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钴酸锂前驱体的研究.pdf
第3 2 誉第4 期 2 0 1 2 年0 8H 矿冶工程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o l3 2N Q 4 A u g u s t2 0 1 2 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钴酸锂前驱体的研究① 习小明,廖达前 K 沙矿冶椰f 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4 1 0 0 1 2 摘要通过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得钻酸钝前驱体。,X R D 分析表明合成的前驱体具有钻酸锂的晶型特征,与标准钴酸锂X R D 的特 征峰完全一致;捌描电镜 S E M 分析结果表明次粒子非常均匀,分散状态良好.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 浓度等工 艺条件对合成钻酸锉前“体的影响,得出合成该前驱体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 5 ~8 5 ℃,反应时间6 ~8h ,L i ’浓度2 0 ~3 0 吕/L 。 此条件下,可以合成比表面积 B E T 2 0 5 0m 2 /g ,粒径1 0 0n m 左右,L i 、c o 摩尔比为07 ~10 的钴酸锂前驱体。 关键词锂离子l 乜池;I .i C o O 正极材料;多相氧化还原法;前驱体 中图分类号T M 9 1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J 2 0 4 0 0 9 3 0 4 S t u d yo nP r e p a r a t i o no fP r e c u r s o rf o rL i C o o . b yM u l t i p h a s eR e d o xM e t h o d X IX i a o m i n g ,L 1 A 0D a - q i a n C h a n g s h a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o f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yC ol a d ,C h a n g s h a4 1 0 0 1 2 ,H u n a n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p l - e c u r s o rf o rL i C 0 0 2c a t h o d em a t e r i a lw a sp r e p a r e db ym u h i p h a s er e d o xm e t h o d .T h eX R Dp a t t e r n s i n d i c a t et h a tt h ep r e c u r s o ri so ft h es a m ec r y s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i C o O ,a n df u l l y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t h es t a n d a r dX R D p a t t e r n so fL i C 0 0 2T h er e s u l t so fS E Ms h o wt h es e c o n d a t _ yp a r t i c l e sa r ed i s p e r s e dw e l lT h ee f f e c t .so fp r o c e s s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r e a c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 ,t h er e a c t i o nt i m e ,t h eL i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n dS Oo n o n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o fp r e c u r s o rf o r L i C 0 0 2c a t h o d em a t e r i a l sh a v eb e e ns t u d i e d ,w i t ht h eb e s tc o n d i t i o n sf o rs y n t h e s i so ft h ep r e c u r s o ro b t a i n e da sf o l l o w s t i l er e a c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i s7 5 ~8 5 。