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柱交替上升式采矿工艺时空变换力学分析.pdf
第3 2 卷第l 期 2 0 1 1 年0 2 月 矿冶 工 程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0 1 .3 2 №l F e b r u a r y2 0 1 2 房柱交替上升式采矿工艺时空变换力学分析① 赵国彦,卢俊华,刘志祥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 1 0 0 8 3 摘要结合三山岛金矿开采技术条件,设计采用房柱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回采三山岛金矿深部矿床,并在三山岛金矿直属矿 区进行了试验。为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实现安全回采矿石资源,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力学分析,探索了一二步采场时空变换 的力学规律,利用M A T L A B 工具获得了一二步变换的安全步长,为采场支护设计提供j ,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采矿法;房柱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变换步长;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T D 8 5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2 0 1 0 0 0 1 0 4 M e c h a n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S p a c e - t i m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o rA l t e r n a t e R o o m a n d - p i l l a rM i n i n gw i t hA s c e n d i n gB a c k n U Z H A OG u o y a n ,L UJ u n h u a ,L I UZ h i .x i a n g S c h o o lo f R e s o u r c e sa n dS a f e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 ,C e n t r a lS o u t h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s h a4 1 0 0 8 3 ,H u n a n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t e c h n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f o rm i n i n gi nS a n s h a nI r e l a n dG o l dM i n e ,a l t e r n a t er o o m - a n d p i l l a rm i n i n g w i t ha s c e n d i n gb a c k f i l lw a sa d o p t e d 鹊an e wm i n i n gm e t h o dt oe x p l o r ed e e pg o l dd e p o s i t .S o m ee x p e r i m e n t sw e r ep e r - f o r m e di nt h ea r e ad i r e c t l yu n d e rS a n s h a nI r e l a n dG o l dM i n e .I no r d e rt oo b t a i no p t i m a l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p a r a m e t e r sf o re n - s u r i n gm i n i n gs a f e t y ,a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m o d e l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t oe x p l o r em e c h a n i c a ll a w so fs p a c e t i m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f i r s ta n ds e c o n ds t e pm i n i n gi ns t o p et h r o u g hm e c h a n i c a la n a l y s i s .T h ev a r i a b l