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炸药近地爆炸冲击波场特性研究.pdf
第 3 5卷第 3期 2 0 1 8年 9月 爆破 BLASTI NG V 0 1 . 3 5 No . 3 S e p. 2 01 8 d o i 1 0 . 3 9 6 3 / j . i s s n . 1 0 0 1 4 8 7 X. 2 0 1 8 . 0 3 . 0 0 8 运动炸药近地爆炸冲击波场特性研究 畅 博 , 谷 鸿 平 , 牛 晨 伟 , 吕 永 柱, 敬 怡 东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西安 7 1 0 0 6 5 ; } 摘要 为研 究运动 炸药近地爆 炸冲击波场分布特性 , 运 用 AU T O D Y N软件对不 同运动速度 炸药近地爆 炸 过程进行数值仿真, 地面超压峰值仿真结果与等效经验公式计算值符合程度较好。通过对扰动压力场、 爆炸 初始压力场以及地面特征位置峰值超压的对比分析 , 得到炸药运动速度对近地爆炸冲击波场分布的影响规 律。研究结果表明 炸药运动速度对地面冲击波峰值超压有增益作用, 随着炸药运动速度的增加该增益作/ 8 增 强; 炸 药运动速度对地 面峰值超 压的增益作用随比例距 离的增加逐渐减弱 , 3倍 比例距 离外可认 为无 明显 差 异。 关键词 近地爆炸;运动炸药;冲击波场;爆炸力学;数值计算 中图分类号 T J 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4 8 7 X 2 0 1 8 0 3 0 0 4 9 0 6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S ho c k W a v e Fi e l d o f Ne a r Gr o u n d Bl a s t i n g o f M o v i n g Ex p l o s i v e Ch a r g e C H A NG B o, GU Ho n g - p i n g, NI U C h e n w e i , L V Y o n g z h u, J I NG Y i d o n g X i a n Mo d e r n C h e m i s t r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X i a n 7 1 0 0 6 5 ,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To s t u d y t h e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o f n e a r g r o u n d b l a s t i n g s h o c k wa v e fi e l d o f e x p l o s i v e c h a r g e mo v i n g a t d i f - f e r e n t v e l o c i t i e s ,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s w 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b y u s i n g AU TO DYN s o f t w a r e .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p e a k o v e r p r e s s u r e n e a r g r o u n d w a s i n g o o d a g r e e me n t wi t h t h e c o mp u t i n g r e s u l t s o b t a i n e d b y e q u i v a l e n t e mp i r i c a l e q u a t i o n . T h e n t h e d i s t u r b a n c e p r e s s u r e fi e l d, i n i t i a l e x p l o s i v e p r e s s u r e f i e l d, p e a k o v e r p r e s s u r e a t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gro u n d l o c a t i o n w e r e c o mp a r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r u l e s o f mo v i n g v e l o c i t y o n d i s t rib u t i o n o f s h o c k w a v e n e a r g r o u n d we r e o b t a i n e d .