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型火工药剂技术发展研究.pdf
爆破器材E x p l o s i v eM a t e r i a l s第4 1 卷第2 期 国外新型火工药剂技术发展研究‘ 任晓雪彭翠枝 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1 0 0 0 8 9 [ 摘要]在系统调研和整理国外最新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新型火工药剂的技术发展概况,重点阐述 了国外绿色起爆药与纳米铝热剂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预测未来国外新型火工药剂的主要趋势是 向绿色化、超细化、钝感化和高能化发展。 [ 关键词] 火工药剂起爆药纳米铝热剂 [ 分类号] T J 4 5 7 T D 2 3 5 .2 2 引言 火工药剂是各种引燃和引爆火工品的能源装 药,是火工品技术的关键,它对火工品的敏感性、输 出威力、贮存安定性、勤务处理安全性及作用可靠性 等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调研国外近年来用于各类 点传火系统、起爆系统中的火工药剂的技术发展概 况、研制与应用现状,分析国外火工药剂的发展趋 势,为我国火工药剂技术的发展探索科学合理的途 径。 1 国外新型火工药剂的研制状况 进入2 l 世纪以来,无铅、无毒的绿色起爆药研 究非常活跃,美国科学家成功制备了4 个系列的5 一硝基四唑一N 2 _ 高铁酸盐起爆药及双 3 ,5 一二硝基一 l ,2 ,4 .三唑.N 1 铜氨络盐,获得大量具有不同起爆 感度和爆炸性能的绿色起爆药新配方;瑞典博福斯 公司基于新型氧化剂设计出无铅的绿色起爆药新配 方;美、德等国利用纳米技术开发亚稳态分子间复合 物 M I C 、纳米多孑L 硅基起爆药。 随着先进的安全火工品技术的发展,火工药剂 品种和配方的不断翻新,装备品种的日益丰富,使火 工药剂技术获得了新发展,安全、绿色、高能量、耐热 的火工药剂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 1 .1 绿色火工药剂的研制与进展 1 .1 .1 不含铅绿色单质起爆药的研制与开发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含能材料研究,叠 氮化铅作为传统的起爆药,虽然具有可靠性高、价 廉、易于生产、热安定性适中 分解温度为3 2 0 3 4 0 ℃ 等优势,但它同时存在毒性高、遇C O 后易 分解、撞击感度 1 4 J 和摩擦感度 0 .1 ~I N 高等 诸多不足。在过去数十年里,人们一直在探寻叠氮 化铅的理想取代物。 早在2 0 世纪8 0 年代,美国海军就启动了取代 叠氮化铅研究项目。2 0 0 4 年,美国战略环境研究发 展计划 S E R D P 中设定P P l 3 6 4 项目开展中口径 M 5 9 针刺雷管用新型起爆药研究,2 0 0 5 年又追加 投资开展合成与评价研究。研究人员从3 0 种候选 化合物 代号为1 A 一3 0 A 中选择了l ,5 一二氨基四 唑铁盐 2 8 A 、5 - 硝基四唑铜 I I 盐 1 3 A 和反一四 氨二叠氮基高氯酸钴 I I I 盐 2 A 3 种新型起爆药 及钝化叠氮化银作为替代叠氮化铅的候选起爆药作 进一步开发和评价。最终选择了钝化叠氮化银和 l ,5 .二氨基四唑铁盐 2 8 A 在M 5 9 针刺雷管中做 进一步评估剖。 美国海军水面战中心印第安岬分部与太平洋含 能材料研究公司研究人员联合开展取代斯蒂酚酸铅 的无,- 罟或新型无毒且环境友好的起爆药研究∞J 。 研究人员通过性能表征,确定了一系列具有一定适 用性的目标产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为7 - 羟基一 4 。6 一二硝基- 5 一氢一苯并呋咱的钾盐 K D N P 。研究人 员针对这种新型含能材料的合成技术、产品形态、化 学性能等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并就安全性、适用 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得出,K D N P 易于制备、热安定 性极佳,而且安全性好,是替代目前各种弹药用斯蒂 酚酸铅的理想选择。该材料目前已通过美国海军部 鉴定,并已列入2 0 0 9 年出版的S W O l O A D O R D - - 0 1 0 手册之中。 2 0 11 年,美德两国共同研制出了一种可替代叠 氮化铅的绿色起爆药一5 一硝亚胺基四唑钙盐,并 开展了性能表征、起爆及感度测试等试验研究H 1 。 研究发现,5 一硝亚胺基四唑钙盐的热安定性好 高达 牧稿日期2 0 1 I - 0 7 - 2 9 作者简介任晓雪 1 9 6 5 一 ,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火炸药科技情报研究。E - m a i l x x u e 9 0 6 1 6 3 .Ⅷ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4 月国外新型火工药剂技术发展研究任晓雪等 2 l 3 6 0 ℃ ,污染小,不溶于水及其他有机溶剂,合成路 径简单。