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顶率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pdf
接顶率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① 刘 奇, 欧任泽, 林卫星, 郑海力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12) 摘 要 为了研究充填接顶率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运用 MIDAS 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接顶率下胶结充填矿柱稳定性分析模 型。 在研究影响充填接顶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得到充填次数与充填接顶率的关系方程。 采用 MIDAS 软件创建了 11 个不同接顶 率的矿岩及充填体模型,通过分析不同充填接顶率时胶结充填体的受力状况,对胶结充填体安全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到较 合理的充填接顶率。 将该研究成果运用于某多金属矿山,当一步采场充填接顶率为 72.6%时,充填次数少、充填成本低且能保证采 矿作业的安全性。 该研究为其他类似矿山科学合理地提高充填接顶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指导方向。 关键词 充填采矿; 充填体; MIDAS; 稳定性分析; 回归分析; 充填接顶率 中图分类号 TD85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20.01.005 文章编号 0253-6099(2020)01-0022-05 Effect of Roof⁃Contact Rate on Stability of Backfill LIU Qi, OU Ren⁃ze, LIN Wei⁃xing, ZHENG Hai⁃li (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Metallic Mining, Changsha Min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angsha 410012, Hunan,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oof⁃contact rate on the stability of backfill, a stability analysis model for the cemented backfill pillars with different roof⁃contact rate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MIDA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oof⁃contact rate in backfilling, a relat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backfilling times and the roof⁃contact rate was obtained. Using MIDAS software, 11 rock and backfill models with different roof⁃contact rates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ess conditions of the cemented backfill with different roof⁃contact rates,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emented backfill wa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so as to obtain a reasonable roof⁃contact rate for backfilling. This research result was then applied to a polymetallic mine. With the roof⁃contact rate of 72.6% for the backfilling in a one⁃step stope, it is shown that the backfilling operation with low cost and less filling time, as well as safe mining operations can be guaranteed. This study may be of reference for other similar mine to rationally increase the roof⁃contact rate in backfilling operation. Key words mining with backfill; backfills; MIDAS; stability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roof⁃contact rate for backfilling 采用充填采矿法开采的矿山一般分为两步骤开 采[1]第一步回采矿柱,第二步回采矿房。 在第二步 矿房回采过程中发现,如果矿柱接顶率太低,回采时就 容易导致一步已充填矿柱偏帮甚至坍塌。 