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碳铅银矿选矿工艺研究.pdf
含碳铅银矿选矿工艺研究 ① 乔吉波1,2,3, 王少东1,2, 张 晶1,2, 简 胜1,2 (1.昆明冶金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1; 2.云南省选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31; 3.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摘 要 针对云南大理某含碳铅银矿石,采用先浮选脱碳后浮选铅银矿物的优先浮选工艺,闭路试验获得了铅品位 3.09%、银品位 40.25 g/ t,铅损失率 1.94%、银损失率 2.12%的碳产品及铅品位 63.68%、银品位 753.66 g/ t,铅回收率 94.84%、银回收率 94.05%的铅 精矿。 有价元素铅和银得到了很好地回收。 关键词 含碳铅银矿; 脱碳; 优先浮选; 铅精矿; 银 中图分类号 TD923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9.02.009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9)02-0041-04 Beneficiation Technique for Lead-Silver Ore Bearing Organic Carbon QIAO Ji-bo1,2,3, WANG Shao-dong1,2, ZHANG Jing1,2, JIAN Sheng1,2 (1.Kunming Metallurgy Research Institute, Kunming 650031, Yunnan, China; 2.Yunnan Key Laboratory for New Technology of Beneficiation and Metallurgy, Kunming 650031, Yunnan, China; 3.Faculty of Land Resource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Yunnan, China) Abstract To process a certain lead-silver ore bearing organic carbon from Dali of Yunnan Province, a selective flotation process consisting of Pb-Ag flotation after decarbonization flotation was adopted. The closed-circuit test produced a carbonaceous product with Pb grade of 3.09% at loss ratio of 1.94%, and Ag content of 40.25 g/ t at loss ratio of 2.12%, as well as a lead concentrate grading 63.68%Pb at 94.84% recovery, 753.66 g/ t Ag at 94.05% recovery. It is shown that valuable elements of Pb and Ag can be reclaimed effectively with this technique. Key words carbonaceous lead-silver ore; decarbonization; selective flotation; lead concentrate; silver 近年来,不少地区相继发现了含碳多金属矿床,且 多数是大型矿床,比较常见的是含碳铅锌矿、含碳含硫 金矿、含碳铜矿等矿石,这些多金属矿石一般具有以下 特点[1]含碳量高,碳的可浮性差异较大;可回收的矿 物种类多,碳和有用矿物及脉石紧密连生。 由于碳的 天然可浮性好且会吸附选矿药剂,使得药剂消耗量大, 碳的存在对浮选药剂种类、工艺流程的选择以及选矿 技术经济指标均有明显影响。 在选矿过程中通常采用 抑碳[2-4]或脱碳[5-10]及碳和有用矿物一起浮出[11]的 工艺来消除碳质物的影响。 抑碳工艺主要应用于含碳 量不高的矿石选别中,通过添加羧甲基纤维素、水玻 璃、六偏磷酸钠等药剂来抑制碳质物;脱碳工艺主要应 用于含碳量较高的矿石选别中,采用浮选或重选的方 法预先脱出碳质物。 本文的研究对象云南大理含碳铅 银矿属于含碳硫化矿样,矿石中的铅、银均具有很高的 回收价值,针对该矿石进行了试验研究,找到了一种低 成本回收矿石中铅、银的合理选矿工艺。 1 原矿性质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 1,铅物相分析结 果见表 2。 结果表明,矿石中可回收的主要有价元素 是铅和银。 铅主要是以硫化物(方铅矿)的形式存在, 同时也存在少量的硫酸铅、铅铁矾等矿物;银主要与方 铅矿共生。 此外矿石中还含有少量的黄铁矿。 脉石矿 物以石英、白云石、高岭石等为主。 