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折叠爆破拆除关键技术参数探讨.pdf
第3 3 卷第3 期 爆破 V o l 3 3N 。3 2 0 1 6 年9 月B L A S T I N G S e p .2 0 1 6 d o i 1 0 .3 9 6 3 /j .i s s n .1 0 0 1 - 4 8 7 X .2 0 1 6 .0 3 .0 1 4 高层建筑物折叠爆破拆除关键技术参数探讨半 贾永胜1 ,谢先启1 ,姚颖康1 ,孙金山2 1 .武汉爆破有限公司,武汉4 3 0 0 2 3 ;2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工程学院,武汉4 3 0 0 7 4 摘要折叠爆破已成为拆除高层建筑物的主要手段,通过多个典型工程案例分析和多刚体动力学模拟, 分别对“单向折叠”和“双向折叠”两种模式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单向折叠爆破的爆破切口取 2 ~3 个为宜,并采用“自上而下”起爆顺序,爆破切口间的起爆时差应小于切口闭合时间;双向折叠切口数量 应符合各段高宽比不小于1 的原则,并应根据倒塌场地灵活布置切口位置、确定切口高度和切口方向,应采 用“自上而下”的起爆顺序,并需通过分析各段失稳状态、切口闭合状态以及下落运动状态来计算确定最佳 起爆时差。工程实践中,单向或双向折叠爆破模式均应根据倒塌空间和楼体的高宽比等条件综合对比确定。 关键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拆除爆破;折叠爆破 中图分类号T U 7 4 6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1 4 8 7 X 2 0 1 6 0 3 0 0 7 5 0 6 D i s c u s s e do nK e yP a r a m e t e r so fF o l d i n gE x p l o s i v e D e m o l i t i o no fH i g hH i g h - r i s eB u i l d i n g J I AY o n g .s h e n 9 1 ,X I EX i a n .q i l ,Y A OY i n g k a n 9 1 ,S U N 五,l s h a n 2 I .W u h a nE x p l o s i o n B l a s t i n gC oL t d ,W u h a n4 3 0 0 2 3 ,C h i n a ; 2 .F a c u l t yo f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G e o s c i e n c e ,W u h a n4 3 0 0 7 4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f o l d i n gb l a s t i n gh a sb e c o m et h em a i nm e t h o dt od e m o l i s ht h eh i g h r i s eb u i l d i n g ,s o m et e c h n i q u e i s s u e so fu n i d i r e c t i o n a la n d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f o l d i n gb l a s t i n gt e c h n i q u ew e r ed i s c u s s e d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s o m ep r o - j e c t sa n ds o m es i m u l a t i o no nm u l t ir i g i db o d y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t h eb l a s t i n gc u t so fu n i d i r e c t i o n a lf o l d i n gb i a s t i n gi s2 3 ,a n dt h ei g n i t i o no r d e ri sf r o mu pt od o w n ,m e a n w h i l e ,t h ed e l a y e dt i m eb e t w e e nt w ob l a s t i n gc u t ss h o u l d s h o r t e rt h a nt h ec l o s u r et i m eo fu p p e rg a p .T h eb l a s t i n gc u t so f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f o l d i n gb l a s t i n gs h o u l dm a k et h eh e i g h t t ow i d t ha s p e c tr a t i oo fb u i l d i n gs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w og a p