从理论上来 说,接顶率越高充填体自立能力就越强,二步矿房回采 时采场的安全性就越高。 因此国内外矿山都致力于最 大化提高充填接顶率,但接顶率提高必将导致充填次 数增加,充填技术难度加大,而且当充填接顶率达到某 一值时,其所提高的安全性能非常有限。 因此,如何获 得经济合理的充填接顶率是充填法安全高效开采的重 要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提高充填接顶率进行了大量研 究[2-3],但这些研究中均未对充填体稳定性及经济合 理的充填接顶率问题进行研究。 MIDAS 是一个适用于计算机平台的大型有限元 分析软件,在岩土、隧道、矿山开采等工程领域得到广 ①收稿日期 2019-08-13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B14B01) 作者简介 刘 奇(1987-),男,江西赣州人,高级工程师,博士,长期从事采矿与充填技术研究工作。 第 40 卷第 1 期 2020 年 02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40 №1 February 2020 万方数据 泛运用[4-5]。 本文结合某多金属矿山具体开采条件, 利用 MIDAS 软件构建了不同充填接顶率的矿岩三维 模型,通过研究矿房回采时胶结充填矿柱的受力状况 及其稳定性,来确定该矿山一步采场较合理的充填接 顶率,以实现该矿山的安全、高效、经济开采,并为今后 类似矿山如何科学合理的提高接顶率提供技术指导。 1 影响充填接顶率的主要因素 1.1 导致充填体不能接顶的主要原因 为保证充填料浆能够自流输送,其浓度不能太高, 料浆浓度一般控制在 65% ~78%,这将导致充填料浆 中水的含量大大超过水泥水化时所需水含量,因此,充 填过程中将会有很多多余的水被脱去。 充填过程结束 后,因充填料浆离析及充填体沉降将迫使料浆中绝大 部分的水吸附在充填体外表面,当这些水以自流的方 式排出采空区后,充填体总体积将变小,充填料浆沉 降,充填体外表面和采场顶板之间将会出现空隙。 因 此,充填料浆沉降是导致充填体无法全部接顶的主要 原因。 充填料浆沉降率是指充填体沉降的平均高度与充 填体未脱水前的充填高度的比值。 充填料浆沉降率的 大小与充填体固有性质(如料浆浓度及孔隙率等)有 关。 查阅相关文献,充填料浆沉降率一般为 5% ~ 20%[6]。 1.2 充填接顶率计算公式推导 充填结束后利用钻孔观察采空区内充填体的最终 形态,发现在充填管道管口附近一片区域内充填料浆 完全接顶,而从该区域到采场边缘处,最终沉积的充填 料浆形成了一定的沉积坡度,该坡度与料浆浓度、粘度 等自身固有性质有关。 i = h a (1) 式中 i 为沉积坡度;h 为最大未接顶高度,m;a 为未接 顶宽度,m。 充填完毕后,采场内充填体与采场顶板接顶区域 面积总和与采场顶板面积的比值,就是充填接顶率 W = S1 S2 (2) 式中 W 为充填接顶率,%;S1为接顶区域面积总和, m2;S2为采场顶板面积,m2。 根据充填料浆在采场中的最终形态情况,构建充 填采矿法不同充填接顶率的三维模型,将模型中未接 顶区域的曲面平面简化处理,如图 1 所示,并将充填未 接顶区域面积简化为三角形面积,此时可以将充填接 顶率从面接顶率简化为线接顶率计算,即 W = S1 S2 = b B (3) S′ = 2 0.5ah = ah(4) 式中 B 为采场宽度,m;b 为接顶宽度,m。 采场内充填体与采场顶板不接顶主要是由于充填 料浆沉降引起的,采场内未接顶区域面积与充填次数 呈指数关系 S′ = BHcn(5) 式中 S′为未接顶区域面积,m2;H 为采场高度或分层 高度,m;c 为沉降率,%;n 为充填次数,次。 h h H H h h abaaba abaaba A B C B C C-C B-B A-A 4 3 2 1 A BB BB iiii 1 3; 3A4 A4 图 4 充填接顶率与拉应力和压应力安全系数拟合曲线 从图 4 可以看出,由 Wi与 Fτi或 Fsi组成的一组变 量值,大体上都围绕某一曲线分布,这说明这两个变量 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函数关系,即可以用一个回归方程 大体上表示出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对于表 3 中给定 的 11 组数据(W1,Fτ1),(W2,Fτ2),,(W11,Fτ11),假 52第 1 期刘 奇等 接顶率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万方数据 设使用 3 次多项式 Fτ(W)= a0 +a 1W+a2W 2 +a 3W 3 来表 示 Wi与 Fτi的相关关系,并将表 3 中的 11 组计算数据 带入上面的多项式函数,使 Fτ(W)尽可能接近这些已 知的数据,多项式中的4 个未知数 a0、a1、a2、a3可以通 过求解下面的最小化问题来得到。 min a0,a1,a2,a3∑ 11 i = 1 (Fτi- (a0 + a 1W + a2W 2 + a 3W 3)2) (10) 由式(10)可以得到 Wi与 Fsi相关关系的方程为 Fτ≈ - 0.000 002 53W3+ 0.000 64W2- 0.033 1W + 1.59 (11) 同理可以得到 Wi与 Fsi的相关关系方程 Fs≈ 0.000 013 4W3- 0.002 63W2+ 0.187 5W - 3.629 4 (12) 2.6 确定较为经济合理的充填接顶率 某多金属矿充填料浆沉降率 13%,进路断面规格 4 m 4 m, 充填料浆沉降坡度 0.9,则由式(6)可以计 算得到充填 1 次时接顶率为 24%,充填 2 次时接顶率 能为 72.6%,充填 3 次时接顶率为 90.1%。 