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西铜冶炼渣回收铜可选性试验研究.pdf
康西铜冶炼渣回收铜可选性试验研究 ① 刘 芬, 刘小平, 唐冬梅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德兴铜矿,江西 德兴 334224) 摘 要 为回收康西铜冶炼渣中的铜资源,在实验室开展了浮选回收铜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43 μm 粒级占 80%, 浮选矿浆浓度 40%,石灰用量 1 000 g/ t,粗选硫化钠用量 300 g/ t、扫选 1 硫化钠用量 100 g/ t 条件下,采用一次粗选、二次扫选闭路 浮选,可获得铜品位 27.64%、回收率 94.25%的铜精矿。 关键词 转炉渣; 电炉渣; 铜; 可选性; 浮选; 综合回收 中图分类号 TD952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20.05.017 文章编号 0253-6099(2020)05-0068-03 Experimental Study on Beneficiability of Copper Resources from Copper Smelting Slags in Kangxi Copper Smeltery LIU Fen, LIU Xiao⁃ping, TANG Dong⁃mei (Dexing Copper Mine, Jiangxi Copper Co Ltd, Dexing 334224, Jiangxi, China) Abstract Flot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reclaim copper resources from copper smelting slags in Kangxi Copper Smelte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close⁃circuit test by adopting a flowsheet consisting of one roughing and two scavenging processes, with grinding fineness of -43 μm 80%, pulp concentration of 40%, lime dosage of 1 000 g/ t, 300 g/ t of Na2S for roughing process and 100 g/ t of Na2S for scavenging process, can result in a copper concentrate grading 27.64% Cu at 94.25% recovery. Key words converter slag; electric furnace slag; copper; beneficiability; flotation; comprehensive recovery 传统的火法炼铜工艺产生熔炼炉渣含铜品位极 低,历来是废弃物[1]。 废弃的炉渣也可看作是一种人 造矿石,具有天然矿石的一些特征,炉渣的物理化学性 质与冶炼原料的特性及冶炼的操作因素有很大的关 系[2-3]。 现代铜冶炼炉渣经过充分缓冷技术处理,可使 铜的硫化物和金属铜的结晶颗粒长大,故此可以通过浮 选工艺对炉渣中的铜进行回收[4]。 目前大部分铜熔炼 厂采用浮选工艺回收炉渣中的铜,得到含高铜低铁的铜 精矿[5-6],然后返回冶炼厂熔炼[7]。 实际生产证明该项 技术是高效低耗回收废渣中铜的有效途径之一[8-9]。 1 试 验 1.1 原矿性质 试样取自四川康西铜冶炼厂转炉渣矿堆和电炉渣 矿堆。 为了保证取样具有代表性,在矿堆合理地布置 取样点,然后采用挖取法在各个取样点进行取样,所取 矿样经自然晾干后分别破碎至-2 mm,分别混匀缩分 出电炉渣 75 kg 和转炉渣 25 kg,将两者混合混匀缩分 成 1 kg/ 份进行装袋,所得混合渣作为试验样,剩余电 炉渣和转炉渣样分别装袋备用。 试样化学多元素分析 结果见表 1,铜物相分析结果见表 2。 混合渣铜品位为 2.39%、铁品位为 32.98%。 表 1 试样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 名称CuFeSZnPbAu1)Ag1)SiO2Al2O3CaO 电炉渣 0.4528.520.831.600.380.305.034.47 1.721.19 转炉渣 8.4846.361.120.150.670.073 43.2 10.87 0.390.33 混合渣 2.3932.980.901.240.450.2514.5 28.57 1.390.97 1) 单位为 g/ t。 