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邱博大露天煤矿技改可行性研究.pdf
致 谢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宋子岭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定稿直到完成都 倾注了他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没有宋子岭教授的指导、鼓励及大力支持,论文是 不可能得以顺利完成的。师从两载,收获颇丰,感触亦深。宋子岭老师优秀的做人 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高屋建瓴把握全局的能力,忘我的工作 精神给学生树立起潜移默化的典范作用,这也是导师传授给学生最宝贵的财富。此 外,宋子岭教授还给了我很多专业知识方面的指导,特别是自从我跨专业考入采矿 工程专业以来,对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的基础比较薄弱,宋子岭也耐心的给予教导, 使我受益匪浅。宋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博大精深的理 论造诣深深的打动了我,使我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将受益终 身。 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致以深深的敬意 同时感谢我的父母以及工作单位给予我的生活和学业上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各 位专家在百忙之中评审论文;也感谢答辩组的专家、评委,殷切希望得到更多的 指点。 I 摘 要 摘 要 阜新市新邱博大煤矿原设计采用井工开采,开采原井工和露天煤矿的剩余煤 量。为提高矿山采掘水平,实现矿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阜新市博大煤矿拟将进 行技术改造,改为露天开采。对本矿技术改造后所采用的开采工艺、设备类型、开 采参数、开采方法(剥采程序、开拓运输系统、各工艺环节作业方式)、边坡稳定 性等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生产剥采比,提出确保边坡稳定的安全技术措施。选择 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该矿的环境空气、水、声音及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分析 评价结果。最后研究技术改造后技术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经济效率。经研究和分析 评价得出本矿技改在技术和环境上都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同时该矿在技改实施后在 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达到了三个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露天矿;技术改造;环境评价 ;可行性;经济效益 - II - Abstract Abstract Fuxin coal the original design and new high by work well expand, mining the original work well and the rest of the open coal mine coal mining extraction is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realize large-scal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mining for and will be proposed to coal mine Fuxin, technical renovation, to open this ore mining after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the mining process equipment type mining parameters of mining stripping program development transport system every process sectors practices slope stability of feasibility analysis,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duction stripping ratio, put forward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slope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choose single factor uation to the mine environment air water ecosystem voice and uation, and analysis and uation results after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economic efficiency by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uation of this ore that Key Words Surface mine; technique rebuilt; Environmental uation; Feasibility Economic benefit - III - 摘 要 ........................................................ I Abstract........................................................ II 引 言 .......................................................... 1 1 绪论 ......................................................... 2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2 1.1.1 我国煤炭需求和发展背景............................... 