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钒石煤富氧焙烧工艺研究.pdf
第3 3 卷第2 期 2 0 1 3 年0 4 月 矿冶工程 M 田q D i GA N DM 瞳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D 嘎凰R D i G V 0 1 .3 3 №2 A p r i l2 0 1 3 含钒石煤富氧焙烧工艺研究① 戴曦,吴永谦,邬建辉,陈田庄,周康洁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 1 0 0 8 3 摘要以陕西某含钒石煤为原料,进行了富氧焙烧工艺研究。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磨矿粒度和焙烧气氛等因素对焙砂中 钒氧转率的影响。实验得出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8 5 0 ℃,焙烧时间3 0m i n ,磨矿粒度一7 4 Ⅳn ,氧气浓度8 0 %,在此条件下可 以得到钒氧转率7 8 %以上的焙砂。 关键词石煤;富氧焙烧;钒;氧转率 中图分类号’r F l l l文献标识码A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3 枷9 .2 0 1 3 .0 2 .0 2 3 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3 0 2 0 0 8 8 0 3 S t l l d yo nO x y g e n - e n r i c h e dA i rR 0 a s t i n gP r o c e s s ●●1 71 ●●● 一J ,、● I O r Va n a n 珊b e a n n gS t o n eU 0 a l D A I 【i ,W UY o n g q i a I l ,W UJ i 锄h u i ,C H E NT i a n z h u a n g ,Z H O UK a I l g - j i e &b D Z 旷胁t 扰呼耐&据袱口以胁i 聊e 一昭,c e 凡讹Z 曲砒‰池r s 渺,吼口,秽施4 1 0 0 8 3 ,肌M 凡,现i M A b 舰瓢t S t u d i e so no x y g e n e n J i c h e da i rr o a s t i n gp r o c e s sw e r ec o n d u c t e db yu s i n gs o m ev 肌a d i u m - b e a r i n gs t o n ec o a li n S h 锄x if 。r o V i n c ea sr a wm a t e r i a l .T h ee f [ .e c t so fm a s t i n gt e m p e r a t u r e , r o a s t i n gt i m e ,酾n d i n g s i z ea n dm a s t i n g 舢m o s p h e r eo nt l l ec o n v e 璐i o nr a t eo fv a I l a d i u mo x i d a t i o ni nc a l c i n e sw e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o p t i m u mr o 鹊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w e r eo b t a i n e dh D me x p e r i m e n t s 嬲f o U o w s t } l er o a s t i n gt e m p e r a t u r ew a s8 5 0 ℃,r o a s t i n gt i m ew 踮3 0m i n ,t l l eg r i n d i n g s i z ew 鹊 一7 4 恤ma n dt l l eo x y g e nc o n c e n t I .a t i o nw 鹊8 0 %.U n d e rt l l e s e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c a l c i n ec a nb eo b t a i n e d 诫t l lt h e c o n v e I 弓i o nI g t eo fv a n a d i u mo 妇d a t i o na b o v e7 8 %. 1 【e yw o r d s s t o n ec o a l ;o x y g e n e n r i c h e da i rr o a u s t i n g ;v a n a d i u m ;c o n v e r s i o nr a t eo fo x i d a t i o n 钒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稀有金属,广泛应 用于国防尖端技术、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及轻纺工业等 领域。