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方法研究.pdf
分类号 X936 分类号 X936 密 级 公 开 密 级 公 开 U D C U D C 单位代码 10424 单位代码 10424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 方法研究方法研究 陈陈 静静 申请学位级别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位硕士学位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曹曹 庆庆 贵贵 职职 称称 教教 授授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二零零七年五月二零零七年五月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 方法研究方法研究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陈陈 静静 入学时间入学时间 2004 年 9 月2004 年 9 月 专业名称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名称安全技术及工程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工程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曹曹 庆庆 贵贵 职职 称称 教教 授授 论文提交日期2007 年 6 月论文提交日期2007 年 6 月 论文答辩日期2007 年 6 月 论文答辩日期2007 年 6 月 授予学位日期授予学位日期 STUDY OF ABOUT MINE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BASED ON INATION TECHNOLOGY A Dissertation 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from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Chen Jing Supervisor Professor Cao Qinggui 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une 2007 声声 明明 本人呈交给山东科技大学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除了所列参考文献和世所公认的文 献外,全部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成果。该论文资料尚没有呈交于其它任何学术机 关作鉴定。 本人呈交给山东科技大学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除了所列参考文献和世所公认的文 献外,全部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成果。该论文资料尚没有呈交于其它任何学术机 关作鉴定。 硕士生签名硕士生签名 日日 期期 AFFIRMATION I declare that this dissertation, 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award of Master of Philosophy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wholly my own work unless referenced of acknowledge. The document has not been ted for qualification at any other academic institute. Signature Date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摘摘 要要 由于我国煤矿安全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局面比较严峻。为 研究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的科学方法,本文在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系统论、 控制论、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从现代安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通过对煤 矿企业进行实际的调查, 深入研究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 在借鉴现有事故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煤矿人失误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根据灵新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数据,从安全 经济学的角度入手,以安全效益、安全投入、安全度等量之间的各种关系为依托,构建 了系统变量集, 借助 VENSIM 软件建立了煤矿安全管理物理模型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动力 学模型,以及用于进行模型解算和分析的相应数学模型;同时,提出了煤矿企业安全管 理与控制方法,建立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整套方法体系,并以灵新煤矿为例, 应用此方法对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了实际评价。同时,根据上述方法体系,研制 了配套应用软件,可方便地应用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与事故的预防控制工作中。 关键词关键词安全管理,人失误,信息技术,系统动力学,应用软件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ABSTRACT ABSTRACT At present, because the fundament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is very weak, the state of our country’s safety production is not very good. For studying the scientific of coal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based on the ination scientific technology, such as, system theory, control theory, system dynamics, and though making earnest analysis and embed research for multitude coal accident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Human Error’s model in coal mine production, and on depended on this model, it also put forward Dynamic model of coal safety management by combining with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that is, Min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Dynamics Model. This model was established from safety economic perspective, relying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afety benefit, safety devotion, safety degree, etc. and remote the software of VENSIM. It also established the correspon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making the model’s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and also put forward a set of system, in the same time, it was also applied to LingXin coal mine for uation, At last, It also made an application program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work in coal mine conveniently. KeywordsKeywords Safety Management, Human error, Ination Technology, System Dynamics, Applying software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目 录录 1 绪 论1 1 绪 论1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1 1.2 课题研究现状2 1.3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7 1.4 论文研究思路8 2 事故发生机理及煤矿人失误事故模型建立10 2 事故发生机理及煤矿人失误事故模型建立10 2.1 事故发生机理概述10 2.2 煤矿人失误模型的建立13 3 3 煤矿安全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17 煤矿安全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17 3.1 系统动力学基本知识17 3.2 系统动力学流图模型 21 3.3 系统动力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3 3.4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 25 3.5 煤矿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数据分析29 4 4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灵新煤矿的应用35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灵新煤矿的应用35 4.1 灵新煤矿简介35 4.