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塔煤矿回采巷道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pdf
and finally determines the side supporting mode of the roadway with the 1.0m width flexible work wall. Based on the field support resistance monitoring, the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remaining roadway on the mine pressure appearance of the working face.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deation of the roadway after retaining the roadwa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n stress of the bolt cabl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working fa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rrounding rock deation, the deation rat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working face are obtained.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roadway can keep stable under the existing support conditions. Through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22301 haulage along the gob,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good economic benefit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gob side entry retaining technology in the follow-up working face and similar working face in the mine area. Key words retaining roadway along the road; roadside support; soft-molded concrete; gear bracket; mine pressure 目录 I 目录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 1.2.1 沿空留巷支护及矿压规律研究现状................................................................2 1.2.2 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3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6 1.3.1 研究内容............................................................................................................6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6 1.3.3 技术路线图........................................................................................................7 2 寸草塔煤矿沿空留巷覆岩结构及支护机理.........................................................................9 2.1 工程概况......................................................................................................................9 2.1.1 矿井概况............................................................................................................9 2.1.2 22301 工作面生产条件.....................................................................................9 2.1.3 22301 工作面地质条件...................................................................................10 2.2 22301 运输顺槽沿空留巷上覆岩层移动分析..........................................................12 2.2.1 沿空留巷覆岩应力分布特征..........................................................................12 2.2.2 沿空留巷覆岩破断特征..................................................................................12 2.2.3 工作面开采后采空区内关键块 B 悬臂分析.................................................16 2.3 沿空留巷围岩支护机理............................................................................................18 2.3.1 巷内锚杆支护机理.........................................................................................18 2.3.2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机理.........................................................................20 2.4 本章小结....................................................................................................................21 3 寸草塔煤矿沿空留巷支护数值模拟分析...........................................................................22 3.1 22301 运输顺槽留巷前支护参数..............................................................................22 3.1.1 22301 运输顺槽留巷前支护参数...................................................................22 3.1.2 22301 运输顺槽留巷后支护参数...................................................................24 3.1.3 留巷巷道支护总平面图.................................................................................29 3.2 