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c h a r g e mo v i n g v e l o c i t y e x e e d p o s i t i v e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p e a k n e a r gro u n d o v e r p r e s s u r e , me a n w h i l e t h e p o s i t i v e i n fl u e n c e i n c r e a s e d a l o n g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c h a r g e mo v i n g v e l o c i t y . T h i s p o s i t i v e i n fl u e n c e d e c r e a s e d a l o n g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g r o u n d p o s i t i o n, a n d n o d i f f e r e n e e c a n b e f 0 u n d a t t h e p o s i t i o n f o r mo r e t h a n t r i p l e s c a l e d i s t a n c e . Ke y wo r d s b l a s t n e a r g r o u n d;mo v i n g e x p l o s i v e c h a r g e ;s h o c k w a v e fie l d;e x p l o s i v e me c h a n i c s ;n u me r i c a l s i mul a t i o n 炸药爆炸过程瞬时 1 0 I 6 s 量级 释放 出巨大的 能量 , 转变为高温 1 0 K量级 和高压 1 0 加P a 的 爆轰产物⋯, 产生如冲击波超压、 火球热效应等各 种 目标破坏效应 , 其中冲击波超压是破坏时间最长 , 收稿 日期 2 0 1 8 0 41 0 作者简介 畅博 1 9 9 0一 , 男, 工程师、 硕士, 主要从事战斗部设计 与仿真科研工作 , E ma i l c h a n g b o 2 0 4 s s i a a . t o m。 基金项目 装备发展部预先研究项 目 破坏区域最广 , 针对人员 、 设备和防护设施最具杀伤 力的攻击方式。自从二战初期人们发现由于地面介 质的反射作用, 炸药近地爆炸有着比空中爆炸更强 的破坏效应 , 近地爆炸冲击波特性研究成为 了常规 武器弹药有效评估手段 , 能够为武器 弹药 的设计开 发提供技术数据支撑 , 因此研究炸药近地爆炸典型 条件的冲击波能量输出结构至关重要。 杜红棉等人理论分析了近地爆炸冲击波场传播 爆破 特性, 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冲击波传播特性理 论分析的正确性 ; 刘伟等人进行 了近地面 T N T球 形和圆柱形炸药爆炸冲击波场的试验和数值仿真研 究 , 两者符合程度较好 ; 汪维等人对 1 0 0 0 k g T N T 炸药在一定地面高度爆炸冲击波场分布进行二维数 值仿真, 得到了近场与远场峰值超压与炸高 的影响 规 律 , 并 预 测 了 冲击 波 超 压 峰值 最 大 值 出现 位 置 ] 。综上可看出近年来 国 内研究重点多集 中于 炸药近地爆炸冲击波场特性分析 , 但关于运动炸药 近地爆炸冲击波场特性研究内容较少 。随着高速武 器系统的不断发展 , 武器设计和研发人员越来越关 注战斗部在高速状态下爆炸毁伤效果 。运动炸药近 地爆炸试验研究由于费用和测试手段的限制 , 困难 程度较高, 往往也存在试验控制和关键信息捕捉等 问题 , 难以对整体过程有全面深入认识 ; 同时通过纯 理论方法得出问题的完整解析解非常困难, 因此采 用数值仿真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利用 A U T O D Y N显式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差分软 件 , 重点对炸药不同运动速度近地爆炸地面冲击波 分布特性进行研究 , 得 到炸药运动速度对近地爆炸 冲击波场分布的影响规律 , 可为爆破战斗部设计提 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1 近地爆 炸冲击波传播特性 当炸药 T N T当量和爆炸炸高满足条件 叫≤ 0 . 