2J 。含钒石煤是我国重要的钒矿资源,在我国 储量巨大,总钒量1 .1 8 亿吨,占我国V O ,总储量的 8 7 %[ 3 1 。 从石煤中提取钒的工艺主要有火法、湿法和火法. 湿法联合流程。火法提钒工艺H 1 在矿热炉内冶炼含 钒石煤,将其中的钒富集到铁相中,得到合金或高钒生 铁。全湿法工艺由于浸出率低而无法实现工业化H j 。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钠盐焙烧.酸浸或水浸工艺∞j ,由于 该工艺在焙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 l 和H C l 有毒气 体,对环境污染较大。近年来,为了提高矿石中钒的总 回收率、减少“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国内一些科研、生产 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提出了石煤氧化焙 烧一酸浸【.7 1 、钙化焙烧一碱浸喁] 、无盐焙烧一酸浸【9J 、空白 焙烧.酸浸[ 1 0 ] 、原矿焙烧一加压碱浸微波焙烧‘1 2 ] 、 超声浸取u 纠等工艺。由于绝大多数石煤中的钒都是 以不溶于酸碱的低价钒为主存在于硅、铝酸盐中,因此 在火法一湿法联合流程中,需要首先通过高温或添加剂 的作用破坏其矿石结构而将低价钒转化为可溶于酸碱 的五价钒,所以火法部分的焙烧工艺是整个流程的关 键。目前的焙烧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钠化焙烧,二是 钙化焙烧,三是无盐焙烧,这些方法都存在能耗高、产 能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满足节能环保和高 金属回收率的要求,本文自行设计了一种新的焙烧提 钒装置,并采用富氧闪速焙烧的方法,无需添加剂,同 时实现了对环境污染小、焙烧时间短、金属回收率高等 多项优化目标。 1实验 1 .1 实验原料 实验所用原料为陕西某公司提供的石煤,原料x ①收稿日期2 0 1 2 明埘 作者简介戴曦 1 9 6 3 一 ,女,湖南岳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有色冶金过程强化及新工艺研究。 通讯作者吴永谦 1 9 8 8 一 ,男,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重有色金属冶炼的研究。 万方数据 第2 期 戴曦等含钒石煤富氧焙烧工艺研究 荧光定性及半定量检测结果见表l 。石煤化学分析成 分、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3 。 表1 石煤元素含量荧光定性及半定性检测结果 质量分数 /% 0 .2 7 52 9 .40 .1 2 9 0 .9 7 54 .0 3 2O .7 1 8 4O .0 1 6 40 .0 0 44 .2 3 表2 石煤原矿主要化学组成 质量分数 /%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该钒矿以S i 0 为基体,8 6 % 左右的钒赋存在硅、铝酸盐中,另有大约1 3 %左右的 钒赋存于游离氧化物中。 焙烧所用气体为瓶装工业氧气与氮气,气体浓度 分别为9 9 .2 %0 2 和9 9 %N 2 。 1 .2 实验设备及方法 所用实验设备为自行设计的富氧焙烧提钒装 置4 | ,其结构如图l 所示。首先将石煤钒矿破碎磨细 后进行干燥,然后将干燥的物料与富氧空气一起从反 应塔顶部加料器喷入炉内,沿反应塔从上向下进行闪 速焙烧,先后进行脱碳、脱硫、低价钒向高价钒转化的 全过程,并在反应塔不同高度通人低压工业纯氧,以保 证炉内氧化性气氛。从反应塔自上而下落入炉膛中的 含钒物料,在螺旋搅拌机的推动作用下继续焙烧,并从 炉子底端排出炉外。焙烧完毕后,取出经过氧化反应 之后的焙烧样品,进行钒价态分析。焙烧烟气经过水 冷烟道管进入布袋收尘器和碱吸收塔。实验中采用 K S Y 一3 0 1 6 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控制,误差为5 ℃。炉子分为四段分区控温。实验过程中不使用任何 添加剂,烟气稍作处理后可达环保标准进行排放。 焙烧效果用焙砂中五价钒与总钒的百分比率即氧 化转化率 以下称氧转率 来表示。 装置 图1 富氧焙烧提钒装置 1 螺旋给料机;2 减速电机;3 喷嘴;4 富氧阀门; 5 反应塔;6 炉体;7 螺旋排料机;8 低压工业纯氧接口; 9 装料箱;1 0 排钒出口;l l 炉膛;1 2 冷却水进口; 1 3 灰尘收集器;1 4 冷却水出口;1 5 烟道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 。1 焙烧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焙烧的主要因素,它对钒的价态变化及 钒浸出率起决定性作用。