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pdf
第3 3 卷第1 期 2 0 1 3 年0 2 月 矿冶工程 , M I N I N GA N DM 匮T A I J .U R G I C A LE N G D 唾雹R 矾G V 0 1 .3 3 №1 F e b r u a r y2 0 1 3 贵州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① 陶建利1 ,周清波2 1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金属矿山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 1 0 0 1 2 ;2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4 1 0 0 1 2 摘要根据贵州某金矿的矿石特点,对其进行了再磨工艺研究,对比了粗精矿再磨、中矿再磨、粗选总尾矿再磨等工艺方案。试验 结果表明,在一段磨矿粒度一0 .0 7 4m i l l 粒级占9 0 .5 8 %条件下,中矿再磨再选后直接抛尾,可得产率为1 6 .7 8 %、金品位2 5 .5 4g /t 、 金回收率8 6 .8 0 %的金精矿,试验技术指标较好。试验结果可为矿山开发提供合理、可靠的选矿工艺技术依据。 关键词金矿;浮选;再磨;流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T D 9 2 3文献标识码A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3 - 6 0 9 9 .2 0 1 3 .0 1 .0 1 4 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3 o i 一0 0 5 2 0 4 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o ns o m eG o l dO r ef r o mG u i z h o u T A OJ i a n .1 i 1 .Z H O UQ i n g .b 0 2 1 .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S a f e t yT e c h n o l o g yo fM e t a lM i n e s ,C h a n g s h aI n s t i t u t eo fM i n i n gR e s e a r c hC oL t d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1 2 ,H u n a n ,C h i n a ;2 .C h a n g s h a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o fl 溉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yC oL t d ,C h a n g s h a4 1 0 0 1 2 ,H u n a n ,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R e g r i n d i n gp r o c e s sW a Si n t r o d u c e dt ot r e a tag o l do r ef r o mG u i z h o u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i t s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t h e e f f e c tb yr e 画n d i n gr o u g hc o n c e n t r a t e ,m i d d l i n g sa n dt o t a lt a i l i n g so fr o u g h i n gw a sc o m p a r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w i t ht h e f i r s ts t a g eg r i n d i n gf i n e n e s so f 一0 .0 7 4m m9 0 .5 8 %.t a l i n g sd i s c a r d e dd i r e c t l ya f t e rr e s r i n d i n ga n dr e b e n e f i c i a t i o n o fm i d d l i n g s ,ag o l dc o n c e n t r a t eg r a d e da t2 5 .5 4g /tA uw i t hr e c o v e r yo f8 6 .8 0 %w a sp r e p a r e dw i t hay i e l do f 16 .7 8 %.T h i sr e s e a r c hp r o v i d e st e c h n i c a lb a S i sf o rar a t i o n a la n dr e l i a b l em i n e r a lp r o c e s si nt h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o ft h i sg o l d m i n e . K e yw o r d s g o l do r e ;f o t a t i o n ;r e g r i n d i n g ;f l o w s h e e t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黄金选冶在理论、工艺、设 备及药剂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黄金选冶技 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对成熟的提金技术工艺进行 深入研究与改进;研究开发新工艺、技术、设备、材料和 药剂;与相关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进行有 机结合,在技术上寻求突破⋯。