产率高且可放大生产,是最有望替代目前使 用的叠氮化铅的一种新型起爆药。 美国劳斯一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 U S 7 5 9 2 4 6 2 8 2 专利中,介绍了他们发明的一种无铅 起爆药及其合成方法[ 5 】。该起爆药的分子式为 [ M “ A 。 B 。 。] c 。 T ,其化合物可按照[ M “ H 2 0 6 ] D 2 R A S B X T C Y _ [ M “ A R B x 。] C ⋯ t 反应式制备而成。值得一提的是,在 本发明的起爆药合成中,采用了无水乙醇与按化学 当量配置的反应物反应而生成定量的单一物质,从 而避免了危险的精制步骤。 5 .5 ’一偶氮四唑盐是一种新型不敏感富氮化合 物,美国海军水面战中心合成出了带有5 一氨基四唑 和2 ,4 ,6 - 三氨基_ 8 - 三唑阳离子的5 ,5 ’- 偶氮四唑复 盐,并通过一系列试验对其热安定性、感度和爆炸性 能等进行了表征【6 】。研究证实,两种分别含5 - 氨基 四唑和2 ,4 ,6 一三氨基- 8 .三唑阳离子的5 ,5 ’一偶氮四 唑复盐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热安定性,而且撞击感度、 摩擦感度、静电放电感度及起爆反应性也比较低。 1 .1 .2 绿色混合起爆药的研制 近几年来,为了替代有毒的含铅起爆药,以美国 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新开发了一系列新型无铅或无毒 起爆药。除此之外,绿色混合起爆药的研究及其进 展主要包括瑞典采用新型含能氧化剂成功研制出 不含铅的绿色起爆药;美国发明了一系列不含铅的 绿色火工药剂的新配方。 1 .1 .2 .1 新型不含铅的绿色混合起爆药 美国劳斯一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于 2 0 11 年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无铅起爆药HJ ,该含能化 合物分子式为 C a t “M “ 5 - n i t r o l H t e t r a z o l a t o - N f H O ,] 。新型配方中的特殊化合物包括硝 基四唑钴三水合物的铵盐N H “C o “ N T 3 H O ,] 、硝基四唑钴三水合物的钠盐N a [ c o “ N T , H O ,] 等。研究人员将制备出的化合物与 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斯蒂芬酸铅或叠氮化铅的相关值 进行比较后认为,上述金属铵盐化合物的密度较小, 但都具有较高的爆速。此外,就撞击感度、火花或摩 擦感度而盲,上述材料加工时的安全性也更高些。 与金属铵盐相比,所制备的钠等碱金属盐具有一定 的热安定性。金属钠盐与金属铵盐的火花感度类 似,但它的撞击与摩擦感度更高些。 美国专利U S7 9 8 1 2 2 5 8 1 中介绍了一种无铅起 爆药J ,该无铅起爆药内含6 0 %三叠氮三聚氰、 2 0 %硝酸钡和1 5 %三硫化锑。 瑞典博福斯公司研究人员采用新型含能氧化剂 取代铅化物,同时还研究了某些组分对配方性能的 影响归J 。新配方研制选用新型氧化剂为二硝酰胺 四氨铜[ C u N H , . N ,O 。 ] 、二硝酰胺六氨锌 [ z n N H , 6 N 3 0 。 ] 和二硝酰胺四氨钯[ P d N H , 6 N ,O 。 ] 3 种二硝酰胺金属氨合物。这类 氧化剂自身能迅速燃烧,当与锆或钛一类的还原剂 混合后,燃速便会显著增加。表1 列出了几种以二 硝酰胺四氨铜为氧化剂、以锆为还原剂的起爆药配 方及其主要性能。 1 .1 .2 .2 不含铅的绿色击发药 美国G e o r g eC .M e i 等人最新发明了两种无铅 无毒绿色火工药剂【l 引一种是无铅无毒烟火药,一 种是含该烟火药的绿色击发药。其中,无铅无毒烟 火药内含3 0 %一8 0 %的硝酸氧铋、1 0 %~5 0 %可燃 剂;无铅无毒击发药内含2 0 %~8 0 %的上述烟火 药、2 0 %~5 0 %的起爆药、2 %一1 0 %的敏化剂。此 外,美国国防部和能源部研究人员联合推出了一种 新型的无毒击发药,并对其制备工艺和在不同弹药 中的配用情况进行了介绍【1 1 | 。该发明中的击发药 制备采用水浆制备工艺,所制备的击发药稳定性好、 起爆能力强、起爆可靠性高,而且成本较低、安全性 高,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1 .2 高性能起爆药的研制与进展 在上述取代传统含铅起爆药的研发过程中,具 有高能、钝感、安全的高性能起爆药也获得了一定发 展。纳米多孔硅基起爆药便是其中的一种。 据2 0 0 8 年2 月出版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报 道,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通过深入研究,建立了多孔 表l瑞典在研几种起爆药配方的燃速、氧平衡和燃烧温度 万方数据 2 2 爆破器材E x p l o s i v eM a t e r i a l s第4 1 卷第2 期 硅的微结构模型,并依据该模型研究了多孔硅腐蚀 速率与电流的关系、腐蚀液H F 浓度与多孔硅孔隙 率的关系以及单晶硅片的电阻率与多孔硅孔隙率的 关系等,并且提出了计算多孔硅孔隙率和多孔硅比 表面积的拟合公式u2 1 。