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爆炸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pdf
第4 6 卷第4 期 2 0 1 7 年8 月 爆破器材 E x p l o s i v eM a t e r i a l s V 0 1 .4 6N o .4 A u g .2 0 1 7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1 _ 8 3 5 2 .2 0 1 7 .0 4 .0 0 3 粉尘爆炸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米 袁帅①王庆慧① 王丹枫② 杨凝畅② ①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黑龙江大庆,1 6 3 3 1 8 ②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 黑龙江大庆,1 6 3 1 1 3 [ 摘要]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粉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人们对不同物料粉尘的危害认识不清,特别 是粮食粉尘和金属粉尘爆炸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缺乏有效的粉尘爆炸安全防护,导致最近几年粉 尘爆炸事故频繁发生。为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事故,更加深入地了解粉尘爆炸,首先从粉尘爆炸的机理和必要条 件介绍了粉尘爆炸;其次,总结了粉尘爆炸防护措施的试验研究现状,对惰化技术、泄爆技术、抑爆技术3 个方面进 行阐述。此外,分析目前防护措施的不足,并提出将来发展的方向,为粉尘爆炸防护研究提供引导作用。 [ 关键词]粉尘爆炸;爆炸机理;防护措施 [ 分类号] X 9 3 2 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o fP r e v e n t i v ea n dC o n t r o lM e a s u r e sf o rD u s tE x p l o s i o n Y U A NS h u a i ①.W A N GQ i n g h u i ①.W A N GD a n f e n g .Y A N GN i n g c h a n g ② C o l l e g eo fM e c h a n i c a lS c i e n c e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N o r t h e a s tP e t r o l e u mU n i v e r s i t y H e i l o n g j i a n gD a q i n g ,1 6 3 3 1 8 ②N o .3O i lP r o d u c t i o nP l a n t ,D a q i n gO i l f i e l dC o .,L t d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D a q i n g ,1 6 3 1 1 3 [ A B S T R A C T ]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d e r n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p o w d e rt e c h n o l o g yh a sb e e nw i d e l yu s e d .H o w e v e r , t h ed a n g e ro fd i f f e r e n tm a t e r i a l sd u s t si sn o tw e l lu n d e r s t o o d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l a c ko fi ns y s t e m a t i ca n di n d e p t h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nd u s te x p l o s i o nm e c h a n i s m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t e c h n o l o g yo fg r a i nd u s ta n dm e t a ld u s t ,a n di ne f f e c t i v es a f e t yp r o t e c t i o no fd u s te x p l o s i o n ,w h i c hr e s u hi nm o r ea n dm o r ed u s te x p l o s i o na c c i d e n t si nr e