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楔形混合掏槽爆破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pdf
第3 3 卷第4 期 爆破 V 0 1 .3 3N 。.4 2 0 1 6 年1 2 月B L A S T I N GD e c .2 0 1 6 d o i 1 0 .3 9 6 3 /j .i s s n .1 0 0 1 4 8 7 X .2 0 1 6 .0 4 .0 0 2 菱形楔形混合掏槽爆破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 凌同华h ,曹峰7 l a l b 李洁2 1 .长沙理工大学a .土木与建筑学院;b .桥梁工程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长沙4 1 0 1 1 4 ; 2 .新余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新余3 3 8 0 0 0 摘要 为了提高隧道在坚硬岩石条件下深孔爆破的掘进效率,首先提出了菱形楔形混合掏槽技术,计算 了掏槽爆破技术参数;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混合掏槽的爆破成腔过程及应力波的传播规律,实现了槽腔 过程的可视化,并提取了关键部位的有效应力峰值;最后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研究表明该掏槽方式形成 了多级多段掏槽,增加了爆炸应力波对坚硬岩体拉伸压缩破坏的次数,有利于破碎坚硬岩石;菱形掏槽炮孔 侧面单元的有效应力峰值上下波动小,能量分布平均,能减弱炮孔过长引起的岩石夹制作用,形成稳定成型 的槽腔;经测试,平均炮孔利用率达到了9 4 %,验证了菱形楔形混合掏槽爆破参数的合理性。 关键词坚硬岩石;菱形楔形混合掏槽;深孔爆破;成腔过程;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U 4 5 5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1 4 8 7 X 2 0 1 6 0 4 0 0 0 9 0 6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D i a m o n da n dW e d g e - s h a p e dC u t t i n gB l a s t i n g L I N GT o n g h u a h ,C A OF e n 9 18 岫,L l j i e 2 1 .a .S c h o o lo f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A r c h i t e c t u r e ;b .H u n a nP r o v i n c eU n i v e r s i t y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o fB r i d g e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a n g s h a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C h a n g s h a4 1 0 11 4 ,C h i n a ;2 .S c h o o l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 X i n y uU n i v e r s i t y ,X i n y u3 3 8 0 0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t oi m p r o v ed r i v a g ee f f i c i e n c yo fd e e ph o l e b l a s t i n gi nh a r dr o c kt u n n e l s ,ad i a m o n da n d w e d g e s h a p e dc u t t i n gb l a s t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w a sf i r s t l yp u tf o r w a r da n dt h ec u t t i n gb l a s t i n gp a r a m e t e rw a sc a l c u l a t e d . H e n c e ,t h ec u t t i n gc a v i t yf o r m a t i o nC a l lb ev i s u a l i z e da f t e ra d o p t i n g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b ys t u d y i n gt h em i x e dc u t t i n gc a v i t ys h a p i n gp r o c e s sa n dt h es p r e a d