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pdf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石拐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英文题目英文题目 Shiguai Coal Mine Area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Control 学位类学位类别别 硕士 研 究 生 姓研 究 生 姓 名名 张鹏飞 学号学号 201102413 学科学科领域领域名称名称 矿 业 工 程 指导教指导教师师 宋宇辰 职称职称 教授 协助指导教协助指导教师师 孟海东 职称职称 教授 2013 年 6 月 15 日 分类号分类号 TDTD167167 密密 级级 公公 开开 U D C 学校代码学校代码 10127 10127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规模、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超过了矿山地 质环境的容量,开采理论和技术、管理理念和制度的相对落后等原因,引发了一系列 突发性的地质灾害问题,破坏了人类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日益加剧 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制定了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的 法律法规,投入了大量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开展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 治理专项,建立了一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性工程。 论文根据石拐区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石拐区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 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矿业开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包括不稳定斜坡、地面 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问题。2煤矿开采遗留的废弃矿井问题。3煤矿开采产生 的煤矸石、剥离物等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4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问题。 论文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的方法,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将石 拐煤矿区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 重点治理区即矿山地质环境 影响严重区,包括大发村三矿、李家沟古城塔头道沟、河滩沟白狐沟及康卜 同盛茂四个亚区。一般治理区即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分布于石拐区北部吉 忽伦图苏木的主要沟谷及国庆乡的白草沟、缸房地等地。 论文通过对石拐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 结合石拐区地质条件特点和政府相 关部门的建议,在合理利用治理资金的前提下,提出符合当地社会、环境、经济的保 护和治理方法。但是由于石拐区开采历史悠久,矿产资源开采时缺乏对地质环境破坏 的有效制约,资源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的“沉淀” ,历史欠帐太多,在资金、技术等的制约下,恢复和治理进程有待提高。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治理区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large-scale, high-strength mineral resourc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more than the capacity of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in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system of relatively backward reasons, triggering a series of unexpected geological Disaster, destruction of human social and economic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reasing min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more and more social and governmen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develop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even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put a lot of mine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of funds to carry out a series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special,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umber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mining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demonstration project. Papers based on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higuai District summary shiguai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the following areas. 1 mining triggered landslides, mudslides, avalanches including unstable slopes, ground subsidence, ground fissures and other typ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2 coal mining legacy of abandoned mines. 3 gangue, coal mining stripping material and solid waste pollution. 4 the problem of pollution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Paper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and s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partition, and the status of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 partition is divided into key administration areas of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general governance area shiguai coal mine. Key governance areas that seriously affected area, including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the Daihatsu Village - Mine Lijiagou - the ancient city Tower - toudaogou, floodplain ditch - arctic fox ditch and Kangbo - with Sheng-mao four sub-regions. General control area in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re seriously affected area, located in the main valley of stone Shui Po district in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northern Kyrgyzstan suddenly Luntu Su wood and National Township Baicao ditch, cylinder premises and other places. Papers based on field survey, combined with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shiguai geological condi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 protection of the local soci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governance reasonable premise governance funds. Mining historic shiguai District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the lack of effective constraints o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the sense of urgency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a sense of law, resulting in “precipitated“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too many of the historical debts In the