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碳多金属矿分离工艺研究进展.pdf
第3 2 卷 2 0 1 2 年0 8 月 矿冶工程 M 1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0 1 .3 2 A u g u s t2 0 1 2 含碳多金属矿分离工艺研究进展① 张裕书1 ,陈超2 ,杨耀辉1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6 1 0 0 0 4 ;2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 1 0 0 0 4 摘要介绍了碳对多金属矿浮选的影响,对含碳多金属矿分离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根据碳在多金属矿中的不同赋存状态 和共生关系,选择不同的工艺流程。 关键词含碳;多金属矿;分离工艺 中图分类号T D 9 2 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2 0 8 0 1 0 0 0 4 中国是世界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国家,矿石呈贫矿 多、富矿少,单一矿种少,共 伴 生矿、复杂难选矿种 多,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的特点。含碳多金属矿开发 利用技术难度大,选冶复杂,如何消除含碳多金属硫化 矿石分离过程中碳质的影响,是国内外选矿研究的难 题之一。近年来,众多选矿科技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研 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1 碳质对多金属矿分离的影响 影响多金属浮选的碳在多金属矿中主要以石墨、 有机碳的形式存在。由于成矿条件不同,碳化程度也 不一样,有些矿石碳化均匀,有些则不均匀,有的呈单 质碳颗粒,有的旱碳的过度物 I 闪此,碳的可浮性差异 很大,有些碳质的c ,,浮。I l - .,| l | 、I j 好,』| J 抑制剂很难抑制下 去;有些碳质的u J ‘浮。陀。j 硫化物卡| 删,在选硫化物时必 须加碳的抑制剂1 。碳质对浮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3 个方面①会形成碳质膜包裹体,包裹一部分有用 矿物,进而影响有用矿物的回收;②吸附并消耗浮选 药剂;③一部分碳质疏水易浮,从而影响有用矿物精 矿产品的品位‘2 『。因此,根据碳质在多金属矿中的分 布特性,消除碳质对多金属矿浮选的影响,是浮选取得 较好指标的关键。 根据碳在多金属矿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和性质,含 碳多金属矿的分离工艺常有以下几种优先浮碳、抑制 碳、碳与金属混浮流程等。有些矿石需要采用多种工 艺流程相结合的办法,有时也可以选用选择性较好的 药剂,来减少甚至消除碳多多金属浮选的影响。 2 含碳多金属矿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2 .1 优先浮碳一多金属分离工艺 优先浮碳是直接消除碳对多金属矿浮选分离的有 效办法,大多数碳的可浮性较好,可以利用少量的松醇 油就能把碳浮起,从而减少碳对多金属矿的影响。但 是,如果金属矿可浮性也较好时,浮碳过程中会损失较 多的金属,从而影响金属回收率。 关通。3 。针对某难选铅锌矿采用脱碳与不脱碳两 种浮选方案对比,表明不脱碳得到的铅精矿品位只有 6 .9 1 %,而且很难进一步提高,而采用脱碳方案,经过 一粗两精两扫流程最终可得到铅精矿品位4 7 .7 5 %, 回收率7 5 .0 2 %的良好指标。纪军’4o 等研究了内蒙古 甲生盘矿典型的含石墨型碳质高硫铅锌硫化矿石。