由图 4 可 知,充填接顶率低于 55%时,压应力安全系数小于 1, 即充填 1 次时,二步矿房开采时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 患,由式(11)和式(12)可以计算得到充填 2 次时拉应 力安全系数为 1.63,压应力安全系数为 1.22;充填 3 次 时拉应力安全系数为 1.91,压应力安全系数为 1.69。 查阅相关文献,当胶结矿柱的拉应力安全系数及压应 力安全系数都不小于 1.2 时就能保证二步骤矿房开采 的安全性[10]。 综合比较在不同接顶情况下胶结矿柱 安全系数的大小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笔者认为针 对该矿开采条件,当充填次数为 2 次、充填接顶率达到 72.6%时,充填次数少、充填成本低且能保证一步采胶 结矿柱的稳定性和二步矿房开采的安全性,充填技术 难度在矿山可操作范围内,故选定为该矿较经济合理 的充填接顶率。 3 结 论 1) 分析了影响充填接顶率的主要因素,研究了充 填料浆在采场中的流动规律并绘制了充填料浆在采场 中流动的最终形态图,同时得出了充填次数与充填接 顶率的关系方程。 2) 结合某多金属矿山的具体开采条件,运用 MIDAS 有限元软件创建了 11 个不同接顶率的矿岩及 充填体三维模型,并分析比较了这 11 个模型的数值模 拟结果,得到了接顶率与充填体拉应力及压应力相关 关系的回归方程,同时应用抗拉及抗压安全系数评价 了不同接顶情况下胶结充填矿柱的稳定性,充填接顶 率越高,其抗拉及抗压安全系数越高,胶结矿柱就越稳 定,但要提高充填接顶率,必然会相应地提高充填次 数、增加充填作业成本及增大充填技术难度。 3) 某多金属矿充填时,当一步采场充填接顶率为 72.6%时,胶结矿柱抗拉安全系数为 1.63,抗压安全系 数为 1.22,采用 2 次充填,充填次数少、充填成本低,且 能保证一步采和二步采采场的安全性,最终确定为该 矿山较经济合理的充填接顶率。 参考文献 [1] Cuifeng Du, Ying Zuo, Haofeng Li,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ailings Briquetting for Filling Mining Subsidence Area in Jinshandian Iron Mine[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1)310-315. [2] 卢央泽,李丽君,姜仁义. 关于提高充填接顶率的若干问题探讨[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9(3)6-8. [3] 周 强,唐 凯. 冬瓜山铜矿提高采场接顶率的技术措施[J]. 现 代矿业, 2018(12)108-110. [4] HU Jian⁃hua, LEI Tao, ZHOU Ke⁃pin, et al. Mechanical response of roof rock mass unloading during continuous mining process in under⁃ ground mine[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English Edition), 2011,21(12)2727-2733. [5] 周科平,杜相会. 基于 3DMINE⁃MIDAS⁃FLAC3D耦合的残矿回采稳 定性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21(5)17-22. [6] Guo Shuai⁃Jie, Zhang Fu⁃Hai, Wang Bao⁃Tian, et al. Settlement pre⁃ diction model of slurry suspension based on sedimentation rate attenu⁃ ation[J].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5(1)79-92. [7] 葛文杰. 基于 MIDAS⁃GTS 的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J]. 矿业研 究与开发, 2017,37(6)1-5. [8] Singh Mahendra. Modified Mohr⁃Coulomb criterion for non⁃linear tri⁃ axial and polyaxial strength of jointed rock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2012,5143-52. [9] IslamMd Rafiqul, Faruque Mohammed Omar, Ahammod Shamim,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of mine backfilling associated with production en⁃ hancement at the barapukuria coalmine in Bangladesh[J].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3,18T4313-4334. [10] 吴大敏. 坑采充填接顶率与充填体承载效果关系探讨[J]. 化工 矿物与加工, 2006,35(4)20-23. 引用本文 刘 奇,欧任泽,林卫星,等. 接顶率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J]. 矿冶工程, 2020,40(1)22-26. 62矿 冶 工 程第 40 卷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