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日常管理规范.pdf
科技创新导报 2017 NO.0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工 程 技 术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49 1 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主要方法 1.1 “十” 字测点布置法对巷道表面位移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 包括巷道顶板下沉量、 底鼓量及两帮位移量 等。 监测原理 在巷道顶底板中部垂直方向和两帮水平方向 钻孔, 安装木桩、 测钉等测量基点, 测量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 交点到各基点的距离值。 根据监测结果, 可计算巷道表面位 移速度, 巷道断面收敛率, 分析巷道围岩变形规律, 评价围 岩的稳定性和巷道支护效果。 监测周期 1掘进巷道施工过程中按锚杆支护设计设“十”字测 点, 巷道超宽处、 地质构造处必须加补测点, 设点起20 d内, 每天监测一次。 2 如 果 2 0 d 顶 板 累 计下 沉 量 小 于 5 0 m m ,且 在 10~20 d内顶板下沉速度平均小于2 mm/d, 则监测站点设 立20~50 d内, 每3 d监测一次。 3如果自设点50 d内顶板累计下沉量小于100 mm, 且连 续6 d顶板下沉速度小于1 mm/d, 则监测站点设立50 d后, 每周监测一次。 以后如果发现顶板下沉速度大于1 mm/d时, 要求每天监测一次。 连续监测一个周期7 d, 如果顶板下沉 速度小于1 mm/d, 可以恢复为每周监测一次。 4工作面切眼刷扩后必须每天监测, 直到支架安装完 毕。 5安装、 回采、 回收期间, 顶板下沉速度小于1 mm/d, 监测周期为每周监测一次。 6回采超前压力影响范围200 m内, 每天监测一次。 7永久行人巷道受动压影响半年以后, 经验证围岩稳 定, 且不受动压影响, 每15 d监测一次, 当顶板下沉有变化 时, 改为一周监测一次。 如顶沉变速超过1 mm/d, 改为每 天监测一次。 1.2 采用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 包括深部岩层、 浅部岩层的位移差。 监测原理 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 一个设置在锚 杆端部位置;另一个设置在比较稳定的深部围岩中, 两个测 点处安设固定器, 固定器与顶板岩层同步移动。 将固定器用 测量钢丝与设在顶板表面的测读装置连接, 就能测出深部岩 层、 浅部岩层的离层值。 监测周期 1掘 进巷道施 工一 个月内和回采 超前压力影响 范围 200 m内, 每天监测一次。 2掘进、 回采巷道除上述要求外的其他监测点, 监测周 期为每周一次。 3永久巷道受动压影响半年以后, 经验证围岩稳定, 且不受动压影响, 每15 d监测一次, 当离层仪有变化时, 改为 一周监测一次。 2 矿压监测预警 2.1 安全预警值 掘进期间 当发现“十” 字测点在监测周期20 d内, 顶 板累计下沉量超过50 mm, 最大下沉速度超过6 mm/d; 20~50 d内, 顶板累计下沉量超过150 mm, 最大下沉速度 超过3 mm/d; 两帮移近量日变速超过10 mm/d。 顶板离层 监测离层仪, 其离层值累计超过20 mm。 连续监测3 d以 上, 每天当前变量均超过6 mm时, 则应预警。 回采期间采面超前压力影响20 0 m范围内, 当发现 “十”字 测点在 监 测周期 2 0 d内,顶板累计下沉 量 超 过 50 mm, 最大下沉速度超过6 mm/d。 顶板离层监测离层值 累计超过20 mm。 连续监测3 d以上, 每天当前变量均超过 6 mm时, 则应预警。 在监测周期为7 d或15 d的期间, 顶板最大下沉速度超 过2 mm/d。 2.2 汇报程序 1各单位现场监测人员, 发现监测数据超出规定的安全 警戒值, 应立即向单位管理人员汇报。 2当监测数据超出规定的安全警戒值时, 矿压监测管 理部门对监测数据整理后, 以异常情况表的形式督导采取 措施处理。 3各施工单位接到监测人员预警汇报后, 必须立即制定 加强支护的临时性安全技术措施, 及时组织落实。 3 矿压监测站点的管理 1监测站点设立不得违反锚网支护设计的规定距离及要 求, 其中地质构造带、 顶板破碎区域、 巷道劈帮严重区域、 台棚 处、 支护形式发生改变时必须及时设立监测站点。 施工单位 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监测站点施工作业要求。 所有锚网监 测站点必须进行备案, 同相关监测数据对应并及时更新。 2监测站点设立必须易于观察、 方便操作, 并加强日常 维护。 3掘进单位负责绘制所施工煤层巷道锚网监测站点分 布示意图, 根据采掘进度按月进行填绘和修改。 4监测站附近必须无障碍物, 各种物料的堆放不得影 响测站监测; 个别监测点受一些临时性设备的影响而无法 DOI 10.16660/ki.1674-098X.2017.04.049 论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日常管理规范 杨俊峰 (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业分公司 河北唐山 063108) 摘 要 矿压监测是煤矿井下锚杆支护巷道监控顶帮位移的重要途径, 通过探讨如何对日常矿压监测工作进行管理, 如何完善 矿压监测工作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来加强锚杆支护巷道的顶板管理, 保证锚杆支护巷道的顶板安全, 以供参考。 关键词 矿压监测 顶板安全 顶帮位移 管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 TD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98X201702a-0049-02 科技创新导报 2017 NO.0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工 程 技 术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50 连续监测的时候, 在顶板稳定分析当前监测数据均在安全 预警值以内的情况下, 在影响期间可暂停监测。 同时要求在 暂停监测期间每班加强对此范围的现场巡视, 如果有明显 来压现象, 必须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5如果顶板离层仪遭破坏, 回采工作面和永久巷道应在 7 d内增补表面位移测站, 继续监测工作。 