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矿业经济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pdf
长株潭城市群矿业经济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 ① 彭亚辉, 周科平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摘 要 为了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矿业经济增长情况,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最新统计数据,分析了三市矿业经济增长特征,计算了发 展差异的泰尔指数,并对影响矿业发展及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归因分析。 研究显示2006~2016 年三市矿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年均 增长 20.45%,但近 3 年增幅明显回落,矿业产业结构失衡;泰尔指数的变动趋势印证了三市矿业经济增长梯度差异明显,2016 年长 沙矿业产值是株洲的 1.71 倍,是湘潭的 2.56 倍;研究期间湘潭历年的行业劳均产值均高于省平均水平,而株洲却相反,历年均低于 省平均水平,近年来长沙反超湘潭位居第一;三市矿业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矿业企业规模、资本深化、财政支出力度;环境污 染治理力度和单位能耗对矿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 最后提出矿企应加强生态环保力度,抓住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机遇,提高 能源利用率,发挥大型矿企的规模经济效应,推进绿色矿业经济大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长株潭; 矿业经济; 经济增长; 泰尔指数;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407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8.06.038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8)06-0163-05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Economic Growth of Mining Industry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ity Group PENG Ya-hui, ZHOU Ke-ping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Abstract A discussion about economic growth of mining industry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ity group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latest statistics of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s, the growth feature of mining economy was analyzed for three cities, and Theil index was calculated for difference in the development. Then,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min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o cause the difference in the mining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ining industry in three cities had made great advance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6 ~ 2016 with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20.45%, but it has obviously been slowing down in recent three year,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come unbalanced.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il index has verified the distinct difference in the gradient of growth of three cities. In 2016, the production value of Changsha was 1.71 times that of Zhuzhou, 2.56 times that of Xiangtan. During that period of time covered in the study, the output value per labor of Xiangtan had been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Hunan Province for several years, however, Zhuzhou, just the opposite case, had been low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But in recent years, Changsha has passed Xiangtan, ranking the first in terms of output value per labor.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mining industry in three cities include production scale of mining enterprises, capital deepening and fiscal expenditure, whil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unit energy consumption have brough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ic growth. It is suggested that mining enterprise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make more efforts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mprove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so as to promote the great advance of green economy in mining industry by giving play to the scale economic effect of large mining enterprises. Key words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ity