此外,南非研究人员还对新 型多孑L 硅基起爆药的配方组成展开了研究,选择了 C d N 0 3 3 、S 、N a C l 0 。这3 种氧化剂 含量为2 5 %一 4 5 % 分别与多孔硅 含量为7 5 %~5 5 %,孔径为2 ~1 0 n m ,比表面大于1 0 0 0 m 2 /c m 3 组成炸药配方。 研究表明,G d N O , ,、S 、N a C l 0 。3 种氧化剂,其爆炸 威力依次升高,敏感度依次降低,而点火延迟时间则 依次缩短。该研究结果对氧化剂的选择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1 .3 国外纳米火工药剂的研制状况 钠米铝热剂由用作氧化剂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和 纳米金属粒子燃料构成。一旦被引燃,这类材料就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由 于其燃烧速度与反应速度可控,因而引起广泛关注。 纳米铝热剂在未来弹药系统中的应用是一个非 常值得关注的问题。2 0 1 0 年,美国密苏里大学与美 国陆军武器装备研究发展工程中心共同研制出一种 燃烧性能可变的纳米含能复合物【I3 I 。在这类复合 物中,采用中等孔隙率的F e O ,作氧化剂,纳米铝粒 子作燃料。试验证实这种纳米铝热剂非常适合用作 发射药的点火药。 为了确保发射药能够准确点火,需提高点火药 的压力和火焰持续时间,为此,美国陆军提出由纯纳 米铝热剂与能够产生气体的聚合物构成的一种纳米 铝热剂改性点火药【l4 ‘。与常规点火药相比,这种点 火药的最大特点是在反应期问能够产生非常高的温 度。更重要的是。这类聚合物能降低纳米铝热剂点 火药的静电放电 E S D 感度。研究人员采用氧化 铁/铝/聚合物点火药对J A 2 发射药成功进行了模拟 点火试验。 2 0 1 0 年,美国专利U S7 6 7 0 4 4 6 8 2 介绍了一种 亚稳态纳米含能复合物 M N C s 的制备及其在底火 中的湿式装填方法【I5 1 。该方法是将纳米级反应物 在惰性液体中进行分散,或加入纳米级表面活性改 良剂,以改善反应物遇水呈惰性的特性,混合之前在 水或水溶液中加入固体反应粒子添加剂。反应物经 混合之后,需保持含能材料中的水分,以提高击发药 在底火中的预装填及最后干燥时的安全性。 法国德法研究院、I S L 实验室等多家单位联合, 用红磷作纳米氧化铜含能配方中的还原剂,采用不 同金属氧化物进行试验研究,并首次报道了该项研 究成果【l6 l 。通过试验研究充分证明,在没有氧的情 况下,会发生含能反应。但在起爆与扩大反应过程 中,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此外,磷一纳米铝热剂 P N T 粉压缩后会产生具有较好凝聚力的片状物, 燃速随磷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C u O 为基的P N T 混合物所具有的特殊性能, 这类混合物可以大量用于燃烧弹中。 在纳米铝热剂的研究中,氧化性、燃料粒度是重 要的研究参数。为此,法国圣一路易研究所研究人员 研究了铝/氧化铬 A I /C r 2 0 。 铝热剂配方中的氧化 物粒度对铝热剂热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法国 圣路易研究所首次证实了C r 2 0 ,基铝热剂的反应性 与C r O ,粒度有很大关系。与目前已报道的含能材 料相比,铝热剂中的纳米级C r O 。 1 0 ~1 5 n m 的点 火延迟时间大大缩短,燃速 3 4 0 - 4 - 1 0 r a m /s 明显提 高;纳米级C r O ,基铝热剂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 较低,因此适用于安全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此外, 该铝热剂易被静电放电 0 .5 m J 引爆,但可通过 金属降感处理,利用这一特性可用来研制对火花特 别敏感的起爆药。 2 国外火工药剂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及高新武器的 需求,国外近年来在现有火工药剂的研制基础上,改 进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火工药剂8 ‘1 9 j 。为满足目 前对高性能、钝感弹药武器及环境友好的要求,未来 火工药剂将会向绿色、高能不敏感及纳米化方向发 展。 2 .1 发展绿色火工药剂 高氯酸盐是一种可能的致畸剂并且对甲状腺功 能有不利影响;铅对环境有危害作用,影响人类健 康。在美国。单是陆军每年就要消耗掉1 0 0 0 多磅 4 5 4 k g 含铅起爆药,其中铅的量高达7 1 0 磅 3 2 2 .3 k g 。