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射流引爆屏蔽B炸药的数值模拟及试验 .pdf
doi10. 3969/ j. issn. 1001-8352. 2015. 05. 013 聚能射流引爆屏蔽 B 炸药的数值模拟及试验 ❋ 王利侠① 周 涛① 贺海民① 周 玲② ①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 ②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9 [摘 要] 为研究⌀30 mm 装药的聚能射流对屏蔽 B 炸药的冲击起爆问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 LS ̄DYNA 程序数 值模拟了聚能射流形成、侵彻及冲击引爆屏蔽 B 炸药作用过程,得到了射流穿过 50 75 mm 不同厚度屏蔽钢板的 速度、直径以及侵入炸药界面的射流能量值,得到引爆 B 炸药的临界屏蔽板厚度,计算获得该聚能射流临界起爆速 度。 最后通过试验对数值计算的 B 炸药起爆特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计算符合较好。 研究证明,⌀30 mm 装 药的聚能射流对屏蔽 B 炸药的临界引爆屏蔽板厚度为 70 mm,可用于反导战斗部毁伤目标。 [关键词] 爆炸力学;聚能射流;冲击起爆;屏蔽 B 炸药;数值模拟 [分类号] TK421;TD235. 2 +1 引言 由于来袭弹药的钢壳逐渐加厚和钝感炸药装药 的广泛使用,利用破片、飞片或射弹引爆来袭战斗部 难度显著增加,将聚能射流作为防空反导弹药战斗 部毁伤元已受到研究各方的兴趣及关注,并开展了 一些相关研究工作[1 ̄2]。 主要是利用射流自身的定 向高动能和高穿深作用瞬间去穿透来袭导弹战斗部 壳体,其剩余能量起爆战斗部内装填的 B 炸药,使 来袭弹药结构失效或使战斗部引爆解体。 对于裸露或覆盖屏蔽板的炸药被飞片或平头射 弹撞击下的起爆行为,国外已经开展了诸多相关研 究[3],获得炸药起爆与否与冲击瞬间压力 p、飞片或 射弹速度、冲击脉冲作用时间 τ 等密切相关的结论, 且得到了其临界起爆能量判据 pnτ = s1,n 和 s1是与 炸药有关的常数。 将聚能射流用于反导问题的实质还是高速射流 对屏蔽炸药冲击起爆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前期也 作了大量工作[4 ̄7],聚能射流直接冲击引爆裸露炸药 或覆盖较薄盖板的屏蔽炸药,Held 已得出用引爆判 据 v2d = k 来描述炸药的引爆性能,薄盖板中射流以 超声速侵彻时,先驱波先于射流传入炸药使之爆炸; 但对厚盖板冲击中由于射流侵彻能量迅速衰减,使 盖板中先驱波减弱至不能引爆炸药,这时需要把起 爆判据中的射流速度 v 用盖板下面的射流出口速度 vp代替,写成 v2 pd = k1形式描述,两式中 k 和 k1为与 炸药有关的常数。 已有研究表明,与剩余射流的最 大起爆能力相比前驱波最大起爆能力高出一个数量 级[8],因此针对厚钢屏蔽板的射流冲击起爆 B 炸药 应使用第二种起爆判据进行分析。 现有研究主要为 聚能射流穿过薄板冲击 B 炸药[9],对穿过厚板引爆 研究比较少。 以上聚能射流冲击屏蔽 B 炸药研究,涉及到射 流形成、对钢靶侵彻及引爆 B 炸药等复杂过程,这 些均属于物质的大变形问题。 本研究采用非线性有 限元 LS ̄DYNA 程序[10 ̄11]数值模拟了射流形成、侵 彻厚度范围 50 75 mm 屏蔽板和引爆 B 炸药的冲 击过程,利用数值结果计算得到了射流的临界起爆 速度和起爆能量 v2 pd 值,并与文献值进行比较。 最 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关于屏蔽 B 炸药的射 流引爆特性,主要是屏蔽板厚度对射流起爆炸药的 影响,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符合较好。 本研究为未 来反导战斗部设计、弹药易损性评估等问题提供可 靠的技术和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1 数值模拟研究 1. 1 算法及有限元模型 对屏蔽 B 炸药的射流冲击响应的数值模拟,采 用有限元 LS ̄DYNA 程序为计算平台,计算⌀30 mm 装药的聚能射流形成、穿靶及引爆的大变形特性问 题,以多物质 ALE 算法[12]来模拟聚能炸药爆轰、射 流形成和穿靶及其引爆屏蔽 B 炸药的反应或爆炸 过程;壳体和屏蔽板采用拉格朗日算法,多物质 ALE 材料与拉格朗日材料通过流固耦合算法实现 65 爆 破 器 材 Explosive Materials 第 44 卷第 5 期 ❋ 收稿日期2015 ̄03 ̄31 作者简介王利侠1966 ,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聚能战斗部技术及毁伤效应研究。 E ̄mailwlx201311tgy@163. com 相互作用。 网格单元选用 SOLID164 八节点六面体 单元;利用 TureGrid 前处理软件[13]建模。 以减少计 算量和提高计算精度,射流通道上的空气网格及靶 板网格加密处理,其余区域网格划分尺寸较为疏松。 射流装药为后端中心单点起爆。 图 1 为射流冲击屏 蔽 B 炸药的计算模型。 