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电雷管国家标准与瑞典及日本标准比较.pdf
2 6 爆破器材E x p l o s i v eM a t e r i a l s 第4 0 卷第3 期 工业电雷管国家标准与瑞典及日本标准比较’ 赵杰 新时代民爆 辽宁 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阜新,1 2 3 0 0 3 [ 摘要] 文章通过对我国工业电雷管国家标准与瑞典及日本同类产品标准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工业电雷管及其 标准与国外同类产品及其标准在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并提出G B S 0 3 1 应逐步过渡成为工业电雷管的 通用技术条件的建议。 【关键词] 工业电雷管标准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分类号] T D 2 3 5 .2 2 晒6 5 .2 引言 在最新版国家标准 G B 8 0 3 1 编 写过程中.笔者查阅并参考了瑞典标准 S E N 9 9 0 7 0 1 ⋯和E l 本标准 J I S K 4 8 0 7 口J 。通过 对这些国外标准的深入了解,笔者产生了诸多的感 想和体会,特加以整理,供同行们参考和讨论。 1 G B 8 0 3 1 与S D 嗍0 1 及J I S K 4 8 0 7 之比较 1 .1 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的设置 S E N 9 9 0 7 0 l 及J I S K 4 8 0 7 均重点关注的是产品 使用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因此其技术指标及试验 方法的设置均贴近实际。其中S E N 9 9 0 7 0 1 将产品 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分成了电性能、脚线性能、使用 性能及安全性能4 大部分,其中电性能中具体规定 了最小发火电流、串联发火电流、不发火冲能、发火 冲能、静电火花感度、击穿电压、引火药头电阻及雷 管电阻;脚线性能中具体规定了导线电容、导线绝缘 电压、导线绝缘电阻、导线绝缘层厚度、老化前后的 拉伸强度值、老化前后拉断时的伸长率及切损强度; 使用性能中具体规定了起爆能力、起爆威力、延期时 间及防水性;安全性能中具体规定了撞击感度、弯折 感度及热感度;J I S K 4 8 0 7 规定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 法相对简单,具体分为管壳、装药、脚线、铅板试验、 钝感炸药试验、发火电流试验、抗水试验、段别发火 试验及抗静电试验;在新版G B 8 0 3 1 中充分借鉴了 这一理念,结合目前我国的具体国情,调整了部分技 术指标及试验方法,力图使标准更加科学、完善且可 操作性更强。 1 .2 具体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之比较 1 .2 .1 发火冲能 S E N 9 9 0 7 0 1 将发火冲能分为不发火冲能和发火 冲能,其实质为发火冲能的上下限,并根据其范围将 产品分为4 组,这种分组实际上是对雷管感度的分 组。 新版G B 8 0 3 1 参照了这一做法,将产品按照感 度不同分为普通型、钝感型和高钝感型,并对每一组 规定了发火冲能值,其中高钝感型规定了发火冲能 上下限,但对普通型只规定了发火冲能下限值且对 钝感型只规定了发火冲能上限值,这种做法是出于 对我国目前实际国情而考虑的,因目前我国业内人 士普遍将剐性电引火元件与钝感型等同看待,但其 发火冲能值往往又小于8 .0 A 2 幽,其他性能又基 本上能够达到钝感型产品范围,因此若用发火冲能 来区分普通型和钝感型与惯例存在矛盾,故采用了 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在试验方法上,S E N 9 9 0 7 0 1 规定直接采用电容 器对电雷管放电,测量其发火频率,检测结果单位为 m J /1 ; ;B 8 0 3 1 则规定采用固定直流电流对电雷管 通以不同的时问,测量其发火频率,检测结果单位为 A 2 眦。根据电流热效应原理,上述两种测试方法 的结果量纲是一致的,但S E N 9 9 0 7 0 1 规定的方法比 较简单,且更适合于直接选定发爆器参数。 1 .2 .2 静电 火花 感度及击穿电压 S E N 9 9 0 7 0 1 中规定了静电火花感度和击穿电压 2 项指标及试验方法,用以判断电雷管的抗静电性 能;J I S K 4 8 0 7 中只规定了电雷管的抗静电指标和试 验方法;G B 8 0 3 1 则完全借鉴了J I S K 4 8 0 7 标准规定 的抗静电性能指标和试验方法,并命名为“静电感 度”。 