sb i g g e rt h a n1 ,a n dt h el o c a t i o n ,h e i g h ta n dd i r e c t i o no ft h e b l a s t i n gc u t ss h o u l db ec o n s i d e r e db a s e do nt h ec o , a p s es p a c ef i r s t l y .B e s i d e s ,t h ei g n i t i o no r d e ra l s ob ef r o mu pt o d o w n ,a n dt h eo p t i m u md e l a y e dt i m es h o u l db ec h o s e n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g a pc o n d i t i o n sa n dc o l l a p s ec o n d i t i o n so ft h e b u i l d i n g .I ne n g i n e e r i n gp r a c t i c e ,t h eu n i d i r e c t i o n a lo r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f o l d i n gb l a s t i n gm o d e l ss h o u l db ec h o s e nc o n s i d - e r i n gt h es p a c i n ga n dh e i g h tt ow i d t ha s p e c tr a t i oo fb u i l d i n g . K e yw o r d s h i g hb u i l d i n g ;s u p e rh i g h - r i s eb u i l d i n g ;e x p l o s i v ed e m o l i t i o n ;f o l d i n gb l a s t i n g 收稿日期2 0 1 6 0 5 3 0 作者简介贾永胜 1 9 7 0 一 ,男,四川巴中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 士,主要从事工程爆破方面的生产与科研工作, E - m a i l j a s o n 0 3 5 6 6 1 6 3 .c o r n 。 通讯作者谢先启 1 9 6 0 一 ,男,湖北洪湖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 士,主要从事工程爆破方面的生产与科研工作, E - m a i l x x q b l a s t 1 6 3 .c o r n 。 基金项目武汉市创新人才开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5 1 3 7 9 1 9 4 、4 1 1 0 2 1 9 6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密 度剧增,建筑用地资源日趋萎缩,为了承载更多的城 市人口,城市新建建筑逐渐由多层演变为高层和超 高层,特别是在大型城市中,1 8 ~3 0 层的高层与超 高层建筑物已成为新建住宅和商用楼的主流。与此 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城市规划和结构 的演变,以及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的达到,高层建筑 万方数据 7 6爆破 2 0 1 6 年9 月 拆除工程日益增多。然而,与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 相比,建筑物拆除的基础理论、设计施工技术、规程 规范和机械设备等方面却发展相对缓慢,这导致目 前国内外仍未形成系统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物的拆 除理论与技术体系,使得复杂城市环境下高层与超 高层建筑物的拆除逐渐成为土木建筑领域中的难题 之一。 高层建筑物的拆除方式目前主要有机械拆除和 爆破拆除两种方式,其中,机械拆除方式存在工期 长、施工风险高、噪声污染重等缺陷,爆破拆除方式 具有高效、安全和经济等优点,因此爆破拆除是目前 一种更为合理的拆除方式。然而由于建筑高度和建 筑密度不断增加且城市环境日益复杂,建筑物的爆 破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近年来我国爆破技术人 员在国内外传统爆破拆除技术基础上研发了多种新 的爆破拆除技术,如折叠爆破技术,定向倾倒空中解 体爆破技术等,专门用于解决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 的拆除问题4J 。目前,该技术已在大量工程中得 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技术较为复杂,在缺乏工程经 验的情况下爆破效果往往难以保证,为此,对高层建 筑物折叠爆破技术的技术原理、设计原则等方面进 行了探讨。 折叠爆破,就是在高层建筑物的多个高程上实 施爆破,将其分为相互联系的多段,并使各段在塌落 过程中发生折叠,最终实现缩小塌落范围的目的。 