es t e pl e n g t hf o rs a f et r a n s f o r - m a t i o nw a so b t a i n e db yu s i n gM A T L A B ,w h i c hc a np r o v i d ea l li m p o r t a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f o rt h es u p p o r td e s i g no fs t o p e . K e yw o r d s m i n i n gm e t h o d ;a l t e r n a t el o o m a n d p i l l a rm i n i n gw i t ha s c e n d i n gb a c k f i l l ;v a r i a b l es t e pl e n g t h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三山岛金矿全套引进国外先进的无轨采掘设备, 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我国主 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矿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渤海 莱州湾畔东岸,包括直属、新立、平里店3 个矿区。其 中新立矿区是我国第一个进行海底采矿的硬岩矿 山⋯,而直属矿区目前回采深度达到一6 0 0m ,已进入 深部开采。三山岛金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体 大部分紧靠主裂面F l 断层,矿体倾角3 3 0 一5 6 0 ,现主 要采用点柱式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法悼1 对矿体进行 回采,此方法在回采过程中主要存在损失大、安全性 差、生产能力低等问题。随着国际金价一路飙升,矿山 急需扩大生产能力,加上深部开采中岩爆、片帮、高温 等问题,点柱式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已不能适 应目前矿山发展要求。结合三山岛开采技术条件,设 计房柱交替上升式盘区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以下简称房柱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 回采三山岛 金矿深部矿床,并在三山岛直属矿区5 5 3 。盘区进行了 试验。为获得房柱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的最佳工艺 参数,实现安全回采矿石资源,通过理论分析,探索了 一二步采场时空变换的力学规律,并利用M A T L A B 工 具获得了一二步变换的安全步长,为采场支护设计提 供了理论依据。 1 房柱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实质 房柱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属于“无间柱连续采 矿”[ 3 一J 范畴,该工艺将矿体划分为盘区,在盘区内划 分一步矿房采场和二步矿柱采场,一步矿房采场与二 步矿柱采场交错布置,先回采一步矿房采场,后回采二 步矿柱采场。与一般的隔一采一方案不同的是,每个 采场的一步采和二步采是交替上升的,盘区回采也是 一步采和二步采交替进行的垆o 。 三山岛金矿直属矿区5 5 3 。盘区矿体沿走向长1 5 0 ①收稿日期2 0 1 1 - 0 9 - 2 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卜海毫钢集团公司联合资助项目 5 1 0 7 4 1 7 7 ;中南大学学位论文创新基地资助项目 2 0 1 0 s s x t 2 3 9 作者简介赵国彦 1 9 6 3 一 。男,湖南沅江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采矿与岩土工程灾害控制及其安全评价办面的研究上作。 万方数据 2 矿冶工程 第3 2 卷 n 1 .平均厚度2 9n l ,长度不大,且中间厚大,两翼较薄,矿 石平均品位3 .2 3g /t 。由于该区段矿体厚大且品位较 富,用常规的点柱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贫化损失较高, 且安全性差,为此设计采用房柱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 开采该盘区矿石。该盘区设计1 ’、2 ’、3 ”∥、5 ‘、6 。、7 ’、8 。 9 ’在一5 4 0m 并入8 。 8 个采场,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 置。中段高度为4 5m 。