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巷底鼓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pdf
工矿自动化 In d ustryan d Min eAutomation 第45卷第6期 2019年6月 Vol. 45 No. 6 Jun 92019 文章编号1671-251X201906-0073-08DOI10. 13272/j. issn . 1671251x. 2018120025 煤巷底鼓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 张宇旭王科2 1.湖北理工学院 学工部湖北 黄石 435003; 2.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扫码移动阅读 摘要针对煤层巷道底鼓破坏问题,以某矿53082巷为研究对象,采用UDEC离散元模拟软件对该巷道 掘进期间的围岩应力状态、位移分布及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大的水平构造应力下 53082巷底板软弱煤层成为应力释放的主要区域,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浅部拉伸破坏和深部的剪切破坏% 针对53082巷原有支护方案无法控制底板位移,造成底鼓比较严重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底板支护方案进行支 护效果模拟分析,提出了底板注浆与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底板注浆与锚杆锚索联合支护 方式优于单一的锚杆锚索支护方式,大大改善了底板应力状态,抑制了底板深部的剪切破坏,顶底板位移量 控制在150 mm以内,两帮位移量控制在60 mm以内,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较好 关键词沿空留巷;巷道底板;底;变形;拉伸破坏;剪切破坏;巷道支护;UDEC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TD327 文献标志码A Researc hon failurec harac teristic soffloorheav ean d supporttec hn ologyin c oalroad way ZHANG Yuxu1, WANG Ke2 1. Stud en ts Affairs Div ision , Hubii Polytec hn ic Un iv ersity, Huan gshi 435003 , Chin a ; 2.Sc hoolofMin es,Chin aUn iv ersityofMin in gan d Tec hn ology,Xuz hou221116,Chin a AbstractIn v iew of problem of floor heav e failure in c oal seam road way, takin g 53082 road way of a min e as the researc h objec t, the stress state, d isplac emen t d istribution an d failure ofsurroun d in g roc kd urin gtheroad way exc av ation were an alyzed an d stud ied by UDEC d isc rete elemen tsimulation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 d er relativ ely large horizon tal tec ton ic stress, the weakc oalseam of road wayfloor53082 bec omesthe main area ofstressrelease,an d the main failurec harac teristic sare shalowten silefailurean d d eepshearfailure.In v iew ofproblem thattheorigin alsupportsc hemeof road way53082c an n otc on trolthefloord isplac emen tan d c ausesseriousfloorheav e,ac ombin ed support mod eoffloorgroutin gan d an c horboltan d c ablewasputforward throughsimulation an alysisofsupport efec tofd iferen tfloorsupportsc hemes.Thetestresultsshowthatthec ombin ed supportmod eoffloor groutin gan d an c horboltan d c ableissuperiortothesin glesupport mod eofan c horboltan d c able,an d greatlyimprov esstressstateoffloor,an