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口石煤钒矿选碳的试验研究.pdf
方山口石煤钒矿选碳的试验研究 ① 宋裕华1, 李正要2, 冯金敏1 (1.招金有色矿业有限公司,山东 招远 265400; 2.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100083) 摘 要 针对方山口石煤钒矿,通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一次精选闭路浮选脱碳试验,在总钒损失 5.82%的条件下,可将石煤中 V2O5 品位由 0.95%提高到 1.09%,脱碳后的石煤样品热值为 239 kJ/ kg,远低于未脱碳前的石煤热值 2 404 kJ/ kg,有利于后续工艺处理; 同时获得的高品位碳精矿,热值达到 5 458 kJ/ kg,可作为燃料使用。 关键词 石煤钒矿; 选碳; 热值; 浮选 中图分类号 TD943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4.05.017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4)05-0066-04 Experimental Study on Carbon Beneficiation from Fangshankou Vanadium⁃bearing Stone Coal Ore SONG Yu⁃hua1, LI Zheng⁃yao2, FENG Jin⁃min1 (1. Zhaojin Non⁃ferrous Metal Mining Co Ltd,Zhaoyuan 265400, Shandong, China; 2.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A closed⁃circuit flotation flowsheet with one roughing, one scavenging and one cleaning was adopted for decarbonizing Fangshankou vanadium⁃bearing stone coal ore. With a total vanadium loss of 5.82%, the V2O5content was increased from 0.95% to 1.09%, and the calorific value for the decarbonized stone coal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from 2 404 kJ/ kg to 239 kJ/ kg, which are beneficial for the subsequent process. Furthermore, the carbon concentrate simultaneously prepared with a caloric value of 5 458 kJ/ kg, can be used as fuel. Key words vanadium⁃containing stone coal mine; carbon beneficiation; calorific value; flotation 甘肃省敦煌市方山口石煤钒矿为大型钒矿床,矿 区内矿石基本为板岩及千枚岩两种类型,多呈灰黑色, 岩石较致密,矿物颗粒细小,含碳较高。 矿石的结构构 造为显微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显微花岗变 晶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皱纹状构造,变余泥质结构 板状构造。 对矿体性质进行分析发现,方山口钒矿的矿物组成 主要为石英和钒云母,有用矿物颗粒细小,嵌布关系复 杂,绝大部分赋存于钒云母中,由于钒云母呈微细粒和 超微粒存在,在磨矿过程中即使细磨也很难单体解离和 裸露,其中一部分钒云母在石英颗粒或集合体中以包裹 体形式存在,且包裹体的颗粒极细微(0.5~8 μm)。 从石煤钒矿中提取钒不同于从钒钛渣中提取钒,其 主要原因是石煤物质结构组成繁杂,钒的赋存状态多 变,含碳量高,致使从石煤中提取钒难度较大。 为了将 石煤中的碳去除,便于冶炼提钒的进行,在前人的研究 基础上[1-8],对方山口石煤钒矿进行了选碳试验研究。 1 方山口石煤钒矿的化学分析 从方山口石煤钒矿所取试验矿样的主要化学成分 分析结果见表 1。 表 1 试验用石煤钒矿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 V2O5Al2O3 CaO SiO2K2ONa2O CMgO 0.959.033.1555.162.570.598.741.03 TFePFeOCuAsSPbZn 2.750.540.620.0110.0140.890.0150.022 NiCdCr2O3BaMoFe2O3CoMnO 0.010.00030.0310.0760.0113.220.00060.032 从表 1 可以看出,矿样含 V2O50.95%,含碳较高, 为 8.74%,而一般碳质页岩中富集的 Ni、Co、Cu 等含量 ①收稿日期 2014-04-27 作者简介 宋裕华(1966-),男,山东招远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冶金工艺管理与研究工作。 