c e n ty e a r s .F o rt h ep r e v e n t i o n .c o n t r o l l i n ga n d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d u s te x p l o s i o n ,t h em e c h a n i s m sa n db o u n d a r Tc o n d i t i o n sw e r ei n t r o d u c e da n de x p l a i n e d . F u r t h e r m o r e ,c u r r e n t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i np r o t e c t i o no fd u s te x p l o s i o nw a ss u m m a r i z e di nv i e wo fi n e r t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 e x p l o s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e x p l o s i o ns u p p r e s s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s h o r i e o m i n go fc u r r e n tp r o t e e t i o nw a sa n a l y z e da n d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w a sp r o p o s e dt op r o v i d eg u i d a n c ef o rd u s te x p l o s i o np r o t e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 . [ K E Y W O R D S ] d u s te x p l o s i o n ;e x p l o s i o nm e c h a n i s m ;p r e v e n t i o nm e a s u r e s 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在采矿、冶金、粮食、 医药、化工、木材、金属、塑料等粉尘行业生产、加工、 运输、储存过程中,可燃粉尘的种类和用量显著增 加,其机械化、规模化也是空前的,再加上人们对不 同物料粉尘的危害认识不清,缺乏粉尘爆炸安全防 护的基础知识和有效防护手段,导致近年来重大粉 尘爆炸事故频繁发生。 根据美国化学危险和灾害调查委员会 C S B 的 统计,在1 9 8 0 年至2 0 0 5 年期间。美国共发生2 8 0 多 次的粉尘爆炸,造成1 1 9 人死亡,7 1 8 人受伤- 1 ] 。进 入2 1 世纪后,粉尘爆炸事故的数量是2 0 世纪8 0 年 代的3 倍之多_ 2 ] ,2 0 0 8 年,美国皇家糖厂糖粉粉尘 爆炸是美国近年来损失最大的工业粉尘爆炸事故, 死1 4 人,伤3 6 人,其中1 9 人重伤o3 | 。 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粉尘爆炸事故屡有发生。 1 9 8 1 年1 2 月,黄埔港粮食筒仓发生大爆炸,共造成 7 人受伤,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 4 一。1 9 8 7 年3 月,哈 尔滨某厂发生亚麻粉尘爆炸事故,共造成5 8 人死 亡,1 7 7 人受伤。2 0 1 0 年2 月,秦皇岛市某公司发生 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共造成1 9 人死亡,4 9 人受伤, 其中8 人重伤。2 0 1 4 年8 月,昆山市某公司抛光车 粜收稿日期2 0 1 6 1 1 - 2 3 作者简介袁帅 1 9 9 1 一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进行粉尘爆炸特性参数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E .m a i l 1 8 7 3 9 9 5 2 9 1 3 1 6 3 .c o r n 通信作者王庆慧 1 9 6 4 一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粉尘爆炸防护。E - n m i l w m l g q i n g h u i 8 4 1 6 3 .c o i n 万方数据 1 4 爆破器材 第4 6 卷第4 期 间发生特别重大粉尘爆炸事故.共造成1 4 6 人死亡, 9 1 人受伤,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生的最大的工业粉 尘爆炸事故,2 0 1 6 年4 月,深圳市某五金加工厂发 生铝粉尘爆炸事故,截至5 月6 日,已造成4 人死 亡、6 人受伤,其中5 人严重烧伤。 