capital, technology, and other constraints, the recovery and the process of governance needs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Protection and control;Governance area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目目 录录 摘 要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 - 1 - 1.1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 1 - 1.2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现状 ..................................................................... - 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5 - 1.3.1 国内外地质灾害治理研究 .............................................................. - 5 - 1.3.2 国内外煤矸石治理研究 .................................................................. - 7 - 1.3.3 国内外废弃矿井治理研究 .............................................................. - 8 - 1.3.4 国内外地下水污染研究 .................................................................. - 9 - 1.4 论文研究内容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的 ............................................... - 11 - 2 石拐煤矿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背景 .............................................................. - 14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 14 - 2.2 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 - 16 - 2.3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 - 20 - 3 石拐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 - 23 - 3.1 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 - 23 - 3.2 废弃矿井分析 ........................................................................................... - 28 - 3.3 煤矸石问题分析 ....................................................................................... - 29 - 3.4 地下水污染问题分析 ............................................................................... - 29 - 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与方法研究 .................................................................. - 30 - 4.1 地面塌陷治理技术与方法研究 ............................................................... - 30 - 4.2 滑坡技术与方法研究 ............................................................................... - 32 - 4.3 泥石流治理技术与方法研究 ................................................................... - 33 - 4.4 煤矸石治理技术与方法研究 ................................................................... - 35 - 4.5 露天采场治理技术与方法研究 ............................................................... - 35 - 4.6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植被恢复方法研究 ............................................... - 36 - 5 石拐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和保护与治理现状 .................................. - 37 -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5.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 ................................................................... - 37 - 5.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 ............................................................... - 40 - 5.3 石拐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 - 43 - 5.4 石拐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制约因素 ................................................... - 44 - 5.5 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 ........................................................................... - 45 - 6 石拐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和技术方案 .................................. - 46 - 6.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分区 ........................................................................... - 46 - 6.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 ........................................................................... - 46 - 6.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类 ........................................................................... - 48 - 6.4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系统 ................................................................... - 49 - 6.5 石拐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技术方案 ........................................... - 50 - 6.6 石拐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议 ................................................... - 55 - 参考文献 ................................................................................................................. - 57 - 在学研究成果 ......................................................................................................... - 61 - 致 谢 ................................................................................................................. - 62 -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1 绪论绪论 1.1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趋旺盛,在经济利益、 政策导向的推动下,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然而,在对矿产资源进 行持续开发利用的同时,由于人们缺乏对于矿产资源、矿区生态环境的正确认识,以 致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可行性计划。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造成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的破坏、恶化,以及在此过程中 多种不利因素的不断累积叠加,严重阻碍了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1矿产资源开采对大气的污染。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如果不妥当的处理从勘探到 冶炼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一些有害气体等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将直接或间接影 响矿山周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当地生态环境。