金在矿石中的含量极 低,为提取金,需将矿石破碎和磨细,并采用选矿方法 预先富集或从矿石中使金分离出来悼j 。为了有效地 把黄金从矿石中选别出米,必须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 和先进的机械设备,以降低选矿成本”。9 1 。为充分利 用贵州某金矿资源,最大限度地回收该金矿中的有用 矿物,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无疑是该矿山开发 的关键所在。为此,针对该矿石特点,进行了细致、系 统的试验研究,确定了分选工艺流程,选矿指标理想。 l 原矿性质 贵州某金矿矿石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矿石物 相分析结果见表2 ,矿石矿物组成见表3 。 表1 矿石多元素分析结果 质量分数 /% 物相名称 含t / g t ‘1 分布率/% ①牧稿日期2 0 1 2 - 0 9 - 2 1 作者简介陶建利 1 9 8 2 一 ,男,湖南武冈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选矿工程设计。 万方数据 第1 期陶建利等贵州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表3 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矿物名称 含量/% 金属矿物脉石矿物 试样中A u 是主要回收的有价元素;A g 、S 有可能 富集在金精矿产品中,可附带回收;有害元素为砷,硅 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含量均高。原矿中金属矿物种类 简单,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毒砂、白钛石、金红石,偶 见黄铜矿、黝铜矿等,显微镜下未观察到自然金颗粒。 脉石矿物主要由白云石、石英组成,其次为水云母、炭 片,偶见海绿石。 黄铁矿以稀疏浸染状分布在岩块中脉石矿物粒间 或少见与毒砂连晶体形式分布,主要粒度范围为0 .0 8 ~0 .2m m ,次要范围为0 .0 8 ~0 .0 11 1 1 1 1 1 ,个别粒度可 达1m l n 。毒砂呈菱柱状自形晶结构,粒度0 .0 2m m 0 .2 ~0 .0 1 m m 0 .0 1f i l m ,绝大部分呈稀疏浸染状 分布在岩块内或与黄铁矿连晶形式分布在岩块内而未 解离出来。金主要以包裹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毒 砂等矿物中,而极少量以晶格金形式存在;在粘土等其 它矿物中也是以包裹金形式存在,很少有晶格金存在。 2 试验设备及药剂 试验所用设备包括X M Q 一毗4 0 9 0 锥形球磨机 和X F D 单槽浮选机。调整剂碳酸钠、硫酸铜、六偏磷 酸钠均为分析纯药剂,水玻璃为工业品,抑制剂铁铬木 质素为分析纯药剂;捕收剂丁黄药和丁铵黑药均为工 业品,起泡剂2 ’油为工业品。以上药剂除起泡剂原液 添加外,其他药剂均配制成水溶液添加。 3 工艺流程 经过探索试验后,按照图1 所示流程进行了磨矿 粒度试验,结果见表4 。 原矿 中矿Ⅱ尾矿 图l磨矿粒度全流程试验 表4 磨矿粒度试验结果 从表4 可以看到,磨矿粒度为一0 .0 7 4m m 粒级占 6 2 .5 6 %时,精选一次,可获得A u 品位为3 3 .0 8r /t 、回 收率为4 3 .7 7 %的高品位金精矿;磨矿粒度为一0 .0 7 4 m m 粒级占7 5 .8 1 %时,粗精矿金回收率达到了 8 7 .1 3 %,但精选一次后,A u 品位只有2 6 .3 4g /t ;磨矿 粒度为一0 .0 7 4m m 粒级占9 0 .5 8 %时,精选一次,可 获得A u 品位为3 6 .1 2g /t 、回收率为6 2 .4 0 %的高品位 金精矿。 磨矿粒度对金精矿指标的影响较大。为了要获得 高质量的金精矿,对图1 所示工艺流程进行了适当改 造,增加了再磨工艺。故此分别制定了粗精矿再磨、中 矿再磨再选和阶磨阶选等工艺路线。粗精矿再磨工艺 选择第一段磨矿粒度为一0 .0 7 4m m 占7 5 .8 1 %;中矿 再磨再选工艺选择第一段磨矿粒度为一0 .0 7 4m m 粒 级占9 0 .5 8 %;尾矿再磨再选工艺选择第一段磨矿粒 度为一0 .0 7 4r a i n 粒级占6 2 .5 6 %。 4 再磨试验及结果 4 .1 中矿再磨 中矿再磨试验流程见图2 ,试验结果见表5 。 从表5 可知,当中矿再磨粒度为一0 .0 3 7m m 粒级 占9 0 .3 2 %时,金精矿I 和金精矿Ⅱ的累积品位为 2 8 .4 5g /t ,累积回收率为8 2 .8 3 %,指标较好。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3 卷 原矿 图2 中矿再磨试验流程 表5 中矿再磨试验结果 金精矿中矿I 图3 粗精矿再磨试验流程 表6 粗精矿再磨试验结果 从表6 可知,当粗精矿再磨粒度为一0 .0 7 4m m 粒 级占9 4 .8 6 %时,金精矿品位3 0 .8 7 9 /t ,回收率为 6 1 .8 6 %,指标较好。 