掘进工作面在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在2 d内修复, 不能修复时, 应在7 d内 增补表面位移测站, 继续进行监测。 4 矿压监测牌板的管理 矿压监测牌板是及时记录监测站点数据变化的载体, 同 时方便日常检查过程中对照分析, 为现场准确掌握顶板变形 量提供依据。 1每个矿压监测站点都必须设立独立的记录牌板, 并 保每个牌板中的数据填写格式相同。 2矿压监测牌板必须悬挂在监测站点前后1 m范围内, 并加强日常检查。 3监测人员日常监测完毕后, 要立即如实填写矿压监测 牌板, 并现场签名。 5 矿压监测数据的管理 巷道矿压监测的目的是评价支护效果、 巷道围岩稳定与 安全程度, 判断支护设计的合理性, 提供可靠的数据。 因此, 及时、 准确地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 并进行信息反馈, 充分 利用监测数据资源, 优化设计与施工。 1责任单位必须按规定每周期及时安排监测人员对每 个监测站点进行监测, 并准确记录监测数据。 2每次监测数据现场监测人员必须准确填写在矿压监 测牌板上, 并与井上监测数据报表、 矿压监测情况分析数据 一致。 3矿压监测原始资料、 牌板及报表在锚杆支护巷道回 撤完毕后, 原则上可以销毁。 4工作面掘进和回采完毕后, 由施工单位负责分别提 交监测总结报告, 内容包括监测站点设置、 压力显现规律分 析、 变形异常处理方式、 工作面开、 竣工时间、 监测站点布设 图、 施工单位等。 6 矿压监测站点的移交 1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工作由在该区域施工的单位 具体执行。 2锚杆支护巷道的监测站点随工作面的移交一起移 交。 3当采掘工作面收尾, 未回收的锚杆支护巷道不需要行 人时, 巷道封闭禁止行人, 监测站点停止监测。 4当采掘工作面收尾, 未回收的锚杆支护巷道需要行人 时, 指定单位对监测站点进行监测。 5巷道移交时, 原始资料、 牌板、 报表要同时移交接收 单位。 参考文献 [1] 李建民.开滦矿区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安全开采技术[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2] 康红普.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M].北京煤炭工 业出版社,2007. [3] 袁和生.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 社,1997. 过必要的原状取土孔辅助, 以了解各土层的物理力学特点, 达到快速、 可靠、 经济的效果。 另外, 设计施工时要仔细考 虑地基表层强度、 填土负荷的大小与宽度、 施工机械的重量 等, 然后以此来选用合适的敷垫材料。 3 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3.1 排水固结法 这种处理技术是当前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最普 遍的一种技术, 其主要的目标就是达到排水功效。对于含 水量较少的软土路基结构, 可以通过热化处理方式, 将土壤 结构中的水分加以充分排除, 进一步提高软土层的固结稳 定和安全程度, 同时可以加强土层结构的自身强度。 在具体 施工建设过程中, 其施工方式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但是在施 工操作过程中, 其限制因素比较多, 因此, 对于一些含水量 较高的土层来说, 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效果不会很明显。 同 时, 该方法适用于黏土较薄的软土路基, 而对于泥土层较厚 的路段则不宜使用。 3.2 土层置换法 置换法当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碎石法, 即用大量的碎石 填充在空管中形成桩, 该方法大大的提高了软土路基的承 载力, 并且极大地节省了高速公路施工的成本, 而粉喷桩法 则是通过相关设备将水泥或者石灰粉喷到软土路基当中, 并 将其加固形成固体桩, 从而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力, 达到高 效置换的目的。 这种操作方式虽然可以降低软土层对于整 个高速公路路基的不良影响, 从而提高整个高速公路施工的 安全性与稳定性, 但却加大了工程的施工量。 3.3 机械夯实法 软土路基处理过程中, 机械夯实主要是采用一些大型的 压路设备、 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对路基结构进行碾压处 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土层的强度和抗压能 力, 但是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成 本, 并且对地形条件和施工环境要求比较高, 适应范围小。 4 结语 近年来, 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成为公路建设方面的重中之 重, 在保证公路质量的同时, 如何合理的在软土路基上施工是 目前我国公路路基工程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为此, 通过该文 简述, 我们应对软土路基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 并加强对公 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深入探讨, 以此保障公路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培颜.浅析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致富向 导,201424325. [2] 刘冬.对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控制的探讨[J].青春岁月, 201220. [3] 宋洪彩.浅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J].科技致富向 导,201233336. 上接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