c ,t h er e a c t i o nt i m ei s6 8ha n dt h eL i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i s2 0 ~3 0 ∥L .U n d e r t h e s e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p r e c u r s o rw i t hB E To f2 0 5 0m 2 /g ,p a r t i c l es i z eo fa b o u t1 0 0n ma n dL i ,C om o l a rr a t i oo f 0 .7 ~10h a sh e e ns v n t h e s i z e d . K e yw o r d s 1 5 一i o nb a t t e r y ;I A C 0 0 2c a t h o d em a t e r i a l ;m u h i p h a s er e d n xm e t h o d ;p r e c u r s o r 多相氧化还原法”。2 制备钻酸锂就是用硫酸钴、 氯化钴或其它钴盐佧原料生成氢氧化弧钴沉淀之后, 再加入氢氧化锂、氯化锂等锂盐,氧化氢氧化亚钴得到 钴酸锂的驱体;将前驱体在特定的干燥没备中进行干 燥后,在~定的烧结制度下进行烧结,再经过适当的后 处理得到产品钴酸锂。该方法最大特点是,在水溶液 【f l 直接获得了具有层状结构的L i C o O ,大大提高厂材 料的均匀性。与现有文献报道的其它方法相比”。, 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钴酸锂在技术与成本两方面都具 有较大的优势。从技术方面看,该方法利用多相反应 的新原理,在水溶液中实现了,嵌锂反墟,合成了超微的 具有钴酸锂晶型的前驱体,其比表面积达3 0 ~5 0 n t 2 /g ,一次粒径为3 0n m 左右,这种前驱体不仅在成分 上非常均匀,还具有良好的烧结活性,町以降低烧结温 度和缩短烧结时间,为生产高质量的钴酸锂产品提供 r 可靠的保障。从成本方面看,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 钴酸锂新工艺的钻源不是高价位的四氧化二三钴或氧化 亚钴,而是价格相对较低的金属钴或钴盐,故可以较大 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本文研究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钴酸锂前驱体,包 括温度、浓度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反应过程中产 物形态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1 实验部分 硫酸钴 C o S O 。7 H ,O 经过溶解与净化制得合 格的钻盐溶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通人空气, 生成氢氧化亚钴沉淀。然后在反应温度5 0 ~9 0o C 、 反应时间l ~1 0h 的条件下,在反应器中加入L i 浓度 为5 ~2 8g /L 的氢氧化锂溶液,进行氧化嵌锂反应,反 ①收稿日期2 0 1 2 讲.i 7 作者简介 P b N 1 9 6 2 一 ,舅,江四新余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冶金和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2 卷 J .i j “尝玎径过滤得到的滤饼即为前驱体。 前驱体的物相结构采用x 射线衍射仪 R i g a k u , n /M 缸r A 测试,物相分析条件是C uK c t 辐射,5 0k v , 1 0 0 面A ,步宽0 .O t 。,扫描范围 2 0 为1 0 。~7 0 。。形貌 分析采用J s M 一5 6 0 0 L V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2 理论分析 C o O H 的氧化嵌锂反应可用下述反应式表示 L i O H C o O H 2 0 2 一L i C 0 0 2 _ } H 2 0 1 该化学反应在2 9 8K 时的反应自由焓变化”⋯为 一6 9 .2 9 5k J /t o o l ,因此以氧气作氧化剂氧化C o O H 与氢氧化锂反应生成钴酸锂在热力学上是可能的。 P B R 表征多相氧化还原反应顺利进行的条件是 反应产物的体积V P 比生成这些产物所消耗的反应 物的体积V R 要小”1 。P B R 的表达式如下 嘲 器 嬲 2 式中M P 、M R 分别为产物与反应物的分子质量, d P 、d R 分别为产物与反应的密度。