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宏观分析36 4.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微观应用48 4.4 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方法体系49 5 5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与控制系统研制55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与控制系统研制55 5.1 系统分析55 5.2 系统总体结构及安全网站设计58 5.3 软件实现与设计61 6 6 结 论66 结 论66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致 谢67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69 参考文献70 致 谢67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69 参考文献70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Contents 1 Introduction1 1.1 The Meaning of the Paper’s Subject1 1.2 The Situation of the Paper’s Subject2 1.3 The Existence Problem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7 1.4 The Main Research Mentality 8 2 Accident Theo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Human Error Model in Coal Mine Accidents 10 2.1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Coal Mine Accidents10 2.2 The Human Error Model Establishment of Coal Mine Accidents13 3 The Systematic Dynamic Model of Coal Mine Safe Management17 3.1 The Rudimentary Knowledge of Systematic Dynamic17 3.2 The Control Flow Graph Model of Systematic Dynamic21 3.3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Dynamic in this Subject23 3.4 The Systematic Dynamic of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25 3.5 The Data - analysis of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atic Dynamic29 4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Dynamic Model in LingXin Coal Mine35 4.1 Introduce about LingXing Coal Mine35 4.2 The Macroscopically Analysis of Systematic Dynamic Model 36 4.3 The Microcosmic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atic Dynamic Model48 4.4 The System of the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and Optimal Control49 5 The Research of the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55 5.1 The System Analysis55 5.2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the Designing of Safety Web58 5.3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Designing61 6 Conclusion66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Thanks67 Main Work Achievement of the Author during Working on Master Paper69 Main Reference Documents70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1 1 绪论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需求,是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的基本保障,可以 说,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更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然而, 由于煤矿开 采过程中存在着五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各矿井复杂的开采条件、以及职工素质不高 等各种不利情况,煤矿事故在历史上屡屡发生,在我国,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多次煤矿重 大恶性伤亡事故,也一次又一次的为煤矿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我国政府亦一直十分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一整套煤矿安全生产 法规,成立了较为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机构,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煤矿安全仪表和设备 的研制及推广应用工作,使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我国煤矿安全 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虽然经过努力,已经大幅度降低了煤矿生产的百万吨死亡率,但 同美、英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还有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差距,井下伤亡事故仍然很严重, 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现已成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据统计 ]1[ ,2003 年全国仅煤矿企业就发生伤亡事故 15597 起,死亡 17315 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事故 65 起,死亡 1540 人;2004 年,仅 1 月 1 日至 5 月 16 日间,全国煤矿企业 发生一次死亡 30 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就有 2 起,死亡 73 人,发生一次死亡 10-29 人特 大事故 8 起,死亡 127 人;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想到我国矿山安全现状还处于一个 较落后的局面,虽然目前煤矿安全管理有很多方法,但在解决安全问题上主要还是采用 的行政手段,而对其它安全管理、控制的方法、手段研究得不够深入,特别是建立在事 故发生的机理、因果关系、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基础之上的管理方法、体系就更少。 目前,从全国来看,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工作,尤其是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 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广大职工群众要求保护自身的安全、健康的愿望和现实的事 故频频发生形成鲜明的矛盾;社会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际上整个职 业安全卫生发展的态势,也要求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在以上所述的各种不利的客观条件下,要在真正意义上更好的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就需要加倍努力,认真研究和探索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对煤矿安全生产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2 实施更好的管理和监督。 但是,旧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式解决不了新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安全管理 新方法和新模式才能更好的解决我国煤矿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同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了飞 速的推广和普及,企业的生产也与计算机有了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各种信息得以快速 的传递,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大环境下,对于像煤矿这样的事故多发易发的行业,其安全 管理更应该与科学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有效的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 产。 