1 - 外壳体;2 - 主装药;3 - 药型罩; 4 - 空气介质;5 - 屏蔽板;6 - 被发 B 炸药 图 1 射流冲击炸药计算模型 Fig. 1 Calculation model of jet ̄impact explosive 1. 2 材料模型及参数 聚能装药几何尺寸⌀30 mm 60 mm,计算模型 由药型罩、炸药、壳体、被发 B 炸药与屏蔽板组成。 受计算机条件限制,数值模拟时用被发 B 炸药 + 屏 蔽板组合模拟来袭导弹战斗部装药结构,以探索屏 蔽板厚度范围和小装药直径射流穿透厚屏蔽板剩余 能量引爆 B 炸药的可行性。 计算时药型罩以及壳 体材料分别为紫铜和合金钢,材料模型为 Johnson ̄ Cook 模型,状态方程为 Gruneisen 状态方程;屏蔽板 材料为 45#钢,材料模型为 Plastic ̄Kinematic模型。 聚能装药的 RO ̄1 炸药采用高能炸药燃烧模型和 JWL 状态方程,RO ̄1 装药密度约 1. 71 g/ cm3,爆速 为 8 400 m/ s,爆压 pCJ约为 28 GPa。 被引发的屏蔽 B 炸药采用弹塑性力学模型和点火与增长模型作为 状态方程,相对应计算用材料参数见文献[12]。 空 气材料模型选用 Null 空材料模型,状态方程选用 Linear Polynomial 流体材料,空气密度取 1. 293 10 -3g/ cm3。 数值模拟计算射流的作用炸高 90 mm。 根据 GJB772A1972 炸药试验方法,被发 B 炸药柱直径 取 40 mm、屏蔽板几何尺寸为⌀80 mm 厚度50 75mm。 1. 3 模拟结果及分析 采用升降法来计算屏蔽 B 炸药的临界屏蔽板 厚度[14],屏蔽板厚度从 50 mm 为起点开始计算,计 算步长取 5 mm,如果试样被引爆,则下一次计算将 屏蔽板的厚度增加一个步长;试样未引爆,则下一次 计算将厚度减少一个步长。 计算获得的射流穿过不 同厚度屏蔽板时相关参数及炸药响应见表 1 所示, 其中 L 为屏蔽板厚度,vp为射流穿靶出口剩余速度, d 为剩余射流头部直径。 表 1 不同厚度屏蔽板时相关射流特性参数 Tab. 1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jet through shield plate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L/ mm vp/ ms -1 v2 pd/ mm3μs -2 炸药 响应 502 85923. 13爆炸 552 73820. 99爆炸 602 63019. 09爆炸 652 42716. 08爆炸 702 28914. 26爆燃 752 03910. 93不爆炸 图 2 给出了屏蔽板厚度为 60 mm 时,由上至下 依次为入靶前射流、屏蔽钢板和 B 炸药,不同计算 时刻聚能射流、侵彻出靶至引爆 B 炸药的动态图像 及过程,计算结果显示了各瞬间的射流和 B 炸药的 状态。 图3所示为屏蔽板厚度75mm时,不同计算时刻 图 2 穿过 60 mm 厚屏蔽板的不同时刻射流 和引爆 B 炸药计算结果 Fig. 2 Results of jet at different simulation time and composition B initiated by the jet through 60 mm ̄thickness cover plate 图 3 穿过 75 mm 厚屏蔽板的不同时刻射流和 冲击 B 炸药计算结果 Fig. 3 Results of jet at different simulation time and composition B impacted by the jet through 75mm ̄thickness cover plate 752015 年 10 月 聚能射流引爆屏蔽 B 炸药的数值模拟及试验 王利侠,等 聚能射流、穿透出靶及侵入 B 炸药的动态图像与过 程,计算结果显示了不同时间的射流和 B 炸药的瞬 间状态。 根据计算结果拟合得到的射流剩余能量与屏蔽 板厚度的关系曲线如图 4 所示,射流速度与屏蔽板 厚度关系见图 5 所示。 由图 4 和图 5 可见,在计算 炸高下,一定聚能射流穿过不同厚度屏蔽钢板时剩 余冲击能 v2 pd 随板厚度增加而递减,侵入炸药射流 速度同样呈现下降。 计算显示当屏蔽板厚度达到 75 mm 时,B 炸药不能被引爆。 图 4 射流剩余能量屏蔽板厚度关系曲线 Fig. 4 Relation between surplus energy of jet and thickness of cover plate 图 5 射流速度与屏蔽板厚度关系曲线 Fig. 5 Relation between jet speeds and partition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由图 3 和表 1 可知,射流冲击引爆炸药时,随屏 蔽隔板厚度逐步增加,剩余能量下降,同样射流速度 亦减小,最终射流强冲击产生的前驱波及剩余射流 本身,其能量也会因侵彻而衰减,不足以引爆炸药。 只有射流剩余能量进一步对炸药冲击,使 B 炸药中 压力值增大,达到其临界起爆压力,才能使 B 炸药 产生爆炸或爆轰作用。 图 6 为 B 炸药在屏蔽板厚 60 mm 时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7 为未爆 B 炸药 在屏蔽板厚 75 mm 时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屏蔽 板厚 60 mm 时炸药内最大爆炸压力达约 20. 