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一矿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水理分析.pdf
2 0 0 9年 1 0月 矿 业安 全 与环 保 第3 6 卷第5期 石嘴山一矿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水理分析 王 超 内蒙古科技 大学 资源与安 全工程 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1 0 摘 要 以石嘴 山一矿 3 8区 6 0 0 m轨道巷 围岩为研 究对象 , 以岩石物理及力学性质为基础, 从水 理作用进行研讨 , 并应用分子膨胀机制和胶体膨胀机制分析得 出了巷道变形破坏的原 因, 可为石嘴 山矿 区后期开采中巷道的维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深部开采; 软岩; 巷道变形; 膨胀机制 中图分类号 T D 3 1 3 .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4 4 9 5 2 0 0 9 0 5 0 0 7 2 0 3 石嘴 山一矿在 西北地 区是开采 最深 的矿井 之 一 ⋯ ,已达 7 5 0 m, 所采煤层 大多数属 于“ 三软” 煤 层 , 巷道围岩属于软弱、 破碎岩层 。3 8区 6 0 0 m轨 道巷所服务的 9 煤层 , 其开采深度位 于 5 5 0 m。随 着开采深度逐渐增加 , 围岩性质发生很大变化 , 加上 构造应力复杂 , 动压大 , 巷道破坏更加剧烈 巷道顶 底板及两帮相对 移近量 大, 且喷层 大面积破 坏、 塌 落 , 巷道断面由直墙半圆拱状收敛成“ 喇叭口” , 巷道 底鼓很严 重 未 翻修 前, 最 大底 鼓量达 1 . 0 m , 如 图 1 _2所示 , 其轨道因底鼓而严重倾斜 , 已不能满 足正常生产要求。 图 1 轨道巷底鼓与周 围破坏情况 图 2 轨道巷顶部垮落 与支护状况 收稿 日期 2 0 0 80 91 9 ; 2 0 0 9 0 32 6修订 作者简介 王超 1 9 7 9 一 , 男, 陕西渭 南人, 教 师 , 硕士 研究生, 主要从事岩层控制与灾害治理方面 的研究。E ma i l wa n g e h a o 7 90 2 2 4 1 63. c o m。 . 7 2 1 巷道 围岩物理及 力学特征 随着开采深度 的增加 , 岩石破坏机制也 随之转 化 , 由浅部的脆性能或断裂韧度控制的破坏转化为 深部开采条件下 由侧 向应力控制 的断裂生长破坏 , 实际上就是 由浅部的动态破坏转化成为深部的准静 态破坏 , 以及 由浅部的脆性力学 响应转化为深部 潜在的延性行为力学响应 。根据研究的需要 , 采 用 D / MA Xr A型 x射线衍射仪对灰黑色泥岩进行 分析 , 在 MO T I CB A 3 0 0 P O L偏光显微镜下放大不 同倍数进行单偏光观察 , 如 图 3所示。实验结果显 示 , 现场判定为泥岩 的岩石实际是凝灰岩 黑色 , 粉 砂状 , 遇 盐 酸 起 泡 , 但 不 强 烈。凝 灰 岩 吸水 率 为 2 . 0 %, 其组成成分如下 伊利石 7 %、 高岭石 5 %、 石英 5 % 、 铁白云石 7 9 %、 黄铁矿 2 % , 以及其他未检测出的 物质 占2 %。岩石变形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见表 1 。 图3 泥岩微观结构图 2 围岩变形机制分析 2 . 1 膨胀 机制 2 . 1 . 1 分子膨胀机制 已有研究表明 , 所有黏性土在与水作用时 , 都会 表现出一定 的膨胀性 。分子膨胀机制认为这是因为 有些种类的黏土矿物 的晶体构造是活动的 , 称为膨 2 0 0 9年 1 0月 矿 业安 全 与 环 保 第3 6卷第5 期 胀晶格构造 J , 水分子能够进入晶层之间, 形成水化膜 夹层引起晶格扩张, 从而导致岩土体宏观体积膨胀。 黏土矿物学研究表明 , 黏土矿物是 由各种硅 酸 盐矿物分解形成 的含水硅铝酸盐矿物 , 其 晶胞 由硅 氧四面体 见图 4 和铝氧八面体 见 图 5 2种基本 结构单元组成。 a 透视 图 b 侧视 图 图 4 硅氧 四面体 、 ’ , 1 02 2 Si 1 0 一 I I I i I s oH 1 A1 ” / 、 3 0 I 、 , ’l、 , I、 一 , b 侧视 图 图5 铝氧八面体 黏土矿物会产生置换现象 , 即四面体或八 面体 的中心原子 S i 、 A l 被低价的 F e 、 Mg等置换 , 其结构 形式不变 , 但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 成为另一种矿 物。