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塌陷影响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分析.pdf
声明声明下面论文由免费论文教育网 http//www.PaperE 用 户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档仅供参考,严禁抄袭 免费免费论文论文教育教育网网 - 1 - 中国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论文在线 采煤塌陷影响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分析 王卫,常江* 作者简介王卫(1983-),男,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废弃地再利用. E-mail wewetiti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摘要 本文以矿业城市周边的采煤塌陷土地为研究对象, 阐述了塌陷废弃地与城市发展之间5 的矛盾,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矿业城市生态修 复规划的基本模式及意义。结论表明,生态修复规划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规划的 重要实践,它为矿业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增长及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 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与规划;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规划;采煤塌陷地;城市化 10 中图分类号TU984 An Analysis Urban Planning Model Based on Coal Mining Subsidence Land Wang Wei, Chang Jiang 15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Jiangsu Xuzhou 221008 Abstract This paper put the coal mining subsidence land around min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described the contradiction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land and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From the examples of Xuzhou, It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eco-rehabilitation planning in coal mining subsidence 20 land. And it analyzed th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of that mining urban eco-rehabilitation to urban development. The analysis show that carries out eco-rehabilitation planning for coal mining subsidence land is important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the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planning. It has made positive contribution for that mining city to achieve sustained growth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for “economic - social - environment“. 25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Urban Planning;Coal Mining Subsidence Land;Urbanization 0 引言引言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落实科学发展30 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确立的重大举措[1]。如何实现矿区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题。传统矿业城市拥有大量的采煤塌陷地,采煤塌陷地与城 市可持续发展所构成的矛盾,是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表明了国家对矿区环境改善、经济复兴的支持 与关注。 35 在这样的背景下, 徐州市政府提出了通过生态修复和产业结构转型, 实现徐州老工业基 地的复兴和城市南北均衡发展的目标。 笔者通过分析塌陷地对徐州城区的影响以及传统土地 复垦模式的弊端,结合近期参与编制的徐州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阐述了塌陷地生 态修复的基本模式,并分析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规划与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 的关系, 总结了徐州矿区实施生态修复规划的意义, 为我国矿业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40 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2 - 中国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论文在线 1 采煤塌陷影响区对城市的影响采煤塌陷影响区对城市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 未有的成就,然而,与城市快速发展相背的是城市周围不断减少的耕地、林地,以及大量的 失地农民。 如何解决土地资源紧缺以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是我国很多城市在未来发展中45 亟待解决的两个重要议题。相对于普通城市而言,矿业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除了 城市建设用地、耕地外,很多矿业城市周边还存在第三种类型的土地采煤塌陷地。这些 塌陷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表破坏严重,大都处于废弃状态。合理开发利用采煤塌陷地, 解决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是近几年矿业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2][3]。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百万人口特大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2008 年50 徐州市区人口达 182 万,建成区面积约 190 平方公里,未来几年,随着徐州城市化的不断深 入,徐州市区人口将突破 200 万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 220 平方公里。与徐州城市建成区面 积的迅速扩张相对立的是徐州城市边缘地带不断增加的采煤塌陷地。