当焙烧时间为6 0I I l i n ,富氧浓 度为9 9 .2 %O ,焙烧温度对钒氧转率的影响见图2 。 温度/℃ 图2 焙烧温度对钒氧转率的影响 从图2 可知在7 5 0 ~8 5 0 ℃之间随着温度升高,氧转 率显著上升,这是因为升高温度,氧化反应速度加快,低 价钒氧化程度加剧。不过与此同时,v 2 0 ,挥发损失也增 大。文献[ 1 5 ] 指出,7 ∞℃以上V O ,开始显著挥发,其蒸 气压随温度升高呈直线上升l g P 一71 0 0 丁。1 5 c 1 5 。所 以在8 5 0c C 以后,随着温度升高,氧转率反而下降,这 是因为温度升高加剧了V O ,的挥发,此时挥发速度 比低价钒氧化生成的速度快,同时,升高温度可能有大 量的偏硅酸盐生成,熔化的偏硅酸盐玻璃体包裹了钒, 阻碍了钒的氧化,导致氧转率有所下降。实验确定最 佳焙烧温度为8 5 0 ℃。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3 卷 2 .2 磨矿粒度的影响 由表3 可以看出,此矿物中的钒主要存在于硅、铝 酸盐中,焙烧时,石煤需细磨达到一定粒度才能使低价 钒充分氧化生成高价钒,原料细磨后可以增大矿物与 氧气接触表面积,同时也增大钒直接暴露在物料表面 和氧气反应的几率,从而加快反应速度。图3 为8 5 0 ℃、反应时间6 0m i n 、富氧浓度为9 9 .2 %O 时,磨矿粒 度对氧转率的影响。 粒度/m 图3 磨矿粒度对钒氧转率的影响 从图3 可以看出在7 4 ~1 1 0 岬区间内,物料粒度 越小,氧转率越高;但当粒度小于7 4 岬以后氧转率反 而有所下降。这是由于粒度太细,表面活性大,焙烧时 炉料容易烧结,从而不利于低价钒氧化反应的进行,降 低了氧转率。因此,适宜的原矿粒度为一7 4 “皿。 2 .3 焙烧时间的影响 图4 为原料磨矿粒度为一7 4 斗m ,焙烧温度8 5 0 ℃,富氧浓度为9 9 .2 %O 条件下焙烧时间对钒氧转率 的影响。 烙烧时间/m I n 图4 焙烧时间对钒氧转率的影响 由图4 可以看出,随着焙烧时间增加,首先氧转率 迅速上升。焙烧时间为1 2m i n 时,氧转率仅为 3 7 .9 %;焙烧时间为2 0m i n 时氧转率也不到4 5 %;当 焙烧时间为3 0 “n 时,氧转率最高,为6 5 .2 %;继续延 长焙烧时间,氧转率反而下降。这说明焙烧时间不足, 矿物结构未能完全破坏,导致低价钒转化不充分;而焙 烧时间过长,导致矿样自身二次反应和硅氧“裹络”显 著,不利于低价钒的转化。实验得到最佳焙烧时间为 3 0m i n ,远远低于其他工艺的焙烧时间。 2 .4 焙烧气氛的影响 在焙烧过程中,强氧化性气氛和大量的钠盐都是 为了达到钒氧化的高界面氧位6 | 。由于钠化焙烧会 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所以本研究采用了富氧焙烧。 其它条件不变,氧气浓度对钒氧转率的影响见图5 。 氧浓度/% 图5 氧浓度对钒氧转率的影响 从图5 可以看出,在富氧条件下,氧转率都在 6 5 %以上,并随着氧浓度升高,氧转率不断上升,并在 氧浓度8 0 %时达到最大,此时的氧转率为7 8 %;之后 氧转率有所下降,原因是因为氧浓度过高,会造成物料 局部过热,二次反应和硅氧“裹络”显著,造成钒的转 化率降低。 在焙烧温度8 5 0 ℃,物料粒度一7 4 斗m ,氧浓度为 8 0 %,反应时间3 0m i n 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取得钒 氧转率7 8 .5 %的试验结果。 3 结论 1 在焙烧温度8 5 0 ℃,物料粒度一7 4 岬.富氧条 件下,可以在3 0m i n 内完成焙烧,该工艺大大缩短了 焙烧时间。 2 采用富氧焙烧,无需添加剂,在氧气浓度8 0 % 时,钒氧转率可达7 8 %以上,相对传统焙烧的钒转化 率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 1 ] 邓志敢,李存兄,魏昶,等.含钒石煤氧压酸浸提钒新工艺研究 [ J ] .金属矿山,2 0 0 8 7 3 0 一3 3 . [ 2 ] 段炼,田庆华,郭学益.我国钒资源的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 [ J ] .湖南有色金属,2 0 0 6 ,1 2 6 1 7 2 0 . [ 3 ]陈铁军,邱冠周,朱德庆.石煤提钒焙烧过程钒的价态变化及氧 化动力学[ J ] .矿冶工程,2 0 0 8 ,2 8 3 6 4 6 7 . 下转第9 6 页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3 卷 参考文献 [ 1 ]田树国,刘亮.高砷金矿预处理脱砷技术发展现状[ J ] .矿业 工程,2 懈,6 6 2 6 2 8 . [ 2 ] 刘俊壮。黄万抚.含高砷金矿浸金工艺研究现状[ J ] .现代矿业, 2 0 1 0 1 0 2 6 2 9 . [ 3 ] 杨玮,覃文庆,刘瑞强,等.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细菌氧化- 氰化 提金[ J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 0 1 1 ,2 1 5 1 1 5 1 一1 1 5 8 . [ 4 ] 朱长亮,杨洪英,汤兴光,等.