d restrain stheshearfailureofd eepfloor,thed isplac emen tofroof an d floorisc on troled within 150 mm,thed isplac emen toftwosid esisc on troled within 60 mm,an d the c on trolefec tofsurroun d in groc kofroad wayisbeter. Key words gob-sid e en try retain in g ; road way floor; floor heav e; d eation ; ten sile failure; shear failure]road waysupport]UDECn umeric alsimulation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018-12-12;修回日期修回日期019-0425;责任编辑张强责任编辑张强。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B2016275;湖北理工学院科研项目14xjz02A。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宇旭1979 ,男,湖北黄梅人,副教授,硕士,现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543913570qq. c om。 引用格式引用格式张宇旭,王科煤巷底鼓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工矿自动化,2019,4567379. ZHANG Yuxu, WANG Ke. Researc h on failure c harac teristic s of floor heav e an d support tec hn ology in c oal road way[J. In d ustry an d Min eAutomation201945673-79. ・74・ 工矿自动化 2019年第45卷 0引言 巷道作为井下煤矿开采的血脉,承担着运输、行 人、通风等重要作用,良好的巷道是保证工作面安全 生产的重要条件。如果巷道出现严重的大变形,则 会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乃至威胁人身安全。巷道底 鼓是煤矿巷道中常见的大变形动力破坏之一,因其 破坏机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有效控制和预防巷道 底鼓难度较大M o 关于巷道底鼓破坏原因及支护技术的研究,国 内研究学者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姜耀东等⑷对 常见的底鼓类型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影响底鼓的 主要因素,但没有对底鼓破坏模式及范围进行进一 步的研究。邓博团等囚认为水对膨胀性底鼓影响较 大,通过施工下扎锚杆和底板防水可有效降低底鼓, 该控制措施主要适用于遇水膨胀性底鼓,但对于应 力型底鼓控制效果不好。柏建彪等「6)研究了巷道在 采动应力影响下的底板变形破坏机制,将底板破坏 区域沿深度变化划分为“两点三区.并从应力控制 角度提出了巷道布置优化方案,但对于已经完成布 置的工作面难以通过优化方案来解决巷道底鼓问 题。康红普⑺研究了侧压系数、围岩性质对巷道底 的影响, 但 对 支 方 对底 的 控制 作 进行分析。何满潮等囚研究了巷帮、顶板及底板变 形的相互作用关系,认为通过提高巷帮关键部位支 护强度可有效控制底鼓,但对于巷帮和顶板变形不 大、底鼓强烈的巷道适用性不强。王卫军等「9「10)研 究了两帮变形对底鼓的作用,认为两帮收缩会促使 底 , 帮支 控制底 , 控制技 术主要适用于因巷帮收缩导致底板隆起的底鼓类 型,而对于应力型底鼓效果不佳。上述研究成果为 解决底鼓问题提供了多种控制方案,但仍存在以下 不足①巷道底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遇水膨胀性底 鼓和巷帮收缩隆起性底鼓上,而对应力型底鼓研究 较少。②采用FLAC分析底鼓破坏机理时,主要从 应力、变形角度,缺乏从底板裂隙破坏角度的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某煤矿沿空留巷为例,采用 UDEC离散元模拟软件对巷道围岩底鼓破坏特征 及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巷道掘进期间的 围岩应力状态、位移分布及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以 期为同类巷道的围岩支护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 某矿是隶属于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的一座现代化 矿井,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端,晋城市西北20 km 处,跨泽州和沁水两县。目前该矿井实际生产能力 为6. 