由表 1~2 可以看出 1) 样品中可供选矿进一步富集回收的元素主要 是铜和铁;铅、锌、金、银等其他有价金属元素因含量过 ①收稿日期 2020-04-17 作者简介 刘 芬(1983-),女,湖南邵东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选矿技术研究工作。 第 40 卷第 5 期 2020 年 10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40 №5 October 2020 万方数据 表 2 试样铜物相分析结果 铜物相含量/ %分布率/ % 似黄铜矿1.2853.75 似斑铜矿0.3916.25 似蓝辉铜矿0.4518.75 似铜兰0.166.75 金属铜0.114.50 合计2.39100.00 低,综合利用意义不大。 2) 为达到富集有用组分的目的,需要选矿排除的 脉石组分主要是 SiO2,次为 Al2O3、K2O 和 CaO。 3) 样品中铜主要以类原生硫化铜、类次生硫化 铜、金属铜等形式存在。 1.2 铜回收原则方案 采用浮选工艺来回收富集冶炼渣中的铜,其条件 试验原则流程见图 1。 * B3 63 A0g/t 2 min Z200 2 min ;*A 18 9 2 min Z200 2 min ;*A 3 4.5 2 min Z200 2 min ;*A 6 4.5 231 232 D33 4 min 1 6 min 2 6 min ;/ 4/6 图 1 试验流程 1.3 试验设备与药剂 试验设备包括 XMQ⁃Φ24090 锥形球磨机,XMQ⁃ 63 型 0.75 L、0.50 L 挂槽式浮选机等。 试验所用药剂包括 pH 调整剂石灰,活化剂硫化 钠,捕收剂丁基黄药、乙基黄药、Z200、Mac⁃12、TL201、 TL202,起泡剂松醇油。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混合渣磨矿细度试验 浮选浓度 40%,浮选 pH 值控制在 7.5~8.0 之间, 按图 1 所示流程进行了磨矿细度条件试验,结果如图 2 所示。 从图 2 可以看出,随磨矿细度提高,精矿铜品位 及铜回收率都有较大的提升,在磨矿细度-43 μm 粒级 占80%时,浮选指标最优,铜精矿铜品位达到了 44.00%, 铜回收率为 84.25%。 -43 μm40/4 100 80 60 40 20 0 405060708090 -D 8 /;5 图 2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2.2 石灰用量试验 在磨矿细度-43 μm 粒级占 80%条件下,按图 1 所示流程进行了石灰用量条件试验,结果如图 3 所示。 从图 3 可以看出,随着石灰用量增加,铜精矿品位下降 较为明显,当石灰用量 1 000 g/ t、pH 值为 9.00 左右 时,浮选效果达到最佳,铜总回收率为 89.32%。 ;/A4g t-1 100 80 60 40 20 0 0500100015002000 -D 8 /;5 图 3 石灰用量试验结果 2.3 浮选浓度试验 磨矿细度-43 μm 粒级占80%,石灰用量1 000 g/ t, 按图1 所示流程考查了浮选浓度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结 果如图4 所示。 从图4 可以看出,浮选矿浆浓度从30%提 升到55%时,粗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均先上升后下降,当 浮选矿浆浓度40%时,粗精矿铜品位与回收率达到最佳。 -7, 100 80 60 40 20 0 303540504555 -D 8 /;5 图 4 浮选浓度试验结果 96第 5 期刘 芬等 康西铜冶炼渣回收铜可选性试验研究 万方数据 2.4 硫化钠用量试验 按照图 1 所示流程,在磨矿细度-43 μm 粒级占 80%条件下研究了粗选作业硫化钠添加量对浮选指标 的影响,结果见图 5。 结果表明,随着硫化钠用量增 加,粗精矿铜回收率和品位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 趋势。 综合考虑铜回收率及品位,确定较适宜的硫化钠 用量为 300 g/ t。 4/6A4g t-1 100 80 60 40 20 0 0100200300400500 -D 8 /;5 图 5 硫化钠用量试验结果 2.5 捕收剂种类试验 按图 1 所示流程,在磨矿细度-43 μm 粒级占 80% 条件下,选定 Z200、乙基黄药、丁基黄药、Mac⁃12、TL201、 TL202 等几种捕收剂,进行了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见 表 3。 