含砷难处理金矿的细菌氧化预处 理研究现状[ J ] .贵金属,2 0 l o ,3 1 1 4 8 5 2 . [ 5 ]刘政,杨绍斌,宋小美,等.生物氧化难浸金矿的研究现状 [ J ] .湿法冶金,2 0 1 0 ,2 9 1 9 1 1 . [ 6 ]黄海炼,黄明清,刘伟芳,等.生物冶金中浸矿微生物的研究现 状[ J ] .湿法冶金,2 0 1 1 ,3 0 3 1 8 4 一1 8 9 . [ 7 ]陈勃伟,温建康.生物冶金中混合菌的作用[ J ] .金属矿山,2 0 0 8 4 1 3 一1 7 . [ 8 ]黄腾,龚文琪,胡纯,等.混合菌浸出高磷赤铁矿的研究 [ J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 0 l O ,3 2 1 3 9 0 一9 2 . [ 9 ] z l l uw e i ,x i aJ i n l 蚰,Y 粕gY i ,e ta 1 .S u h r 痢d a t i ∞∞t i “t i ∞o f p u m ∞dm i x e dt l l 咖叩h i l ∞a n d8 l l l I 证s p e c i a l i ∞i nb i o l e ∞h i I l go f c h a l c 叩y r i t e [ J ] .B i o r e s Ⅲr ∞7 I k h n o l o 舒,2 0 1 1 ,1 0 2 3 8 7 7 3 8 8 2 . [ 1 0 ] i aI 七一x i 锄,T a l l gh l , 【i aJ i n - l 蛐。e ta 1 .R e l a t i ∞s h i p s 蛐帆gb i o l e ∞l I i I l gp e 而珊a I l c e ,a d d i d ∞a le l e 眦n t a ls I I l l h ,m i c m b i a lp o p u - l 出∞d y n a I I l i c 8 锄di 协蜘e r 舒m e t a l “i 8 mi nb i o l e 们h i n go fc h 8 l c 叩y - r i t e [ J ] .T l 锄8N 叫山舶m 玛M e ts ∞c h i n a ,2 0 1 2 ,2 2 1 9 2 一1 9 8 . [ 1 1 ] L i uJ i 锄- s h e , 【i e x u e .h u i , 【i ∞s h e n g .m u ,e ta 1 .I 舯l a t i ∞0 fL 印一 t o s p i r i l l u mf ;啦p h i l u mb ys i n g l e l a y e r e ds o l i dm e d i m [ J ] .Jc 即t S 伽t l lu I I i vk l I I l o l ,2 0 0 7 ,1 4 4 4 6 7 4 7 3 . [ 1 2 ]D i n gJ i 如一n 粕,H eH u 蚰,压舳gc h ∞g g u j ,e ta 1 .I “a t i ∞蛐d c h 删t e T i 鄹旧∞o fY N T C 1 ,a ∞v e l 仙c y c l o b a c i Ⅱu s ∞n d a i e 璐i s s t r a i n [ J ] .J o 衄1 a l0 fc e n t r a l ‰t l Iu I I i v 吣时o f ‰h I I o l o 盯,2 0 0 8 , 1 5 4 5 0 8 5 1 4 . [ 1 3 ] [ 1 4 ] [ 1 5 ] [ 1 6 ] [ 1 7 ] [ 1 8 ] [ 1 9 ] [ 2 0 ] [ 2 1 ] [ 2 2 ] [ 2 3 ] [ 2 4 ] Y S /7 r 2 4 8 .4 2 0 0 7 .粗铅化学分析方法砷量的测定 砷锑钼蓝 分光光度法和萃取- 碘滴定法 [ s ] . 石绍渊.铁闪锌矿浮选精矿生物浸出基础研究[ D ] .北京中国 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 0 0 4 . D ∞u dJ ,K 彻珈蚰e VD .F 0 m “∞o f j a r 惦沁d I l r i I l gF e “硎d a t i 帆 b yA c i d i t l l i o b ∞m u sf e r m 呱i d a 璐[ J ] .M i n 盱a l s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6 , 1 9 9 9 6 0 一9 6 7 . T i p r eDR ,D 眦SR .B i o l 眦h 咄p 眦e 鹤f o rC u - P b _ Z nb l l l ko o n c e n t r a t ea th i g hp I l l pd e n s i t y [ J ] .H y d m m e t a u u r g y ,2 0 0 4 ,7 5 1 / 4 3 7 4 3 . D e v e c iH .E Ⅱ&to f “i d 8 ∞v i a b i l i t yo