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iO2光催化还原CO2的实验研究.pdf
第3 l 卷第1 期 2 0 1 1 年0 2 月 矿冶 工 程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0 1 .3 lN o l F e b r u a r v2 0 11 C T i 0 2 光催化还原C 0 2 的实验研究① 薛丽梅1 ’2 ,张风华2 ,樊惠娟3 ,陈彬2 ,白雪峰1 ’3 1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 5 0 0 0 1 ;2 .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 5 0 0 2 7 ;3 .黑龙江省石油化学 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 5 0 0 4 0 摘要采用浸渍一焙烧法制备了C 掺杂T i O 纳米粉体,并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 取代了T i O 晶格中的T i 原子,形成了T i 一0 一c 的结构;掺杂c 后,晶型未发生变化,电荷分离效率提高,T i O 的吸收边发生红移。碳掺杂T i O 降低了T i O 的禁带宽度,拓展了可见光吸收区域。在模拟日光灯照射下,选取可见光吸收最好的催化剂C .T i O ,.3 /1 6 0 0 进行了光催化还原 C 0 2 制取甲酸的研究,光照6h ,甲酸产量达到2 6 3 3 .9 8 “m o L /g .C a t 。 关键词碳掺杂;T i O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 中图分类号T Q l 3 .2 /0 6 4 3 .3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1 0 l 一0 0 8 4 0 4 T e s to fP h o t o c a t a l y t i eR e d u c t i o no fC a r b o nD i o x i d eb VC .T i o , X U EL i m e i1 ’2 ,Z H A N GF e n g h u a 2 ,F A NH u i - j u a n 3 ,C H E NB i n 2 ,B A IX u e f e n 9 1 ’3 1 .C o l l e g eo fM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a n d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H a r b i nE n g i n e e r i n g 己梳溉瑙毋,H a r b i n15 0 0 01 ,H e i . 1 0 n g f i a n g ,C h i n a ;2 .S c h o o lo fR e s o u r c e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H e i l o n g f i a n g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U n i v e r s i t y .H a r b i n 1 5 0 0 2 7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h i n a ;3 .I n s t i t u t eo f P e t r o c h e m i s t r y ,H e i l o n g j i a n gA c a d e m yo f S c i e n c e s ,H a r b i n1 5 0 0 4 0 .H e i . 1 0 n g f i a n g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C d o p e dT i 0 2n a n o p o w d e rw a so b t a i n e db yi m p r e g n a t i o n c a l c i n a t i o nm e t h o d .T h ep r e p a r e dp h o t o c a t a l y s tw a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Cs u b s t i t u t e dT ia t o m si nt h el a t t i c e o fT i O ,a n df o r m e dT i O Cs t m c t u r e . C d o p i n gr e s u l t e di nn oc h a n g ei nt h ec r y s t a ls h a p eb u te n h a n c e m e n to ft h ec h a r g es e p a r