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影响的本质性安全管理体系研究.pdf
论文题目 基于文化影响的本质性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 辛旨导教师 论文提交E l 期 论文答辩E l 期 授予学位E l 期 至Q 堡生堇旦 2 Q 璺生鱼旦 兰Q 垒生2 月 入学时间2 Q 生2 月 研究方向塞全釜墨 职称教授 万方数据 0 NT H EE S S E N C EO FE N T E R P I U S ES A F E T YC U I J U R EI NC O A L M I N E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i nf u l f i l l m e n to f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t h ed e g r e eo f I l U l ll lI l J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l l l l l l l lI I I l l l l Y 2 6 7 6 9 2 7 M A S T E RO FE N G I N E E R I N G f r o m S h a n d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B y J i a n g g u o q i a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 X i ns o n g C o l l e g eo fM e c h a n i c a la n dE l e c t r o n i cE n g i n e e r i n g A p r i l2 0 1 4 万方数据 声明 本人呈交给山东科技大学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除了所列参考文献和世所公认的文献 外,全部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成果。该论文资料尚没有呈交于其它任何学术机关作 鉴定。 硕士生签名 日期 薅园猖 ∞烨每I ; A F F I R M A T I O N Id e c l a r et h a t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 ,s u b m i t t e di nf u l f i l l m e n to f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t h e a w a r do fM a s t e ro fP h i l o s o p h yi nS h a n d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i s w h o l l ym yo w nw o r ku n l e s sr e f e r e n c e d o fa c k n o w l e d g e .T h ed o c u m e n th a sn o tb e e n s u b m i t t e df o r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a ta n yo t h e ra c a d e m i ci n s t i t u t e . S i g n a t u r e D a t e 万方数据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摘要 安全问题是煤矿生产中最重要的问题,实现矿井本质性安全是所有煤矿追求的共同目 标。近年来,随着煤矿经济效益的提高,煤矿加大了对安全方面的投入,同时对安全管理 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从而使得煤矿安全生产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管理理念、 管理体系、安全评价体系的原因,煤矿安伞生产管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安全生产 事故不断发生。 本质性安全这个课题从存在至今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 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着重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对煤 矿本质性安全的影响和作用入手,对煤矿本质性安全管理体系做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 论文系统分析了煤矿事故的成因,然后根据事故成因分析,结合企业安全文化对本质 性安全管理的影响,在分析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基础上,联系现阶段点型案例进行 分析,结合我国矿井自身特点,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构建符合我国煤矿 实际的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矿本质性安全管理三维结构模型,提出了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矿本 质性安全管理体系,从而为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理论指导,为企 业的安全决策和日常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本质性安全 万方数据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R e s e a r c ho ne s s e n t i a ls a f e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b