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法湿法联合工艺从卡林型金矿中提金研究.pdf
火法湿法联合工艺从卡林型金矿中提金研究 ① 刘 泽, 陈 曼, 刘化江, 韦江林 (广西冶金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摘 要 针对贵州某卡林型金矿,采用氧化焙烧预处理矿物、碱性环境下氰化浸出工艺提金。 所得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 750 ℃、焙烧时间 2 h,此时硫、碳、砷的脱除率分别为 99.95%,95.83%和 99.91%;焙烧后矿物在氰化物浓度 3 g/ L 条件下浸出 24 h, 金浸出率为 93.81%。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黄铁矿; 氧化焙烧; 氰化浸出 中图分类号 TF111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5.04.026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5)04-0098-03 Extraction of Gold from Carlin⁃type Deposit by a Combined Pyro⁃ and Hydro⁃metallurgical Route LIU Ze, CHEN Man, LIU Hua⁃jiang, WEI Jiang⁃lin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Nanning 530023, Guangxi, China) Abstract After a pre⁃treatment of oxidizing roasting, the gold ore from a Carlin⁃type deposit of Guizhou Province was leached to recover gold by sodium cyanide in an alkaline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optimum roasting temperature of 750 ℃ and roasting duration of 2 h, the removal rates of sulfide, carbide and arsenide attained 99.95%, 95.83% and 99.91%, respectively. With the cyanide concentration of 3 g/ L, the gold leaching rate of the roasted ore, after 24 h⁃leaching, reached 93.81%. Key words Carlin⁃type gold deposit; pyrite; oxidizing roasting; cyanide leaching 贵州某金矿属于卡林型微细粒金矿,金的存在形式 为自然金,除小部分以胶体吸附形式存在于黏土矿物中 外,绝大部分以超微细粒包裹体形式存在于黄铁矿、毒 砂等硫化物中。 由于矿物硫、碳、砷、黏土含量高,金的 浸出有一定困难,直接浸出率不到 20%,属于难处理矿 石[1]。 卡林型金矿的常见处理方法有① 通过选矿工 艺,将卡林型金矿中的自然金富集,得到金精矿产品后 进行冶炼提金;② 通过培育可分解黄铁矿及毒砂的硫、 砷化物菌种,在液体环境下浸泡卡林型金矿,从而达到 分解硫化物、提高金浸出率的目的;③ 采用碱性热压氧 化预处理工艺处理卡林型金矿,原矿中的硫、砷化物被 氧化,使金脱离被包覆状态,提高金浸出率[2-6]。 本文采用火法湿法联合工艺,通过氧化焙烧预处 理金矿,脱除硫、砷、碳,再在碱性环境下预氧化,强化 氰化浸金,从而得到较高的金浸出率。 1 实验原料及方法 1.1 原 料 金矿主要成分及矿物组成分别见表 1~2。 从表 1 可知,该金矿中 C、S 含量偏高,As 含量较低。 从表 2 可知,矿物中含量居多的是硅酸盐物质和长石等,铁以 黄铁矿、磁铁矿及少量毒砂等矿物形式存在。 表 1 某金矿主要元素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 Au1)AsSCFe 5.480.2711.423.2210.72 1) 单位为 g/ t。 表 2 某金矿主要矿物组成(质量分数) / % 毒砂黄铁矿磁铁矿硅酸盐矿物其他矿物 0.513.21.243.641.5 1.2 实验方法 在卡林型金矿中,金通常被硫化矿物包裹,进行氰 化浸出时,金难以浸出,大量留在氰化浸出渣中[7]。 矿 物中硫和砷的存在,会在氰化时大量消耗氰根,造成氰 化物的损失;而碳则会吸附金,进入浸出渣中[8]。 通过 ①收稿日期 2015-02-01 作者简介 刘 泽(1981-),男,广西南宁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有色金属冶炼。 