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硫酸锰制备球形四氧化三锰的研究.pdf
高纯硫酸锰制备球形四氧化三锰的研究 ① 赵荣波, 罗文宗, 康 凯, 柴芳茗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2) 摘 要 以高纯硫酸锰、片碱及氯化铵为原料,采用化学络合沉淀法制备球形四氧化三锰,通过优化氨锰比、搅拌强度、pH 值、温度 等工艺参数,于 30 L 反应器中制备出球形四氧化三锰产品。 实验结果表明,在锰浓度 120 g/ L、pH 值 8.3~8.7、铵锰比 1 ∶ 4、搅拌频 率 40 Hz 时,能够得到 Mn 含量 70.4%、Na 含量 0.019%、S 含量 0.048%、颗粒粒径 D50= 10.50 μm、比表面积 0.44 m2/ g、振实密度 2.41 g/ cm3、具有良好分散性的球形四氧化三锰。 关键词 锰酸锂; 球形四氧化三锰; 化学络合沉淀法; 高纯硫酸锰 中图分类号 TF123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9.02.019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9)02-0079-03 Preparation of Spherical Trimanganese Tetraoxide with High-purity Manganese Sulfate ZHAO Rong-bo, LUO Wen-zong, KANG Kai, CHAI Fang-ming (Changsha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Co Ltd, Changsha 410012, Hunan, China) Abstract With high-purity manganese sulfate, caustic soda and ammonium chloride as raw materials, spherical trimanganese tetraoxide was prepared by using complexation and precipitation. Afte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including ammonia-manganese ratio, stirring intensity, pH value, temperature, the final spherical trimanganese tetraoxide product was prepared in a 30 L reacto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that with manganese concentration at 120 g/ L, pH value within 8.3~8.7, ammonium and manganese at a ratio of 1∶ 4, stirring at a frequency of 40 Hz, a spherical trimanganese tetraoxide product containing 70.4% Mn, 0.019% Na and 0.048% S was obtained, which had the particle size of D50= 10.50 μm,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0.44 m2/ g and tapped density of 2.41 g/ cm3, presenting good dispersity. Key words lithium manganese; spherical trimanganese tetraoxide; complexation and precipitation; high-purity manganese sulfate 近年来,新能源材料颇受重视,球形四氧化三锰在 锂电池电极材料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研究发 现,相比于二氧化锰,由球形四氧化三锰制备出的 LiMn2O4有更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可以有效缓解电池充 放电比容量衰减问题。 此外,四氧化三锰具有毒性低、 生产过程污染小、杂质含量低等优势,因此用四氧化三 锰代替二氧化锰生产 LiMn2O4成为目前发展的趋势[1]。 文献[2]在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液相氧化制备四氧 化三锰的方法,以硫酸锰溶液和氨水溶液为原料,通过 控制合适的 pH 值及氢氧化锰氧化条件制备球形四氧 化三锰。 本文以硫酸锰、工业片碱及工业氯化铵为原 料,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以球形四氧化三锰行业标准 (如成球形貌、大小及产品杂质)为判断标准,通过控 制不同的铵锰比、搅拌强度、pH 值、温度来优化球形四 氧化三锰制备条件。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 实验试剂包括高纯硫酸锰(大龙汇成产)、工业片碱 (新疆中泰产)、RO 纯水、工业氯化铵(湖北双环产)等。 1.2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包括 30 L 反应釜、蠕动泵、pH 计、量筒、 电子台秤、抽滤装置、烘箱、塑料桶、烧杯及瓷托盘若 干。 实验装备如图 1 所示。 ①收稿日期 2018-10-12 作者简介 赵荣波(1978-),男,河南栾川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锰基新材料研究及管理工作。 