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柱浸铜试验研究及其数值分析.pdf
第3 2 卷第6 期 2 0 1 2 年1 2 月 矿 冶 工 程 M l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0 1 .3 2N 0 6 D e e e m b e r2 0 1 2 方柱 浸铜试验研究及其数值分析① 缪秀秀1 ,刘金枝1 ⋯,昊爱祥1 1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2 .1 - .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上海2 0 1 3 0 6 摘要设计了方柱浸试验以探究滴灌式堆浸的可行性。试验矿样为含铜1 .4 6 %的羊拉铜矿,在柱浸试验中定期监测了渗流速度 和压力值,同时运用E v i e w s 和M a t l a b 软件进行矿柱渗透性系数变化趋势的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矿物含泥特性对矿柱渗透性有较 大影响,尤其是浸矿初期影响显著;沉淀物的阻塞对矿柱渗透性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方柱浸出;堆浸;浸铜;渗透系数;数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T D 9 5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2 0 6 0 0 7 4 0 4 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o nC o p p e rL e a c h i n gb yS q u a r eC o l u m n a n dI t sN u m e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M I UX i u x i u l ,L I UJ i n z h i l ’- ,W UA i x i a n 9 1 1 .S c h o o lo fC i v i l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B e o i n g ,B e o i n g10 0 0 8 3 ,C h i n a ; 2 .C o l l e g e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S h a n g h a i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2 0 13 0 6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s q u a r ec o l u m nl e a c h i n ge x p e r i m e n tw a sd e s i g n e d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o fd r i pi r r i g a t i o nt y p eh e a p l e a c h i n g .T a k i n gY a n g l ac o p p e ro r ew i t hh e a da s s a yo f1 .4 6 %C ua so r es a m p l e s ,t h es e e p a g ev e l o c i t ya n dp r e s s u r ew e r e m o n i t o r e dp e r i o d i c a l l yd u r i n gc o l u m nl e a c h i n ge x p e r i m e n t ,a n dt h ev a r i a t i o nt r e n d so f s e e p a g ec o e f f i c i e n to ft h e o r e c o l u m nw e r ea n a l y z e db ys i m u l a t i o n w i t hs o f t w a r eE v i e w sa n dM a t l a b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m u dp r o p e r t i e so ft h e m i n e r a l sh a dab i ge f f e c to nt h ep e n e t r a t i o no fo r ec o l u m n ,e s p e c i a l l ya tt h ei n i t i a ls t a g eo fo r el e a c h i n g ,w h i l en o o b v i o u se f f e c tw a so b s e r v e db yt h ec h o k i n go fs e d i m e n t s . K e yw o r d s s q u a r ec o l u m nl e a c h i n g ;h e a pl e a c h i n g ;c o p p e rl e a c h i n g ;s e e p a g ec o e f f i c i e n t ;n u m e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我国有色矿产资源贫多富少,选冶难度大。经济 可采资源量低,采出矿产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再加之 传统选噎工艺严重污染环境,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工艺 方法提取矿产资源。堆浸技术以其工艺简单、投资少、 见效快、管理简单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从低品 位矿石中提取有用金属。。⋯。近1 0 年来,生物堆浸工 艺又以其低污染、高产率的独特优势得到迅速推广,并 且在处理氧化铜和次生硫化铜矿上得到了广泛应 用。5J 。