第 34 卷第 5 期 2014 年 10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4 №5 October 2014 均很低,无综合利用价值。 2 石煤浮选脱碳富集钒技术研究 方山口钒矿的矿石中主要矿物石英不含钒,碳质 中几乎不含钒,钒主要在含钒绢云母中赋存,且由于现 有脱碳工艺多是火法焙烧,成本高,拟进行浮选脱碳富 集钒的技术研究[9]。 2.1 磨矿细度对浮选脱碳效果的影响 进行了浮选脱碳磨矿细度试验,试验流程见图 1, 结果见表 2 所示。 图 1 磨矿细度对浮选脱碳效果的影响试验流程 表 2 磨矿细度对浮选脱碳效果的影响 磨矿细度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回收率/ % CV2O5CV2O5 -0.074 mm 60% 精矿 尾矿 原矿 22.10 77.90 100.00 14.78 7.03 8.74 0.54 1.07 0.95 37.37 62.63 100.00 12.56 87.44 100.00 -0.074 mm 80% 精矿 尾矿 原矿 19.04 80.96 100.00 17.32 6.72 8.74 0.48 1.06 0.95 37.73 62.27 100.00 9.62 90.38 100.00 -0.074 mm 85% 精矿 尾矿 原矿 18.33 81.67 100.00 18.91 6.46 8.74 0.39 1.08 0.95 39.65 60.35 100.00 7.45 92.55 100.00 -0.074 mm 90% 精矿 尾矿 原矿 17.25 82.75 100.00 20.13 6.36 8.74 0.41 1.06 0.95 39.73 60.27 100.00 7.44 92.56 100.00 -0.045 mm 70% 精矿 尾矿 原矿 17.12 82.88 100.00 22.86 5.82 8.74 0.45 1.05 0.95 44.78 55.22 100.00 8.10 91.90 100.00 -0.045 mm 80% 精矿 尾矿 原矿 17.02 82.98 100.00 24.15 5.58 8.74 0.44 1.05 0.95 47.03 52.97 100.00 7.88 92.12 100.00 -0.045 mm 90% 精矿 尾矿 原矿 16.54 83.46 100.00 26.21 5.28 8.74 0.45 1.05 0.95 49.60 50.40 100.00 7.83 92.17 100.00 表 2 表明,初始阶段,随着磨矿细度变细,碳质脱 除率逐渐增加,V2O5损失率逐渐减小,当磨矿细度为- 0.074 mm 粒级占 90%时,碳质脱除率为 39.73%,钒损 失率为 7.44%,继续增加磨矿细度,碳质的脱除率增 加,同时钒的损失率也进一步增加。 即磨矿细度较粗 时,由于碳质和绢云母没有解离,钒损失率较大;磨矿 细度太细时,一方面增加磨矿成本,另一方面造成绢云 母过磨泥化,钒的损失率减少。 综合考虑磨矿成本和 钒的损失率,并经过进一步优化试验,确定磨矿细度为 -0.074 mm 粒级占 85%,此条件下碳质的脱除率为 39 65%,钒损失率为 7.45%。 2.2 抑制剂对浮选脱碳效果的影响 2.2.1 抑制剂种类试验研究 在抑制剂用量为 600 g/ t 条件下,不同抑制剂种类对碳质脱除率的影响试验流 程见图 2,试验结果见表 3。 图 2 抑制剂种类试验流程 表 3 抑制剂种类对浮选脱碳效果的影响 抑制剂种类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回收率/ % CV2O5CV2O5 水玻璃 精矿 尾矿 原矿 17.20 82.80 100.00 20.15 6.37 8.74 0.41 1.06 0.95 39.65 60.35 100.00 7.45 92.55 100.00 六偏磷酸钠 精矿 尾矿 原矿 17.45 82.55 100.00 19.92 6.38 8.74 0.33 1.08 0.95 39.78 60.22 100.00 6.13 93.87 100.00 BKD-5 精矿 尾矿 原矿 17.70 82.30 100.00 19.58 6.41 8.74 0.32 1.09 0.95 39.67 60.33 100.00 5.90 94.10 100.00 表 3 表明,抑制剂 BKD-5 抑制效果较好,碳质脱 除率为 39.67%,钒损失率为 5.90%,确定选用 BKD-5 做抑制剂。 2.2.2 抑制剂用量试验研究 抑制剂 BKD-5 用量对 碳质脱除率的影响试验流程见图 3,试验结果见表 4。 图 3 抑制剂用量试验流程 76第 5 期宋裕华等 方山口石煤钒矿选碳的试验研究 表 4 抑制剂 BKD-5 用量对浮选脱碳效果的影响 BKD-5 用量 / (gt -1 )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回收率/ % CV2O5CV2O5 600 精矿 尾矿 原矿 17.70 82.30 100.00 19.58 6.41 8.74 0.32 1.09 0.95 39.67 60.33 100.00 5.90 94.10 100.00 800 精矿 尾矿 原矿 17.52 82.48 100.00 19.70 6.41 8.74 0.31 1.09 0.95 39.50 60.50 100.00 5.70 94.30 100.00 1 000 精矿 尾矿 原矿 17.60 82.40 100.00 19.67 6.41 8.74 0.30 1.09 0.95 39.60 60.40 100.00 5.65 94.35 100.00 表 4 表明,抑制剂 BKD-5 用量为 800 g/ t 时效果 较好,此条件下碳质脱除率 39.50%,钒损失率 5.70%。 