Group; mining industry economy; economic growth of mining industry; Theil index; influencing factors 我国经济发展自“十二五”末期进入新常态,经济 发展动能转换、结构深度调整及增长压力不断加大,矿 业作为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意义 重大,尤其是资源型地区,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 ①收稿日期 2018-06-09 作者简介 彭亚辉(1980-),女,湖南湘潭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 周科平(1964-),男,湖南衡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采矿工程及矿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第 38 卷第 6 期 2018 年 12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8 №6 December 2018 万方数据 力[1-2]。 国民经济建设 93%的一次能源、80%的矿业 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和 30%的人畜用水皆来自 矿业[3];矿业经历了“黄金十年” 发展期后,表现低 迷[4],是否触底复苏还有待时间检验。 经济增长理论 历经 200 余年的发展,从认为资本、劳动及土地对国民 财富增加具有决定作用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5],到将 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新古典增长理 论[6-8],再到将由人力资本决定的技术进步视为增长 源泉的新经济增长理论[9-10],围绕经济增长规律和影 响制约因素的研究硕果累累;借鉴经济增长理论框架, 有研究表明我国矿业产出增长主要受资本投入、劳动 投入、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等因素驱 动[11-14],部分学者将地区差距指标如泰尔指数测度矿 业行业收入差距,发现矿业权集聚对地方矿业经济增 长及区域脱贫具有正向刺激作用[15];煤炭产业集中度 与经济产出效率相关性不大[16],提高二产比重和增加 环境治理投资对提升矿业城市工业生态效率有显著促 进作用[17],采矿业的发展正在从以往的资源要素投入 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中国采矿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 产出水平的贡献率很高[18-19]。 湖南作为矿业大省,以矿产开发和加工为支撑的 各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 湖南的冶金、建材、化工工业中心,对长株潭矿业经济 发展情况的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很少有文献涉及,对三 市矿业发展驱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也欠缺,本文拟 运用泰尔指数法及归因分析法,对三市矿业经济发展 情况进行剖析,研究影响其发展及表现殊异的因素,以 期为三市矿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矿业行业经济数据由长株潭三市及湖南省历年 统计年鉴整理而来,污染治理数据来源于历年中 国环境年鉴,比率类指标均用当期值相除而得。 本 文的矿业行业涵盖采矿业及其加工延伸行业,即包含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工业,金属制品业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2 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20-21]是衡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的指 标,计算公式如式(1)。 泰尔指数大于等于 0,越小差 异越小,反之则发展差异越大。 T = ∑ n i = 1 xi x lg xi/ x pi/ p (1) 式中 n 为地区个数;x 为 n 个地区矿业产值的总和; p 为 n 个地区从业人员的总数;xi为第 i 个地区的矿业 总产值;pi为地区 i 的从业人数。 1.3 回归分析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C-D production function) 最 开始是以资本和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根据增长理论,后续的学者将其他生产要素纳入生产 函数形成不同的增长模型,如 Romer 将技术进步引入 生产函数,开发了知识外溢型增长模型[22],本文借鉴 该方法构建多因素的生产函数(公式(2)),运用 2006~ 2016 年长株潭矿业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对资本、劳动、 技术进步等因素在矿业经济增长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lnY = c + αlnX1+ βlnX2+ δlnX3+ γlnX4+ ηlnX5 + ε (2) 式中 Y 为矿业行业生产总值;X1为企业规模,由(规模 以上)矿业总产值除以矿业企业个数表示,万元;X2为 资本深化,由矿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除以从业人数表 示,即人均资本存量,万元;X3为财政支出力度,即财 政支出占 GDP 比重;X4为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即工业 废水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23]占工业产值比重;X5为 单位矿业产值能耗,由矿业行业能耗除以矿业产值表 示,吨标准煤/ 万元;c 为常数项;α、β、δ、γ、η 分别为各 要素的产出弹性;ε 为误差项。 2 研究结果与分析评价 2.1 矿业经济增长特征分析 2.1.1 总量增长特征 2006~2016 年长株潭矿业生产总值及长株潭城市 群矿业产值占全省矿业产值比见图 1。 图中数据由长 沙、株洲、湘潭及湖南统计年鉴 2007~2017 年[24-28] 整理计算而得(下同)。 由图 1 可知,长株潭城市群矿 业经济发展整体呈交替攀升扩大趋势。 按当年价格计 算,三市矿业生产总值由 2006 年的 625.88 亿元增加 至 2016 年的 4 021.74 亿元,11 年间产值扩大了 6.4 倍,年均增长率达 20.45%,但近 3 年增幅回落明显。 城市群内各区域矿业经济发展梯度差异明显,初始的 2006 年及 2007 年,矿业经济总量格局株洲排第一,湘 潭次之,长沙最末;2008 年湘潭超越株洲排第一,长沙 赶上株洲,两市矿业经济总量几乎持平;2009 年长沙 后来居上,领先湘潭和株洲大约 10 个百分点;2009 年 年份 2400 2000 1600 1200 800 400 0 50 40 30 20 10 0 2006200920082007201120102012 2013 201420162015 生产总值/ 亿元 长株潭城市群矿业产值 占全省矿业产值比/ 长株潭城市群矿业产值占全省矿业产值比 ■ ■ ■ ■ ■ ■ ■ ■■ ■ ■ ■ 长沙株洲湘潭 图 1 长株潭矿业生产总值及长株潭城市群矿业产值占全省矿 业产值比 461矿 冶 工 程第 38 卷 万方数据 之前三市矿业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相当,差距不大,但 从 2010 年开始长沙以大步伐快速拉开距离,至 2016 年长沙的矿业经济规模超过 2 000 亿元,体量相当于 株洲的 1.71 倍,湘潭的 2.56 倍,最近几年的矿业经济 格局基本维持在长沙第一,株洲第二,湘潭最末。 