第 35 卷第 4 期 2015 年 08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5 №4 August 2015 高温焙烧,可将硫、砷化物等转变成疏松的氧化物,从而 增大自然金的暴露面积,同时,可大量脱除矿物中的碳, 减少“劫金”现象。 焙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9] 3FeS2+8O2Fe3O4+6SO2 4FeS2+11O22Fe2O3+8SO2 12FeAsS+29O24Fe3O4+3As4O6+12SO2 2FeAsS+5O2As2O3 +Fe 2O3+2SO2 As2O3 +Fe 2O3 +O 22FeAsO4 C+O2CO2 将经过氧化焙烧预处理的矿物在通入氧气的碱性 溶液中预氧化,可使在焙烧阶段未充分氧化的硫化物 得到进一步氧化,从而使硫化矿物被氧化而失活,以降 低氰化物的消耗和提高金浸出率。 经过预处理后的矿 物,在通入氧气的含有氰根的碱性液体环境中,可使矿 物中的金与氰根接触,形成络合离子进入溶液中,实现 金的氰化浸出[10]。 利用振动磨矿机将金矿磨到细度为-0.074 mm 粒 级占 75%,矿样送入小型回转窑中在 600~800 ℃下焙 烧 2 h。 得到的焙砂以液固比 4∶1进行调浆,加入碱化 剂使溶液 pH 值保持在 11 左右,通入氧气,在搅拌器 搅拌下进行 12 h 预氧化,预氧化结束后,往溶液中加 入适量氰化物进行氰化浸出,浸出结束后,过滤,得到 滤渣和滤液送往检测。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焙烧温度对硫、碳、砷脱除率的影响 矿样细度为-0.074 mm 粒级占75%,焙烧时间为2 h, 常压焙烧,焙烧温度对硫、碳、砷脱除率的影响见图 1。 , *5 As S C 100 80 60 40 20 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图 1 焙烧温度对硫、砷、碳脱除率的影响 从图 1 中可以看到,400 ℃时,硫和碳脱除率就已 经较高,分别是 85.6%和 81.7%。 随焙烧温度升高,硫与 碳脱除率继续提高,焙烧温度为 450 ℃时,硫与碳脱除 率分别为 96.96%和 94.16%;焙烧温度为 750 ℃时,硫与 碳脱除率分别为 98.36%%和 95.87%,可见温度超过 450 ℃后,焙烧温度对硫、碳的脱除影响已经变得较小。 砷在焙烧温度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的 反应,影响砷的脱除率。 当焙烧温度在 400~600 ℃范 围时,砷挥发率随焙烧温度上升呈升高趋势,这是由于 矿物中的砷化物在高温下被氧化,生成 As2O3进入烟 尘中造成的。 当焙烧温度在 600~650 ℃范围内时,由 于 As2O5的形成并与矿物中 Fe2O3的结合生成砷酸 盐,造成了砷被固化在焙砂中,降低了砷的脱除率。 650 ℃ 时砷脱砷率只有 46.43%。 当焙烧温度超过 650 ℃时,砷酸盐重新分解,生成的 As2O3重新进入烟 尘中被带走,砷脱除率又呈上升趋势[10-12],750 ℃时, 砷脱除率达 99.91%。 因此,选择脱硫、碳、砷最佳焙烧 温度为 750 ℃。 2.2 焙烧时间对硫、碳、砷脱除率的影响 矿样细度为-0.074 mm 粒级占 75%,焙烧温度为 750 ℃,常压焙烧,焙烧时间对硫、碳、砷脱除率的影响 见图 2。 ;0min *5 As S C 100 80 60 40 20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图 2 焙烧时间对硫、砷、碳脱除率的影响 从图 2 可看出,焙烧时间对物料的脱硫、脱碳、脱砷 率有一定影响,但焙烧时间超过 60 min 后,脱除率趋于 平缓。 焙烧60 min 时,砷、硫、碳脱除率分别为99.80%, 99.60%和 95.74%。 焙烧 120 min 与焙烧 60 min 时相 比,脱砷率增加 0.11%,脱硫率增加 0.35%,脱碳率增 加 0.09%,说明单一延长焙烧时间,砷、硫、碳的脱除效 果没有明显提高。 但考虑到脱硫、砷、碳结果的稳定, 最终选择焙烧时间为 120 min。 2.3 氰化物浓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焙烧温度 750 ℃,焙烧时间 2 h,焙砂细度为-0.074 mm 粒级占 75%,浸出时间 24 h,溶液 pH 值 11,液固 比 4∶1,搅拌速度350 r/ min,氰化物浓度对金浸出率的 影响见图 3。 从图 3 可以看到,在强化浸出条件下,当 氰化物浓度为 0.5 g/ L 时,金浸出率只有 79.37%,随着 氰化物浓度提高,金浸出率呈上升趋势,氰化物浓度为 3 g/ L 时,金浸出率达到 93.81%。 随着氰化物浓度继 续增加,氰化物逐渐过量,造成氰化物在液体中水解, 在有氧环境下,氰化物水解出的氢氰酸会挥发;由于氰 99第 4 期刘 泽等 火法湿法联合工艺从卡林型金矿中提金研究 化物水解产生 NaOH 等碱性物质,使溶液 pH 值不断 升高,使水中溶解的氧大量减少,降低氰根与金的反应 效率;同时,钙离子易在金表面形成过氧化钙薄膜,从 而造成金的浸出溶解速率下降[9],金浸出率随之下 降。 因此,选择最佳氰化物加入量为 3 g/ L。 