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FD方法的海底集矿机模型外形优化.pdf
第3 6 卷第i 期 2 0 1 6 年0 2 月 矿冶工程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D 疆掘R 矾G V o l l 3 6N o l F e b r u a r y2 0 1 6 基于C F D 方法的海底集矿机模型外形优化① 黎宙1 ,阳宁1 ’2 ,陈宇翔2 ,陈铭2 1 .长沙矿冶研究院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 1 0 0 1 2 ;2 .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南三亚5 7 2 0 0 0 摘要为了减少深海集矿机在工作中所受到的水阻力、提高能量利用率,利用流体力学软件,通过求解R A N S 方程,选择r e a l i z a b l e k - e 湍流模型,对集矿机模型在海底不同速度下行走进行了流场数值模拟,得出了模型水阻力随速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根据计算结 果对集矿机外形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几种减小水阻力的优化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优化模型的外形设计能有效减小集矿机 水阻力,可为今后集矿机外形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海集矿机;深海采矿;外形优化;水阻力;C F D 中图分类号P 7 4 4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3 - 6 0 9 9 .2 0 1 6 .0 1 .0 0 1 文章编号0 2 5 3 - 6 0 9 9 2 0 1 6 0 1 - 0 0 0 1 - 0 5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O p t i m i z a t i o nf o rt h eD e e p - s e aM i n e rM o d e lB a s e do nC F D UZ h o u1 ,Y A N GN i n 9 1 ”,C H E NY u x i a n 9 2 ,C H E NM i n 9 2 1 .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E x p l o i t a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D e e pS e a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 ,C h a n g s h a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o f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yC oL t d ,C h a n g s h a4 1 0 0 1 2 ,H u n a n ,C h i n a ;2 .S a n y aI n s t i t u t eo fD e e p S e aS c i e n c e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 a n y a5 7 2 0 0 0 ,H a i n a n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t om i n i m i z et h eh y d r a u l i cr e s i s t a n c ed u r i n go p e r a t i o na n di m p r o v e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o fd e e p - s e a m i n e r ,n u m e r i e Ms i m u l a t i o nw a sp e r f o r m e df o rt h em i n e rr u n n i n go nt h es e a f l o o ra td i f f e r e n ts p e e db ys o l v i n gR A N S e q u a t i o nw i t hC F Da n a l y s i ss o f t w a r ea n du s i n gr e a l i z a b l ek - em o d e l .A n dt h eg e n e r a lp a t t e r nf o rh y d r a u l i cr e s i s t a n c eo f t h em i n e rm o d e lv a r y i n gw i t hv e l o c i t yw a sa l s oo b t a i n e d .A f t e rt h a t ,t h e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o fm i n e rW r i t 8o p t i m i z e db a s e do n t h ec a l c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l e a d i n gt os e v e r a lm i n e rm o d e l sw i t hh y d r o d y n a m i c sr e s i s t a n c er e d u c e d .T h ef o l l o w i n gn u m e r i c a l c a l c u l a t i o n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o p t i m i z e d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d e s i g nc o u l dr e d u c ew a t e rr