分为一5 5 5m 、一5 4 0m 、一5 3 0 i n 、一5 2 0 i n 共4 个分段,每个分段服务3 4 个分层, 分层回采高度为2 .5 3i n ,控顶高4 .0m ,充填高2 .5 i n 。顶部3m 左右厚度的矿体采用进路法回采。房柱 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具体开采方案如图1 所示。 f 嘛考 C C 图1 1 出矿湖井2 脉外出矿巷 3 - - 斜境道连接口4 泄承井 5 - - j ;卜段平巷6 分层联结巷 7 m 矿石8 - - 腔结充填体 9 m 人I 假底1 0 m 同风并 I I 顶柱1 2 m 同风平巷 ”‘} | 段运输平持 房柱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 盘区采场回采顺序如图2 所示先回采2 ‘、4 ’、6 ’、 8 。采场4 个分层,共1 1 .5m ,接顶充填;然后回采1 ’、 3 ’、5 。、7 ’采场7 个分层 前4 个分层为二步矿柱回采, 后3 个分层为一步矿房回采 ,共1 91 1 1 。接顶充填,再 继续回采2 。、4 。、6 ’、8 。采场,如此循环,每个采场的一 步采和二步采是交替上升的。 ’.2 o j j.沁。、.,1 棚阮剐蹦 Ⅻ IⅡIⅡ I ⅡI Ⅱ Ⅱ I Ⅱ I Ⅱ I Ⅱ I E 翰 IⅡI ⅡI Ⅱ IⅡ II Ⅱ Ⅱ I ⅡⅡ 1 .r,.,亨矿7 .p 图2 采场回采顺序 注I 代表一步采;Ⅱ代表二步采;I 。、2 k 代表采场。 2 一二步交换步长力学研究 2 .1 理论模型的建立 依据国内外二步骤 矿房、矿柱 上向分层充填采 矿法回采理论,通常是要求一步骤矿房采完并充填接 顶后再进行二步骤矿柱的开采,由此,多数矿山存在着 一步矿房开采条件与安全性较好、贫化损失率较低,二 步骤矿柱回采时开采技术条件差、难度大、作业安全性 差、贫化损失大等问题。三山岛金矿在一5 5 5m 中段 采用的房柱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划分一二步采场, 先采一步采场,再采二步采场,二步采场开采时作业安 全性差,贫化损失率大。 一二步矿房交替开采的步长是确定安全开采的关 键,为了验证一二步开采超前开采高度安全性,确保后 开采的采场能够安全回采作业,建立开采力学模型,计 算开采的安全系数。 不考虑矿体上下盘矿岩的铰支连接作用,将二步 矿房简化为平面问题进行考虑,盘区内矿房开采的模 型如图3 所示。 图3 二步矿柱安全性平面分析模型简田 2 .2 理论分析计算 设矿柱容重为, N /m 3 ,充填体的粘聚力为c ,二 步矿房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为以 P a ,二步矿房下悬 的高度为日 m ,宽度为B m 。 依据二步矿房开采实际与受力状况,分岩体的单 轴抗拉强度大于和小于岩体自重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 二步矿房岩体单轴抗拉强度大于岩体自重 口。B n ‘7 H B 1 此时,二步矿房无下向运动趋势。二步矿房岩体断裂 与矿房宽度B 关系不大,二步矿房顶板不会发生断 裂,其受力情况如图4 所示。图中拉力r 等于矿柱自 重,即G ./H B 。 2 二步矿房岩体单轴抗拉强度小于岩体自重 口,B n T H B 4 则二步矿房不会发生断裂与破坏。 依据三山岛金矿矿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及充填体 物理力学试验结果,岩石容重7 2 7k N /m 3 ,充填料粘 聚力c o .1 7 1M P a 。调整矿柱岩体的单轴抗拉强度口。 分别为0 .4 ,0 .6 , 0 .8 ,1 .0 和1 .2M P a ,通过M A T L A B 软 件计算分析,得出二步采矿柱高度曰与宽度丑的关系。 经过M A T L A B 软件计算分析,考虑安全系数 n ≥1 .8 ,所允许的一二步矿房开采最大高差为1 2 .2 9 m 。综合考虑采场分层高度等因素。确定一二步采采 场的变换步长为1 1 .51 1 1 。 3 采矿工艺的时空变换力学分析 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可以定量地计算和分析采场 回采过程中围岩中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破坏区的分 布状况,确定它们随每步回采的动态变化过程”。。通 过A N S Y S 软件真实地模拟房柱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 法的回采过程,利用模拟结果对新型采矿工艺的时空 变换力学性质作进一步的研究。 3 .1 岩体力学参数 5 5 3 ’盘区矿体直接上盘围岩为绢英岩化花岗质碎 裂岩、绢英化碎裂岩,矿体下盘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 或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矿体呈透镜状、不规 则板状、不规则脉状,沿走向及倾向膨胀变化大.局部 有分支复合现象。