0Mt/a,井下地质条件中等复杂。该矿5308 工作面巷道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5308工作面为 五盘区大采高接替工作面,工作面长度为221 m,推 进长度为2 748. 1 mo 53082巷既为相邻5306综放 工作面的副巷,将来又为5308工作面服务,属于沿 空留巷 53082巷沿煤层顶板掘进,巷道断面均为 矩形。 图1 5308工作面巷道平面布置 Fig. 1 Road way layout d iagram of 5308 workin g fac e 5308工作面开采3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 6.07 m,平均倾角为5,平均埋深为472 m。煤层直 接顶为泥岩,单轴抗压强度为35. 9〜65. 8 MPa,平 均厚度为2. 89 m;基本顶为中粒砂岩,成分以石英、 长石为主,含泥质条带,单轴抗压强度为79. 9〜 91.2 MPa,平均厚度为4. 8 m;直接底和基本底均 质 岩 单轴 36 7 MPa 总厚度为5. 83 m。煤层顶底板岩性见表1 , 表1煤层顶底板岩性 5306工作面 5211 巷 53082 巷 1 1 1 1 11 11 11 11 1 H K 53083 巷 卵 口 D 5308 X作面 为 二 g 5310 X作面 Table 1Lithologyofc oalroofan d floor 岩层名称埋深/m 层厚/ m 岩性描述 灰黑色薄层状,上部含泥质较 砂质泥岩458.5012. 20多,下部含砂质较多,含大量植 物化石 中粒砂岩 463 30 4. 80 浅灰色,中厚层状,成分以石英、 长石为主,含泥质条带,岩芯完整 砂质泥岩 466 192.89 灰黑色,薄层状,含大量植物化 石,岩芯完整,不坚硬 3号煤 472 26 6. 07 黑色,条带状结构,似金属光泽, 芯 灰黑色,中厚层状,含植物化石, 质岩 478 09 5.83 质较 岩 状 部 薄 岩 岩480.992. 90 灰黑色,薄层状,风化易碎,局部 含钙质结构,见细小方解石脉 质岩494.40 13.42 灰黑色,中厚层状,含植物化石, 易碎 53082巷在掘进过程中产生了明显底鼓现象, 巷道全长底板均有不同程度的底鼓,局部最严重处 位移量达到1 200 mm左右;帮部围岩变形相对底 板情况较好,局部最大两帮位移量达到500 mm。 2019年第6期张宇旭等煤巷底鼓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75・ 因此,该煤层巷道大变形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巷道 的正 安 ,深 53082 程中底鼓的 机理对于提出合理的支护方案、保 证 期限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底鼓破坏底鼓破坏特征的数值模拟征的数值模拟 为进一步研究53082巷掘进过程中围岩的底鼓 破坏机制, 元 UDEC 值 Z 研究。 2. 1 数值模型的构建 元概念中,将研究对象视为许多较小块 体的集合体,这些 刚 通过定 之间的力学接触 集 合体的受力、运动 程。 UDEC三角 岩石破裂相较于随 机多边形(Voron oi)块体具有明显的优势(1「12)。本 文中,首先基于UDEC中内置Voron oi模型,生成 机 边 ,然后通过自定义的FISH 亍, UDEC中自带的随机多边 切 角形 一步划分单元。三角 、单元 触 面 图2所示。 中,三角形块体采用考虑抗拉强度的 摩 ,所需 的参 、体积 图2三角形块体、单元及接触面模型 Fig. 2 Trian gle bloc k,zon e an d c on tac t mod els 模量K、剪切模量K;接触面采用“库伦滑移模型., 所需参数为法向刚度检、剪切刚度々、黏聚力芒、内 摩擦角及抗拉强度H(上标j表示接触面,以此与 常用的岩石力学参数(,%)进行区分)o UDEC中 触面的 参数见表2。其中,n及总可 通 (1)、式(2)「13「⑷计算得出 -n 10 3 K 1 -s 0. 4-n (2) 式中GNmin为块体节点距 触面的最小宽度。 表2 UDEC中块体及接触面的模型参数 Table2 Mod elparametersofbloc kan d c on tac tsurfac ein UDEC 岩性 参触面参 “kg ・ m-3K K/GPa K K/GPa - -n/GPa ・ m-1 - -s/GPa・ m-1 c cj / MPa / -t/MPa 砂质泥岩2 5005. 8 2.6802.5321 1. 3 340.4 中粒砂岩2 6008 0 4.8 1 160 4643.3300.8 3号煤1 4002.01.2 290.5 1160.8230.2 岩2 6006. 7 3.1 902.5 3613.5330.6 模型赋予的初始地应力场采用该煤矿井下实测 数据。 值 中 与53082巷最 点的 岩应力测量 采用水压致裂法测得的最大主 应力为水平主应力(属于构造应力)h 16. 6 MPa, 最小主应力-V 9. 4 MPa,整体上属于中等地应力 矿井。根据 底板岩层分布状况, 分为 7层,划分了 3 430 同尺寸的矩 角 f 。其中,为了 研 岩应力 移分 布情况,在以巷道为中心的9 mX15 m范围内划分 了 边 0.25 m 的 角 。 的 尺寸为长X高75 mX47 m,本文建立的UDEC数 值 图3所示。 