i n go fs t r e s sw a v e ,m e a n w h i l et h ee f f e c t i v es t r e s sp e a kw a sd r a w nf r o mk e y p a r t s .F i n a l l yt h es p o ta p p l i c a t i o nt e s t sw e r ec a r r i e do u t .A l l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d i a m o n da n dw e d g e s h a p e dc u t r i n gi sm u c ha p p r o p r i a t ei ns m a s h i n gh a r dr o c k sd u et om u l t i l e v e la n dm u h i s e c t i o nc u t t i n g sw h i c hc a np r o d u c el a r g e r b l a s t i n gs t r e s sa f t e rm a n ys t r e t c h e s ,c o m p r e s s e sa n db r e a c h e so nh a r dr o c k s .T h ee f f e c t i v es t r e s sp e a kO i lp r o f i l eo ft h e d i a m o n dw e d g e s h a p e dc u t t i n gg r o o v eh o l ef l u c t u a t e st i n ya n dt h ee n e r g y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v e r a g e sw e l l ,w h i c hr e d u c e s t h ec l a m p i n ga n dp r e s s i n gi n f l u e n c ec a u s e db yl e n g t h yb l a s t i n gh o l e sa n df o r m sas t a b l ec u t t i n gc a v i t y .T h er e s u l t p r o v e st h a tt h eb l a s t i n gp a r a m e t e ro fd i a m o n dw e d g e - s h a p e dm i x e dc u t t i n gi sr e a s o n a b l e ,a n dt h eb l a s t i n gh o l e s ’a v e r a g eu t i l i z a t i o nr e a c h e s9 4 %. K e yw o r d s h a r dr o c k ;d i a m o n da n dw e d g e s h a p e dc u t t i n g ;d e e ph o l eb l a s t i n g ;c a v i t yf o r m a t i o n ;n u m e r i c a la - n a l y s i s 万方数据 1 0爆破 2 0 1 6 年1 2 月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 隧道掘进速度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1o 。目前,采用 深孑L 爆破是坚硬岩石隧道快速掘进的发展趋势。深 孔爆破时,岩石的夹制力明显增大,采用普通掏槽方 式槽腔成型效果差,炮孔有效利用率低,限制了掘进 速度[ 2 - 43 。因此,选择合理的掏槽方式和爆破技术 参数,是形成稳定成型槽腔的关键。许多学者对掏 槽爆破的研究多集中于立井和矿山巷道H 圳,而针对 坚硬岩石条件下公路隧道的深孑L 掏槽爆破研究鲜见 报道。基于此,在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一 种更为高效的掏槽方式,提出了菱形楔形混合掏槽 方式。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并采用L S D Y N A 有限元 软件对该掏槽方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爆炸 成腔过程及应力波的传播过程。在此基础上,经过 现场爆破试验,优化了爆破参数。 1 混合掏槽的参数确定及炮孑L 布置 1 .1 掏槽方式的确定和优化 掏槽方式选用菱形楔形混合掏槽,复式楔形掏 槽选择双楔形掏槽,楔形一级掏槽孔为单侧2 孑L 共 4 孔,二级掏槽孔为单侧3 孔共6 孔,菱形掏槽采用 双空孑L 0 ‘1 1 ] ,设在双楔形掏槽孑L 的中心部位。 1 .2 菱形掏槽孔与空孔的间距 菱形掏槽孔作为第1 段掏槽眼起爆时,空孔与 掏槽炮孔之间应有适当间距,间距过大,空孔附近的 岩体无法被拉伸破坏,间距过小,将增加炮孔数量和 炸药消耗量。因此,为了确保空孔起到自由面和补 偿空间的作用,菱形掏槽孔与空孔的间距应小于岩 石中炮孔壁周围形成的破碎圈半径。爆炸引起的破 碎圈半径和裂隙圈半径的表达式分别为“ 2 1 3 ] R 。