确定抑制剂 BKD-5 用量为 800 g/ t。 2.3 捕收剂用量对浮选脱碳效果的影响 捕收剂种类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煤油效果较 好,确定捕收剂为煤油,进行了煤油用量试验研究,试验 流程同图 3,结果见表 5。 其中 BKD-5 用量为 800 g/ t。 表 5 捕收剂煤油用量对浮选脱碳效果的影响 煤油用量 / (gt -1 )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回收率/ % CV2O5CV2O5 100 精矿 尾矿 原矿 15.91 84.09 100.00 19.93 6.41 8.74 0.34 1.09 0.95 36.28 63.72 100.00 5.69 94.31 100.00 150 精矿 尾矿 原矿 17.54 82.48 100.00 19.72 6.40 8.74 0.31 1.09 0.95 39.58 60.42 100.00 5.72 94.28 100.00 200 精矿 尾矿 原矿 17.72 82.28 100.00 19.54 6.41 8.74 0.31 1.09 0.95 39.62 60.38 100.00 5.78 94.22 100.00 表 5 表明,随着捕收剂煤油用量增加,碳脱除率增 加,当煤油用量为 150 g/ t 时浮选指标较佳,此条件下 碳脱除率 39.58%,钒损失率 5.72%。 根据试验结果, 确定捕收剂煤油用量为 150 g/ t。 2.4 起泡剂用量对浮选脱碳效果的影响 起泡剂种类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松醇油起泡 效果较好,确定起泡剂为松醇油,进行了起泡剂用量试 验研究,试验流程同图 3,结果见表 6。 其中 BKD-5 和 煤油用量分别为 800 和 150 g/ t。 表 6 表明,随着起泡剂松醇油用量增加,碳脱除率 增加,当松醇油用量为 100 g/ t 时浮选指标较佳,此条 件下碳脱除率 39.50%,钒损失率 5.70%;若继续增加 松醇油用量,碳脱除率增加,但钒损失率也增大。 因此 确定起泡剂松醇油适宜用量为 100 g/ t。 表 6 起泡剂松醇油用量对浮选脱碳效果的影响 松醇油用量 / (gt -1 )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回收率/ % CV2O5CV2O5 50 精矿 尾矿 原矿 15.20 84.80 100.00 19.61 6.79 8.74 0.33 1.06 0.95 34.10 65.90 100.00 5.32 94.68 100.00 100 精矿 尾矿 原矿 17.48 82.52 100.00 19.75 6.41 8.74 0.31 1.09 0.95 39.50 60.50 100.00 5.70 94.30 100.00 150 精矿 尾矿 原矿 18.85 81.15 100.00 19.03 6.35 8.74 0.31 1.10 0.95 41.05 58.95 100.00 6.20 93.80 100.00 2.5 流程结构试验 在上述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流程结构探索 试验,试验流程见图 4,试验结果见表 7。 将获得的精 矿和尾矿进行热值测定,结果亦见表 7。 图 4 流程结构试验流程 表 7 流程结构试验结果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回收率/ % CV2O5CV2O5 热值 / (kJkg -1 ) 精矿18.4220.050.3142.255.955 347 尾矿81.586.191.1057.7594.05250 原矿100.008.740.95100.00100.002 400 1) 精矿为精矿 1 和精矿 2 的混合。 表 7 表明,通过浮选脱碳,在钒损失 5.95%(占总 量)的情况下,可将石煤中钒品位提高 15.79 个百分 点,并大大降低了石煤浮选尾矿的热值,浮选尾矿所含 碳质降低,有利于在后续焙烧工艺中温度控制,避免了 烧结现象的发生。 2.6 闭路试验 根据流程结构探索试验结果,进行了浮选脱碳闭 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 5,试验结果见表 8。 将闭路试 验获得的精矿和尾矿进行热值测定,结果亦见表 8。 表 8 表明,通过闭路浮选脱碳试验,在总钒损失 5.82% 时,可将石煤中 V2O5品位由 0.95%提高到 1.09%,脱 86矿 冶 工 程第 34 卷 碳后的石煤样品热值为 239 kJ/ kg,远低于未脱碳前的 石煤热值 2 404 kJ/ kg;获得的碳精矿热值达到 5 458 kJ/ kg。 