2 1.1.2 煤矿改扩建的意义..................................... 3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4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5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5 2 新邱博大露天煤矿简介 ......................................... 8 2.1 露天矿概况 ..............................................8 2.2 露天矿技术改造项目简介 ..................................9 2.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 9 2.2.2 工程建设内容........................................ 10 2.2.3 主要设备............................................ 13 2.2.4 矿区建设及平面布置.................................. 13 2.2.5 公用工程............................................ 13 2.2.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 2.2.7 开拓运输方案及场址选择.............................. 15 2.2.8 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及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16 2.3 露天矿技术改造产生的问题 ...............................17 2.3.1 露天矿开采技术问题.................................. 17 2.3.2 矿区生态环境问题.................................... 17 3 露天矿技术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 18 3.1 露天矿开采工艺 .........................................18 3.2 露天矿开采方法 .........................................18 目 录 目 录 - IV - 3.2.1 剥采程序及开拓运输系统.............................. 18 3.2.2 各工艺环节作业方式.................................. 20 3.3 开采参数 ...............................................21 3.4 生产剥采比 .............................................24 3.5 露天矿安全生产 .........................................25 3.5.1 采矿作业安全........................................ 25 3.5.2 地表地下水防治...................................... 26 4 露天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27 4.1 评价方法选择 ...........................................27 4.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8 4.3 评价模型建立 ...........................................28 4.4 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分析 ...................................35 4.5 矿区环境治理措施 .......................................38 4.5.1 清洁生产............................................ 38 4.5.2 综合治理措施........................................ 39 5 露天矿技术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 46 5.1 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 ...................................46 5.1.1 概述................................................ 46 5.1.2 环保投资估算........................................ 46 5.1.3 社会效益分析........................................ 47 5.1.4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47 5.2 露天矿技术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48 5.2.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48 5.2.2 成本估算............................................ 48 5.2.3 经济效益分析........................................ 50 6 结论与展望 .................................................. 52 6.1 结论 ...................................................52 - V - 6.2 展望 .................................................................................................53 参考文献......................................................................................................... 54 - 1 - 引 言 引 言 博大露天煤矿位于原新邱露天煤矿坑内南帮。