a s e do n c u l t u r e P h .D .C a n d i d a t e J i a n gg u o q i a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X i ns o n g A B S T R A C T S a f e t y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p r o b l e mi nt h ep r o d u c t i o no fc o a lm i n e ,I ti st h ec o m m o ng o a lo fa l l c o a lm i n e st op u r s u i tm i n ee s s e n t i a ls a f e t y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谢m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m i n e e c o n o m i cb e n e f i t ,t h ei n v e s t m e n ti ns a f e t yo fc o a lm i n eh a sb e e ni n c r e a s e d ,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o f 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i sa l s oc o n t i n u o u s l y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a tt h es a m et i m e ,S Oa st om a k et h ec o a l m i n es a f e t yp r o d u c t i o nh a v ec e r t a i np r o g r e s s ,b u tb e c a u s eo fm a n a g e m e n tc o n c e p t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s a f e t y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c a u s eo fc o a lm i n es a f e t yp r o d u c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i ss t i l l e x i s ts o m ep r o b l e m s ,c a u s e dt h ep r o d u c t i o ns a f e t ya c c i d e n t sO C C U rr e p e a t e d l y . T h es u b j e c te s s e n t i a ls a f e t yi so f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s a f ep r o d u c t i o no fc o a le n t e r p d s ef r o m b e g i n n i n g ,s o m er e s u l t sh a v ea c h i e v e d i nt h i sr e s e a r c h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 .T h i sa r t i c l e e m p h a t i c a l l yf r o mt h ec o a lm i n ee n t e r p r i s es a f e t yc u l t u r ei nc o a lm i n ee s s e n t i a ls a f e t yi n f l u e n c e a n dr o l eo fe s s e n t i a l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i nc o a lm i n ed o n em o r es y s t e m ,m o r ei n - d e p t h r e s e a r c h . T h i sa r t i c l ea n a l y s e st h ec a u s eo fc o a lm i n ea c c i d e n t s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 t h e n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a c c i d e n tc a u s ea n a l y s i s ,c o m b i n i n gw i t he n t e r p r i s es e c u r i t yc u l t u r e ’S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e s s e n t i a l 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 ,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nd o m e s t i ca n df o r e i g na d v a n c e dt h e o r ya n d a d v a n c e de x p e r i e n c e ,c o n t a c t i n gp o i n tt y p ee a s ea n a l y s i sa tp r e s e n ts t a g e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m i n e si no u rc o u n t r y , a n a l y z e df r o mav a r i e t yo f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 ,d i f f e r e n tl e v e