综合比较可以看出S E N 9 9 0 7 0 1 中的静电火花 感度实质上是考核电雷管对静电火花的敏感程度, 收稿日期2 0 1 1 - 0 1 1 9 作者简介赵杰 1 9 6 1 一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民爆器材生产技术工作。E 哪| i I l I l l o j i d I 国1 6 3 . o r e 万方数据 2 0 1 1 年6 月工业电雷管国家标准与瑞典及日本标准比较赵杰 2 7 它是通过在球形放电间隙中产生的静电火花作用于 电雷管脚线与壳体之间而实现的;击穿电压则是将 直流电压作用于电雷管脚线与壳体之间 壳体接 地 ,用于考核这个间隙的介电性能。而J I S K 4 8 0 7 和G B 8 0 3 1 则是直接将静电电压作用于电雷管脚线 与壳体之问,以考核这个间隙的介电性能。实际上 单就静电火花感度试验方法而言,S E N 9 9 0 7 0 1 要松 于J I S K 4 8 0 7 和G B 8 0 3 1 ,因为静电电压在球形放电 间隙中已产生很大衰减,但由于S E N 9 9 0 7 0 l 又辅以 击穿电压试验,2 项试验结合在一起则可以认为 S E N 9 9 0 7 0 1 与J I S K 4 8 0 7 及G B 8 0 3 1 的规定是等效 的。 1 .2 .3 全电阻 S E N 9 9 0 7 0 1 和G B 8 0 3 1 均对电雷管全电阻做出 了明确规定,而J I S K 4 8 0 7 则没有提出这项要求,但 从便于使用者设计爆破网络的角度出发,提出这种 要求还是有必要的。根据S E N 9 9 0 7 0 1 标准规定的 具体数值可以推断出瑞典的电雷管脚线材质应为铜 质脚线。 1 .2 .4 起爆能力和起爆威力 关于起爆能力和起爆威力问题S E N 9 9 0 7 0 1 、 J I s K 4 8 0 7 和G B 8 0 3 1 有着不同的理解。在 S E N 9 9 0 7 0 1 中,首先考虑的是电雷管在不同温度条 件下自身起爆的可靠性 即起爆能力 ,比如一4 0 ℃ 和6 0 ℃时能否可靠起爆,然后再考虑电雷管的输出 能量 即起爆威力 ,但两者均以铅板试验方法做为 衡量;J I S K 4 8 0 7 也有着类似的考虑,它首先考虑了 铅板试验,然后再考虑起爆钝感炸药试验,而后者实 际上反映的是电雷管的起爆威力,该标准规定采用 的钝感炸药为7 0 %’r N T 和3 0 %滑石粉组成的混合 物,并对T N T 粒度做出了严格要求,这一点与 S E N 9 9 0 7 0 1 标准1 9 6 7 年版本的规定极为相似;而 G B 8 0 3 1 则只是简单规定了以铅板试验判定起爆威 力。从实用角度出发,G B 8 0 3 1 更加贴近我国传统做 法,且试验方法简单,便于理解、参考和选用。 1 .2 .5 热感度或耐温性能 J I _ S K 4 8 0 7 没有对电雷管热感度或耐温性能做 出规定,S E N 9 9 0 7 0 1 规定了电雷管的热感度指标为 1 0 0 。C ,2 4 h ,G B8 0 3 1 规定电雷管的耐温性能为 7 0 ℃,4 h 。从技术指标上看,显然S E N 9 9 0 7 0 1 更为 严格,这同时也说明瑞典的电雷管所采用的起爆药 以叠氮化铅为主;而我国目前电雷管所使用的起爆 药种类繁多,且D D N P 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基于 这一现实,G B 8 0 3 1 实际上规定了电雷管耐温性能的 下限值,但能够满足一般的工程爆破要求。 1 .2 .6 防潮密闭性能或抗水性能 S E N 9 9 0 7 0 1 规定的防潮密闭性试验条件为水压 O .2M P a ,水温 2 0 5 ℃,浸水时间7d ;J I S K 4 7 0 8 规定的抗水性能试验条件为水压l k g /c m 2 约O .1 M P a ,浸水时间1 h 以上;G B 0 8 0 3 规定电雷管的抗 水性能为普通型,水压O .0 1 M P a ,浸水时间4 h ;抗 水型,水压0 .2 M P a ,浸水时间2 h 。可以看出 s E N 9 9 0 7 0 l 的规定最为严格,J I S K 4 8 0 7 次之,而 G B 8 0 3 1 则较为宽松,这与发达国家电雷管管壳材质 以铜壳为主、封口塞材质以富有弹性的气密性材料 为主以及封口方式不同有直接关系,G B 8 0 3 1 则兼顾 了我国电雷管目前的技术水平。 1 .2 .7 脚线 J I S K 4 8 0 7 和G B 8 0 3 1 都只对脚线的芯线材质、 脚线长度和直径及涂覆层材质做了一般性的原则规 定,而S E N 9 9 0 7 0 1 则对脚线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指 标,包括导线电容、导线绝缘电压、导线绝缘电阻、 导线绝缘层厚度、老化前后的拉伸强度、老化前后拉 断时的伸长率及切损强度等。