为了减少粉尘爆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有必要进一步对粉尘爆炸机理进行研究,总结 粉尘爆炸防护措施的现状,并分析不足之处,提出粉 尘爆炸防护措施方面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防爆设计 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预防和控制此类工业灾 害事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1 粉尘爆炸研究 1 .1 粉尘爆炸机理 粉尘爆炸首先是粉尘粒子 如煤、木材、天然纤 维物、金属 表面从点火源通过热辐射为主、热传导 为辅的形式获得能量,使得表面受热,温度急剧升 高,温度达到粉尘粒子的加速分解温度或蒸发温度, 析出蒸气和可燃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接触时 发生气相点火这样粒子中既有气相也有固相,两者 同时发生燃烧会更加剧烈,这一层又成为点火源引 起临近一层发生燃烧如此以同心圆球面的方式向 外围蔓延,并且化学反应速度不断加快,最后引起爆 炸。另外,一些粉尘粒子 如硫磺、磷 获得能量后 受热,先熔融,再气化为蒸气,最后与空气混合发生 燃烧;还有一些粉尘 如焦炭 只发生固相燃烧,燃 烧时没有火焰,只有光和热,同样以热辐射和热传导 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附近未燃烧粉尘,这样,附近的 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 1 .2 粉尘爆炸发生的条件 尽管粉尘爆炸的机理尚未完全弄清楚,但粉尘 爆炸的必要条件已经明确。需要如下5 个要素,也 称为粉尘爆炸五边形 1 存在可燃粉尘,且粉尘浓度处于爆炸极限 内粉尘爆炸采用的化学计量浓度与气体爆炸不同, 气体爆炸极限采用的是体积分数,而粉尘采用单位 体积所含粉尘粒子的质量来表达,单位为g /r n 3 。 2 存在氧化剂,一般为空气中的氧气,足够的 氧含量是可燃性粉尘云得以燃烧的基础。 3 存在点火源,其点火能量要达到粉尘的最小 点火能,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比气体爆炸 大1 ~2 个数量级,大多数粉尘云最小点火能在5 ~ 5 0n 1 J 量级范围‘} 。 4 可燃粉尘与氧化剂以一定比例混合,粉尘呈 云状。这样可以增大气固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5 粉尘云在相对封闭空间内,压力和温度才能 急剧升高。反应速度加快;需要指出,某种工况下,粉 尘在未完全封闭的空间内发生燃烧反应,若热量无 法及时释放,也会发生粉尘爆炸。 其中,前3 个条件是燃烧的3 要素,后2 个条件 为粉尘爆炸区别于粉尘燃烧的条件。 2 粉尘爆炸防护措施研究 研究粉尘爆炸的目的是降低粉尘爆炸带来的危 害.根据粉尘爆炸机理、必要条件。提出更加有效的 预防措施,将粉尘爆炸的可能性降至零;基于粉尘爆 炸发生、发展规律。可以研制出减轻和控制粉尘爆炸 效应的结构防护措施。 2 .1 粉尘云的形成 一般可燃粉尘云的形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尘 化作用形成另一种形成方式是积尘转化[ 6 ] 。 由于积尘分布较为广泛,而且不管作业还是停 机.只要当空气中存在湍流、冲击波或机械振动时, 积尘就很有可能被重新扬起,在空气中形成高浓度 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这也是导致二次爆炸的重 要原因之一。 在粉尘爆炸扬尘设计基本试验研究方面,目前 通常采用气体携带吹粉较多,考虑到由初始爆炸产 生的冲击波扬起积尘,学者采用瓦斯气体与空气混 合物爆炸形成激波卷扬并引爆粉尘来研究二次爆炸 发生机理,得出二次爆炸的爆炸压力随质量浓度的 增加先增后降,随粒径的减少而增大。采用激波扬 尘法测定的爆炸压力要明显高于气体携带法测得的 爆炸压力,如铝粉浓度在1 0 0 ∥m 3 时,爆炸压力差 值最大为原来的2 8 3 %E 73 .也证实二次爆炸危害要 比一次爆炸严重,所以,积尘的防治尤为重要。 当然.避免积尘的措施从粉尘形成的第一步 即尘化过程 就要着手,可以从改进工艺和设备方 面消除和减少粉尘向车间内飞扬。 2 .2 惰化防护 惰化是粉尘爆炸防护方法中较新的方法,它是 基于粉尘爆炸本质安全原则.通过降低爆炸系统中 的氧含量或者可燃粉尘浓度,阻止火焰的自主传播, 是一种预防爆炸的可能性和减弱爆炸的严重程度的 方法。 防爆技术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预防性技术 措施.即通过控制和消除爆炸发生条件.以减少或避 免爆炸事故发生;另一类是防护性措施,即通过控制 万方数据 粉尘爆炸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袁帅.等 爆炸破坏力的形成,以减轻爆炸事故造成的灾害程 度或避免爆炸事故的产生。”。可见,惰化防爆既是 一种预防性技术措施,又是一种防护性技术措施。 