l s , a n dt h e nb u i l d s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s t r u c t u r em o d e l sa c c o r d i n gw i t ht h ep r a c t i c eo fo u rc o u n t r y c o a lm i n ee s s e n t i a l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b a s e do nt h ec u l t u r eo ft h ec o a lm i n e ,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 e s s e n t i a l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o fc o a lm i n eb a s e dO nt h ec u l t u r es h a p e , a n dt h u sp r o v i d i n g t h e o r e t i c a ls u p p o r t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g u i d a n c ef o ro u rc o u n t r yc o a lm i n ee n t e r p r i s e s s a f e t y 万方数据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p r o d u c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as c i e n t i f i cb a s i sf o rd e c i s i o nm a k i n ga n dd a i l y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 t b re n t e r p r i s e ’ss a f e t y . K a yw o r d s S a f e t yc u l t u r e ;m a n a g e m e n t ;e s s e n t i a ls a f e t y 2 万方数据 山东科技大擘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录 第1 章绪论⋯⋯⋯⋯⋯⋯⋯⋯⋯⋯⋯⋯⋯⋯⋯⋯⋯⋯⋯⋯⋯⋯⋯⋯⋯⋯⋯⋯⋯⋯⋯⋯⋯⋯⋯⋯1 1 .1 课题的提出⋯⋯⋯⋯⋯⋯⋯⋯⋯⋯⋯⋯⋯⋯⋯⋯⋯⋯⋯⋯⋯⋯⋯⋯⋯⋯⋯⋯⋯⋯⋯⋯⋯..1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一2 1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8 1 .4 研究内容及方法⋯⋯⋯⋯⋯⋯⋯⋯⋯⋯⋯⋯⋯⋯⋯⋯⋯⋯⋯⋯⋯⋯⋯⋯⋯⋯⋯⋯⋯⋯⋯1 0 第2 章煤矿本质性安全管理的理论来源⋯⋯⋯⋯⋯⋯⋯⋯⋯⋯⋯⋯⋯⋯⋯⋯⋯⋯⋯⋯⋯⋯⋯⋯1 2 2 .1 事故致因理论⋯⋯⋯⋯⋯⋯⋯⋯⋯⋯⋯⋯⋯⋯⋯⋯⋯⋯⋯⋯⋯⋯⋯⋯⋯⋯⋯⋯⋯⋯⋯⋯1 2 2 .2 特殊行业事故致因理论⋯⋯⋯⋯⋯⋯⋯⋯⋯⋯⋯⋯⋯⋯⋯⋯⋯⋯⋯⋯⋯⋯⋯⋯⋯⋯⋯⋯1 8 2 .3 本质性安全管理相关理论⋯⋯⋯⋯⋯⋯⋯⋯⋯⋯⋯⋯⋯⋯⋯⋯⋯⋯⋯⋯⋯⋯⋯⋯⋯⋯⋯2 6 第3 章安全文化对煤矿本质性安全管理的影响⋯⋯⋯⋯⋯⋯⋯⋯⋯⋯⋯⋯⋯⋯⋯⋯⋯⋯⋯⋯..3 2 3 .1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3 2 3 .2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对物的本质性安全化的影响⋯⋯⋯⋯⋯⋯⋯⋯⋯⋯⋯⋯⋯⋯⋯⋯⋯⋯3 9 3 .3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和环境的本质性安全化的关系⋯⋯⋯⋯⋯⋯⋯⋯⋯⋯⋯⋯⋯⋯⋯⋯⋯4 3 3 .4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和管理的本质性安全化的关系⋯⋯⋯⋯⋯⋯⋯⋯⋯⋯⋯⋯⋯⋯⋯⋯⋯4 7 第4 章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矿本质性安全管理模式⋯⋯⋯⋯⋯⋯⋯⋯⋯⋯⋯⋯⋯⋯⋯⋯⋯⋯⋯一5 1 4 .1 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发展模式⋯⋯⋯⋯⋯⋯⋯⋯⋯⋯⋯⋯⋯⋯⋯⋯⋯⋯⋯⋯⋯⋯⋯⋯⋯5 1 4 .2 煤矿本质性安全的影响因素⋯⋯⋯⋯⋯⋯⋯⋯⋯⋯⋯⋯⋯⋯⋯⋯⋯⋯⋯⋯⋯⋯⋯⋯⋯⋯5 2 4 .3 安全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5 9 第5 章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矿本质性安全管理体系⋯⋯⋯⋯⋯⋯⋯⋯⋯⋯⋯⋯⋯⋯⋯⋯⋯⋯⋯一6 7 5 .1 建设和完善本质性安全管理体系⋯⋯⋯⋯⋯⋯⋯⋯⋯⋯⋯⋯⋯⋯⋯⋯⋯⋯⋯⋯⋯⋯⋯⋯6 7 5 .2 本质性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6 9 5 .3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7 5 5 .4 煤矿本质性安全的相关体系⋯⋯⋯⋯⋯⋯⋯⋯⋯⋯⋯⋯⋯⋯⋯⋯⋯⋯⋯⋯⋯⋯⋯⋯⋯⋯8 4 第6 章河南省耿村煤矿安全管理实践应用⋯⋯⋯⋯⋯⋯⋯⋯⋯⋯⋯⋯⋯⋯⋯⋯⋯⋯⋯⋯⋯⋯..8 9 6 .1 耿村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8 9 6 .2 耿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分析⋯⋯⋯⋯⋯⋯⋯⋯⋯⋯⋯⋯⋯⋯⋯⋯⋯⋯⋯⋯⋯⋯⋯⋯9 4 6 .3 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与不足⋯⋯⋯⋯⋯⋯⋯⋯⋯⋯⋯⋯⋯⋯⋯⋯⋯⋯⋯⋯⋯⋯⋯⋯⋯⋯9 5 第7 章总结与展望⋯⋯⋯⋯⋯⋯⋯⋯⋯⋯⋯⋯⋯⋯⋯⋯⋯⋯⋯⋯⋯⋯⋯⋯⋯⋯⋯⋯⋯⋯⋯⋯一9 