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露天矿深部扩界开采可行性研究.pdf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梅 斌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魏春启(教授) 申请学位申请学位硕士 学科专业学科专业采矿工程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露天开采理论与技术 分类号 TD824 学校代码 10147 UDC 622 密 级 公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依兰露天矿深部扩界开采可行性研究 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Expanding Limit of the Deep Mining in YiLan Opencast 致致 谢谢 本论文是在魏春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没有恩师的指导和鼓励论文是不可能得 以顺利完成的。师从三载,收获颇丰,感触亦深。魏春启老师优秀的做人品质,严谨的治 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高屋建瓴把握全局的能力,忘我的工作精神给学生树立起潜移 默化的典范作用,这也是导师传授给学生最宝贵的财富。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致以深深的 敬意。 感谢在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给我教诲、关心和帮助的所有老师、同学、朋友。 感谢在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给我无私关爱和支持的亲人 最后向在百忙之中对本论文审阅的各位专家致以诚挚的谢意并渴望得到各位专家教 授的意见和建议 - I - 摘摘 要要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煤炭作为最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起 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推动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 近些年来,我国早期开采的露天矿相继进入收尾阶段,如何延长这些露天矿服务年限,尽 可能多的回采煤炭资源是露天矿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中煤龙化哈尔滨矿业公司依兰露天矿生产现状为基础,从技术与经济角度出 发,对露天矿深部扩界开采可行性进行研究。利用依兰露天矿 CAD 系统建立露天矿三维 地质模型,确定合理开采境界、计算扩界储量,提出扩界开采方案,从技术方面论证扩界 开采的可行性。分析了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剥采比,提出经济合理剥采比需求 系数新概念,对扩界开采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进而从经济角度分析露天矿扩界开采是否可 行。 关键词露天矿;地质模型;扩界开采;经济合理剥采比 - II - Abstract With the fast-growing national economy nowadays, the coal as the most important non-renewable resources, has been playing a pivotal rol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not only the main driver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an important energy source for mankinds survival. In recent years, the early mining in our country have entered the final stages in succession. How to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se open-pit mine and recovering the resources of these open pit mine as much as possible is an urgent matter.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the feasibility study on expansion of deep min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which is based on the manufacturing status of Harbin Coal Mining Company Darien River open pit. By making use of the CAD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open-pit’s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will be realized, so as to determine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boundary, calculate the expansion of world reserves and finally draw up a mining plan, which will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expanding boundary of the