巷旁支护设计............................................................................................................30 3.2.1“分离岩块法”的巷旁支护设计.......................................................................30 3.2.2“切顶法”的巷旁支护设计...............................................................................31 3.2.3 柔模墙体体宽度核算.....................................................................................32 3.3 沿空留巷前后支护参数效果模拟分析....................................................................32 目录 II 3.3.1 模型建立及方案..............................................................................................32 3.3.2 留巷前巷道支护参数支护效果分析.............................................................34 3.3.3 留巷巷内加强支护效果模拟分析.................................................................36 3.3.4 巷旁不同宽度柔模墙支护效果模拟分析.....................................................37 3.4 本章小结....................................................................................................................42 4 沿空留巷工作面矿压显现及巷道变形监测.......................................................................43 4.1 沿空留巷施工技术....................................................................................................43 4.2 留巷后工作面矿压显现实测分析............................................................................49 4.2.1 22301 工作面矿压显现监测方案...................................................................49 4.2.2 基本顶初次来压分析.....................................................................................49 4.2.3 工作面周期来压分布特征.............................................................................56 4.3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分析.............................................................................................60 4.3.1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方案.................................................................................60 4.3.2 顶板钻孔窥视孔分析.....................................................................................61 4.3.3 巷道表面变形监测分析..................................................................................66 4.3.4 锚杆(索)受力监测分析..............................................................................66 4.4 本章小结....................................................................................................................67 5 沿空留巷经济效益分析.......................................................................................................68 5.1 沿空留巷成本分析.....................................................................................................68 5.2 沿空留巷效益分析.....................................................................................................69 5.3 本章小结.....................................................................................................................70 6 结论.......................................................................................................................................71 致 谢.........................................................................................................................................72 参考文献...................................................................................................................................73 附 录.........................................................................................................................................76 1 绪论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资源生产国,2019 年全国煤炭总产量 38.5 亿 t,煤炭年消 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60.4%。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明确提出了“煤炭在未来相当长 时期内,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安全稳定的保证”。