7 7 .1 结论⋯⋯⋯⋯⋯⋯⋯⋯⋯⋯⋯⋯⋯⋯⋯⋯⋯⋯⋯⋯⋯⋯⋯⋯⋯⋯⋯⋯⋯⋯⋯⋯⋯⋯⋯⋯9 7 万方数据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7 .2 展望⋯⋯⋯⋯⋯⋯⋯⋯⋯⋯⋯⋯⋯⋯⋯⋯⋯⋯⋯⋯⋯⋯⋯⋯⋯⋯⋯⋯⋯⋯⋯⋯⋯⋯⋯⋯⋯⋯⋯⋯⋯⋯⋯⋯⋯⋯9 8 致谢辞⋯⋯⋯⋯⋯⋯⋯⋯⋯⋯⋯⋯⋯⋯⋯⋯⋯⋯⋯⋯⋯⋯⋯⋯⋯⋯⋯⋯⋯⋯⋯⋯⋯⋯⋯⋯9 9 参考文献⋯⋯⋯⋯⋯⋯⋯⋯⋯⋯⋯⋯⋯⋯⋯⋯⋯⋯⋯⋯⋯⋯⋯⋯⋯⋯⋯⋯⋯⋯⋯⋯⋯⋯⋯⋯..1 0 0 2 万方数据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r a b l eo fc o n t e n t s 目录 C h a p t e r1I n t r o d u c ti o n ⋯⋯⋯⋯⋯⋯⋯⋯⋯⋯⋯⋯⋯⋯⋯⋯⋯⋯⋯⋯⋯⋯⋯⋯⋯⋯⋯⋯⋯⋯⋯⋯⋯⋯⋯⋯⋯⋯⋯..1 1 .1I s s u e sr a i s e d ⋯⋯⋯⋯⋯⋯⋯⋯⋯⋯⋯⋯⋯⋯⋯⋯⋯⋯⋯⋯⋯⋯⋯⋯⋯⋯⋯⋯⋯⋯⋯⋯⋯⋯⋯⋯.⋯⋯⋯⋯⋯⋯⋯⋯⋯1 1 .2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 ..................................................⋯⋯⋯⋯.⋯⋯⋯⋯.⋯.............................⋯.....................2 1 .3T h ep u r p o s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s t u d y ⋯⋯⋯⋯⋯⋯⋯⋯.⋯..............................................................8 1 .4R e s e a r c hc o n t e n ta n dm e t h o d s ⋯⋯⋯⋯⋯⋯⋯⋯⋯⋯⋯⋯⋯⋯⋯⋯⋯⋯⋯⋯⋯⋯⋯⋯⋯.⋯⋯⋯⋯⋯⋯⋯.⋯⋯1 0 C h a p t e r2T e o r e t i c a ls o u r c e so f m i n ee s s e n t i a l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 ⋯⋯............⋯⋯⋯⋯⋯.12 2 .1A c c i d e n tc a u s a t i o nt h e o r y ⋯⋯⋯⋯⋯⋯⋯⋯⋯⋯⋯⋯⋯⋯⋯⋯⋯⋯⋯⋯⋯⋯⋯⋯⋯⋯⋯⋯⋯⋯⋯⋯⋯⋯⋯⋯⋯..1 2 2 .2S p e c i a lI n d u s t r ya c c i d e n tc a u s a t i o nt h e o r y ⋯⋯⋯⋯⋯⋯⋯⋯⋯⋯⋯⋯⋯⋯⋯⋯⋯⋯⋯⋯⋯⋯⋯⋯⋯⋯⋯⋯⋯1 8 2 .3E s s e n t i a l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 o r y ................⋯............................................................⋯..............2 6 C h a p t e r3t h es a f e t yi m p a c to fc u l t u r eo nt h en a t u r eo ft h ec o a lm i n e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 ⋯⋯⋯⋯⋯⋯一⋯⋯⋯⋯⋯.⋯⋯⋯⋯⋯⋯⋯⋯⋯⋯⋯⋯⋯⋯⋯⋯⋯⋯⋯⋯⋯⋯⋯⋯⋯⋯⋯⋯⋯⋯⋯⋯⋯⋯⋯⋯⋯..⋯⋯.⋯..3 2 3 .1R o l eo fC o a lM i n eS a f e t yC u l t u r e ⋯⋯⋯⋯⋯⋯⋯⋯⋯⋯⋯⋯⋯⋯⋯⋯⋯⋯⋯⋯⋯⋯⋯⋯⋯⋯⋯⋯⋯⋯⋯..⋯⋯一3 2 3 .2E f f e c to fc o a lm i n es a f e t yc u l t u r eo nt h es u b s t a n c eo f t h em a t t e ro fs a f e t y ....................................3 9 3 .3S e c u r i t ye s s e n c eo f C o a lM i n eS a f e t yc u l t u r e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4 3 3 .4S u b s t a n c eo fc o a lm i n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 so fs a f e t yc u l t u r ea n d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r e l a t i o n s ........,....4 7 C h a p t e r4m i n e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lb a s e do nt h en a t u r eo ft h ec u l t u r a ls h a p i n g ⋯⋯⋯⋯⋯⋯⋯⋯⋯⋯⋯⋯⋯⋯⋯⋯⋯⋯⋯⋯⋯⋯⋯⋯⋯⋯⋯⋯⋯⋯⋯⋯⋯⋯⋯⋯⋯⋯⋯⋯⋯⋯⋯⋯⋯⋯⋯⋯⋯⋯⋯⋯⋯..5 1 4 .1C o m p a r i s o no fd o m e s t i ca n df o r e i g n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 lo fc o a lm i n e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 ⋯⋯5 1 4 .2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t h en a t u r eo fm i n e s a f e t y ....................................,.................................................5 2 4 .3O p e r a t i n gm e c h a n i s mb a s e do nt h en a t u r eo ft h ec u l t u r a ls h a p i n go fm i n e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 m o d e l ................