由此不难看出这是 我国工业电雷管技术水平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同类 产品技术水平的最大差距之一。 众所周知脚线质量是保证电雷管发火可靠性 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尽管我国国家标准电雷管 引爆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G B l 8 0 1 4 - - 1 9 9 9 口J 也 规定了导体直径、绝缘层最薄厚度、电线平均外径、 导体直流电阻、绝缘浸水耐电压、绝缘火花试验、柔 软度、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镀锌层均匀性、镀锌层 牢固性等一系列技术指标,但无论其具体技术指标 值还是该标准的贯彻实施等方面均与S E N 9 9 0 7 0 1 相差甚远,这也是我国工业电雷管赶超世界先进水 平的努力方向之一。 1 .2 .8 延期时间 S E N 9 9 0 7 0 1 将电雷管划分为瞬发、毫秒延期和 半秒延期3 大类,且未对各段名义延期时间和段别 数量做具体规定;J I S K 4 8 0 7 将电雷管划分为瞬发、 1 /4 秒延期和毫秒延期3 大类,并限定了最高段别 为1 0 段,且规定了各段的延期时间名义值;G B 8 0 3 1 将电雷管划分为瞬发、毫秒延期、1 /4 秒延期、半秒 延期和秒延期5 大类,并详细规定了各段延期时间 名义值和上下限,限定的最高段别为2 1 段。 在判定规则方面,S E N 9 9 0 7 0 1 规定以各段实测 平均值为中值,以求得的标准差的1 .5 倍为上下偏 差限,只要求不窜段即判为合格;J I S K 4 8 0 7 规定只 做串联发火实验,以不窜段为合格;G B 8 0 3 1 则规定 要按照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程序及图表 万方数据 2 8 爆破器材E x p l o s i v eM a t e r i a l s第4 0 卷第3 期 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C B /T 6 3 7 8 【4 1 的要求,逐 段根据实测值计算延期时间平均值和标准差,然后 再换算成该标准所要求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值,并标 注在相应的图上,最后以标注点是否落在接收曲线 范围之内判定合格与否。 笔者曾搜集了按照G B 8 0 3 1 判定为延期时间不 合格的毫秒延规系列产品共计2 0 批 其中4 、5 段各 l O 批 ,将其实测值再按照S E N 9 9 0 7 0 1 和J I S K 4 8 0 7 进行判定,结果是其中4 批被判为合格 其中4 、5 段 各2 批 。这说明单纯从标准本身的角度衡量, G B 8 0 31 的规定要严于S E N 9 9 0 7 0 l 和J I S K 4 8 0 7 。 1 .2 .9 管壳及装药 S E N 9 9 0 7 0 1 对管壳材质及装药品种和装药量均 没有做出明确规定;J I S K 4 8 0 7 则规定管壳材质为 铜、铁或铝,装药为太安、特屈尔以及二硝基重氮酚 或叠氮化铅,猛炸药装药量为0 .4 9 ;G B 8 0 3 1 则规定 煤矿许用型电雷管不应使用铝壳,并未对装药品种 和装药量做出规定。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工业电雷管以6 。雷管为 主,而我国的工业电雷管则是6 。雷管与8 。雷管并 存;根据S E N 9 9 0 7 0 1 规定的起爆威力试验采用厚度 为5 m m 铅板判断,至少可以肯定瑞典的工业电雷管 主装药以太安为主。 1 .2 .1 0 撞击感度和弯折感度 这是S E N 9 9 0 7 0 1 特有的安全性能指标,主要用 以衡量电雷管电引火元件的点火药头部位和起爆药 装药部位受到撞击时,以及延期元件与起爆药界面 处发生弯折位移时电雷管的安定性。 1 .2 .1 1 外观、抗振性能、可燃气安全度、倒置起爆 能力和保质期 这些性能指标都是G B 8 0 3 1 所独有的,其中外 观指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我国国情。因为我国目前 电雷管管壳大多数采用发兰铁壳或覆铜钢壳,限于 这些材料的延展性,在冷冲压过程中出现砂眼、裂口 等瑕疵的几率较高。因此设置外观检查项目非常直 观,也非常必要。 抗振性能同样是针对我国工业电雷管技术现状 而制定的。