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一次能源,保证 煤炭产量的稳定供应、提高采出率、减少煤矿安全事故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 础,对保障社会平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何提高深 部资源采出率,延长矿井寿命,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开采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沿空留巷技 术是一种科学提高资源回采率,减少回采掘进量,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和改善企业经济状 况的一种先进的井工开采技术[1,2]。 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不仅能够实现对矿井回采技术的 升级改善、缓解采掘接续关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也是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条件改 善的重要技术指标,实现增产提效的主要途径之一,必将成为矿井实现绿色开采、安全 开采的关键[3,4]。 晋陕蒙宁地区已查明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 70以上[5],其中,神东矿区是我国目前 最大的浅埋煤层井工开采基地,矿区内多数矿井采用相邻工作面间留设 1520m 区段煤 柱的方法以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此方法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上煤层开采留设的煤柱 又对下煤层的回采形成安全隐患。为了实现资源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加快矿井无煤柱沿 空留巷技术研究与应用必不可少。寸草塔煤矿是神华神东煤炭集团生产矿井之一,其核 定生产能力为 240 万吨/年,主采 2-2煤层、3-1煤层,通常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回采巷道布 置选用 25m 煤柱护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降低了煤炭采出率。以 22301 工作面为 例,工作面推进长度为 3914.2m,煤柱宽度 25m,工作面煤厚 1.5-3.0m,平均煤厚 2.6m, 煤柱留设造成的煤炭损失量约 33 万 t。矿井 2-2煤三盘区,按留设 25m 区段煤柱设计工 作面为 9 个,采用沿空留巷技术进行回采,可布置 11 个工作面。由此可见,沿空留巷 能极大提高采区回采率,对于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增加矿井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草塔煤矿 22301 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留巷工程技术应用为背景,采用理论分 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工程实践等多种手段对 22301 运输顺槽沿空留巷工程进行研 究,通过分析沿空留巷技术原理,结合寸草塔煤矿地质条件分析留巷巷道支护参数、留 巷工程施工工艺、 分析留巷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以及对留巷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进 行监测。提出相应的围岩控制对策。研究成果可以为矿井后续工作面留巷技术的实施提 供借鉴。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沿空留巷支护及矿压规律研究现状 我国沿空留巷技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应用,并作为采掘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无煤柱开采时巷道保护形式可分为沿空留巷、沿空掘巷、跨釆和预采无煤柱护巷以及在 采空区内形成巷道四种[6], 而沿空留巷方式以其在技术及经济上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7]。 表表 1-1沿空留巷支护及矿压规律沿空留巷支护及矿压规律 学者成果 何满潮 在无煤柱开采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爆破的方式对回采巷道顶板进行超前 预裂,利用工作面回采中采场支承压力的变化来实现对采后对巷道切顶 卸压进而实现留巷,改变了传统的采掘模式,有效的提高了煤炭资源的 回收率[8]。 刘建新 根据平顶山一矿沿空留巷现场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不 同围岩支护条件下矿压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依据留巷巷道围岩变形特征 将其划分为五个影响区[9]。 肖时英 从采场围岩应力分布和岩层移动两方面探讨了沿空留巷围岩运移机理 [10]。 李化敏 依据覆岩运移剧烈程度将沿空留巷覆岩活动分为前期活动、过渡期活动 及后期活动三个时期[11]。 孙恒虎 采用三维相似模拟实验研究了沿空留巷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得出了沿空 留巷前、后采场覆岩结构垮落的前期、后期活动特征[12]。 何廷峻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工作面端头三角区基本顶悬空对留巷巷道的危 害,分析了悬顶破断结构特征,预测分析了三角形悬顶在沿空留巷中破 断的位置和时间,为确定滞后加固沿空巷道的时间和长度提供了理论依 据[13]。 张少华 在实验室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综放开采沿空留巷巷道基本顶破断位置与 形状、不同支护方式对顶板活动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巷旁充填技术参数进 行了研究,得出了综放开采沿空留巷受两次采动影响下,巷道变形量大 [14]。 黄庆享 实测分析了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巷道变形和破坏基本特征和规律巷道 变形不对称,两帮脚水平移近变形大,顶板侧下沉变形明显[15]。 朱永鹏根据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分布及顶板运移破断规律,将沿空留巷顶板运移 1 绪论 3 分为直接顶切断、老顶岩梁形成和老顶岩梁平衡三个过程[16]。 田卫东 对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釆上覆围岩结构及移动特征进行了研 究,得出了沿推进方向上覆煤岩层运动明显存在四个不同的分区[17]。 薛俊华 对沙曲矿沿空留巷技术工业性试验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得出随着采高 曾大,上覆岩层的活动范围以及影响幅度越广[18]。 王俊峰 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贺西煤矿沿空留巷巷旁混凝土充填材料的 单轴抗压强度,分析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沿空留巷围岩偏应力和塑性区 的分布及其演化规律,揭示了工作面回采扰动下沿空留巷围岩的非对称 变形破坏机制[19]。 黄艳利 实测了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巷道变形规律的四个阶段为围岩的小变形阶 段、 围岩的强烈变形阶段、 围岩变形的衰减阶段、 围岩变形的稳定阶段[20]。 邓雪洁 采用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分析了唐口煤矿深埋 9303 充填工作面沿空 留巷工作面充实率、巷旁充填体宽度和强度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应力演 化与移动破坏特征[21]。 