opencast from the view of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it needs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reasonable stripping ratio at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advance a new concept for the economic rational stripping ratio’s coefficient, and analyze the economic benefits after expanding boundary of the opencast. Then 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xpanding from the view of economy will be done. Key WordsOpen-pit mine;Geological model;Expanding Boundary;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stripping ratio - III -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 绪 论 ........................................................................................................ 1 1.1 问题的提出 ........................................................................................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1.2.1 扩界开采研究现状 ....................................................................... 2 1.2.2 经济合理剥采比研究现状 ............................................................ 4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6 1.4 论文主要技术路线 ............................................................................. 7 2 矿区概况 ..................................................................................................... 8 2.1 地理概况 ............................................................................................ 8 2.2 矿区总体规划和开采现状 ................................................................. 9 2.2.1 矿区总体规划 ............................................................................... 9 2.2.2 露天矿开采现状 ......................................................................... 10 2.3 边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11 2.3.1 矿区工程地质 ............................................................................. 11 2.3.2 矿区水文地质 ............................................................................. 13 3 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 ................................................................................ 14 3.1 安全储备系数与岩体力学指标确定 ................................................ 14 3.2 基于 FLAC3D的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 15 3.2.1 建立数值模拟模型 ..................................................................... 15 3.2.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18 3.3 排土场边坡稳定 .............................................................................. 24 3.3.1 排弃物料的力学指标确定 .......................................................... 24 3.3.2 排土场边坡稳定 ......................................................................... 24 4 境界确定与储量计算 ................................................................................ 26 - IV - 4.1 矿床地质模型建立 ........................................................................... 