折叠爆破技术主要包括两种折叠模式,即单向折叠 和双向折叠。 1 单向折叠模式 高层建筑物的单向折叠爆破的技术原理是,为 了缩减楼房的塌落范围,在楼体上布置多个开口方 向与倾倒方向均一致的爆破切口,使各段楼体向同 一方向倾倒,楼体理想的倾倒过程呈“鞠躬”状。 相对于双向折叠模式,单向折叠模式应用相对 较早,国内在1 9 9 5 年武汉倾斜大楼的抢险爆破工 程 图1 中开始尝试采用单向折叠的模式拆除高层 楼房⋯,由于倾斜大楼无足够的倒塌空间因而将楼 体分为两段实施爆破,但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尽快消 除险情,采用了分次爆破的方式,先将快速倾斜的上 半部分爆破拆除,消除险情后再将下半部分爆破,上 下部分倾倒方向一致。1 9 9 9 年实施的1 6 层上海长 征医院爆破拆除工程则成功实现了将楼体分4 段的 一次性折叠爆破拆除1 。 工程技术人员常认为单向折叠模式风险较小, 因此在倒塌空间不足时多倾向于采用该折叠模式。 然而对该模式进行动力学分析后发现,单向折叠爆 破的力学过程十分复杂,要实现“鞠躬”状塌落过程 必须满足多项限制条件,当条件难以满足时往往难 以达到理想的塌落效果。为此,论文对单向折叠爆 破设计过程中影响塌落过程的关键参数的选取进行 了讨论。 图1 武汉桥苑新村1 8 层倾斜大楼爆破 F i g .1B l a s t i n gd e m o l i t i o no f1 8s t o r e y st i l t e d b u i l d i n gi nW u h a nB r i d g eG a r d e n 1 .1 切口布置 高层建筑物单向折叠爆破时,爆破切口的布置 应主要由“塌落范围”确定。单向折叠理想的塌落 状态应是上部楼体呈9 0 0 折叠状态触地,此时理论 上可将塌落范围降至楼体高度的1 /2 ,考虑实际爆 破过程中切口区保留楼体的下坐高度,倾倒方向上 实际的理想塌落长度为 1二 L 。。 寺H 一∑口i 1 o F l 由此可见,若爆破切口将楼体按高度等分,则爆 破切口数量在2 个以上时,缩小塌落范围的因素变为 为各段的下坐高度。例如,上海长征医院爆破工程 图2 中,楼高6 7 .3m ,主体1 6 层,加电梯间1 8 层, 四个爆破切口将楼体分4 段,按底部切口下坐2 层, 上部3 个切口下坐1 层,则总共可下坐5 层约1 9m , 而爆破后其堆积距离为2 7m ,因此由折叠运动所最 大限度缩减的堆积距离约为2 1 .3m ,约为建筑高度的 1 /3 ,由此可见由尽管爆破切口数量较多,要通过折叠 运动最大限度的缩减塌落范围是较为困难的。 根据上述分析,采用单向折叠模式时,如希望通 过控制楼体发生折叠运动而缩小其塌落范围,其爆 破切口并不宜过多,2 3 个即可,尽量避免采用过 多切口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量,提高起爆网路的可 靠性;若需进一步减小塌落范围时可将爆破切V I 高 度提高,增加下坐的高度。 万方数据 第3 3 卷第3 期 贾永胜,谢先启,姚颖康,等高层建筑物折叠爆破拆除关键技术参数探讨 图2 上海长征医院单向彩r 叠爆破 F i g .2E x p l o s i v ed e m o l i t i o no f S h a n g h a iL o n gM a r c hH o s p i t a l 1 .2 起爆顺序 单向折叠爆破切口的起爆顺序也有多种选择组 合,但为了保护起爆网路往往主要采用“自下而上” 和“自上而下”两种起爆顺序。如上海长征医院爆 破工程、昆明市政府大楼爆破工程采用的是“自下 而上”的起爆顺序,而鞍山自来水公司大楼爆破工 程、重庆三峡宾馆爆破工程 图3 则采用的是自上 而下起爆顺序,重庆港客运大楼爆破工程 图3 采 用的各切口几乎同时起爆。 图3 重』大三峡宾馆 左 与重庆港 客运大楼 右 单向折叠爆破 F i g .3 U n i d i r e c t i o n a lf o l d i n gb l a s t i n gd e m o l i t i o no fC h o n g q i n g T h r e eG o r g e sH o t e l 1 e f t a n dC h o n g q i n gP o r tB u i l d i n g r i g h t 采用多刚体动力学对高层建筑三切口单向折叠 爆破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如图4 ,自上而下起 爆时折叠运动过程更为理想,楼体的折叠弯曲程度 更大,更利于倒塌空间的缩减。同时,上段下坐时的 冲击会进一步提高下段的下坐程度,并使整体运动 过程加速,可以使结构触地时解体更为充分。而自 下而上起爆时,初始阶段整体结构加速运动,此后上 部切口后起爆时由重力所引起的楼体的加速度大小 和方向将发生改变,这将导致其偏心运动特征发生 改变,对于“细长”结构而言其在空中发生折叠的趋 势将显著降低,多个实际工程的爆破视频资料也表 明,采用自下而上起爆顺序时,折叠运动效果可能不 理想。 因此,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采用单向折叠爆破 模式时,爆破切口宜选择“自上而下”的起爆顺序。 