目前,惰化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气相惰化和惰性粉体 惰化两种。 2 .2 .1 气相惰化技术 由于降低氧气含量不仅可以避免粉尘层火灾事 故,也能抑制粉尘云的爆炸事故.并且在我国现行防 爆标准中有所应用。9 ;;所以,气相惰化的研究倍受 关注。目前,气相惰化主要有真空惰化、压力惰化、 压力.真空联合惰化、使用惰性混合气体进行真空和 压力惰化、吹扫惰化以及虹吸惰化~“。气相惰化介 质主要有氮气、二氧化碳、热风炉尾气和惰性气体 如氩气、氦气等 ;可根据粉尘加工过程中对粉尘 洁净要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惰性介质。对粉尘爆炸 惰化抑爆效能参数主要包括爆炸猛度参数 最大爆 炸压力与压力上升速率 和爆炸感度参数 着火温 度、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和粉尘云爆炸下限 。 学者们主要采用气相惰化对金属粉尘、淀粉、药 物等粉尘的惰化防护进行了研究。 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8 %时- 1 0 - ,有机粉尘与空 气混合物不会发生爆炸。从经济角度出发,李好 等‘1 1 ] 对氮气N ,、二氧二碳C O 。、氩气A r3 种气体的 粉尘爆炸惰化能力进行了试验考查.结果表明氮气 是粉尘爆炸防护最为经济有效的惰性气体,当粉尘 浓度处于危险浓度时需要更多的氮气才能达到惰化 的要求,所以在工业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粉尘处于危 险浓度附近。为节省惰性气体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 应用,张金锋等[ 1 2 ] 采用2 0L 标准爆炸球通过冲人 氮气来降低氧气体积分数,在爆炸球内氧气体积分 数降低至1 0 .9 3 %时,粉尘未发生爆炸,继续降低氧 气体积分数,抑爆效果更加明显,故推荐采用氮气来 控制有机粉尘爆炸风险。 金属粉尘中,对于镁粉的惰化防护研究较多,为 研究不同惰性环境下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起初, R y z h i k [ 1 3 ] 研究了两种环境下用激波诱导镁粉着火 的延迟时间,得出空气条件下为1 .1m s ,氧氩混合 气体下为1 .3m s 。R y z h i k 。1 4 i 研究了氮气对铝镁合 金粉尘最低着火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浓度 较低、镁含量较高时,氮化反应才明显发挥作用。 不同惰性气体惰化效应问的比较仍然是惰化防 护的热点,如钟英鹏[ 1 5 ] 使用氮气N ,、氩气A r 和二 氧化碳C O ,在S i w e k2 0L 爆炸球中对镁粉爆炸惰化 后的爆炸特性做了系统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 气、氩气和二氧化碳均对镁粉具有一定的惰化能力, 通过综合比较3 种惰性气体对极限氧浓度的影响, 发现镁粉的D ,。为1 0 4 斗m 时,采用二氧化碳惰化效 果最佳,氮气其次,氩气最差;而镁粉的D ∞为4 7 斗m 时,氮气的惰化效果最佳,二氧化碳次之,氩气最差。 在惰性条件下氧浓度对爆炸猛度参数的影响方面. 其试验结果与苑春苗只的试验结果基本相同.即氧 的体积分数为1 5 .3 %时,镁粉体积质量大于5 0 0g / m 3 ,氮气、氩气惰化时的最大爆炸压力及最大爆炸 压力上升速率均低于空气条件下的数值;随着氧浓 度的降低,两者的惰化效果均在增加,但氩气惰化效 果的增加较氮气显著。有关氮气、氩气气氛下对镁 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进行的试验研究表明 氮气对镁粉尘层的惰化性能略弱于氩气,虽然两者 惰性性能相近,惰化机理却不同- 1 6 一,前者是通过增 加氮气,降低氧含量的化学反应速率,减弱总体的化 学放热速率;而后者是通过降低氧气和氮气的化学 反应速率,减弱总体的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在有镁 粉参与的行业中,采用氩气作为保护气更为合适。 目前,国内外气相惰化对粉尘爆炸抑爆方面。主 要集中在惰化条件下对粉尘爆炸烈度参数的影响, 而在气相惰化对粉尘爆炸火焰过程特性参数影响方 面的研究较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借助试 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惰化气体对粉尘爆 炸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因其在工程应用中较少. 单一的惰化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粉尘爆炸防护需求, 局部惰化与其他防护措施科学经济的组合是研究粉 尘爆炸气相惰化防护的必然趋势。 