a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a n dr e ds h i f ta t T i 0 2a b s o r p t i o ne d g e .T h ed o p e dc a r b o nl o w e r e dt h eb a n dg a pa n de x p a n d e dt h ea b s o r p t i o nr e g i o no fv i s i b l el i g h t .C 0 2 w a sp h o t o c a t a l y t i c a l l yr e d u c e db yC - T i 0 2 - 3 /1 6 0 0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w i t ht h eb e s tv i s i b l e l i g h ta b s o r p t i o nt of o r mH C O O H u n d e rs i m u l a t e df l u o r e s c e n tl i g h t .M e t h a n o i ea c i dy i e l dm a yr e a c ht o26 3 3 .9 8 I .z m o l /g C a tw h e nt h el i g h ti r r a d i a t i o n t i m ei S6h o u r s . K e yw o r d s c a r b o nd o p i n g ;T i 0 2 ;p h o t o c a t a l y s i s ;r e d u c t i o n ;C 0 2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能源和基本化工原料 短缺的严重问题,而二氧化碳正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 各国正在竞相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随着科技的进 步,特别是化工合成新工艺、新型催化剂等领域取得的 一系列新技术成就,为二氧化碳气体合成化工产品创 造了新的条件和可能。从C O 出发呵直接还原合成 甲烷、甲醇、甲醛、甲酸、尿素、聚合物等有用的化工产 品。开发C O 利用技术,不仅可节约石油、天然气和 煤等化石资源,而且变害为宝,减少了C O 造成的环 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J 。 T i O 因其在太阳能的转换和储存、C O 还原、复杂 有机污染物降解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最具应 用潜力的光催化剂口。o 。但T i O 只对占太阳光能不 到5 %的紫外光 入 4 0 0n m 有作用,而对占太阳光能 4 3 %的可见光没有作用,所以使T i O 光响应范围从紫 外光区扩展到可见光区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6 ] 。 非金属离子掺杂、半导体复合 7 。副对T i O 进行改性, 可实现可见光光催化。 本文以T i O 一P 2 5 、柠檬酸为原料,对T i O 进行掺 杂改性得到C - T i O 纳米粉体,对其光电活性、微观结 构及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活性进行了研究。 1 实验 1 .1 试剂 T i O 一P 2 5 、柠檬酸、碳酸氢钠、亚硫酸氢钠、氢氧化 钠、浓硫酸、浓磷酸、浓盐酸、变色酸等购自北京益利精 ①收稿日期2 0 1 0 - 1 1 4 1 作者简介薛丽梅 1 9 6 8 一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材料化学、精细化工研究。 万方数据 第1 期 薛丽梅等C - T i 0 2 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 0 2 的实验研究 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 1 .2 光催化剂的制备 先称取3g 柠檬酸 C A 溶解于5 0m L 水溶液中, 然后将1gT i O 一P 2 5 分散在柠檬酸 C A 水溶液中, 磁力搅拌1h ,静置1 8h ,在9 5 ℃下真空干燥,再在 6 0 0o C 下煅烧2h ,充分研磨后得C .T i O .3 /1 催化剂, 其中3 /1 为C A / T i 0 2 一P 2 5 的质量比。 同上述方法制备出C .T i O .1 /2 、C .T i O .1 /1 、 C T i 0 2 2 /1 、C T i 0 2 - 4 /1 催化剂。 1 .3 光催化还原活性评价 光催化实验在自制的石英反应器内进行。 H C O O H 含量的确定方法如下取适量反应溶液,离心 沉降,提取上清液,用浓H ,P O 。