提高入选原矿的质量。根据该胶磷矿石 难浮硅质矿物所占比例大的特点,应采用“抑难浮易” 的浮选工艺流程,先通过正浮选,抑制硅酸盐矿物,优 先浮出磷矿物,然后通过酸性介质调整作用,浮出正浮 精矿中的碳酸盐矿物,得到合格的优质磷精矿。因此, 试验方案选择脱泥、正- 反浮工艺选流程进行试验引。 某地低品位钙硅质磷块岩通过采用脱泥一浮选工 艺流程,抛除一次磨矿后的细粒级 一0 .0 3 8m m 以 下 ,对粗粒级进行磨矿浮选试验,获得如下指标当 原矿P 2 0 5 品位为1 9 .7 9 %,M g O 含量为1 .2 2 %,R 0 3 含量为4 .2 8 %时,通过磨矿抛尾后二次磨矿粒度为 一0 .0 3 8m m 粒级占约7 5 % 一0 .0 7 6m m 粒级约占 9 8 % ,经正反浮选闭路流程选别后可获得P 0 ,品位 为3 0 .9 2 %,M g O 为0 .1 8 %,R 2 0 3 含量为1 .7 3 %的优 质磷精矿,P 0 ,回收率为6 9 .1 6 %,M g O 排除率达 9 1 .5 4 %,R 0 ,排除率达8 0 .6 5 %。该矿样采用脱泥. 浮选工艺,较其他工艺具有能耗小、药剂种类少、药剂 用量小等特点,值得下一步开发中低品位胶磷矿资源 借鉴研究。 3 .4 磁铁磷灰石型磷矿浮选精矿除铁镁 对于磁铁磷灰石磷矿,主要有用矿物为氟磷灰石 和磁铁矿,脉石矿物有辉石、黑云母,其次为正长石、方 解石、绢云母、钛榴石等。选矿流程采用先浮选磷,再 用磁选回收铁的浮一磁联合流程。选磷采用一粗一扫 二精的选矿流程。 据有关报道,矾山磷矿选矿厂浮选所用药剂是一 .种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泡沫粘性大,捕收能力强。由 于温度、p H 值等矿浆性质的影响,再加上机械夹杂。使 得部分磁铁矿上浮,进入磷精矿中。而云母的天然可 泽陛好,同样也易被带入磷精矿中。对原有磷精矿进 行弱磁选,降铁效果不太明显,对降镁作用也不大。而 采用强磁选再洗矿,理论上可以达到目的。 万方数据 3 6 0矿冶工程第3 2 卷 在不增加设备、不改变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对不同 抑制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精选加大硅酸钠用量, 可以比较经济地提高磷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因此硅 酸钠是提高精矿品位和赊铁、镁等杂质的较为有效也 是较为经济的抑制剂4 | 。 3 .5 高铁碳酸盐脉石类型磷块岩选矿除铁 回收磷矿中含铁磁性矿物,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 与非磁性的脉石矿物分离。磁铁矿主要呈不规则状嵌 布于脉石矿物中,其次呈细粒浸染状分布在脉石矿物 中。赤铁矿和假象赤铁矿多与磁铁矿紧密共生,在弱 磁选作业中,多数和磁铁矿一起以连生体形式进入弱 磁选铁精矿中,褐铁矿和其它含铁脉石矿物则进入弱 磁选尾矿中。部分磁铁矿嵌布粒度较细,又与脉石和 含铁的硅酸盐矿物密切共生,因此,为保证精矿质量, 适当细磨是必要的。磷灰石常呈柱状和六边形自形晶 结构,其次呈不规则粒状产出,主要嵌布在脉石矿物及 其集合体间隙中,与辉石、长石、绿泥石等脉石矿物关 系密切,磷矿物可以采用浮选方法综合回收。采用磁 选一浮选联合工艺,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既能有效 的回收金属铁,也可以综合回收磷。 目前对于像北方高铁磷灰石的选矿实践,几乎均 采用了浮一磁联合流程解决磷、铁的分离。平环式磁选 机除铁率仅为4 0 %左右,而磷精矿中含F e O ,远不能 达到工业要求。选用可用于超微细粒弱磁性矿物磁选 的高梯度磁选机除铁率高达9 0 %以上,且磷精矿中含 铁远低于工业要求,但磷精矿回收率较低。场强对磷 灰石与赤铁矿分离的试验结果说明,场强高时,部分 磷、铁连生体被选上;由于磷铁连生体多少不同,被磁 力吸上的程度也不等,所以可以选择达到工业要求的 的场强。在浮选过程中,提高水玻璃的用量对磷灰石 的回收率有一定的好处,但用量也不宜过大,否则造成 后处理困难,这样既分离了磷、铁,也保证了回收率。 磷灰石损失主要集中在高梯度磁选作业的磁性产 物中 约占总量的2 5 %左右 。