鉴于铅的严重污染和健康威胁,1 9 9 3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第1 2 8 6 6 号总统令,要求 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或化学品的排放量。近期,美 国科学家还制定了绿色起爆药的6 个标准,即吸湿 性小和对光不敏感;对引发刺激敏感,但是对处理和 运输不太敏感;至少在2 0 0 。C 以下时是稳定的;压延 期间化学稳定性好;不含铅、汞、银、钡、锑等有毒金 属元素;不含高氯酸盐。猢。 近几年来,美国启动了绿色起爆药的多个研究 项目,如美国海军取代叠氮化铅研究项目、美国战 略环境研究与发展计划 S E R D P 正在实施的“中口 径弹药用无铅电底火”、“中口径弹药触发雷管用新 型起爆药研究” P P l 3 6 4 项目 、美国陆军研究开发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4 月国外新型火工药剂技术发展研究任晓雪等 2 3 和工程司令部的新型不含重金属起爆药项目等,目 的都是要以环境更友好的无毒起爆药来取代含铅起 爆药。 此外,备受人们关注的富氮化合物是一类不含 铅,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起爆药。目前,在该 领域内发展了众多的起爆药品种,其中有的起爆性 能优于叠氮化铅,形成逐步取代叠氮化铅起爆药的 趋势,有的火焰感度优于斯蒂酚酸铅,有些品种甚至 可以代表着起爆药向高能、钝感、绿色的方向发展。 2 .2 注重高能不敏感火工药剂的研究 随着现代火工品的研究与发展,要求与之相应 的火工药剂具有比较高的起爆能力。起爆药的起爆 能力越强,炸药达到稳定爆轰所需爆速增长期越短, 消耗在增长爆速的药量越少,炸药的爆炸效能就发 挥得越好。可见,提高起爆力的同时不断优化综合 性能是起爆药发展的最本质要求。与此同时,起爆 药的基本发展思路之一,是在保持原有的输出能量 前提下向钝感化方向发展,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3 发展超细粒度的纳米火工药剂 一 目前,纳米含能材料业已成为研究新型含能材 料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性 能m 】。近年来,以纳米铝与金属氧化物混合制得的 一类超级铝热剂 s u p e r t h e r m i t e s 时常见诸文献报 道∞圳,这类铝热剂具有十分优异的综合性能,法 国法德圣路易研究所用红磷代替纳米铝作还原剂开 发新一代烟火药一红磷基纳米铝热剂。在今后的 研究计划中,研究人员将通过量热实验测量C u O /P 基铝热剂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以便确定最佳配方。 除此之外,继德国M i k u l e c 等人于2 0 0 2 年制备 了C , d N O , ,填充的多孔硅为基的复合炸药之后, 世界范围内便纷纷开展了硅和纳米多孔硅的研究。 从以上研究动态中可以断定,为满足未来武器 弹药对性能的要求,就必须发展超细粒度的纳米火 工药剂。 3 结束语 火工品性能的提高关键是火工药剂性能的提 高。没有雷汞,就没有雷管、火帽的形成;没有高能 量密度材料 如纳米结构和工程材料、络合物类起 爆药等 ,就不能获得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也就不 会有高能钝感、耐高温性好的起爆药和抗环境过载 性能强的新型火工品,阻及无铅无污染击发药。火 工药剂的创新直接影响着先进武器装备的先进性。 了解与分析国外火工药剂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 展趋势,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成熟经验,避免或少走 弯路。对我国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1 ]B i e h a yM .,H i r l i n g e rJ .,F r o n a b a r g e rJ .,e ta 1 .k a d A z i d eR e p l a c e m e n tP r o g r a m [ c 】.N D I AF 啪C o n f e r - e n c e 。2 0 0 5 . [ 2 ]B i c h a yM .,H i r l i n g e rJ .N e wP r i m a r yE x p l o s i v e sD e v e l - o p m e n tf o rM e d i u mC a l i b e rS t a bD c t o n a t o m [ R ] .U S A S t r a t e g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 g r a m ,2 0 0 4 1 3 6 4 . [ 3 ] F r o n a b a r g e rJ .W .,W i l l i a m sM .D .,S a n b o r nW .B .,e t a 1 .K D N P - Ak a dF r e eR e p l a c e m e n tf o rL e a dS t y p h n a t e [ J ] .P m p e l l .E x p l c s .P m t .,2 0 1 1 ,3 6 5 4 5 9 - 4 7 0 . [ 4 ] F i s c h e rN .,K l a p 6 t k eT .M .。