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向加速度数据的井下移动通信设备定位.pdf
第 4 2卷 第 4期 2 0 1 6年 4月 工矿 自 动化 I n dus t r y a nd M i ne Au t oma t i on Vo 1 . 4 2 NO . 4 Ap r . 2 0 1 6 . ll“ ’ ’ ⋯ ‘ 经验交流 .⋯◆ ◆ .⋯ ◆’ 文章 编号 1 6 7 1 2 5 1 X 2 0 1 6 0 4 0 0 7 0 0 4 D OI 1 0 . 1 3 2 7 2 / j . i s s n . 1 6 7 1 2 5 1 x . 2 0 1 6 . 0 4 . 0 1 7 刘毅. 基于三向加速度数据的井下移动通信设备定位[ J ] . 工矿 自动化 , 2 0 1 6 , 4 2 4 7 0 7 3 . 基于三向加速度数据的井下移动通信设备定位 刘毅 中国矿业 大学 北 京机 电与信 息 工程 学 院 , 北 京1 0 0 0 8 3 摘 要 针 对基 于 RS S I 技 术的人 员定位 系统 定位误 差 较 大的 问题 , 提 出利 用智 能手 机 内置的 三 轴加 速度 传感器采集井下工作人 员活动振动信号, 参照人体运动特点, 通过分析处理数据得到人体的步行运动规律 , 从而 实现计步运算。以所经过的无线接入基站为参考点 , 结合 RS S I 测距方法实现较为准确的定位 。测试 结果表 明 , 将 R S S I 技 术 和计 步测距 相 结合 , 可有 效提 高定位精 度 。 关键 词 人 员定位 ;三 轴加 速度 传 感器 ;R S S I 技 术 ; 计 步 测距 中图分 类 号 TD 6 5 5 . 3 文献 标 志码 A 网络 出版 时间 2 0 1 6 0 4 0 5 1 1 3 4 网络 出版地 址 h t t p / / www. c n k i . n e t / k e ms / d e t a i l / 3 2 . 1 6 2 7 . T P . 2 0 1 6 0 4 0 5 . 1 1 3 4 . 0 1 7 . h t ml P o s i t i o n i n g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mo b i l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d e v i c e b a s e d o n t hr e e d i r e c t i o n a c c e 1 e r a t i o n da t a LI U Yi S c h o o l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E l e c t r o n i c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En g i n e e r i n g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a n d Te c h n o l 0 g y B e i j i n g ,Be i j i n g 1 0 0 0 8 3,Ch i n a Ab s t r a c t I n v i e w o f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b i g p o s i t i o n e r r o r o f p e r s o n n e l p o s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RS S I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d t o u s e t r i a x i a l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s e n s o r b u i l t i n s ma r t p h o n e t o c o l l e c t a c t i v e v i br a t i on s i gn a l ,a n d g e t wa l ki ng m o t i on l a w of t he hu ma n t hr o ug h da t a a n a l y s i s wi t h r e f e r e nc e t o bo dy m o v e me nt , S O a s t o a c hi e ve p e do me t e r o pe r a t i o ns. The pa s s e d wi r e l e s s a c c e s s po i n t wa s t a k e n a s a r e f e r e nc e t o a c h i e v e a c c ur a t e p os i t i o n i ng c ombi n e d wi t h RSSI r a ng i ng me t h od.The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ow t h a t t he c o