f 碰姿鲨 1 、8 4 2 盯以 7 驴 篙 _ 1 %宇- ㈩ B [ 1 6 2 1 6 2 一2 b 1 6 2 ] 寺 3 收稿日期2 0 1 6 1 0 2 7 作者简介凌同华 1 9 6 8 一 ,男,湖南双峰人,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博 士、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爆破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隧道工程 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 m a i l l i n g t o n g h l l a 1 6 3 .e o m 。 通讯作者曹峰 1 9 8 2 一 ,男,湖南益阳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 师,从事隧道爆破技术及理论研究, E m a i l c a o f e n 9 1 3 0 1 6 3 .t o m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1 2 7 8 0 7 1 、5 1 3 0 8 0 7 2 ;湖南省研 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 C X 2 0 1 6 8 3 8 9 ;长沙理工大学桥 梁工程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1 5 K A 0 3 a 2 } 4 l p d 式中尺。、R 分别为压碎圈半径和裂隙圈半径; P 。、P 分别为炸药密度和被爆岩体密度;D 为爆速; C ,为岩石的声速;弘。为岩石动泊松比;z 。为装药轴 向系数;K 为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n 为压力增大系 数;y 为膨胀绝热指数;矿小盯甜分别为岩石的动态抗 压强度和抗拉强度;h 为炮孔半径;口为应力波衰减 指数;b 为侧向应力系数。 主要参数为炮孔直径4 2m m ,装药密度 11 0 0k g /1 T 1 3 ,岩石密度2 9 0 0k g /m 3 ,炸药爆速 3 9 0 0 m /s ,声速3 8 0 0m /s ,岩石动泊松比0 .2 2 ,装药 径向不耦合系数1 .3 ,按式 1 计算得到破碎圈半径 为2 2 9m r f l 。因此,掏槽眼与中心眼的距离应小于 2 2 9m m 。取菱形掏槽孑L 左右两孔距空孔距离为 1 5 0m m ,上下两孔距空孔距离为1 7 5m m 。 1 .3 单列楔形掏槽眼的间距 形成菱形掏槽槽腔后,楔形掏槽孔作为第2 、3 段爆破,单列的两个掏槽孔之间形成导向裂缝直至 贯通,实现裂缝靠槽腔两侧的岩石向槽腔中心运动, 直至破碎岩石抛出槽腔,槽腔继续扩大。单列楔形 掏槽眼的间距可根据岩石爆破时形成的裂隙圈半径 作为评价指标,将各参数代人式 2 ,求得裂隙圈半 径为6 5 1I T l m 。单列楔形眼的间距应小于裂隙圈半 径,取5 0 0m i l l 。 1 。4 楔形掏槽眼角度 最佳的楔形掏槽孑L 角度能扩大槽腔体积,提高 炮孔利用率,减少钻眼施工难度。在坚硬岩石条件 下进行深孔爆破时,需要设计与之适应的炮孔角度, 炮孑L 角度过大或过小均有可能造成掏槽爆破失败。 双楔形掏槽的炮孔角度0 ,和0 与炮眼深度及排间 距参数的关系式表示为。6 3 2 ,,. t a n 0 1 2 万- - - - 1 砑 5 2 £, ‘a n o z 2 矿忑寿面 6 式中0 ,和0 为一级掏槽和二级掏槽孑L 倾角; £。和L 为一级掏槽孔和二级掏槽孑L 深度;B 为一级 掏槽眼孔口间距;c 为一级掏槽和二级掏槽孔孔口 排间距;d 为二级掏槽孑L 孑L 底排间距。 按式 5 和式 6 计算得到炮孔角度0 , 7 0 。, 0 2 7 3 。。 1 .5 炮孔布置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推算出楔形一级掏槽孔与空 孔距离为1 4 0 0m m 。考虑到楔形二级掏槽孔爆破的 万方数据 第3 3 卷第4 期 凌同华,曹峰,李洁菱形楔形混合掏槽爆破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 1 1 目的主要是加强岩石的破碎,将槽腔两侧剩余岩石 抛掷出自由面,扩大楔形掏槽槽腔,则二级掏槽孔与 一级掏槽孔的列间距以爆破裂隙圈半径为依据,由 式 2 取5 0 0m m 。炮孔采用反向装药结构,炮孑L 直 径为咖4 2m m 。根据文献[ 6 ] ,装药长度取钻孔长度 蕾1 的7 0 %~8 0 %,结合具体情况,菱形掏槽孑L 的装药 长度取3 .2m ,楔形一级和二级掏槽孔的装药长度 分别取2 .2m 、3m 。菱形楔形混合掏槽炮孔布置如 图1 所示。 i i 笏 图1 菱形楔形混合掏槽炮孔布置 单位i /l l n F i g .1B l a s t i n gh o l e sl a y o u to fd i a m o n dw e d g e - s h a p e dm i x e dc u t t i n g u n i t m m 2 数值计算研究 2 .1 数值计算模型 采用1 /4 的菱形楔形混合掏槽模型作为计算模 型,尺寸长、宽、高分别为X 4 0 0 0m m ,Y 2 0 0 0m m ,Z 一4 0 0 0m m 。