目前在堆浸中广泛运用的喷淋布液方式易受 大风、干旱、低温等天气影响,为克服这些缺陷,滴灌式 堆浸应运而生。其中美国大部分堆浸场的喷淋装置已 被滴灌装置所取代,室内柱浸实验几乎全部采用圆形 浸出柱。 本文考虑到滴灌式布液的特点,布液强度低,滴头 负责区域间的相互干扰较小,设计了方柱浸实验以模 拟滴灌式堆浸,并基于E v i e w s 软件回归分析了矿柱渗 ①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透性系数变化趋势,为改善浸出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1 实验 1 .1 实验材料 1 .1 .1 矿样以羊拉铜矿为研究矿样,矿石品位约 为1 .4 6 %,视密度为2 .5 6t /m 3 。该铜矿为高含泥高 碱性矿石,赋存形式有氧化矿、混合矿及硫化矿。其化 学成分及化学物相如表1 及表2 所示。 表1 矿样的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 1 单位为g /t 。 2 0 1 2 7 3 6 7 3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 0 9 3 4 0 0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1 1 0 4 1 0 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 0 0 9 0 4 5 0 0 1 4 ,2 0 1 0 0 3 0 5 2 缪秀秀 1 9 8 9 一 ,女,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采矿工程、数学在采矿中的应用研究。 刘金枝 1 9 7 1 一 ,女,湖南益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溶浸采矿与应用数学方向的研究。 万方数据 第6 期 缪秀秀等方柱浸铜试验研究及其数值分析 表2 矿样中铜的化学物相 将样品进行7 个尺寸等级粒度筛分,采用的矿石 最大粒径为1 5m m ,粒级分析如表3 所示。 表3 矿石粒级分析 由于部分矿石粒级特性以表3 所提供的数据无法 进行计算,本文引入M a t l a b 线性插值法以补充必要数 据。插值数据列于表4 ,插值效果如图1 所示。 表4 累积分布插值 粒级/m m累积分布/% 粒级/r a m 累积分布/% 0 .9 1 6 41 04 ,8 1 6 96 0 2 .0 1 2 12 06 .2 2 3 97 0 3 .0 6 1 4 】, 3 08 .0 0 4 98 0 3 .6 4 6 64 09 .6 4 4 39 0 4 .2 3 1 75 01 5 .0 0 0 0l O O 长 \ 妊 求 娶 啸 粒径/r a m 图1 粒级分布插值效果 矿堆的颗粒级配可用不均匀系数、曲率半径、平均 粒径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不均匀系数 C u i d 6 0 1 曲率系数 c 。 羲 2 平均粒径 d 甲 ∑竿o ; 3 式中d ∞、d ,。、d ,。分别表示表3 中筛下累积6 0 %、3 0 %、 1 0 %对应的颗粒粒度,m m ;d 。,d ⋯分别为表3 中第i 组粒度范围的始末粒度值,m m ;a 。为表3 中第i 组粒 度范围的质量分布频率。 计算得C 。 5 。2 5 6 6 ;C 。 2 .1 2 3 4 ;d 。。 4 .9 5m m 。 土力学中,不均匀系数G 。反映了样品中粗粒级与 细粒级间的比值,c 。值越大表示粗粒级比例越大。 c 。 3 或C 。 5 且C , l ~3 说明样品级配良好。从计算结果可知,本 矿样具有良好级配,适于柱浸实验。 1 .1 .2 溶浸液及浸矿细菌由于本矿样是氧化铜矿 与硫化铜矿的混合矿样,具有高碱性,实验采用了硫 酸一细菌两阶段浸出方案。溶浸液由1 0g /LH s O 。溶 液和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组成。为实现溶浸液2 4h 完成一次循环,共配制溶浸液4L ,其中氧化亚铁硫杆 菌菌液占1 0 %。浸矿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接种于9 K 培养基中,放入转速1 5 0r /r a i n 、温度3 0 ℃的培养箱 内培养。9 K 培养基的成分如表5 所示。 表59 K 培养基成分 成分浓度/ g L ‘1 3 0 .5 O .1 O .5 O .O l 4 4 .3 1 .2 实验装置及过程 实验装置布置如图2 所示。其主要组成包括 ①1 个规格为6 0m m 6 0m m 6 0 0m m 的有机玻璃 浸柱,底部配有出水阀;②2 个P V C 材质水箱,一个供 应溶浸液,另一个收集;③1 个一次性滴液注射器,连 接供应水箱和浸柱。 浸柱底部铺上滤布,滤布上再铺4 0m m 粗矿石, 再加入4 0 0m m 羊拉铜矿石,最后在上部再覆盖4 0 m i l l 粗矿石,共计矿石质量2 .3 7 2k g 。 一一砌一~一 ∞帅蛳∞∞鲫∞∞勰加。 万方数据 7 6矿冶工程第3 2 卷 供液箱 图2 柱浸实验装置 溶浸液由上部水箱通过注射器注入矿柱,再由下 部水箱收集。每隔一定时间对铜离子进行采样化验, 并且进行矿柱渗透性测量。溶浸液每隔2 4h 需调整 p H 至1 .2 ,体积调整至4L 。 渗透性研究主要依据于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其中 应用最多的是达西定律【7 。。浸柱渗透性系数测量采 用变水头法,实验装置如图3 所示。t .时刻,浸柱中水 头为h 。;t 时刻,浸柱中水头为h 。 图3 变水头法装置 根据达西定律 秽脚一譬 4 式中口为渗流速度,c m /s ;K 为渗透性系数,c m /s ;J 为 水力梯度;Ⅳ为溶浸液流经矿样的压力降,.e m ;L 为矿 样高度,c m 。 秒 一怒 一警 一面d H 5 式中Q 为溜井矿样的溶浸液体积,e m 3 ;A 为矿样截面 积,c m 2 ;£为时间,s 。 由式 4 和式 5 可得 K d ‘ 百L d H K △££1 n 鲁 6 凡. K 三击,n 氆 式中L 。为矿样高度,c m ;L .