26 4.2 经济合理剥采比研究 ....................................................................... 27 4.2.1 传统经济合理剥采比 .................................................................. 28 4.2.2 经济合理剥采比确定 .................................................................. 28 4.3 扩界开采境界的确定 ....................................................................... 30 4.4 储量计算 .......................................................................................... 31 4.4.1 储量计算原则 ............................................................................. 31 4.4.2 储量计算方法 ............................................................................. 31 4.4.3 开采境界内可采储量 .................................................................. 32 5 深部扩界开采方案可行性分析 ................................................................. 34 5.1 扩界开采方案确定 ........................................................................... 34 5.2 生产剥采比均衡 .............................................................................. 35 5.3 矿建工程及建设时间 ....................................................................... 38 6 经济效益分析 ........................................................................................... 40 6.1 投资估算 .......................................................................................... 40 6.2 投资效果分析 .................................................................................. 42 7 结论与展望 ............................................................................................... 45 7.1 结论 ................................................................................................. 45 7.2 展望 ................................................................................................. 45 参 考 文 献 ................................................................................................... 46 作 者 简 历 ................................................................................................... 48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49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0 - 1 - 1 绪绪 论论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中煤能源黑龙江煤化工有限公司是集煤炭、化工、煤制油、页岩油、城市燃气生产、 销售、输送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煤炭化工企业,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发展煤化工产业的 基地和平台,其前身是哈尔滨煤炭化工有限公司,2006 年 9 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无偿 划转到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煤能源黑龙江煤化工有限公司于 2007 年 3 月 14 日注册, 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控股的二级子公司。 公司现有职工 11936 人, 注册资本 17.3 亿元, 资产总额 33 亿元。具有建设煤化工基地的煤炭资源、水资源、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 中煤龙化哈尔滨矿业有限公司现有一个露天矿、两个井工矿,总体规划的达连河区矿 区面积约 36km2。矿业有限公司固定总资产 10.1 亿元,露天矿职工总数为 5411 人。煤田 地质勘探储量为 4.2 亿吨,远景储量可达到 7.8 亿吨。煤种属长焰煤,具有发热量高、化 学反应性强等诸多特点,是化学工业的极好原料。同时储藏有大量的油页岩。