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对含蚀变带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pdf
干湿循环对含蚀变带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① 陈绪新1, 付厚利2, 秦 哲3, 朱合轩1 (1.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2.临沂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3.山 东科技大学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摘 要 进行了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尾矿库蚀变带岩石常规三轴试验,计算得到了抗剪强度参数,分析了其弱化程度;采用精度较 高的 Morgenstern-Price 法,并引入抗剪强度参数的损伤变量,建立含损伤变量的安全系数隐式表达式,通过不平衡推力法求得岩体 条块间的法向作用力,多次迭代求得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经历 20 次干湿循环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显著降低, 存在发生滑坡的潜在威胁。 关键词 尾矿库; 边坡; 干湿循环; 蚀变带; 抗剪强度; Morgenstern-Price 法 中图分类号 TU458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7.04.008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7)04-0032-04 Stability Analysis for Slope with Alteration Zone Subjected to Dry-Wet Cycles CHEN Xu-xin1, FU Hou-li2, QIN Zhe3, ZHU He-xuan1 (1.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ivil Engineer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Shandong, China; 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Linyi University, Linyi 276000, Shandong, China; 3.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for Mi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chool of Mining and Safety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A tri-axial test was conducted for rocks in alteration zone within tailings pond slop after different dry-wet cycles,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calculation and weakening degree of rock was analyzed. An implicit expression for safety factor was established by adopting Morgenstern-Price method and introduction of damage variables of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The normal force acting on the rock block was calculated with the unbalanced-thrust force. Then, the safety factors of slope stability after different dry-wet cycl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several iterations. It is shown that after 20 dry-wet cycles, slope stability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dicating there is a potential threat from landslide hazard. Key words tailings pond; slope; wet-dry cycle;alteration zone; shear strength; Morgenstern-Price method 尾矿库是指露天矿资源开采工作结束后,用于附 近生产矿井的矸石以及附近选矿厂矿石遴选后排出尾 矿的堆放场所。 尾矿库通常具有规模大、势能高以及 受外部环境如降雨入渗、库水位变化、地震等扰动失稳 破坏等特征,尾矿库边坡失稳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造成露天矿坑尾矿库水位循环升降的原因,一是选矿 厂将含有废弃尾矿砂的溶液定期排入矿坑,同时还受 到降雨及地下水入渗的影响;二是选矿厂在矿坑建设 大型抽水系统,将沉降后的尾矿废弃溶液抽取重新用 于浮选。 