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废气、粉尘和 废渣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等大气污染的直接因素。其主要的污染物包括粉尘、SO2、 NO 以及 NOX等,其中最为严重的为粉尘和 SO2。据测定一个大型尾矿场扬出的粉尘 可以飘浮到 10km 以外,降尘量达 300t/h,粉尘污染可使谷物减产近三成。同时,粉 尘所导致的尘肺疾病也直接威胁到在矿山内和周边工作生活的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 康。而二氧化硫所造成的酸雨对于社会、经济所造成的损失更是严重,据统计,因二 氧化硫污染导致的我国酸雨区面积己经占到了我国国土面积的 30以上。 ○ 2矿产资源开采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 因采矿活动而遭到破坏的土地达 4 万多 km2,并以 200km2/a 的速度增加,其中因矿 山开采而沉陷的土地面积为 60 万 hm2。 农业用地是被破坏的主要对象, 复垦率12。 由于大量采矿活动的进行以及在开采后复垦还田等恢复性措施开展程度和时间不足, 严重的破坏了矿区地表特征和植被等生态环境。 ○ 3矿产资源开采对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在矿山建设、矿坑排水、选冶废水、露 采排水以及矿石堆场浸滤水等的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 大部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废 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无机毒物、无机酸、盐类、无机悬浮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由于 废水与地下和围岩裂隙水存在着一定的水力联系,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地表、地下水 体的污染,对矿山水环境的均衡体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还对矿区的生态环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境产生影响。而对于沿海地区的矿山当疏干漏斗的发展,使海平面和边界相同时可能 引起海水入侵的现象。 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采 空区塌陷、泥石流、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矿山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发 生频率高、突发性和影响范围大的特点,在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同 时,还对人文遗迹、地质遗迹和自然风景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1]。 2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取得了以下四个显著地成效。 ○ 1我国开始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2006 年 3 月,国土资源部与财政 部、环保总局共同出台了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 见并积极推进。 ○ 2我国逐年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投入力度。从 2001 年开始,财政部、国 土资源部开展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专项治理项目,到 2008 年国家财政共投入 50 亿元资金,所用资金为国家的矿业权价款,开展了 1418 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 项目,治理项目包括铁矿、铜矿等金属和煤炭、砂石场等非金属矿山,其中投入治理 资金最多的是煤矿。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政策,逐 年加大了地方资金的投入力度,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达 62 亿元,企业投入治理资金 47 亿元。 这些治理资金的投入对计划经济时期及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起 到了巨大的作用[2]。 ○ 3我国逐步开始建设国家矿山地质公园工作。从 2006 年我国在展开保护矿山遗 迹工程、宣传矿业文化项目和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研究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的同 时,我国已经建立了 10 余家国家矿山地质公园。 ○ 4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在生产和新建矿山的地 质环境保护,提高矿山企业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保证金制度的实施,是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更好发展的前提, 是建立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长效机制 的基础[3]。采矿权人在履行了批准的“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所确定的环境 治理任务,经验收合格后,保证金及利息全部返还给采矿权人,逾期不治理或者治理 仍达不到要求的,由负责收取保证金的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使用保证金进行治理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未达到批准的综合治理方案要求 的,责令采矿权人限期进行治理。截至 2008 年,全国累计缴存保证金 70 多亿元[4]。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1.2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现状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现状 自治区地质环境和地貌地形复杂多样, 以及近年来人类各项建设工程和经济活动 等的影响下,导致区内的地质环境问题形成原因越来越复杂,问题类型成多样发展趋 势,分布区域广泛且不均匀的特点,使自治区内频频发生突发性环境地质问题,渐变 性的环境地质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1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崩塌与滑坡。由于自然气候和地质条件的原因,自治区内的山区和丘陵区强烈 的切割作用以及由于地表水冲刷破坏的岩土体的平衡、温度变化导致的岩石风化、融 雪和降水的渗透作用,导致产生了以土体和基岩崩塌为主要崩塌主体,以及以黄土、 岩石、堆积层滑坡为主要的滑坡主体的自然灾害在自治区内频繁发生。如图 1.1。 图 1.1 红旗山滑坡前缘 ○ 2泥石流。自治区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大青山到狼山一带和大兴安岭山地的水石 流,此种类型是由水、石块和沙砾组成。以及发生在鄂尔多斯高原和沙地、黄土丘陵 区与西辽河平原黄土台地的泥流,此种类型是由泥质并夹杂少量沙砾组成。以及普遍 发生的泥石流等三种类型。其中泥石流由石块、此地区发生的为水石流,是由水和大 小不等的沙砾,石块等组成。泥石流不仅破坏自治区的交通道路设施,而且也冲毁建 筑物带来人员伤亡。 ○ 3地面塌陷。 自治区地面塌陷是有煤矿或地下金属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采空 区,采空区顶板塌落形成的采空区塌陷,塌陷面积已达 235.5km2。自治区的主要地面 塌陷为煤矿采空区形成的地面塌陷, 其形成的原因有人类在采掘工程中对矿山的开采 程度, 如矿山开采深度, 煤层开采厚度和开掘面积等息息相关,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增,煤矿等的开采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有采空区所引起的塌陷在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不断的增加,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有从荒漠山区向村镇不断扩大的趋势,而且使我国 耕地红线压力越来越大,建筑物和交通道路受破坏的面积增加,伤亡人数加大。如图 1.2。 图 1.2 大磁办事处装卸队宿舍地面塌陷 ○ 4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对土地实行掠夺式的开发,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使地表裸 露,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现象,在自治区大兴安岭山地东西麓、 阴山山地及山前平原、黄土台地等地水土流失严重,占全区总面积的 21。成为我国 受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 ○ 5土地沙漠化。近年来随着自治区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加上过度的开垦和放牧, 土地沙漠化成为西辽河平原、内蒙古北部高原、鄂尔多斯和阿拉善高原等地区的主要 地质灾害。沙漠化趋势正在逐渐加重。 ○ 6土地盐渍化。由于自治区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人类不合理的灌溉,使得共占全 区面积 2.8的河套平原、额济纳平原、西辽河平原、内陆河两岸、湖泊及洼地,出 现了土地盐渍化,其中河套平原最为严重。 ○ 7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污染。随着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牧业的标准化发展,使城市用水、工厂和矿山用水以及农牧业用水对地下水取用压 力进一步增大,再加上自治区地表水资源先天性欠缺,使得各行各业对地下水资源的 需求逐渐加大,在此过程中,区域性地下水位降低,大范围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随之形 成。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自治区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生活污水的 增加,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污染的进一步加剧以及一些工程活动造成的水质破 坏,使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破坏[5]。 