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焦作为烧结燃料的特性实验研究.pdf
半焦作为烧结燃料的特性实验研究 ① 杨双平1, 王 琛1, 杨 波1, 魏起书1, 王玖宏2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冶金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2.九冶建设有限公司,陕西 汉中 723000) 摘 要 为了降低烧结运行成本、拓宽半焦产业利用途径,以陕北固体热载体半焦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的半焦与焦炭配加比进行 了烧结杯实验。 结果表明,半焦样品具有低灰低硫、高固定碳的特点,粒度分布符合烧结要求;半焦表面存在发达的孔隙结构,化学 活性高,有利于氧化气氛向正方向进行;半焦配比达到 35%时得到的烧结产品性质较优,验证实验得到的各指标平均值为垂直烧 结速度 23.69 mm/ min,烧结成品率 77.0%,转鼓强度指数 66.6%,FeO 含量 8.63%,烧结矿品位 53.52%。 关键词 半焦; 烧结矿; 微观结构; 反应活性; 燃料配比 中图分类号 TF046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8.02.019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8)02-0079-04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Semi-coke as Sintering Fuel YANG Shuang-ping1, WANG Chen1, YANG Bo1, WEI Qi-shu1, WANG Jiu-hong2 (1.School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Shaanxi, China; 2.№9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roup Co Ltd, Hanzhong 723000, Shaanxi,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ut the sintering cost as well as broaden the utilization of semi-coke, a sinter post test was conducted for the semi-coke, a solid thermal carrier from northern Shaanxi, with different ratio of semi-coke to coke. From test, it is found that the sample of semi-coke has low ash and low sulfur, and high fixed carbon, with size distribution up to the requirement for sintering. Besides, the surface of semi-coke shows a developed pore structure, with high chemical activity, thus beneficial to atmosphere oxidized toward the positive direction. With a ratio of semi-coke to coke up to 35%, a sintered product with superior quality could be obtained. And the verification test showed the inds by an average as follows a vertical sintering rate at 23.69 mm/ min, rate of qualified sintered product at 77.0%, a drum strength index at 66.6%, the sintered product with FeO content of 8.63% with a grade of 53.52%. Key words semi-coke; sintered ore; microstructure; reactivity; fuel ratio 半焦作为一种新型碳素材料[1-3],具有高固定碳、 高化学活性、低硫、低灰分以及孔隙结构发达等特 性[4-5]。 随着钢铁行业对优质无烟煤、焦炭需求量的 不断增加[6-8],国内外相关企业开始探索将价格低廉 的半焦作为替代燃料应用于烧结工艺中[9-14]。 本文以陕北固体热载体半焦为研究对象,基于半 焦各项理化特性,分析了半焦性质与烧结矿质量的关 系,通过烧结杯实验得到最佳烧结效果的半焦配加比 例,验证了烧结生产中应用半焦的可行性与经济优势, 为该地区半焦产业与钢铁冶金行业的相互促进发展寻 求新途径。 1 实 验 1.1 实验原料 1.1.1 还原剂 以陕北不黏煤为原料制得的固体热载体半焦和焦 炭,基本性质分析见表 1~2。 