俐4 f | I | f i jF 苊 平1 ⋯r | 『I JI 仃 起爆 顺序的塌落运动形态 F i g .4 T h ec o l l a p s ep r o c e s so ft 叩t ob o t t o mi n i t i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e 1 e f t a n db o t t o mt ou pi n i t i a t i o ns e q u e n c e r i g h t 1 .3 起爆时差 在确定切口位置和起爆顺序后,控制楼体运动 形态的主要参数即爆破切口的起爆时差。而合理时 差的选择和确定主要取决于爆破效果和风险的 控制。 折叠爆破的主要目的是缩小结构的塌落范围, 因此爆破过程中应尽量实现“鞠躬”状的塌落运动, 此时,在选择前述“自上而下”起爆顺序时,上下爆 破切口间采用较大的起爆时差的爆破效果更佳。例 如在重庆三峡宾馆与重庆港客运大楼爆破工程中, 三峡宾馆的切口起爆时差较长,其运动形态较客运 大楼更为理想 图3 。 在实际折叠爆破工程中,上段结构下坐和切口 闭合时,上下段将发生强烈的相互冲击,结构强度较 低时冲击力可能导致下部未起爆切口处立柱的破 坏,存在炮孔内部分炸药发生拒爆或误爆的风险,因 此,最大的起爆时差应不大于上段爆破切口闭合时 的时间。而切口闭合的时间与结构的高度、切口的 角度和楼体结构相关;同时,由于各爆破工程间存在 较大差别,仅通过工程类比或主观估计来确定切口 闭合时间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存在很高的风险。因 此,通过切口闭合的时间来确定最大起爆时差时,适 当的理论计算是十分必要的。较为简单的理论计算 方法是采用理论力学的刚体动力学理论进行解析计 算,也可采用刚体动力学或有限元计算方法等进行 更为准确的计算,但必须注意的是理论计算往往过 于理想化,必须根据工程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甄别 和修正。 万方数据 7 8 爆破 2 0 1 6 年9 月 2 双向折叠模式 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双向折叠爆破的技术原理 与单向折叠类似,其目的同样是为了缩减楼房的塌 落范围,不同之处在于楼体上布置的相邻的爆破切 口开口方向通常是相反的,因而相邻段楼体的倾倒 方向也是相反的,楼体理想的倾倒过程呈“之”字状 下落,最终实现近似原地坍塌的爆破效果。相对于 国外最先应用的“内爆法”或原地塌落技术,双向折 叠更适用于“瘦高”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同时也大 大克服了内爆法或原地塌落技术可能塌落不完全的 缺陷,且钻孑L 装药量小,起爆网路更简单。 工程技术人员很早即设想采用双向折叠的形式 控制建筑物的爆破堆积范围,并进行过简单的试验, 但并未实现真正意义的折叠运动过程。2 0 0 4 年武 汉爆破公司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成熟的双 向折叠爆破技术,首次成功实现了武汉阳逻电厂 1 0 0m 钢筋混凝土烟囱的“之”字形塌落运动过 程嵋1 ,后在2 0 0 7 年武汉中央商务区1 9 层楼房拆除 工程中首次成功应用实现了单体高层建筑物的双向 三次折叠爆破MJ 。近年来,许多工程应用该技术取 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如2 0 1 0 年海口迈仍村9 层违 建楼爆破工程∞1 ,2 0 1 1 年2 8 层大连金马大厦拆除 工程1 图5 和2 0 1 2 年1 8 层临安电力大厦爆破工 程o 图6 等。 图5 大连金马大厦爆破 F i g .5E x p l o s i v ed e m o l i t i o no fD a l i a nJ i n m aB u i l d i n g 建筑物双向折叠爆破时运动过程较为复杂,但 实际上相对单向折叠模式而言其力学过程更为科学 合理。与单向折叠所不同,其塌落过程中上段倾倒 偏转时的支撑作用有助于下段的运动,因此其运动 过程相对单向折叠更为稳定,运动过程与设计方案 往往更为吻合。尽管如此,双向折叠塌落过程的关 键参数确定的准确性要求更高,因此,下文分别针对 倾倒方向、爆破切1 3 布置、起爆顺序、起爆时差等参 数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罔6 临安电力大厦爆破 F i g .6E x p l o s i 、’Pd e m o l i t i 1 1 1o fL i n g 7 a n E l e c t r i cP o w e rB u i l d i n g 2 .1 倾倒方向与切口布置 由于双向折叠爆破模式的运动姿态呈“之”形 字,因此爆破切1 3 足够多时可实现近似原地塌落的 效果。而实际工程中爆破切口数量、位置和倾倒方 向受塌落场地的控制,且三者相互影响,因此倾倒方 向和切口布置时应综合考虑。 实际工程中,允许塌落范围有限,爆破切口数量 应尽可能的多,但爆破切口间各段楼体的净高度应 大于其立面宽度,即各段的高宽比不小于1 ,且各段 高度应大体相等,如图7 a 所示,此时楼体的整体 塌落范围的位置基本受最下段控制。 楼体前后均有一定的塌落范围时,可采用相对 较少的爆破切口,如采用双切口爆破时,当上下段高 度接近则较为理想的塌落范围是楼体原址前后各有 一半楼体,此时爆破切口的朝向可根据爆破时个别 飞散物的防护难度来控制,如图7 b 所示。