0 GPa; 屏蔽板厚达 75 mm 时射流侵入炸药内某单元压力 约 1. 3 GPa,炸药未爆炸或燃烧。 图 6 屏蔽板厚 60 mm 炸药单元压力时间曲线 Fig. 6 Pressure ̄time curves of explosive element through 60mm ̄thickness shield plate 图 7 屏蔽板厚 75 mm 炸药单元压力时间曲线 Fig. 7 Pressure ̄time curves of explosive element through 75mm ̄thickness shield plate 2 射流临界起爆速度计算 非均质炸药的射流冲击起爆采用 Held 的修正 判据[14 ̄15],即 Icr= u2d。1 由于射流侵彻过程满足伯努利理想流体理论, 则射流侵彻炸药速度 u = v/ 1 +ρe/ ρj。2 根据式1、式2得到射流临界速度为 vcr= 1 +ρe/ ρjIcr/ d。3 式中vcr为射流冲击起爆炸药的临界速度,m/ s;d 为 射流直径,m;v 为射流速度,m/ s;ρe为炸药密度, g/ cm3;ρj为射流密度,g/ cm3;Icr为炸药相应的临界 判据值,mm3/ μs2。 可见射流速度和直径是影响射流引爆 B 炸药 的重要因素。 在式3带入相关参数即 ρe为 1. 63 g/ cm3、 ρj为 8. 93 g/ cm3、取文献[1]和[7]中的 B 炸药临界起爆感度值 16 mm3/ μs2,数值计算 70 mm 厚屏蔽板时的射流头部直径 2. 69 10 -3m,近似计 算得出射流 vcr为 3 350 m/ s,与参考文献[14]取得 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分析原因一是式1 式3 为近似计算表达式;二是计算所取的相关材料动态 85 爆 破 器 材 Explosive Materials 第 44 卷第 5 期 性能参数需通过进一步修正,才能逐步提高计算精 度。 3 试验研究 3. 1 射流装置及样品 为验证以上计算结果,通过以下穿透引爆试验 对结果作进一步确认,试验使用的聚能装药的各项 性能与计算结构一致,其几何尺寸⌀30 mm 60 mm、装药量30 g,主装药为挤注成型的 RO ̄1 钝感炸 药,密度 1. 71 g/ cm3、爆速约8 400 m/ s;药型罩锥角 约为 60。 被发样品为熔铸 B 炸药,密度为 1. 63 g/ cm3,药柱尺寸为⌀40 mm 40 mm。 3. 2 试验方法及炸药引爆判据 3. 2. 1 射流冲击试验 聚能射流冲击起爆屏蔽 B 炸药试验装置见图 8 所示,主要由聚能装药、炸高管、屏蔽板、被发炸药样 品及鉴证板组成。 炸高为 90 mm,屏蔽板为⌀40 mm 及厚度分别为 60、70 mm 和 75 mm 3 组,材料为 45#钢。 对结果进行验证,每组试验量均为 3 发。 试 验原理为射流穿过一定厚度屏蔽板与样品炸药相撞 击,B 炸药相继受到前驱冲击波及剩余射流的双重 作用,样品是否被引爆可通过样品下方鉴证板上凹 痕及现场爆炸响声判断。 1 ̄聚能装药;2 - 炸高管;3 - 屏蔽板; 4 - 被发炸药;5 - 鉴证板 图 8 射流冲击试验示意图 Fig. 8 Configuration of jet impact test 3. 2. 2 炸药引爆判据 根据参考文献[6]聚能射流对屏蔽炸药引爆 时,前驱波和剩余射流的强度随屏蔽隔板的加厚而 衰减,间接体现在对样品 B 炸药的冲击效应上,通 过试验直接观察鉴证板炸痕深浅、爆心炸药残留物 以及是否有穿孔等可作定性判断,若鉴证板上有显 著炸痕及爆心无炸药残留物,则可判断炸药被射流 冲击引爆或引燃,否则炸药未反应,来间接分析 B 炸药在射流撞击下的起爆反应或响应情况。 3.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按图 8 设计的试验方法及步骤,获得了不同厚 度屏蔽板时引爆 B 炸药试验结果。 图 9 为引爆试 验后鉴证板、屏蔽板与炸药接触面一侧的状态。 图 9 射流穿过不同厚度屏蔽板冲击 B 炸药时屏蔽板和鉴证板结果 Fig 9 Results of shield plates and witness plates after composition B impacted by jet through the cover plate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据图 9 试验结果及炸药引爆判据,射流穿过 60 mm、70 mm 厚的屏蔽板时能使 B 炸药引爆或引燃, 炸药底部垫承⌀100 mm 100 mm 的鉴证板和屏蔽 板与炸药接触面上均有明显爆炸印痕,其尺寸⌀50 mm 6 8mm 深,B 炸药发生明显的爆炸或爆燃 响应;而射流穿过 75 mm 厚度板时,剩余射流能量 不足以引爆 B 炸药,只有穿孔而无剧烈反应,爆心 可见破碎散开的 B 炸药小块颗粒。 可见,屏蔽板厚 度对前驱波和剩余射流冲击 B 炸药的响应上存在 显著差别。 结果表明,B 炸药被起爆的临界厚度小 于 75 mm,该结论与数值仿真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根据聚能射流对屏蔽炸药起爆形式和特点,可 能导致炸药起爆机制主要包括前驱波起爆机制和剩 余射流及壳体崩落物起爆机制两种形式,通过数值 仿真计算的压力随时间变化可知在射流到达或接触 B 炸药之前,炸药内部没有明显压力增长产生,因此 在本研究试验条件下,B 炸药起爆机制应为剩余射 流直接起爆作用机制,射流的临界 v2 pd 能量约 14. 