经查明,损失的这些磷 灰石依然是晶体中包裹着一些超细微的赤铁矿颗粒, 或是磷灰石表面受赤铁矿的污染所致。 3 .6 沉积型高铁磷灰岩矿石的选矿纠 含碳酸盐脉石的磷块岩选矿,自从研制出碳酸盐 脉石有效抑制剂,才基本上得到解决。然而我国一些 沉积型含铁高的磷灰岩矿床,因其嵌布粒度极细,脂肪 酸类捕收剂又缺乏选择性,浮选精矿往往含铁太高,往 往使该类型矿石不能开发利用。石梯磷灰岩矿石,主 要由硅质磷灰岩和铁锰质磷灰岩矿石组成。矿石质地 疏松,性脆易碎,泥化较严重。差热分析主要含赤铁 矿,与磷矿物嵌布非常微细,磷灰石矿物表面大多遭到 氧化铁的污染,或被氧化铁膜所覆盖。 据有关报道,研究人员采用抑铁选磷的流程,当时 由于抑制铁的同时,也常常会严重影响磷的可浮性,因 此该类型矿石不宜采用抑铁选磷的流程。 有人采用反.正浮选流程,磷灰石适宜于在碱性介 质中浮选,赤铁矿最佳浮选p H 值为6 ~7 。采用酸性 水玻璃调节矿浆使其适合赤铁矿浮选p H 值,并借助 它抑制脉石矿物。以磷酸作磷灰石的抑制剂,优先选 出铁矿物。再用碳酸钠调节浮选尾矿p H 值至碱性选 磷。研究证明,大量赤铁矿的预先选除对获取合格磷 精矿是完全可能的。只因赤铁矿浮选时磷灰石损失近 5 0 %,而使流程失去了实用价值。 对于重选除铁,原矿经重选后F e O ,可除去4 0 % 左右。人选原料的F e O ,含量降低5 个百分点左右, 磷的损失很少,为下一步选磷创造了一定条件。尽管 如此,选磷时除铁效果仍然不理想,即使改变药剂条件 和增加精选次数,磷精矿含F e O ,仍然达不到要求。 据考查,重选除去的铁大多属于单体,连生体大部分残 留在重选尾矿里,这类矿物是很难用浮选完全分离的。 磷灰石具有微弱的磁性,比磁化系数1 8 1 0 ~。 赤铁矿比磁化系数 4 0 2 0 0 X1 0 ~。两种矿物磁性 的差异较大,用磁选法有可能实现分离。鉴于矿石中 硅酸盐矿物所占比例较大,还必须用浮选法除硅,进而 用强磁选除铁回收磷。 对某地的沉积型高铁磷灰岩矿石进行浮选,选粗 精矿经高梯度磁选机一次处理,F e O ,在精矿中含量 降至3 %以下,完全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当磁场强度 为3 2 0 ~8 0 0k A /m 时,浮选精矿的除铁效果几乎无大 变化,均能把含F e O ,1 0 %的入选物料降至0 .8 %以 下。然而磷在磁性产品中的损失也十分惊人,最终磷 精矿回收率仅有3 0 %左右。其原因除与磷灰石本身 的弱磁陛有关外,主要是入选的物料仍然有许多是磷 与铁的连生体,还有一些表面被赤铁矿污染和被氧化 铁薄膜覆盖的磷灰石,在高梯度场强的作用下,产生聚 磁作用而被大量吸入磁性产品所致。因而场强控制在 1 2 0 1 6 0k A /m 为好。 如果磷灰石与赤铁矿呈一般的连生体,浮选的泡 沫产品只需进行再磨磁选,便可提高磷的回收率。磷 灰石和赤铁矿的共生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原来显微镜 下确认单体的磷灰石,不是共晶体内包裹着一些星点 状的赤铁矿,就是磷灰石与赤铁矿呈微粒共生,以致使 机械磨矿亦不能使其单体解离,磷矿物中铁质的出现, 必然会提高它的磁性,所以高梯度磁选时,磷灰石损失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0 8 月陈广等磷矿石脱铁脱铝研究进展 在磁性产品中。该类磷灰石可浮性好,矿石细磨后的 浮选回收率很高,其泡沫产品经高梯度磁选机除铁后, 可使磷精矿的质量达到用户要求。该流程操作稳定, 指标可靠,是解决沉积型高铁磷灰岩除铁的较佳方案。 部分磷灰石的嵌布粒度过于微细,细磨亦不能达到单 体解离,尤其是它与赤铁矿连生在一起,造成了高场强 下磷灰石大量损失。 3 .7 其它药剂 据有关报道,使用F s 作捕收剂,且p H 1 0 时,磷灰石可浮性迅速下降。并对比了N A 、油酸等 对实际矿石的影响,结果表明F S 药剂在弱碱性介质中 能够反浮选磷块岩,浮选效果优于其他药剂。相同条 件下,药剂F S 作为捕收剂浮选磷矿石所得产品泡沫正 常,且容易处理,对降低A 1 O ,含量很有帮助,且适应 性强、廉价、无毒引。 3 .8 改革流程提高磷精矿质量 选矿工艺流程结构合理与否,不能单从试验指标 来取舍,还应综合各方面技术经济效果来评定。国内 湿法磷酸生产中,对磷精矿的杂质极限含量提法不一, 一般为M g o /P 2 0 5 5 %,R 2 0 3 /P 2 0 5 1 2 %时勉强可 用。