2 .2 .2 惰性粉尘惰化技术 为了揭示惰性粉尘在管道内对工业粉尘爆炸的 惰化抑制作用,特别是火焰传播过程的细微结构特 性和特征参数,管道惰化抑爆试验装置是在国际上 常用的哈特曼管试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 而形成的。 粉尘爆炸管道装置开展的惰性抑爆试验结果表 明惰性粉尘对粉尘爆炸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同 的惰性介质对不同工业粉尘惰化抑爆效能不同。不 同粒度的惰性介质对工业粉尘惰化抑爆效能不同, 不同惰化介质对工业粉尘的惰化机制也不同。常用 的惰化效能抑爆参数包括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率、 爆炸下限、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而有关惰性粉尘对 粉尘火焰传播特性影响的研究较少7 。。 2 .2 .2 .1 管道内惰性粉尘惰化抑爆 李亚男[ 18 ] 研究了磷酸二氢铵和碳酸钙对3 种 不同金属粉尘的爆炸抑制作用,惰化抑爆效能是以 火焰的尺寸为衡量标准.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粒径的 万方数据 1 6 爆破器材 第4 6 卷第4 期 磷酸二氢铵和碳酸钙对金属粉尘的抑爆效果不同, 前者要优于后者,且随着磷酸二氢铵粒径的不断减 小,金属粉尘完全惰化所需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在3 种金属粉尘中,磷酸二氢铵对铝粉的抑爆效果 最好,镁粉次之,对钛粉的抑爆效果最差。 学者对铝粉爆炸的惰化技术进行大量的试验, 如陈曦等- 1 9 一研究了3 种不同惰化机制的惰性粉尘 对铝粉火焰传播的惰化抑制效果.得出碳酸氢钠、碳 酸钙、磷酸氢二钠对铝粉爆炸具有抑制作用,具体体 现为火焰亮度、火焰速度、火焰温度均减小,碳酸氢 钠惰化效果最好,碳酸钙、磷酸氢二钠对铝粉爆炸惰 化效果相当。王玉杰等。2 0 ] 也证实了碳酸氢钠能显 著降低火焰强度,同时碳酸氢钠具有钝化铝粉尘云 团的作用,降低了粉尘的活性,减缓化学反应速率, 钝化火焰前端。碳酸氢钠对铝粉火焰温度的抑制作 用与其粒径成反比关系;碳酸氢钠粒径越小,对铝粉 火焰传播速度的惰化抑制效果越好。李立东卫1 ] 的 研究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对惰化铝粉爆 炸抑制作用中的爆炸压力上升速率要比爆炸压力更 敏感.并且对火焰速度有减小的作用。对比分析碳 酸钙、碳酸氢钠和磷酸氢二钠对铝粉的惰化效果,碳 酸氢钠惰化效果最好,碳酸钙与磷酸氢二钠相当。 2 .2 .2 .2 2 0L 爆炸球装置内惰性粉尘惰化抑爆 学者们采用2 0L 爆炸球进行了工业粉尘惰化 抑爆试验研究,开展惰化抑爆试验较早的粉尘是煤 粉,常见于煤矿开采时在巷道内撒布岩粉来惰化沉 积煤粉的二次爆炸。人们进行了点火能量大小、惰 化剂种类、惰化剂粒度、惰化剂浓度对煤粉爆炸惰化 作用影响的试验研究。碳酸盐对煤尘爆炸具有惰化 作用,在惰化效果中碳酸盐的比热容占主导,比热容 越大,吸热性越强,即对粉尘起到了冷却作用,加速 了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消耗,阻碍热量向火焰阵面前 的传递,继而抑制火焰的传递和发展。试验研究表 明,碳酸盐惰化剂质量分数达到6 0 %时- 2 2 一.最大爆 炸压力迅速下降,在煤尘爆炸惰化效果方面,碳酸钙 要比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的抑制效果好。煤粉挥发 分会影响碳酸钙的抑爆效果.碳酸钙对无烟煤的爆 压压力上升速率惰化效果明显高于有烟煤。23 | 。由 于磷酸二氢盐具有分解温度低、受热分解速率快等 特点,黄寅生等。2 4 一选用磷酸二氢铵N H 。H ,P O 。、磷酸 二氢钾K H P O 。、磷酸二氢钙C a H ,P 0 。 ,对煤粉尘 爆炸猛度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相同条 件下的二氧化硅S i O ,的抑爆效果作对比,研究粉体 质量浓度、粉体粒径和点火能量对抑爆效果的影响, 得出煤粉尘质量浓度对N H 。H ,P O 。抑制效果的影响 较S i O 、K H 2 P 0 。和C a H P 0 4 的大。在抑制煤尘 爆炸的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方面,粉尘质量浓度对 S i O ,粉体抑制效果的影响较磷酸二氢盐干粉大,抑 爆剂对煤尘爆炸的惰化作用几乎不受自身粒径影 响,在同种抑爆剂的作用下,点火能量增大,煤尘爆 炸烈度参数的下降幅度减少。当煤尘爆炸威力较小 时,抑爆剂粉体质量浓度的变化对煤尘的爆炸压力 和压力上升速率影响较明显,相关试验发现,磷酸二 氢铵质量分数为3 0 %时。23 i ,继续添加磷酸二氢铵, 爆炸压力缓慢减小,惰化效能减弱。氢氧化铝分解 反应的吸热量可高达19 6 7 .2k J /k g ,要高于碳酸钙 的物理吸热量,所以在同等添加量下.氢氧化铝表现 出更高的惰化效力。