X 衍射及镜下观察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铅主要以独 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方铅矿中,呈不规则状嵌布于造岩 矿物中,其嵌布粒度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 0.05 ~ 0.20 mm 之间,少量以浸染状和黄铁矿共生在一起。 碳主要以有机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应特别指出的 是,碳虽然含量不高,但有少量铅矿物与碳质紧密共生 或者形成粗细不等的包裹体,这对选矿工艺流程及药 ①收稿日期 2018-09-16 作者简介 乔吉波(1979-),男,河南新野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金属矿选矿工艺研究。 第 39 卷第 2 期 2019 年 04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9 №2 April 2019 万方数据 剂制度的影响较大。 表 1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 PbZnSAsAg1)Au1) 4.500.061.900.2653.5<0.1 CSiO2FeAl2O3CaOMgO 1.6671.182.444.204.171.27 1) 单位为 g/ t。 表 2 铅物相分析结果 相别含量/ %分布率/ % 硫酸盐0.184.01 碳酸盐0.030.62 硫化物4.2093.60 铅铁矾及其它含铅0.081.76 合计4.48100.00 2 选矿试验 本文研究的含碳铅银矿石含有少量有机碳,需要 先排除碳质对铅银矿物浮选的干扰。 根据矿石性质, 采用预先浮选脱碳再浮选铅银矿物的优先浮选流程, 试验原则流程见图 1。 B3 63 46 4/6 24K 8/;5 A/;5 图 3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随着磨矿细度从-0.074 mm 粒级占 50%逐渐提高到 80%,铅精矿中铅品位有所降低,铅、 银回收率先明显增加后缓慢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 磨矿细度增加,铅银矿物解离度增加,有利于铅、银矿 物上选,因此铅、银金属回收率增加,但是磨矿细度的 增加也会导致与碳质结合的脉石浮起而进入精矿中, 使得精矿中铅、银品位有所降低,但粗精矿中铅品位仍 较高。 当磨矿细度超过-0.074 mm 粒级占 70%后,精 矿中铅、银回收率增加已不明显。 因此确定磨矿细度 -0.074 mm 粒级占 70%。 2.6 闭路试验 在条件试验基础上,对某些条件进行优化后进行 了小型闭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 4,结果见表 6。 g/t -0.074 mmC70 21 46 4/6 24K 1000 400 40 46 4/6 200 100 8 22 43 823 8 8 21 8 22 ,0/A 24K 90 10 A0/A 24K 160 20 图 4 闭路试验流程 34第 2 期乔吉波等 含碳铅银矿选矿工艺研究 万方数据 表 6 闭路试验结果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回收率/ % PbAg1)CPbAgC 碳产品2.823.0940.25 18.181.942.1230.86 铅精矿6.6963.68 753.66 4.3294.8494.0517.40 尾矿90.490.162.270.953.223.8351.74 原矿100.004.4953.631.66100.00100.00100.00 1) 单位为 g/ t。 结果表明,小型闭路试验可以得到较好的选矿指 标碳产品中铅品位 3.09%、银品位 40.25 g/ t,铅损失 率 1.94%、银损失率 2.12%;铅精矿铅品位 63.68%、银 品位 753.66 g/ t,铅回收率 94.84%、银回收率 94.05%, 铅精矿中碳品位 4.32%;产品考查结果表明脱碳产品 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碳形式存在,铅精矿中的碳主要以 碳酸盐形式存在;银主要富集在铅精矿中,有价元素 铅、银得到了很好地回收。 3 结 论 1) 试样属于含碳铅银多金属硫化矿样,性质虽然 相对简单,但矿样中含有少量的有机碳及黄铁矿,对铅 银矿物浮选药剂制度及流程结构的选择有不利影响。 2) 根据原矿性质,采用先浮选脱碳、后浮选铅银矿 物的优先浮选流程,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较好的选矿指 标碳产品中铅品位 3.09%、银品位 40.25 g/ t,铅损失率 1.94%、银损失率 2.12%;铅精矿中铅品位 63.68%、银品 位 753.66 g/ t,铅回收率 94.84%、银回收率 94.05%,铅精 矿中碳品位 4.32%;脱碳产品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碳形 式存在,铅精矿中的碳主要以碳酸盐形式存在。 