浮 选中采用首先除碳,在除碳的同时将部分可浮性较强、 难以抑制的细粒黄铁矿、雌黄铁矿同时排入碳产品中 抛除,减少后续铅浮选、锌浮选时抑制黄铁矿、雌黄铁 矿的压/『J ,采j f j “碳一铅一锌.硫依次优先浮选”流程,取 得r 较好的钳、锌、硫分离效果。及亚娜。5 等对比四 川I 和内蒙} i 两个含碳铅锌矿彳卜陆质,对两个矿石分别 采取相同的预先除碳,然后分别浮选糕锌的工艺流 程。分析比较了’采用预先除碳工艺对铅、锌选别的影 响,结果表明,四川I 龙塘铅锌矿石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碳 存在,而内蒙天宝山铅锌矿石中的碳主要以石墨的形 式存在。采用相同的预先浮选除碳工艺,都可以消除 碳对铅、锌浮选的影响。 王勇海∞。等对国外某含碳高硫细粒嵌布铜铅锌 多金属矿展开研究,探索了除碳与不除碳对选矿指标 的影响,最终采用“除碳.铜 银 锌优先浮选一重选 浮 尾 硫”工艺流程,使该矿的各有用矿物得到有效分 离,铜、锌回收率均大于9 0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技术 指标。廖舟一j 等针对煤系硫铁矿精矿含碳较高不利 于焙烧制酸的问题,以云南某高碳煤系硫铁矿石为试 验矿样进行了降碳提硫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K ①收稿日期2 0 1 2 _ 0 6 2 4 作者简介张裕拇 1 9 6 2 一 ,女,叫川资RJ 人,研究必,博f 曰f 究牛,} 蛰从事黑色金属、有色会属及部分非金属选矿研究工作。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0 8 月 张裕书等含碳多金属矿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1 0 1 1 药剂为新的选碳捕收剂,利用反浮选脱碳和选择 性絮凝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硫精矿碳含量,同时提高硫 精矿品位。李振飞针对罗平高碳硫铁矿采用优先浮 碳一正浮选一反浮选工艺,最簦取得了精矿S 品位为 4 7 .5 2 %,回收率为5 3 .2 3 %,C 含量为0 .6 5 %的指标, 为罗平高碳硫铁矿找到了合适的流程‘8J 。霍利平∽j 等对陕西某含碳混合锌矿石选矿开展了试验研究,采 用预先脱碳、先硫后氧工艺硫程,获得硫化锌精矿品位 5 6 .1 5 %、锌回收率8 5 .5 6 %,氧化锌精矿品位 3 4 .9 0 %、锌回收率9 .3 7 %,锌的总回收率9 4 .9 3 %的 较好指标。 可以看出,当碳可浮性较好并且与金属矿可浮性 差异较大时,优先浮碳是最直接有效的消除碳影响的 方法。 2 .2 重选除碳一多金属浮选分离工艺 重选方法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碳质与有用矿物或 其他脉石相比,密度差异比较大,可以考虑用重选除去 含碳多金属中的碳。 罗平硫铁矿主要矿物为黄铁矿、高岭石、炭、石英 等,李振飞在磨矿细度一0 .0 7 4m m 粒级占8 2 .2 %的 情况下直接进行摇床重选试验,得到的硫精矿产率在 6 .3 6 %一1 1 .5 6 %时,获得的精矿含硫品位4 6 .9 5 %~ 3 9 .6 0 %,精矿含炭0 .6 6 %~1 .0 0 %,在精矿品位达不 到要求的情况下,硫的回收率也只有2 2 .6 9 %~ 3 4 .7 9 %之间,进一步精选提高品位,回收率将进一步 下降,这说明摇床不适合罗平硫铁矿的回收。利用摇 床或螺旋溜槽抛尾后再浮,得到最终硫精矿含硫 3 6 .4 5 %~3 8 .1 8 %,含炭1 0 .2 0 %~2 0 .8 7 %,精矿质 量达不到要求,说明重选不能达到除碳抛尾的作 用旧J 。李九洲对含碳多金属钼矿的研究表明,摇床脱 碳不仅效果差,而且辉钼矿在尾矿中的损失也比较 大㈣。 虽然碳质与金属矿和脉石矿物有较大的密度差 异,但是直接采用重选除碳的办法并不能取得较好的 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有些碳在多金属矿中的嵌布粒度 过细造成的。