mbi na t i o n o f RSSI r a ng i ng t e c hn ol o gy a nd pe d o m e t e r r a ng i n g c a n e f f e c t i ve l y i m p r ov e p o s i t i on i ng acc ur ac y. Ke y wo r d s p e r s on ne l po s i t i o ni n g;t hr e e ax i s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s e ns or;RS SI t e c hno l o gy;p e d o m e t e r r a ng i ng 0 引言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 险六大系统之一, 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 障和应 急救援必要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 , 各种井下无线 通信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煤矿 , 将这些设备接人煤矿 井下人员位置 监测 系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_ 1 ] 。由 于煤矿井下不能使用 G P S定位 , 所以常用的定位方 法是 基 于接收 信号 强度 指 示 RS S I 的基 站 定位 法 。 井下为长距离且狭 窄的空 间环境 , 一般基站沿巷道 线状 安装 分布 , 与 地 面蜂窝 覆盖 方式 不 同 , 所 以如 要 在井下使用基站 定位法 , 需对定位算 法进行改进 。 基于 RS S I 技术 的人员 定位 系统 易受包 括天线 方 向、 遮挡物等外界影响 , 虽然定位精度高于 R F I D系 统 , 但仍有较大的定位误差。因此 , 本文提出利用智 能手机内置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井下工作人员 收稿 日期 2 0 1 5 1 1 - 2 6 ; 修 回 日期 2 0 1 6 0 2 1 9 ; 责任编辑 胡娴 。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 目 5 1 1 3 4 0 2 4 。 作者简介 刘毅 1 9 7 3 ~ , 男 , 山西临汾人 , 讲师 , 从事煤矿 图像监控 、 井下人员定位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 , E ma i l l i u y s i n a . c o rn。 2 0 1 6年第 4期 刘毅 基 于三 向加速 度数 据 的 井下移 动通信 设备 定位 7 1 活动振动信号 , 通过处理 3个方向的振动信号 , 得到 工作人员的行走步数 , 将步数转换为行走距离 , 以基 站为参考点实现精确定位 。 1手机 定位 A P P程 序设计 手机定位 AP P结构如图 1所示 。 -t 采 集 计 步 程 序H三 轴 加 速 度 传 感 器 定位 一 定 位 程 序 l A P P 一 { 通 信 程 序 H通 显 示 程 序 卜 _ 厂 i语 图 1 手 机 定 位 AP P结 构 1 . 1 采集计 步程序 采集计步程序负责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信号的采 集 处 理 。 安 卓 系 统 智 能 手 机 编 程 时 使 用 S e n s o r E v e n t L i s t e n e r的 o n s e n s o r C h a n g e d事件, 将 返回 S e n s o r E v e n t 对象, 包含各传感器的最新数据 , 通过 e v e n t . v a l u e s 获得长度为 3的三轴加速度传感 器数组 f l o a t [ ] , 其 中的 3个值分别代表 X, y和 z 方向的数值。 根据人行走步态 的特点定义 了如图 2 a 所示 的 3个 方 向轴, 图 2 b 为三轴加 速度输 出数据 曲 线 。分 析 图 2可 以看 出, 垂 直方 向 的轴 波 形 有 明显 的周期变化 , 为上向轴, 其他轴波形变化幅度和周期 性没有上 向轴明显 , 所以 以上 向轴作 为计步依据。 由于使用人员可将手机随意放置携带 , X, y和 Z轴 都可能是上向轴, 所 以在进行计步判断处理前应先 进行轴向判断 , 先 采集 一段时间 的加速度数 据, 将 3个轴上的所有加速度数据绝对值求和 , 绝对值最 大的轴即为上向轴。根据统计 , 人行走时左右脚各 走一步的频率为 0 . 5 ~5 Hz _ 3 ] , 可以此为依据滤除 高频 噪声 。计 步处理 流程 如 图 3所示 。 侧 向轴 l ∞ 宣 曩 a 方 向轴 b 输 出数据 曲线 图 2 方 向轴及 三轴加速度数据 曲线 图 4 a 为没有明确上向轴的情况 , 各轴均有符 合行走规律的数据特征, 所以在此情况下运用 以上 的计步方法 , 也可实现计步 。