表 1 还原剂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结果 样品 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 % 水分灰分挥发分 固定碳CHONS 半焦5.4310.246.6383.8176.313.254.660.530.14 焦炭4.2012.473.4184.5479.020.662.810.940.42 ①收稿日期 2017-10-24 基金项目 陕西省科技厅统筹项目(2011KTDZ01-05-03-01) 作者简介 杨双平(1967-),男,陕西富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炼铁以及炼铁原料。 通讯作者 王 琛(1994-),男,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烧结以及烧结原料。 第 38 卷第 2 期 2018 年 04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8 №2 April 2018 万方数据 表 2 还原剂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 样品SiO2Fe2O3Al2O3CaOMgO TiO2P2O5K2ONa2O 半焦26.378.646.8313.221.560.690.350.551.53 焦炭30.549.7610.84 12.271.481.140.820.211.10 相比焦炭,半焦具有较低的灰分和全硫含量,有利 于减少烧结烟气脱硫的能耗以及 SO2气体对设备和环 境的破坏[15-16]。 半焦和焦炭的发热量分别为 26 310 J/ g 和 29 885 J/ g,其固定碳含量与发热量较接近,因此烧 结过程中作为发热剂效果相近。 烧结过程中,由于半 焦化学反应性强,会先于焦炭发生氧化燃烧反应,能提 高燃烧反应速率,强化烧结过程,提高烧结效率。 由表 2 可以看出,半焦灰分中 CaO、MgO 等碱性氧 化物的含量比焦炭高,SiO2、P2O5、TiO2等酸性氧化物 的含量低,这样的矿物质分布特点属于低灰熔点类型, 能够促进铁矿还原强度并适当减少烧结熔剂的药耗。 实验用半焦粒径分布与灰分数据如表 3 所示。 物 料干燥基加权平均灰分 10.07%,-3 mm 粒级含量占总 样 90.51%。 随着粒径减小,灰分逐渐升高,-0.5 mm 粒级含量较大,使得总比表面积增大,燃料燃烧速度加 快,在高温区烧结料层中还原气氛增强,铁氧化物还原 率得到一定程度升高,进而达到降低烧结矿收缩应力 的目的,机械强度得到改善。 表 3 半焦粒径与灰分分布 粒径/ mm产率/ %灰分/ % +6 1.806.56 -6+3 7.697.25 -3+1.25 18.738.45 -1.25+0.5 24.539.04 -0.5+0.25 15.279.56 -0.25+0.07519.34 11.47 -0.075 12.6415.13 在不同放大倍数条件下对半焦表面微观形貌进行 观察,如图 1 所示。 样品整体外观呈微晶层片状结构。 热解升温时大量的水分、易挥发性矿物质呈气态沿有 机质颗粒缝隙逸出,颗粒发生不规则膨胀并逐渐发育 孔隙结构,降温时颗粒内外温差变化又使得表面碎裂, 产生大量细小碎渣粘附于表面上。 采用 ASAP-2020 型 BET 氮吸附比表面仪对半焦 颗粒孔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 2 所示。 样品吸-脱附等温线属于Ⅱ类等温线[17],说明其 内部属于从小孔至大孔连续分布的孔结构系统。 测得 BET 比表面积为 83.450 2 m3/ g,吸附累积孔容 0.154 2 cm3/ g,解吸累积孔容 0.155 1 cm3/ g。 这种发达的孔隙 结构使得半焦在烧结气氛中易与 O2反应,在一定程度 图 1 半焦表面形貌 相对压力 ■■■ ■■■ ■■ ■ ■ ■ ■ ■ ■ ■ ■■ ■■ ■■ ■■ ■■ ■ ■ ■ ■ 120 100 80 60 40 20 0.20.00.40.60.81.0 N2体积/cm3 g-1 ST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吸附 脱附 ■ ▲ 孔径/nm 0.012 0.010 0.008 0.006 0.004 0.002 0.000 10020304050 新增孔体积/cm3 g-1 ▲▲ ▲ ▲ ▲ ▲ ▲ ▲ ▲ ▲ ▲ ▲ ▲ ▲▲▲ ▲ ▲ ▲ ▲ ▲ ▲▲ ▲ a b 图 2 半焦氮吸附特性 (a) 吸附-脱附曲线; (b) 孔径分布 上影响晶体表面缺陷的浓度、扩散机构和扩散速度,对 于烧结过程中的固态反应有重要的影响。 1.1.2 烧结原料 实验所用含铁混合料、返矿以及熔剂生石灰由陕 西某钢铁企业提供,原料化学成分见表 4。 表 4 烧结原料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 原料名称TFeSiO2CaOMgOSPAl2O3TiO2 混合料61.032.141.030.620.0580.261.540.25 返矿60.911.061.520.710.0310.191.520.22 生石灰3.5576.551.330.0450.009 08矿 冶 工 程第 38 卷 万方数据 保持含铁原料和熔剂配比不变,在燃料比 4.90% 的条件下调整燃料结构,烧结杯实验配料比见表 5。 碱度 2.0 时探索在相同配料比条件下的最佳半焦燃料 替代比例,设计 6 组半焦替代比例实验,分别为 20%、 25%、30%、35%、40%和 45%。 表 5 烧结杯实验配料比(质量分数) / % 混合料返矿燃料生石灰 78.00104.907.10 1.2 实验方法 实验室烧结系统流程结构如图 3 所示。 