值得一提的是,湘潭和株洲近几年的矿业发展乏 力,湘潭的矿业经济甚至出现小幅回落的情况,连续 6 年均在 700 亿元至 800 亿元之间徘徊。 株洲除个别年 份因统计口径调整有微量下滑外,矿业经济整体规模 呈小幅上升趋势;过去 11 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矿业产值 规模在湖南省矿业的占比稳步提升,由最初的 27%加 大至 38%。 2.1.2 增长差异特征 三市的矿业经济差距也在扩大,城市群内最高与 最低矿业产值比从 2006 年的 1.36 倍扩大到 2016 年 的 2.56 倍。 2006~2016 年三市及全省的矿业经济增 长效率差异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知,全省矿业行业 劳均生产总值由 35.97 万元增加至 2016 年的 116.76 万 元,近 10 年仅湘潭的劳均产值一直高于全省劳均水 平,而株洲却相反,劳均产值持续低于全省水平;长沙 自 2010 年开始,高于省平均水平,2011 年后,长沙超 越湘潭,劳均水平排长株潭城市群第一位,远高于全省 平均水平。 年份 250 200 150 100 50 0 2006200920082007201120102012 2013 201420162015 劳均生产总值/ 万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沙 株洲 湘潭 全省 图 2 长株潭矿业劳均生产总值 图 3 为长株潭矿业经济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变动 趋势。 由图 3 可知,长株潭城市群矿业产业发展的区 域差异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在 2006~2011 年经历了 两次先升后降的交替过程,同时差距呈扩大趋势,之后 该趋势快速加大。 年份 0.12 0.10 0.08 0.06 0.04 0.02 0.00 2006200920082007201120102012 2013 201420162015 泰尔指数 ● ● ● ● ● ● ● ● ● ● ● 图 3 长株潭矿业经济差异变动趋势 2.1.3 矿业产业结构差异 长株潭城市群矿业产值结构如表 1 所示。 由表 1 可知,三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矿业产业以非金属矿物 制品业为主,占比 35.37%,其次是黑色及有色金属冶 炼及压延加工业,两者合计占比为 42.17%,采矿业相 较 2006 年,产值占比下降 1.4%;具体来看,2016 年三 市矿业产值结构不尽相同,长沙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 延加工业为主,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次之; 株洲则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工业为主;湘潭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非金 属矿物制品为主。 相较于长沙和湘潭的采矿业占比下 滑,株洲反而大幅上升,11 年间占矿业总产值的比重 上浮近 8%。 总体来看,三市的矿业产业结构失衡,其 中采矿业与冶炼业之间的规模比例不合理,作为矿业 基础的采矿业,长期滞后于下游产业的发展,冶炼能力 大于采选能力,矿产品的精深加工落后。 表 1 2016 年长株潭矿业产值构成比例/ % 行业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180.032.7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312.590.401.0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272.202.841.35 非金属矿采选业2.892.280.052.1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920.040.250.5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7.5552.6529.6035.3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211.6647.2012.9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2.8121.316.0729.19 金属制品业16.846.7312.8713.07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201.360.701.65 合计100.00100.00100.00100.00 2.2 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有 3 种方法,分别是混合 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在选择模型 时,如果个体效应不显著,则应采用混合模型;如果个体 效应显著,则需要进行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的选 择。 由固定效应冗余变量的似然比检验结果可知,F 检 验的 P 值为 0.033,即拒绝所有截距项都相同的原假设, 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见表 2。 表 2 模型回归结果 变量参数R2DW 检验P 值(F 检验) C1.259 6 X10.507 9∗∗∗ X20.166 1∗∗ X30.270 4∗∗∗ X4-0.124 1∗∗ X5-0.288 8∗∗ 0.985 61.510 80.000 0 注 ∗∗∗、∗∗、∗ 分别表示 t 值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通 过检验。 一般来说,资源禀赋条件是矿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561第 6 期彭亚辉等 长株潭城市群矿业经济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 万方数据 矿产资源储量大小、品位高低以及伴生情况等影响着 矿业资源的开发,资源禀赋好,意味着同等投入下,产 出更高。 本文研究的 2006~2016 年期间,长株潭城市 群的煤炭、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及非金属矿的资源 禀赋条件并未发生显著改变,所以可以认为该研究期 间矿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禀赋相同。 从表 2 来看,长株潭城市群矿业经济增长的固定 效应回归 F 的 P 值在 0.05 的置信水平上,回归模型有 显著意义,调整的拟合相关系数之平方 R2为 0.985 6, 说明模型拟合优度通过,各变量回归参数均显著。 矿 业企业规模(X1)、矿业资本深化(X2)、财政支出力度 (X3)、环境污染防治力度(X4)及矿业行业单位能耗水 平(X5)是三市矿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因素 影响效应差异显著。 具体来说,矿业企业规模对矿业经济发展有显著 拉动效应,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大规模生产使得企业有 条件采用更先进的生产设备、更成熟的管理技术、实施 更为细致的专业分工并具有研发优势,在市场竞争中 更具优势,能更全面地、多方位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 创造规模效应。 