目前我国工业电雷管中的瞬发类产品在 起爆药压合工艺中既有定位压药工艺也有定压压药 工艺,由于多数企业均采用二硝基重氮酚做为起爆 药,受其耐压性的限制压合压力不可能过大;加之还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铁质或塑料加强帽,因其变 形性差,所以受到振动后很容易造成加强帽传火孔 处漏洒起爆药,而这种情况对于产品的搬运过程都 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设置抗振性能非常适合我国国 情,而且也非常必要。 可燃气安全度是煤矿许用型电雷管的一个极其 重要的技术性能指标,但是S E N 9 9 0 7 0 l 和J I S K 4 8 0 7 对此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据了解,工业发达国家一 般的做法是将这个重要的指标交由某个政府部门单 独管理。以英国为例,该国政府规定由工商部负责 进行相关的管理,英国工商部出台了专门文件电 雷管试验与批准的文件 1 3 号试验备忘录 ,对煤 矿许用型电雷管的沼气安全性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判定规则及批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笔者认为这 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且我国已经具有一定的管理基 础,首先是因为我国的安标国家中心事实上已经承 担起了煤安标志产品 包括煤矿许用型电雷管 的 管理工作,其次是由于安标国家中心已指定检验标 准为煤炭行业标准煤矿许用电雷管井下可燃气安 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M T 6 2 1 9 9 7 J ,而该 标准与现行国家标准煤矿许用电雷管可燃气安全 度试验方法 G B l 8 0 9 6 旧1 由于使用可燃气源不同 而存在着系统的检验结果误差 前者严于后者 。 如果统一交由安标国家中心进行管理则可以避免由 于采标不同而引起的争议,这样既明确了管理责任, 又理顺了管理关系,同时又简化了标准体系,最终可 使G B 8 0 3 1 逐步演变成为电雷管的通用技术条件。 由于目前我国雷管生产企业使用的工装工具和 设备精度普遍偏低,因而产品装配技术水平也普遍 偏低且参差不齐,特别是瞬发电雷管经过振动后有 可能出现加强帽传火孔漏洒起爆药的问题,其直接 体现就是在倒置使用时半爆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 是产品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将直接威胁产品装 卸及贮运过程中的安全,因此,在G B 8 0 3 1 最新版本 中临时增设了倒置起爆能力这一技术指标。但随着 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笔者认为这一技术指标应该 最终被取消。S E N 9 9 0 7 0 1 和J I S K 4 8 0 7 都没有对电 雷管的保质期做出规定,鉴于我国电雷管生产企业 偏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具体国情,笔者认为 G B 8 0 3 1 从国家层面上对产品保质期提出最低的要 求也是必要的。 2 问题讨论 2 .1 关于延期时间精度 众所周知,工业发达国家的雷管 包括电雷管 和导爆管雷管 其延期时间精度普遍高于我国同类 产品的平均水平,这是基于这些国家高度发达的工 业基础条件之上的。但如前所述,曾将按照G B 8 0 3 1 判为延期时间不合格的毫秒延期产品 4 、5 段产品 各l O 批 的检测结果重新按照S E N 9 9 0 7 0 l 和 万方数据 2 0 1 1 年6 月工业电雷管国家标准与瑞典及日本标准比较赵杰 2 9 J I S K 4 8 0 7 进行判定,结果是均有4 批产品 4 、5 段各 2 批 被判为合格,这里出现了检测结果的结论与产 品实际水平相矛盾的问题。 从标准的层面上看,瑞典和日本的工业电雷管 的延期时间精度似乎应该低于我国的同类产品,究 其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这是标准制订的理念问题。 单从标准规定的具体内容方面分析,可以看出瑞典 和日本均是将某一延期时间系列的延期电雷管看做 是一个产品,并根据产品的实际使用要求将各段产 品联系成一个整体进行结果判定,检出的结果既代 表了产品的实际水平,又模拟了实际使用条件,应该 说既明确了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又照顾到了 使用方的技术要求,既科学又合理;而我国则是将任 一延期时间系列中任何一段产品均做为独立产品看 待,独立地要求其延期时间必须达到某种特定的技 术水平,进而忽视了实际使用环节。 