百年的煤炭开采历史, 使得徐州周边形成了不同程度塌陷地 32 万亩,其中,未复垦治理的 20.8 万亩,每年仍将有 5000 余亩新增塌陷地。由于这些塌陷地大多位于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较为敏感的城乡结合55 部,因此给城市发展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图 1 所示),主要表现在束缚了城区的 平衡扩展;破坏了城市基础设施及建筑;破坏农业生产环境;第四,造成水体、空气和土壤 的污染,使城市周边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4]。 2 土地复垦规划与生态修复规划的对比与联系土地复垦规划与生态修复规划的对比与联系 矿业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合理开发利用采煤塌陷地,当前,针对塌陷地的开60 发、利用主要包括两种思路。一种为单纯考虑塌陷地复垦的传统规划思路,另一种为统筹塌 陷地与城市、农村关系的生态修复规划思路。 2.1 基于塌陷地的传统土地复垦规划基于塌陷地的传统土地复垦规划 传统的土地复垦规划主要由土地管理职能部门委托相关机构制订, 它的主要规划内容是 对塌陷地进行垫高、挖深或平整之后,恢复农业生产或进行城市建设活动,取得的成果并不65 明显,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塌陷地内部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很多塌陷土地在 治理后不久又出现了新的塌陷和积水现象, 因此很多土地面临重新治理的尴尬局面, 这些贫 瘠的土地很难实现农作物的高效耕种。 第二, 传统复垦规划不注重规划区与城乡发展的协调, 图 1 塌陷地对城乡环境的影响 - 3 - 中国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论文在线 更无法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统筹安排规划区及周边地区的资源利用、景观塑造等。第三,通 过传统复垦后的土地大部分仍然作为农耕用地, 这无法改变塌陷区的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模70 式,生活在塌陷区的居民的经济来源依然单一,收入依然微薄。因此说传统的土地复垦规划 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低效率的、高消耗的土地整治模式,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 2.2 基于塌陷地的生态修复规划基于塌陷地的生态修复规划 生态修复规划多由城乡规划部门、开发建设的投资方、土地管理部门、环保部门、水 利部门等多方共同参与, 并委托资深设计院或高校, 深入规划区及周边地区进行调研、 整理、75 研究后制定的科学规划。它以城市规划学科为中心,涉及到建筑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 学、 生态学等诸多学科门类。 生态修复规划是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城市规划对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具有指导性意义。 与传统土地复垦 规划相比,通过生态修复,不仅可以较好的解决塌陷地自然条件破败、生活环境差等问题, 还可以激活当地经济,使废弃的塌陷地变成当地居民的“聚宝盆”[3][6]。 80 3 采煤塌陷影响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的选择采煤塌陷影响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的选择 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 必须从规划入手, 传统意义上的规划仅仅是空间的 布局和平面的分区, 但实际上规划更重要的任务是基于一个区域资源的总量和环境状况, 将 资源重新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节约。对于城市而言,市区边缘土地是城市 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因此,位于徐州城乡结合部的塌陷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徐州采85 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中,突出了不同产业内部及各产业之间物质、能量的循环、共生,并 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规划模式 3.1 生态农业规划模式生态农业规划模式 农业的开发利用应根据现代农业和 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走 “生态农业发展”90 之路。发展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 渔、加工等多业联合复垦开发,且相互协 调、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它是利用先进 的土地复垦开发技术, 按照生态学和生态 经济学原理进行设计、组合和装配。生态95 农业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共生共存关 系,通过合理配置农作物、动物、微生物 等, 进行立体种植和养殖, 并依据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循环利用农业废物, 使农业有机废物达到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增加产品输出。 徐州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中, 在部分塌陷未沉稳土地及未来塌陷土地上, 规划建设100 了高效养殖区、花卉种植基地等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实现了渔业养殖、农产品种植、禽畜 喂养等的科学结合(如图2),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经济技术科技含量低的弊端[7]。 3.2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模式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模式 要修复塌陷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塌陷区经济发展水平,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它是 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国内外循环105 经济发展来看,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是按 图 2 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 4 - 中国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论文在线 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 强调实现工业体系中物质的闭环循环,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建 立工业体系中不同工艺流程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横向共生。 