行政区划隶属于阜新市新邱区管 辖,企业性质为私营企业。该矿近东西走向长约 1000m,南北倾斜宽约 768.7m,面 积为 0.7687km2,矿区范围由 43 个拐点坐标圈定,划定开采煤层为最上层群、上层 群、0.9 层群、中层群、下层群和最下层群。阜新市博大煤矿始建于 1999 年 5 月, 2000 年 6 月正式投产,开采部分地段采老区残留剩余煤量。原设计采用斜井片盘方 式开拓,采煤方法为宽巷掘进式。随着露天采矿技术的发展和采矿设备不断为提高 矿山采掘水平,实现矿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为此阜新市博大煤矿拟将进行技术 改造,改为露天开采。设计生产能力 150kt/a。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 395.85 万 t。矿 井服务年限 20 年。本文拟对本矿在改扩建后的开采技术和环境两方面进行可行性 研究评价。 - 2 - 1 绪论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煤炭需求和发展背景 1.1.1 我国煤炭需求和发展背景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 GDP 两位数的高位增长,在这种大增长形势之下, 作为支撑中国国民经济能源生产总量 76和社会消费总量 69的煤炭产业,也必然 出现了惊人的发展速度。2001 年全国煤炭产量 10.89 亿吨,2002 年 13.8 亿吨,2003 年 16.6 亿吨,2004 年 19.56 亿吨,2005 年 21.9 亿吨,2006 年 23.25 亿吨,2007 年 25.36 亿吨,2008 年 27.93 亿吨,2009 年 30.50 亿吨,2010 年 32.40 亿吨,仅 9 年 的时间,全国煤炭产量就从 10.89 亿吨上升到 32.40 亿吨,增加 21.51 亿吨,平均每 年增产 2.39 亿吨。 我国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轮廓逐渐清晰提高大型煤炭企业产量、组建大 型煤炭企业集团成为未来 5 年煤炭政策的主调。“十二五”规划煤炭产量控制在 36 亿-38 亿吨,其中大型煤矿产量 25 亿吨,占 66以上;30 万吨及以上中小型煤矿产 量 8 亿吨,30 万吨以下小煤矿产量 5 亿吨。按照“十二五”规划煤炭发展目标,2015 年,我国将形成 8-10 个亿吨级和 8-10 个 5000 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产量 120 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 55,中型煤矿产 量 5 亿吨占 17,小型煤矿产量 8.27 亿吨占 28。与往年相比,小煤矿产量明显下 降。预计 2011 年小煤矿产量降低到 7 亿吨以下,标志着我国以小煤矿为主的生产 格局将结束。“十二五”期间,首先是加快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特别是 120 万吨以 上的大型煤矿建设。数据显示,2008 年,全国 120 万吨以上的矿井 469 处,产量达 14 亿,占当年产量的 53。尽管我国有 15000 个矿左右,主力矿井不到 500 个,“十 二五”期间将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目前,露天矿产量是 2.5 亿吨,占全国 总产量的 8.1,下一步将继续加大,重点是建设千万吨级的项目[1]。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国土 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 398 处,其中,能源矿产地 107 处。有 65 - 3 - 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原煤 503.6 亿吨。在未来可预见的几十年内,煤 炭仍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难以改变,煤炭工业的地位空前 提高。 中国现阶段进入重工业化和重化工时期,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统计,能耗 增长在未来十年可能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占中国一次能源 70的煤炭需求也将保 持较高的增长。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交织的时期,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以信 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 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国煤炭工 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成立暨行业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必须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强化科学技术保障功能。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以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基础 相对薄弱的煤炭工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1.1.2 煤矿改扩建的意义 1.1.2 煤矿改扩建的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地方煤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和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整顿的 实施,周边矿山在原生产系统的基础上提高矿山采掘水平,实现矿山生产规模化、 机械化,扩大生产规模,基本达到了专项治理整顿验收标准,但传统的运输方式、 落后的采煤方法既满足不了矿产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合理利用,又不能使矿山向现代 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了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 保护中开发,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保持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整合矿 山资源条件和优越的自然地理、交通、供水、供电等外部协作条件。