上段远 高于下段的切口布置方案也可实现较好的塌落运动 形态,此时,爆堆主要分布在上段倾倒方向一侧,因 此上切口应朝向倒塌空间较为宽裕的一侧,下切1 3 则朝向另外一侧,如图7 c 所示。上段远短于下段 的切口布置方案往往难以实现较好的运动形态,如 图7 d 所示,一般不建议采用。 综上所述,对于目前常见的高宽比较大的超高 层建筑物,采用3 个甚至更多的爆破切口可实现近 似原地坍塌的效果,而高宽比较小的多层和高层建 万方数据 第3 3 卷第3 期 贾永胜,谢先启,姚颖康,等高层建筑物折叠爆破拆除关键技术参数探讨 7 9 筑物采用2 ~3 个爆破切口是较为合理的。一般而 言,爆破切口布置时宜令各段楼体的高度大致相同, 但倒塌场地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上长下短的方案, 并选择合理的切口方向。 锋力、、I 、江 ㈢- ,,/≥,// 2 .2 起爆顺序与起爆时差 高层建筑物双向折叠爆破时,假定各段楼体间 呈理想铰接状态,理论上讲也可采用“自上而下”和 “自下而上”两种起爆顺序,但在实际爆破时上下段 间往往存在下坐和冲击,难以保证铰接状态,因而下 切口先起爆时,就难以通过两段间的剪力使上段向 相反方向倾倒,倾倒方向失控的风险较高。因此,双 向折叠爆破宜采用相对可靠的“自上而下”的起爆 顺序。 采用双向折叠爆破模式时,确定切口间合理起 爆时差的核心目标仍是实现最佳的塌落运动过程。 在采用“自上而下”的起爆顺序时,切口间起爆时差 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各爆破切口的高度位置、建筑 物的横断面形状、塌落运动形态和切口处的连接强 度等。因此,在选择起爆时差时应先设计多组方案, 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或有限元等理论或数值计算手段 分别进行塌落过程的初步预测,并结合一定的工程 经验选择最为可靠的参数组合。建议在确定参数组 合时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 应采用“自上而下”的起爆顺序。 2 保证下切口起爆时上段已发生失稳倾倒且 至少已偏转1 。~2 0 ,该时差为切口间的最小起爆 时差。 3 保证下切口起爆时上段未发生完全下坐且 上切口未完全闭合,该时差为切口间的最大起爆 时差。 4 最下部切口起爆后,各段楼体呈明显且连 续的“之”字形下落形态,该时差为切口间的最优起 爆时差。 以武汉中央商务区1 9 层楼房爆破工程的折叠 爆破方案为例,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多刚体动 力学对多种参数方案进行了比选。 1 “7 层 7 层 5 层”分段方案。3 个切E l 同 时起爆,即起爆时差为0s 时,中部切口闭合时上部 切口仍近似直立,图8 a ,在冲击作用下最上段楼 体倾倒方向存在失控风险,因此,该方案起爆时差 过小。 2 “6 层 6 层 7 层”分段方案。3 个切口自 上而下起爆,切口间起爆时差均为1 .9s 时,在最下 端切口起爆前最上端的切口已经闭合,且中段楼体 仍直立,图8 b ,同样存在中段楼体倾倒方向失控 的风险,因此,该方案起爆时差过大。 3 “6 层 6 层 7 层”分段方案。3 个切口自 上而下起爆,切口间起爆时差均为0 .7s 时,在最下 端切口起爆后,各段楼体呈较为理想的“之”形塌 落,图8 c ,因此,该方案较为合理。 a 时差偏小 a S m a l lt i m e d i f f e r e n c e /’ b 时差偏大 b L o n g t i m e d i f f e r e n c e 图8 武汉中央商务区1 9 层楼房折叠 爆破方案多刚体动力学分析 F i g .8 T h em u l t i r i g i d - b o d yd y n a m i c sa n a l y s i so f1 9 s t o r e y sb u i l d i n gi nW u h a nC B D 武汉中央商务区1 9 层楼房爆破工程实际采用 “6 层 6 层 7 层”分段方案,3 个切口间起爆时差 为1 .0 2s 时,各段楼体实现较为理想的折叠塌落过 程,其折叠运动状态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图9 。折叠倾倒后下部两段由于受到上部的冲击 作用,解体较为完全,爆堆仅超过原建筑占地范围 6m ,整体塌落范围仅为传统整体定向倾倒方案的 1 /4 图1 0 。 3 单向折叠和双向折叠模式的比选 单向折叠与双向折叠爆破模式各有优势也各有 缺陷,应根据工程实际要求、现场环境条件和技术风 险进行综合比选 如表l 所示 。其中,单向折叠的 理M M 合M M 慧一 ∽0 洫 万方数据 爆破2 0 1 6 年9 月 倒塌方向相对更容易控制,且可适用于高宽比较小 的建筑物。双向折叠模式的塌落范围更小,因此在 塌落范围较小时适用性更好,且更适用于高宽比相 对较大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但切口参数和起爆 时差需通过科学计算准确确定。 