Papanastasiou Vardoulakis 采用分岔理论分析了硬岩巷道破坏的失稳和非唯一性问题[22]。 Aftouz Chugh Y.p. 研究发现巷道底板松软岩性、巷道岩层中存在较高的围岩应力和水理作 用是最主要因素[23][24]。 Gysel M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圆形巷道的膨胀位移和膨胀力进行了计算,得出 了岩石遇水膨胀对巷道变形的影响特征[25]。 A.H.Wilson 得出回采巷道底板岩层受采动影响将会发生剪切破坏, 其后形成塑性区, 而底鼓主要表现为塑性区内的岩石变形和破坏[26][27]。 D.J.Rockway 研究得出巷道底鼓的主要原因是底板表面以下 6m 范围内的岩性,底板 岩层含软弱夹层时,底鼓影响范围将会更大[28]。 1.2.2 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1)巷内支护技术 沿空留巷技术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如英、德、前苏联等国家进 行了许多实验研究及现场实测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英国最早使用金属可伸缩支架 进行巷内支护,巷旁支护采用高速混凝土输送充填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德国采 用了预制充填材料,巷道支护釆用重型钢支架壁后充填,对巷道变形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作用;前苏联对沿空留巷巷内支护条件及顶板结构进行了分类研究,提出了留巷巷道顶 板分类支护方案和顶板结构分类指标。波兰应用金属伸缩支架进行了留巷巷内支护,采 用矸石、混凝土柱进行巷旁支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对沿空留巷巷内支护的试验最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4 早都采用木支架,少数矿井采用工字钢支架[29]。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了拱形、梯形金属 支架及可伸缩金属支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0]。 表表 1-2沿空留巷巷内支护沿空留巷巷内支护 学者成果 华心祝 建立了基于巷帮煤体承载作用和巷旁锚索加强作用的沿空留巷力学模型,提 出了巷内锚杆支护与巷旁采用锚索加强支护的沿空留巷巷道联合支护技术 [31][32]。 唐建新 采用巷内锚网索联合支护与巷旁增补顶部锚索相结合的主动支护方式控制留 巷顶板形成离层[33]。 康红普 运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理论在谢一煤矿工作面进行了沿空留巷应用, 有效控制了围岩的强烈变形,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34]。 陈勇 为了研究沿空留巷巷内支护机理,釆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巷内支护及应力分 布与围岩变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运用高阻让压的原理,提高了留巷巷道围 岩的承载能力以及抗变形能力。以达到适应沿空留巷阶段性围岩大变形特征 [35]。 张镇 基于深埋矿井留巷巷道围岩变形特征提出了巷内支护铺杆选型的合理设计, 并进行了井下工业性试验[36]。 权景伟 从提高巷道围岩强度以及巷内支护强度方面结合巷道顶板支撑力提出了沿空 留巷巷内应采取锚杆支护技术[37]。 王成 对卧龙湖矿运输巷道支护情况以及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锚网索二次 补强支护的技术方案,并现场实测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38]。 张农 基于四个不同矿井沿空留巷中巷道道围岩稳定性,以采深、支护强度、留巷 悬顶距等作为评价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了能够控制沿空留 巷巷道围岩变形的最小支护阻力必须达到 0.3MPa 以上[39]。 邬雨泽 对南梁煤矿 30104 回风巷浅埋复合顶板无煤柱回采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以 及支护参数进行研究分析。构建了传统沿空留巷切顶卸压自动成巷的力学模 型,提出了“锚杆锚索恒阻锚索”联合支护支护方案[40]。 花锦波 研究了浅埋煤层无墙体沿空留巷围岩稳定问题,分析了基本顶沿巷旁支护体 断裂后顶板结构失稳特征,得出了留巷顶板沿巷旁支护体侧垮落,留巷所需 的支护阻力小。提出了无墙体沿空留巷切顶组合支架巷旁支护技术[41]。 (2)巷旁支护技术 巷旁支护方式国内外应用普遍的方式有木垛、密集支柱、矸石带、人造砌块等,然 而由于材料性质的差异,其不同程度成具有一定的缺陷性。木垛及矸石带具有增阻速度 慢、压缩量大、密闭性能差等缺陷;密集支柱在矸石的冲击下容易发生倒塌,具有稳定 1 绪论 5 性差的特点;石料砌体虽然支护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劳动强度大,造成人员施工进度慢, 难以达到高效生产的需求。国外研究中,德国学者以石膏和水泥为骨料发明了硬石膏充 填材料,然而具有成本高运输量大、管道损耗量大等缺陷;英国学者进行了高水材料充 填技术,依旧因材料及设备昂贵难以广泛应用[42]。1991 年,我国在引进的基础上通过 自主研发在不同矿区成功探究出了泵送高水速凝材料巷旁充填技术[43]。 表表 1-3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沿空留巷巷旁支护 学者成果 郭育光 对高水灰渣充填材料构筑的巷旁充填体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该材料具有增阻速 度快、支承能力大的力学特性,以及机械化程度高、密闭采空区效果好[44]。 邓月华 通过实践, 提出了以泵送混凝土进行巷旁充填、 充填体两侧采用单体液压支柱 作为临时支护方式对充填体两侧进行临时支护、 锚索加强支护对采空区一侧支 护的联合支护方案[45]。 成云海 依据支护强度等级的差异, 提出了巷旁支护体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材料进行充 填,上分层材料起密封作用,下分层材料起支护作用[46]。 张高展 利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巷旁支护充填材料的流变性质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 究,分析了充填材料的单轴抗压变形特征及微观结构[47]。 文献[48]运用水泥、 早强剂等材料成功研制出一种沿空留巷超早强泵送混凝土材 料; 文献[49]提出了以煤矸石为骨料的混凝土, 通过实验室优化配比进行了现场 工业性试验,解决煤矿环境污染问题及满足沿空留巷充填体材料的要求。 袁亮 进行了新型充填材料的实验、 研发了高强度支撑自移模板液压充填支架、 干混 料集装箱充填泵上料系统, 并建立了高度机械化快速构筑充填墙体系统, 开创 了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气共釆的理论及关键技术[50]。 王晓利 研究出柔性模板、 混凝土专用外加剂及沿空留巷专用施工装备柔模混凝土制 备输送机组, 先后在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陶二煤矿、 神华宁煤集团金凤煤矿、 河南神火集团薛湖煤、榆家梁煤矿[51]的薄、中厚、厚煤层沿空留巷,并取得成 功[52][53][54]。 张子飞 以榆家梁煤矿 43308 工作面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工程为研究背景, 对浅埋薄基 岩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沿空留巷支护及参数进行了系统, 得出了巷旁以柔模混凝 土墙支护,巷内以锚网索支护,并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长钢梁临时支护,在采空 区侧采用木点柱和金属网挡矸支护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55]。 