只有当P B R 1 时,产物层才是完整的P B R 1 时,产物层不完 整,是疏松多孔的,不能覆盖反应表面,即在反应进行 时,有新的未反应表面的暴露,即产生一个产物层剥离 的效果。因此要使多相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层产生一 个剥离的效果必须是P B R 0 .8 0 。 为了保证氧化反应产物不含可溶性的机械夹杂锂盐, 对前驱体进行了长时间的大量纯水洗涤,洗涤弃水的 电导率达1 0 0l , z S /e m 以下,之后再分析氧化产物中的 锂含量几乎是不变的,说明产物中的锂不是机械夹杂 的可溶性锂。 合成的前驱体的X R D 图如图1 所示,与图中的钴 酸锂标准X R D 图比较可以看出,合成的前驱体具有钴 酸锂的晶型特征,两者的特征峰完全一致,只是前驱体 X R D 的衍射峰较宽,背景噪声较强,说明前驱体的结 晶还不够完整。 。 2 0 / 。 图1前驱体与钴酸锂的x 射线衍射图对比 a 合成的前驱体; b 钴酸锂 从产物的化学分析来看,产物并非是纯的L i C o O , 纯L i C o O 物质的n L i /n C o 应该为1 .0 ,而产物的 n L i /n C o 1 8 的区域。 在前驱体合成反应中,通常[ u ] 都大于lm o l /L . 根据试验现象及L i - c o - H 0 系E p H 图可以推测出,在 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L i - C o O H 一H O 体系中合成 L i C o 吼存在3 种可能的机理。 1 机理1 C o O H 直接氧化合成L i C o O C o O H 2 L i 一e L i C 0 0 2 2 H 5 2 机理2 C o O H 先水解为H C o O 一,再氧化合 成L i C 0 0 2 C o O H 2 一H C 0 0 2 一 H 6 H C 0 0 2 ’ U 一e L i C 0 0 2 H 7 3 机理3 C o O H 先氧化为C o ,O 。,再进一步氧 化合成L i C 0 0 2 3 C o O H ,一2 e C 0 1 0 。 2 H 2 0 2 H 8 C 0 3 0 4 2 H 2 0 3 L i 一e 一3 L i C 0 0 2 4 H 9 这3 种合成L i C o O 的机理在前驱体合成中同时 存在。当离子强度增大时,c o ,0 4 的稳定区向O 线靠 近,c o ,o ‘的稳定区减小,使得反应 9 更加困难,因此 在前驱体合成中要尽量不让反应 8 发生,使合成 L i C o O 按机理2 的途经进行。’ 从试验现象来看,反应体系滤液呈蓝色时,前驱体 合成主要是按机理1 和机理2 进行的。滤液的蓝色应 该是H C o O 或[ C o O H 。] 2 。的贡献。滤液蓝色消失 后,生成L i C o O 的反应变得非常缓慢,此时按机理2 进行的反应已经不存在,说明反应体系中可能存在按 机理3 进行的L i C o O 合成反应。 文献[ 1 1 ] 同时提到在低p H 值的非碱性溶液中,通 过直接合成L i C 0 0 2 的热力学可能性C o “在u 溶液中 直接合成L i c 0 0 2 。从E p H 分析,当[ u ] lm o l /L 时,控制2 .6 8 ‘p H 6 .8 0 、0 .5 3 3V E O .7 9 8V ,选择 C 0 2 ’作为钴源,在含L i 水溶液中直接合成L i c o O ,并 随着[ “ ] 增大反应更加容易发生。 本文作者进行了在2 .6 8 p H 6 .8 0 范围内的直接 合成L i c o O 的尝试,并没有获得成功。B u m k h i n ““等 人采用C o N 0 3 2 - 6 H 2 0 、L i O H H 2 0 和H 2 0 2 5 0 % 混合溶液,利用水热处理直接合成L i C o O 的方法,在 试验操作中,加入L i O H H 0 后,体系不一定能保证 是非碱性溶液体系,很可能是c o N O , 6 H 。O 与 L i O H H 2 0 反应生成了C o O H ,再通过氧化C o O H 2 生成L i C 0 0 2 。 图2 为前驱体的典型S E M 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二次粒子非常均匀,且分散状态良好,粒径为1 0 0n m 左右。 圉2 前驱体的典型S E M 图 3 .2 反应温度对合成的影响 在基本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合成反 应,考察反应温度对前驱体锂嵌入量及比表面积 B E T 的影响。 图3 为反应温度对前驱体锂嵌入量的影响 其它条 件“3 .5m o l /L 、C l 1 .0m o l /L 、s o , 。1 .0m o l /L 、 L /S 2 0 。