酸化至p H 2 ,常压蒸 馏,收集8 5 ~9 5 ℃的馏分1 .0m L 于2 5m L 比色管中, 同时量取1 .0m L0 .1 m o l /LN a O H 溶液作为空白溶 液。分别加入1 0 0m g 镁带,将比色管置于冷水浴中, 缓慢加入1 .0m L 浓盐酸,再将每支比色管取出冷却至 室温,分别加入1 0m L 超纯水稀释,用可见光分光光度 计在5 7 4 .5n m 处测定吸光度。 2 结果讨论 2 .1X P S 分析 图1 为掺杂后C T i O 的X P S 谱图。从图1 a 可知,C T i 0 2 谱图中有T i 2 s 、T i 2 p 、T i 3 s 、T i 3 p 、O l s 和 C 1S 的特征峰。由图1 b 可知,T i 2 p 在4 6 4 .5e V 和 4 5 8 .8e V 出现两个特征峰,分别对应着锐钛矿型T i O 中T i 4 2 p l /2 和T i 4 2 p 3 /2 的吸收峰,T i 0 2 一P 2 5 在 4 5 9 .7e V 出现特征峰,掺杂之后的T i 2 p 特征峰发生了 蓝移。由图l c 中可知,C 1 S 在2 8 4 .6e V 和2 8 8 .6e V 出现两个特征峰,2 8 4 .6e V 对应的应该是污染碳 仪 器校准 ,2 8 8 .6e V 处的特征峰说明有C 一0 的存在, 因此认为C 可能取代了T i O 晶格中的T i 原子,形成 了T i O C 的结构一。。 2 .2X R D 分析 图2 为C .T i O ,一R 一6 0 0 的X R D 谱图。由图可知, 不同R 值的C .T i O ,相互间的晶型没有明显的差别,均 为锐钛矿与金红石的混合相。掺杂c 后,锐钛矿相的 峰强度相对掺杂C 前有所减弱,而金红石相的峰强度 增强,说明催化剂在高温焙烧的条件下发生了相转移。 根据B r a g g 公式计算出了催化剂的晶胞参数,见 表1 。与T i O 一P 2 5 相比,C T i O 的晶胞参数均发生 了变化,这说明掺杂的c 元素进入T i O 晶格中,取代 了T i “,使晶胞体积膨胀。 图1C T i 0 2 的X P S 谱图 a C T i 0 2 - 3 /1 ; b T i 2 p ; c C 1s 2 e / 。 图2C T i 0 2 - R 一6 0 0 的X R D 谱图 表1C - T i 0 2 - R 一6 0 0 的晶胞参数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1 卷 2 .3D R S 分析 图3 为C T i 0 2 - R 一6 0 0 的紫外一可见漫反射光谱。 由图3 可知,C T i 0 2 - R 一6 0 0 的吸收边较T i O 一P 2 5 都 有一定程度的红移。这是碳原子取代了T i O 晶格中 的氧原子,在T i O 价带上方形成了一个新的能带,从 而使带系能减小的缘故。 波长/.m 图3C T i 0 2 - R 一6 0 0 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2 .4F T I R 分析 图4 为C T i O ,- R 一6 0 0 的F v r I R 光谱。由图4 可知,与T i O 一P 2 5 相比较,掺杂之后的C T i O 出现 了新的特征峰。T i O 一P 2 5 掺杂前后均在34 0 0e m ‘1 处和16 5 0e m 一处有吸收峰,在34 0 0e m 一处为一O H 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6 5 0e m ’1 处为物理吸附水 0 一H 键的变形振动吸收峰,这说明c 掺杂并没有引 起T i O 表面一O H 的变化。在5 0 0 7 0 0e m 。1 处为 T i 一0 键振动吸收峰。一系列C T i O .R 一6 0 0 在11 5 0 c m ’1 附近均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这说明c 掺杂过程对 T i O 的结构产生了影响。 图4C - T i 0 2 - R 一6 0 0 的F T I R 谱图 2 .5S P S 分析 图5 为C - T i O - 3 /1 6 0 0 的S P S 谱图。由图5 可 知,C - T i 0 2 - 3 /1 6 0 0 的吸收峰强度明显高于T i 0 2 一 P 2 5 的吸收峰强度,说明掺杂之后催化剂的电荷分离 效率提高。 波长/R m 图5C r i 0 2 - 3 /1 6 0 0 的S P S 谱图 2 .6 光催化还原C O ,的研究 C .T i O .R 一6 0 0 光催化还原C O 对甲酸产量的影 响见图6 。由图6 可知,催化剂有明显的光催化活性, 但由于C .T i O ,光催化剂对有机物有很强的氧化分解 能力,在使C O 还原为H C O O H 的| 一】时,也不断有 H C O O H 重新被分解为C O ,和H ,O 。当还原与氧化两 种作用趋于平衡时,H C O O H 的浓度也将趋于稳定。 当反应进行6h 时,C T i 0 2 .3 /1 6 0 0 还原C 0 2 后甲酸 的产量为26 3 3 .9 8t z m o l /g C a t 。 