矿体上盘紧靠F 1 断层主裂面,且靠 近主裂面岩石较为破碎,有断层泥厚5 1 0c m ,含水, 工程揭露后易坍塌。矿岩,≥6 ,属半坚硬岩石。通过 对矿区内不同岩体进行取样试验,对试验得出的岩石 力学参数进行修正,得到岩体力学参数。表1 为采场 岩体和充填体力学参数。 寰l 岩体和充填体力学参敷 岩体弹性模量密度泊松内摩擦角牿结力抗压强度抗拉强度 类型/G P a / g ∞- 3 比/ 。 /M P a /M P a/I t l P a 下盘5126 4n 2 4 3 7 n 稿5 6屯3 矿体45 2 .7 1n 1 93 2 .6n 56 03 .7 上盘4 .∞ 2 702 03 020 .2 64 7 3 .2 充填体0 .2 3 1 2 1n 1 93 87仉1 7 12 .1 1n 1 7 1 原岩应力包括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根据现场地 应力测量知,水平构造应力主应力方向I T 。一垂直矿体 走向,主应力方向a 。。沿矿体走向,构造应力变化规 律如下“】 r o h 0 .1 1 0 .0 5 3 9 H { F 0 .1 3 0 .0 1 8 1 H 5 t o l 0 .0 8 o .0 3 1 5 H 式中日为竖直方向深度。 3 .2 计算模型及方案 由圣维南原理”1 可知,岩体的局部开挖仅仅对有限 范围有明显的影响,考虑模拟的边界效应,将A N S Y S 有 限元模型按实际尺寸的5 倍建模水平长度取3 6 0i n , 垂直矿体走向为宽度8 0m ,高度1 8 0n l 。经过划分后 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如图6 所示。整个模型包括上盘、 矿体、下盘和充填体。采场分层划分见图7 。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 第3 2 卷 有限元建模中模型底部采用竖向约束。根据力的 等效原则,模型顶部施加面载荷来代替重力载荷;根据 最大构造应力方向垂直于断裂走向,模型左右两侧施 加构造应力口。。。。模型前后两侧施加构造应力口。。 模拟根据实际开采步骤进行,共分为5 步骤回采, 如表2 所示。 裹2 开采顺序模拟方案 鹕疆 壅 塞 一怖 2 ‘一‘’6 .、8 1 栗场 1 ’j ‘、5 ‘.7 采场 l 步回采高度1 1 .5 巾.结顶充填 回采0 m Ⅱ步回采高度1 15m .结顶充填回采高度1 9m ,结顶充填 m 步回采高度3 0 .5m .结顶充填回栗高度1 9m ,克填结顶 Ⅳ步回采高度3 0 .5m ,结顶充填 回采高度3 8i l a ,充填结顶 V 步回采高度3 8m .结顶充填回采高度3 8m .充填皓顶 3 .3 模拟结果 3 .3 .1 各步骤开采竖向位移变化对比结果根据表 2 数值模拟方案,各步骤开采竖向位移变化的对比结 果由于开挖引起的顶板下沉量 不包括原岩应力引 起的变形量 ,第1 一V 步开采’,方向最大围岩位移 U w ,分别为0 .0 0 4 2 0 9 。0 .0 0 7 4 2 6 ,0 .0 2 0 5 8 9 ,0 .0 3 4 4 8 4 和0 .0 4 0 5 9 7m 。 3 .3 .2 各步骤开采竖向应力模拟结果第1 一V 步 开采竖向应力S 。。,分别为2 1 .1 ,4 3 .8 ,4 5 .1 ,4 5 .7 和 4 6 .3M P a .均为压力。 3 .3 .3 各步骤开采采场M i s e s 等效应变第1 步、第 Ⅱ步开采采场部分未出现塑性区,第Ⅲ一V 步开采的 M i s e s 等效应变e 。,分别为5 .4 4 /1 0 0 0 0 ,1 4 .7 2 /1 0 0 0 0 和6 .2 2 /1 0 0 0 0 。 3 .4 计算结果分析 1 最大竖向位移出现在采场上部岩石中,随着开 挖步骤的进行 I V 步 ,最大竖向位移逐渐向采场 部分移动,且上部岩石的移动量呈递增趋势。各开挖 步骤的位移变化比较均匀,中间没有突变现象,且各步 骤由于开挖引起的最大竖向位移都没有超过5 0 ∞。 由容许极限位移量判据”⋯知.可以保证工程的稳 定性。 2 从应力分布特点可以得出,第Ⅱ步开挖后的应 力比第1 步开挖后的应力急剧增加。这说明二步骤回 采时采场的稳定性较差。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支护力 度,确保回采安全。 3 第1 步开挖后,最大应力主要存在于采场底部 充填体与矿体接触角点处,并在顶板的中央位置出现 应力集中区;从第Ⅲ步开挖开始出现拉应力,且拉应力 主要集中在一、二步采场交替处,此处为最容易发生破 坏的地方,在回采工程中应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充填接 顶率,确保充填体强度,加强支护力度,确保二步采场 回采顺利进行。 4 第1 步与第Ⅱ步开挖后在采场附近未产生塑 性变形区。第Ⅲ步与第Ⅳ步开挖后,塑性区主要存在 一、二步交替处,但未形成贯通区,由塑性区贯通法理 论”“知,采场稳定。塑性区的范围随着开挖的进行进 一步发展扩大,第V 步开挖后形成的塑性区为一个连 续的区域,形成了贯通区,容易产生破坏,这也说明了 最后第Ⅵ步改用进路法回采是正确的,进路法产生的 空区范围小,更能确保回采的安全性。 4 结语 1 无间柱连续采矿法是金属矿地下开采的发展 趋势。