含铁混合料 配料 一次混料人工混匀加水润湿 二次混料混匀机制粒 铺底料、点火、抽风烧结 产品性能检测 返矿配比燃料生石灰 垂直烧结速度成品率转鼓指数FeO含量烧结矿品位 图 3 烧结系统流程 燃料半焦和焦炭按比例配比烧结,烧结杯尺寸为 Φ300 mm 500 mm, 设计装料 40 kg,铺底料 2 kg,布 料完后压一层 20 mm 厚的焦炭末并洒水适当湿润,用 点火器点火,点火时间3 min,点火负压10 kPa,烧结负 压保持在7 kPa 左右,实验每隔5 min 记录烧结环境负 压及废气温度,以废气温度最高值为烧结终点,点火后 至烧结终点的时间为烧结时间,到达终点后空吹 3 min 以降低烧结矿温度。 根据国标 YB/ T5166-1993烧结矿和球团矿转 鼓强度的测定 [18] 对制得的烧结矿进行转鼓强度实 验,计算其垂直烧结速度、成品率、转鼓强度指数、FeO 含量以及烧结矿品位。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半焦替代比例对垂直烧结速度和烧结率的影响 烧结杯实验结果见表 6。 从表 6 可以看出,垂直 烧结速度在23.17~24.65 mm/ min 之间,随着半焦替代 比增加,速度逐渐下降,但是幅度不大,这是因为随着 半焦用量增大,加热过程中水分和挥发分逐渐从颗粒 内部溢出,由于温差作用在烧结料层下部发生凝结。 从总体上看在半焦替代比 20%~45%范围内垂直烧结 速度都是满足烧结需要的。 但是垂直烧结速度不宜过 快,过快会使烧结过程中的能量利用不充分,导致产品 转鼓强度下降。 烧结率在 72.9%~77.2%之间,呈先升 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配比 35%时达到最大77.2%。 半 焦配比过低时,半焦和焦炭的升温速率不均衡,半焦燃 烧速度比焦炭燃烧速度快,烧结过程燃料燃烧不充分, 进而影响烧结成品率的提高;随着半焦比例增大,两者 的升温速率会趋向均衡。 继续增加半焦用量,高温环 境中无机灰分物质相对富集,矿物质间由于“低温共 融”作用软化熔融,影响到整个烧结料层的透气率,导 致烧结成品率有所下降。 表 6 烧结杯实验结果 半焦替代比 / % 垂直烧结速度 / (mmmin -1 ) 成品率 / % 转鼓指数 / % FeO 含量 / % 烧结矿品位 / % 2024.6572.964.99.4153.22 2524.3574.165.79.1253.40 3024.0375.866.28.9853.45 3523.7277.266.88.6553.52 4023.4176.165.28.5053.43 4523.1774.964.58.3653.32 2.2 半焦替代比对转鼓指数和 FeO 含量的影响 从表 6 可以看出,转鼓指数保持在 64.5%~66.8% 之间,随着半焦替代比增加,转鼓指数表现出先增加后 减少的趋势,但总体上变化不大,说明半焦的加入总体 上不会影响烧结矿的转鼓强度。 这是因为半焦和焦炭 都具有高固定碳和高发热量的特点,在烧结过程中,半 焦的加入完全可以满足烧结所需的热量需要。 转鼓指 数在半焦替代比为 35%时达到最高 66.8%,这是由半 焦特性决定的,在烧结过程中,半焦粒度逐渐缩小,半焦 里灰分随半焦粒度减少而增加,其中-0.5 mm 粒级含量 较大使得总比表面积增大,燃料燃烧速度加快,烧结料 层中还原气氛增强,铁氧化物还原率得到一定程度升 高,进而达到降低烧结矿收缩应力的目的,机械强度得 到改善。 但是随着半焦比不断提高,其灰分增加,逐渐 在烧结料层中凝结,影响烧结料层的透气性和透液性。 FeO 含量随半焦替代比增加而不断减少,这是因 为 FeO 仅在 570 ℃以上才能在热力学上稳定存在,在 570 ℃以下会转变为 Fe3O4,由于半焦在固定碳和发热 量上相比焦炭低,随着半焦替代比增加,这种热量上的 差距更加明显,FeO 能稳定存在的温度区间较窄,所以 会使 FeO 含量随半焦替代比增加而减少。 2.3 半焦替代比对烧结矿品位的影响 由表 6 可以看出,随着半焦替代比增加,烧结矿品 位稳定在 53.22%~53.52%之间,这是因为烧结矿品位 18第 2 期杨双平等 半焦作为烧结燃料的特性实验研究 万方数据 与铁矿石品位还有烧结矿碱度等息息相关,与燃料中 半焦的替代比例关系不大。 2.4 验证实验 根据不同半焦替代比实验结果,保持含铁原料和 熔剂配比不变,在燃料比 4.90%的条件下调整燃料结 构,针对半焦替代比 35%在烧结杯中进行了 3 组验证 实验,结果见表 7。 表 7 烧结杯验证实验结果 实验 组数 垂直烧结速度 / (mmmin -1 ) 成品率 / % 转鼓指数 / % FeO 含量 / % 烧结矿品位 / % 123.7277.266.88.6553.52 223.6976.866.68.6153.49 323.6777.066.58.6253.54 均值23.6977.066.68.6353.52 烧结产品各项指标平均值分别为垂直烧结速度 23.69 mm/ min,烧结成品率 77. 0%,转鼓强度指数 66.6%,FeO 含量 8.63%,烧结矿品位 53.52%。 说明在 半焦替代比 35%时烧结产品稳定性较好,基本能满足 生产需要。 3 结 论 以陕西某钢铁厂半焦替代焦炭作烧结燃料生产烧 结矿,采用适当增加半焦粉配比的技术措施后,产品生 产指标和理化性能指标基本可以达到用焦炭或无烟煤 生产烧结矿时的水平。 1) 对半焦特性进行分析,样品粒径分布主要集中 于 3~0.075 mm,随着粒径减小,灰分逐渐升高,在一定 程度上这种增加有利于烧结矿机械强度增强,灰分过 高则会影响烧结矿产量和转鼓强度。 2) 对半焦的表观形貌和氮吸附分析发现半焦具 有良好的活性,在烧结过程中能够提高燃烧反应速率, 增加气流扩散速度,进而强化烧结过程。 