另外,有些碳质密度很小,可浮性也很 好,所以在重选时容易直接漂浮在水面,造成不能利用 重选分离。 2 .3 碳与金属混浮再分离工艺 有些金属硫化矿具有较好的可浮性,在脱碳过程 中容易混杂在碳精矿中,可以在脱碳的同时,浮出一部 分易浮的硫化矿,再对混合精矿进行分离。混合精矿 分离可以选择碳的有效抑制剂,也可利用碳与金属矿 密度相差较大的特点而采用重选分离。有些金属硫化 矿虽然可浮性没有碳好,但是与碳共生关系密切,在碳 浮出的同时,部分连生体也会随之浮出,也可采用碳与 金属混浮工艺,再对粗精矿进行处理。还有一些金属 硫化矿与碳利用常规的选矿办法很难分离,可以采用 焙烧的方法除去。碳与金属混浮工艺的主要缺点是消 耗药剂量比较大。 邱显扬⋯o 等针对某难选含碳铅锌矿石,采用铅锌 依次优先浮选一铅、锌粗精矿再磨精选的浮选工艺流 程,成功实现了铅、锌的分离,并以M 作抑制剂,对铅 精矿进行脱碳,获得了铅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 4 5 .3 9 %和7 2 .4 0 %的铅精矿及锌品位和回收率分别 为4 8 .6 3 %和8 1 .5 6 %的锌精矿。冯俊生引针对霍各 乞含碳铅锌多金属矿 铅锌矿物嵌布粒度细小紧密, 呈分散浸染,含硫、碳高,碳污染了其它矿物 ,采用铅 碳混选后再铅碳分离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指标;针对白 音诺尔铅锌矿,采用碳铅混浮、抑碳浮铅的优先浮选流 程,在粗磨情况下,不加捕收剂只加起泡剂,能够选出 一部分易浮的、单体解离的铅矿物和泥质碳,把铅矿物 和泥质碳分离后,可以得到一部分品位为7 5 .2 5 %的 铅精矿。郭亮明到等对某高碳、高硫复杂难选铅锌矿 石进行研究,选铅前进行了脱碳和不脱碳对比试验,试 验结果表明,铅粗精矿品位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脱碳会 损失一定的铅锌回收率,且脱碳后进一步精选不能得 到合格精矿,因此采用碳铅混浮,后用摇床分离碳铅精 矿可得到部分合格的铅精矿。陈代雄4 1 等为解决高 碳钼镍矿的综合回收难题,依矿石性质;叠探索,试验 研究创新地先进行脱碳,得到一部分含钼较高的碳精 矿,然后添加活化剂T S N l 进行镅镍混合浮选,获得钼 镍混合精矿。脱碳作业不仅排除了碳对后段钼镍浮选 的影响,而且对后段浮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及亚娜纠等针对某含碳细粒铅锌矿进行了研究, 原矿是含有大量有机碳、碳锌关系复杂、铅锌矿物共生 关系密切的硫化铅锌矿石。由于碳锌复杂的嵌生关 系,浮碳的同时一部分与碳连生的锌也会随之浮出,因 此先采取碳锌混浮的工艺,碳锌混浮时,N a s O ,作为 铅矿物的抑制剂。碳浮出后,铅、锌再依次分离,最终 得到了合格的铅、锌精矿。李九洲针对含碳多金属钼 矿在研究了多种办法除碳效果均不明显的情况下,将 混合钼精矿在6 0 0 ℃温度下进行氧化焙烧,使钼精矿 中二硫化钼转化为三氧化钼仍留在固相,精矿中硫氧 化为二氧化硫有机碳转化为C O ,进入烟气,使钼与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2 卷 碳、硫分离,经4 ~6h 焙烧,产出符合要求的铝焙 砂⋯。 当碳与金属硫化矿的可浮性都较好时,采用碳与 金属矿混合浮选工艺,既可以消除碳对金属矿后续浮 选的影响,碳与多金属分离后也能得到一部分高质量 精矿。当碳与金属共生关系复杂或用常规选矿办法不 能达到碳与金属矿分离时,采用混浮工艺来除掉碳对 后续浮选的影响,然后再单独处理粗精矿。 2 .4 抑碳- 浮金属工艺 优先浮碳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有用金属矿物,影 响金属回收率。为了保证金属回收率且消除碳对金属 浮选过程的影响,可以选择较好的抑制剂抑制碳。常 用的碳抑制剂为铁铬盐木质素。采用抑碳工艺还可以 简化工艺流程,降低作业成本。 杨敏【1 刮等针对某难选碳质钴锰矿,确定采用“抑 碳浮钴.磁选锰”试验流程。