对于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许多学者开 展了大量研究[1-11],但对受干湿循环作用影响的含蚀 变带尾矿库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较少,干湿循环作用下 蚀变带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劣化规律区别于一般边 坡岩石。 本文以仓上含蚀变带尾矿库边坡为研究对象,综 合考虑蚀变带岩石受到的干湿循环作用,研究干湿循 环作用对力学参数的弱化及对露天矿坑边坡稳定性的 影响,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①收稿日期 2017-02-15 作者简介 陈绪新(1990-),男,山东新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岩石力学及边坡稳定性分析。 通讯作者 付厚利(1966-),男,山东博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及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第 37 卷第 4 期 2017 年 08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7 №4 August 2017 万方数据 1 地质概况 由于地质运动导致地球内部的热液流动,高温促 进多种物质元素的化学交换,导致部分岩石性质产生 根本性变化,即产生蚀变作用。 仓上露天矿坑边坡内 部有一定厚度蚀变带分布,且蚀变带倾角较陡,厚度不 一。 蚀变带走向长约 400 m,倾向宽约 10~20 m。 带 内岩石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带变余碎裂结构,块状构 造。 自然状态下已失去较大的承载能力,为导致边坡 失稳的重要软弱结构面。 库水位升降循环使边坡蚀变 带力学性质更加弱化,对尾矿库边坡的稳定性造成严 重威胁。 蚀变带岩石种类如表 1 所示,为便于简化岩 石名称描述,分别采用 SHOγJH、γJH、SγJH 代表黄铁 绢英岩化混合岩化斜长角闪质破碎岩、黄铁绢英岩化 花岗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破碎岩。 表 1 蚀变带岩石地质特征 岩石岩性蚀变类型 SHOγJH斜长角闪岩的蚀变构造岩 具较强的硅化、绿泥石化、 黄铁矿化 γJH蚀变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具强的绢英岩化、黄铁矿化、 弱的碳酸盐化 SγJH花岗岩的构造岩类 岩石普遍具黄铁矿化,强烈 的绢云母化和碳酸化 2 室内力学试验 2.1 试件制备与试验 根据表 1,进行了室内试验所需的岩石试件制 备。 取样方法根据露天矿坑边坡的实际情况,确定采 用现场钻孔取芯和坡面抱块结合的方式钻取岩样。 岩 石试件尺寸将取得的岩样加工成直径 50 mm、高度 100 mm 的标准试件。 岩石试件的筛选为保证岩石力 学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尽量避免出现离散较大的结果, 首先通过肉眼观察,剔除表面有缺陷的试件。 再测定 每块试件的纵、横波波速,去除离散值较大的岩石 试件。 采用 TAW-2000 电液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分别 进行不同干湿循环次数(0,1,5,8,15,20 次)常规三轴 压缩试验。 每次干湿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试件饱和、烘 干、冷却等过程,采用自由浸水法使岩石试件达到饱和 状态,后放置于 105 ℃恒温烘箱烘 12 h,并对岩石试件 进行冷却称重,直至烘干岩石试件至恒重。 2.2 三轴压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岩石常规三轴压缩试验采用2,5 和9 MPa 试验围 压,同一干湿循环次数条件下包括 3 个岩石试件,并设 有一组备用试件,每种岩石三轴压缩试验中均包括 30 个岩石试件。 通过具体的岩石三轴压缩试验数据,得 到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的粘聚力与内摩擦角,如表 2 所示。 由三轴压缩试验数据可见,随着干湿循环次数 增加,岩石颗粒间的作用力在水作用下持续减弱,粘聚 力持续降低,但降低幅度逐渐减小,循环 20 次后,分别 降低 69.42%,69.56%和 69.58%;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 加,不同岩石的粘聚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降幅范围 7.16%~69.74%,SγJH 表现极为明显,其次是 γJH 和 SHOγJH。 表 2 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三轴压缩试验结果 循环 次数 粘聚力/ MPa内摩擦角/ () SHOγJHγJHSγJHSHOγJHγJHSγJH 试验 编号 σ3 / MPa σ1 -σ 3 SHOγJHγJHSγJH S0-1240.7232.9862.99 09.193.9113.3527.2650.0140.11S0-2551.4149.9970.99 S0-3956.6780.4480.69 S1-1238.7228.2254.15 18.513.6312.3926.6647.8938.31S1-2542.8642.5160.65 S1-3947.6765.6967.09 S2-1224.0716.7132.75 57.012.969.5424.2245.0236.17S2-2525.4724.4135.63 S2-3928.3723.2138.81 S3-1214.299.5722.45 85.942.538.6223.7943.1934.55S3-2516.7111.2325.62 S3-3919.2314.7928.03 S4-129.025.8912.66 153.591.976.4421.3342.0131.29S4-2511.137.4112.85 S4-3913.4111.1813.25 S5-125.964.138.57 202.811.194.0619.5141.3428.32S5-257.446.2710.22 S5-399.218.0111.94 33第 4 期陈绪新等 干湿循环对含蚀变带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万方数据 由表 2 可见,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 3 种岩石的内摩 擦角及粘聚力均降低,但降低程度不一。 