基于所有以上社会发展形势的种种迫切要求,为更好的顺应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 也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能尽快有一个崭新的发展,因此,在借助于安全科学、现代系统 论、控制论、系统仿真、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和研究基于信 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新方法和新模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安全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安全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1 国外研究现状 安全管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生产发展初期,由于生产规模较小, 安全问题不很突出,因而安全管理问题也不很突出。十八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发 了工业革命,传统手工业劳动被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替代,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 不断更新,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被采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一 方面增加了新的危害和危险,即随着工业的发展,伤亡事故日益增多,职业危害也日益 严重。而生产规模越大,技术越新,事故发生后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众所周知 ]2[ ,1984 年 12 月 3 日,在印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大惨案,这就是美 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所发生的毒气泄漏事件。 泄漏了 45 吨甲基异 氰酸酯剧毒物,短短几天,2500 多人丧生,4000 多人濒临死亡的边缘,事故处理后的统 计表明,实际死亡人数为 3500 多人。20 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其中 5 万人有可 能双目失明,有许多人的大脑、呼吸系统受到严重损伤,估计将有 10 万人终身残废;另 外,大约有 300 多头牲畜和无数的家禽死亡,空气、水被严重污染,周边人们的生活也 将受到严重影响,工厂将无限期停产,这一惨痛事件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3 上述特大恶性事故虽然为数很少,但损失和影响却是惊人的。在世界工业由工业革 命、技术革命向信息革命发展的过程中,仅靠劳动者的经验和直觉来保证安全生产是不 可靠的,必须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安全管理,并辅以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应用才能 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尽可能减少事故和危害。 国外最早的安全管理理论出现在 1919 年 ]3[ ,当时英国学者格林伍德M.Greenwood 和伍兹H.Woods,对一些工矿企业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各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不 相同,只有一小部分人屡次发生事故,而其余大部分人只发生了极少事故。于是提出了 “有事故倾向的工人”的理论,这是世界上较早地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探索事故原因 的理论。 紧接着,美国学者海因里希W.H.Heinrich在 1929 年出版了工业事故预防一书, 提出了根据当时工业安全实践总结出来的工业安全理论。该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工业事故 发生的因果关系,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原因,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 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安全工作与其他生产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安全工作的基本 责任,以及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等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该理论曾被称 为“工业安全公理”Axioms of Industrial Safety,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安全工作者的 赞同,并作为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广泛运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之中。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认识 到大多数的工业事故并非是由事故频发倾向者引起的,人们开始关注机械、物质的危险 性及其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和作用。1961 年和 1966 年,吉布森Gibson和哈登Haddon 提出了一种新的事故致因理论“能量意外释放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 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人员伤害的主要原因。预防事故的关键是 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达到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据此理论,人们采取了各种安全防护 装置、安全防护用品等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避免事故发生。 进入上个世纪 50 年代以来,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设备、 工艺及产品越来 越复杂。随着大规模复杂系统的不断涌现,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关注。约翰逊WG..Johnson等人创立的“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MORT就是根据 大规模复杂系统安全性的需要而产生的。该理论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事物, 人类的任何活动中都存在着潜在危险因素,能够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称为危险源, 它们是一些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失误、不良的环境等因素。另外,MORT 还提出了如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4 事故判定技术、标准化作业与职业安全分析等一系列工业安全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是较早开始进行有组织的安全管理的国家。自 60 年代开始 ]5[ , 发展了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其主导思想是把事故隐患消灭在产品设计、研制 过程中。建立了美国安全工程师协会ASSE,有专门的安全与卫生机构职业安全保健 署OSHA和环保署EPA。90 年代之后,美国建立了职业安全管理体系OHSMS即 TS018000 管理体系。目前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统一规范下,世界各国企业都在建立自己 的 OHSMS。这一体系的推行,将促进和改善人类社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和水平。 1.2.1.2 国内研究现状 首先,通过两个安全事故的例子来说明我国安全管理的现状1950 年,河南一煤矿 发生了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工人 274 名,重伤 2 人,轻伤 24 人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失。国家对此事进行了严肃处理,对上至省领导,下至煤矿各级责任者,分别给予处分。 再举一个国内发生严重事故的实例. ]8[ 1979 华 12 月 18 日, 菜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 站出现一处焊缝开裂,喷出大量液化石油气,蔓延到 200 米以外,遇到明火燃爆,导致 周围其他一些贮罐也发生粉碎性爆炸。在 6 万多平方米的范围内立即形成一片火海,大 火持续了 23 小时,烧掉 600 余吨液化石油气,死亡 32 人,就这样一个投资 600 多万元, 投产仅两年的企业顷刻间毁于一旦。 以上两件事对全国造成极大的震动, 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渐渐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加大对安全的投入力度。 实际上,我国的安全管理活动是在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形 势,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才建立起来的。