图9 武汉中央商务区1 9 层楼房爆破 F i g .9E x p l o s i v ed e m o l i t i o no f19s t o r e y s h u i l d i n gi nW u h a nC B D b 图1 0 武汉中央商务区1 9 层楼房折叠爆破效果 F i g .1 0 T h ed e m o l i t i o nr e s u l to f1 9s t o r e y s b u i l d i n gi nW u h a nC B D 表1单向与双向折叠爆破模式适用条件 T a b l e lA p p l i c a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o fu n i d i r e c t i o n a lo r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f o l d i n gb l a s t i n gm o d e l s 条件 模式 倒塌空间 楼体高宽比 0 .5 H L 一 日£~ 2 高宽比 2 4 结语 随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更新,高层与超 高层建筑物的拆除工程将日益增多,采用折叠爆破 技术是解决其拆除过程中倒塌空间不足问题的主要 途径。针对折叠爆破在工程应用中的一些问题,采 用案例分析和数值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该技 术中的关键参数选取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 了如下建议 1 采用单向折叠爆破技术时,爆破切口2 ~3 个为宜,并应采用“自上而下”起爆顺序,起爆时差 应不大于切口闭合时间。 2 采用双向折叠技术时,切口数量应满足各 段高宽比不小于1 的条件,并应根据倒塌场地灵活 布置切口高度和切口方向,亦应采用“自上而下”起 爆顺序,并需通过各段失稳状态、切口闭合状态和下 落运动状态的计算分析确定最佳的起爆时差。 3 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倒塌场地条件和技术风 险对单向折叠与双向折叠爆破模式进行综合比选。 相对而言,双向折叠模式可适应更小的塌落范围,且 更适用于高宽相对较大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而 单向折叠的倒塌方向更易控制,且可适用于高宽比 较小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1 ]谢先启.桥苑新村十八层倾斜大楼控爆拆除方案与技 术设计[ J ] .爆破,1 9 9 6 ,1 3 1 9 6 - 9 9 . [ 1 ] X I EX i a n q i .P l a na n dd e s i g no fb l a s t i n gd e m o l i t i o no f1 8 - s t o r e yi n c l i n e db u i l d i n gi nQ I A OY U A NX I NC U N [ J ] . B l a s t i n g ,1 9 9 6 ,1 3 I 9 6 - 9 9 . i nC h i n e s e [ 2 ]谢先启,贾永胜,罗启军.双向折叠爆破拆除1 0 0m 钢 筋砼烟囱[ J ] .爆破,2 0 0 4 ,2 1 3 4 9 - 5 5 . [ 2 ] X I EX i a n q i ,J I AY o n g - s h e n g ,L U OQ i - J u n .D e m o l i t i o no f 1 0 0m - h i s hr e i n f o r c e dc o n c r e t ec h i m n e yb yb i - d i r e c t i o n f o l d i n gb l a s t i n g [ J ] .B l a s t i n g ,2 0 0 4 ,2 1 3 4 9 - 5 5 . i n C h i n e s e [ 3 ]孙金山,卢文波,谢先启,等.钢筋混凝土烟囱拆除爆 破双向折叠定向倾倒方案关键技术探讨[ J ] .爆破, 2 0 0 4 ,2 1 2 6 - 9 ,2 4 . [ 3 ] S U NJ i n s h a h ,L UW e n b o ,X I EX i a n q i ,e ta 1 .D i s c u s s i o n o nk e yt e c h n o l o g yo f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f o l d e db l a s t i n gd e m o l i - t i o no fr e i n f o r c e dc o n c r e t ec h i m n e y [ J ] .B l a s t i n g ,2 0 0 4 , 2 1 2 6 - 9 ,2 4 . i nC h i n e s e 下转第1 3 1 页 万方数据 第3 3 卷第3 期周玉纯,吴立,袁青,等基于粗糙集模糊神经网络的爆破振动预测 1 3 1 开挖洞室对爆破地震波的减震作用、起爆方向。采 用归一化和模糊化手段对实测数据进行模糊处理, 建立了质点峰值速度和主频率的1 2 - 2 5 - 1 的R S F N N 网络模型。 3 对比研究结果表明,R S - F N N 网络预测精度 远高于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的预测精度,因此,采用 R S .F N N 网络进行质点峰值速度预测要优于经验公 式。