第 39 卷第 2 期 2019 年 04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9 №2 April 2019 万方数据 图 1 实验装置 1.3 样品制备 配制 1.83 mol/ L 的硫酸锰溶液 14.2 L 和 12.39 mol/ L 的氢氧化钠溶液 3.8 L,硫酸锰溶液中加入一定 量氯化铵;反应器(见图 1)底部加入氯化铵溶液至桨 叶上沿,在一定的搅拌强度下,用蠕动泵将硫酸锰混合 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反应器中,设置反应温度 30~60 ℃;硫酸锰混合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至 pH= 8.8,稳定搅拌 4 h,随后将产品过滤 并洗涤至中性,最后在 100 ℃下放置 6 h,研磨后得到 黑色粉末。 1.4 样品结构与形貌表征 采用 X 射线衍射仪(Y-ZOOO)分析材料的物相结 构;采用美国 FEI 公司 Magellan XHR 扫描电子显微镜 观察样品形貌;采用 MS-2000 型粒度测试仪分析测量 产品粒度分布。 1.5 样品化学性能测试 采用红外碳硫仪(无锡英之诚产)检测产品中 S 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普析通用)检测产品 中 Na、Fe 含量;采用化学滴定法分析产品中 Mn 含量。 2 结果及讨论 2.1 pH 值对球形 Mn3O4粒径及杂质含量的影响 反应铵锰比 1 ∶ 4,搅拌强度 40 Hz,温度 60 ℃,进 料时间 10 h,通过控制氢氧化钠进料速度来调整不同 pH 值进行对比试验,产品经陈化、洗涤、烘干后,经衍 射分析为四氧化三锰,其他杂质含量如表 1 所示。 表 1 pH 值对球形 Mn3O4粒径及杂质含量的影响 pH 值Na 含量/ %S 含量/ %D50/ μm 7.9~8.30.0220.12011.99 8.3~8.70.0190.04810.50 8.8~9.20.0110.030无法成球 由表 1 可知,在其他条件保持一致的情况下,pH 值越低,产品粒度越大,当反应 pH 值超过 8.8 时,电镜 显示产生的 Mn3O4已经是絮状物,不成球状;而成球 pH 值越高时,产品S 含量越低。 这是因为在较低pH 值 条件下,硫酸锰与氢氧化钠易形成碱式硫酸锰[3]并被 四氧化三锰包裹,无法洗出。 实验优化 pH 值为 8.3~ 8.7,该条件下,成球粒径 D50≥10 μm,产品 S 含量 0.048%、Na 含量 0.019%。 2.2 铵锰比对球形 Mn3O4粒径的影响 pH=8.3~8.7,其他条件不变,通过氯化铵加入量 来调整铵锰比,铵锰比对球形 Mn3O4粒径及 Mn 含量 的影响见表 2。 表 2 铵锰比对球形 Mn3O4粒径及 Mn 含量的影响 铵锰比(摩尔比)Mn 含量/ %D50/ μm 1∶369.7911.00 1∶470.4010.50 1∶870.517.50 NH4 +与 Mn 2+ 发生络合反应,有效控制了溶液中游 离 Mn 2+ 的浓度,从而控制粒子结晶与长大速度[4]。 由 表 2 可知,随着铵锰比提高,颗粒粒径相应增大,但锰 含量有所降低;当铵锰比为 1 ∶ 3时,D50为 11.00 μm。 结合操作环境及成本考虑,优选铵锰比 1∶4。 2.3 搅拌强度对球形 Mn3O4粒径的影响 反应铵锰比 1∶4,其他条件不变,搅拌强度对球形 Mn3O4粒径的影响见表 3,对应的产品 SEM 图见图 2。 表 3 搅拌强度对球形 Mn3O4粒径的影响 搅拌频率/ HzD50/ μm 308.06 4010.50 图 2 不同搅拌频率所得产品 SEM 图 (a) 30 Hz; (b) 40 Hz 由表 3 可知,随着搅拌频率提高,体系输入功率提 高,粒度随之增大。 由图 2 可知,搅拌频率 30 Hz 时, 颗粒表面较松散,有细小的溶质颗粒附着在球形 08矿 冶 工 程第 39 卷 万方数据 Mn3O4大颗粒的表面,导致颗粒表面显示出凹凸不平 的形貌;搅拌频率 40 Hz 时,可以得到颗粒较大、球形 度较好的 Mn3O4,且该产品的微观表面较光滑,振实密 度较大。 反应优选搅拌频率 40 Hz。 2.4 温度对球形 Mn3O4粒径的影响 搅拌频率 40 Hz,其他条件不变,不同温度所得球 形 Mn3O4产品 SEM 图如图 3 所示。 由图可见,20 ℃ 下实验产品为块状物,不成球状;而 60 ℃下产品为颗 粒较大的球状物。 图 3 不同反应温度所得产品 SEM 图 (a) 20 ℃; (b) 60 ℃ 3 结 论 以高纯一水合硫酸锰为原料、氯化铵为添加剂、氢 氧化钠为沉淀剂、空气为氧化剂,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可 制备出电池用球形四氧化三锰。 研究了反应过程中 pH 值范围、铵锰比、搅拌强度、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球形 Mn3O4产品形貌的影响,确定小型工业化反应器中制 备电池级类球形 Mn3O4的最佳条件为铵锰比 1 ∶ 4, pH 值 8.3~8.7,搅拌频率 40 Hz,温度 60 ℃,该条件下 反应 10 h 并陈化后得到的 Mn3O4球形颗粒粒径 D50= 10.5 μm,比表面积 0.44 m2/ g,振实密度 2.41 g/ cm3, 产品锰含量 70.4%、钠含量 0.019%、硫含量 0.048%, 满足电池级类球形四氧化三锰的主要要求。 参考文献 [1] 梅光贵,张文山,曾湘波,等. 中国锰业技术[M]. 长沙中南大学 出版社, 2011. [2] 钟 晖,张 颖,宋允嘉,等. 一种液相氧化制备四氧化三锰的方 法中国专利,CN103172117A[P]. 2013-06-26. [3] 邹 兴,孙宁磊,方克明. 用硫酸锰溶液不经电解直接制备四氧化 三锰的过程中除硫的研究[C]∥2004 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 会议专辑. 郑州,2004479-481. [4] 计 芬,晁锋刚. 化学络合沉淀法制备球形氢氧化镍的工艺研 究[J]. 科技信息, 2010(25)484. 引用本文 赵荣波,罗文宗,康 凯,等. 高纯硫酸锰制备球形四氧化三 锰的研究[J]. 