o d U 一 甲 { 量 3 \ 咖 { L 照射时间/h 图6C T i O 一R - 6 0 0 光催化还原C O 对甲酸产量的影响 在光还原C O 的反应中,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 是导带底高于H C O ,/H C O O H 的氧化还原电位;二是 价带顶必须低于O /H O 的氧化还原电位。在反应体 系中加入一定量N a H S O ,对光催化反应有很大的促进 作用。N a H S O ,是一种具有低氧化还原电位的还原 剂,可以促进催化剂价带中的空穴氧化。根据吸收光 的波长可以推断,C O 主要由光催化剂激发的光电子 来还原。 3 结语 以柠檬酸 C A 和T i O 一P 2 5 为原料,经浸渍一焙 烧制备出C T i O 光催化剂,制备的最佳条件C A /T i O 质量比为3 /1 ,焙烧温度为6 0 0o C 。催化剂的分析表 万方数据 第1 期薛丽梅等C T i 0 2 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 0 2 的实验研究8 7 征结果表明,C 取代了T i O ,晶格中的T i 原子,形成了 T i 一0 一C 的结构,掺杂C 后,晶型未发生变化,由于C 在价带上方形成了新的能级,使T i O 禁带能窄化,吸 收边发生红移;扩展了T i O ,的光响应范围,提高了电 子一空穴的分离效率,晶粒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电荷 的传输,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 生成的甲酸产量达到26 3 3 .9 8 “m o l /g - C a t 。 参考文献 [ 2 ] [ 3 ] K r i s e h o kS ,H e n f f lO ,K e m p t e rV .T h ec h e m i s o r p t i o no fH 2Oa n do n T i 0 2 s u a c e s s t u d i e sw i t hM I E Sa n dU P S H eI /Ⅱ [ J ] .S u r f a c e S c i e n c e .2 0 0 2 5 6 9 7 3 . H i r o m iY a m a s h i t a ,Y oF u c h i ,I e h i h a s h i ,e ta 1 .S e l e c t i v ef o r m a t i o no f C H 3O Hi nt h ep h o t o c a t a l y t i cr e d u c t i o no fC 0 2w i t hH 2O o nt i t a n i u m o x i d e sh i g h l yd i s p e r s e dw i t h i nz e o f i t e sa n dm e s o p o r o u sm o l e c u l a r s i e v e s [ J ] .C a t a l y s i sT o d a y ,1 9 9 8 ,4 5 2 2 1 2 2 7 . 黄文娅,余颖.可见光化的半导体光催化剂[ J ] .化学进展, 2 0 0 5 ,1 7 2 2 4 2 2 4 7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I k e u eK ,N t J z a k iS ,O g a w aM ,c ta 1 .C h a r a C t e r i z 叫i o no fs e l f - s t a n d i n gT i c o n “ r a i n i n gp o r o u ss i l i c at h i nf l i n t sa n dt h e i rr e a c t i v i t yf o rt h ep h o t o e a t a l y t i cr e d u c t i o no fC 0 2w i t hH 2o [ j ] .C a t a lT o d ,2 0 0 2 ,7 4 2 4 1 2 4 8 . S h i o y aY ,i k e u eK 。O g a w aM ,e ta 1 .S y n t h e s i so ft r a n s p a r e n tT i c o n t a i n i n gm e s o p o r o u ss i l i c at h i nf i l mm a t e r i a ls a n dt h e i ru n i q u ep h o t o c a t a l y t i ea c t i v i t yf o rt h er e d u c t i o no fC 0 2w i t hH 2O [ J ] .A p p lC a t a lA , 2 0 0 3 ,2 5 4 2 5 1 2 5 9 . S a s i r e k h aN ,B a s h aSJS ,S h a n t h iK .P h o t o c a t a ly t i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R ud o p e da n a t a .s em o u n t o do ns i l i c af o rr e d u c t i o no fc a r b o nd i o x i d e [ J ] .A p p lC a t a lB ,2 0 0 6 ,6 2 1 /2 1 6 9 1 8 0 . 