所以,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惰 化介质对煤粉爆炸抑爆惰化的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 磷酸盐中磷酸■氢铵、氢氧化铝、碳酸钙、碳酸氢钠、 碳酸氢钾。 金属粉尘中,镁粉属于高爆性粉尘,镁粉会和部 分碳酸盐惰化剂分解出来的气体发生放热反应,所 以,在碳酸盐中碳酸氢钠等易分解的抑爆剂不能起 到惰化作用,反而有助于镁粉爆炸的发展。2 5 。。碳酸 钙、氯化钠主要通过物理导热方式惰化镁粉,由于碳 酸钙相对于氯化钠导热率和比热容较小,所以氯化 钠对镁粉的惰化效果要比碳酸钙好一26 i ,硼砂和镁粉 的混合物发生燃烧后,硼砂可以在镁粉颗粒表面生 成薄膜,从而隔离镁粉与氧气的反应,中断了燃烧反 应,从而达到惰化的效果。综上所述,惰性剂对镁粉 粉尘爆炸的惰化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硼砂、氯化钠、 碳酸钙。 由于单一惰化剂的惰性效果差,容易污染原料, 运用复配的方法研究惰化剂之间是否有协同增效功 能。任一丹等t 2 列发现磷酸二氢铵与碳酸钙两者间 会发生抑制燃烧爆炸的附加反应,存在明显协同效 应;而碳酸钙与氢氧化铝复配却未表现为协同效应。 原因在于两者之间未发生抑制燃烧爆炸的附加反 应。所以判断两种惰化剂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关键 在于会不会发生抑爆燃烧爆炸的附加反应。张锬 等。2 7 。发现在氢氧化铝和碳酸钙添加量未达到完全 惰化需求量时,二者的惰化效果曲线增长趋势类似。 都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所以采用两者的 △p ⋯的累计值之和作为比较基准,得出氢氧化铝与 碳酸钙的质量比为8 1 时混合制得的复合惰化剂 C A 表现出更好的惰化效果,且C A 对于烟煤粉的完 全惰化需求量 F I C 低于氢氧化铝和碳酸钙。 目前,对惰化抑爆效能的判定标准仍然不统一, 关于隋化剂对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的试验 万方数据 2 0 1 7 年8 月粉尘爆炸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 袁 帅.等 1 7 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很少,由于粉尘爆炸惰化机理 还没有完全被认知,需要运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结合 的方法研究惰化剂对粉尘爆炸的惰化效果及影响因 素。研发高效惰化剂仍然是现阶段粉尘爆炸惰化抑 爆的重要任务,需要对惰化剂的惰化效果进行分级 2 .3 泄爆防护技术 泄爆是在容器上设置一定面积的泄爆装置,该 装置的动作压力远小于容器的破裂压力,一旦容器 内发生爆炸,爆炸超压达到泄爆装置的动作压力时, 泄爆装置就会发生破裂。将容器内的压力波、火焰、 已燃及未燃粉尘泄放到容器外部.使得容器内的最 大爆炸压力低于容器的破裂压力.从而确保爆炸容 器安全。2 8 一。由于泄爆防护技术具有技术成本低和 较易实现等特点,泄爆防护是目前防护措施中应用 最为广泛的方法 为能降低容器内爆炸压力,泄爆面积的确定和 泄爆导管的选取是泄爆设计的重点。如何选择泄爆 面积来确保最大泄爆压力不会超过容器最大许用压 力是爆炸的基本问题然而.粉尘特性、初始湍流程 度、容器形状、泄爆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泄爆设计 泄爆机理还未被完整认知- 1 9r 目前,关于泄爆面积 的计算,还没有完善的理论方法,但是设计标准如 N F P A6 8 - 3 0 一、E N l 4 4 9 1 - ”推荐的经验公式已被广泛 地应用I s m a i l a 一卫、A l b e r t o 。3 3 - 等学者对比了两种方 法在使用范围内的预测精度.发现这两种是基于承 载能力较低的装置的泄爆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适 合于泄爆装置动作压力P 。。和最大泄爆压力P 。。低 的情况喻健良等。3 4 ‘进行了高静态动作压力下的爆 炸泄放试验,并将试验值与N F P A6 8 和E N1 4 4 9 1 计算值进行对比,发现在预测高静态动作压力下的 泄爆面积时。N F P A6 8 预测精度较好,且数值稳定 随着连通容器内粉尘爆炸成为研究热点,有关 它的泄爆也得到了关注。国外学者H o l b r o w ~”。3 6 、 L u n n ”一等针对体积范围2 ~2 0m 3 的圆柱形容器, 开展了在长为1 5I n 、半径分别为0 .1 5 、0 .2 5 、0 .5m 的管道组合的连通容器中粉尘的爆炸与泄爆试验, 分析了长度、泄爆面积等因素对连通容器内粉尘爆 炸与泄爆的影响 王健- 3 8 一研究了粉尘反应性、点火位置、初始湍 流和粉尘浓度等因素对大型管道连通容器系统最大 泄爆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点火源在容器泄爆口 附近时,其最大泄爆压力P 。。。。