e s i s t a n c eo ft h em i n e re f f e c t i v e l y ,w h i c h c a np r o v i d ear e f e f e n c ef o rt h e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d e s i g no ft h ef u t u r ed e e p s e am i n e r . K e yw o r d s d e e p - s e am i n e r ;d e e p s e am i n i n g ;s h a p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 ;h y d r a u l i cr e s i s t a n c e ;C F D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矿产资源的日 渐枯竭,人们越来越期待挖掘海底这座蕴含着丰富矿 产资源的宝库。集矿机作为海底采矿系统最关键也是 技术难度最大的部分,白2 0 世纪6 0 年代便成为科研 人员的研究重点J 。目前,国际上主要以自行式海底 集矿机研究为主,其主要功能是在深海海底能够按照 预定的路线行走并采集沉积岩表层的多金属硫化物、 富钴结壳等,在将其清洗、破碎、脱泥之后达到输送工 艺的要求心】。集矿机的工作环境为几千米深的海底, 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受力情况非常复杂,因此研究集矿 机在工作时的受力状况具有重要意义,而水阻力作为 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亦不可忽视。获取精确的水阻力 数据能更准确地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从而实现对集 矿机的精确控制。 国内文献中对集矿机水阻力通常采取半经验半理 论公式1 或利用势流理论[ 4 1 进行计算,计算方式较为 简单,但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从而使计算结果存在一 定误差。本文采用流体力学软件对集矿机运动时的流 场情况进行数值模拟以得到水阻力结果。通过设定环 境压力、来流速度等边界条件,模拟集矿机于海底流场 工作时的真实流动情况,得出水阻力的准确值,分析影 响水阻力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几种有利于减小水阻力 的集矿机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与原模型作对比,得出 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1 基本理论与数值方法 1 .1 控制方程 不可压缩流体的R A N S 方程和连续性方程为 ①收稿日期2 0 1 5 一l l 一2 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 1 4 3 4 0 0 2 ;海南省应用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专项 Z D X M 2 0 1 5 1 1 2 作者简介黎宙 1 9 9 0 一 ,男,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深海集矿机流体动力学。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6 卷 一至O x i 嘏一p 吲㈩ 式中P 为流体密度;p 为静压力;肛为流体粘度;t 为其 它外力;可为时均速度;M i ’为脉动速度;_ p M i ’u i ’为雷诺 应力项。 1 .2 湍流模型 由于只考虑集矿机于海底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无 旋转滑移等情况,流动情况较为简单,选用r e a l i z a b l e k - e 湍流模型,相对于标准的k w 模型,其采用了新的 湍流粘度公式,且占方程是从涡量扰动量均方根的精 确输运方程推导出来的,满足对雷诺应力的约束条件, 可在雷诺应力上保持与真实湍流一致,从而达到更准 确的模拟效果“ J 。其湍流动能k 方程及湍流耗散率占 方程分别为 f 昙c p 后, 毒c p 后u i ,。;害[ 肛 等 差】 G 皖一 Ip 占一% 渺小毒∽2 去№儿O s lO X s i 】川 一 【p c i 之i c - 。詈c ,。G a c 卯} 5 。 2 式中G 。为由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动能k 的产生项; G 。为由浮力引起的湍动能产生项;%为可压湍动能中 脉动扩散的贡献;乞C ∽C 知,C 。。均为常数;叽和盯。为 湍流普朗特数;| s 。和S 。均为用户定义的源项;i x 。为湍 流粘度,可用k 和占表示为 .k 2 r 2 p L 肛了 【C 肛A 。 A 。婴A o 。二 q 为湍流场中的平均应变、旋转速率和旋转角速度的 函数;C t m a x [ 0 .4 3 ,蠢】旷| s 伊厥。 1 .3 计算模型 计算模型以我国“九五”湖试所研制的第二代集 矿机 图1 为基础,其相关尺寸为长8 .4m ,宽5 .4m , 高3 .3m ,空气中质量约为21 0 0k g ,采用履带自行式 集矿方法[ 6 ] 。通过对其结构分析发现,它主要包括 4 部分履带行走装置、动力驱动装置、浮体以及集矿 装置。考虑其结构的复杂性,为加快模拟计算速度,提 高计算精度,以1 l 的比例建立集矿机的简化模型进 行数值模拟,主要分为履带及动力装置部分、浮体和集 矿装置3 部分,如图2 所示。 图1 我国第二代集矿机 图2 集矿机简化三维模型 1 .4 边界条件设置 由于集矿车为左右对称结构,为节约计算资源,可 选取计算域1 /2 进行计算。计算域相关尺寸见图3 。 速度入口模型头部向前2 .5 L ,设定速度值为集矿 机工作时的运行速度秽,通过设定湍流强度与特征长 度识别。 图3 计算域相关尺寸设置 再一鸭 一叶 p , 叶 0 堕挑i一一一吒歪%堕祝 万方数据 第1 期 黎宙等基于C F D 方法的海底集矿机模型外形优化 压力出E l 模型尾部向后牝为压力出口,P 0 .1 0 1M P a 。 壁面条件模型外表面,无滑移;外场为滑移壁面。 