2.2 巷道围岩应力分析 了 53082巷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的演 图 3 UDEC 值 Fig.3 UDECn umeric almod el 化过程, 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按5个阶段进 行释放,应力释放系数分别为0. 2,0. 4,0. 6,0. 8, 1. 0o当1. 0时,表示巷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已全 部 ,围岩运动趋 定。 开 程中 的围岩最大主应力-max的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从 ・・76・ ・ 工矿自动化 2019年第45卷 图4可看出,随着围岩应力的不断释放,巷道围岩的 力 断扩大。应力 的围岩 表现为松动 ,并由表 深部扩展。其中,当 力 系 0. 4时, , 帮尤 左帮表 现出较明显的 ;而当应力 系 1过 0.4后,巷道两帮破坏趋于稳定,底板破坏开始加 剧。当围岩应力 ,底 现出了大深度 的应力 ,底 重。。而 力 最小,破坏程 最小,巷道两帮次之。这 与现场 岩的 情况 一致,如图5所示。 a 0. 2b 0. 4c 0. 6 d 0. 8 诳 0 “ max/Pa * -2.000e07 ■ -1.600e07 -1.200e07 ■ -8.000e06 -4.000e06 e1 0 图4巷道围岩内的最大主应力分布 Fig. 4 Maximum prin c ipal stress d istribution in surroun d in g roc k of road way a现场 b模拟 图5现场与模拟的巷道底鼓破坏 Fig. 5 Field an d simulated road way floor heav e failure 2.3 巷道围岩位移分析 的 岩位移监测曲线如图6所示。。图 中01 04分别为顶板监测点、底板监测点、左帮监 测点及右帮监测点。由图6可看出,初始开挖之后, 帮位移 速度最大,底 之,顶板最小o 当应力 系 0. 4时,两帮与底 同 的位移,大约为0. 2 m。应力释放系数超过0.4后, 岩 移 定 , , 底 移 增长速率大 帮位移; ;当围岩应力 ,底 板最大位移量可达0. 45 m,而两帮约0. 3 m,顶板 位移量最小,约为0. 1 mo ,通 底板一定深度内的位移分 布, 底板深部的位移 情况。 。 的 底板深度9 m范 的位移情况如图7所示, , 可以看出底板的破坏深度在3 m左右。也就是说, 底 发生了一定程度的 移,深度越 深,位移越小。。而深度3 m之外的 底及基本底 岩 移则 小,并且位移随深 似线 性减小,说明 底及基本底岩层仍处 性 〕, 图6模拟的巷道围岩位移监测曲线 Fig. 6 Simulated c urv es of d isplac emen t mon itorin g of roa*waysurroun *in groc k 图7不同底板深度处的位移变化曲线 Fig. 7 Displac emen t c han ge c urv e at d ifferen t floor d epth 发 性破坏。 2. 4 巷道围岩破坏模式分析 了进一步分析 开 岩的变形及破坏 特征,本文 了围岩 切裂纹的分布 程,如图8所示。从图8 ,巷道开挖 后围岩的破坏既有拉伸破坏,又有剪切破坏,并且剪 2019年第6期张宇旭等煤巷底鼓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77・ ・ 切破坏往往位于围岩深部破坏区,而拉伸破坏则主 要发 岩浅部。当围岩应力 ,底板 呈现出大深度的 一定深度的剪切 亠 底 纹发育密集,产生的碎 碎 ; 力使得底 碎围岩向开挖空 重 。。底板的 剪切裂纹带厚度较小,仅分布在底板煤层内,并未向 底泥质砂岩延伸。这 地 了 底 岩层的 性,说明了 底板的 主要 弱 的 ,并没有 底及基本底的 。 。 图8围岩裂纹分布及演化过程 Fig. 8 Crac ks d istribution an d ev olution of surroun d in g roc k 2. 5 巷道底鼓破坏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对巷道围岩应力状态、位移分布及破 坏模式的分析,并结合53082巷所处的实际地质条 件埋深较大,局部 处于构造带附近,水平构 造应力大可以看出,53082巷处于高应力集中区 ,巷道开 地应力的 ,由[层 底 性好、强度较高的砂质泥岩,所 ; 主要的应力 。由 的宽 较 大,水平应力的释放并未引起太严重的两帮破坏,巷 底 较大的水 力下容易 、挠曲,从 而 重的 空 。 3支护方案的数值模拟支护方案的数值模拟 3.1 支护 53082巷沿用原有的锚网支护方案对巷道顶板 及两帮进行支护。 左旋无纵筋锚杆,直 径为22 mm,长度为2 400 mm;帮部锚杆为全螺纹 钢锚杆,直径为20 mm,长度为2 000 mm;锚杆间排 距为0. 8 mX 0. 8 m。本文采用UDEC中的Cable 单元模拟锚杆支护作用,相应参数见表3。原支护 方案下的数值 图9所示。从图9 ,看 出,原支护方案下围岩应力释放区与未支护时相差 不大,顶板及两帮应力情况有所改善,但底板仍是应 力 的主要部位和大深度的 切 区。 