可以看出反应温度升高,前驱体中嵌入的 锂量增加,在5 0 ℃的温度下,嵌入的锂量很少.L i /C O 只 有0 .2 左右,温度在7 5 8 5 ℃时,嵌入的锂量达最大, 在此区间的L ∥c 0 接近l ,所以反应温度是合成嵌锂的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定的温度下,随时间的延长, 前驱体产物比表面积 B E T 变化范围2 0 ~5 0m 2 /g 。 0 ≥ e 反应温度/ C 图3 反应温度对台成嵌锂的影响 蛐岫瞄们瞄雌姒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2 卷 氧化反应温度对前驱体比表面积 B E T 和粒径均 有影响.温度升高,比表面积 B E T 下降,合成产物的 粒径增加。因为前驱体的烧结活性与其比表面积 B E T 和粒径有关,比表面积 B E T 越大,粒径越小, 烧结活性越好,烧结温度越低,越有利于控制烧结产物 的结晶度和晶粒大小。仅从前驱体的烧结活性来说, 温度越低,前驱体的烧结活性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产品 质量,但综合温度对合成嵌锂的影响,合成温度选在 7 5 8 5 ℃之间为宜。 3 .3 反应时间对合成的影响 反应时间对合成嵌锂的影响规律见图4 其它条 件温度8 5q c 、L i 3 .5m o l /L 、C 1 。1 .0m o l /L 、S O 。。 1 .0m o l /L 、L /S 2 0 。反应初期,随着时间的增加,反 应嵌锂量增加很快。反应6 1 0h 后,锂钴摩尔比约为 0 .8 ,此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合成嵌锂量增加缓慢。 Y 穹 反应时间,h 圈4 反应时问对合成嵌锂的影响 进行了长时间氧化反应的试验,在6 0 ~7 0 ℃时, 延长时间对提高产物中的锂含量影响小,在8 0 一9 3 ℃,延长氧化反应的时间,产物中的锂非常缓慢增长, 氧化反应到5 0 6 0h ,产物中的L i /C o 摩尔比接近予 1 .0 。推测温度较低时。开始反应的1 0h 内,未反应形成 钴酸锂的“剩余”钻是氧化生成了C o O O H 或c o o H ,, 其中的钴都是c o “价态存在,所以延长氧化反应时间 并不能再将其氧化。而在高氧化温度时,开始反应的 1 0h 内,未反应形成钴酸锂的“剩余”钴氧化生成了 c o ,仉,再延长氧化反应时间,C o ,0 ;还可以缓慢地进 行氧化,并以反应式 1 0 形成钴酸锂。也就是说,在较 高的反应温度时,钴酸锂的生成是以两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是快速反应期,即按式 1 氢氧化亚钴直接氧 化生成钴酸锂,第二阶段是慢速反应阶段,即按式 1 0 c o ,0 4 再氧化生成钴酸锂。 1 2 C 0 30 4 0 2 6 L i O H 一6 L i C 0 0 2 3 心O 1 0 ‘ 综上所述,延长反应时间尽管可以提高反应嵌锂 量,但考虑到经济性,反应时问控制在6 8h 较合适。 3 .4L i 浓度对合成的影响 从浓度与反应的关系来说,提高氢氧化锂的浓度. 有利于生成钴酸锂反应的进行。图5 为前驱体合成反 应中L i 浓度对嵌锂量的影响 其它条件温度8 5 ℃、 C I 。1 .0m o l /L 、S 0 4 “1 .0m o l /L 、L /S2 0 ,可以看出, 嵌锂量随着L i 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L i 浓度为2 0 ∥L 时,嵌锂量已达0 .8 5 ,再提高“ 浓度,前驱体的 嵌锂量增加已不明显。因为高的浓度必然导致悬浮液 体系粘度的增加,在动力学上不利于钴酸锂的生成。 0 三 营 “ 浓度/电L 1 国5L i 浓度对合成嵌锂的影响 3 .5 台成过程的S E M 变化 图6 是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物形态的变化。从总体 上观察到的变化是,随着氧化反应的进行,产物的片状 先是变得粗糙化、表面产生大量微裂纹、变薄,最终成 为大量钴酸锂前驱体的聚集体。最后钴酸锂产物聚集 体的形态与氧化反应的搅拌强度有关,强搅拌时,可以 得到分散较好的如图2 所示的前驱体.产物没有明显 的片状“痕迹”,较弱的搅拌时,所得产物尽管是钴酸 锂,但还有明显的片状“痕迹” 图6 。 围6 前驱体台成过程不同时间的S E M a 2h ; b 4h ; c 6 h ; d 8h 下转第1 0 0 页 万方数据 o o 矿冶工程 第3 2 卷 上接第9 6 页 4 结论 1 在氢氧化锂溶液中氧化氢氧化亚钴生成钴酸 锂的反应,温度较高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快速 氧化反应阶段,氧化生成钴酸锂和四氧化三钴;第二阶 段是慢速反应阶段,四氧化三钴继续氧化生成钴酸锂。 温度较低时只有快速氧化反应,生成的产物是钴酸锂 和C o O O H 。 