四面体、 八 面体都不是单个存在而是成层排列 的, 在平面上连成一 片, 成为 四面体层 和八面体层 , 交接处 的粒子为相邻单元共用 。四面体层可与八面 体层通过顶部的 0 和 O H一 共用 而结合在一起。 由于伊利石相邻 晶胞具有 同号电荷 , 因而具有 斥力 , 活动性大。另一方面 , 晶胞之间的沸石水也有 一 些反离子 。当泥岩遇水后 , 其 中的伊利石 晶胞之 间沸石水 的一部分反离子溢 出, 使吸引力减小 , 水分 子挤入 , 晶胞 间距增大 , 使矿物颗粒本身急剧膨胀 , 其体积大大增加, 甚至使相邻晶胞失去连接力。 2 . I . 2 胶体膨胀机制 高岭石 的结 构格架是 由互相平 行 的晶胞 组成 的, 由于晶胞之间通过 0 与 O H一 胶结连接 , 连接力 较强 , 不允许水 分子进 入 晶胞之 间 , 所 以其 亲水 性 小 , 遇水后体积膨胀也小。高岭石等黏粒遇到水时, 虽然其晶胞之间不允许进入水分子 , 但其黏粒表面 具有游离价原子 和离子 , 这些原子和离子具有静电 吸力场。水分子是极体 , 一端带正 电荷 , 一端带负电 荷 , 可以被静电引力所吸引。于是 , 黏粒表面附近的 水分子紧密 、 整齐地排列起来。这 时水分 子失去 了 自由活动的能力 , 越靠近黏粒表面 , 这种情况就越显 著 ; 距黏粒表面稍远 , 静 电引力场的强度便减弱 , 水 分子失去的 自由能力减小 , 排列也将不那么整齐 , 此 即为胶体中的弱结合水 ; 再远一些 , 静 电引力几乎没 有作用 , 水分子 自由活动的能力和原来差不多 , 成为 自由液态水。完全失去 自由活动能力 的水分子是胶 体中的弱吸附层中的弱结合水。这两部分结合水共 同组成水化膜 4 J , 使黏粒 的体积膨胀 。其 结合水力 学性质既不同于液体 , 也不同于固体 , 而是介于两者 之间的过 渡类 型。由于黏粒极小 , 表 面积很 大, 因 此 , 这种 吸附作用极其 明显。这时 的黏粒将形成胶 体 , 黏粒表面形成很厚 的水化膜吸附层 , 使得黏土在 宏观上产生膨胀。 2 . 2 围岩变 形破 坏机 制分 析 凝灰岩是 由粒度小于 2 mm或是更小 的火山物 质 , 被火山灰水解 物质或黏土物质胶结经压实而形 成的。其粒度细 、 孔 隙率 高、 颗粒 表面积大 , 因而很 容易遭受次生变化使其 向含黏土质类矿物增多的方 向转化 , 其结构逐渐变为黏粒集合体 , 并在各粒之间 吸附一定厚度的水化膜。当相邻 的颗粒之 间比较靠 近时 , 水化膜便有一部分重叠起来 , 形成公共强结合 水化膜 , 这时的凝灰岩表现出具有一定的硬度_ 5 ; 吸 水后各 自的水化膜增厚 , 公共强水化膜将逐渐消失, 而代之以公共弱 结合水化膜 , 这时 的凝灰岩体积增 大 , 强度降低 , 变成 黏塑状态 ; 当其吸水饱 和或过饱 和时, 水化膜加厚至趋于消失或完全消失 , 代之在黏 粒问出现 自由水 , 这时的凝灰岩体积迅速增大 , 强度 急剧衰减 , 表现出松软状态 , 此时也完全失去固体时 73 o O O o 2 0 0 9年 1 O月 矿 业安 全 与 环 保 第3 6卷第5期 所具有的强度。 凝灰岩是含水较高 、 吸水较强 的岩石 , 其抗压强 度随含水量的增加明显降低 ; 当含水量达到饱和时 , 其抗压强度仅为 自然状态的3 2 % ~ 6 9 %。显然水是 影响凝灰岩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轨道巷 围岩组成成分可知 , 凝灰岩 中含有伊 利石和高岭石。当围岩遇水时, 伊利石因晶格扩 张 而导致体积膨胀 ; 高岭石 因结合水而形成水化膜 , 使 黏粒的体积膨胀。 综上所述 , 在地应力作用下, 3 8区 6 0 0 m轨道 巷围岩顶板及两帮岩体裂隙扩展 , 岩体吸水弱化 , 而 且岩体遇水具有强烈的膨胀性。轨道巷处于丰富的 地层水下 , 底板未封闭, 造成 了巷道从支护最薄弱的 底板开始变形 , 即底鼓 ; 顶板及两帮岩体 因水弱化 , 其变形及压力超出了支 护体 的形变范 围及强度 , 导 致了顶板及两 帮的喷层开 裂, 金属 网撕开 , 锚 杆失 效 , 最终导致巷道严重变形破坏。 3 结语 通过实验对岩石物理及力学性质进行 了研究 , 应用分子膨胀机制和胶体膨胀机制分析得出了轨道 巷变形破坏是 围岩遇水弱化 、 膨胀 , 进而导致巷道变 形破坏 , 为进一步研究石嘴 山矿 区深部开采巷道 的 支护理论奠定了基础 ; 同时从侧面反映了深部开采 条件下水治理的重要性 。 