岩石的内摩擦 角受干湿循环作用影响程度弱于粘聚力,经历 20 次干 湿循环,最大降低幅度为 29.39%,降幅范围 2.21% ~ 29.21%;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作用时间持续,岩石 所受到的物理与化学作用效应逐渐降低,岩石强度和 变形程度趋于平缓。 干湿循环作用初期,抗剪强度受 影响显著,强度降幅最大。 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岩 石试件强度降低程度逐渐变缓。 2.3 含蚀变带边坡稳定性分析 尾矿库蓄水后库水位循环升降,降雨以及库水沿 岩体裂隙进入蚀变带结构面,导致边坡后缘出现张开 裂缝,影响边坡稳定性。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 对蚀变带岩石力学性质产生损伤,定义抗剪强度参数 损伤变量,并对 Morgenstern-Price 分析法进行修正[12]。 以北帮边坡 503 勘探线做剖面图,如图 1 所示。 JH JH JH S JH S JH -10 m -34 m -50 m -56 m -82 m -90 m -106 m -130 m -155 m 0 m -100 m -200 m 6100 m6000 m5900 m 3蚀变带软弱夹层 SJH 滑移面 削坡后边坡坡面 γ γ γ γ γ γ γ 图 1 边坡分析剖面 根据不平衡推力法原理对边坡进行条带划分,由 于露天矿坑边坡为典型的台阶面,且台阶面长度分布 均匀,部分区域条块倾角变化不大,可适当增加条块宽 度,倾角变化区域,增加岩体条块密度,更好地提高边 坡稳定性分析精度,将边坡划分为 15 个垂直条块,条 块划分示意如图 2 所示,并对各条块面积、质量、倾角 等参数进行测定[13]。 分别定义粘聚力 c 和内摩擦角 φ 的损伤变量为 ω 和 D ω = 1 - c(n) / c0 D = 1 - φ(n) / φ0 { (1) 式中 c(n)为 n 次循环后岩石粘聚力;c0为初始粘聚力; φ(n)为 n 次循环后岩石内摩擦角;φ0为初始内摩擦角。 分析第 i 岩体条块的受力,根据力的平衡原理,沿 与滑动面垂直方向的静力平衡方程为[12] Ni= (Gi+ μgi-1Ei-1- μgiEi + Q i)cosβi + (Ei - E i-1 + Q i)sinβi - U i (2) 式中βi为坡面倾角;Gi为单独条块的自重;Qi为外部 荷载;Ei及 Ei-1为条块间法向力; μ 为力平衡系数; g(x)为岩体条块间法向作用力与切向作用力的关系 函数,一般为常值函数或半正弦函数,法向作用力与切 向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为Y=μg(x)X;μgi-1Ei-1及μgiEi 为岩体条块间的剪切力;Ui为水压力。 0 m -10 m -34 m -50 m -56 m -82 m 1 2 3 4 5 6 7 89 101112 1314 15 -90 m -106 m -130 m -155 m -100 m -200 m 图 2 剖面条块划分 引入岩体抗剪强度参数损伤变量,则沿与滑动面 平行方向的静力平衡方程为 [Nitanφi(1 - ωi) + ci(1 - Di)li/ cosβi] / Fs = (Gi+ μgi-1Ei-1 - μgiEi+ Qi)sinβi + (Ei - E i-1 + Q i)cosβi (3) 联立式(2) ~(3),可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为 Fs= [Nitanφi(1 - ωi) + ci(1 - Di)li/ cosβi] [(Gi+ μgi-1Ei-1- μgiEi + Q i)sinβi + (Ei - E i-1 + Q i)cosβi] (4) 式中 li为岩体条块底部长度。 考虑条块的力矩平衡, 对岩体条块的下底面中心构造力矩方程并由力矩平衡 方程求解μ[12] EiZi- bi 2 tanβi = E i-1 Zi-1+ bi 2 tanβi - μ bi 2 (giEi + g i-1Ei-1) + Qihi (5) μ = ∑ n i = 1 bi(Ei + E i-1)tanβi + 2Qihi [] ∑ n i = 1 bi(giEi + g i-1Ei-1) [] (6) 式中 Zi及 Zi-1分别为与底面的垂直距离;bi为条块宽 度;hi为条块高度。 根据不平衡推力法计算岩体条块间法向力[14] 43矿 冶 工 程第 37 卷 万方数据 En = E i-1ζi + F sGh - c ili - G vtanφi (7) 式中 En为第 n 个条块推力,kN;ζi为传递系数,可表 示为ζi= cos(θi-1 -θ i)-tanφisin(θi-1 -θ i);Gh、Gv 分别 为滑体质量沿滑动面及垂直方向分量,kN。 由式(4)和式(7)可以看出,等式两边都有 Fs这 一项,所以为隐式公式。 通过迭代法求解边坡安全系 数,如表 3 所示。 