结果表明,浮钴过程中,以 N T 为调整剂、Y c 为碳质脉石抑制剂,可获得品位及回 收率较好的钴精矿;浮钴尾矿通过一粗一精两次磁选 获得锰精矿。岳学晨7 1 等研究了内蒙古霍各乞铅锌 矿,该矿矿石结构构造复杂、粒度细,磁黄铁矿和黄铁 矿含量高,矿石中含有较多的碳,造成铅锌等多金属矿 物分离困难。以铁铬盐木质素作为碳的抑制剂,经过 连续磨矿、多段抑碳、铅锌硫顺序优选浮选工艺,获得 了较好的选矿指标。李善春。1 副等针对某含碳硫化铜 矿,通过试验确定选用脂肪酸做起泡剂,木质素为抑制 剂,采用适当的药剂用量,取得了良好的指标原矿含 铜0 .6 5 1 %,含碳1 .6 2 %,精矿含铜2 1 .3 6 %,回收率 9 4 .1 6 %,含碳5 .4 3 %。 抑碳工艺不需要增加专门的浮碳作业,工艺流程 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碳容易抑制的多金属矿。对于 一些老的选厂,由于矿石性质发生变化,原矿中新增加 碳质,在不增加浮选作业的前提下,可以添加碳的抑制 剂,从而降低碳对浮选的影响。 2 .5 多种方法相结合工艺 由于碳在多金属矿中存在不同的形式,可浮性也 有一定的差异,采用单一的脱碳或抑碳工艺不能完全 消除碳对多金属矿浮选的影响。针对不同矿的特点, 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可以取得较好的选 别指标。 胡敏H 别针对内蒙古某含碳高、铅锌品位低的铅锌 矿,碳对铅锌浮选分离影响大。通过加入少量石灰调 节矿浆p H 值,改变泡沫性质,从而达到利用松醇油脱 碳的目的,还有部分碳在铅精矿中积累,在铅精选作业 添加少量铁铬盐木质素,抑碳浮铅,在原矿含铅 0 .7 2 %、锌2 .7 2 %、碳6 ,2 6 %的条件下,获得铅品位 4 7 .2 0 %、回收率6 6 .8 9 %的铅精矿,锌品位4 8 .9 0 %、 回收率7 9 .2 5 %锌精矿,较好的实现了碳铅锌的分离。 冯俊生引研究了内蒙古甲生盘铅锌硫矿,该矿石中碳 的可浮性差别很大,有的碳很易浮,有些碳和有用矿物 的可浮性相近。该矿采用以铅为主的铅锌硫等可浮, 以锌为主的锌硫等可浮,硫铁矿单独选别工艺,对碳采 取了预先脱碳,铅粗精矿脱碳,选磁黄铁矿抑制碳,硫 集中精选抑制碳的流程,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指标。王 蓓m3 等研究了某地高碳难选氧化铜矿,该矿在预先脱 碳过程中,黄铜矿随碳质浮出,再利用黄铜矿与碳质密 度差异进行碳铜分离,经多方案试验确定采用重选一浮 选联合工艺流程,其最终获得了铜品位1 3 .0 2 %、回收 率5 7 .9 5 %的技术指标。 脱碳、抑碳相结合的工艺适用于碳的可浮性差异较 大的金属矿,对于易浮的碳优先浮出,与金属矿可浮性 相差不大的碳用抑制剂抑制下去,以取得良好的指标。 2 .6 不脱碳直接浮选工艺 有些金属硫化矿被碳质脉石包裹,形成碳质包裹 体,阻止捕收剂在有用矿物表面的吸附,如果直接除 碳,会将有用矿物一起浮出。谭忠明L 2o 采用S S 和C H 调整剂对矿浆电位和选别条件进行调整,破坏包裹铜 矿物的碳质膜,大幅度地提高了铜的选矿指标,与原有 生产流程相比,铜的回收率提高了1 2 .1 9 %。,张尊旧l I 对高碳脆硫锑铅锌矿的研究认为,碳对浮选的影响主 要是碳对非极性起泡剂的吸附作用比较强,选择极性 较强的起泡剂S N C 来代替传统的二号油,则容易被极 性硫化矿吸附在表面,而不易被极性较弱的碳所吸附, 能增加起泡剂与矿物的作用,有效消除碳质对矿物浮 选的影响。 在探清碳对浮选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 开发选矿药剂,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3 结论 碳在多金属矿中的赋存状态、共生关系等决定了 碳的可浮性差异,对某些可浮性好的碳质,采用优先浮 碳一多金属分离工艺;有些碳质与硫化物可浮性相近或 共生关系复杂,可采用碳与金属矿混浮工艺,或加入碳 质的抑制剂浮选金属硫化矿工艺;对于碳质赋存状态 多样、共生关系复杂的多金属矿,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0 8 月 张裕书等含碳多金属矿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1 0 3 合的工艺。