26 mm3/ μs2。 4 结论 1采用 LS ̄DYAN 程序建立⌀30 mm 聚能射流 起爆 B 炸药模型,分析计算了不同厚度屏蔽条件下 B 炸药起爆或反应过程,得到了临界起爆厚度下能 使 B 炸药反应的临界起爆能量 v2 pd 约为 14. 26 mm3/ μs2。 2针对不同厚度屏蔽盖板的射流起爆的实弹 试验测试,结果表明 B 炸药临界起爆厚度为70 mm, 与数值计算结果一致。 3依据试验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本研 究装置下,屏蔽 B 炸药的起爆机制主要为剩余射流 的直接起爆作用。 致谢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还有南海、刘丰旺等同 952015 年 10 月 聚能射流引爆屏蔽 B 炸药的数值模拟及试验 王利侠,等 志,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 考 文 献 [1] 周涛,袁宝慧,梁争峰. 聚能射流引爆屏蔽 PBX 的实验 研究[J]. 火炸药学报,2006,29410 ̄13. Zhou Tao, Yuan Baohui, Liang Zhengfeng. Experimental study of jet initiation of shield PBX[J]. Chinese Journal of Explosives & Propellants, 2006, 294 10 ̄13. [2] 汪明星,廖竹良,李裕春,等. 聚能射流引爆炸药的数 值模拟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12 2872 ̄2878. Wang Mingxing, Liao Zhuliang, Li Yuchun, et al. Nu ̄ merical simulation of high explosive ignited by shaped charge jet [ J].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2010,1012 2872 ̄2878. [3] 孙承纬,卫玉章,周之奎. 应用爆轰物理[M]. 北京国 防工业出版社,2000 415 ̄420. [4] Held M. Initiation criteria of high explosives at different projectile or jet densities[J]. Propellants, Explosives, Pyrotechnics,1996,215 235 ̄237. [5] Held M. Discussion of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from the initiation of covered, but unconfined high explosive char ̄ ges with shaped charge jets [ J].Propellants, Explo ̄ sives, Pyrotechnics,1987,125 167 ̄174. [6] 姜春兰,张宝. 射流引爆炸药的机制及临界判据 [J]. 含能材料,1993, 1223 ̄27. Jiang Chunlan, Zhang Baoping. Mechanism and critical criterion of jet initiation explosive[J]. Chinese Journal of Energetic Materials,1933, 12 23 ̄27. [7] 冯民贤. 射流引爆炸药的判据与机理[J]. 爆轰波与冲 击波,1997323 ̄30. [8] 张俊坤,高欣宝,熊冉,等. 射流对间隙靶板屏蔽炸药 的冲击起爆 [J]. 含能材料,2014, 225607 ̄611. Zhang Junkun, Gao Xinbao, Xiong Ran,et al. Jet impact initiation of the charge covered with spaced target[J]. Chinese Journal of Energetic Materials, 2014, 225 607 ̄611. [9] 孙华,王志军,王向东. 低密度射流对带壳炸药穿而不 爆数值研究[J]. 工程爆破,2012,18317 ̄20. Sun Hua, Wang Zhijun, Wang Xiangdong.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helled explosive penetrated but not detona ̄ ted by low ̄density jet[J]. Engineering Blasting, 2012, 18317 ̄20. [10] 赵海鸥. LS ̄DYNA 动力分析指南[M]. 3 版. 北京兵 器工业出版社,2003. [11] LSTC. LS ̄DYNA keyword users manual[M]. Liver ̄ 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2003. [12] 张先锋,赵有守,陈惠武. 