9/7,g L-1 11*5 100 95 90 85 80 75 700 1 2 3 4 5 6 图 3 氰化物浓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2.4 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氰化物浓度 3 g/ L,焙砂焙烧温度 750 ℃,焙烧时 间 2 h,焙砂细度为-0.074 mm 粒级占 75%,溶液 pH 值 11,液固比 4∶1,搅拌速度 350 r/ min,浸出时间对金 浸出率的影响见图 4。 1*;0h 11*5 100 90 80 70 60 50 400 12 24 36 48 60 72 图 4 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从图 4 可以看到,浸出时间 6 h 时,金浸出率只有 47.86%,浸出不完全;随着浸出时间增加,金浸出率也随 之升高,当浸出时间达到 24 h 时,金浸出率为 93.81%, 随着浸出时间继续延长,金浸出率没有明显增长。 72 h 时,金浸出率只比 24 h 时的浸出率高 0.11%。 考 虑到过长浸出时间造成成本增加,最终选择浸出时间 为 24 h。 2.5 焙烧温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焙烧时间 2 h,浸出时间 24 h,氰化物浓度 3 g/ L, 焙砂细度为-0.074 mm 粒级占 75%,溶液 pH 值 11,液 固比4∶1,搅拌速度350 r/ min,焙烧温度对金浸出率的 影响见图 5。 , 11*5 100 80 60 40 2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图 5 焙烧温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从图 5 可知,在不同焙烧温度下,由于矿物中硫、 砷、碳的脱除率不同,也造成了后续氰化浸出中金浸出 率的不同。 焙烧温度为 400 ℃时,硫、砷、碳脱除不完 全,金浸出率只有 29.78%;随着焙烧温度升高,焙砂的 金浸出率不断提高,焙烧温度为 750 ℃时,焙砂的金浸 出率达到 93.81%。 随着焙烧温度继续升高,由于矿物 被熔化,重新对金形成包覆,造成金浸出率下降,当焙 烧温度达到 850 ℃时,金浸出率只有 85.47%。 2.6 综合实验 综合上述实验,确定贵州某卡林型金矿最佳处理工 艺条件为焙烧温度 750 ℃,焙烧时间 2 h,溶液 pH 值 11,液固比 4∶1,预氧化时间 12 h,氰化物浓度 3 g/ L,浸 出时间 24 h,此时金浸出率为 93.81%。 3 结 论 1) 金矿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 750 ℃,焙烧 时间 2 h,此时矿物中砷、硫、碳脱除率分别为 99.80%, 99.60%和 95.74%。 2) 最佳焙烧条件下所得焙砂氰化浸出,最佳浸出 条件为氰化物浓度为 3 g/ L,强化浸出 24 h。 3) 在最佳焙烧、氰化浸出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 93.81%。 参考文献 [1] 陶 平,李沛刚,李克庆. 贵州泥堡金矿区矿床构造及其与成矿的 关系[J]. 贵州地质,2002,19(4)221-227. [2] 丘晓斌,温建康,武 彪,等. 卡林型金矿微生物预氧化处理技术 研究现状[J]. 稀有金属,2012(6)1002-1009. [3] 戴红光,陈景河. 云南某卡林型金矿石堆浸生物氧化半工业试验 [J]. 黄金,2012(1)45-47. [4] 邹来昌,罗吉束. 某卡林型金矿碱性热压氧化预处理试验研究 [J]. 黄金科学技术,2006(1)23-28. [5] 宋 龑,刘全军,常富强. 贵州某卡林型金矿选矿扩大试验研究 [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2(4)37-40. (下转第 103 页) 001矿 冶 工 程第 35 卷 进行,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即是温度上升,除氟效率下 降。 湿法炼锌连续浸出采用升温浸出[9-10],故浸出液 温度普遍高于常温,为使试验具有现实意义,选取反应 温度为 50 ℃。 *-/A-7,mg L-1 *-5 150 100 50 0 100 90 80 70 60 50 ,A, 30 40 50 60 70 80 90 图 3 反应温度对除氟率的影响 2.4 pH 值对除氟率的影响 初始氟浓度300 mg/ L,温度50 ℃,反应时间80 min, 除氟剂加入量 20 g/ L,加入分析纯硫酸调节试验体系 的 pH 值,pH 值对除氟率的影响见图 4。 *-/A-7, mg L-1 *-5 300 200 100 0 100 80 60 40 20 0 1.52.02.53.03.54.55.05.54.0 pHD 图 4 pH 值对除氟率的影响 从图 4 可以看出,pH 值对除氟效率有很大影响, pH 值低于 2 时,除氟效率不到 10%,但随着 pH 值上 升至 4,除氟效率快速上升至 80%以上;当 pH 值高于 4.5 时,除氟效率接近该条件下平衡吸附的最大值,达 87%;继续升高 pH 值,吸附沉淀趋于平衡,除氟效率 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在强酸性溶液中,较低pH值条 件下影响除氟效率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 H+增多后与 溶液中的 F-形成氢键,降低了 F-与除氟试剂表面进行 离子交换的速率;另一方面,强酸环境破坏了除氟剂表 面活性,影响其吸附结合[11]。 3 结 论 1) 采用新型铝基复合除氟剂,应用吸附沉淀法从 湿法炼锌硫酸盐溶液中除氟,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氟 浓度为300 mg/ L 的硫酸锌溶液中,加入除氟剂20 g/ L, 反应时间 80 min,温度 50 ℃,pH 值 4.5 的条件下,除 氟率可达 87.88%,除氟后液残氟浓度为 36.35 mg/ L, 能满足电积锌的要求。 2) 该除氟剂在硫酸盐中性能稳定,在不同初始氟 浓度条件下,控制除氟试剂加入量,除氟率均大于 75%,除氟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俞 娟,杨洪英,李林波,等. 全湿法炼锌系统中氟氯的影响及脱 除方法[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4(6)17-21. [2] 罗永光,张利波,彭金辉,等. 氧化锌烟尘湿法冶炼过程除氟现状 与发展趋势[J]. 中国有色冶金,2013,8(4)39-43. [3] 端洋志,拜生宪治,仁科一彦,等. 锌电解冶炼中电解液的氟吸脱剂 及用氟吸脱剂的除氟方法中国,200580024921[P]. 2007-07-18. [4] Sigmund P,Fugleberg. Hydrometallurgical method for treating valuable metal raw materials containing chlorides and fluorides US Patent, 4698139[P]. 1987-10-06. [5] 宋志宏. 湿 法 炼 锌 工 业 化 离 子 交 换 法 除 氟 氯 技 术 中 国, 200910042770[P]. 2009-02-27. [6] 张元福,陈家蓉. 针铁矿法从氧化锌烟尘浸出液中除氟氯的研究 [J]. 湿法冶金,1999(2)36-40. [7] 张 滢,张景成,崔自敏,等. 铝基吸附剂去除饮用水中氟的研究 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4)93-98. [8] 许 康,张 旭,沈庆峰,等.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测定 硫酸锌溶液中氟[J].冶金分析,2014(5)41-45. [9] Sujana M G, Soma G, Vasumathi N. Studies on fluorid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amorphous Fe/ Al mixedhydroxides from aqueous solutions[J].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2009,130749-754. [10] 施友富,蒋开喜,王海北. 采用加压浸出工艺优化传统湿法炼锌 流程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2(5)11-14. [11] 唐道文,毛小浩,黄碧芳,等. 硫酸锌溶液中氟氯净化的实验研究 [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33)17-22. (第 100 页) [6] 杨永斌,刘晓亮,李 骞,等. 某高砷高硫金精矿焙砂浸金特性研 究[J]. 矿冶工程,2014(3)65-68. [7] 王力军,罗远辉,高洪山,等. 难处理金矿二次包裹现象研究[J]. 稀有金属,2005,29(4)424-428. [8] 徐洁书. 两段焙烧技术处理高砷硫金精矿探讨[J]. 硫酸工业, 2009(3)40-41. [9] 孙 戬. 金银冶金[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10] 赵 捷,乔繁盛. 黄金冶金[M].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8. [11] 印万忠,洪正秀,马英强,等. 国内外含砷硫金矿预处理技术的研 究进展[J]. 现代矿业,2011,2(2)1-8. [12] 金创石,张廷安,牟望重,等. 难处理金矿浸出预处理过程的 FeS2⁃FeAsS⁃H2O 系电位⁃pH 图[J]. 材料与冶金学报,2011,10 (2)120-124. 301第 4 期胡安生等 湿法炼锌硫酸盐溶液中除氟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