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煤矿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探究.pdf
参考文献 47 分类号 密 级 无 UDC 单位代码 10118 山 西 师 范 大 学 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临汾市煤矿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探究 临汾市煤矿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探究 武润强 武润强 指 导 教 师 张爱国 教授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申请学位级别 理学硕士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10 年 4 月 10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0 年 5 月 23 日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48 学位授予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 2010 年 6 月 5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夏正楷 教授 评阅人 夏正楷教授 张丽萍教授 2010 年 4 月 10 日 万方数据 摘要 1 论文题目临汾市煤矿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探究 专 业自然地理学 独独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西师范大学或 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 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武润强 日期 2010 年 5 月 23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山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山西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 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 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万方数据 摘要 2 硕 士 生武润强 签名 武润强 指导教师张爱国 签名 张爱国 摘 要 煤矸石是采煤工业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是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 量的煤矸石堆放能形成矸石山。 临汾市占全省含煤面积18, 煤炭探明储量348.09亿吨, 占全省的 13.48。但是煤矸石一直是临汾工业固体废弃物中排放和堆存量最大的。堆置 的矸石占用大量土地,破坏景观,遇到大风天气易产生风蚀扬尘。而且矸石中含有有毒 有害元素, 露天堆放经降雨淋溶后, 可溶解性元素随雨水迁移进入土壤和水体, 对土壤、 水体和植被造成影响对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一定影响。煤矸石已经成为固、液、气 三害俱全的污染源, 亟待治理。 目前临汾市主要煤矿的处理途径为堆积, 对于合理填埋、 制造水泥、建材、筑路、燃料发电,采选伴生矿物、生产有机肥料等等,这些煤矸石利 用途径,一直没有发展到位。怎样才能消耗掉大量的煤矸石,并且符合煤炭矿区发展循 环经济的要求,实现矿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临汾市霍州辛置煤矿为例,在分析 其煤矸石的理化性能、成分特征以及主要岩石组成,对煤矸石的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途 径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探讨, 提出了合理填埋煤矸石的主要方法以及综合利用煤矸石的 一些最佳方法,为临汾市煤矸石生态处置和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方向。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1)从时间角度论述了煤矿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研究的国内外进展。煤矿 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探究是随着煤矿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日 益显著,为了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2)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煤矿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探究的理论基础进行 了分析,循环经济理论、清洁生产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等可以作为煤矿煤矸石生态 处置与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在对煤矿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探究理论与方法技 术体系的分析与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研究的技术路 线,构建了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的分析程序。 (3)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以临汾市霍州辛置煤矿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为案例 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资料分析整理、实地观测、GPS定位、现场访谈、景观拍摄、定 万方数据 摘要 3 量计算、专业制图等手段和方法,对辛置煤矿进行实地分析研究,提出了清洁发展方向 与生态控制措施,这对协调临汾市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 展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反映临汾市的地区特征,基于环境、经济两方面的考虑,让煤 矿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使结论与实践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提出 了各煤矿今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控制措施。 (4)从总结讨论的角度,对论文主要工作以及得出的一些基本结论进行了总结, 对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关键词】】 临汾市 煤矸石 生态处置 综合利用 【论文类型】 【论文类型】 基础基础 万方数据 2 英文摘要 4 Title Ecological Disposi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almine Waste MajorPhysical Geography Name Wu Runqiang SignatureWu Runqiang SupervisorZhang Aiguo SignatureZhang Aiguo Abstract Coalmine waste is a kind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 discharged in the coal mining. A huge number of waste accumulations can Waste Dump. The coal-bearing area of Linfen city makes up 18 of Shanxi, and its proven coal reserves are 34.809 billion tons, accounting for 13.48 of the province. However, waste accumulation is huge in Linfen, and coalmine waste has striking influence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ot only do they occupy