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回采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pdf
第2 9 卷第3 期 2 0 1 2 年9 月 爆破 B L A S T I N G V 0 1 .2 9N o .3 S e p .2 0 1 2 d o i 1 0 .3 9 6 3 /j .i s s n .1 0 0 1 4 8 7 X .2 0 1 2 .0 3 .0 1 0 大断面回采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卫志强1 ,任智敏2 ,王树祥1 1 .葛洲坝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 0 0 0 2 3 ;2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采矿系,太原0 3 0 0 3 1 摘要应用F L A C3 D 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巷道断面形状、巷道高宽比、围岩侧应力系数及巷道埋深 这4 个因素对大断面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六边形断面比矩形和类拱形断面更有利于巷道 的稳定;巷遭高宽比r 越大,围岩收敛量越大,当r l 时两帮移近量大于项底板移近量,r 1 ;w h e na s p e c tr a t i or 1 .t h et w ow a l l s ’c o n v e r g e n c ei sl e s st h a nr o o f a n df l o o r ’S .W i t hl a t e r a ls t r e s sc o e f f i c i e n ti n c r e a s e ,t w ow a l l s d e f o r m a t i o nb e c o m e sb i g g e r ,a n dr o o f - d e f o r m a t i o nb e c o m e ss m a l l e r ;T h r o u g hm u h i p l e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 ,i ts h o w st h a tt h ed e g r e e so fi n f l u e n c eo ff o u rf a c t o r so nt w ow a l l a n dr o o fa r ed i f f e r e n t . K e yw o r d s l a r g es e c t i o nm i n i n gr o a d w a y ;s t a b i l i t y ;s e c t i o ns h a p e ;a s p e c tr a t i o ;l a t e r a ls t r e s sc o e f f i c i e n t 所谓的“大断面”,是相对于传统的煤矿巷道的 断面而言,以前的煤矿巷道出于采煤和成本等因素 的需要,基本上都是截面积在1 0m 2 左右的巷道,仅 仅满足工人进出和运输煤炭的需要’4J 。而现在的 “大断面”则将巷道的面积扩大至2 4I n 2 以上,不仅 令工人进出更为舒适、运送煤炭更为便捷,更为重要 的是解决了地质对煤矿“冲击地压”的危害怕j 。特 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现代化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 收稿日期2 0 1 2 0 2 2 2 作者筒介卫志强 1 9 8 0 一 ,男,学士,工程师,从事爆破工程与技术 研究, E - m a i l g e n h u a z h u l 9 7 9 1 6 3 .c o r n 。 的发展,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中厚煤层一次采全 高等高产高效开采方法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应用,为 更好地适应大采高、大采高综放的回采需求,在回采 巷道断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巷道高跨比也在不断 增大,出现大断面高煤帮巷道∞’1 引。 大断面巷道稳定性问题是巷道设计、施工及使 用中最关切的问题。为了解大断面巷道变形破坏的 特点,以围岩变形量为判断巷道稳定性的判据,选取 2 个工程地质因素和2 个采矿技术因素作为巷道稳 定性的影响因素,用正交设计方法,构建了9 个不同 的研究大断面巷道稳定性的方案,模拟和分析巷道 万方数据 第2 9 卷第3 期 卫志强,任智敏,王树祥大断面回采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4 3 模型的稳定性差异。 1 高帮巷道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采用F L A C3 D 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工作面的煤 层赋存特征,假定岩层为水平分布的,各层的岩性各向 同性的、连续的,岩体中的裂隙、断层暂不考虑。岩体 中的破断符合M o h r - C o u l o m 准则。用巷道埋深和围岩 侧应力系数来表征岩体的构造应力;以巷道断面形状 和巷道高宽比来表征巷道断面几何形状与尺寸。 数值模拟研究内容为不同开采深度H 下大断面 巷道在不同巷道断面形状K 、巷道高宽比r 和侧应力系 数A 的影响下的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稳定性差别。 1 .1 确定模拟岩体的力学参数 老顶体积模量1 1G P a ,剪切模量8G P a ,内聚力 6 .5M P a ,内摩擦角3 6 。