本文结合三山岛金矿直属矿区开采技术条件, 设计了房柱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通过调整上向水 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中矿房、矿柱的回采高度及回采顺 序,取消了间柱,实现了区域性连续回采,在提高矿山 生产能力的同时,确保了安全回采。 2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及力学分析,采用M A T L A B 工具计算出房柱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中一二步变换 步长与开采高度和采场宽度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 显示,所允许的一二步矿房开采最大高差为1 2 .2 9m , 综合考虑采场分层高度等因素,一步采采场高于二步 采采场4 个分层 即1 1 .5m 比较合理。 3 利用A N S Y S 的强大模拟功能,根据实际开采 步骤建立模型.通过位移、应力及塑性区等指标对力学 分析所得到的变换步长进行了验证,为采场支护设计 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1 ] 彭康,李夕兵,彭述权,等.海下点柱式开采的有限元动态模拟 分析[ J ] 金属矿山.2 0 0 9 1 0 5 9 6 2 [ 2 ] 耿茂兴点柱式机械化分层克填采矿方法的应用[ J 】金属矿 山.2 0 0 0 9 9 1 1 下转第8 页 万方数据 8 矿冶工程 第3 2 卷 南沙地区的水泥土搅拌桩的承载力特征值时,工。的取 值应考虑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强度与搅拌土质类型的 关系。 4 结语 通过龄期为9 0d 的现场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抽芯的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得到如下几点认识和结论 1 在广州南沙深厚软土条件下,搅拌的土质类型 对水泥土搅拌桩桩体强度有很大的影响。现场不同土 质类型拌合的桩身水泥土,其强度存在很大的差异。 桩身7 .5m 处粉质粘土质水泥土强度最大,桩身3 .0 m 处淤泥质水泥土强度较小,桩身1 2 .0m 处含淤泥中 砂质水泥土强度居中。 2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桩身强度是变化的, 有明显的分段性,随地层土质类型的变化而不同。在 计算南沙地区水泥土搅拌桩承载力特征值时Z 。的取 值应充分考虑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强度与搅拌土质类型 的关系。 3 现场水泥土搅拌桩桩身水泥土应力应变曲线 与室内搅拌均匀水泥土的应力- 应变曲线存在差异。 几乎所有现场水泥土搅拌桩桩身水泥土应力一应变曲 线在应力为1M P a 附近出现一个台阶,应力保持不变 而应变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室内搅拌的水泥 土,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现场的水泥土搅拌桩存在不 均匀性,它是由水泥土和土块组成的多相体。 参考文献 [ 1 ]贺建清,曾娟,孙希望.低掺量水泥土抗剪强度实验研究[ J ] 矿冶工程。2 0 0 0 。2 9 6 9 1 2 . [ 2 ] B a l l a rR ,B e n a z z o u gM ,K e n a iS .P e f o r m a n c eo fc o m p a c t e dc e m e n t . s t a b i l i s e ds o i l [ J ] .C e m e n t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t e s ,2 0 0 4 ,2 6 7 8 l l 一8 2 0 . [ 3 ] 严驰,栾晶晶,王家瑛,等.高含水量水泥土力学特性的试验 研究[ J ] .石油工程建设,2 0 0 6 ,3 2 3 1 5 一1 8 . [ 4 ] K o l i a sS 。K a s s e l o u r i R i g o p o u l o uV ,g a r a h M i e sA .S t a b l i l i s a t i o no f C l a y e rS o i l sw i t hH i 曲C a l c i u mF l yA s ha n dC e m e n t [ J ] .C e m e n ta n d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t e s ,2 0 0 5 ,2 7 6 3 0 1 3 1 3 . [ 5 ] P r a b a k a rJ ,N i t i nD e n d o r k a r .M o r c h h a l eRK .I n f l u e n c eo fF l yA s h o nt r e “g t I lB e h a v i o ro fT y p i c a l S o i l s [ J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B u i l 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 ,2 0 0 4 .1 8 4 2 6 2 2 6 7 . [ 6 ] 童小东.