lots of land, but also destroy the landscape and cause sand storms in windy weather. What’s worse, there are many toxic elements in coalmine waste, if rained, dissolvable elements may migrate into the soil and water, influencing the earth, water and vegetation, affecting surrounding earth and groundwater. Gangue has become a solid, liquid and gas source of pollution in urgent need of treatment. The main treatment of coalmine in Linfen city is accumulation at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has no development in place, such as reasonable landfill, manufacturing cement, building materials, road construction, fuel power generation, mining and associated minerals, produc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s, etc. How to consume a lot of coalmine waste so as to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万方数据 2 英文摘要 5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production This paper takes Huozhou Xinzhi Coalmine in Linfen city as an example, analyses its coalmine wast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main rock composition, talks about its ecological disposal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xperimentally, puts forward a reasonable of landfill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al gangue in some of the best s, and opens up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ecological disposal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Linfen’s coalmine wast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hesis is as follows 1 From the point of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researches on ecological disposal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al gangue home and abroad. These researches develop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almine industry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coordinate the cont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2 From the view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bases of the ecological disposal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al gangue, such as the theory of circular economy, clean production theory,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it comes up with the technical system and constructs the analytical procedures of coalmine waste’s ecological disposal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3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takes Linfen’s Huozhou Xinzhi Coalmine as an example. Through data analysis, field observations, GPS positioning, on-site interviews, 万方数据 2 英文摘要 6 landscape photography, quantitative terms, professional graphics, the paper studies empirically and proposes clea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which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coordinat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and thus achiev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infen City, make a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al operation and have a good match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coal mines in the future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4 Finally, as a conclus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thesis work and some basic conclusions, pointing out its shortcomings and some relative further explorations. 【【Key words】】Linfen Coalmine Waste Ecological Disposi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ype of Thesis】】Basic 万方数据 目 录 7 目 录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1.4 研究内容 3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5 2 相关基础理论 ...................................................................................................................................... 8 2.1 循环经济理论 6 2.2 清洁生产理论 7 2.3 景观生态理论 7 3 临汾市煤矸石处置与利用现状与问题 ................................................. 9 3.1 临汾市概况 9 3.2 临汾市煤炭资源概况 10 3.3 临汾市煤矿概况 11 3.4 临汾市煤矸石概况 12 3.4.1 煤矸石种类 13 3.4.2 煤矸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3.5 临汾市煤矸石处置与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14 3.5.1 煤矸石处置现状与主要问题 14 3.5.2 煤矸石利用现状与主要问题 15 4 临汾市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研究 .............................................. 