菱形掏槽孔深4m ,楔形 一级掏槽孔深3 .1m ,楔形二级掏槽孔深4 .2m ;模 型侧面设置无反射边界条件;孔间起爆顺序为菱形 掏槽孑L 第1 段爆破,楔形一级掏槽孔和二级掏槽孔 分别为第2 、3 段起爆。计算采用流固耦合算法,模 型共划分5 2 0 1 2 9 个单元。计算模型见图2 。 一 1 ..._ .一.. ._ _ 二 L 。 图2 数值计算模型 F i g .2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 2 .2 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 岩石材料模型选择术M A T P L A S T I C K I N E M A T I C ,其物理力学参数为密度2 9 0 0k g /m 3 ,泊松 o o o 寸 比0 .2 3 ,弹性模量4 5G P a ,剪切模量2 0 .5G P a ,单轴 抗压强度1 7 5M P a 。为便于观察槽腔的成型过程, 选用M A T _ A D D E R O S I O N 失效选项卡定义岩石破 坏准则,自动删除已失效的单元4 | 。炸药采用2 ”岩 石硝胺炸药,材料模型为术M A T _ H I G H E X P L O S I V E B U R N ,状态方程为J w L 方程,参数包括密度 1 1 0 0k g /m 3 ,爆速3 9 0 0m /s ,A 5 2 0G P a ,B 0 .7 6M P a ,R 。 4 .2 ,R 2 1 ,拟合参数0 .3 ,单位体积 内能8 .5G P a 。空气材料采用M A T N U L L 空模型, 密度1 .1k g /m 3 ,填塞材料选择泥土,材料模型为 M A T _ S O I L A N D F O A M ,密度1 8 0 0k g /m 3 ,凝聚力 1 8k P a ,泊松比0 .3 7 ,剪切模量3 .6 5G P a ,摩擦系数 0 .7 ,内摩擦角3 5 0 。 2 .3 计算结果与分析 2 .3 .1 槽腔成型过程竖直剖面分析 在Z 一2 0 0 0m l n 处沿z 轴垂直方向切割平 面,分别取2 2 0 、2 5 0 、6 7 0 、7 8 0 、1 5 0 0 、1 6 5 0 恤s6 个时 间段的剖面图,得到不同时刻的竖直剖面见图3 。 2 2 0 s 时,菱形掏槽孑L 开始起爆,柱面应力波以炮 孔为中心迅速向周围扩散传递,应力急剧上升,炮孔 壁附近的岩石瞬间破碎,槽腔迅速扩大。2 5 0I x s 时,应力波继续传播至空孔附近,随着空孔壁附近应 力波的传播及反射,造成岩体压缩破碎,槽腔形状呈 | | 。p 啦门j 一 | | 烈∥ | | | | r | | | | j _ | | 一二’I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I I | | 石 | || | / | | | | | | ∥ I 一|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I | | I ■ 万方数据 1 2爆破 2 0 1 6 年1 2 月 两侧较窄的近似椭圆形。6 7 0 斗s 时,楔形一级掏槽 孔开始起爆,2 段应力波与1 段应力波产生强叠加, 通过叠加后的应力波呈弧形向外扩展,传播至自由 面形成反射拉伸波,对炮孔周围的岩石重复拉伸破 坏,扩大掏槽空腔。7 8 0I x s 时,叠加后的应力波呈 弧形向外扩展,槽腔形状旱两侧较宽的近似椭阒形. 1 5 0 0 斗s 时,楔形二级掏槽孔起爆,3 段爆破形成的 柱面应力波与前面的2 段、1 段应力波迅速叠加。对 炮孔周边岩体形成第三次拉伸破坏。1 6 5 0 斗s 时, 应力开始不断释放,槽腔基本成型,形状呈近似 矩形。 图3 不同时刻的有效应力云图及槽腔变化图 F i g .3 E f f e c t i v es t r e s sn e p h o g r a m sa n dc a v i t yf o r m a t i o nd i a g r a m m a t i cs k e t c ho nd i f f e r e n tm o m e n t 2 .3 .2 槽腔成型过程水平剖面分析 为了更好的研究槽腔成型过程及有效应力变化情 况,分别在坐标Y 0t o n i 、Y 一2 5 0B i n 、Y 一5 0 0n l l n 处沿水平方向取平面,选取的水平剖面见图4 。 c h } y 一2 5 01 1 1 1 1 1 110 f L L ‘} 图4 水平剖面图 F i g .4 H o r i z o n t a ls e c t i o n 可以看出,图4 a 中,菱形掏槽孔在5 2 0p , s 时 起爆完成,应力波出现衰减,形成近似矩形的槽腔。 图4 b 中,至1 1 0 0I z s 时,应力不断释放,有效应力 值下降,形成了半矩形半楔形状的槽腔。图4 c 中,楔形掏槽孔在1 9 0 0 s 时全部起爆完成,应力急 剧衰减,应力波的叠加作用已不明显,掏槽槽腔基本 成型,形成了准楔形掏槽槽腔。 由上分析可知,在坚硬岩体中进行深孔爆破时, 相比楔形掏槽,菱形掏槽孔起爆可以减弱楔形一级 掏槽孔受岩石夹制的作用,有效的形成新的自由面, 有利于扩大掏槽槽腔。 