利用较为合理 的运输方式及先进的采煤方法,提高资源回收率,达到高产、高效,发挥出更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矿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回收开采原兴隆立井(主要为工业广场煤量)、新邱矿 中部井、一井及新邱露天矿剩余煤量及部分地段采老区残留煤量。随着经济高速发 展,煤炭能源地位显得十分重要,加快开发剩余煤炭资源,解决老工业基地能源问 题显得意义重大。 - 4 - 矿山根据国家政策,全面进行整合改造,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使矿山成为采掘 机械化、煤流运输连续化、辅助运输单一化、地面布置合理化、监测监控管理网络 化和安全环保文明化的要求。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露天煤矿开采方面 露天采矿的发展是与开采工艺及设备得不断更新密切相关的。在世界范围内, 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形成得多样化的露天开采工艺。大型汽车载重已 经达到 363t,移动式破碎站的生产能力达到 10000t/h,带式输送机带宽达 3.2m,运 行速度达 7.5m/s,单机长达 15km,并可平行弯曲。露天煤矿的年生产能力达到 50Mt/a,功效达 120t/工以上。 随着露天矿的不断发展,各种开采工艺及大型设备也在不断的被应用。黑代沟 露天煤矿根据其赋存情况采用拉斗铲剥离倒堆工艺,元宝山露天煤矿采用轮斗胶带 连续开采工艺。露天矿得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所以采用的设备也在向大型化发展。 露天矿的发展要重视科学研究,组织科技攻关。 应重视露天煤田开发前科技准备, 开发中的科学试验和开发后的科技跟踪工作,做到开发前技术准备充分,开发中及时 解决生产过程中技术难点和开发后技术完善,保证露天采煤工艺系统高效运行和不 断完善,达到高产、高效、低成本。另外实施优势资源集约化开发,发展连续、简化 开采工艺。由大型企业集团占有煤炭生产、销售份额,是煤炭集约化开发一个重要趋 势,露天开采可实现优势资源的集约化开采,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高效益。 (2)国内外矿区生态环境评价发展现状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资,煤炭作为我国和整个世界的主要能源 之一,其开发、加工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 的限制因数。国内外均为矿区生态环境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国外矿区生态环境评价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70 年代蓬勃发展,80 年代 以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一些先进尤其是遥感、GPS、GIS 等开始应用于环境科学 领域,并在环境评价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果。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环境质量评价的 - 5 - 国家之一,该国许多学者及专家先后提出了大气污染综合指数、质量指数、可呼吸 的厌恶空气污染物含量指数、橡树大气污染指数、极值指数、水质量指数等等。80 年代以来随着模糊数学、灰色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等理论的兴起,许多学者又提出 了新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广泛应用于矿区生态环境评价。 我国矿区生态环境评价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城市矿区生态环境调查和评 价,80 年代逐渐转向工程建设项目,并由环境单因数评价发展到区域环境多因数综 合评价,由城市环境评价发展到水体、农田、海洋、风景工农业生产环境评价。并 制定了大量的评价指标。国内许多学者也创造了许多新指标和评价方法,如姚志麟 的大气污染超标指数、赵克勤的集对分析法、杨继东和夏军等的水环境质量关联度 评价发等等。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分析露天矿技术改造问题; 研究分析新邱博大露天煤矿进行改扩建所产生的开采技术问题和矿区生态环 境问题。 (2)可行性分析; 对技术改造后所采用的开采工艺、设备类型、开采参数、开采方法(剥采程序、 开拓运输系统、各工艺环节作业方式)、边坡稳定性等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生产 剥采比,提出确保边坡稳定的安全技术措施,设计开拓方案等。 (3)环境影响评价; 对该矿技术改造后的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首先选择评价方法、建立评 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提出治理措施。 (4)效益分析; 主要研究技术改造后技术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经济效率。得出该矿进行技改的 可行性结论。 - 6 - 本文将通过现场调查、露天矿开采现状分析,通过多方案比较法分析确定露天矿 开采工艺、开采参数、剥采程序、开拓运输等方案,并从技术可行性、安全生产、 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价。 (1)对原兴隆矿和新邱矿采空区及老巷具体位置、大小、围岩指标及其积水 情况详细研究合分析,开采现状分析; (2)露天矿技术改造所引起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3)综合分析各生产条件是否满足扩能要求,分析技术改造的技术可行性。 (4)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比较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并依据国家标准对 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5)从技改技术和环境两方面对该矿进行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具体研究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7 - 图 1.1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Fig.1.1 Research technique route 现场调研、开采现状分析 露天矿技术改造所引起的技术问题分析 多方案比较法研究露天矿技术改造方案 露天矿技术改造方案技术可行性分析 开采工艺方案 开采参数 开采程序 开拓运输系统 生产能力分析 环节作业方式 其它环节设计 露天矿技术改造方案经济效益分析 露天矿技术改造项目影响环境评价 可行性分析评价结果 - 8 - 2 新邱博大露天煤矿简介 2 新邱博大露天煤矿简介 2.1 露天矿概况 2.1 露天矿概况 阜新市博大煤矿,位于原新邱露天煤矿坑内南帮180 平盘,行政区划隶属新邱 区管辖,该矿为私营企业,采矿权人。其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2148′57″, 北纬 4204′25″。矿区距新义线国铁新邱火车站直线距离 3.5 公里,公路、铁路 西通锦州,东达沈阳,进而通往全国各地,交通方便详见图 1-1 博大露天煤矿交 通位置图。 阜新市博大煤矿始建于 1999 年 5 月,2000 年 6 月正式投产,开采原兴隆立井 (主要为工业广场煤量)、新邱矿中部井、一井及新邱露天矿剩余煤量。采用斜井 片盘方式开拓,采煤方法为宽巷掘进式。为提高矿山采掘水平,实现矿山生产规模 化、机械化。为此阜新市博大煤矿拟将进行技术改造,改为露天开采。原设计能力 0.8 万吨/年, 技术改造能力 9.0 万吨/年。 2004 年至 2006 年期间主要开采上层群 2、 4 分层,中层群 2 分层和下层群上组层、下组 1 层、下组 2 层,其中上层群 2、4 分 层于 2005 年未开采完毕。四年之内采出煤炭 45 千吨、损失煤量 21 千吨,回采率 68。其中2004 年采出 12 千吨,损失 6 千吨,回采率 67。2005 年采出 12 千吨, 损失 6 千吨,回采率 67。2006 年采出 21 千吨,损失 9 千吨,回采率 70。浅部煤 层露天开采,深部井工开采。该矿区面积为 0.66Km 2 。截止 2008 年 8 月末保有地 质储量 674.2 万吨,其中基础储量(122b)654.8 万吨,资源量(333)19.4 万吨。 开采煤层为自上而下有最上层群、上层群、0.9 层群、中层群、下层群和最下层。 估算标高为地表~-429.625m。经多方面综合分析,本井田各煤层群对比可靠,各分 煤层对比较可靠。 经以往勘探及矿山多年生产实践,已查明该井田开采煤层煤种牌号为长焰煤, 经该矿采取生产煤样化验结果,水分(Wf)6.96、灰分(Ag)16.81、挥发份(Vr) 43.75、蒸发量(QDTf)4518~6074 卡/克。主要用与一般工业动力和民用煤。 - 9 - 图 1.1 博大露天煤矿交通位置图 图 1.1 博大露天煤矿交通位置图 2.2 露天矿技术改造项目简介 2.2 露天矿技术改造项目简介 2.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 2.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 项目名称年产 15 万吨煤炭技改(露天开采)项目; 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为通过技术改造,由目前井工开采改为露天开采。由于 原有煤矿未做环评,所以本次评价按新建项目进行评价; 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阜新市新邱区原新邱露天煤矿坑内南帮,具体位置 - 10 - 详见“阜新市博大煤矿地理位置及监测点位图”。 2.2.2 工程建设内容 2.2.2 工程建设内容 (1) 矿区范围 根据该辽国土资矿划字【2010】0075 号,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 该矿区面积为 0.66Km2,矿区范围由 43 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 2-1。 表 2-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表 2-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国家直角坐标系80 系 矿区坐标系统 国家直角坐标系80 系 矿区坐标系统 煤层 拐点号 煤层 拐点号 X Y X Y L1 4659929.653 21401260.588 10899 11015 L2 4660104.654 21401389.585 11077 11142 L3 4660188.653 21401265.584 11159 11016 L4 4660234.654 21401353.584 11210 11096 L5 4660307.656 21401551.583 11286 11293 L6 4660472.657 21401675.581 11453 11414 L7 4660528.658 21401772.580 11510 11510 L8 4660596.661 21402005.579 11578 11750 L9 4660601.660 21401913.579 11581 11658 L10 4660622.661 21402020.578 11604 11765 L11 4660488.663 21402214.580 11473 11960 L12 4660002.664 21402206.585 10987 11960 最 上 层 群 、 上 层 群 、 0.9 层 群 L13 4659579.659 21401769.591 10557 11529 开采标高 190.375m~-139.625m 220m~-110m Z1 4660188.653 21401265.584 11159 11016 Z2 4660225.653 21401322.584 11200 11065 Z3 4660267.653 21401341.583 11243 11083 Z4 4660262.654 21401373.583 11238 11115 Z5 4660406.656 21401595.581 11386 11335 Z6 4660493.657 21401661.580 11474 11400 Z7 4660559.658 