17 4.1 临汾市十二五规划中的煤矸石处理与利用目标17 4.2 煤矸石的生态处置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8 4.3 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基本原则 19 4.4 临汾市煤矸石处置与利用的案例分析以辛置煤矿为例 20 4.4.1 辛置煤矿简介 20 4.4.2 辛置矿区煤矸石问题调查与分析 21 4.4.3 辛置矿区煤矸石生态治理工程 25 4.4.4 辛置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 33 5 研究结论与问题讨论 .............................................................. 42 致 谢 ............................................................................ 43 参考文献........................................................................... 4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7 万方数据 1 绪论 1 1 绪论 煤矸石过去是煤矿采掘过程中的废弃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矸石正在逐渐成为可以综合利用 的资源。1998 年国家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 1999 年发布 的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中都把煤矸石综合利用作为鼓励发展的产 业,1999 年颁布的煤矸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 ,提出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技术原则和资源化 利用评价,以及煤矸石用于发电、建材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国家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 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大容量煤矸石发电等作为“十五”期间的重点技术,对列入国家计划的 工程,国家将给予贴息贷款等支持。 “帝尧古都”临汾,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但是煤矿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环 境问题。尽管政府多年来下大力气抓环保与环境治理工作,但与煤矿的大面积污染带来的环境问 题相比明显滞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临汾市经济发展的大敌。而煤矿污染环境的最大因素就是 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与不合理利用。如何改善煤矿环境质量,使之与煤炭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达 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考虑,研究认为协调当地环境保护与经济 发展之间的矛盾, 最有效的前期手段或途径就是对临汾市主要煤矿进行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 用。通过煤矿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成本低收益高的措施,在此基础 上进行重点建设,既实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又能促进临汾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临汾市可持续发 展战略服务。 本研究结合临汾市煤矿煤矸石的实际情况及主要成分, 提出临汾市各个类型煤矿煤矸石生态 处置与综合利用的重点、原则和方向,生态保护目标和控制措施。以此来确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力以赴构建繁荣富强、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新临汾。 1.1 研究背景 临汾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煤焦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70以上。倚重型的产 业结构,形成了突出的区域结构性污染。同时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东靠太行,西依吕梁,汾河从 中部穿境而过,形成两山夹一河的特殊盆地,静风率高达 48以上,又使得污染物不易扩散,加 之环境保护历史欠帐多,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长期以来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临汾市的环境 形势,已经成为制约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 从 2003 年到 2005 年, 临汾在全国 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中, 空气质量连续三年排名倒数第一, 2004 年,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内地 10 大污染城市, 山西有多个城市入选, 临汾为污染城市之最。 2006 年 2 月,中国科学院公布的 2006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称,2005 年,山西省单位 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2.42 倍,居全国 31 个省市区第二;烟尘排放量是全国平 均水平的 3.89 倍,居全国第一;固体废物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2.14 倍,居全国第一。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万方数据 1 绪论 2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临汾市委、市政府把环保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一手抓产 业结构调整,一手抓环境污染治理,使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也取得积极进展,环 境质量逐年改善。2007 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大会就是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动 员大会。从 2007 到 2009 年三年内,将“蓝天碧水”工程持续开展。 2007 年,提前三个月完成了省政府下达二级天数任务,提前三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空气 环境质量目标,在全国 113 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前移 11 位,退出了后 10 名行列。2008 年,临汾 市区达到或好于二级的天数骤升至 332 天,同比增加 27 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 92 天,同比增加 62 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 2.01,同比下降 28.8。在全国 113 个环保重点监控城市中由上年的 倒数第 13 位前移至正数第 49 位。临汾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2007 年至 2009 年,2007 年二级以 上天数 305 天。2008 年二级以上天数 332 天,空气质量在全国 113 个大气环境质量重点监控的 城市当中,由 2005 年的倒数第一,上升到 2008 年的正数第 49 位,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 准。2009 年,二级以上天数已经达到 334 天。 要实现临汾环境的根本好转,关键在于调整倚重的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大 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治本上下功夫。通过对工业企业污染物的合理处置与回收利用的 研究,形成新的成本低、效益高的产业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可见环境治理的任 务依然艰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是任重而道远。