4 .3 粗选尾矿再磨 粗选尾矿再磨试验流程见图4 ,再磨粒度为 一0 .0 4 3m m 粒级占8 9 .7 2 %,试验结果见表7 。 原矿 根据试验结果以及现象发现,采用中矿再磨虽然 在一定程度上能获得部分高品位金精矿,但也存在一 定的问题①矿石中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细磨使得泥 化严重,对浮选干扰严重;②细泥含量高,夹带严重,金 中矿产率大;③碳质脉石对硫化矿影响大,易掉槽。 通过分析,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解决①中矿再磨精 选作业补加药剂,防止掉槽;②增加再磨扫选作业,进 行抛尾或再磨粗选后,再磨粗选尾矿返回扫选I 。 4 .2 粗精矿再磨 粗精矿再磨试验流程见图3 ,试验结果见表6 。 图4 租选尾矿再磨试验流程 万方数据 第1 期 陶建利等贵州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表7 粗选尾矿再磨试验结果 从表7 可知,粗选尾矿再磨工艺是可行的。此外, 粗磨精选作业只精选一次金品位就可达到3 4 .5 1g /t , 无须进行两次精选。 4 .4 闭路试验 为了更进一步比较再磨流程的可行性,对中矿再 磨、粗精矿再磨和尾矿再磨工艺进行了相应的闭路试 验研究。 对于中矿再磨方案,由于再磨粗选尾矿A u 品位 为1 .5 2g /t ,为了将这部分金回收,进行了两种工艺 路线①中矿再磨扫选后抛尾 简称方案I ,中矿顺序 返回 ;②集中抛尾 简称方案Ⅱ,再磨后的中矿返回 到一段磨矿扫选 。 粗精矿再磨方案,再磨粗选的尾矿返回到一段磨 矿的扫选I 作业,其他中矿顺序返回。 粗选尾矿再磨方案,将一段磨矿粗选尾矿、精选一 次中矿合并进行再磨,其他中矿顺序返回。 各方案闭路试验结果见表8 。 表8 闭路试验结果 试验方案产品名称 繁/芝%如黔率 对照以上4 种工艺指标可以看出,粗精矿再磨再 选和中矿再磨再选方案Ⅱ工艺所得A u 品位高,但回 收率偏低。故此重点比较中矿再磨I 和粗选尾矿再磨 两种选别工艺,前者流程稳定,再磨矿量少,A u 回收率 较高,但A u 品位低;后者再磨量大,金精矿A u 品位 高,但回收率低1 .2 9 %。只要品位达到冶金要求,尽 量选择回收率较高的方案,故选择中矿再磨方案I 为 推荐流程。 5 结语 1 贵州某金矿中金主要以亚显微细粒包裹于硫 化物、碳酸盐矿物和硅酸盐矿物中。硫以黄铁矿、毒砂 存在,是主要的含金矿物。有机炭以木炭碎屑存在。 金在硫化物中分布率不高,占总金的2 /3 左右,碳酸盐 包裹金以及硅酸盐包裹金的含量达到1 /3 ,对浮选极 其不利。 2 采用中矿再磨I 工艺可获得产率1 6 .7 8 %、A u 品 位2 5 .5 4g /t 、回收率为8 6 .8 0 %的金精矿。为提高金品 位,中矿再磨矿后,增加一次精选,金精矿品位提高至 2 9 .9 9 ∥t ,金回收率降为8 2 .1 2 %。采用粗精矿再磨工 艺可获得产率1 0 .8 7 %、A u 品位3 2 .3 8g /t 、回收率为 7 1 .4 2 %的金精矿。采用粗选尾矿再磨工艺可获得产率 1 5 .0 7 %、A u 品位2 8 .2 6g /t 、回收率为8 5 .5 1 %金精矿。 对比4 种选别工艺,粗精矿再磨再选和中矿再磨再选 Ⅱ两种工艺A u 品位高,但回收率偏低;中矿再磨I 流 程稳定,再磨矿量少,A u 回收率较高,但A u 品位低; 粗选尾矿再磨流程再磨量大,金精矿A u 品位高,但回 收率低1 .2 9 %。在保证金品位满足冶金的基础上,尽 可能的提高金的回收率,故选择中矿再磨方案I 为推 荐流程。 3 本次试验流程和参数可以适应该矿石性质,技术 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可作为矿床评价和可研的依据。 参考文献 [ 1 ] 印万忠.黄金选矿年评E J ] .黄金,2 0 0 2 1 2 7 3 2 . [ 2 ] 蔡玲,孙长泉,孙长林.伴生金银综合回收[ M ] .北京冶金工 业出版社,1 9 9 9 . [ 3 ] 张立征,王彩霞,赵福财.甘肃某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的选 矿试验研究[ J ] .矿冶工程,2 0 1 1 4 4 5 4 7 . [ 4 ] 陈福林,杨晓军,某金矿可选性试验研究[ J ] .矿冶工程,2 0 1 0 4 4 7 4 9 . [ 5 ] 邓琼,李骞,白云汉,等.含砷锑金精矿的生物预氧化.氰化浸 金研究[ J ] .矿冶工程,2 0 1 l 5 8 4 8 7 . [ 6 ] 罗科华,赵志强,贺政,黑龙江某难选金矿选矿工艺研究[ j ]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0 9 2 1 8 2 2 . [ 7 ] 李宏建,陆跃武。广西某金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 J ] .有色冶金 设计与研究,2 0 1 0 ,3 1 1 7 8 . [ 8 ] 温海滨,贾瑞强.金矿选别的新进展[ J ] .国外金属矿选矿,2 0 0 4 1 2 2 2 2 4 . [ 9 ]田松鹤,罗新民,刘忠荣.高效捕收剂Y 一8 9 对某金矿浮选工艺 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0 3 6 2 4 2 6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