有支 条 下与 支 条 下的 岩 移对 表3 UDEC中锚杆支护单元参数 Table 3 Parameters of an c hor bolt support in UDEC 性 量 / GPa 拉伸强 度/kN 胶结面刚 度/N ・ m-2 面 聚力/N・m 预紧 力/kN 2001202X1094X10550 a围岩最大主应力 b围岩裂纹分布 图9原支护条件下的模拟结果 F2g.9 S2mulat2on resultsun d erpr2marysupportc on d t2on 图10所示,从图10 ,原有的支护方案 对 的 沉 帮位移具有良好的控制作 , , 但底 移 而有所 , , 底 现 重。。这说明原有支护方案 无法控制底 移, , 反而 岩应力在底 的 ,造成 ・78・ 工矿自动化2019年第45卷 Fig.10 Comparison c urv esofsurroun d in groc k d isplac emen tun d erthec on d ition oforigin al support an d n on -support 3.2 支护方案的优化 基 有支护方案下的情况分析,提出了针对 底板的锚杆、锚索联合支护,以及底 注浆联合 锚杆、锚索支护2种方案。本文对这2种支护方案 分 了 ,并与原支护方案一同 了分析。 ,本文对底板注浆的 主要是基于注浆对底 板岩 力学性能的提升实现的。考虑 碎岩 块之间的 了岩块之间的胶结,提高了岩块 之间节理面的 力、内摩擦角 ,苴 底板注浆范 触面 参数的 力、内摩擦 角 提升30, 注 的加 效果。 图11和12所示。 由图11和12 , 索支护巷 道底板时,底板围岩应力 与原支护方案相 有减小,但底 碎程 范 没有发生显 著改善。而在底板注浆与 索联合支护作用 下,巷道底板应力释放区域明显减小,底板破坏深 、范 大大 ,尤 明显抑制了底板深处的 剪切破坏。 a原支护 图11 b底板锚杆锚索支护 不同支护方案下的围岩最大主应力分布 Fig. 11 Maximum prin c ipal stress d istribution un d er d ifferen t support sc hemes c 底板注浆与锚杆锚索联合支护 a 支b底板锚杆锚索支护 图12不同支护方案下的围岩裂纹分布 Fig. 12 Crac ks d istribution un d er d ifferen t support sc hemes c 底板注浆与锚杆锚索联合支护 不同支护方案下的底板围岩位移对比如图13 所示,由图13 , 支护方案, 索 支护下的位移量 了 25.5,而底板注浆与锚 索联合支护下的位移量则 支护减少了 60。底 索支护作用下底 深度与原 支护相同,仍为3 m,而底板注浆则大大提高了底板 煤层的力学性能,底板破坏深度减小为1. 5 m,破坏 的 范围之内。通 对 以 , 底 索支 改善底 岩的破碎情况,对底鼓的控制作 有限的。而 底板注浆与 索联合支护由于大大提高了底板 岩层的力学性能,提高了底板岩层的完整性,明显抑 制了 底板的破碎、鼓起。 0 1 2 3 4 5 底板深度/m 图13不同支护方案下的底板围岩位移 Fig.13 Floor*isplac emen tofsurroun *in groc kun *er *iferen tsupportsc hemes 2019年第6期张宇旭等煤巷底鼓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79・ 4现场试验现场试验 对某煤矿53082巷底板采用注浆与锚杆锚索联 合支护方案进行现场试验验证。帮顶支护与原支护 参数保持一致,巷道底板注浆水灰比为21,注浆压 力为2〜5 MPa;底板锚索长度为6 m,预紧力为 200 kN。对巷道断面进行围岩位移监测,结果如 图14所示。从图14可以看出,该支护方案下的顶 底板位移量控制在150 mm以内,两帮位移量控制 在60 mm以内。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非常好。 0 20 40 60 80 底板深度/m 图14底板注浆与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后的围岩位移 Fig.14 Displac emen tofsurroun d in groc kun d erthe c ombin ation supportoffloorgroutin gan d boltan d an c horc able 5结论结论 1 巷道开挖后巷道底板围岩的应力释放是造 成巷道围岩破坏的主要原因。在较大的水平应力作 用下,软弱的煤层底板成为应力释放的主要区域,底 板的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浅部的拉伸破坏及深部的 剪切破坏。 2 采用底板锚杆锚索支护方式并不能提高底 板岩体的承载能力,无法改善底板的破碎情况,因 此,无法充分发挥锚杆及锚索的支护作用。底板注 浆从本质上提高了底板煤层的力学性能,在与锚杆 锚索联合支护作用下明显降低了巷道底板的破坏深 度,大大抑制了深部剪切裂纹的发育。现场试验证 明 , 底 注 与 索 联 合 支 方 明 显改善底板应力状态,底板位移量达到控制要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康红普.软岩巷道底鼓的机理及防治[M.北京煤 炭工业出版社,199313. 2 贺永年,韩立军,邵鹏,等.