⋯..⋯..............................⋯..⋯..⋯........⋯....⋯.............................................⋯.................5 9 C h a p t e r5b a s e do nt h en a t u r eo ft h ec u l t u r a ls h a p i n go fm i n e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 ⋯⋯⋯⋯⋯⋯⋯⋯.⋯⋯⋯⋯⋯⋯⋯⋯⋯⋯⋯⋯⋯⋯⋯⋯⋯⋯⋯⋯⋯⋯⋯⋯⋯⋯⋯⋯⋯⋯⋯⋯⋯⋯⋯⋯⋯⋯⋯⋯⋯⋯⋯⋯⋯.6 7 5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i m p r o v e m e n to fc u l t ur a li n f l u e n c em i n ee s s e n t i a l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 .6 7 5 .2W i t hr e g a r dt ot h en a t u r eo fc o a lm i n es a f e t yc u l t u r e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 ....................................6 9 5 .3M i n er i s kc o n t r o l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7 5 5 .4E n s u r em i n es a f e t yr e l a t e ds y s t e m se s s e n t i a l ⋯⋯⋯⋯⋯⋯⋯⋯⋯⋯⋯⋯⋯⋯⋯⋯⋯⋯⋯⋯⋯⋯⋯⋯⋯⋯⋯..8 3 C h a p t e r6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c o a lm i n e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G e n g c u nH e n a n ⋯⋯⋯⋯..⋯⋯⋯⋯8 8 6 .1S t a t u so fG e n g c u nc o a lm i n es a f e t ym a n a g e m e n t a n a l y s i s .⋯⋯........................⋯... 6 .2E x p e r i e n c ew i t ht h el a c ko fs a f e t yc u l t u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8 8 ⋯.9 3 万方数据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C h a p t e r7i n d u c t i o na n ds u m m a r y ⋯⋯⋯⋯⋯⋯⋯⋯⋯⋯⋯⋯⋯⋯⋯⋯⋯⋯⋯⋯⋯⋯⋯⋯⋯⋯⋯⋯⋯⋯⋯⋯⋯9 7 7 .1S u m m a r i z e st o p i c s ⋯⋯⋯⋯⋯⋯⋯⋯⋯⋯⋯⋯⋯⋯⋯⋯⋯⋯⋯⋯⋯⋯⋯⋯⋯⋯⋯⋯⋯⋯⋯⋯⋯⋯⋯⋯⋯⋯⋯⋯⋯..9 7 7 .2P r o s p e c t st o p i c s ..........................................⋯........................................................⋯⋯⋯⋯⋯⋯⋯⋯⋯.9 8 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n t s ⋯⋯⋯⋯⋯⋯⋯⋯⋯⋯⋯⋯⋯⋯⋯⋯⋯⋯⋯⋯⋯⋯⋯⋯⋯⋯⋯⋯⋯⋯⋯⋯⋯⋯⋯⋯⋯⋯⋯⋯⋯⋯⋯9 9 R e f e r e n c e s ⋯⋯⋯⋯⋯⋯⋯⋯⋯⋯⋯⋯⋯⋯⋯⋯⋯⋯⋯⋯⋯⋯⋯⋯⋯⋯⋯⋯⋯⋯⋯⋯⋯⋯⋯⋯⋯⋯⋯⋯⋯⋯⋯⋯⋯⋯.10 0 4 万方数据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1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1 章绪论 1 .1 课题的提出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根本所在。煤矿的安 全生产需要依赖一套制度严格、技术过硬、训练有素的团队,在技术物质合乎煤矿安全生 产的条件下,着力建设本质性安全型煤矿。本质性安全型矿井是现阶段各大煤矿一致追求 的、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并且,因为煤矿本行业的特殊性,为了确保煤矿企业正常安全 生产,需要全面提高企业自身文化建设和员工精神文明建设。在提高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 上,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最大可能的通过安全文化理念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 识,引领广火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安全观,进一步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不受损害。 