对称面垂直于对称面的速度分量为0 ,% 0 ,平 a 口 行于对称面的速度分量的法向导数为0 , 0 。 d n 外场距离模型表面高约为4 ,宽为5 6 ,速度为受 扰动的主流区速度。 1 .5 数值方法 对于简化模型,由于其结构相对较简单,采用自动 网格进行划分也可具有很高的网格质量,在集矿机表 面创建边界层网格 p r i s m ,其它计算区域自动生成六 面体核心网 T r i m m e d 。 集矿车计算域网格如图4 所示,网格数量为1 6 0 万 左右,网格质量最小为0 .6 ,平均网格质量达到0 .9 以上。 对车体附近按基本尺寸0 .1m 的5 0 %、1 5 0 %和2 5 0 %分 别设置3 个加密区域,使网格大小实现逐步过渡,得到 较好的计算结果。图5 为车体附近网格分布情况。 图4 计算域网格图 图5 车体附近局部加密网格 物理模型选用分离求解器,选用r e a l i z a b l eI | } - s 湍 流模型和雷诺平均湍流模型。选取海水密度为10 1 0 k g /m 3 ,动力黏度为1 .3 1 3 1m P a s ,环境压力设置为海 底60 0 0m 处所受压力即6 0M P a 。 2 计算结果分析 集矿机在海底的正常行驶速度是由其对海底多金 属结核的最佳采集速度所决定的,一般为0 ~1m /s ,而 海底洋流速度一般为0 。1 5c m /s ⋯,所以分别模拟集 矿机模型在0 .4 ,0 .6 ,0 .8 ,1 .O ,1 .2m /s 等不同速度下的 运动情况,得出其所受的水阻力大小,并对计算域内流 场及模型表面的压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图6 为速度1m /s 时车身对称面上的压力云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车表面附近压力按一定梯度扩散,其 中压力最大的部分主要出现在集矿装置的前部、履带 前部与地面接触部分及箱体前表面的右半侧,说明这 几个部分是集矿机的主要阻力来源;履带及箱体边缘 均有较大的负压产生,但面积很小,主要是由于这几个 地方水流速度很大,从而产生负压点;车身以后大部分 区域均处在负压范围内,但压力梯度变化较小,对阻力 的产生影响较小。 图6 计算域车身对称面压力分布云图 图7 为对称面上速度矢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计 算域内大部分流场以层流形式出现,集矿装置下面及 集矿车模型后部均有涡流产生。 』◆ 图8 为集矿机车身流线图,流线的切线方向即为 质点的速度方向。由图可知,流线在经过车身后,中间 大部分沿着集矿装置的斜板往上流过,两边流线经箱 体阻挡后偏于往外扩散,少部分流线由箱体中间缝隙 穿过,行成涡流。 慧 V e l o c i l y N o W n i t u d e 蚋l ,” ”’酱l 叠h ■■嘲舻”。峨鞘l i ” 图8 车身流线图 万方数据 4 矿冶工程 第3 6 卷 在海底,由于海流速度很小,其水阻力可分解为压差阻 力和黏性阻力。由计算结果可得矿机模型的压差阻 力、黏性阻力在不同速度下的阻力曲线,见图9 。由图 可知,压差阻力是产生集矿机水阻力的重要原因,黏性 阻力相对而言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图1 0 为阻力系数 随速度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阻力系数值较稳定,在 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平均值为0 .7 8 2 。 速度/ m s 。1 图9 速度- 阻力关系图 速度/ m s 4 图1 0 速度- 阻力系数关系图 3 模型优化设计及分析 3 .1 阻力优化设计 由前面的计算结果分析可知,要减小集矿机所受 的水阻力就是减小其压差阻力,由水阻力的计算公 式㈨ 1 F C a p v 2 A 3 二 式中F 为水阻力;C 。为水阻力系数;p 为海水密度; 口为集矿车工作速度;A 为车迎水面积。在水阻力系数 及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水阻力的方法就是减小车 身的迎水面积。针对集矿机的结构特点,在保持相关 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对集矿装置部分及浮体部分进 行优化设计[ 9 ] ,将集矿装置的上半部进行缩E l 设计, 减少其迎水面积,或将机械箱体置于采集装置后面,进 一步减少集矿机两侧流体阻力,得到如图1l 所示的两 种优化模型。 图11 集矿机优化模型 对优化模型选取与原模型相同的计算域及边界条 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优化模型与原模型的水阻力对 比,如图1 2 所示。可以看出优化模型a 所受的水阻力 与原模型很接近,在同一速度下相差不大;优化模型b 的水阻力变化则十分明显,在相同速度下减小至原模 型的5 0 %以下,且随着速度增大,阻力值相差变化越 明显。对两个优化模型的压力分布云图及车体附近速 度流线图的分析可知,a 模型集矿装置部分压力分布 变小,浮体前表面所受压力增大,迎水面积虽略有减 小,但总体阻力相对于原模型来说还有所增大;b 模型 的浮体位于集矿装置的后方,海水经集矿装置后大部 分由浮体上方和两侧流过,压力分布主要位于集矿装 置前部,浮体所受压力较小,且集矿车迎水面积减少较 大,有效减少了集矿机所受的水阻力。 速度/ m s .1 、 图1 2 优化模型与原模型阻力对比曲线 3 .2 无浮体模型设计 通过对集矿机模型的结构分析,结合当今韩国、德 国和美国等的集矿机分析可知,浮体部分对于集矿机 的作用仅为减少集矿机对海底表面的压力,而其所占 用的空间较大,在海底长久工作后材料易受海水腐蚀, 从而失去作用,其自重反而增大集矿机对地表的压力, 因此可设计出不加浮体的集矿机模型,可进一步减少 其迎水面积,如图1 3 所示。 对以上两种无浮体模型选取与原模型相同的计算 域及边界条件,分别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在不同速度下 的阻力值,如图1 4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速度为 毫 黪\\ 舯 /Z 万方数据 第1 期 黎宙等基于C F D 方法的海底集矿机模型外形优化5 图1 3 无浮体模型 速度/ m s ‘1 图1 4 无浮体模型速度阻力曲线对比图 0 .4m /s 时,3 个集矿机模型所受水阻力相差较小,随 着速度增大,差距越来越显著,无浮体集矿机模型水阻 力增长较慢,模型b 集矿部分在采用新的结构后阻力 值最小。