表 3 干湿循环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 循环次数 边坡安全系数 常值函数半正弦函数 02.3012.322 11.8641.877 51.6591.660 81.4431.443 151.3131.323 201.2321.247 由于干湿循环对边坡岩石力学性质造成损伤,边 坡安全系数与抗剪强度参数密切相关,由修正的 Morgenstern-Price 法得到的边坡安全系数逐渐减小,干 湿循环作用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岩石矿 物成分、胶结类型等因素存在差异,干湿循环对蚀变岩 力学性质的弱化机制主要为岩石性质具有明显的各 向异性,既包括岩石矿物组份的不同,也包括地质作用 引起的颗粒之间胶结力的不同,从而导致对干湿循环 作用的反应不同。 因为地质蚀变作用使得岩石含有大 量的硅酸盐类物质,干湿循环作用造成可溶性盐类的 溶蚀,导致岩石力学参数显著降低。 由于可溶性盐类 的溶蚀,水的流动导致溶解的部分冲走,使岩石强度出 现一定程度的降低;露天矿坑水位骤降导致侵入岩石 节理及裂隙中的水难以及时排出,将产生较高的孔隙 水压力,导致岩石抗剪强度降低。 3 结 论 1)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尾矿库蚀变带岩石多为硅 化或绢英岩化岩石。 对露天矿坑边坡 3 种主要蚀变岩 开展了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室内力学试验,得到蚀 变岩抗剪强度参数的弱化规律,相较于内摩擦角,蚀变 岩粘聚力随干湿循环作用的变化幅度更大。 2) 岩质边坡多为层状分布,多为剪切滑动破坏, 露天矿坑边坡蚀变岩的抗剪强度值与干湿循环次数呈 负相关关系,且抗剪强度值降幅逐渐减小。 3) 定义抗剪强度参数损伤变量对 Morgenstern- Price 分析法进行修正,分析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不同 干湿循环次数下边坡安全系数呈逐渐减小趋势。 随着 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边坡失稳概率增加,对露天矿坑边 坡稳定性产生严重威胁。 应根据边坡的具体工程地质 特征,同时考虑干湿循环作用的弱化影响,合理制定边 坡加固措施。 参考文献 [1] 邓华锋,肖志勇,李建林,等. 水岩作用下损伤砂岩强度劣化规律 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S1)2690-2698. [2] 傅 晏,刘新荣,张永兴,等. 水岩相互作用对砂岩单轴强度的影 响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36(6)54-58. [3] 刘新荣,李栋梁,王 震,等. 酸性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强度特性 劣化影响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35(8)1543- 1554. [4] 刘新荣,李栋梁,张 梁,等. 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力学特性及其 微细观结构影响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38(8)1291- 1300. [5] 王新刚. 饱水-失水循环劣化作用下库岸高边坡岩石流变机理及 工程应用研究[D].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2014. [6] 王莎莎,谢学斌,肖崇春,等. 考虑干湿循环效应的砂岩边坡稳定 性研究[J]. 矿冶工程, 2015(6)20-24. [7] 王永新. 水岩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D]. 重庆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06. [8] 梁和成,单慧媚. 天然饱水-失水对三峡库岸边坡土体的影响研究 [J]. 岩土力学, 2014,35(7)1837-1842. [9] 曾 胜,李振存,韦 慧,等. 降雨渗流及干湿循环作用下红砂岩 顺层边坡稳定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13,34(6)1536-1540. [10] 梁学战. 三峡库区水位升降作用下岸坡破坏机制研究[D]. 重 庆重庆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2013. [11] 刘 博. 库水下降条件下土体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D]. 长沙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014. [12] 朱大勇,李焯芬,黄茂松,等. 对 3 种著名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的 改进[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24(2)183-194. [13] 陈绪新,付厚利,秦 哲,等. 不同饱水条件下蚀变岩边坡稳定性 分析[J]. 地质与勘探, 2017,53(1)151-156. [14] 梁冠亭,陈昌富,朱剑锋,等. 基于 M-P 法的抗滑桩支护边坡稳 定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15(2)451-456. 引用本文 陈绪新,付厚利,秦 哲,等. 干湿循环对含蚀变带边坡稳定 性影响研究[J]. 矿冶工程, 2017,37(4)32-35. 53第 4 期陈绪新等 干湿循环对含蚀变带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