S f i e r s t o f f e rJ .C a l c i u m5 - N i t r i m i n o t e t r a z o l a t e - - - - AC r e e nR e p l a c e m e n tf o rL e a d A z i d ei n 蹦ⅡI i n gC h a r g e s [ J ] .J .E n e r g .M a t e r .,2 0 1 1 , 2 9 1 6 1 - 7 4 . [ 5 ] H .y n hM .H .V .E x p l o s i v eC o m p l e x e s U S ,7 5 9 2 4 6 2 8 2 [ P ] .2 0 0 9 - 0 9 - 2 2 . [ 6 ] W a r n e rK .F .,G r a n h d mR .H .S y n t h e s i so fI n s e n s i t i v e 5 ,5 ’- A z o t e t r a z o l a t eS a l t s [ J ] .J .E n e r g .M a t e r ., 2 0 1 I ,2 9 1 1 - 6 . [ 7 ] H i s k e yM .A ..H u y n hM .H .V .P r i m a r yE x p l o s i v e s U S , 7 8 7 5 7 2 5 8 2 [ P ] .2 0 1 1 - 0 1 - 2 5 . [ 8 ] M e h t aN .,C h e n gG .,C o r d a r oE .A .,e ta 1 .I 七a dF r e e D e t o n a t o ra n dC o m p o s i t i o n U S ,7 9 8 1 2 2 5 8 1 [ P ] .2 0 1 1 - 0 7 .1 9 . [ 9 ] R d u n dS .,V 5 r d eC .k a dF r e eP y r o t e c h n i cI m t i m i n g C o m p o s i t i o nB a s e do nE n e r g e t i cO x i d i s e m [ c ] .3 8 t hI n - t e m a t i o n a lA n n u a lC o n f e r e n c eo fI C T ,2 0 0 7 v 3 3 . [ 1 0 ] M e ic .C .,P i c k e rJ .W .L e a d - F r e eN o n t o x i cE x p l o s i v e M i x U S ,6 8 7 8 2 2 1B 1 [ P ] .2 0 0 5 - 0 4 .1 2 . [ 1 1 ] E r l c k s o nJ .,S a n d s t r o mJ .L .,J o h n s t o nG .,e ta 1 .N o n - t o x i cP e r c u s s i o nP r i m e r sa n dM e t h o d so fP r e p a r i n gt h e S a m e U S ,2 0 1I /0 0 0 0 3 9 0 A 1 [ P ] .2 0 11 - 0 1 - 0 6 . [ 1 2 ] d uP l e s s i sM .N a n o p o r o u sS i l i c o nE x p l o s i v eD e v i c e s [ J ] .M a t e r .S c i .E n g .B .,2 0 0 8 ,1 4 7 2 - 3 2 2 6 - 2 2 9 . [ 1 3 ] B e z m e l n i t s y nA .,T h i r u v e n g n d a t h a nR .,B a r i z u d d i nS .. e ta 1 .M o d i 6 e dN a n o e n e r g e t i cC o m p o s i t e sw i t hT u n a b l e C o m b u s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o rP r o p e l l a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 J ] .P r o p e l l .E x p l e s .P m t .,2 0 1 0 ,3 5 4 3 8 4 - 3 9 4 . [ 1 4 ] P u s z y n s k iJ .A .,B u l i a nC .J .。