深部巷道稳定的若干岩石 力学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 3 288295. HE Yon gn ian , HAN Lijun ,SHAO Pen g, et al. Some problems of roc k mec han ic s for road ways stability in d epthJ. Chin ese Journ al of Roc k Mec han ic s an d En gin eerin g,2006,25 3 288-295. 3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等.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005,41628032813. HE Man c hao,XIE Hepin g,PENG Supin g,et al. Stud y on roc k mec han ic s in d eep min in g en gin eerin g [J. Chin eseJourn alofRoc k Mec han ic s an d En gin eerin g 2005,2416 28032813. [4 姜耀东,赵毅鑫,刘文岗,等.深部开采中巷道底鼓问 题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 14 2396-24019 JIANG Yaod on g,ZHAO Yixin ,LIU Wengan g,et al. Researc hon floorheav eofroad wayin d eep min in g [J . Chin ese Journ al of Roc k Mec han ic s an d En gin eerin g,2004,2314 2396-2401. [5 邓博团,苏三庆,任建喜,等.深埋大断面软岩巷道底 鼓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6,482 43-46 DENGiotuan , SU San qin g,REN Jian xi,et al. Stud y on the mec han ic s an d c on trol tec hn ology of the large sec tion road way floor heav e in d eep min e [J. Coal En gin eerin g 2016 482 43-469 [6 柏建彪,李文峰,王襄禹,等.采动巷道底鼓机理与控 制技术[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2811-5. BAI Jian biao, LI Wen fen g, WANG Xian gyu, et al. Mec han ism of floor heav e an d c on trol tec hn ology of road wayin d uc ed by min in g [J .Journ alof Min in g an d Safety En gin eerin g2011,281 1-5. [7 康红普.应力状态及围岩性质对巷道底臓的影响[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424346. KANG Hon gpu. In fluen c e of the properties an d stress c on d ition s of the surroun d in g roc k on the heav e of road way floor [ J. Groun d Pressure an d Strata Con trol19942 43-46. [8 何满潮,张国锋,王桂莲,等.深部煤巷底鼓控制机制 及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增 刊 1 25932598. HE Man c hao, ZHANG Guofen g, WANG Guilian, etal.Researc hon mec han ism an d applic ation tofloor heav e c on trol of d eep gateway [J. Chin ese Journ al of Roc k Mec han ic s an d En gin eerin g, 2009, 28 S1 2593-2598. [9 王卫军,侯朝炯.沿空巷道底鼓力学原理及控制技术 的 研 [J . 