中煤龙化哈 尔滨矿业有限公司拥有的露天煤矿是黑龙江省最大的露天煤矿,先后获得安全质量标准化 明星矿、全国中小型煤炭企业先进单位、全国优秀企业、双十佳煤矿、黑龙江省诚信企业、 黑龙江省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并于 2006 年首次跻身全国煤炭企业 100 强行列。 2006 年哈尔滨市实施天然气置换煤气工程,为充分利用天然气置换下来的煤气,中煤龙化公司 2007 年 5 月 28 日在依兰县达连河镇举行了 25 万吨甲醇、60 万吨油页岩制油项目奠基仪 式。 矿业公司所属的露天煤矿于 1964 年小规模开发建设。露天矿建设初期采用单斗--窄轨 铁道开采工艺,1966 年投产后形成 0.30Mt/a 的生产能力,随着哈依煤气工程的上马,露天 煤矿对原开采工艺进行了改造,用单斗卡车工艺代替了单斗--窄轨铁道开采工艺,经几 次改扩建,2006 年 9 月核定规模为 2.60Mt/a。由于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煤炭的 强劲需求,致使煤炭价格一路攀升,从而刺激了煤炭产能的增加,依兰露天煤矿经过改造 生产规模已达 450 万吨/年。 2010 年依兰露天矿生产能力 4.50Mt/a,剥岩 34Mm3,剥采比 7.6 m3/t。其中,采区剥 岩量 20 Mm3(内排 8 Mm3),外包 14 Mm3。由于近年超强度开采,原依兰露天煤矿的可 采储量急剧萎缩, 经计算截止 2010 年 12 月份露天矿开采境界内原煤可采储量仅有 2220.22 万吨,如果按照目前的开采规模,露天煤矿剩余储量仅可开采不足 5 年时间。面对如此严 峻的形势, 中煤龙化公司为积极落实中煤能源集团“22255”发展战略目标, 加快建设黑龙江 煤化工产业基地,加大煤炭开发力度,提高煤炭产量,满足依兰矿区煤化工项目的需要,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延长露天矿的服务年限,为了保证依兰煤化工项目稳定可靠的煤 - 2 - 炭供给和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龙化公司一方面加快依兰三煤矿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 设依兰三煤矿, 使其早日建成投产, 另一方面进行依兰露天煤矿的深部扩界开采研究工作, 用来弥补依兰三煤矿投产之前化工煤不足导致煤化工项目“无煤可化”的问题。 依兰露天煤矿原规划开采境界开采到-150 水平, 2010 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白润才教授 根据露天矿的工程地质特性,提出了采取横采内排的开采方案,提高了露天矿的边坡角, 在露天矿地表境界不变的条件下,露天矿开采深度调整至-160 水平。而在露天矿-160 水平 以下还赋存大量的煤炭资源,这些资源在目前的开采条件下是否能够尽早、安全、经济的 开采出来,以保证依兰煤化工项目有持续稳定的煤炭供给,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扩界开采研究现状扩界开采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价格不断走高,煤炭行业利润增 加,多数露天矿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不同程度的对露天矿进行工艺改造及扩界开采。 全国几大露天矿都几乎进行过工艺改造和扩界开采, 以此来提高原煤产量, 增大经济效益。 1 安太堡露天矿 2 号坑西部扩界 1992 年 6 月份张获恩以工程部的名义向公司领导递交了题为 关于二号坑西部边界及 其向西扩界开采的报告 , 当时一号坑东扩区各工作台阶陆续到界, 1992 年 5 月 17 日 1732 电铲大修后就到二坑做缓帮工作,下半年有 4 台铲转向去北帮,首先遇到问题是边界设计 问题,这个问题在当时是迫在眉睫。扩界开采存在问题是扩界后露天矿边帮在采空区上, 井工开采使边坡岩体出现下沉,进而影响了边坡稳定性,给生产带来一定的危险。另外电 铲在采空区以上作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电铲掉进空巷的可能。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安太堡 露天矿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快内部排土,没等边坡出现下沉或位移就用剥离物回填使其 稳定;借鉴国内其他露天矿在采空区作业经验,在露煤前留够安全厚度,进而确保露煤电 铲的安全。露天矿向西扩界,无疑是回收井工开采残余煤柱,扩界后西帮最终边坡角确定 为 30,增加剥离量 46.56Mm3,可回采煤量 970104 吨,平均剥采比 4.8m3/t。西帮扩界既 可行又经济合理, 尤其是煤质好, 9 煤硫分低, 甚至可以单独入洗, 其精煤硫分不超过 1, 这使平朔煤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30]。 2 元宝山露天矿一采区扩界方案。 元宝山露天矿自 1990 年正式动工以来,依照设计要求首采区 3 个破碎站的位 置已完全形成,上部水平台阶剥离基本正常进行。在设计中,露天矿首采区东部由 于煤层很薄、分布不均匀以及煤层发育情况不清而没有被划分在首采区范围内。经 - 3 - 过详细计算,该地块煤层的煤炭储量近 639 万吨,可采煤量近 320 万吨,扩界方案 的实施,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元宝山露天矿的初期生产剥采比,大大缓解初期生产成 本过高的亏损局面。参考设计,重新圈定开采境界,底部以煤层底板,上部扩界至 地表,维持原设计稳定帮坡角。首采区东端边坡稳定,不影响现有的大型地面建筑 物。扩界后,维持原有的开采工艺不变,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部分需要采取外包形式 来完成。扩界剥离首先从西部拉沟逐步向东推进,最终与首采区贯通,开拓运输系 统继续采用首采区已形成的固定坑线。扩界总剥离量 732 万 m3,出煤 370 万 t,扩 界平均剥采比 2.0m3/t。1999 年开始扩界开采,2000 年底扩界开采方案全部到位, 2001 年后,扩界区与首采区煤层完全联接。