过去 10 年,无论是规模企业的数量还 是矿业产值,均大幅度提高,三市矿业企业平均规模由 2006 年的 0.67 亿元上升至 2016 年的 2.99 亿元,高于 全省2.63 亿的平均矿业企业规模。 矿业资本深化的作用与矿业企业规模相近,以人 均资本存量为代表的资本深化在矿业行业快速增长, 由最初的 5.27 万元提升至 2016 年的 22.93 万元,年均 增长 21.90%。 这意味着矿业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积 累速度快于劳动增加速度,从而使资本劳动比率即人 均资本存量不断提高。 财政支出力度与矿业经济增长呈显著正向驱动关 系,过去 10 年间三市财政支出扩大了 7 倍,在不同时 期,财政支出方向有所侧重,21 世纪开始,湘江流域狠 抓重金属治理,促进节能减排,政府逐步减少对高耗能 企业的财政支持,直接影响了钢铁、有色冶金等高耗能 企业;但以采矿和矿产品加工为主的矿业工业体系,涉 及产业链长而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及支柱产业,涵盖 建材工业、有色和黑色压延、制品业等重要产业,在交 通、城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大基础作用, 因此政府支出力度间接推动矿业经济发展,尤其是国 家重点支持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矿 产资源需求旺盛,必然会形成矿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对矿业经济增长有显著抑制作 用,黑色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及其下游的黑色及有色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均属于能源消耗高、排放大、污 染重的产业,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环境立法的完善 与环保标准的提高,以及节能减排与淘汰落后过剩产能 的强化,到 2017 年,三市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湘 江流域关闭淘汰涉重企业千余家,矿业产值有所影响。 矿业产值单位能耗水平与矿业经济增长呈负向驱 动关系。 单位产值能耗实质是一个能源利用的效率指 标,三市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10 年间矿业产值的单位能耗由 1.77 吨 标准煤/ 万元降低至 2016 年的 0.33 吨标准煤/ 万元, 降幅达 81%,由此可见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 集约型转变,生产规模的扩大不再主要依靠增加能源 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及能源开采、消费管理水平 的提升进一步改善了能源利用水平,同等产出规模下, 所消费的能源则会减少,单位 GDP 能耗也必然降低。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 2006~2016 年间湖南省国民经济核算 的最新成果,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矿业经济增长的特 征,计算了此期间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并对三市矿业 经济增长进行了归因分析,获得如下结论及建议 1) 三市矿业经济增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 2006 年的 625.88 亿元增加至 2016 年的 4 021.74 亿 元,年均增长率达 20.45%,但近 3 年增幅明显回落。 2) 三市矿业经济增长差异在进一步拉大,梯度差 异明显,泰尔指数的变动印证了这一点,2016 年长沙 矿业经济规模是株洲的 1.71 倍,是湘潭的 2.56 倍;湘 潭历年的矿业劳均产值均高于省平均水平,株洲表现 相反,历年皆低于省平均水平,近年来长沙的矿业劳均 产值反超湘潭位列第一;三市矿业产业结构差异明显 且结构失衡严重。 3) 三市矿业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矿业企 业规模、资本深化、财政支出力度;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和单位能耗对矿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 4) 三市矿业经济的发展及缩小地区差异的建议 矿业企业应满足生态环保约束,抓住新兴战略产业发 展机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发挥大型矿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推进绿色矿业 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 贺,刘金平,蔡利平. 资源型区域经济空间分异解析 以中 原经济区为例[J]. 资源科学, 2016,38(6)1109-1117. [2] 刘 慧. 新疆矿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 新疆职业大 学学报, 2015,54(2)25-29. [3] 欧阳敏. 从矿业开始[J]. 人民论坛, 2003,141(12)18-22. [4] 陈甲斌,余 韵,王 嫱. 矿业经济继续下行资源产业分化 2015 年前三季度矿产资源形势综合分析[J]. 中国国土资源经 661矿 冶 工 程第 38 卷 万方数据 济, 2015,28(11)4-8. [5] 李广平.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03,95 (6)9-15. [6] Robert M Solow.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 Qua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6,70(1)65-94. [7] Lucas R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22(1)3-42. [8] Romer P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5(5)1002-1037. [9] 王 晓,单 良.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J]. 价值工程, 2006, 25(5)18-22. [10] Sarquis J B, Arbache J S. Human Capital External Effect and Tech- nical Change[J].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2002,14(2)1-24. [11] 陈林杰. 我国金属矿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战略[J]. 科技和产业, 2009,9(2)1-4. [12] 盛科荣,孙 威. 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J]. 矿业 研究与开发, 2004,24(3)5-8. [13] 黄运茂. 湖南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政治 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0. [14] 何 颜. 