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抵抗线硐室爆破技术在露天矿削顶工程中的应用.pdf
第 “卷第“期 年月 爆破 “ - 2 0 7 0 . 5 7 9 “ 7 8 A B A C ’ - D ’ - , E,F 7 D , A G 7 8 2 2 0, 8 E;I , G 8 A JE G 8 J A 收稿日期 . 0 . “ 作者简介 周宜光, 男; 六盘水 贵州水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引言 在山脊型露天矿山初期的工作平台削顶时和较 近处有建 (构) 筑物时, 一般的硐室爆破难以达到较 理想的爆破效果 不是容易产生大块, 就是容易产生 根底, 工作面难以达到理想的平整度, 或者是爆破危 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结合多 年小抵抗线硐室微差爆破技术在本矿的应用经验, 提出了超小抵抗线硐室微差爆破这一新爆破技术, 并应用于实践中, 解决了问题。 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水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矿山三三工作 面最后一次削顶爆破, 它是完成了大量的削顶工作 后剩下的, 属于原矿山公路下矿体, 段高比较低, 个 别点不超过“ 2, 一般是/至“ 间, 底盘宽度 “ 2。 工程的反面坡脚是公司机动处修理厂房和正在 建设中的修理厂房, 对爆破安全要求特别严格, 同时 工程工期要求较短。这样, 根据现有条件, 就决定了 采用硐室爆破这一方法。 爆破设计 [“ ] 超小抵抗线硐室微差爆破是指相对于小抵抗线 硐室爆破 (, ““ ) 和本矿深孔爆破而言, 硐室 药室最小抵抗线等于或稍大于深孔爆破最小抵抗线 (2 Q) 而小于“ , 药室装药各排间实现毫秒级 微差起爆的硐室爆破方法。根据这一原理, 由于从 根本上控制了药室最小抵抗线, 这也就是控制了爆 破规模, 控制了爆破危害, 特别是爆破地震波的危 害。 “ 爆破参数 “) 单耗2 根据本矿多年小抵抗线 (, ““ ) 硐室微差爆破实践经验和硐室掘进揭露出来的 矿岩性质及构造情况, 取2R “ “ 2P J/ 。万方数据 ) 爆破作用指数该爆破工程既是采矿爆破, 又是削顶爆破。对采矿爆破而言, 要求大块率低, 爆 后工作面平整, 爆堆相对集中, 作用指数应接近于标 准爆破; 对于削顶爆破而言为了保证爆破安全不允 许有破坏性滚石并尽量减少反面矿量损失, 其作用 指数应取松动爆破作用指数。 “) 最小抵抗线“ 因段高较低, 底盘宽相对较 大, 同样考虑抗高比后, 决定采用多排微差爆破硐室 布置方式。取“/ , 从而“ ’。 ) 装药量 条形药室 ’ () “ * 集中药室* ’ () ““ 式中 为条形装药时每米巷道装药量, /’; ’为所使用炸药能量换算系数, 对 岩石炸药’ *;为炸药单耗,,* * /’ “; () 为作 用指数的函数, () - “; “为药室 最小抵抗线, 对条形药室“为条形药室段的平均最 小抵抗线, ’; 条形或长条分集装药的同条形药室 “值变化不超过* ., 否则用间隔装药;为条形 装药段爆体长度, ’。 “ , 药室布置与装药结构设计 由于爆体比较特殊, 抵抗线“确 定后硐室位 置也就定了。在药室掘进过程中, 根据揭露出来的 地质构造情况和掘进爆破的难易程度作完全的调 查, 并标于设计图上, 为下一步装药设计提供依据。 由于抵抗线比较小, 单位长度装药量偏小, 为了 保证装药量完全爆轰并稳定传爆, 装药结构采用集 中、 条形和长条分集混合装药结构。分集原则是长 条分集装药端部间距不能大于 , “ , 相邻最小 抵抗线之平均值。对于条形或长条分集装药其端部 侧向不逸出半径取 , “ * , 的最小抵抗线。 “ , “堵塞结构设计 总结多年来小抵抗线硐室微差爆破经验和结合 本次爆破的实际情况, 在第一排向外至主硐口用砂 袋全巷回填与其余支硐口向外用浅眼装药超前爆破 回填法相结合的混合回填法。 “ , 爆破网路 为了提高装药的爆轰能力, 起爆体间距小一些, 为 “ ’, 而集中药室放置双起爆体。排间实现毫 秒级微差起爆, 回填眼超前相应排支硐装药起爆。 起爆网路采用段发电雷管传爆, 非电导爆管雷管起 爆的并串并双回路 (针对于导爆管雷管而言) 起爆方 法。砂袋回填时必须经常注意保护起爆网路。 爆破安全 因本次爆破总装药量和单次起爆装药量比以往 在该地段任何一次硐室爆破总装药量和单次起爆药 量小得多, 且都是用规范推荐的同一安全距离检算 公式进行验算, 验算值远远低于被保护对象规定值, 所以本次爆破对三大危害来说是安全的。 爆破效果及体会 爆后, 爆体重心往正面前移, 爆堆比较集中且爆 堆平均高比原爆体平均高低三分之一。表面块度均 匀, 大块率达到了预期效果。主要爆破危害比以前 任何一次小得多。反面侧只呈现裂开或 (鼓) 隆起, 没有任何危险性滚石, 即对反面坡脚机动处修理厂 房等毫无影响。工作面较平整, 总体达到了设计的 预期效果。 使用该爆破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尽量查清硐室开挖所揭露出来的爆体内部的 地质构造及矿岩性质特征, 以使作为装药结构和分 集调整装药的依据。 ) 硐室开挖断面以能够正常施工为准, 不能过 大, 否则增加开挖量和使装药不耦合系数加大。 “) 为了保证条形装药或长条分集装药的稳定爆 轰, 每米巷道装药量不能过小, 且起爆体间距不能过 大。 ) 条形或长条分集装药必须避开不良地质构造 或破碎带, 分集装药以此为依据。 参考文献 [*] 张志呈,爆破基础理论与设计施工技术 [-],重庆 重 庆大学出版社, * . . , [] 肖家祥,小抵抗线硐室微差爆破的设计及效果分析 [/],爆破, * . . (“) * “ * , [“] 张世平, 王立安, * 0级硐室大爆破 [/],爆破, , () “ , [] 龙维祺,爆破工程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 . . , * 爆破 年“月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