图 5 闭路试验流程 表 8 浮选脱碳闭路试验结果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回收率/ % CV2O5CV2O5 热值 / (kJkg -1 ) 精矿17.9521.050.3143.145.825 458 尾矿82.056.071.0956.8694.18239 原矿100.008.760.95100.00100.002 404 3 结 论 通过浮选脱碳富集钒的浮选分离试验,得到以下 结论 1) 方山口石煤钒矿富集选碳工艺是可行的,但碳 有有机碳和无机碳之分,低于 1 255 kJ/ kg 热量的碳在 浮选时有一定的难度,生产较难控制。 2) 矿石粒度-0.074 mm 粒级占 85%、BKD-5 用 量 800 g/ t、煤油 150 g/ t、松醇油 100 g/ t 条件下粗选, 松醇油 50 g/ t 条件下扫选,BKD-5 用量 200 g/ t 条件 下精选,可获得碳精矿,富集比 5.57∶1。 碳精矿热值达 5 458 kJ/ kg,可做燃料使用。 尾矿含碳 6.07%,热值 239 kJ/ kg,有利于进一步提钒。 钒回收率 94.18%。 参考文献 [1] 宁顺明,马荣骏. 我国石煤提钒的技术开发及努力方向[J]. 矿冶 工程,2012(5)57-61. [2] 孙 伟,辜小川,刘润清,等. 某炭质石煤钒矿中钒的赋存状态及 其浮选研究[J]. 矿冶工程,2013(6)28-31. [3] 惠 博,陈晓青,徐 莺. 某页岩型钒矿中钒的赋存状态研究及选 别指标预测[J]. 矿冶工程,2013(1)37-40. [4] 屈启龙,谢建宏,王 冠. 高碳钒矿综合回收石墨试验研究[J]. 矿业快报,2007(4)35-37. [5] 谢传理. 石煤型钒矿的选矿研究[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1989(1)18-21. [6] 毛益林,陈晓青,杨进忠,等. 某钒矿选矿试验研究[J]. 现代矿 业, 2010(11)91-92. [7] 向 平,冯其明,钮因健,等. 选矿富集阿克苏石煤钒矿中的钒 [J].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10,4(1)65-70. [8] 李 洁,马 晶. 黑色岩系钒矿的机械选矿抛尾工艺研究[J]. 有 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0(4)25-28. [9] 孙 伟,王 丽,曹学峰,等. 石煤提钒的浮选工艺及吸附机理 [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22(7)2069-2074. (上接第 65 页) 参考文献 [1] 蔡改贫,吴叶彬,陈少平. 世界钨矿资源浅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09(4)62-65 [2] Yue⁃hua Hu, Fan Yang, Wei Sun.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scheel⁃ ite from calcite using a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as collector[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11, 2482-84. [3] Zhang Ying, Wang Yuhua, Li Shiliang.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alcar⁃ eous minerals using didodec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as a collec⁃ tor [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22285-288. [4] 于 洋,孙传尧,卢烁十,等. 黑钨矿、白钨矿与含钙矿物异步浮选 分离研究[J]. 矿冶工程, 2012(4)31-36. [5] 江庆梅,戴子林. 混合脂肪酸在白钨矿与萤石、方解石分离中的作 用[J]. 矿冶工程, 2012(2)42-44. [6] 邓丽红,周晓彤. 新型捕收剂 R31 浮选低品位白钨矿的研究[J]. 矿产保护与利用,2007,27(4)19-22. [7] 周晓彤,邓丽红. 新型复合捕收剂 TA 在湖南某钨矿浮选工艺的 应用[J]. 矿产综合利用,2008,28(6)22-24. [8] 周 昔,朱一民. 新型捕收剂浮选钨钼铋多金属矿中白钨矿试验 研究[J]. 中国矿山工程,2009,38(1)11-15. [9] 赵卫夺, 曾子高, 肖松文. 新型捕收剂 EA-715 浮选分离白钨矿 的行为及作用机理研究[J]. 矿冶工程, 2011,31(4)41-44. [10] 曾庆军,林日孝,张先华,等. ZL 捕收剂浮选白钨矿的研究和应 用[J]. 材料研究与应用,2007(1)231-233. 96第 5 期宋裕华等 方山口石煤钒矿选碳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