2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程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矿业发展的重要省份, 在矿产资源开发和推进产业化进程等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 有关地质环境保护的条例、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实施 方案等各项法律法规,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新机制的建立,矿产资源开发过 程中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解决, 实现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的全面好转提供了有 力的保障。通过确定矿区生态的恢复与综合治理等方面的 3 项重点任务,对矿山地质 环境治理责任进行落实, 使矿业自身的发展和矿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具有同等 的地位。内蒙古自治区计划用 3 年时间全面改变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滞后的状况,安排 专项资金,解决重点矿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无主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同时对影响自治区主要城市环境质量和主要的交通道路两侧的采砂石场的地质环境 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 2011 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投入 3.88 亿元,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50 个,恢 复治理面积 30 平方公里,超计划完成治理面积 10 平方公里。经过治理,有效遏制和 解决了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治理区域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因采矿引发的矿山地质 灾害得到了有效治理,地质环境整治直接受益群众约 8.2 万人。全区 90以上的矿山 已缴存了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保证金达 14 亿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本 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到位, 全年无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大幅下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地质灾害治理研究国内外地质灾害治理研究 1960 年以前,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在于重点调查分析灾害形成的条件和活动的过 程,仅限于灾害机理及预测研究。1970 年以后,随着地质灾害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促使人类开始高度重视减灾防灾工作。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展开 了灾害评估工作。美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震灾害的危险性区 划研究工作。1980 年以后,各个国家对各种地质灾害的研究较之以前更加的深入与 广泛。人类逐渐的意识到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威胁[6]。 国外通过借助现代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从更深层次更加广泛的角度, 系统 研究地质灾害的致灾机理,对单体地质灾害的特征、分类、成因机理、预测预报以及 防治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继续加强; 更加的重视灾害制图技术方法和 “3S” 技术的应用, 采用现代技术对中小流域地质灾害进行区域性评价,查明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划 分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同时将此危险性等级与土地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土地售价联系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起来,使地质灾害研究成果直接为公众服务;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在典型地区区域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美国地质调查局与气象 局合作在旧金山海湾地区建立滑坡预警系统, 第一次利用电视和电台比较准确发布了 该地区 1986 年 2 月 1221 日累计 800mm 降雨量所诱发的大量滑坡事件。 从此区域地 质灾害预警系统研究在国际上迅速发展; 地质灾害研究成果能够为社会共享且经济效 益可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环境绿化工作在部分发达国家(如日本)已经有机的结 合起来,不但能够对地质灾害有效的防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美化环境。 地质灾害多表现为突发性,这种性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作为突发性地质灾害,一般呈现为单发型和群发型 两种形式,一是单体独自发生单发型;二是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或崩塌等两个及 以上灾种成群地同时出现在特定区域上的群发型,此类型灾害影响范围广,社会危害 巨大。 单体型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测预报技术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 可以组织群测群防。 群体型地质灾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积累不足[7]。我国地质灾害研究工作起步较晚, 1930 年至 1970 年多以地震灾害机理研究工作为主。我国在“八五”期间全面开展滑 坡、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崩塌、土地荒漠化、土壤侵蚀、矿区灾害等地质灾害 的调查工作。1980 年以后我国的一些学者展开了煤矿区地质灾害的研究,进行地质 灾害成因分析,并对地质灾害链、灾害系统、灾害群和灾害效应的理论与实践上进行 研究。1990 年后,科学工作者深入研究了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区域发展的规律、 影响因素、特征和分布状况等,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观点以及量化方法,例如 BP 神经元网络、灰色系统模型、遗传算法和元胞自动机等,为地质灾害的理论研究 和治理提供依据。 我国在地质灾害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亟待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识别技术。目前,我国缺少快速调查和评价地质灾害 的高新技术方法, 对地质灾害分布状况、 危害程度、 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了解稍显盲目, 只是调查和整治处理特定地点或地段已经发生地质灾害[8]。 2亟需成熟的地质灾害理论与方法。由于目前国内外地质灾害理论和方法对于 灾害的事前预测事例成功的概率比较小,大都停留在事后对灾害的检验,并且现行的 灾害理论往往与特定的地质灾害类型相适应,仅适用于某种类型的地质灾害。目前国 内地质灾害预防和决策管理需要一种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理论和地 质灾害决策管理系统。 3推广应用新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技术方法力度不够。我国对地质灾害监测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7 - 技术自动化和精度相对较高,成本相对较小的新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不够,还主要是 依靠低精度、低效率、高成本的常规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具有好效果的减灾防 灾、可靠性高、造价低、施工方便的新技术方法的研究。 4建设完善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目前我国许多地质部门已经建成或开始筹 建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和减灾辅助决策系统与理想的灾害信息系统在内容上有 很大的差别。各类模型不仅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而且在灾情信息的收集、处理和 分析能力等方面远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减灾防灾的需要, 特别是在基 础数据支持、综合信息处理和高新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1.3.2 国内外煤矸石治理研究国内外煤矸石治理研究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煤矸石的长期堆放,形成矸石山,不仅占 用大量土地,而且很容易引起自燃,散发出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农田、河流、 水源,影响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综合利用煤矸石,不仅可保护环境、 防止污染,而且变废为宝、兴利除害,同时还可达到拓宽能源渠道、节省燃料和资源 的目的。煤矸石可以基建原料,如生产矸石砖、水泥、空心砌块、混凝土构件、陶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