在考虑磷肥加工对磷矿的质量要求时,首先应考 虑我国磷矿资源贫的特点,以及目前所能达到的选矿 技术水平。国内磷矿除云贵两省部分矿石质量高外, 大多数矿石P 0 ,含量低,有害杂质含量高,如两湖、四 川、江西等省矿床,为此,对磷矿石的质量要求,应以能 满足磷肥加工技术的可能性及经济上的合理性为基 准。流程结构的合理性,应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标 准。流程结构的合理性还取决于资源的利用程度。 4 结语 对于我国磷矿资源的贫化问题,其中主要的解决 办法就是采用先进的选矿工艺及技术,使得由于磷矿 原矿的入选品位降低,能有效的脱除磷矿石中的杂质, 特别是倍伴氧化物F e 0 ,及A 1 0 ,的脱除。目前国内 对于磷矿石脱铁脱铝的选矿方法主要为浮选,而对于 北方的高铁低磷型磷矿石,可用磁选.浮选联合流程, 其中的磁选机主要用到高梯度磁选机。除了选矿工艺 的改进以外,还需探索研究新的药剂,特别是新型铁铝 抑制剂的发明,将会有力促进磷矿石脱铁脱铝工艺的 进步。需特别指出的是粘土矿物、磁铁矿等嵌布于磷 块岩中且颗粒粒径小,故应注意磨矿过程。因此,随着 各种先进工艺及技术的应用,磷矿石脱铁脱铝工艺水 平将会有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 1 ] 袁俊宏.我国磷资源现状及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J ] .中国矿业, 2 0 0 3 ,1 2 4 4 9 . [ 2 ] 杨军.贫质磷矿湿法磷酸新工艺及钝化铁铝杂质的研究[ D ] . 成都四川大学,2 0 0 7 . [ 3 ] 姚敬劬.中西部磷矿开发与保护的双赢策略[ J ] .国土资源科技 管理,2 0 0 2 ,1 9 2 . [ 4 ]黄志良,刘羽,胥焕岩,等.磷灰石矿物材料[ M ] .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 0 0 8 . [ 5 ] 云南磷化集团.中低品位磷矿选矿[ R ] .2 0 0 8 . [ 6 ] 刘代俊,李建明,张允湘,等.磷资源加工研究进展4 .湿法磷酸的 膜分离净化与杂质捕集[ J ] .磷肥与复肥,2 0 0 9 ,2 4 3 1 1 1 3 . [ 7 ] 魏正坤.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淤酸的控制及处理方法[ J ] . 磷肥与复肥,2 0 1 0 ,2 5 1 2 3 2 5 . [ 8 ] D Z /T 0 2 0 9 - 2 0 0 2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 s ] .北京地质出版社, 2 0 0 3 . [ 9 ] 周乐光.工艺矿物学[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 0 0 7 . [ 1 0 ]肖蔷,杨绍斌,庞建涛,等.低品位磷矿中倍伴氧化物赋存状 态分析[ J ]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 0 1 1 ,3 3 3 . [ 1 1 ] 刘丽芬,罗廉明,赵风婷,等.高硅低品位磷矿选矿试验研究 [ J ] .化工矿物与加工,2 0 0 9 1 0 . [ 1 2 ] 潘长云.南磷矿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J ] .云南地质, 2 0 0 3 ,2 2 3 3 3 6 3 4 2 . [ 1 3 ]甘顺鹏.难选胶磷矿新型高效复配脱镁捕收剂的研究[ D ] .武 汉武汉理工大学,2 0 0 7 . [ 1 4 ]王海军.矾山磷矿浮选药剂及精矿除铁镁研究[ J ] .化工矿物与 加工,1 9 9 9 2 . [ 1 5 ] 旷福生.沉积型高铁磷灰岩矿石的选矿[ J ] .化工矿山技术, 1 9 9 0 7 . [ 1 6 ]牛芳银,张覃.F S 药剂对沉积型硅钙质磷块岩浮选降铝试验 的影响[ J ] .化工矿物与加工,2 0 0 8 1 2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