S w l a t k i e w i e zJ .J .P r o - e e s s i n ga n dI g n i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 l u m i n u m - B i s - m u t hT r i o x i d eN a n o t h e r m i t eS y s t e m [ J ] .J .P r o p u l . P o w e r ,2 0 0 7 ,2 3 4 6 9 8 - 7 0 6 . [ 1 53P u s z y n s k iJ .A .,B i c h a yM .M .,S w i a t k l e w i e zJ .J .W e t P r o c e s s i n ga n dL e a d i n go fP e r c u s s i o nP r i m e r sB a s e do n M e t a s t a b l eN a n o s n e r g e t i eC o m p o s i t e s U S ,7 6 7 0 4 4 6 1 3 2 [ P ] .2 0 1 0 - 0 3 - 0 2 . 下转第2 6 页 万方数据 2 6 爆破器材E x p l o s i v eM a t e r i a l s第4 1 卷第2 期 [ 7 ] [ 8 ] 2 0 0 3 3 4 7 - 3 8 2 . 刘自铴,蒋荣光.工业火工品[ M ] .北京兵器工业出 版社.2 0 0 3 3 3 9 - 3 4 0 . 张敏.煤矿许用导爆索工艺技术的研究[ J ] .爆破器 材,2 0 1 l ,4 0 1 3 5 - 3 7 . [ 9 ] [ 1 0 ] 梁纯,孙新波,王海东.导爆索爆速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分析[ J ] .测井技术,2 0 0 6 1 3 1 - 3 2 . 龚康平.编织型导爆索研究[ J ] 。爆破器材,2 0 0 9 ,3 8 1 1 1 一1 3 .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P r o c e s sQ u a l i t yC o n t r o li nD e t o n a t i n gC o r dP r o d u c t i o n Y UG u o x l n .W A N GJ u a n H e b e iW e l x l n gI n d u s t r i a lE x p l o s i v eM a t e r i a l sC o .,L t d . H e b e iX i n l e ,0 5 0 7 0 0 [ A B S T R A C T ] m s p a p e rs t u d i e st h ep r o c e s sq u a l i t yc o n t r o lo fd e t o n a t i n gc o r de x p l o s i v ew e i g h ta n dd e t o n a t i o nv e l o c i t y . T h r o u g ht h ec a l c u l a t i o no fp r o c e s sc a p a b i l i t y ,t h ea p p r o p r i a t ec o n t r o ll i m i t so ft h ed e t o n a t i n ge x p l o s i v ew e i g h ta n dd e t o n a t i o n v e l o c i t ya r ep o i n t e do u t .强ep a r a m e t e ra d j u s t m e n tm e t h o d sw i t he x p l o s i v ew e i g h ta n de x p l o s i v es p e e di nt h ed e t o n a t i n g c o r dp r o d u c t i o na 陀a l s oa n a l y z e di nt h i sp a p e r .W h e nt h e s em e t h o d sa p 曲e dt op r o d u c t i o n ,i tn o to n l yg u a r a n t e e st h ed e t o - n a t i n gc o r dq u a l i t y ,b u ta l s o8 a y e sm wm a t e r i a l ,w i t ht h ee x p l o s i v ew e i g h ta d j u s t e df r o m 1 2 .0 0 .5 g /mt o 1 1 .5 0 .5 g /m . [ K E YW O R D S ] d e t o n a t i n gc o r d ,q u a l i t y ,p r o c e s sc a p a b i l i t y ,e x p l o s i v ew e i g h t 。d e t o n a t i o nv e l o c i t y 上接第2 3 页 [ 1 6 ] C o m e tM .。