另外,研制新型药剂,有效的消除碳对浮选 过程的影响,也是一个较好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1 ]冯俊生.含碳铅锌多金属矿石除碳工艺的分析[ J ] .黄金科学技 术,2 0 0 1 ,9 2 3 3 3 6 . [ 2 ]谭忠明.提高碳质脉石铜矿选矿指标试验研究[ J ] .云南冶金, 2 0 0 5 ,3 4 4 6 9 7 1 . [ 3 ] 关通.从含碳难选铅锌矿中浮选回收铅的研究[ J ] .材料研究 与应用,2 0 1 1 ,5 2 1 3 5 1 3 9 . [ 4 ]纪军,梅伟.内蒙古甲生盘含碳高硫铅锌矿浮选分离工艺研 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0 5 1 5 . [ 5 ]及亚娜,孙体昌,纪军.两种含碳铅锌矿石预先除碳工艺对比研 究[ J ] .中国矿业,2 0 1 0 ,1 9 2 1 0 0 1 0 3 . [ 6 ]王勇海,马晶,牛芳银.国外某含碳高硫细粒嵌布铜铅锌多金 属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2 2 2 1 2 6 . [ 7 ] 廖舟,许彬,杨小中,等.煤系硫铁矿降碳提硫研究[ J ] .金 属矿山.2 0 0 6 8 3 4 3 6 . [ 8 ] 李振飞.罗平高炭硫铁矿的高质量选别[ D ] .昆明理工大学, 2 0 0 7 . [ 9 ] 霍利平,段珠,刘志泳.陕西某含碳混合锌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0 6 9 1 2 . [ 1 0 ] [ 1 2 ] [ 1 3 ] [ 1 4 ] [ 1 5 ] [ 1 6 ] [ 1 7 ] [ 1 8 ] [ 1 9 ] [ 2 0 ] [ 2 1 ] 李九洲.含碳多金属钼矿选冶试验研究[ D ] .西安西安建筑 科技大学,2 0 0 7 . 。 邱显扬,叶威,陈志强,等.某含碳铅锌矿铅锌分离试验研究 [ J ] .矿冶工程,2 0 1 2 ,3 2 1 3 9 4 1 . 冯俊生.内蒙古含碳铅锌多金属矿石除碳工艺研究[ J ] .2 0 0 0 , 1 9 4 2 7 9 2 8 2 郭亮明,王庚辰,李跃林,等.某高碳、高硫复杂难选铅锌矿石选 矿工艺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0 1 6 1 9 2 2 . 陈代雄,唐美莲,薛伟,高碳钼镍矿可选性试验研究[ J ] .湖南 有色金属,2 0 0 6 ,2 2 6 9 1 1 . 及亚娜,纪军,孙体昌,等.某含碳细粒铅锌矿浮选工艺研究 [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0 9 4 1 5 1 8 . 杨敏,周怡玫,汤小军.某难选含碳钻锰矿选矿试验研究[ J ] . 矿产综合利用,2 0 1 0 3 6 8 . 岳学晨,刘永茂,金霞,等.含碳多金属矿选矿工艺研究[ J ] .有 色金属 选矿部分 ,1 9 9 8 4 1 2 1 3 . 李善春,郭春喜.合理用药提高含碳硫化铜矿的精矿品位[ J ] . 山东冶金,1 9 9 4 ,1 6 4 3 6 3 9 . 胡敏.含碳难选低品位铅锌硫化矿铅锌分离试验研究[ J ] .有 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0 3 1 7 2 1 . 王蓓,罗兴,杨晓峰.某地高碳难选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1 6 2 6 3 0 . 张尊.高碳脆硫锑铅锌矿浮选新工艺研究[ D ] .南宁广西 大学,2 0 0 7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