碳产 品中的铅、银品位均不高,铅、银在其中的损失也都很 小。 银主要富集在铅精矿中,铅精矿中铅、银回收率均 较高,有价金属铅、银得到了很好地回收。 参考文献 [1] 冯俊生. 含碳铅锌多金属矿石除碳工艺[J]. 国外金属矿选矿, 2001(6)6-8. [2] 陈经华. 含碳铜钴矿石抑碳提质浮选工艺[J]. 有色金属(选矿部 分), 2017(1)26-29. [3] 陈炳炎. 某含碳铜矿的选矿工艺研究[J]. 矿产综合利用, 1998 (4)7-9. [4] 李 洁,马 晶,郭月琴,等. 某含碳富含磁黄铁矿细粒嵌布铅锌 矿石选矿工艺研究[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2(4)23-27. [5] 刘沛军,潘莲辉,张 科. 广西某高碳脆硫锑铅矿选矿试验[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3(5)23-26. [6] 王恒峰. 某含碳铜矿回收铜的工艺试验研究[J]. 中国矿业, 2008 (9)71-74. [7] 邱显扬,叶 威,陈志强,等. 某含碳铅锌矿铅锌分离试验研究[J]. 矿冶工程, 2012,32(1)39-41. [8] 胡 俊,邹积贞,康继红,等. 印尼某含碳铅锌矿石铅锌分离试验 研究[J]. 黄金, 2016(3)59-63. [9] 张 晶,简 胜,王少东,等. 云南某含碳铅锌矿浮选回收铅锌试 验研究[J]. 矿冶工程, 2014(4)55-58. [10] 马原琳,谢 贤,杨子轩. 云南东川高碳铜矿选矿试验研究[J]. 价值工程, 2017(3)104-106. [11] 及亚娜,纪 军,孙体昌,等. 某含碳细粒铅锌矿浮选工艺研究[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09(4)15-18. 引用本文 乔吉波,王少东,张 晶,等. 含碳铅银矿选矿工艺研究[J]. 矿冶工程, 2019,39(2)41-44. �������������������������������������������������������������������������������������������������� (上接第 40 页) 亲水薄膜,这层亲水薄膜对硫酸铜活化磁黄铁矿具有 明显的屏蔽效应。 参考文献 [1] 程建忠,刘占全,耿郑州,等. 高硫磁铁矿浮选脱硫工艺及机理研 究现状[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3(5)51-54. [2] 王云亮. 铁精矿提质降硫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J]. 中国矿山工 程, 2006,35(1)41-44. [3] 李辉跃. 广东某铜硫矿铜硫综合回收选矿流程试验研究[J]. 矿 冶工程, 2017,37(6)66-70. [4] 叶小璐,袁经中. 某高砷硫精矿砷硫分离技术研究[J]. 矿冶工 程, 2017,37(3)68-71. [5] Alpers C N, Blowes D W.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of sulfide oxidation[M]. New JerseyWiley-VCH, 1994. [6] 邱显扬,马先峰,何晓娟,等. 磁黄铁矿与黄铜矿浮选分离研究进 展[J]. 矿业工程, 2011,9(6)29-32. [7] 高 珂. 高钙水体对磁铁矿浮选脱硫的影响机理与控制方法[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 2017. [8] 于慧梅,王化军. 包钢选厂高硫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硫试验研究[J]. 金属矿山, 2012,41(1)63-66. [9] 耿郑州. 难处理高硫铁精矿浮选脱硫及其机理研究[D]. 呼和浩 特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2014. [10] 孟宪瑜. 磁铁矿与磁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的试验研究[J]. 有色矿 冶, 2011,27(5)16-17. [11] 汪银梅,金吉梅. 电化学在磁黄铁矿浮选中应用的研究[J]. 矿 业工程, 2008(6)29-31. [12] 卢 琳,杨 波,朱运凡. 四川某铜铁矿选矿厂铁精矿提质降硫 试验研究[J]. 有色金属工程, 2011,63(2)204-208. 引用本文 卜显忠,冯媛媛,郑灿辉,等. Ca 2+ 对磁黄铁矿浮选的“屏蔽 效应”[J]. 矿冶工程, 2019,39(2)37-40. 44矿 冶 工 程第 39 卷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