3 5时 , 就可视为近地爆炸 J 。当爆炸 冲击波传播 达到刚性地面时, 地面位置处受压缩空气质点不断 聚集 , 密度和压力急剧上升形成反射 冲击波。由于 前 向入射波的压缩作用 , 入射波后的空气介质压力 和温度升高 , 因此经地面反射 的波阵面速度大于入 射波阵面速度 , 不断追赶前 向初始冲击波 未经地面 反射的入射波 阵面。当入射冲击波与地面夹角达到 某一临界值 马赫反射临界角 时, 地面反射波追赶上 前向初始冲击波形成马赫反射。随着地面位置到爆 心距离的不断增加 , 初始冲击波与地面反射波两者交 点逐渐远离地面, 马赫波阵面高度不断升高Ⅲ 6 ’ 7 l 。近 地爆炸冲击波传播过程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根据初始冲击波与地面夹角的不同范围, 可将 近地爆炸冲击波反射过程分为正反射 、 规则反射和 马赫反射三个阶段 引。其 中正反射和规则反射 区 域距离爆心很近 , 该 区域地面冲击波超压理论计算 过程非常复杂 , 同时试验过程 中传感器不易 于采集 冲击波压力 , 因此工程试验一般将近地爆炸马赫反 射 区域作为重点关注区域。 图 1 近地爆炸冲击波传播过程示意图 F i g . 1 S c h e ma t i c d i a g r a m o f s h o c k wa v e d i s p e r s i o n f o r b l a s t n e a r g r o u n d 2 数值仿真 2 . 1 仿真模型 炸药近地爆炸过程仿真计算模型采用二维轴对 称模型 , 计算域由炸药和空气域两部分组成 , 炸药为 长径比 1 . 5 、 圆柱形的 3 0 k g T N T炸药 , 空气域尺寸 为 1 0 1 3 3 . 6 . 2 5 m, 为了简化计算将空气域下边界即 地面处理为零位移刚性地面 , 除刚性地面及对称边 界外其它边界设置为 F l o w . O u t自由流出边界。计 算模型采用 E u l e r 2 D Mu l t i M a t e r i a l 二维多物质欧拉 法进行计算 , 网格尺寸为 1 . 2 5 e m 1 . 2 5 c m, 使用 m m m g ms 单位制进行建 模 , 仿 真计算模 型如 图 2 所示。为研究炸药 近地爆炸冲击波场的分 布特性 , 在地面位置距炸药 中心 Z1至 Z3区间内均匀 设置 1 5共五个高斯点 , 均位 于马赫反射 区内; 炸 药起 爆 方 式 为 两 端 点起 爆 ; 炸 药 中 心距 地 约 为 1 . 2 m, 满足近地爆炸的炸高和当量条件。 结合所建立的运动炸药近地爆炸仿真模型 , 为 方便表述对近地爆炸冲击波场分布的影响 , 规定炸 药轴 向 Y轴负向 O O 方 向 为炸药运动前向, 反之炸 药轴向 y 轴正向 1 8 0 。 方向 为炸药运动后向, 炸药 侧向为 9 0 。 方 向。定 义比例距离 z 肜 , 式 中 为地面测点位置到炸药中心之 间的距 离, 为炸药 的等效 T N T药量 。 2 . 2 材料模型参数 T N T炸药和空气分别采用 J WL状态方程 和 I . d e a l G a s 状态方程进行描述 , 两者状态方程参数如 表 I 和表 2所示 ” 。 p 一 e B 一 e 式中 A、 、 R 、 R 、 为状态方程独立参数 ; P、 、 分别为爆轰产物压力、 炸药比内能和比容。 第 3 5卷第3期 畅博, 谷鸿平 , 牛晨伟, 等运动炸药近地爆炸冲i 波场特性研究 5 1 P A y一1 p e 式 中 y为理想气体常数; p为空气初始密度 ; e 为空气 比内能。 图 2 数值仿真模型示意图 Fi g .2 S c h e ma t i c di a g r a m o f t h e n ume r i c a l mo de l 表 1 T NT炸药状态方程参数 Tabl e 1 M at e r i a l p ar a me t e r s of TNT e xp l o s i v e 3 结 果分析 3 . 1 不同速度炸药爆炸前扰动压力场 飞行状态下的战斗部炸药 在前 向产生压缩波 , 当亚音速状态时, 产生的是弱的压缩波, 当超音速飞 行状态 , 前向产生的是一系列的压缩波 , 近地爆炸冲 击波形成的本质是压缩 波的聚集 、 反射与叠加。在 仿真研究炸药运动速 度对近地爆炸 冲击 波场影 响 时, 设置 1 Il l s 炸药起爆 延时时间, 使得空 气中产生 较为稳定的流场, 与真实试验工况相接近 , 提高仿真 计算结果的可信 度。 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的 3 4 0 m / s 1 Ma 、 6 8 0 m / s 2 Ma 、 1 0 2 0 m s 3 M a 运 动速 度下炸药运 动形成 的初始压力场分布云图, 如图 3所示 。