、的值最小;相反,在 初始容器底部时,其最大泄爆压力P 刊⋯的值最大 由于直接泄爆会出现泄爆火焰和冲击波的危 害,被泄放火焰在泄放口点燃未燃粉尘,容易发生二 次爆炸.进而造成二次伤害。采用泄爆管可以缓解 这一问题.然而泄爆管的存在增大泄爆压力损失现 象,导致爆炸压力上升一3 9 一;为预测导管泄爆容器压 力峰值.张庆武等一4 0 采用支持量机算法对压力峰值 与各因素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导管泄爆容 器压力峰值预测模型,其预测能力优于经验公式。 关于导管泄放粉尘爆炸过程中容器及导管内的 压力特性,重点探索泄放过程中二次爆炸发生的条 件及其规律.结果表明管内压力波首先卷起未燃粉 尘,随后火焰点燃产生二次爆炸当泄爆管长度 L ,≥15 0 0m m ,粉尘质量浓度P I 5 0 0g /m j 时‘4 二. 泄爆管内发生二次爆炸的概率很高。当导管内存在 粉尘时会加大二次爆炸强度,也会增大容器内二次 压力峰值泄放导管越长,粉尘质量浓度越大,二次 爆炸压强越大。 目前,泄爆防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泄爆面积和 泄爆管对泄爆压力的影响,由于泄放口径较大,容易 出现二次爆炸,泄放出来的高温火焰和未完全燃烧 的粉尘给周边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不利于泄爆技 术的发展但目前无焰泄压设计研究很少,泄爆膜既 可以阻止未燃粉尘和火焰从泄放口喷出.又可以使 装置内部的压力波泄放出来,进而保护了容器。可 以通过研究泄爆膜材质对泄爆过程中二次爆炸以及 火焰影响。寻找一种既能有效消除无焰泄放过程中 二次爆炸的发生.又能保证最大泄爆压力的数值不 会很高的经济材料,是无焰泄压设计的重点。 2 .4 自动抑爆技术 自动抑爆技术是在火焰传播显著加速的初期通 过喷洒抑爆剂来抑制爆炸的作用范围及猛烈程度的 一种爆炸控制技术 A m r o g o w i c z 等4 3 一对磷酸二氢铵和碳酸氢钠在 惰化与抑制上的效力方面进行对比.得出磷酸二氧 铵在惰化方面比碳酸氢钠更有效,而碳酸氢钠在抑 制爆炸方面比磷酸二氢铵更有效;谢波等- 幔认为抑 爆技术研究主要涉及爆炸探测方式、抑爆剂及数量、 抑爆器喷撒技术参数3 个方面的问题;左前明等。4 5 对粉尘抑爆剂在煤矿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 析.提出了抑爆剂分为惰化剂和抑制剂两种.并且综 述了自动抑爆的物理作用机理、化学作用机理和物 理化学混合作用机理 目前.抑爆技术是一种更为积极有效的防爆方 法.在粉尘爆炸过程中.高效的抑瀑剂能有效吸收由 爆炸产生的热量,阻碍火焰的传播和蔓延.起到既能 抑制粉尘爆炸、又能有效降低粉尘爆炸强度的作用. 所以抑爆是粉尘爆炸防护措施研究的热点通过试 万方数据 1 8 爆破器材第4 6 卷第4 期 验研究影响抑爆效果的因素,寻找达到最佳抑爆效 果的条件.也需要建立完整的爆炸抑制过程的数值 模型,为爆炸抑制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3结语 总之,粉尘爆炸的研究要比气体爆炸复杂得多。 我国粉尘爆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粉尘爆炸防 护措施的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此 类工业灾害性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 值。本文中,总结了国内外粉尘爆炸惰化、泄爆、抑 爆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 研究方向。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参考文献 C S B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r e p o r t c o m b u s t i b l ed u s th a z a r ds t u d y 2 0 0 6 一H 一1 [ R ] .U .S .C h e m i c a lS a f e t ya n dH a z a r d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B o a r d C S B ,2 0 0 6 . 张小良.粉尘爆炸的四个误区[ J ] .现代职业安全, 2 0 1 4 1 1 5 1 . V O R D E R B R U E G G E NJB .I m p e r i a ls u g a rr e f i n e r yc o n b u s t i b l ed u s te x p l o s i o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 J ] .P r o c e s sS a f e t y P r o g r e s s ,2 0 1 1 ,3 0 1 6 6 8 1 . 张二强,张礼敬,陶刚,等.