同时,R S .F N N 也首次实现了对主频率的预测, 为保障工程爆破安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 2 ] [ 2 ] [ 3 ]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史秀志,陈新,史采星,等.基于G E P 的爆破峰值速 度预测模型[ J ] .振动与冲击,2 0 1 5 ,3 4 1 0 9 5 - 9 9 . S H IX i u z h i ,C H E NX i n ,S H IC a i - x i n g ,e ta 1 .P r e d i c t i o n m o d e lf o rb l a s t i n g - v i b r a t i o n - p e a k - s p e e db a s e do nG E P [ J ] .J o u r n a lo fV i b r a t i o na n dS h o c k ,2 0 1 5 ,3 4 1 0 9 5 - 9 9 . i nC h i n e s e 杨年华,张乐.爆破振动波叠加数值预测方法[ J ] . 爆炸与冲击,2 0 1 5 ,3 2 1 8 4 - 9 0 . Y A N GN i a n - h u a ,Z H A N GL e .B l a s t i n gv i b r a t i o nw a v e f o r m p r e d i c t i o nm e t h o db a s e do ns u p e r p o s i t i o np r i n c i p l e [ J ] . E x p l o s i o na n dS h o c kW a v e s ,2 0 1 5 ,3 2 1 8 4 - 9 0 . i n C h i n e s e 赵华兵,龙源,宋克健,等.爆破振动速度预测方法 及其影响因素[ J ] .工程爆破,2 0 1 2 ,2 6 1 8 2 4 - 2 7 . Z H A OH u a - b i n g ,L O N GY u a n ,S O N GK e - j i a n ,e ta 1 .P r e - d i c t i v em e t h o d sa n d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o fb l a s t i n gv i b r a t i o n v e l o c i t y [ J ] .E n g i n e e r i n gB l a s t i n g ,2 0 1 2 ,2 6 1 8 2 4 - 2 7 . i nC h i n e s e 费鸿禄,张龙飞,杨智广.拆除爆破塌落振动频率预测 及其回归分析[ J ] .爆破,2 0 1 4 ,3 1 3 2 8 - 3 1 . F E IH o n g - h ,Z H A N GL o n g - f e i ,Y A N GZ h i - g u a n g .F o r e - c a s to fc o l l a p s i n gv i b r a t i o nf r e q u e n c yo fd e m o l i t i o nb i a s - t i n ga n d i t s 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 [ J ] .B l a s t i n g ,2 0 1 4 , 3 1 3 2 8 - 3 1 . i nC h i n e s e Y U A NQ i n g ,w uL i ,Z U OQ i n g - j u n ,e ta 1 .P e a kp a r t i c l e v e l o c i t ya n dp r i n c i p a lf r e q u e n c yp r e d i c t i o nb a s e do nR S - F N N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m e t h o df o rb l a s t i n gf i b r a t i o n [ J ] .E l e c t r o n i cJ o u m a lo fG e o t e c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4 , 1 9 S 2 1 0 0 4 3 1 0 0 5 6 . P A W I .A KZ ,G R Z Y M A L A B U S S EJ ,S 姗N S ⅪR .R o u g h s e t s [ J ]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o f t h eA C M ,1 9 9 5 ,3 8 1 1 8 9 - 9 5 . 刘斌,陈钉均.基于粗糙集和遗传算法的道路交通 事故分析[ J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 0 1 0 ,2 9 1 6 9 - 7 1 . L I UB i n ,C H E ND i n g - j u n .A n a l y s i so ft h ea c c i d e n t sb a s e d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