2 .3 .3 有效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在模型的炮孔底面处,选择6 个单元,图5 为炮 孔底部典型单元布置图,其中F 点位于楔形一级掏槽 万方数据 第3 3 卷第4 期凌同华,曹峰,李洁菱形楔形混合掏槽爆破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1 3 孔孔底处。同时,取菱形掏槽孔、楔形一级掏槽孔和 二级掏槽孑L 的一个炮孔作为研究对象,在炮孔侧面处 沿炮孔装药段每隔5 0c m 选取一个单元,每处均选取 5 个单元。由于许多网格单元爆破后迅速破坏,为了 解有效应力的变化情况,取消木M A T A D D E R O S I O N 围岩抗拉失效准则,并提取随时间变化的有效应力, 绘制典型单元的时间历程曲线如图6 、图7 所示。 日 山 皇 \ R 目 蓑 妞 匿ffmgt9-2r,dm.。os20e4。44fi203}■ ●a 御,2 3 3 j , I b H M 7 2 0 】 图5 炮孔底部典型单元布置图 F i g .5 L o c a t i o n so ft y p i c a le l e m e n t sa r r a n g e m e n t a th o l eb o t t o m 图6 炮孔底面处典型单元的有效应力时程曲线 F i g .6 E f f e c t i v es t r e s s t i m eC l l l “ v e so ft y p i c a l e l e m e n t sa th o l eb o t t o m 由图6 可以看出,B 点的有效应力峰值最大,达 到4 3 0M P a ,C 点应力峰值最小,为1 1 8M P a 。分析 可知,曰点位于菱形掏槽孔附近,起爆至1 0 斗s 时已 达到了应力最大值;C 点处于掏槽孑L 的下方,距离炮 孔的位置相对较远,应力值出现两个波峰,但主要受 菱形掏槽孔爆破的影响。 图7 a 中菱形掏槽孔各单元的有效应力峰值 均出现在5 0 0I x s 之前,从5 个单元中的有效应力峰 值大小来看,A 点有效应力值最大,B 点最小,除A 点因起爆造成有效应力较大外,其它点的有效应力 峰值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分析可知,起爆孔爆破 时,有效应力范围瞬间扩大至A 点,增大至B 点时 有效应力开始下降,随后应力波开始出现叠加,应力 峰值逐渐增大至E 点。图7 b 中楔形一级掏槽孔 的有效应力峰值出现在5 0 0I x s 至1 0 0 0 斗s 之间, C 点应力峰值最大,为6 3 4M P a ,D 点最小,为 1 5 4M P a 。应力峰值整体呈山峰状。分析原因,由 于受菱形掏槽孔爆炸应力波叠加作用以及楔形一级 掏槽孔抵抗线变化较大的影响,应力峰值上下波动 幅度较大,炮孑L 引爆初期应力波的强叠加作用造成 应力峰值增大,随后应力开始释放并衰减。图7 c 中楔形二级掏槽孔的有效应力峰值出现在1 2 0 0i x s 至1 7 0 0t x s 之间,最大值出现在C 点,为5 8 1M P a , 较小值出现在B 点和D 点,分别为4 6 4M P a 和 5 1 1M P a ,峰值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山峰状,但上下波 动幅度较小。 结果表明,菱形掏槽孔侧面的单元有效应力峰 值大小较为稳定,上下波动幅度小,有利于形成稳定 的自由面和补偿空间。菱形楔形混合掏槽起爆时, 形成了多级多段的掏槽爆破,爆炸应力波经过多次 冲击坚硬岩体,增大了岩石的破碎面积,扩大了槽腔 体积,有利于槽腔的成型。 时间/m s a 菱形掏槽孔 a D i a m o n dc u t t i n g 时间/m s b 楔形一级掏槽孔 b W e d g e s h a p e dc u t t i n go ft h ef i r s tl e v e l 51 01 52 0 时间/m s c 楔形二级掏槽孔 c W e d g e s h a p e dc u t t i n go ft h es e c o n dl e v e l 图7 炮孑L 侧面处典型单元的有效应力时程曲线 F i g .7 E f f e c t i v es t r e s s - t i m ec u r v e so ft y p i c a le l e m e n t so nh o l ep r o f i l e 6 5 4 3 2 l O O O O O O O 万方数据 1 4爆破 2 0 1 6 年1 2 月 4 工程应用 某公路隧道,围岩主要为花岗岩,岩石坚硬致密, 岩体完整且稳固性好,隧道埋深2 0 0m ,设计断面 9 1 .8m 2 ,现已掘进8 0 0m ,原开挖方案采用楔形掏槽 爆破,设计进尺4 .0m ,实际爆破进尺仅3 .0m 左右, 经测试并统计,炮孑L 利用率仅7 4 %。分析原因,采用 深孑L 楔形掏槽爆破时,岩石硬度高,可爆性差,炮孑L 受 岩石夹制作用明显,导致槽腔成型差,开挖循环进尺 较短,从而降低了掘进速度,爆破效率较低。 根据工程特点,结合理论计算与数值分析结果, 选用菱形楔形混合掏槽方式进行爆破,炸药采用2 ” 岩石硝铵炸药,部分有水孔段选用乳化炸药,掏槽孔 和辅助孔采用 b3 2m m 药卷,周边孔为 b2 5m m 药 卷。