虽然表面上看,G B 8 0 3 1 规定的延期时间精度要 求严于S E N 9 9 0 7 0 1 和J I S K 4 8 0 7 ,但并没有真正将产 品技术水平要求和实际使用要求联系起来,有时甚 至会误导生产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试图 解决短期内或在当前我国工业基础现状条件下暂时 难以有效解决的技术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雷 管延期时间精度要求方面我们似乎走进了误区,或 者说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2 .2 关于发火可靠性 工业发达国家对外宣称他们的雷管 包括电雷 管和导爆管雷管 瞎火率不高于百万分之一,尽管 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计算或统计出这一指标的,但他 们的产品发火可靠性高确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可 是,如果仅从标准本身进行比较,并不能得出我国电 雷管的发火可靠性低于瑞典或日本同类产品的结 论,比如,以标准规定的参数加以推算,若采用0 .9 的置信水平,按照火工品可靠度评估方法计算, G B 8 0 3 1 得出的发火可靠性为9 9 .0 4 %,S E N 9 9 0 7 0 1 得出的发火可靠性为9 8 .9 4 %;笔者还统计了我公 司2 0 0 7 、2 0 0 8 和2 0 0 9 三个年度的发兰铁壳煤矿许 用毫秒延期电雷管瞎火率的实测结果,若以实际所 抽样本量统计计算,则产品发火可靠性可达到 9 9 .9 9 %以上;若以所抽样本代表的产品批量统计计 算,则产品发火可靠性可达9 9 .9 9 9 9 %以上,也可以 说瞎火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因此,只要从管壳、脚线、电引火元件、起爆药及 装配工艺等方面严格控制工艺技术条件,我国的电 雷管完全可以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关键是如何 确保工艺稳定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合理限 量生产规模,坚定不移地推行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工 艺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将是唯一正 确的技术发展之路。 2 .3 关于可燃气安全度 G B 8 0 3 1 规定的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及判定 规则 抽样方案 起源于原煤炭行业标准,这种试验 方法存在精确度低、结果重现性差及影响因素多且 不可控 比如可燃气源、环境温湿度、抽放气时间 等 一系列弊端;根据我公司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笔 者认为现有2 5 ,2 5 /1 ,3 ;2 ,3 的判定规则 抽样方 案 基本处于临界状态,即产品通过检验的可靠性 并不高。一般情况下,企业为保证这项指标会以牺 牲起爆能力为代价,而根据初步统计,只有当铅板穿 孔值小于8 .5 m m 时才会具有一定的把握,但如此会 造成实际使用时起爆率 特别是起爆乳化炸药时 明显下降,实际上对于煤矿井下会带来更大的事故 隐患。反观英国工商部规定的判定规则 抽样方 案 ,规定为2 0 0 /1 4 ,1 5 ,其对应于我国国家标准计 数抽样检验程序第l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 A Q L 检 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 B /T 2 8 2 8 .1 _ 2 0 0 3 / I S 0 2 8 5 9 - - 1 1 9 9 9 o 列的抽样方案应为A Q L 4 .0 , 一般检查水平Ⅱ.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若考虑 到尊重我国的二次抽样传统做法,采用与英国标准 相同的A Q L 值及检查水平来设定正常检查二次抽 样方案,则按照G B /T 2 8 2 8 .1 可检索出与原抽样方 案相近的抽样方案应该为2 0 ,2 0 /1 ,3 ;4 ,5 或3 2 , 3 2 /2 ,5 ;6 ,7 ,这个抽样方案才是科学合理的。不妨 做一计算按照火工品可靠度评估方法,若取置信水 平为0 .9 ,则原抽样方案的可靠度计算结果为 9 5 .7 2 %,新抽样方案的可靠度计算结果为9 3 .8 3 % - 9 6 .1 2 %,属于同一可靠度水平。