由图 3可以 看 出 1 在炸药未爆轰前跨音速和超音速运动时 , 炸药运动前向产生 由无数较强压缩波叠加形成 的边 界波激波 。激波波阵面前后空气介质的物理性 质发生突变 , 波后空气介质压强急剧升高, 密度和温 度也随之升高。而炸药运动的后 向和侧向由于炸药 高速运 动产生空化, 周围空气 随炸药 的运动流动匀 化出现稀疏波, 总 的来说由于炸药运动产生的初速 压力场分布较为复杂 ; 2 随着炸药运动速度 的增 加, 炸药运动前向产生的激波和侧 向及后向产生的 稀疏波扰动影响区域愈发扁平贴近炸药表 面, 这是 因为跨音速和超音速运 动时 , 炸药运动形成的扰动 影响仅能在马赫锥面范 围内, 而被扰动的马赫锥面 角度随扰动速度 的增加而减小 】 。 a 3 4 0 m/ s h 6 8 0 m/ s c 1 0 2 0 m/ s 图 3 炸 药爆 炸前 压力云图 F i g .3 P r e s s u r e n e p h o g r a m b e f o r e e x p l o s i o n 3 . 2不同速度炸药近地爆炸初始压力场 运 动 速 度 为 0 n Ws 、 3 4 0 n Js 1 M a 、 6 8 0 m / s 2 M a 、 1 0 2 0 m s 3 Ma 炸药起爆 0 . 2 I l l s 后 冲击波前 沿尚未到达地面 冲击波压力分布云图如图4所示。 U a 0m/ s h 3 4 0m/ s 6 8 0m/ s 【 d 1 0 2 0m/ s 图4 不同运动速度炸药爆炸压力分布云图 Fi g.4 Pr e s s u r e ne p h o g r a m o f e x p l o s i v e c h a r g e mo v i ng a t di f f e r e n t v el o c i t i e s 1 研 究对象为两端 面点起爆 的柱形 T N T炸 药 , 由于两点起爆导致在炸药 中心位置发生前后端 面冲击波的叠加作 用 , 炸药侧 面 9 0 。 附近 出现局部 高压区 , 同时在炸药的两端 面附近 由于稀疏波作用 出现局部低压区 , 整体冲击 波场呈现近球形的菱形 波形式扩展。 2 炸药 静爆条 件下 冲击 波场 为规 则对称结 构 , 而炸药动爆时冲击波场在炸药运 动前 向 0 。 附近 出现静爆时未曾出现 的局部 高压 区, 炸药后向 1 8 0 。 附近稀疏 波局部 低压 区范 围扩大 , 同时炸 药侧 面 9 0 。 附近的局部高压区范围向着炸药运动前向移动。 3 与静爆 冲击波场 比较 , 炸药动爆 时炸药运 动前向 0 。~ 9 0 。 范围 冲击波压力增加 , 其中 0 。 方 向冲击波 压力增 加幅度 最大 , 而 运 动速度 的反 向 9 0 。 ~1 8 0 。 范围 冲击波压力小于静爆冲击波压力 , 1 8 0 。 方 向为压力最小点 , 小于静爆冲击波压力。 根据动爆 冲击波场特性建立动爆 冲击波场简化 模型, 联立 H u g o n i o t 方程和线性动量守恒方程 , 假设 冲击波速度可由静爆冲击波速度与炸药运动速度的 矢量和求得 , 分析后得 出影响动爆初始 冲击波场分 布的主要因素有炸药运动速度 、 特征位置与炸药 5 2 爆破 中心夹角 0 、 特征位置的比例距离 z等 。通过分 析不同角度方向超压场分 布认为 , 当特征位置与运 动前向夹角在 0 。 ~9 0 。 范 围内时 , 炸药运动速度对 冲击波峰值超压起增强作用 , 冲击波到达时间相应 地缩短 , 同时在该范 围内冲击波超压增量随与运动 前向夹角角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 而当特征位置与 运动前向夹角在 9 0 。~1 8 0 。 范 围内时, 运动炸药 冲 击波峰值超压小于静爆时冲击波峰值超压 。 图 5和图6为不同运动速度炸药爆炸前向和后 向冲击波前沿运动趋势图, 结 合图 4不 同运动速度 炸药近地爆炸初始压力分布云图, 可以看出 静爆时 初始冲击波场为规则对称 分布 , 而动爆初始冲击波 场相较于静爆时前 向冲击波前沿外凸, 且随着炸药 运动速度的增加, 前 向冲击波前沿相对外凸程度增 大; 相反地 , 动爆时后向冲击波场相较于静爆时冲击 波前沿内凹, 且随着炸药运动速度的增加 , 后向冲击 波前沿相对 内凹程度增大 ; 动爆初始压力场后 向冲 击波前沿相对内凹程度小于前向冲击波前沿相对外 凸程度, 总体随着炸药运动速度的增加 , 炸药近地爆 炸初始冲击波场向着地面方向运动。 90 0 6 OO 3 0O 薮 ■ ■ .一 。 3 . 3 不同运动速度炸药近地爆炸地面超压分布 由于运动炸药近地爆 炸试验的实施难度大 , 目 前较完整的公开试验数据较少。选用 国防工程设 计规范 中使用的萨道夫斯基公式计算空中静爆冲 击波超压峰值 , 其 中冲击波峰值超压单位为 MP A 。 