随着工作线继续向北推进以及开采深度 的增加,开采煤层厚度有所增加,单位推进距离的回采煤量相应的增加,工作帮水 平推进速度减慢,生产剥采比将呈下降趋势[28]。由此看见,随着扩界开采方案的实 施,可以大大缓解元宝山露天矿初期投资紧张、生产严重亏损的局面,使露天矿的 经营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经济效益随之提高。 3 黑岱沟露天矿改扩建工艺研究。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步伐的加快,准格尔地区煤炭销售量以每年 2Mt 的速度增长。由于 未来几年周边地区还会陆续建电力项目,约有 4260MW 需要燃用准格尔煤,对黑岱沟露天 矿进行改扩建项目势在必行,改造项目已经在国家经贸委立项[27]。 黑岱沟露天矿在初步设计时计划年产量 12Mt,总平均剥采比 5.36m3/t。一采区坑底总 宽度 1.2km,生产剥采比 4.7m3/t。露天矿上部剥离台阶选用轮斗挖掘机带式输送机排 土机连续开采工艺。煤层顶板岩石剥离和采煤选用间断式单斗卡车工艺。改扩建实施以 后,计划原煤生产能力增加到 20Mt/a,保证在 3 年的改扩建过程中,将矿坑宽度由目前的 1050m 向东扩展至 2000m,引进拉斗铲工艺,在矿坑内形成拉斗铲作业条件,对煤层顶板 以上 45m 厚的岩层石进行拉铲倒堆剥离,充分利用了排土空间。其他部分剥离继续采用单 斗卡车工艺来完成[26]。 追求最大利润是煤炭企业的最终目标,通过工艺系统改造,准格尔露天矿选择了世界 上先进的综合开采系统,减少了扩建投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扩建后露天矿的生产成本, 使准格尔煤在煤炭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 4 - 1.2.2 经济合理剥采比研究现状经济合理剥采比研究现状 (1)传统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 经济合理剥采比也叫做露天矿经济剥采比,它是指露天矿在保证经济效益前提 下,可以选择的最大剥采比[1]。其传统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成本比较法、价格法。 ① 成本比较法 成本比较法通常用于可以采用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两种方法的矿床,将两种开 采方法的成本相比较确定其值为 1 na n b − 井 1.1 式中 1 n 经济剥采比, m3/t; n井井工开采矿石成本,元/t; a露天矿纯采矿成本,元/t; b露天矿纯剥离成本,元/t。 式1.1中的分子表示露天矿回采1t矿石比地下开采节约的费用, 分母则是露天 矿的纯剥离成本[2]。显然,提出这种方法的专家认为,经济合理剥采比是选择露天 开采的最大剥采比,超过经济合理剥采比就意味着露天开采从经济效益上看是不合 算的,露天矿不能得到预期利润,应该转为地下开采。 ② 价格法 对于只适用于露天开采的矿床或暂时不进行井工开采的,通常采用价格法来计 算经济合理剥采比,计算公式为 2 da n b − 1.2 式中n2按价格法计算的经济合理剥采比, m3/t; d矿石售价,元/t; a露天矿纯采矿成本,元/t; b露天矿纯剥离成本,元/t。 式1.2中价格法需要注意的是,当矿石价格比较高,且贫化损失率较大时,公 式中矿石售价仔细考虑,因为一方面减少了回采矿石量,反过来剥离量成本还有所 增加;另一方面,矿石质量有所降低,从而影响了矿石的销售价格[3]。 此外, 当使用价格法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时,矿石销售价格采用的是原矿价格、 精矿价格、还是金属价格,也要经过换算来确定。 - 5 - (2)当量经济剥采比 上面提到的露天矿境界确定的两种理论与方法,其经济剥采比的计算原则可以 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矿井开采成本作为约束条件,即当矿床某一部分的露天开 采成本等于矿井开采成本时,则该部分矿床应划归矿井开采。另一类是以矿石售价 取代矿井开采成本作为约束条件,即要求所确定境界的露天矿必须盈利,当矿床的 某一部分用露天开采不盈利时,则该部分矿床应划归矿井开采。 1998年中国矿业大学于汝绶教授提出了当量经济合理剥采比新概念。 他指出了 以往经济合理剥采比的计算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投资的时间价值,而且错误的采用了 “井工优先”的原则[4]。当量经济合理剥采比,体现了露天开采的回采率高和安全性 好两个主要优势,极大的提高了对煤炭资源的回收效率。于汝绶教授建议修正确定 露天矿境界的原则境界剥采比不大于当量经济剥采比。 确定露天矿境界的影响因素很多,当量经济合理剥采比考虑了露天开采回采率 与安全性两项主要因素,一方面是这两项因素有较大的综合概括性,另一方面也是 避免计算过于复杂化[5]。于汝绶教授在露天矿设计理论分析中曾提出过“当量剥 采比”的概念,迄今这一概念又有新的发展并趋于完善,建议采用综合考虑露天开采 在回采率和安全性方面优势后的经济合理剥采比作为确定露天矿境界的对照标准 [6]。即 nKn 当经 1.3 式1.3中, n当 为当量经济剥采比; K为当量系数, KKK 回安 K安为安全性系数; n经为传统对比法计算的经济合理剥采比。 确定露天开采境界应引入当量系数和当量经济剥采比的概念,可以使境界的确 定更趋合理。 通过对国内外资料阅读,得知露天矿扩界开采在各大露天矿都有不同程度的实 施,虽然扩界开采的条件和原因不同,但最终目标都是获取更高利润。依兰露天矿 扩界开采首要目的是延长露天矿服务年限,保障龙化公司化工用煤需求。但露天矿 现在面临可采储量不足、生产剥采比过大、采剥关系失调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 探讨依兰露天矿扩界开采方案是否可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6 -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论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本论文是以依兰露天矿为研究对象,从开采工艺、开采程序及经济合理剥采比等多方 面技术因素考虑,结合矿业公司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依兰露天矿深部扩界开采的可行 性进行性研究。