基于此,本文着重讨论“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塑造的煤矿本质性安全管理研究”,重点 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层层剖析层层递进,从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煤矿本质性 性管理模式及管理模式三个部分做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进而能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 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主要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和本质性安全管理在现实作业生活中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 响。着力构建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本质性安全型矿井的安全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 产水平; 2 综合分析煤矿本质性安全有关的案例和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其存在的条件和本身 存在的特点和特色,进而分析其存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在摸索规律的同时逐步了解 其发展的过程,为现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3 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以建立一套符合安全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的本质性安全型矿 井为目标,在源头上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在正确的方向发展; 4 本质性安全型矿井的建设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安全评价体系,通过对矿井各个 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矿井作业能够在 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提高矿井的安全度 万方数据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质性安全这个课题从存在至今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本质 性安全来说,起初她并不真正应用于煤矿的安全生产,而是被运用于宇航技术界。上世纪 6 0 年代,本质性安全电器融合了本质性安全的有关概念和特点,它的设计目的解决故障状 态下电火花和热效应有关的问题。在涵盖本质性安全的概念下而设计的一种电器设备。对 于本质性安全来说,第一次以理论的形式被人熟知,要归宿到1 9 7 7 年,T r e v o rK l e t z 教 授在其报告中提到了本质性安全这个概念,同时也对其做了一些概括和阐述。其中包含的 原则和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物的控制方面、对生产系统的科学性设计、避免事故的 连锁性反应等措施来保证系统的本质性安全n 。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机器时代的需求加剧了世界各工 业发达国家对本质性安全研究的热潮。初期的本质性安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对于单一设备 的可靠性的安全性的设计,这种设计的方法有以下特点和特色即人为操作过程中可能出 现人为失误,但不会产生事故机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机器也会自动排除、切换、关 闭机器运行开关;对于事故发生时如果操作人员没有在第一现场或没有立即做出应急措 施,机器也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做出可行有效的自保措施,提高机器自身的本质性安 全水平。这一种理念在现有水平上是狭义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从事 社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物质资料需求的加剧以及人类自身特点的原因,造成各类事 故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在现实生产作业中越来越发现,初期的本质性安 全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很好的保护和贯彻机器本质性安全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将其领域拓宽 到复杂事物中去。目前本质性安全的研究的领域相比以前来说更加广泛,比如石油化工领 域、交通建筑安全、矿山开采保护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本质性安全的领域 会更加广泛,设计的范畴也不会仅仅停留在技术的范围内,对于安全管理制度法律等领域 也会慢慢的得到渗透和影响,从而逐步实现本质性安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我国来说,本质性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其的应用和理解相对来说不是很全 2 万方数据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面、很透彻。据调查可知我国“本质性安全”最先于2 0 世纪6 0 年代对电气等设备的设计。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本质性安全只是指电器设备有关的本质性安全,而从广义上来说,本 质性安全的研究领域就更加宽泛,它是指机器设备、设施、作业工艺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 的本质性安全,这个领域不仅包括内在的还包括外在的,这些特点能够保证系统本质性安 全,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使系统在安全可靠的轨道上发展和运行。