At , , 1 ≤ Z ≤ 1 0Z I O 广 , l ≤≤ 由终点效应理论可知 运动炸药爆炸能量要 比 静爆大得多 , 爆炸冲击波作用场产生 明显变化。当 装药运动的方向与爆炸产物飞散的方向一致时爆炸 效应最大 , 并且随两者速度矢量 的夹角的增加而减 小 j 。根据能量相似原理 , 可将炸药运动动能引起 的能量增加视为炸药装药量增加 。炸药近地爆炸过 程既不能视作无限空气 中爆炸处理 , 同时地面在近 地爆炸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爆轰产物作用产 生破 坏 , 消耗一部分能量 , 也不能视作完全刚性地 面, 因 此当取 , 1 . 7~1 . 8 ∞时, T N T空 中静爆经验预 估公式可用于 T N T炸药近地爆炸地面峰值超压近 似计算 。综上运动炸药近地爆炸地面超压等效经验 公式为 8 ∞ 8 Q z 旦 卸 式中 Q 为 T N T炸药单位质量能量密度 ; t o为 T N T炸药质量 ; V为 T N T炸药运动速度; R为地面位 置距离炸药爆心 的水平距离 ; A p 。 为运动炸药 近地 爆炸地面峰值超压等效药量经验公式计算值。 由表 3可知 , 除个别点 以外 , 运动炸药近地爆炸 地面峰值超压仿真结果与等效药量经验公式符合程 度较好 , 相对误差小于 2 0 %。考虑到经验公式 的本 身误差以及等效药量的近似简化等因素, 对 比结果 表明所使用 的仿真计算模型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具有 较好的适用性。 由图 7可以看出 , 在炸药药量和起爆方式都相 同的前提下 , 不同运动速度炸药近地爆炸地 面峰值 超压随着 比例距离的增加不断减小 , 但随着炸药运 动速度的增加 , 地面冲击波峰值超压衰减趋势变陡。 比例距 离 Z1~3范 围 内, 当 炸药 运 动 速 度 由 0 m / s 上升到 1 0 2 0 m / s 3 M a , 地面 冲击波峰值超 压最 大 下 降 量 分 别 为 1 .5 4 M P a 、1 . 9 4 MP a 、 2 . 4 4 MP a 和 2 . 9 8 MP a ; 比例距离 Z1~ 3范围内地 面冲击波超压由于远场冲击波场的匀化作用 , 不 同 运动速度 o~3 Ma 炸药近地爆炸峰值超压增益幅 度由 Z1 . 5时的 4 6 . 4 %下 降至 Z 3时的 9 . 8 % , g山 , 髓 0壬 蝌卵 糨燃啪量厦犍 第 3 5卷第 3期 畅博, 谷鸿平 , 牛晨伟, 等运动炸药近地爆炸冲击波场特性研究 5 3 可以预见随着比例距离的增加 , 炸药运动速度对近地 爆炸冲击波场分布影响将逐渐减小直至无明显差异。 表 3 仿真 结果 与经 验公 式对 比 Ta b l e 3 Co mp a r i s o n o f r e s u l t s f o r s i mu l a t i o n a nd e mpi ric al e q uat i o n 日 皇 、 幽 比例距离/ m。 k g 图 7 炸药近地爆炸地面峰值超压曲线 Fi g.7 P ea k o v e r pr e s s ur e c u r v e s o f e x p l o s i o n c h a r g e b l a s t n e a r g r o u n d 分析认为 , 随着炸药运动速度的增加 , 爆炸初始 压力场近地一侧 与炸药运动前向夹角 0 。一 9 0 。 压 力值升高 , 在相同地面测点处入射 冲击波入 射角相 同的前提下, 相同地面测点处马赫反射冲击波峰值 超压值随炸药运动速度增加而升高 ; 同时运动炸药 的近地爆炸初始压 力场呈现不规则分布特性 , 在与 炸药运动前 向夹角 0 。一9 0 。 范 围内, 随着角 度增 加 爆炸初始压力值相对于静爆初始压力值增量逐渐减 小 ; 而地面马赫反射区较远测点位置的入射冲击波 , 对应于爆炸初始压力场与炸药运动前 向夹角较大的 区域 , 且当地面测点 比例距离增加时入射冲击波入 射角逐渐减 小。因此 随着地面测点 比例 距离 的增 加 , 不 同炸药运动速度引起 的地面测点峰值超压增 益值逐渐减小。 运动炸药近地爆炸冲击波场分布特性由炸药运 动速度和炸药炸高等因素决定, 本研究由于仿真计 算量的限制 , 重点就运动速度对近地爆炸 冲击波场 分布影响进行研究 , 未涉及炸高等因素 , 运动炸药近 地爆炸冲击波场分布特性相似律 还需进一 步深入 研究。 4 小结 1 运动炸药近地爆炸与静止炸药近地爆炸冲 击波场分布不同, 炸药运动速度对地面 冲击波峰值 超压有增益作用 , 随着炸药运动速度 的增加该增益 作用增强; 2 由于运动炸药近地爆炸初始压力场 的分布 特性以及远场冲击波匀化作用, 炸药运动速度对地 面峰值超压的增益作用随着比例距离的增加逐渐减 弱 , 3倍比例距离外可认为无明显差异 。 参考文献 Re f e r e n c e s [ 1 ] 张俊秀, 刘光烈. 