论文的研究目标有 1 分析经济合理剥采比动态影响因素,提出经济合理剥采比需求系数,对经济合理 剥采比进行从新计算。 2 通过剥采关系优化,均衡剥采比曲线,制定各年度生产计划,进而验证露天矿扩 界开采可行性。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利用依兰露天矿CAD二次开发系统,建立露天矿地形地质模型,创建不同开采境 界煤岩实体。 2 对依兰露天矿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 利用AutoCAD建立实体模型, 再导入ANSYS 进行网格划分,最后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计算。 3 对经济合理剥采比研究,提出经济合理剥采比需求系数,使经济合理剥采比更符 合实际要求。 4 通过经济合理剥采比以及不同开采深度煤岩量比较,确定最终扩界开采深度,进 而确定扩界开采境界。 5 确定扩界开采方案,均衡生产剥采比,从技术层面分析扩界开采方案是否可行, 给出各年度生产计划。 6 进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从经济角度论证扩界开采的可行性。从而得出此次扩界 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 7 - 1.4 论文主要技术路线论文主要技术路线 图 1.1 论文主要技术路线 Fig.1.1 The main technical line of thesis 依兰露天矿深部扩界开采可行性研究 经济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 投资估算 投资效果分析 边坡稳定性分析 境界确定与储量计算 扩界开采方案可行性 - 8 - 2 矿区概况矿区概况 2.1 地理概况地理概况 依兰矿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花江两岸,依兰县西南与方正、通河县交界处,呈-北东 -南西向三角地带。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9~12930′,北纬46~4620′。 矿区所在地达连河镇交通较为便利,除没有铁路直通外,公路及江河航运、空运等皆 较发达。 沿公路往东北行驶22.5km到达依兰县城,该地是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汇合处, 每年5~10月间定期客轮、货轮(一般300~500吨,最大千吨)通航,上行341km经沙 河子、方正、宾县等船站到省城哈尔滨市。下航行100km经宏克力、汤源县等船站到达合 江地区佳木斯市。12月到来年3月江河封冻,可行驶载重卡车等。同时,依兰还有通往佳 木斯、桦南、勃利县的汽车。城东门外有飞机场,定期民航抵哈尔滨、佳木斯市。往西经 沙河子、方正、宾县之高速公路直达哈尔滨市。 露天矿位于松花江东岸的达连河镇南部,坐标为东经12920′18〞~12923′11〞,北 纬4608′56″~4610′01〞。 露天煤矿范围东自F2、西到F12断层;北起煤系基底γ4花岗岩,南到上1 煤层顶板 -150m标高线,沿30边坡角延伸至地表线为南部地表境界。整个范围走向长约5km,倾 斜宽约0.8km。该矿2001年在国土资源部办理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000000140074,有 效期自2001年1月至2031年1月,矿田面积2.4934km2,开采深度90m~-150m。 本区以哈~同公路为界显示不同地理景观东部为低山丘陵地鸡爪沟壑带,达连河向 西流入松花江; 西部为松花江东岸的河漫滩湿洼草地开阔地带, 地形标高一般在96~98 m。 松花江从露天矿田西部边界向东北方向经过;在露天煤田的西南和松花江对岸为中山地 带。 矿区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最低气温(一月)-37.2℃,最高气温(七月)38.2℃, 年平均气温3.1℃。夏季较短,冬季较长,风大(多西、南西向)寒冷,封冻期长(11月 到翌年4月) , 一般冻结深度为1.50~1.80米, 年降雨量约540mm, 且多集中于夏秋两季。 依兰露天矿地理景观图见图2.1。 - 9 - 图2.1 依兰露天矿地理景观图 Fig.2.1 Yilan open pit geographical landscape plan 2.2 矿区总体规划和开采现状矿区总体规划和开采现状 2.2.1 矿区总体规划矿区总体规划 依据2008年编制的哈尔滨依兰矿区总体规划,依兰矿区范围除包括目前的达连 河区(原依兰矿区)36km2外,还包括通河县祥顺勘查区和依兰县进步村预查区。 祥顺区位于通河县祥顺镇南部、松花江西岸,东北距达连河区约17km,隶属于通河 县管辖。探矿权登记范围由4个点圈成,东西长10km,南北宽10km,面积100km2,目前 仅完成二维地震勘查,区内尚未开展钻探工作。 进步村区位于依兰县道台桥镇进步村附近,西北距达连河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 于依兰县管辖。探矿权登记范围由6个点圈成,东西长14.8~25km,南北宽10~14.8km, 面积270km2,目前已完成煤炭预查第一阶段工作,计划三年内完成预查工作。 全矿区共规划分为一个露天矿矿田,一个井工矿井田,和一个深部勘查区,矿区总规 模3.60Mt/a。井工矿规划规模2.40Mt/a, 2011年开工建设,计划三年建成,预计2014年 矿井投产,当矿井达产后,露天矿规模降为1.20 Mt/a。 依兰露天矿 - 10 - 2.2.2 露天矿开采现状露天矿开采现状 矿业公司所属露天煤矿于1964年小规模开发建设,1966年投产后形成0.30Mt/a的生 产能力。随着哈依煤气工程的上马,经正规的建设和几次改扩建,目前核定规模2.60Mt/a。 露天煤矿已建立起完整的采运排等生产系统,露天矿采煤、剥离均采用单斗卡车开采 工艺,主要设备为4.6m3电铲,45t和25t自卸卡车,形成了水、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