粉尘爆炸特征和预防措施 探讨[ J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 0 1 2 ,8 2 8 8 9 2 . Z H A N GEQ ,Z H A N GLJ ,T A OG ,e ta 1 .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y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p r e v e n t i v em e a s u r e so ft h e d u s te x p l o s i o nfJ ] .J o u r n a lo fS a f e t y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 n o l o g y ,2 0 1 2 ,8 2 8 8 - 9 2 . 薄涛.谭迎新.粉尘爆炸事故预防及其扑救对策研究 [ J ] .武警学院学报,2 0 0 8 ,2 4 4 4 6 4 9 . B OT ,T A NYX .T h es o l u t i o n st op r e v e n t i n ga n dr e s c u i n g d u s te x p l o s i o n s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e s eP e o p l e ’SA r m e d P o l i c eF o r c eA c a d e m y ,2 0 0 8 ,2 4 4 4 6 4 9 . 刘邦先,周乃如,朱凤德.粮食粉尘爆炸及防护[ J ] . 粮食与油脂,2 0 0 5 1 1 0 .1 2 . L I UBX ,Z H O UNR ,Z H UFD .G r a i nd u s te x p l o s i o n a n dd u s te x p l o s i o ns u p p r e s s i o n [ J ] .J o u r n a lo fG r a i na n d O i l ,2 0 0 5 1 1 0 1 2 . 张一博.谭迎新.激波诱导铝粉二次爆炸的试验研究 [ J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 0 1 2 ,2 2 1 0 6 1 - 6 4 . Z H A N GYB ,T A NY X .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o ns e c o n d a r y e x p l o s i o no fa l u m i n u md u s td e t o n a t e db ys h o c kw a v eJI . C h i n aS a f e t yS c i e n c eJ o u r n a l ,2 0 1 2 ,2 2 1 0 6 1 .6 4 . 王海福,冯顺山.防爆学原理[ M ] .北京北京理工大 学出版社,2 0 0 4 4 1 - 4 3 . 苑春苗.惰化条件下镁粉爆炸性参数的理论与实验研 究[ D ] .沈阳东北大学,2 0 0 9 4 - 5 . Y U A NCM .T h e o r i t i c a l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o ne x p l o s i b i l i t yp a r a m e t e r so fM gp o w e r si ni n e r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 D ] .S h e n y a n g 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2 0 0 9 4 - 5 . [ 1 0 ] 颐兆林.风扬粉尘近地层湍流与气固两相流[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 0 . [ 1 1 ] 李好,张锬,杜兵,等.充氮环境下淀粉爆炸特性的实 验研究[ J ] .消防科学与技术,2 0 1 6 ,3 5 2 1 6 6 1 7 0 . L IH .Z H A N GT ,D UB ,e ta 1 .E x p e r i m e n t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s t a r c hd u s te x p l o s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n i t r o g e na t m o s p h e r e [ J ] .F i r e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6 ,3 5 2 1 6 6 .1 7 0 . [ 1 2 ]张金锋,刘鑫.氮气惰化抑制7 一氨基头孢烷酸粉尘爆 炸试验研究[ J ] .安全与环境学报,2 0 1 6 ,1 6 3 4 2 - 4 5 . Z H A N GJF ,L I UX .R e s e a r c ho nt h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