为浸柱上表面至起始液面 高度,c m ;£2 为浸柱上表面至终止液面高度,e m ;A t 为 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间隔,s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6 为变水头法所观测的2 8d 方形矿柱渗透性 系数变化计算表。在2 8d 浸矿过程中,矿柱渗透性系 数不断减小,其中由于重力压实和溶浸液侵蚀,矿样高 度也发生了微量的变化。 表6 矿柱渗透系数计算表 基于试验测量值,采用E v i e w s 软件分析渗透系数 变化趋势。由于试验数据量不足以进行模型估计,此 处同样采用线性插值法补充数据,见表7 。 表7 渗透性系数插值 浸出时间 K 浸出时间 K 浸出时间 K /d / e m s 一1 /d / c m s 一‘ /d / c n l s 一‘ 0O .1 6 8 l1 0O .0 6 9 52 0O .0 1 4 6 lO .1 5 7 2l l0 .0 6 3 62 l0 .0 1 3 5 20 .1 4 6 41 2O .0 5 7 72 20 .0 1 2 4 30 .1 3 5 51 3O .0 5 1 82 30 .0 1 1 4 40 .1 2 4 71 40 .0 4 6 02 40 .0 1 0 3 50 .1 1 3 8 1 5O .0 4 0 l 2 50 .0 1 0 0 60 .1 0 2 91 60 .0 3 2 32 6O .0 0 9 6 7 0 .0 9 2 l 1 7O .0 2 4 52 70 .0 0 9 3 8O .0 8 1 2 1 8 O .0 1 6 72 80 .0 0 9 0 90 .0 7 5 31 90 .0 1 5 6 万方数据 第6 期缪秀秀等方柱浸铜试验研究及其数值分析 将表7 中数据输入E v i e w s 系统㈣,观察渗透性系 数变化趋势,如图4 。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权值加 1 /a b s r e s i d r e s i d 为最小二乘估计的残差项 。加权 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为 △3 K 一0 .9 9 6 1 2 6 A 2 K l 7 图4 渗透性系数变化趋势 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决定性系数R 2 0 .9 9 9 7 6 9 ,证明式 7 合理。拟合渗透性系数动态曲 线与实际动态曲线的比较如图5 所示。进一步展开式 7 ,即可得到渗透性系数变化规律的另一表达式 K t 2 3 K t 1 一3 .9 9 6 1 2 6 K z 2 .9 9 2 2 5 2 K t 一1 一0 .9 9 6 1 2 6 K t 一2 8 迎 镁 姐 套 图5加权最小二乘法趋势估计图 咖 彘 测 盘 1 1 1 藕 懈 型 骢 模拟结果表明矿柱渗透性开始下降较快,后期变 化缓慢趋于平稳。主要由于该铜矿含泥量较大,随溶 浸液的渗滤矿石软化、膨胀,一些软化矿石甚至粘结在 一起,这样矿柱的孑L 隙率便不断下降,导致渗透性大大 降低。一旦矿柱含水率达到饱和,这种渗滤的影响就 不明显,而沉淀的作用便开始显现。尽管沉淀一直影 响着浸出整个过程,但在前期相对于孔隙缩小对渗透 性的影响还是微不足道的。 浸出过程中,渗透性系数与时间的关系是渗流动 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渗透性系数随时间 变化趋势的预测对于揭示浸出过程中渗流动态变化规 律也具有重要意义。E v i e w s 的加权最小二乘法趋势估 计渗透性系数如图5 所示,估计方程决定性系数R 2 0 .9 9 9 7 6 9 ,拟合残值小,通过前期渗透性系数观测值预 测后期渗透性系数变化可靠性高。 3 结论 1 堆浸过程中,矿柱渗透性变化趋势主要受矿柱 高碱性高含泥特性及沉淀物两个因素影响。渗流系数 不是恒定值,渗流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E v i e w s 加 权最小二乘法趋势估计可有效预测渗透性系数变化。 2 矿物含泥特性对矿柱渗透性影响显著,主要作 用于浸矿初期,散体渗流系数先降后升,与细粒物料在 空间中的再分布有关;之后,渗流系数呈单一下降趋 势;沉淀物的阻塞对矿柱渗透性影响不显著。 参考文献 [ 1 ] 李壮阔,桂斌旺,段希祥.德兴铜矿堆浸厂的生产实践及技术研 究[ J ] .矿冶工程,2 0 0 2 ,2 2 1 4 6 4 8 . [ 2 ] 刘汉钊,张永奎.难处理低品位金矿细菌堆浸的现状和前景[ J ] . 四川地质学报,1 9 9 8 ,1 8 3 2 3 4 2 4 0 . [ 3 ]田原,关自斌,高仁喜.铀、金矿石的堆浸技术进展[ J ] .铀矿 冶,1 9 9 8 ,1 7 2 1 2 1 1 2 6 . [ 4 ] R o h w e r d e rT ,G e h r k eT ,K i n z l e rK ,e ta 1 .B i o l e a c h i n gr e v i e wp a r t A P r o g r e s si nb i o l e a c h i n g f u n d a m e n t a l sa n dm e c h a n i s m so fb a c t e r i a l m e t a ls u e d eo x i d a t i o n [ J ] .A p p lM i c m b i o lB i o t e c h n o l ,2 0 0 3 ,6 3 2 3 9 2 4 8 . [ 5 ] 王双才,李元坤,史光大,等.氧化铜矿的处理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 J ] .矿产综合利用,2 0 0 6 2 3 7 3 9 . [ 6 ] 龚文惠.土力学[ M ]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 0 0 7 . [ 7 ] 刘光尧.渗透系数概念发展的回顾[ J ] .工程勘探,1 9 9 7 ,1 4 2 3 4 3 8 . [ 8 ] 黄晖.马克威软件与当代数据分析[ M ]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 0 0 6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