S i e g e r tB .,S c h n e l lF .,e ta 1 .P h o s p h o u s - B a s e dN a n o t h e r m i t e s AN e wG e n e r a t i o no fP y r o t e c h n i c s I l l u s t r a t e db yt h eE x a m p l eo fn - C u O /R e dPM i x t u n m [ J ] .P r o p e U .E x p l o s .P y r o t .,2 0 1 0 ,3 5 3 2 2 0 - 2 2 5 . [ 1 7 ] G i b o tP .,C o m e tM .,E i e h h o mA .,e ta 1 .H i g M yI n - s e n s i t i v e /R e a c t i v eT h e r m i t eP r e p a r e df r o mC r z 0 3N a n o - p a r t i c l e s [ J ] .P r o p d l .E x p l e s .P y r o t .,2 0 1 1 ,3 6 I 8 0 .8 7 . [ 1 8 ] F r o n a b a r g e r J .W .,W i l l i a m s M .D .,S a n b o r n W .B .,e t a 1 .D B X 1 Ak a dF r e eR e p l a c e m e n tf o rk a dA z - i d e [ J ] .P r o p e l l .E x p l o s .呐t .,2 0 1 1 ,3 6 6 5 4 1 - 5 5 0 . [ 1 9 ] F i s c h e rD .。K l a p S t k eT .M .,P i e r c e yD .G .,e ta 1 . C o p p e rS a l t so fH a l oT e t r a z m l e s L a s e r - I g n l t a b l eP r i m a - r yE x p l o s i v e s [ J ] .J .E n e r g .M a t e r .,2 0 1 2 ,3 0 1 4 0 5 4 . [ 2 0 ] H u y n hM .H .V .,H i s k e yM .A .,M e y e rT .J .。e ta 1 . G r e e nP r i m a r i e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l y F r i e n d l yE n e r g e t i c C o m p l e x e s [ J ] .P N A S ,2 0 0 6 ,1 0 3 1 4 5 4 0 9 - 5 4 1 2 . [ 2 1 ] H u y n h ,M .H .V .,C o b u r nM .D .,M e y e rT .J .,e ta 1 . G r e e nP r i m a r yE x p l o s i v e s 5 - N i t r o t e t r a z o l a t o N 2 - F e r r a t e H i e r a r c h i e s [ J ] .P N A S ,2 0 0 6 ,1 0 3 2 7 1 0 3 2 2 .1 0 3 2 7 . [ 2 2 ] S u b r a m a n i a nS .,T i e g sT .,L i m a y eS .。e ta 1 .N a n o p o - r O l l SS i l i c o nB a s e dE n e r g e t i cM a t e r i a l s [ R ] .U S V e s t a S c i e n c e sM o n m o u t hJ u e t i o nN j ,2 0 0 8 . [ 2 3 ] P i e r c e yD .G .,K l a 呻t k eT .M .N a n o s e a l eA l u m i n u m M e t a lO x i d e T h e r m i t e R e a c t i o n sf o rA p p l i c a t i o ni n E n e r g e t i cM a t e r i a l s [ J ] .C e n t .E n r .J .E n e r g .M a t e r ., 2 0 1 0 。7 2 1 1 5 - 1 2 9 . [ 2 4 ] d uP l e s s i sM .N a n o p o m u sS i l i c o nE x p l o s i v eD e v i c e s [ J ] . M a t e r .S c i .E n g .B ,2 0 0 8 ,1 4 7 2 2 6 - 2 2 9 . A n a l y s i s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F o r e i g nP y r o t e c h n i cC o m p o s i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R e nX i a o x u e ,P e I l gC u i z h i N o r t hI n s t i t u t ef o rS c i e n t i f i ca n dT e c h n i c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B e i j 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