余灯华.廖世军,江国东.几种新型光催化剂及其研究进展[ J ] . 丁业催化,2 0 0 3 ,1 1 6 4 8 5 2 . C h o iY ,U m e b a y a s h iT ,Y o s h i k a w aM .F a b r i c a t i o na n dc h a r a e t e r i z a . t i o no fC - d o p e da n a t a s eT i 0 2p h o t o c a t a l y s t s [ J ] .JM a t e rS c i ,2 0 0 4 , 3 9 5 1 8 3 7 1 8 3 9 . R e nW e n j i e ,A iZ h i h u i ,J i aF a l o n g ,e ta 1 .L o wt e m p e r a t u r e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v i s i b l el i g h tp h o t o c a t a l y t i ea t 。t i v i t yo fm e s o p r o u sc a r b o n 一, l o p e de r y s t a l l i n eT i 0 2 [ J ] .A p p lC a t a l ,B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2 0 0 7 ,6 9 3 /4 】3 8 一】4 4 . 7⋯⋯1’107’’1■”■7’,1■”’’10’⋯⋯1’10⋯⋯ 上接第8 3 页 [ 6 ] 胡普查,肖举强,展宗城,等.纳米掺氮T i 0 2 可见光降解环境内分 n a lo fM o l e c u l a rC a t a l y s i sA C h e m i c a l ,2 0 0 4 ,2 1 6 1 3 5 4 3 . 泌干扰物B P A 研究[ J ] .环境科学与技术,2 0 0 9 ,3 2 3 4 6 4 9 . [ 1 1 ] C h o iW ,’I e r m i nA ,H o f f m a n nMR .T h er o l eo f m e t a li r o nd o p a n t si n [ 7 ]周文芳,朱忠其,张瑾,等.微波化学法合成l 叮见光响应氮掺杂 q u a n t n m s i z e dT i 0 2 c o r r e l a t i o n | m t w e e np h o t o .r e a c t i v i t ya n dc h a r g e 纳T i 0 2 光催化剂[ J ] .功能材料,2 0 0 9 2 2 1 2 2 1 5 . c a r r i e rr e c o m b i n a t i o nd y n a m i c s [ J ] .JP h y sC h e m ,1 9 9 4 ,9 8 5 1 [ 8 ]唐建军,刘淑君,邹原,等.r T i 0 2 可见光催化H 2 0 2 降解阿特 1 3 6 6 9 1 3 6 7 9 . 拉津[ J ] .矿冶工程,2 0 1 0 ,3 0 3 1 0 6 1 0 9 .[ 1 2 ]张一兵,谢存林,江雷.掺F e ”A T i 0 2 粉末的制备及其光催 [ 9 ]湛写辉,肖忠良,湛含辉.L i C o o9 Z r 0 ∞T i o0 5 0 2 材料的制备及其化活性研究[ J ] .应用化工,2 0 1 0 ,3 9 4 4 7 1 4 7 4 . 电化学性能研究[ J ] .矿冶工程,2 0 0 8 ,2 8 5 8 3 8 5 .[ 1 3 ]石必刚.掺铁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的研究 [ 1 0 ] Z h uJF ,Z h e n gW ,H eB .e ta 1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F e T i 0 2p h o t o -[ D ] .湖北武汉科技大学,2 0 0 6 . c a t a l y s t ss y n t h e s i z e db yh y d r o t h e r m a lm e t h o da n dt h e i rp h o t o c a t a l y t i e[ 1 4 ]张一兵,张文彦.T i 0 2 可见光光催化的研究进展[ J ] .稀有金属 r e a c t i v i t yf o rp h o t o d e g r a d a t i o no fX R Gd y ed i l u t e di nw a t e r [ J ] .J o u r -材料与_ L 程,2 0 0 7 ,3 6 7 1 2 9 9 一1 3 0 3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