矿冶工程, 2019,39(2)79-81. �������������������������������������������������������������������������������������������������� (上接第 78 页) 降解水稻秸秆中木质素,酸预处理降解半纤维素,厌氧 消化降解利用木质纤维素等过程可实现水稻秸秆中重 金属的高效释放。 参考文献 [1] 梁 昊,罗朝晖,赵海燕,等. 7 种改性水稻秸秆对溶液中 Cd 2+ 的 吸附[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38(2)596-607. [2] Negi S, Dhar H, Hussain A, et al. Biomethanation potential for co- diges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and rice straw a batch study[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8,254139-144. [3] 程良晓,范 萌,陈良富,等. 秋季秸秆焚烧对京津冀地区霾污染 过程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37(8)2801-2812. [4] 吴建华,刘 锋,郭富成,等. 秸秆燃料乙醇生产废水处理设计与 运行[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22)116-118. [5] 甘 荣,葛明民,刘勇迪,等. 活性炭在中高温条件下对玉米秸秆 厌氧发酵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7,38(6)2607-2616. [6] Xin L, Guo Z, Xiao X, et al. Feasibility of anaerobic digestion for contaminated rice straw inoculated with waste activated sludg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8,26645-50. [7] Gao L, Chen S, Zhang D. Advances in modifying lignin structures for largely enhancing high-lignin biomass saccharification[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17,57175-180. [8] Mancini G, Papirio S, Riccardelli G, et al. Trace elements dosing and alkaline pretreatment in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of rice straw[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7,247897-903. [9] Han X Q, Xiao X Y, Guo Z H, et al. Release of cadmium in contaminated paddy soil amended with NPK fertilizer and lime under water management[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18, 15938-45. [10] Nzihou A, Stanmore B. The fate of heavy metals during combustion and gasification of contaminated biomass a brief review[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3,256-257(14)56-66. [11] Zhou S, Zhang Y, Dong Y. Pretreatment for biogas production by anaerobic fermentation of mixed corn stover and cow dung[J]. Energy, 2012,46(1)644-648. [12] 陈尚钘,勇 强,徐 勇,等. 稀酸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组分及 结构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11,26(6)13-19. [13] Lee J, Kim J R, Jeong S, et al. Long-term perance of anaerobic digestion for crop residues containing heavy metals and respons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J]. Waste Management, 2016,59498-507. [14] Liang F B, Song Y L, Huang C P, et al. Synthesis of novel lignin-based ion-exchange resin and its utilization in heavy metals removal[J].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3,52(3)1267 -1274. 引用本文 辛立庆,郭朝晖,肖细元,等. 酸碱预处理对水稻秸秆厌氧消 化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J]. 矿冶工程, 2019,39(2)75-78. 18第 2 期赵荣波等 高纯硫酸锰制备球形四氧化三锰的研究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