参考文献 [ 1 ]西安科技大学, 宁夏煤业集团石嘴山一矿, 教育部西部 矿井开采与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高应力松软复杂岩 层稳定性控制及综合支护 阶段研究报告 [ R] . 西安 西安科技 大学 , 2 0 0 5 . [ 2 ] 伍永平 , 来兴平 , 南葆 , 等. 深部 高应力松 软岩 层稳定 性 监测及实验研究[ J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 0 0 5 , 1 2 4 4 0741 0. [ 3 ]李树刚, 钱鸣高. 综放开采覆岩离层裂隙变化及空隙渗 流特性研究[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o 0 , 1 9 5 6 0460 7. [ 4 ]何满潮, 景海河. 软岩工程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 2 0 0 2 . [ 5 ]商 晶志. 深部凝 灰岩巷道 支护研 究 与试 验[ J ]. 东 北煤 炭技术 , 1 9 9 5 , 1 2 6 9一l 5 . 责任编辑 吕晋英 上接第 7 1页 东南大学、 河北理 工大学等 , 但只是 在实验室 中应 用 , 还没有形成产 品。由于光 吸收型粉尘浓度传感 器只有在高浓度时 , 即在 8 0 0 0~1 5 0 0 0 m g / m 内测 量较为准确 , 在低粉尘浓度范 围内, 测量精度差, 并 且光学系统易受污染 , 需要经常维护 , 因此该类传感 器大多应用于烟道粉尘浓 度监测 中, 在煤矿井下使 用该类仪器较少 。 3 摩擦电法测量粉尘浓度技术较新 , 国内研究 较少 , 国外主要集 中在美 国、 澳大利亚 、 芬兰等少数 国家进行研究 , 其 主要应用在布袋除尘器泄漏检测 上。但该方法受风速 、 粉尘颗粒粒径 、 磁 场、 粉尘性 质等因素影响较大, 要达到准确的测量 , 必须找 出风 速 、 粉尘粒径 、 磁场等因素对其影响。 综上所述 , 我 国粉尘浓度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如 下 一是通过科技创新 , 降低光散射原理 的粉尘浓度 传感器 的工作电流, 从 而提 高传感器到系统分站的 距离 ; 二是设计防止光学窗污染 的气流通道结构 , 从 而解决光散射法测量粉尘浓度 的光学窗污染问题, 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 三是 开发新型 的免维护的摩 擦电法粉尘浓度传感器。 74 5 结语 发展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 , 对于提高我 国的 污染源监测水平 和煤矿管理水平、 促进技 术进步和 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粉尘浓度监 测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 尚存在差距 , 为此 , 要加大对 粉尘浓度监测技术的开发力度 ,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 以缩小与国外 的差距。应充分利用现有技术 和试验 条件 , 解决 国内粉尘浓度传感器存在的问题, 开发新 型的免维护的粉尘浓度传感器 , 不 断提高我 国粉尘 浓度在线监测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 1 ]许传龙. 气固两相流颗粒荷电及流动参数检测方法研究 [ D] . 南京 东南大学, 2 0 0 5 . [ 2 ]王自亮. 粉尘浓度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 J ] . 工业安全与 环保 , 2 0 0 6, 3 2 4 2 4 2 7 . [ 3 ]侯宇刚, 刘增平, 崔琛. 粉尘浓度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在煤 矿企业的应用[ J ] . 采矿技术, 2 0 0 6 , 6 3 4 2 6 4 2 8 . 责任编辑 吴 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