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新的抽样方案能够为 全行业接受,则对于确保产品起爆性能及可燃气安 全度的可靠性无疑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3 综合评述 总体上看,S E N 9 9 0 7 0 1 、胚K 4 8 0 7 和G B 8 0 3 1 都 是结合各自国家的产品特点而制订的,各有千秋。 就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而言。S E N 9 9 0 7 0 1 的规定最为繁琐,一般的生产企业难以直接采用,而 J I S K 4 8 0 7 则最为简单,一般的生产企业直接采用时 显得过于宽松,只有G B 8 0 3 1 最便于生产企业直接 采用;对于生产企业的限制方面而言,s E N 9 9 0 7 0 l 和 J L S K 4 8 0 7 均没有给出检验规则.因此给予了生产企 业最大的自由度,G B 8 0 3 1 则极大地限制了生产企业 的自主功能,生产企业能够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更为 万方数据 3 0 爆破器材E x p l o s i v eM a t e r i a l s第4 0 卷第3 期 严格的企业标准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而产品直接 使用者又难以真正理解标准的内涵。就标准的严格 度而言,虽然J I S K 4 8 0 r 7 最为简单宽松,但也并不能 直接得出S E N 9 9 0 7 0 1 严于G B 8 0 3 1 的结论,如前所 述的延期时间和发火可靠性便是很好的例证。从发 展的观点看,G B 8 0 31 应逐步过渡成为工业电雷管的 通用技术条件,只需对涉及公共安全及社会基本需 要的指标加以约束即可,其余的使用功能则由企业 标准解决或由供需双方约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单纯依 靠标准的约束力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这需要全行业乃至相关行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 S E N 9 9 0 7 0 1 - - 8 5 瑞典电雷管标准Is ] .1 9 8 5 . [ 2 ] J I S K 4 8 0 7 - - 1 9 8 1 日本电雷管标准[ s ] .1 9 8 1 . [ 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 B l 8 0 1 4 - - 1 9 9 9 电雷管引爆用 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S ] .1 9 9 9 2 - 5 . [ 4 ] 国家标准局.G B 6 3 7 8 - - - 8 6 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 程序及图表 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 s 】.1 9 8 6 1 2 - 2 0 .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M T 6 2 - - 1 9 9 7 煤矿许用 电雷管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S ] . 1 9 9 7 1 - 3 .... [ 6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 B l 8 0 9 6 - - - 2 0 0 0 煤矿许用电雷 管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 S ] .2 0 0 0 1 - 3 .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 B / .1 2 8 2 8 .1 - - 2 0 0 3 /I S 0 2 8 5 9 - - I 1 9 9 9 计数抽样检验程 序.