隧道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周边孔采用间隔装 药结构,其它炮孔为连续装药结构,堵塞体为炮泥。 起爆器材选用非电毫秒导爆管雷管,起爆方式为炮 孔底部反向起爆,混合掏槽的炮孔布置如图8 所示, 具体的爆破参数见表1 。试验共进行了1 0 个循环, 经统计,平均炮孑L 利用率达9 4 %,试验数据见表2 。 经对比分析,该掏槽方式提高了单循环爆破进尺,降 低了生产成本,开挖质量得到保证。 基 图8 炮孔布置图 单位m m F i g .8 B l a s th o l e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 u n i t m m 表1 爆破参数表 T a b l e1 B l a s t i n gd e s i g np a r a m e t e r s 5 结论 1 提出了菱形楔形混合掏槽爆破方法,通过 理论分析计算了掏槽爆破技术参数,确定了掏槽的 炮孔布置方式。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菱形楔形混合 掏槽的爆破成腔过程,实现了槽腔过程的可视化。 2 菱形掏槽孔爆破时,侧面的有效应力峰值 更为稳定,能量分布较为平均,能减弱炮孔过长引起 的岩石夹制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应力波反复作用岩 体的次数,更为有效的破碎坚硬岩石,使得形成的槽 腔体积更大,为后续炮孔创造了稳定成型的爆破自 由面。 表2 试验数据 T a b l e2D a t ao ft e s t s 3 通过现场的工程实例分析可以看出,爆破 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实践证明,掏槽爆破参数的选 取是合理的,在公路隧道坚硬致密的岩体中运用所 探讨的菱形楔形混合掏槽技术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1 ] 杨建华.混合掏槽技术在坚硬岩石巷道掘进中的应用 [ J ] .煤矿开采,2 0 0 9 ,1 4 1 6 4 6 6 . [ 1 ] Y A N GJ i a n h u a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c a n b i n e ds l o t t i n gi nd r i v - i n gh a r d r o c kr o a d w a y [ J ] .C o a lM i n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9 ,1 4 1 6 4 - 6 6 . i nC h i n e s e [ 2 ] 杨国梁,冯栋凯,冀文欢,等.不同掏槽形式成腔过程 比较数值分析[ J ] .爆破,2 0 1 5 ,3 2 2 5 9 - 6 3 . [ 2 ] Y A N GG u o - l i a n g ,F e n gD o n g - k a i ,J IW e n - h u a n ,e ta 1 .N u m e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c o m p a r i s o no fc a v i t i e sf o r m a t i o nb yd i f - f e r e n tc u t t i n gp a t t e r n s [ J ] .B l a s t i n g ,2 0 1 5 ,3 2 2 5 9 6 3 . i nC h i n e s e [ 3 ] 李启月,李夕兵,范作鹏,等.深孔爆破一次成井技术 与应用实例分析[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1 3 , 3 2 4 6 6 4 .6 7 0 . [ 3 ] uQ i y u e ,L IX i b i n g ,F A NZ u o - p e n g ,e ta 1 .O n et i m e d e e ph o l er a i s eb l a s t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a n dc a s es t u d y [ J ] .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R o c kM e c h a n i c s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1 3 ,3 2 4 6 6 4 6 7 0 . i nC h i n e s e 下转第3 3 页 ●,●●▲T●_.J ●●●- . 一 慧一 T .f 十l 工 一 8 N 0 5 N 一 ●●●●●● .r 一 万方数据 第3 3 卷第4 期 高峰,强小杰,杨潘磊,等地下中深孔爆破地震波监测及衰减影响因素分析 3 3 上接第1 4 页 [ 4 ] 黄宝龙.岩巷掘进掏槽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J ] . 