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煤矸石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 约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的 20以上。 最近 20 年来, 矿区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热点研究课题。纵观国外报道的文献资料,矿山固体废弃物的 环境污染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国外对于煤矿环境方面的研究早于我国。前苏联、美国在 70 年代后期相继颁布了有关矿区 土地复垦方面的全国性法规。国际上,从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以来,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研究处 于高潮时期。最近 10 年国际上该研究领域也异常活跃,有关矿山环境及矿山开采等国际会议中 也经常以土地复垦为主要论题。在国外,197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资源保护与再生法案” 。美 国环保局EPA根据其要求提出了固体废弃物毒性萃取法,为评价固体废弃物毒性提供了依据。 在煤矸石利用研究方面也很多,如 Shaw,对不同的硫化物含量的尾矿氧化物进行尾矿氧化淋滤 柱实验研究。Pirrie 提出矿山固体废弃物产生环境污染的地球化学指标。Benvenuti 研究了废弃 矿区采矿废弃物引起的重金属污染。Blowes 研究了加拿大某矿山尾矿硫化物空隙水的地球化学 和矿物学,并提出防止酸性排水产生的新方法。Jambor 和 Blowe编著出版含硫化物固体废弃物 环境地球化学。 STUARTH. RUSSELL 著资源回收经济学可行性分析方法1982 年等等。国 外很早以来就是以产业形式进行污染控制、垃圾处理和废弃物利用,且比较兴盛。1970 年波兰 和匈牙利联合成立了海尔得克斯矸石利用公司专门从事煤矸石处理和利用。 万方数据 1 绪论 3 国内对煤矸石的研究于 80 年代末开始。 为了保护国土资源、 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我国于 1988 年 12 月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 。1994 年我国政府在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与发 展白皮书中提出要“促进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 固体废弃物的特殊复垦技术以及固体废弃物的 安全处置也被国土资源部列入其“十五”计划工作目标。1980-1989以马恩霖等人编译了露 天矿土地复垦与林家聪、陈于恒等翻译了前苏联的矿区造地复田中的矿山测量工作一书, 在这两篇译著中,译著者介绍引进了国外土地复垦的做法或经验。1996 年 4 月 1 日我国开始实 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但国内矿山固体废物的研究文献相对比较少, 对有关煤矸石的研究更少。 党志 (2001 年) 对煤矿复垦作了详尽的机理方面的研究。 王金应2001 年通过对某矿煤矸石水的淋滤实验,得出其水不能用于农灌的结论等等。 矿山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是对矿山固体废物治理的最高层次。 近两年在这方面的文献逐渐 增多。从我国综合利用的技术现状来看,大部分只是在较低层次的利用上,例如筑路、回填、 农用、生产建材等,但是缺少高附加值和深加工的产品,而粉煤灰和煤矸石等量大、面广的固体 废物的综合利用问题更是得不到普及和推广。 1994 年中国政府在 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人口、 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提出要“促进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敖宁(1998) 、陈茂棋(1999) 、任耀 武(2000) 、常仲农(2001)等及有色地质勘查局(2001 年)分别对矿山废弃土地的复垦、矿山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以及提高选矿废水复用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廖宗义(1996)论述了工业 废弃物的农用资源化。金丹阳(2001)对再生资源产业的实践与探索进行论述。吴代赦2004 等专家通过淋溶、浸泡等实验对矸石堆的微量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研究。其他类似的研究成果有, 雷贵春1999阐述了尾矿资源化进展,常前发2001详述了开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矿业 可持续发展等等。 目前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方式主要有燃料、建筑材料、制备化工原料、有机肥料等。此 外利用煤矸石进行复垦、工程填筑和矿井回填,对逐步风化的矸石山,进行复垦绿化。在煤炭企 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和 2015 年远景规划中,把“矿区固体废弃物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技 术”作为一个重大科技攻关方向。可见,有关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和生态处置是我国矿业生 产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崭新课题之一,值得深入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煤炭工业是临汾市的支柱产业, 为临汾市乃至周边城市的社会经济以及产业链的发展发挥了 重要作用。但是如今煤炭工业的优化升级成为了重大命题。随着原煤入洗比重的逐年加大,散落 在荒山深沟的“矸石山”也在加快成长。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与其它固体 矿产开采相比,煤矿固体废物具有排量大、分布广,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复杂等特点。大量积存 的煤矸石不但侵占大量土地、损害自然景观,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系统,而且由于煤矸石自 燃,释放出的大量粉尘及 C0, SO2,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容易扩散对水域或土地形成污染, 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煤矸石进行有效的治理。 尽管临汾市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把区域性环保纳入法制化轨道, 还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 万方数据 1 绪论 4 本市的产业布局等进行可行性研究,规划并实施了十大城市环境治理工程,并且从 2004 年起每 年拿出 GDP 的 2%用作环保建设资金。同时查处,淘汰、关停、取缔多家污染企业。推动污染源 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此外,临汾市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但是临汾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因素是工业企业,而工业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却不高。环保 部门监测资料显示,不少企业有生产设施而无环保设施或有环保设施不运转,部分地方违法建设 项目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守法成本太高,违法成本太低的问题。环保部门进行行政处罚,最高 处罚限额 20 万。对于一个投资六七千万的项目来说,20 万的处罚毫无震慑力。另外,安装环保 设施花费很大。有的企业安装了配套设施,但为了节省运行成本,白天用晚上不用,环保效果大 打折扣。 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临汾市煤矿固体废物对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对其处 理、处置及资源化已势在必行。