现阶段对于煤矿 本质性安全最有代表性的解释和说明是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它的解释是通过对设 备的安全设计,防止人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避免事故发生时引起的不必要财产损失和人 身伤害。 现阶段,学者们均承认“本质性安全”可以预防风险。但对“本质性安全”这一概念 主要有两个观点。即一种是其研究的领域包括自身和人员,另一种是由于人类自身的特 点本质性性无法转化,而只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过渡方式来达到人身安全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本质性安全应用于多个领域,在保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同 时,不断完善和更新。例如在许多危险系数比较人的行业本质性安全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诸如猫安、徐州、神华、等公司的有关单位将本质性安全理论应用于煤炭生产过程 的人、机、环境、管理等系统要素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现阶段技术问题和其他方 面的原因本质性安全体系还没成为一个公认的体系。 关于本质性安全主要有以下观点 1 对于本质性安全,我国许多学者都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和说明,曹炳炎 1 9 9 2 的本 质性安全理论人为设备的自身安全,与初期本质性安全的定义和概念具有异工同曲之妙。 这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机环境设备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质量。对于本质性 安全来说,其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即其并不是绝对的,是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在逐步的 完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本质性安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色,马祖健 1 9 9 6 提出了另一 种解释和说明,本质性安全是由其特点的历史背景所决定和影响的,特定的生产力水平下, 人、机、环境、管理具有特点的安全防护能力,本质性安全按照人、机、环境、管理四个 方面划分为作业人员、运行设备、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以及生产安全管理。常占利 1 9 9 9 又对安全本质性安全做了一些特别的解释和说明,本质性安全就是保证企业生产系统具有 安全投入、安全运作、安全产出的特点,使企业本质性安全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和优化。 2 对于本质性安全的定义和阐述商钧 1 9 9 2 又加入了自己的特色,认为安全本质性 性化和本质性安全化是具有不同的特点是不同的两个方面。其中安全本质性性在研究的目 的是具有特别之处,它是追求安全,但本质性安全强调了人的特殊性,并不能实现本质性 1 万方数据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安全,是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研究的一部分一个领域。刘荣辉 1 9 9 3 对于本质性安 全也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本质性安全通过对设备的安全设计和安全保护来保证系统的本 质性安全,在人为失误和系统参数突变两个方面保证系统安全。目前对于这两个概念还没 有统一的认可的概念和想法,但本质性上具有一致的趋势,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解释如 下 对于煤矿本质性安全张友亭 1 9 9 8 认为其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作业过程中 的相关安伞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合理作业及安全技术方面的安伞,另一方面是人为操作失误 后设施本身独立通过对设施的完善来保证系统的木质性安全。吴志刚 2 0 0 2 、许荣春 2 0 0 5 两人认为本质性安全的重点是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和改变,强调事故的发生时偶然的,而 不发生事故是其本质性特点。吴志刚 2 0 0 2 、徐瑞峰 2 0 0 5 将煤矿本质性安全做了一些 概括,认为其应有四个不同的鲜明的特点和特色,即作业人员的安全、运行设备的安全、 作业环境的安全以及安全管理举措上的有效。通过对四个方面的控制,逐步杜绝事故的发 生、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改变作业人员对事故的担忧,消除社会对该行业 的忧虑,从而在本质性上提高系统的本质性安全水平。 王安 2 0 0 6 又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即本质性安全是是三个方面的综合和统一, 即作业人员的行为上的本质性安全、作业设备的状态上功能上的本质性安全以及系统环境 上的本质性安全。杜春宇 2 0 0 7 在这个基础上又提出了宏观本质性安全以及微观本质性 安全的概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本质性安全理论的内涵。刘海滨 2 0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