分析原因可知,集矿机在低速下行走时,雷诺 数较小,其压差阻力主要受迎水面积的影响,随着速度 增大,湍流强度越大,阻力值变化也越明显。 4 结论 通过对集矿机模型在不同速度下的数值模拟,研 究其水阻力结果,表明数值计算能较好地模拟出集矿 机模型在海底所受的阻力情况;集矿机的阻力主要分 布于集矿装置及浮体上,迎水面积的大小对整体阻力 有决定性的作用;得出集矿机在不同速度下所受到的 阻力值大小及阻力系数。通过对集矿机表面的压力分 布及附近流线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几种集矿 机的优化模型,并用数值计算证明了其对于阻力优化 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I ] 阳宁,陈光国.深海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 】.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 0 1 0 1 1 - 5 . [ 2 ]陈峰,桂卫华,王随平,等.深海底采矿机器车的研究现状[ J ] . 矿山机械,2 0 0 5 9 1 - 3 . [ 3 ]戴瑜.履带式集矿机海底行走的单刚体建模研究与仿真分析 [ D ] .长沙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 0 1 0 . [ 4 ] X i a o z h o uH ,S h a n j u nL .S i m u l a t i o n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o fH y d r o d y n m i c F O l C e o fC o m p o n e n t so fD e e pS e aM i n i n gS y s t e m [ J ] .D i g i t a l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a n dA u t o m a t i o n I C D M A ,2 0 1 0 .1 2 . [ 5 ] 张凯,王瑞金,王刚.F l u e n t 技术基础与应用实例 第二版 [ 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1 0 . [ 6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大洋多金属结核中试采矿系统 “九五”综合湖试报告[ R ] .中国大洋协会,2 0 0 2 . [ 7 ] 倪建宇,周怀阳,彭晓丹,等.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的深海环境 [ J ] .2 0 0 2 1 4 3 4 7 . [ 8 ] 赵汉中.工程流体力学[ M ]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 0 1 1 . [ 9 ]K i n s e yJ C ,E u s t i c eR M ,W h i t c o m bL L .As u r v e yo fu n d e r w a t e rv e h i c l e n a v i g a t i o n R e c e n ta d v a n c e sa n dn e wc h a l l e n g e s [ c ] ∥I F A CC o n f e r - e n c eo fM a n o e u v e r l n ga n dC o n t r o lo fM a r i n eC r a f t ,2 0 0 6 . 矿冶工程杂志2 0 1 6 年征订启事 矿冶工程 双月刊 由中国金属学会、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国期 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 S C D 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R C C S E ,是集学术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已被中国知网 C N K I 、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 资讯、台湾华艺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是国外多家知名检索机构的检索对象。 矿冶工程读者对象是采矿、选矿、冶金、材料、地质、化工等系统的有关生产人员、院校师生和管理人员。主要栏 目为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矿冶行业企业管理等,内容新颖,是开拓、激发创造力的良师益友。 矿冶工程编辑部承接彩色、黑白及文字广告业务,欢迎各企事业单位来电来函联络。 矿冶工程真诚欢迎新、老订户向全国各地邮局订阅本刊,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邮发代号4 2 5 8 ,大1 6 K ,定价 2 0 元,全年1 2 0 元。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 6 6 号联系人黄小芳 邮编4 1 0 0 1 2 开户名称矿冶工程杂志 长沙 有限公司 电话1 0 7 3 1 8 8 6 5 7 0 7 0 /8 8 6 5 7 1 7 6 /8 8 6 5 7 1 7 3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长沙左家垅支行 传真 0 7 3 1 8 8 6 5 7 1 8 6 帐号1 9 0 1 0 1 3 0 0 9 2 0 1 0 9 5 5 0 2 E - m a i l k u a n g y e g o n g c h e n g z z 1 6 3 .c o m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