爆炸及其应用作用[ M] . 北京 兵器 工业 出版社 , 1 9 9 8 . [ 2 ] 杜红棉, 曹学友 , 何志文, 等. 近地爆炸空中和地面冲 击波特性分析和验证 [ J ] . 弹箭与制导学 报, 2 0 1 4 , 3 4 4 6 5 6 8 . [ 2 ] D U H o n g m i a n , C A O X u e y o u , H E Z h i w e n , e t a 1 . A n a l y s i s a n d v a l i d a t i o n f o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i r a n d g r o u n d s h o c k w a v e n e a r f i e l d e x p l o s i o n[ J ] . J o u rna l o f P r o j e c t i l e s , R o c k e t s , Mi s s i l e s a n d G u i d a n c e , 2 0 1 4 , 3 4 4 6 5 6 8 . i n C h i n e s e [ 3 ] 刘伟, 郑毅 , 秦飞. 近地面 T N T爆炸的试验研究和 数值模拟[ J ] . 爆破, 2 0 1 2 , 2 9 1 5 ’ 9 . [ 3 ] L I U We i , Z HE N G Y i , Q I N F e i . E x p e r i me n t a l a n d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o f T N T e x p l o s i o n o n t h e g r o u n d [ J ] . B l a s t i n g , 2 0 1 2, 2 9 1 5 - 9 . i n C h i n e s e [ 4 ] 汪维 , 张舵 , 卢芳云, 等. 大当量 T N T装药爆轰的 远场数值模 拟及超 压预测 [ J ] . 弹箭 与制导学报 , 2 0 1 0 . 3 0 1 1 2 7 - 1 3 0 . [ 4 ] WA N G We i , Z H A N G D u o , L U F a n g Y a n , e t a 1 . S i m u l a t i o n of t ho u s a nd s ki l o gra ms o f t n t e x pl o s i o n s h o c k wa v e i n a i r a t d i s t a n c e f a r a wa y a n d f o r e c a s t of t h e p e a k o v e r p r e s 爆破 2 0 1 8年 9月 [ 5 ] [ 5 ] [ 6 ] [ 6 ] [ 7 ] [ 7 ] [ 8 ] [ 9 ] [ 9 ] s u r e[ J ] . J o u r n a l o f P r o j e e t i l e s , R o c k e t s , M i s s i l e s a n d G u i d a n c e , 2 0 1 0, 3 0 1 1 2 7 1 3 0 . i n C h i n e s e 赵蓓蕾 , 崔村燕, 陈景鹏, 等. 近地爆炸地面冲击波传 播规律的数值研究 [ J ] . 四川兵工学报 , 2 0 1 5 , 3 6 9 45 48. Z HAO B e i l e i , CU I C u n y a n, C HEN J i n g p e n g , e t a 1 . N u me r i c a l s t ud y o f pr o pa g a t i o n l a w o f g r o u nd s h o c k wa v e i n n e a r s u r f a c e e x p l o s i o n [ J ] . 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 O r d n a n c e , 2 0 1 5 , 3 6 9 4 5 4 8 . i n C h i n e s e 王伟力. 曲面冲击波马赫反射特性理论研究[ J ] . 稀有 金属材料与工程 , 1 9 9 2 , 2 1 5 2 7 3 0 . WANG W e i l i .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roa c h r e fl e c t i o n o f c u r v e s h o c k w a v e [ J ] . R a r e Me t a l Ma t e ri a l s a n d E n g i n e e ri n g , 1 9 9 2 , 2 1 5 2 7 3 0 . i n C h i n e s e 辛春亮. 