中国矿业,2 0 1 4 ,2 3 1 0 1 0 3 .1 0 6 . [ 4 ] H U A N GB a o l o n g .P r o g r e s so nt h e o r ya n dt e c h n i q u eo f c u t t i n gb l a s ti nr o c kd r i v a g e [ J ] .C h i n aM i n i n gM a g a z i n e , 2 0 1 4 ,2 3 1 0 1 0 3 1 0 6 . i nC h i n e s e [ 5 ] 郑祥滨,璩世杰,范利华,等.单螺旋空孔直眼掏糟成 腔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J ] .岩土力学,2 0 0 8 ,2 9 9 2 5 8 9 - 2 5 9 4 . [ 5 ] Z H E N GX i a n g b i n ,Q I US h i - j i e ,F A NL i h u a ,e ta 1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o fc a v i t yf o r m a t i o np r o c e s sb ys i n g l e h e l i xp a r a l l e lh o l ec u tb l a s t i n g [ J ] .R o c ka n dS o i lM e - c h a n i c s ,2 0 0 8 ,2 9 9 2 5 8 9 - 2 5 9 4 . i nC h i n e s e [ 6 ] 单仁亮,黄宝龙,高文蛟,等.岩巷掘进准直眼掏槽爆 破新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1 1 ,3 0 2 2 2 4 - 2 3 2 . [ 6 ] S H A NR e n - l i a n g ,H U A N UB a o l o n g ,G A OW e n - j i a o ,e t a 1 .C a s es t u d i e so fn e wt e c h n o l o g ya p p l i c a t i o no fq u a s i p a r a l l e lc u tb l a s t i n gi nr o c kr o a dw a yd r i v a g c [ J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o fR o c kM e c h a n i c s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1 , 3 0 2 2 2 4 - 2 3 2 . i nC h i n e s e [ 7 ] 杨国梁,姜琳琳,杨仁树.复式楔形深孔掏槽爆破研究 [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 0 1 3 ,4 2 9 7 5 5 - 7 5 9 . [ 7 ] Y A N GG u o .1 i a n g ,J I A N GL i n - l i n ,Y A N GR e n s h u .I n v e s . t i g a t i o no fc u tb l a s t i n gw i t hd u p l e xw e d g ed e e ph o l e s [ J ]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3 ,4 2 9 7 5 5 - 7 5 9 . i nC h i n e s e [ 8 ]汪海波,宗琦,赵要才.立井大直径中空孔直眼掏槽 爆炸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与应用[ J ] .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报,2 0 1 5 ,3 4 S 1 3 2 2 3 - 3 2 2 9 . [ 8 ] W A N GH a i .b o ,Z O N GQ i ,Z H A OY a o c a i .N u m e r i c a la _ n a l y s i s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l a r g ed i a m e t e rc a v i t yp a r a l l e l c u tb l a s t i n gs t r e s sf i e l di nv e r t i c a ls h a f t 『J1 .C h i n e s eJ o u r - n a lo fR o c kM e c h a n i c s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5 ,3 4 S 1 3 2 2 3 - 3 2 2 9 . i nC h i n e s e [ 9 ] 郭东明,李旭鹏,王汉军,等.益新煤矿中心大空孔掏槽 爆破现场试验研究[ J ] .中国矿业,2 0 1 6 ,2 5 4 8 2 .8 6 . [ 9 ] G U OD o n g m i n g ,L IX u p e n g ,W A N GH a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