聚能射流引爆带壳炸药数 值模拟研究[J]. 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254165 ̄ 167. Zhang Xianfeng, Zhao Youshou, Chen Huiwu. Numeri ̄ cal simulation investigation of shaped charge jet initiation the shelled explosive[J]. Journal of Projectiles,Rockets, Missiles and Guidance,2005, 254165 ̄167. [13] Rainsberger R. True Grid users manual [M]. XYZ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Inc. ,2006. [14] 王建灵,俞统昌,郭炜. 一种射流源和炸药射流感度 的研究[J]. 爆炸与冲击,2007,274370 ̄374. Wang Jianling,Yu Tongchang,Guo Wei. Studies on a shaped charge jet and the jet sensitivity of explosives [J].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07,274 370 ̄ 374. [15] Chick M C, Hatt D J. The initiation of covered composi ̄ tion B by a metal jet [J]. Propellants, Explosives, Py ̄ rotechnics,1983,84121 ̄126.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Initiation of Shielded Composition B Impacted by Shaped Charge Jet WANG Lixia①, ZHOU Tao①, HE Haimin①, ZHOU Ling② ①Xi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Shaanxi Xian, 710065 ② Chin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chinery Equipment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To study the property of shielded composition B initiated by a ⌀30mm shaped charge je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the process of shaped charge jet formation, penetrating and shock initiating the shielded composition B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LS ̄DYNA. The parameters, such as jet velocity, diameter and impact energy through the different shield steel plates in the thickness of 50 ̄75mm were obtained. Also, the critical in ̄ itiation thickness of shaped charge jet to shielded composition B was obtained, and the critical velocity of jet impacting initi ̄ ation shielded composition B was calculated. These calculation results were examined by a series of tests. It concludes tha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and the critical initiation thickness of shaped charge jet with a charge diameter of 30mm to shield composition B is 70mm, which could be applied to anti ̄missile warhead in the fu ̄ ture. [KEY WORDS] explosion mechanics;shaped charge jet;impact initiation;shielded composition B;numerical simulation 06 爆 破 器 材 Explosive Materials 第 44 卷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