高能炸药爆炸能量输出结构的数值分析f D] . 北京 北京理工大 学, 2 0 0 8 . XI N Chu n l i a ng .Nu me r i c a l a n a l ys i s o f e x p l o s i o n e n e r g y o u t p u t s t r u c t u r e f o r h i g h e n e r g y e x p l o s i v e s [ D] . B e ij i n g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y , 2 0 0 8 . i n C h i n e s e 宁建国, 王成, 马天宝. 爆炸与冲击动力学[ M] . 北 京 国防工业 出版社 , 2 0 1 0 . 谷鸿平, 柳雯 , 李广嘉. 起爆方式对柱形炸药空爆冲 击波场的影响[ J ] . 爆破 , 2 0 1 6 , 3 3 4 3 4 3 8 . G U H o n g p i n g . L I U We n . L I G u a n g - j i a . I n fl u e n c e s o f i n j - t i a t i o n mo d e s o n a i r b l a s t wa v e fi e l d s p r o d u c e d b y c y l i n d r i c a l e x p l o s i v e s [ J ] . B l a s t i n g , 2 0 1 6 , 3 3 4 3 4 3 8 . i n C h i n e s e [ 1 0 ] [ 1 0 ] [ 1 2 ] [ 1 3 ] [ 1 3 ] [ 1 4 ] [ 1 4 ] 杨亚东, 李向东, 王晓鸣. 爆炸冲击波空中传播特征 参量的优化拟合[ J ] . 爆破器材, 2 0 1 4 , 4 3 1 1 3 1 8 . YAN G Y a d o n g , L I Xi a n g d o n g , W AN G Xi a o mi n g . O p t i mum fit t i ng for c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c pa r a me t e r s o f b l a s t s h o c k w a v e s t r a v e l i n g i n a i r [ J ] . E x p l o s i v e Ma t e r i a l s , 2 0 1 4 , 4 3 1 1 3 1 8 . i n C h i n e s e 时党勇 , 李裕 春 , 张胜 民. 基 于 A N S Y S / L S D Y N A 8 . 1 进行显示动力分析 [ M] . 北京 清华大学 出版社, 20 0 5. 陈新华, 聂万胜. 液体推进剂爆炸危害性评估方法及 应用[ M] .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 0 0 5 . 蒋海燕, 李芝绒, 张玉磊, 等. 运动装药空 中爆炸冲击 波特性研究研究 [ J ] . 高压物理学报, 2 0 1 7 , 3 1 3 28 6. 29 4. J I ANG Ha i y a n , L I Z h i r o n g , Z HANG Y u l e i , e t a 1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i r b l a s t wa v e fie l d f o r e x p l o s i v e c h a r g e m o v i n g a t d i f f e r e n t v e l o c i t i e s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P h y s i c s , 2 0 1 7, 3 1 3 2 8 6 2 9 4 . i n C h i n e s e 张光莹, 周旭 , 黄咏政, 等. 动爆冲击波特性分析方 法研究[ C ] / / 第四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集, 2 0 08 28 2 28 7. ZHANG Gua n g y i ng, ZHOU Xu, HUANG Yo n g z h c n g, e t a 1 . T h e s t u d y o f a 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o f t h e s h o c k 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