通过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理论,结合 中国国情,我国的安全管理人员做了大量积极的、有益的探索,提出并发展了一系列适 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管理模式。比如,1989 年,鞍山钢铁公司提出的“0123”安全管理模 式,概括起来说, “0123”模式是以“事故为零”为目标,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 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以标准化作业、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为基础,以全员教育、全 面质量、全线预防为对策的安全管理模式。 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不同的管理模式。 20 世纪 5060 年代建立 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颁布实施了“三大规程” ( 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 建筑安装工程 安全技术规程 、 工厂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以及“五项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教育、安全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以上这些规定目前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5 仍作为指导我们安全管理的重要法规。70 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 体系,提出了事故处理“三不放过”原则。80 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 管理模式,引进了先进安全管理方法,最主要的是系统安全工程,开创了安全工作新局 面。同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劳动保护法 ,并正式确定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 我国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开始实行“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这一新的安全 管理体制,使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由行政管理转入了法治管理的轨道。进入 90 年代,现代 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如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 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系统安全管理的理念和 方法逐渐被认识,并开始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1.2.2 煤矿安全管理事故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煤矿安全管理事故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事故控制主要是根据传统的事故模型理论采用统计图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 SCL、鱼刺图因果分析图、预计危险分析法PHA、故障类型影响和致命度分析法 FEMA 、 事件树分析法ETA、 事故树分析法FTA、 管理失误和风险树分析法MORT, 抽样判断法CIT、危险预知活动KYT、行为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系统的危险 进行辨识,然后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对其进行控制1固有危险控制技术,主要针对不安 全状态。2人为失误控制技术,主要针对不安全行为。 ]9[ 2001 年张力等提出了人因事 故纵深防御系统模型,文中建立了一个主动型人因事故纵深防御系统模型,它包含五个 阶段方针确立、预测分析、事故减少策略、运行、反馈,突出主动去探查与辨识可能的 人因事故,并采取技术、组织和文化相结合的措施去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3安全目 标管理,主要针对管理缺陷。在安全管理方面,除了目标管理外,人们还提出了很多管 理方法,如 2003 年,陈勇刚、田水承等应用界壳论对矿山安全管理进行了基础研究,提 出一个安全管理界壳的安全管理概念,并运用安全管理界壳分析事故危害防御活动的 不足,进行安全管理,深化了事故防御与安全管理。 控制论的发展为事故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控制论解决了安全控制系统辨识的 小子样大噪声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等技术,解决了安全计量主观倾向性的难题, 科学地定义了安全度的概念。 在煤矿事故控制方面,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专项技术控制 在岩层控制方面,1997 年,邱吉龙等提出了针对三河尖煤矿坚硬顶板工作面顶板事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6 故的控制;1998 年,钟昌波等提出了唐庄煤矿复合型顶板控制及支护选择;2000 年,杜 计平等提出了煤矿深井采场矿压显现及其控制;2002 年,张忠新等提出了煤巷综掘施工 巷道冒顶控制等,特别是宋振骇院士提出的预测预报、控制设计、控制效果判断紧密结 合为一体的实用矿压控制理论和钱鸣高院士提出的“围岩运动预测、支架选型设计和采 场矿压监控”控制方法,为煤矿的顶板控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瓦斯、煤尘爆炸控制 方面,2002 年,费国云提出了瓦斯煤尘爆炸的防治可以分为预防和抑爆两个方面,预防 措施主要包括瓦斯抽放、瓦斯浓度和火源监测、煤尘治理,以及防止火源产生和优化通 风网络及通风系统等,抑爆措施主要指采用隔抑爆装置将瓦斯煤尘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围 内,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2002 年,刘国财等提出了从瓦斯抽放、瓦斯监控、通风、 对引爆火源的管理、强化安全检查方面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控制方法; 2003 年,施式 亮等在对瓦斯爆炸事故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混沌理论对瓦斯爆炸事故的风险以 及控制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在运输事故控制方面,2000 年,陈健永提出了运用安全系统 工程理论控制斜巷运输事故; 2002 年,张胜利等在分析了矿井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的 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矿井运输事故的措施;2003 年,卢建宝通过煤矿多年来事故案例, 结合实际剖析了目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依据煤矿生产现场实际和 安全管理经验,提出了控制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有关对策。 2)管理控制 1998 年,于殿宝等运用系统工程学理论,分析伤亡事故不断发生、乃至恶性循环的 机理在于管理上的缺陷与混乱,并提出预防及控制对策;2000 年,冯杰等以安全经济学 原理探讨了煤矿事故的控制途径;2001 年,贾文安等提出了开、收工签字、班评估、单 项工程控制、查岗标定指标、自保、互联保、隐患排查整改闭合检查的动态安全控制六 种方法;2003 年田水承等提出了防范事故发生的三双手的控制方法,其三双手控制方法 的主要内容为一是看得见的“手”既看得见又摸得着有形,例如,安全技术、 装备等;二是摸得着的“手” (只“摸”得着但看不见无形,例如,安全管理机制、 制度、规则等;三是看不见的“手”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更无形,例如,组织 文化、安全理念、安全文化、氛围等。实现安全需要一种系统的综合支撑,不仅需要适 用的安全技术、装备、仪器,更需要制度、安全理念、文化等的支持,尤其在“法治” 观念不强的背景下。这三双手不能有软有硬,必须每一双手都硬,必须互相配合、协调, 共同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7 3)在人的失误控制 1999 年,杨玉中等提出了针对煤矿人为失误的原因,提出了控制煤矿人为失误的 “15221”措施,即一个中心,五教育、两加强、两改善、一个倡导。 1.3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由上所见,在理论上,针对安全管理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已经做了很多的研 究和努力,同时,也专门针对煤矿事故的控制方法作了很多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各 种各样的煤矿安全管理事故控制方法,虽然如此,但是由于煤矿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 相互关联性等特点,导致想完全控制事故不发生是很困难的。另外,煤矿事故控制也还 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事故控制的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即在煤矿事 故控制方面,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因此所形成的方法体系带有一定的片面性。2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