水泥土添加荆及其损伤模型试验究[ D ] .杭州浙江大 学土木系.1 9 9 8 . [ 7 ] 阮锦楼,阮波,阳军生。等.粉质粘土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 验研究[ J ]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 0 0 9 ,6 3 5 6 6 0 . [ 8 ]王姗姗,卢成原,孟凡丽.水泥土抗剪强度实验研究[ J ] .浙江 工业大学学报,2 0 0 8 ,3 6 4 4 5 6 4 5 9 . [ 9 ] 李建军,梁r 旺.水泥土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实验研究[ J ] .岩 土力学,2 0 0 9 ,3 0 2 4 7 3 4 7 7 . [ 1 0 ] 周丽萍,申向东.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J ] .硅酸盐通 报,2 0 0 9 。2 8 2 3 5 9 3 6 5 . [ 1 1 ] 和礼红,李艳,张妮娜,等.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身强度差 异原因分析与检测探讨[ J ] .岩土力学,2 0 1 0 ,3 1 增刊1 2 5 5 2 6 0 . [ 1 2 ] 周敏锋.考虑水泥土峰值后软化特性复合地基性能研究[ D ] .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 0 0 7 . [ 1 3 ]刘叔灼,巴凌真。杨医博,等.有机质含量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 实验研究[ J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 0 0 9 .3 1 7 4 0 一4 3 . [ 1 4 ] 储诚富,邵俐,刘松玉.有机质含量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室 内定量研究[ J ] .岩土力学,2 0 0 6 ,2 7 9 1 6 1 3 1 6 1 6 . [ 1 5 ] D B J l 5 6 0 2 0 0 8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监测规范[ s ] . [ 1 6 ] 梁仁旺,张明,自晓红.水泥土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J ] .岩 土力学,2 0 0 1 ,2 2 2 2 l l 一2 1 3 . [ 1 7 ] J G J7 9 2 0 0 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s ] . 上接第4 页 [ 3 】邓健,李夕兵,古德生.无间柱连续采矿法的充填体可靠性研究 I [ J ] .矿冶工程,2 0 0 1 1 2 l 一2 3 . [ 4 ]邓健,李夕兵,古德生.无间柱连续采矿法的矿段回采的地压规 律与控制技术[ J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 0 0 1 4 6 6 6 - 6 7 0 . [ 5 ] 何顺斌,修国林,齐兆军.交替式盘区机械化充填采矿法在三山岛 金矿的研究与应用[ c ] //2 0 1 0 全国采矿技术与装备进展年评报 告会论文集,2 0 1 0 . [ 6 ]崔栋梁,李夕兵。赵国彦.新城金矿难采矿体采场结构参数数值模 拟分析[ J ] .江西有色金属,2 0 0 6 3 1 3 1 7 . [ 7 ]彭康.李夕兵.彭述权,等.三山岛金矿中段盘区间合理回采顺 序动态模拟选择[ J ] .矿冶工程,2 0 1 0 3 8 一1 1 . [ 8 ] 李夕兵,刘志祥.彭康,等.金属矿滨海基岩开采岩石力学理论 与实践[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1 0 1 0 1 9 4 5 1 9 5 3 . [ 9 ] 徐芝纶.弹性力学[ 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2 . [ 1 0 ]刘培慧.基于应力边界法厚大矿体采场结构参数数值模拟优化 研究[ D ] .长沙中南大学资源安全与工程学院,2 0 0 9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