,抗拉强度6 .5M P a ,密度 2 7 8 0k s /m 3 。直接顶体积模量7G P a ,剪切模量 1 .8G P a ,内聚力。3 5M P a ,内摩擦角3 2o ,抗拉强度 0 .4M P a ,密度2 7 0 0k g /m 3 。煤层体积模量O .5G P a , 剪切模量0 .2G P a ,内聚力1 .2M P a ,内摩擦角3 0 。, 抗拉强度0 .6M P a ,密度1 3 8 0k g /m 3 。直接底体积 模量6G P a ,剪切模量3G P a ,内聚力2 .9M P a ,内摩 擦角3 4o ,抗拉强度0 .8M P a ,密度2 3 0 0k g /m 3 。 1 .2 建立模型 模型x 方向按5 倍巷道宽度再加上巷宽共计 5 5I n ;由于可等效为平面问题,故y 方向为单位长 度;模型的高度 z 方向 ,取底板岩层3I n ,煤层厚 度9m ,顶板岩层取2 层,共厚1 4I l l ,开挖模型巷道 宽度5n l ,巷道高度随高宽比的不同而变化。模型 顶部和左右为应力边界条件,根据采深顶部施加均 布载荷,左右两侧根据侧应力系数的不同施加水平 应力。模型的前后边界设为水平位移固定条件,底 部设为垂直和水平位移固定条件。 1 .3 模拟方案设计 模型主要研究不同加载时,巷道断面形状、巷道 高宽比和围岩侧应力系数这3 个因素对巷道稳定性 的影响规律。巷道稳定性可用巷道围岩收敛量或巷 道破坏垮落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价。模型设计时,巷 道宽度为5 .0i n 。模型加载按间隔2 0 0m 从2 0 0 8 0 0m 采深范围进行,相应换算为加载应力。围岩 侧应力系数A 选择3 种,1 .5 、1 .0 、0 .5 ;巷道高宽比r 亦设计3 种,即1 .2 、1 .0 和0 .8 ;巷道断面形状选择 矩形、六边形和类拱形。由选择的巷道稳定性影响 参数决定了该正交试验为3 因素3 水平,可组成9 种模拟方案,见表1 。 表1 数值模拟实验方案 T a b l e1 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c h e m eo f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 2 结果与讨论 2 .1 巷道断面形状对巷道稳定的影响规律 巷道断面的增大显著增加了围岩的不稳定性, 以往对巷道稳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围岩应力和支护 方式的选择上,但一直没能有效地改变巷道变形量 大、支护困难的现状。因此,需要转变思路,从巷道 断面形状与围岩塑性区分布关系方面着手研究,找 到一种能符合特定围岩状态的巷道断面形态,如图 l 所示,是3 种不同断面形状的回采巷道在相同外 界条件下的塑性区分布图。 a 矩形 b 类拱形 c 六边形 图1围岩应力及塑性区分布 F i g .1 D i s t r i b u t i o nl a wo f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s t r e s sa n dp l a s t i cz o n e 从图l 可以看出 1 巷道顶底板浅部围岩首先出现拉破坏,之 后破坏范围向围岩深部发展,形成以剪切破坏为主 的塑性区,并向巷道肩角和底角扩展。矩形巷道的 万方数据 爆破 2 0 1 2 年9 月 顶底板和两帮上均有拉破坏分布,而类拱形巷道和 六边形巷道只在顶底板上出现拉破坏。由于岩石是 一种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所以巷道周边拉破坏范 围越小越有利于巷道稳定,从这个角度看,类拱形断 面和六变形断面较矩形断面更有利于巷道稳定。 2 巷道断面形状对围岩塑性区分布影响显 著。六边形巷道围岩塑性区面积最小,矩形巷道围 岩的塑性区面积最大,是前者的1 .7 倍。可见,在一 定条件下,相比其他2 种断面形状,六边形断面对围 岩的破坏范围最小,是最优的开挖形状。 g2 0 0 日 面1 5 0 器1 0 0 攫5 0 隧0 巷道高宽比r a 顶底板移近量 3 对于高煤帮巷道 即巷道高宽比r 1 ,两 帮塑性区面积明显比顶底板塑性区面积大。说明高 煤帮巷道的两帮比顶底板更容易出现失稳,是支护 的重点部位。 2 .2 巷道高宽比,对巷道稳定的影响规律 除巷道断面形状外,断面尺寸也是重要的围岩 稳定性影响因素,用高宽比来控制巷道断面的竖向 尺寸,横向尺寸固定。如图2 所示在不同埋深下巷 道高宽比r 和顶底板移近量 图2 a 所示 和两帮 移近量 图2 b 所示 的关系曲线。, 2 0 0 面1 5 0 蚓1 0 0 葵5 0 窿 O 0.20 .40 .60 .81 .O1 .21 .4 巷道高宽比, b 两帮移近量 图2 高宽比与围岩收敛量关系 F i g .2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a s p e c tr a t i oa n d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d e f o r m a t i o n 由图2 可以看出 1 图2 a 表明巷道埋深较浅 2 0 0m 、4 0 0m 时,高宽比r 对顶底板移近量影响不显著;埋深较深 6 0 0m 、8 0 0m 时,随高宽比增大,当r 1 时,移近量明显增大,可 见r 1 是深埋巷道顶底板稳定性开始恶化的高宽 比的临界点。 2 图2 b 显示在不同埋深下,巷道高宽比r 与两帮移近量成正向线性关系。当巷道埋深逐渐增 加,随着r 的增大,两帮移近量的变化率也在增大, 即巷道开挖越深,高宽比越大,两帮移近量越大。 3 随巷道高宽比r 增大,当r 1 时两帮移近 量大于顶底板移近量,r 1 后,曲线斜率明显变大,可见A 1 是深埋巷道顶底 板稳定性开始好转而两帮稳定性陡然恶化的侧应力 系数的临界点。需要说明的是现场实测的巷道围岩 收敛量通常比数值模拟的值还要大些。 