岩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 2004, 23 1 69-74. WANG Weijun, HOU Chaojion g. Stud y on mec han ic alprin c iple an d c on troltec hn ique offloor heav ein road wayd riv en alon gn extgoaf [J 9Chin ese Journ alof Roc k Mec han ic s an d En gin eerin g, 2004, 231 69-749 下转第85页 2019年第6期赵美成等综采工作面瓦斯数据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研究・85・ GUO Si wen, TAO Yufan, LI Chao. Dyn amic pred ic tion ofgasc on c en tration based on timeseries In d ustry an d Min e Automation , 2018, 44 9 20-259 3 张昭昭,乔俊飞,余文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瓦斯浓度 实时预测方法控制工程,2016,234478483. ZHANG Zhaozhao, QIAO Jun fei, YU Wen . Forec astin g c oalmin e gas c on c en tration based on d yn amic n eural n etwork [J. Con trol En gin eerin g of Chin a2016 234 478-483 4程勰基于小波分析的金融时间序列风险度量值估计 方法与实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6. 5韩磊基于监测技术的采煤工作面瓦斯浓度预测预警 山西焦煤科技2017,41增刊144-4 8 HAN Lei Pred ic tion ofgasc on c en tration based on mon itorin g tec hn ology of workin g fac e [J. Shan xi Cokin g Coal Sc ien c e j Tec hn ology, 2017, 41 S1 44-48 [6 刘海燕.深基坑监测数据分析与变形预测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尹小琴.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混合时间序列模型的研究 与应用C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6. [8 耿越.基于混沌粒子群神经网络的瓦斯浓度预测. 中国煤炭,2017,433 124129. GENG Yue Chaotic PSO-RBFNNin c oal min e gas c on c en tration pred ic tion[J Chin aCoal2017 433 124-129 [9 单亚锋,侯福营,付华.基于改进极端学习机的混沌时 间序列瓦斯涌出量预测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221258-63 SHAN Yafen gHOU Fuyin gFU Hua Pred ic tion of 上接第79页页 0王卫军,冯涛.加固两帮控制深井巷道底鼓的机理研 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5808-811. WANG Weijun ,FENG Tao. Stud y on mec han ism of rein forc in gsid estoc on trolfloorheav eofextrac tion open in g [J Chin eseJourn alofRoc k Mec han ic san d En gin eerin g 2005 24 5808-811 [11 GAO FSTEAD DCOGGAN J Ev aluation ofc oal lon gwalc av in g c harac teristic s usin g an in n ov ativ e UDEC trigon approac h [ J . Computers j Geotec hn ic s2014 55 448-460 [12 LISJAK AGRASSELLI G A rev iew of d isc rete mod elin g tec hn iques for frac turin g proc esses in d isc on tin uous roc k masses [J Journ al of Roc k Mec han ic s j Geotec hn ic al En gin eerin g20146 301-314 c haotic timeseriesofgasemission based on improv ed extremelearn in g mac hin e [J Chin a Safety Sc ien c e Journ al2012 221258-63 0刘利强基于IABC-RBF算法和小波分析的瓦斯时间 序列优化预测[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 1邢浩然,杨应迪.基于ARIMA与BP组合模型的煤矿 量 [J 201717 3-6 [12 吴兵,郭志国,王紫薇.基于ARIMA-GM模型的采掘 工作面 [J 矿安 20154611 152-155 WU Bin gGUO ZhiguoWANG Ziwei Gasemission forec astin g at head in g fac e based on ARIMA-GM mod el[J Safety in Co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