井下工作人员移动方 式除步行外还可以乘坐交通工具 , 图 4 b 为乘坐地 铁 的三轴 加速 度数据 曲线 , 可以看 出 , 在 垂 直轴 上 的 加速度有一定的周期变化 , 而其他 2个轴上 的数据 曲线没有太大波动 。所 以计步判断时除了对垂直方 向的数据进行处理外 , 还要判断其他轴的数据规律 , 防止 计步 误差 。 邑 镧 舞 图 3 计 步处理 流程 时间/ s 县 瑙 曩 时间/ s a 没 有 明确 上 向轴 的情 况 b 乘 坐 地 铁 时 三 轴 加 速 度 数 据 曲 线 图 4 特殊三轴加速度数据 曲线 1 . 2通信 程 序 通信程序负责移动通信装置与井上定位服务器 之间 的 通 信 。An d r o i d系 统 与 服 务 器 主 要 采 用 Ht t p和 S o c k e t 通信方式 。h t t p连接采用“ 请求 一 响 应方式” , 即在请求时建立连接通道 , 当客户端 向服 务器 发送请 求 后 , 服务 器端 才能 向客 户端 返 回数 据 。 该方 式用 于 B S模式 的服 务 中 。本 文采 用 S o c k e t 通 信方式和 C S程序模式 , 终 端设 备与井上服务器采 用不基于连接 的 UDP对 等方式通信 , 定 时 向系统 服务器的固定 I P地址及端 口发送设备 I D及 自身位 置信息 ; 也可从服务器获得井下其他人员的位置信 息。地理信息和位置信息都 由设备本 身处理得到 , 不需向服务器获取 。采用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当设 备与服务器通 信 出现 故 障时 , 仍 可正常 显示 地理 信 息 。 1 . 3显 示程序 显示程序负责读取手机内置矿井地理信息并在 2 0 1 6年 第 4期 刘毅 基 于三 向加 速度 数据 的 井下移 动通 信设备 定 位 7 3 基站C 基站B 基站C 基站B a 定位终端在位置 2 b 定位终端在位置 3 图 8 不 同基站 的综合测距 和 z 代入 由点到直线 的距离公式 、 两点式直线方程 和线段约束条件组成的方程组 , 可得到终端设备 的 当前 坐标 z, f Y 一 1 一z 1 I 2一 1 X2一 z 一 j l 2≤ z≤ z 1 2误 差分 析与 实验测 试 基于计步的测 距方法在短距 离测距时较为准 确, 但用于长距离测距时由于计步误差的累加 , 会使 误差逐渐增大。将 R S S I 测距 的已知位置点作为计 步测距 的参考点 , 计步测距只需测量小于两参考点 问的距离 , 有效避免了计步累积误差 , 从而实现了准 确测距 。表 1 为计步算法测试数据 , 可见运用在较 短距离内时, 不同的手机放置方 向和位置均可得到 较为准确的计步值 。 表 1 计 步算法 测试 数据 图 9为 R S S I 测距定位与 R S S I 结合计步测距 定 位 误差 比较 。从 图 9可 以看 出 , 由于 2 0 m 后 信号 衰减变化幅度不大 , 而计步测距在此距离内基本准 确, 在综合计算设备到基站距离时, 可将误差减少一 半 , 所 以结合 计 步测 距 可 有效 减 少 R S S I的定 位 误 差 。 图 9 R S S I 测距 定位 与 R S S I 结合计步测距定 位误 差 比较 3 结语 基于三向加速度数据的井下移动通信设备定位 方法解决了智能手机在煤矿井下无法实现 GP S定 位 , 而通过基站 RS S I 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 ; 修正 了 天线方向、 由于人体 和其他物体遮挡而引起 的定位 坐标不稳定和跳变 , 稳定 了坐标数据并提高了定位 精度 。所设计的设备程序不仅可定位并上报人员位 置 , 还可为井下工作人员提供井下地图显示服务 , 同 时可获取井下其他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 参 考文献 E 1 3 孙继平. 煤 矿井 下 紧急避险 与应 急救 援技术 [ J ] . 工 矿 自动化 , 2 0 1 4 , 4 0 1 1 - 4 . E 2 3 孙继平. 煤 矿井下 安全避 险“ 六 大系统 ” 的作用 和配置 方案[ J ] . 工矿 自动化 , 2 0 1 0 , 3 6 1 1 1 - 4 . E 3 J 苏丽娜 , 董金 明 , 赵琦. 基于加 速度传 感器 的计 步器 系 统[ J ] . 测控技术 , 2 0 0 7 , 2 6 增 刊 1 1 6 3 1 6 5 . [ 4 ] 姚 力 , 高 以群 , 王辉 . 利 用步 长 分 析 身高 的实 验 研究 [ J ] .刑事技术, 1 9 9 9 1 1 7 1 9 . [ 5 ] 汪玉凤 , 李 凯 , 张 月玲. 基于 加速度传 感器 的井下 电机 车实 时 定 位 系 统 [ J ] . 计 算 机 系 统 应 用 , 2 0 1 4 1 1 25 】 一 2 5 5. O O O 2 5 5 5 5 0 9 9 O 5 4 4 5 O O O l 5 5 5 5 9 9 O 1 4 4 5 5 0 0 9 O 5 5 4 5 0 0 O 1 5 5 u 5 O 9 O 0 5 4 5 5 9 O 0 2 5 u 5 0 9 9 2 5 4 4 5 O O O 1 5 5 5 5 y X Z 斜 持 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