不同地区矿业城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比较[J]. 煤矿 现代化, 2006,63(2)9-11. [15] 王 忠. 矿业权集聚、经济增长与区域贫困减缓[J]. 中国人 口资源与环境, 2017,27(2)117-125. [16] 鄢晓非,魏晓平. 煤炭产业集中度与经济效率研究[J]. 统计与 决策, 2016,446(3)32-35. [17] 汪克亮,黄晴晴,孟祥瑞. 基于环境压力的矿业城市工业生态效 率[J]. 系统工程, 2017,250(2)36-44. [18] 王传久. 中国采矿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 矿业快报, 2007,23 (10)9-11. [19] 吴 青. 考虑碳排放的我国矿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 究[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017. [20] Theil Henri. Economics and Ination Theory[M].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Co, 1967. [21] Theil Henri. Statistic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M].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Co, 1972. [22] 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 cal Economy, 1990,98(5)71-102. [23] 中国环境年鉴编辑部. 中国环境年鉴[M]. 北京中国环境年鉴 社, 2006-2016. [24] 长沙市统计局. 长沙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2009. [25] 长沙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长沙调查队. 长沙统计年鉴[M]. 北 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017. [26] 株洲市统计局,株洲市统计学会. 株洲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 统计出版社,2010-2016. [27] 湘潭市统计局. 湘潭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2017. [28]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2017. 引用本文 彭亚辉,周科平. 长株潭城市群矿业经济增长及影响因素研 究[J]. 矿冶工程, 2018,38(6)163-167. (上接第 162 页) [4] Kai S, Chen J L, Yin Z M. TEM study on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 ties of 7050 aluminum alloy during thermal exposure[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09,19(6)1405-1409. [5] 杨丽红,樊英锋. 自然时效对 7A04 铝合金性能的影响[J]. 机械 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10(4)37-41. [6] 潘金生,仝健民,田民波. 材料科学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1998. [7] Wagner J A, Shenoy R N. The effect of copper, chromium, and zirco- nium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Zn-Mg-Cu alloys[J]. 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 A, 1991,22(11)2809-2818. [8] 杨守杰,谢优华,陆 政,等. Zr 对超高强铝合金时效过程的影响[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2,12(2)226-230. [9] Mukhopadhyay A K, Shiflet G J, Jr E A S. Role of vacancies on the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in Zr modified aluminum based alloys[J]. Scripta Metallurgica Et Materialia, 1990,24(2)307-312. [10] Mukhopadhyay A K, Yang Q B, Singh S R. The influence of zirconi- um on the early stages of aging of a ternary Al-Zn-Mg alloy[J]. Acta Metallurgica Et Materialia, 1994,42(9)3083-3091. [11] Jiang X J, Noble B, Hansen V, et al. Influence of zirconium and copper on the early stages of aging in Al-Zn-Mg alloys[J]. Metallur- gical &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2001,32(5)1063-1073. [12] 陈 旭. Al-Zn-Mg-Cu 合金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D]. 长 沙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 [13] Ogura T, Hirosawa S, Sato T.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re- cipitate free zones in Al-Zn-Mg(-Ag) alloys by microchemical analy- sis and nanoindentation measure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 2004,5(4)491-496. [14] Ryum N. The influence of a precipitate-free zon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 Al-Mg-Zn alloy[J]. Acta Metallurgica, 1968,16 (3)327-332. [15] 李 杰. 热处理对 7055 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长沙中南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 [16] 刘文娟,刘志义,林亮华,等. 预变形方式对 T76 时效态 7475 铝 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 矿冶工程, 2017,37(4)127-131. 引用本文 李沙沙, 刘志义, 刘冠华,等. 时效析出对 Al-Zn-Mg-Cu 合金 热稳定性的影响[J]. 矿冶工程, 2018,38(6)159-162. 761第 6 期彭亚辉等 长株潭城市群矿业经济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