探索临汾市煤矿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科 学合理、实用有效的途径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对工业企业污染物的合理处置与回 收利用的研究,形成新的成本低、效益高的产业链,才能让工业企业积极投身于环境治理当中,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对临汾市主要煤矿进行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研究势在 必行。 1.4 研究内容 本研究结合临汾市煤矿煤矸石的实际情况及主要成分, 提出临汾市各个类型煤矿煤矸石生态 处置与综合利用必须从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的重大意义。 主 要研究内容分以下几个部分 (1)临汾市概况,包括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生物种类等; (2)临汾市煤炭资源和煤矿概况,包括煤矿分布,开发利用状况、煤炭工业的发展; (3)临汾市煤矸石概况,包括煤矸石种类,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处置与利用现状分析以及 未来目标; (4)临汾市煤矸石生态处置与利用以辛置煤矿煤矸石为例进行地质勘查研究。详细介 绍辛置煤矿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煤田特征、煤矸石特征,利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进行研究; (5)辛置煤矿煤矸石研究。包括煤矸石类型、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有害元素,采用化学 分析,等方法研究煤矸石的主要矿物种类,确定辛置煤矸石生态处置与利用方向; (6)临汾市煤矸石生态处置与利用以及新产品试验研究,包括利用煤矸石制砖、发电、余 热发电、研制 4A 沸石等。 总之,临汾市煤矸石生态处置与综合利用的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对临汾市煤矿煤矸石进行最 优化生态处置与整体利用可行性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成本低收益高的措施,选择层次较高、市 场走势较好的可行途径,促使工业企业积极投身于煤矸石发展行业。既实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又能促进临汾经济的发展。 万方数据 1 绪论 5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资料分析辛置矿区及其周围环境的相关文献与图件收集、分类与整理。 (2)实地观测野外实地观察矿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对裂陷、矸石堆等进行高 度、长宽、面积、体积等的量测;实地测定噪声;对植物群落进行观察与样方分析;土壤剖面观 察;进行土样、水样、动植物样本等的采集;野外填图。 (3)GPS 定位运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生态景观的空间定位。 (4)现场访谈走访矿区居民、乡村群众,现场交流了解情况。 (5)景观拍摄对“三废”排放或治理现状、重要生态点、矿区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拍照。 (6)定量计算如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与破坏程度预测、地表变形历时计算,典型样方内 的植物多样性计算。 (7)专业制图利用 GIS 软件的制图功能编制专业图件。 1.5.2 技术路线 图 1-1 技术路线框架图 地理环境 煤矿遍布 煤矸石成堆 因 素 叠 加 煤矸石污 染成患 处置与利用 现状 处置与利 用方案 自下而上合并 新的数据库 新的数据库 新的数据库 自上而下修正 万方数据 2 相关基础理论 6 2 相关基础理论 2.1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即节约经济、持久经济、相伴经济意义上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是 5R 原则,即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资源的再生性原则、资源的替代原则。 循环经济的诞生应以 1966 年美国经济学家 K.鲍尔丁K.Bounding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 为标志。他指出,目前人类经济发展采取的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模式,由于 可利用资源及环境承受力的限制,人类的资源消耗率始终高于资源的再生率,最终必然引发资源 危机,地球将由于能源的最终枯竭而走向毁灭,而延长这一毁灭过程的惟一方法是尽可能地循环 使用现有的资源。尽管 K.鲍尔丁没有直接使用循环经济一词,但其所包含的思想却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思想,启发了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 1972 年,意大利 “罗 马俱乐部” 的专家们发表了 增长的极限 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资源的稀缺将制约经济的发展, 而资源的逐渐耗竭使人类经济不可避免地达到极限。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经济界和企业界的极 大震动,对资源和人类生存的忧患意识达到空前的高度。1983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于 1987 年提交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人们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循环 使用自然资源,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循环经济是人类发展无极限的根本出路。至此,循环经济思 想逐渐应用到实践中。如早期美国杜帮公司化工生产的“3R”制造法,丹麦小镇卡伦堡近郊的生 态科技园区。随着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很多经济发达国家把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 小化为主线的清洁生产、 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 部分内容已经进行了立法;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的探索之中。 临汾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布局合理化,加快园区建设。市区要 按照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的思路,分年度实施搬迁任务,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构筑起产 业科学分布新格局。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按照资源合理配置、能量合理流转、产 业科学结合和符合环境容量的原则,编制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煤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 业的循环经济推进规划。各县市区和大中型企业也要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做好工业园区规划 环评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工业园区。按照布局规划引导产业关联度高的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 实现园区内企业信息互通、技术共享、产品互用、市场共建、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再利用。 其次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实施大项目为动力,在土地、资源、 电力、运输等方面予以倾斜,培育壮大一批实力雄厚、能够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的跨行业、跨地 区、跨所有制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经济发展的主力舰队。使大企业、大集团成为全市工业经济 的重要支撑,形成规模经济新优势。要加快优势企业上市融资步伐,重点引导条件成熟的企业积 极做好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拓宽企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