f 扯i d 叩h i l i cb a c t 谢a [ J ] . M i 舵r a l sE n g i n ∞r i I l g ,2 0 0 2 ,1 5 1 5 1 1 8 1 一1 1 8 9 . A h m a d iA ,R a n j b ”M ,S c h 幽eM .C g t a l y t i ce 丘&t0 fp y r i t eo nt h e 1 %c h i I l go fc h a l c o p y r i t e c o n c e n t r 锄∞i nc h e m i c a l ,b i o l o g i c a l 蛐d e l e c t I D b i o c h 咖i c a ls y s t 咖s [ J ] .M i m I a l sE n 舀n ∞r i n g ,2 0 1 2 ,3 4 1 1 1 8 . ’I 址a l s u g iK ,S 嘲l I 【iK ,H i m j i mT .M e c h a I I i %o fn l ee l l l l ∞c e m 蛐t o fb i o l ∞c h i n go fc o p p e rf h ne 唧t eb yt l l e m 叩h i l i ci 砌m 捌d i z i n g a r c h a e aw i t l It l I ec ∞c 哪i t 8 l l tp r 优i p i t a t i o no fa r ∞n i c [ J ] .H y d m m e t - a U u ‘贸,2 0 1 1 ,1 0 9 9 0 9 6 . H 眦s f b r dGS ,V 出g 明T .C h e m i c a l 蛐de l e c t m c h e n d c a lb a s i s0 fb i o l 僦h i n gp r o c e s 瞄[ J ] .H y d Ⅻ砌u r g y 。2 0 0 l ,5 9 2 /3 1 3 5 一 1 4 5 . 顾帼华,孙小俊,李建华,等.嗜铁钩端螺旋菌对黄铁矿浸出的 影响[ J ]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0 ,4 l 4 1 2 2 3 一 1 2 2 8 . 谢海云.高砷硫化铜精矿细菌浸出及砷的综合利用工艺及理论 研究[ D ]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2 0 0 8 . 赖绍师,覃文庆,杨聪仁,等.高砷原生硫化铜矿细菌浸出试验 研究[ J ] .矿冶工程,2 0 l l ,3 1 3 5 5 5 8 . 程义,李宗春,咸会杰,等.浸矿微生物及其浸矿机理的研究 进展[ J ] .化学工程与装备,2 0 1 1 3 1 4 8 1 5 0 . 上接第9 0 页 [ 4 ] 钱强.石煤钒矿提取五氧化二钒的技术现状[ J ] .中国资源综色金属,2 0 0 8 ,2 4 5 2 4 2 7 . 合利用,2 0 0 8 3 1 3 一1 4 . [ 1 1 ] 李许玲,肖连生,肖超.石煤提钒原矿焙烧.加压碱浸工艺研 [ 5 ] 宁华,周晓源,尚德龙,等.石煤提钒焙烧工艺分析[ J ] .有色究[ J ] .矿冶工程,2 0 0 9 ,2 9 5 7 0 一7 3 . 金属,2 0 l O 2 8 0 一8 3 .[ 1 2 ] 欧阳国强,张小云,田学达,等.微波焙烧对石煤提钒的影响 [ 6 ] 刘世森.石煤提钒工艺评述[ J ] .工程设计与研究,1 9 蛄 4 1 2 1 6 .[ J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 0 0 8 ,1 8 4 7 5 0 一7 5 4 . [ 7 ] 翁兴嫒.石煤氧化焙烧- 酸溶液浸出提钒工艺[ J ] .辽宁工程技术 [ 1 3 ] 石爱华,李志平,李辉,等.石煤中钒的超声浸取研究[ J ] .无 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9 ,2 8 2 1 1 4 一1 1 5 .机盐工业,2 0 0 7 ,3 9 8 2 5 2 7 . [ 8 ] 张中豪,王彦恒.硅质钒矿氧化钙化焙烧提钒新工艺[ J ] .化学[ 1 4 ] 戴曦,马荣凯,邬建辉,等.一种利用富氧焙烧提取钒的方法 世界,2 0 0 0 6 2 9 0 一2 9 2 . 及提钒的装置中国专利,1 0 1 7 1 7 8 6 7 [ P ] .2 0 1 0 . [ 9 ] 邹晓勇,欧阳玉祝,彭清静,等.含钒石煤无盐焙烧酸浸生产五氧 [ 1 5 ] 廖世明.国外钒冶金[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 9 8 5 . 化二钒工艺的研究[ J ] .化学世界,2 0 0 1 3 1 1 7 1 2 0 . [ 1 6 ] 魏昶,邓志敢,樊刚,等.贵州铜仁含钒石煤氧压酸浸萃取 [ 1 0 ] 谭爱华.某石煤钒矿空白焙烧碱浸提钒工艺研究[ J ] .湖南有提钒研究[ J ] .矿冶工程,2 0 0 9 ,2 9 4 5 4 5 8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