目 昌 棚 姆 稔 辩 睦 5 0 0 0 5 0 0 0 5 0 00 .20 .40 .51 .01 .52 .0 侧应力系数 ’ b 两帮移近量 图3 侧应力系数与围岩移近量关系 F 遮.3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l a t e r a ls t r e s sc o e f f i c i e n ta n d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d e f o r m a t i o n 2 .4 高帮回采巷道稳定性的总体影响规律 综合分析前述诸因素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和主次排序,将巷道收敛量s 和变量影响因素r 、A 、 K 以及日做多元回归分析,有 下转第7 7 页 万方数据 第2 9 卷。第3 期魏兴,池恩安,陈斌,等茅台酒厂朱旺沱宾馆1 2 层大楼爆破拆除 7 7 上接第4 4 页 、S 顶底板 一1 3 9 .5 1 1 8 7 .0 0 H 3 0 .0 0 r 一 9 2 .8 3 A 5 2 .3 5 K S 两帮 一4 5 8 .2 7 1 4 6 .1 4 H 1 5 4 .6 4 r 1 1 9 .8 8 A 7 9 .8 7 K 通过分析,日、r 、A 、K 对巷道两帮围岩稳定性影 响的显著性主次顺序为高宽比r 埋深H 侧应力 系数A 巷道断面形K ;而日、r 、A 、K 对巷道顶底板 稳定性影响的显著性主次顺序为埋深H 侧应力 系数A 巷道断面形状K 高宽比r 。 由此可见,在4 个影响因素中,当巷道埋深和围 岩侧应力系数作为客观的工程地质因素不变时,巷 道断面形状和尺寸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是 不同的高宽比对两帮的稳定性影响最显著,特别是 高帮巷道,这种影响更为明显;但其对顶底板稳定性 的影响程度要低于断面形状对顶底板的影响,说明 合理的巷道断面形状更有利于顶底板的稳定。 3 结论 采用数值模型试验方法,对大断面巷道稳定性 做了模拟研究,有如下简要结论 1 与矩形巷道和类拱形巷道相比,六变形巷 道围岩的破坏范围最小,是最有利于巷道稳定的断 面形状。 2 巷道埋深较浅时,高宽比r 对顶底板移近量 影响不显著,深埋深下,r 1 时,顶底板移近量陡然 增加;而两帮移近量始终随r 的增大而增大。 3 围岩侧应力系数A 越大,顶底板移近量越 小,两帮移近量愈大;埋深越大,围岩收敛量的变化 率越大。 4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知j 巷道埋深、巷道断 面形状、巷道高宽比和围岩侧应力系数对巷道顶底 板和两帮的稳定性有着不同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1 ]吕爱钟,张路青.地下遂洞力学分析的复变函数方法 [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7 1 0 9 - 1 1 3 . [ 2 ] 李围.隧道及地下工程F L A C 解析方法[ M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 0 0 9 3 9 - 5 3 . [ 3 ]陈育民,徐鼎平.F L A C /F L A C3 D 基础与工程实例 [ M ]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 0 0 9 7 5 - 8 5 . [ 4 ] 贾喜荣.矿山岩石力学[ M ]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 9 9 7 2 7 3 2 8 4 . [ 5 ] 耿献文.矿山压力测控[ M ] .徐州矿业大学出版社, 2 0 0 2 1 2 1 9 . [ 6 ]宋宏伟.井巷工程[ M ]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 0 0 7 4 0 .6 0 . [ 7 ] 谭云亮,刘传孝.巷道围岩稳定性预测与控制[ M ] .北 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 9 9 9 8 3 .1 0 0 . [ 8 ] 蒋金泉,韩继胜,石永奎.巷道围岩结构稳定性与控制 设计[ M ]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 9 9 9 2 7 6 1 . [ 9 ] 钱卫林,宋选民.裂隙巷道稳定性试验研究[ J ] .山西 煤炭,2 0 0 5 2 2 4 . [ 9 ]Q I A NW e i l i n g ,S O N GX u a n - m i n g .S t u d yO i lt h ed r a f ts t a - b i l i t yt h r o u g hf r a c t u r e d r o c kb o d y s [ J ] .S a n x iC o a l , 2 0 0 5 2 2 - 4 , i nC h i n e s e [ 1 0 ]汪岚,黄彩虹.基于M A T L A B 色差预测多元回归模 型的研究[ J ]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 0 0 8 8 1 0 1 5 1 0 1 8 . [ 1 0 ] W A N GL a n ,H U A N GC a i h o n g .R e s e a r c ho fc o l o rd i f f e r - e n c em o d e lo fm u l t i v a r i a t er e g r e s s i o nb a s e do nm a t l a b [ J ] .C o m p u t e r sa n dA p p l i e dC h e m i s t r y ,2 0 0 8 8 1 0 1 5 1 0 1 8 . i nC h i n e s e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