21401786.579 11542 11524 Z8 4660596.661 21402005.579 11582 11742 Z9 4660601.660 21401913.579 11586 11650 中 层 群 Z10 4660622.661 21402020.578 11604 11765 - 11 - Z11 4660488.663 21402214.580 11473 11960 Z12 4660002.664 21402206.585 10987 11960 Z13 4659579.659 21401769.591 10557 11529 Z14 4659929.653 21401260.588 10899 11015 Z15 4660104.654 21401389.585 11077 11142 开采标高 90.375m~-329.625m 120m~-300m X1 4660188.653 2101265.584 11155 11016 X2 4660225.653 2101308.584 11200 11051 X3 4660277.653 2101341.583 11253 11083 X4 4660348.655 21401502.582 11326 11243 X5 4660420.656 21401591.581 11400 11331 X6 4660507.657 21401636.580 11487 11375 X7 4660513.656 21401610.580 11493 11348 X8 4660583.658 21401740.579 11565 11477 X9 4660616.660 21401905.578 11600 11642 X10 4660642.661 21401991.578 11627 11736 X11 4660488.663 21402214.580 11473 11960 X12 4660002.664 21402206.585 11255 11960 X13 4659579.659 21401769.591 11022 11529 X14 4659929.653 21401260.588 11827 11015 下 层 群 、 最 下 层 群 X15 4660104.654 21401389.585 11894 11142 开采标高 50.375m~-429.625m 80m~-400m 2开采储量及剥离量 依据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辽国土资储备字[2009]090 号文件阜新市博大煤矿矿产 资源储量核实扩界)报告评审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书,截止 2008 年 8 月末保有 地质储量 674.2 万吨,其中基础储量(122b)654.8 万吨,资源量(333)19.4 万 吨。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最新版本 阜新市博大煤矿整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 露天可采储量计算按-90 米标高以上计算储量(其它储量后续拟将井工开采) a、露天境界内工业资源量320.611.90.9331.31 万 t; - 12 - b、边坡压煤48.5 万 t; c、设计储量331.31-48.5282.81 万 t; d、可采储量282.8195268.7 万 t(煤层平均回采率为 95)。 e.剥离量剥离量的计算采用平面分层计算的方法,计算出开采总量为 17759.94 万 m 3,剥离量 17563.8 万 m3。 f 矿床开拓 根据该矿的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地形条件及所采用的工艺汽车运输,考虑 到安全、经济、技术上可行,经多方案比较确定采用公路运输、底板回返固定坑线 开拓方式。 g 矿山规模、工作制度与服务年限 设计生产能力考虑到该矿实际的技术条件、环境影响程度、采装运设备的数 量和设备的状况,确定该矿剥采的设计生产能力 150Kt/a。 工作制度考虑露天坑下实际作业条件,雨、雪天气及节假日等,确定该矿年 工作日数为 300 天,每天三班生产、每班作业 8 小时。 /AKQT d 268.7/(1.215)15年 式中 Qd可利用地质储量,268.7 万 t; K储量备用系数,取 1.2 A设计生产能力,15.0 万 t/a, 根据以上计算,服务年限为 15 年。 (3)矿床开采方式 根据井田范围内地形地貌,结合煤层赋存特征,具体采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 方式采出。即-90 米标高以上煤量(距离地表较近,覆盖层厚度较薄),适用露天开 采。按照现在与该矿开采条件相同的新邱地区其它露天矿所剥离出的黄土及黑矸的 比例数,所有剥离物 40%卖给砖厂,60%的剥离物排到排土场,剩余剥离物排弃到 外排土场,所以可不计算剥采比。-90 米标高以下煤量适用于井工开采。该矿露天 采区采用单斗卡车工艺,即挖掘机(辅用装载机)采装,汽车运输工艺,推土机 排土。初始拉沟位置选择在井田北部境界拐点 X8~X10 位置处,地表标高约35~ - 13 - 45,工作线近东西向布置,由北向南推进。采装方式为端头工作面平装车的作业 方式;开拓运输方式为固定坑线运输方式。根据采剥物的物理力学性质、赋存条件 和技术装备,开采工艺为单斗卡车间断开采工艺。 挖掘机采装,运输设备全部 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可随时向社会雇用。 2.2.3 主要设备 2.2.3 主要设备 根据矿山采剥量,本项目所需主要生产设备见表 2-2。 表 2-2 主要生产设备 设 备 型 号 数 量 备 注 表 2-2 主要生产设备 设 备 型 号 数 量 备 注 液压挖掘机 WY120 2 前装机 ZL-50 型 4 推土机 T-220 2 主要采掘设备 自卸卡车 20t 51 检修车 TZ131 工具车 1 矿山指挥车 CGY6421D 1 杂作业车 TE131 1 辅助设备 洒水车 KS-25t 1 2.2.4 矿区建设及平面布置 2.2.4 矿区建设及平面布置 阜新市博大煤矿矿区主要由采场、排土场、运输道路、煤场和办公区构成,采 场内基本为矿坑、矸石等原矿生产残留痕迹;拟设排土场两处,第一排土场为井田 境界外西北侧全兴煤矿废弃露天采坑;第二排土场为原阜新矿物局新邱露天矿已报 废的西土场的西南部;运输道路主要干线设计采用双车道砂石路面,路面宽度设计 为 9m,运输平台宽度为 15m。纵向最大坡度为 8,最小曲线半径为 20m,到排土场 和煤场平均距离为 3200 米;煤场位于矿界东北角,占地约 100m225m,最大储量 约 8 万吨;办公区设有办公室、职工休息室、设备维修间及采暖锅炉等。 2.2.5 公用工程 2.2.5 公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