2 合成产物的“、c o 摩尔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随着反应时问的延长而增大,随着L i 浓度的 提高而增大。前驱体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 5 ~ 8 5 ℃,反应时间6 8h ,L i 浓度2 0 ~3 0 ∥L 。此条件 下,可以合成比表面积 B E T 2 0 5 0m 2 /g ,粒径1 0 0n m 左右,u 、c o 摩尔比为0 .7 1 .0 的钴酸锂前驱体。 参考文献 [ 1 ]习小明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M n ,0 。及锂离子电池用超微粉体 研究[ D ] 长沙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2 0 0 7 [ 2 ] 习小明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超微粉末的理论分析[ J ] 新余高 专学报,2 0 0 9 ,1 4 6 1 2 一i 5 [ 3 ] 李华成,张发明,曾文明,等不同预烧温度制备钴酸锂及其性能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 0 ] [ 1 2 ] 研究[ J ] 矿冶工程,2 0 1 0 ,3 0 6 9 0 9 2 李普良,徐舜,习小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 i C o O 合成方法 及其掺杂研究进展[ J ] 矿冶工程,2 0 0 4 ,2 4 1 8 4 8 8 唐新村,何莉萍,陈宗璋.等低热周相反应{ 去制备锂离子电池正 极材料L i C 0 0 2 [ J ] 功能材料,2 0 0 2 ,3 3 2 1 9 0 1 9 2 P e n 8Sz .W a nRC .J i a n gYC ,S y n t h e s i sb ys o l g e lp r o c e s s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L i C o O ,c a t h o d em a t e r i a l s 『J ]J o u r n a lo fP o w e r S o u r c e s ,1 9 9 8 .7 2 2 1 5 2 2 0 M y u n gTS ,U m a g a iKH ,K o m a b aS ,e ta l P 陀p a m t i o na n d e l e c t l 0 - c h e m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L i C 0 0 2b y 山ee m u l s i o nd r y i n gm e t h o d [ J ] J o u r n a lo fA p p l i e dE l e c t m c h e 目,2 0 0 0 ,3 0 1 0 8 1 1 0 8 5 K u m t aNP ,G a l l e tK ,W a g h r a yA ,e 【a ls v n t h e s i so fL i C 0 0 2p o w d e nf o rl i t h i u m - i o nb a t t e r i e sf r o mp r e c u r s o r sd e r i v e db yr o t a r ye v a p o r a t i o n [ J 】JP o w e rs 0 一s ,1 9 9 8 ,7 2 9 I ~9 8 H u a n gDS o l i ds o l u t i o n N e wc a t h o d e sf o rn e x tg e n e r a t i o nl i t h i u m - i o nb a t t e r i e s [ J ] .A d v a n c e dB a t t e r y T e c h n o l o g y ,1 9 9 8 1 1 2 3 2 7 叶大伦,胡建华实用无机物热力学数据手册 第二版 [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 0 0 2 . 文仁美,赵中伟,霍广生b c o H 0 系热力学分析及E p H 图 [ J ] 电源技术,2 0 0 5 ,2 9 7 4 2 3 4 2 6 B u m k h i nA ,B r y l e v0 ,e ta l H y d r o t h e r m a ls y n t h e s i so fL i C o O ,f o r l i t h i u mr e e h a r g e a b l eb a t t e r i e s [ J ] S o l i dS t a t e I o n i c ,2 0 0 2 ,1 5 1 2 5 9 2 6 3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