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 A Q L 检索的逐批检验 抽样计划[ S ] .2 0 0 3 1 3 .1 7 . C o m p a r i s o no nS t a n d a r d so fC h i n a ,S w e d e na n dJ a p a nf o rI n d u s t r i a lE l e c t r i cD e t o n a t o r Z H A OJ i e N e wE r aC i v i lE x p l o s i v eM a t e r i a l L i a o n l n g I n e . U a o n l n sF u x i n ,1 2 3 0 0 3 [ A B S T R A C T ] T h ea r t l d ec o m p a r e st h en a t i o n a l8 t a n d s .r do fC h i n aw i t hf o r e i g ns t a n d a r d so fB 衄ep r o d u c t ,a n a l y z e st h e d i 伍e 地n c eo nt e c h n o l o g yi n d e xa n dt e s tm e t h o do ft h ei n d u s t r i a ld e c t r i cd e t o n a t o ra n di t si i t f l n d 且r d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f o r - e i g nc o u n t r i e s .a n dp r e s e n t st h ep r o p o s et h a tG B 8 0 3 1s h o u l dt l a l 帖f e rt ot h eg e n e r a lt e c h n i c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0 fi n d u s t r i a l 争 l e c t r i cd e t o n a t o r . [ K E YW O R D S ] i n d m t r a ld e c t r i cd e t o n a t o r ,山删,t e c h n o l g yi n d e x ,t e s tm e t h o d 民爆专利信息 专利名称起爆网络插接式连接块 专利申请号C N 2 0 0 6 1 0 1 0 4 7 2 0 .8公开号C N l 0 1 0 0 3 4 5 5 申请日2 0 0 6 .1 0 .1 6公开日2 0 0 7 .0 7 .2 5 申请人西安庆华民用爆破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本发明涉及多个起爆插接式连接用的连接块,特别是起 爆网络插接式连接块,它至少有2 个以上插接通道构成的本 体,可以把一根信号传输线与多根信号传输线连接在一起, 使其具有起爆信号传递关系的连接块。其特征是连接块中 每个插接通道与一个公共腔体相通。信号传输线一端插入通 道时其信号传输线被固定在通道内,这时弹簧片是锁紧信号 传输线的,通过公共腔体它可以把一根信号传输线中的冲击 波安全地传给一根或多根信号传输线。并使这些信号传输线 被起爆。而且操作容易,安全可靠。 专利名称刚性电引火药头 专利申请号C 脚1 0 0 3 4 2 4 7 .5公开号C N l 0 1 0 0 0 2 2 4 申请日2 0 0 7 .0 1 .1 2 公开日“ , 2 0 0 7 .0 7 .1 8 申请人湖南向红机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电雷管用刚性电引火药头。它由 塑料塞和固定块固定两根不同颜色的脚线。并将固定块前端 的金属芯线压扁后折弯,使桥丝牢固地压接在两脚间后再焊 接,然后再在桥丝四周包覆球状的点火药剂 即药头 。使 用本刚性电引火药头装配工业电雷管,能保证电雷管电性能 的均一性,减少电雷管装配过程中造成的不合格品,提高电 雷管的发火可靠性,确保工业电雷管的产品质量。 专利名称固体氧气发生器击发点火装置 专利申请号C N 2 0 0 6 1 0 1 6 7 7 1 7 .0 公开号C N l 9 9 5 9 0 2 申请日2 0 0 6 .1 2 .1 9公开日2 0 0 7 .0 7 .1 1 申请人江南机器 集团 有限公司。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气发生器击发点火装置,属于 生氧装置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装置包括本体、撞针弹簧、 隔热环、衬套、钢珠、螺帽、沉头螺钉、保险销、按钮、滑套、盖 帽、挡环、反推簧、撞针。撞针插入撞针弹簧后压人本体的内 腔。本体在螺帽的下部通过螺纹与螺帽连接;反推簧、衬套、 钢珠、挡环、滑套、保险销、按钮依次从螺帽的上部装入。盖上 盖帽,盖帽通过沉头螺钉与螺帽连接;螺帽通过螺纹与隔热 环连接。具有击发点火安全可靠、携带方便、操作简便等优 点。 王元荪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