结果表明,丁基黄药、乙基黄药在提升粗精矿品 位上有明显的优势,但铜回收率降低较为显著,TL201 及 TL202 捕收剂在铜回收率上有优势,但粗精矿铜品 位降低过多,不利于铜的回收。 综合考虑粗精矿品位 及回收率,选用 Z200 作为铜捕收剂。 表 3 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 捕收剂 种类 用量 / (gt -1 ) 品位/ %回收率/ % CuFeCuFe Z2001825.3420.6889.495.70 丁基黄药5038.6214.7669.362.08 乙基黄药5036.4335.5758.034.39 Mac⁃122020.4226.7078.838.11 TL2012016.4229.0591.1312.70 TL2022020.0728.1390.689.93 2.6 闭路试验 通过试验条件的优化,进行了闭路流程试验,结果 见表 4,闭路流程及药剂条件见图 6。 表 4 闭路试验结果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回收率/ % CuFeAu1)Ag1)CuFeAuAg 铜精矿9.2627.64 28.320.6161.20 94.257.4123.0639.08 尾矿90.740.172 36.120.219.735.7592.5976.9460.92 原矿100.00 2.716 35.400.2514.5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 单位为 g/ t。 * B3 63 A0g/t 2 min 4/6 2 min Z200 2 min ;*A 300 18 9 2 min 4/6 2 min Z200 2 min ;*A 100 6 4.523 3 4 min 1 6 min -43 μmC80 2 min Z200 2 min ;*A 3 4.5 2 6 min 图 6 闭路试验流程 闭路试验可获得铜品位 27.64%、回收率 94.25% 的铜精矿,表明此冶炼渣可选性较好,回收铜指标较高。 3 结 论 1) 磨矿细度 - 43 μm 粒级占 80%,浮选浓度 40%,石灰用量 1 000 g/ t、pH 值 9 左右,以 Z200 作选 铜捕收剂、硫化钠作活化剂,铜冶炼混合渣经一粗两扫 闭路浮选,可获得铜品位 27.64%、回收率 94.25%的铜 精矿,表明此冶炼渣可选性较好。 2) 适量添加硫化钠有利于混合渣中铜的回收。 参考文献 [1] 王 鹏,高利坤,董 方,等. 铜冶炼渣浮选回收铜的研究现状[J]. 矿产综合利用, 2017(1)16-20. [2] 雷存友,吴彩斌,余 浔. 铜冶炼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探 讨[J].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4,35(1)1-4. [3] 穆晓辉,贾立安,张学滨. 白银炉铜冶炼渣选矿实践[J]. 有色冶 金设计与研究, 2014,35(3)28-31. [4] 陈江安,龚恩民,李晓波,等. 江西贵溪铜冶炼厂转炉渣选矿工艺 研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0,31(3)19-21. [5] 杨进忠,周家云,毛益林,等. 攀西某铜矿尾矿资源化利用研究[J]. 矿冶工程, 2019(5)44-48. [6] 张晓民,李 恒,李 浩,等. 铜金铁多金属矿综合回收选矿工艺 研究[J]. 矿冶工程, 2018(6)74-78. [7] 刘春龙. 某铜冶炼炉渣选矿试验研究与实践[J]. 矿冶工程, 2014,34(4)63-66. [8] 吴彩斌,刘 瑜,史贵明,等. 混合铜冶炼渣浮选回收铜试验研 究[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4(6)13-16. [9] 吴健辉. 某铜冶炼高品位混合铜渣选矿工艺研究[J].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015(1)67-71. 引用本文 刘 芬,刘小平,唐冬梅. 康西铜冶炼渣回收铜可选性试验 研究[J]. 矿冶工程, 2020,40(5)68-70. 07矿 冶 工 程第 40 卷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