杨俊彩 实测了上湾煤矿 12 上 307 工作面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的工程巷道围岩应力分 布规律、围岩表面和深部变形规律、顶底板破坏规律、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规 律。得出了煤厚为 3.8 m,埋深低于 270 m 条件下,采用 160 m 临时滞后支护,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6 1.5 m 厚混凝土墙体留巷时,滞后工作面 80 m 时墙体达到峰值应力 17.8 MPa, 滞后工作面 210 m 巷道变形稳定,顶底板最大移近量达 119 mm,两帮最大移 近量达 234 mm。现有的支护方案可满足日推进 10 m/d 的高产高效要求[56]。 杨志鹏 以灵新煤矿 L4406 工作面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工程为背景,对水患软岩地层 条件下, 采用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分析了覆岩结构强度及稳定性, 对沿空留巷 的岩层控制理论研究而进行了巷内支护设计、 巷旁支护设计和临时加强支护设 计。优化了适合软岩巷道的施工工艺[57]。 邸惠龙 采用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和工业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大埋深厚煤层回采空间应 力分布规律、 沿空留巷采空区顶板活动规律、 巷旁充填体支护设计等多个问题。 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薛湖煤矿大埋深厚煤层条件下巷旁充填体的合理宽度。 实 现了柔模泵注混凝土技术在 820 米埋深、高地压、 高瓦斯的厚煤层沿空留巷中 [58]。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国内外大量学者分别对沿空留巷巷内支护、巷旁支护采用不同形式的支护材料,充 填材料以及支护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大量有效的研究成果。柔模混凝土支护 目前作为一种技术较为成熟的支护方式,在国内多个矿区均有所应用。而对于神东矿区 厚基岩,薄松散层近浅埋煤层条件下的应用较少,本文以神东矿区寸草塔煤矿 22301 工 作面运输顺槽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观 测、工程实践等手段对近浅埋煤层沿空留巷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沿空留巷技术原 理,结合寸草塔煤矿地质条件分析留巷巷道支护参数、留巷工程施工工艺、分析沿空留 巷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以及留巷后围岩活动变形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 22301 工作面运输巷道覆岩岩层赋存特征,分析覆岩破断规律、应力分 布特征,分析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机理。 (2)结合理论分析对留巷巷道支护参数、留巷工程施工工艺进行设计。 (3)监测留巷后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分析沿空留巷后对矿压显现的影响。 (4)监测留巷后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并对留巷效果进行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理论研究 结合寸草塔煤矿 22301 运输顺槽围岩结构特征,建立留巷巷道力学模型,运用矿压 理论分析留巷巷道围岩控制方法,确定合理的留巷巷道支护形式。 1 绪论 7 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必须要结合锚杆、锚索在本矿 22301 工作面适用 的支护理论,充分考虑沿空留巷的围岩活动规律;巷旁支护必须在巷道顶板分离和断裂 发生之前及时进行, 充填体具有足够的强度, 实现切顶作用并达到最好的巷帮支护效果。 22301 工作面的运输顺槽的特点是顶板岩性并不坚硬,而是强度较低的岩石和软煤。另 外在后期需要安全的工作空间,因此还需要有新的理论指导,以确保支护效果,达到安 全高效生产的目的。 (2)数值模拟 采用 FLAC3D 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研究留巷巷道前后支护参数支护作用下巷道围岩 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巷道围岩变形特征。模拟分析不同宽度巷道柔模墙体力学状态。 (3)现场实测 由于沿空留巷采用支撑强度较高的当挡矸支架,同时工作面顶板为硬度较强的砂 岩,覆岩在挡矸支架支撑下,垮落不及时,会给影响工作面矿压显现。因此,采用现场 实测、数值模拟技术手段,对沿空留巷对工作面矿压显现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 性措施,降低沿空留巷对工作面生产影响,促进沿空留巷技术在矿井应用推广。 (4)工程实践 通过对留巷进行钻孔窥视,观察顶板裂隙发育范围、监测工作面矿压显现、锚杆索 受力监测、围岩变形量监测等手段对 22301 沿空留巷巷道稳定性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1.3.3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如图 1 所示。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8 图 1-1 技术路线图 2 寸草塔煤矿沿空留巷覆岩结构及支护机理 9 2 寸草塔煤矿沿空留巷覆岩结构及支护机理 2.1 工程概况 2.1.1 矿井概况 寸草塔煤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行政归属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 乌兰木伦镇管辖。井田中心距主要交通干线直线距离约 10 km,东有包(包头) ~神(神 木)铁路和拟建的包包头~西西安双轨电气化铁路、包府二级公路,西有 210 国道 及新建的高速公路(包头~南宁)呈南北向通过。井田西南边界有阿新线通过,沿此公 路可到阿镇,再经阿镇沿 210 国道约 40km 可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详见图 2.1。 寸草塔煤矿年产量 240 万吨,矿井初期投产一、二盘区,三盘区为其接续盘区。三 盘区位于寸草塔煤矿西南部,面积 26.27km2。主采煤层为 22 煤层。 图 2.1交通位置图 2.1.2 22301 工作面生产条件 22301 工作面为三盘区首采工作面,工作面东北侧为三盘区三条大巷,西北侧为 22302 工作面,东南侧为未开采区,西南侧为井田边界保护煤柱。对 22301 运输顺槽进 行留巷工程,为下一个工作面的回风顺槽。工作面可采推进长度 3914.2m,倾向布置长 度为 300.5m,釆高 2.6m,工作面埋深 210-280m,设计对 22301 工作面运输顺槽采用柔 模留巷技术进行留巷,作为 22302 工作面的回风顺槽。回采前将 22302 工作面的切眼和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0 运输顺槽开掘出来, 与 22301 工作面联合布置, 使 22301 工作面实现 2 进 1 回 Y 型通风 系统。 人行道 22煤辅运大巷 22煤主运大巷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