3) 燃料比 4.90%条件下,当半焦替代比达到 35% 时烧结产品质量较佳,各项指标平均值为产品垂直烧 结速度 23.69 mm/ min,烧结成品率 77.0%,转鼓强度 指数 66.6%,FeO 含量 8.63%,烧结矿品位 53.52%。 参考文献 [1] 李 娟. 半焦(兰炭)产业清洁生产技术方案研究[D]. 西安长 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2] 王润博,张建良,王 喆,等. 兰炭替代焦粉对烧结过程影响研究[J]. 钢铁钒钛, 2015,36(2)126-131. [3] 焦 阳,胡宾生,贵永亮. 兰炭作为酒钢高炉喷吹用煤的可行性分 析[J]. 冶金能源, 2011,30(6)20-22. [4] 杜 刚. 兰炭替代部分高炉喷吹用煤及其性能的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2013. [5] 李 硕,朱子宗,徐 军. 兰炭改性及配煤炼焦优化[J]. 钢铁, 2012,47(8)17-21. [6] Zhilong Cheng, Jian Yang, Lang Zho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mmercial charcoal as alternative fuel for coke breeze in iron ore sin- tering process[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6,125 254-263. [7] Jia P Zhao, Chin E Loo, Rodney D Dukino. Modelling fuel combus- tion in iron ore sintering[J]. Combustion and Flame, 2015,162(4) 1019-1034. [8] Xiaohui Fan, Zhiyun Ji, Min Gan, et al. Integrated assessmen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w-based fuels and their effects on iron ore sintering perance[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16,1501-9. [9] Pahlevaninezhad M, Emami M D, Panjepour M. Identifying major zones of an iron ore sintering bed[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 ling, 2016,40(19-20)8475-8492. [10] 杨双平,蔡文淼,郑化安,等. 高炉喷吹半焦及其性能分析[J]. 过程工程学报, 2014,14(5)896-900. [11] Zhilong Cheng, Jian Yang, Lang Zhou, et al. Sinter strength ua- tion using process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iron ore sintering process[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6,105894 -904. [12] Masoud Pahlevaninezhad, Mohsen Davazdah Emami, Masoud Panje- pour. The effects of kinetic parameters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sintering bed[J]. Energy, 2014,73160-176. [13] 李广田,陈 敏,杜成武. 钢铁冶金辅助材料精炼渣、覆盖剂、保 护渣[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14] 李权辉. 固体燃料对唐钢烧结过程的影响研究[D]. 唐山河北 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2014. [15] 张海龙,郭清海,徐崇德. 烧结配加兰炭末工业实验研究[J]. 山 西冶金, 2014(5)21-23. [16] Bin-Hang Yan, Chen-Xi Cao, Yan Che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 tion on coal devolatiliz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s with different heat- ing rates[J]. Fuel, 2014,1171215-1222. [17] 李 霞. 基于不同能量形式干燥的褐煤孔结构及吸附特性研究[D].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2014. [18] YB/ T5166-1993, 烧结矿和球团矿转鼓强度的测定[S]. 引用本文 杨双平,王 琛,杨 波,等. 半焦作为烧结燃料的特性实验 研究[J]. 矿冶工程, 2018,38(2)79-82. 28矿 冶 工 程第 38 卷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