生态工业园各企业相互间彼此充分 利用原材料或废弃品,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高附加值的生态产业链条,改变单一资源开采和 污染排放的传统落后格局,形成产业循环发展的互连型、互动型的现代化生态工业体系。 110 在徐州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中,选择了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结合现有煤矿、 电厂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 重点发展 “煤、 电、 建材联营”为主体的循环经济模式,以煤炭开 采加工业作为龙头,延伸煤炭产业链。具体而 论,就是以煤炭和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开采加工115 作为主导产业链,延伸出“煤矸石、煤泥 热电厂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 建材产品”、“煤矸石、粉煤灰充填 复垦土地资源”、“矿井排水水处理 站供水”物力方式运用的产业链,以及煤120 炭开采与化工结合的煤化工产业链(见图3), 通过各条产业链的循环运行,不但使煤炭生产 过程产生的各种废物资源得到了再利用, 解决了单纯末端污染控制的被动性, 而且通过资源 和能源的梯级利用,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发 展生态工业项目, 不仅使区域工业层次的循环经济成为现实, 还可以引导更高层次循环经济125 和循环型社会的建立。 3.3 生态旅游规划模式生态旅游规划模式 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当今生态旅游 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热点和趋势。发 展生态旅游不仅能促进采煤塌陷区生态修130 复和环境保护,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 展,有利于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 生态旅游产业是徐州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 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在 徐州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中以九里湖135 湿地公园为核心,构建了体育休闲公园、 花卉博览园、高效农业观光区、矿山工业 观光区等旅游、休闲景区(如图4),最大限度的开发区域特色,挖掘区域旅游价值。另一 方面, 在生态修复规划中还从国家及地方政策层面对生态旅游产业策划、 旅游业招商引资及 开发模式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140 4 塌陷影响区实施生态修复的意义塌陷影响区实施生态修复的意义 4.1 经济意义经济意义 第一,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 当前,矿业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用地矛盾突出表现在一方面,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可 建设用地正在迅速的被占用,剩余建设用地存量不足;另一方面,城市周边很多采煤塌陷地145 图 3 煤化工相关产业链 图 4 生态修复规划平面效果图 - 5 - 中国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论文在线 被废弃,缺少相应的开发与整治,不能及时用作城市发展的建设用地被及时利用。因此通过 塌陷地生态修复, 可以将塌陷沉稳区土地修复成为城市建设用地, 未沉稳土地以及将来下沉 土地可作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用地或城市绿地使用。另外,通过合理的土地的置换,可 将城市其它待开发区域的农业用地, 调整到经过生态修复的塌陷区中, 这可为城市其它区域 的开发建设提供更多的可建设用地。 通过上述方法, 即可使城市发展在不侵占或少侵占新的150 耕地的基础上,实现空间增长、职能丰富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可谓一举多得,是典型的 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如图 4)。例如,经过生态修复,在徐州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的 启动区部分,即可新增加建设用地 8982 亩,以及生态绿地 1990 亩[3][6]。 第二,改变了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规划的实施, 使塌陷地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 使原本单一155 的农业经济结构, 发展成为了以农业、 工业、 旅游业、 服务业等相互交叉立体循环产业结构, 实现了线性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 4.2 景观、环境意义景观、环境意义 第一,实现了城市的环境友好发展 生态修复首先强调自然环境的修复,例如,徐州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中,构筑了以160 九里湖湿地公园为核心, 生态住区及生态农业为两翼的城市生态系统, 这不仅实现了矿区自 身景观环境的重塑,而且起到调节城市小气候的作用,对城市减少“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 量等具有明显效果。通过挖掘采煤塌陷地的潜在的资源价值,整理景观生态体系,从而实现 了矿区新旧功能的整合,内外空间的融合,各种用地间的平衡、场所特征的创造、城市文脉 的传承和城市特色的塑造。最终使城市景观得到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了环境友好165 型的城市发展模式。 第二,实现了因地制宜的生态发展原则 生态发展强调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现可持续发 展。徐州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本着徐州市政府提出的“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 工、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的生态修复的指导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塌陷地特征,规划170 建设了生态湿地、生态农业区、生态工业园、生态住区等功能片区[1][6][7]。 4.3 社会意义社会意义 社会意义主要表现为生态修复规划将为徐州城市化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一方面,由于实施生态修复规划得塌陷地位于城乡结合部,城乡二元化现象明显,原本 农民在破败的塌陷地上实现着低效率的耕种。而通过生态修复,农民从农耕者,转变为了各175 产业园区内的不同职能的产业工人或第三产业服务人员,收入得到提升,各种福利、保险得 以实现。失地农民得到了合理的安置,这为城市化进程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 徐州市区北部与西部通过生态修复实现了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改变了城市 化进程中片面追求快速增长,造成低品质城市建设的弊端。为城市化文明开辟了一条“山更 绿、水更清、天更蓝、人更美”的发展模式,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80 5 总结总结 采煤塌陷区用地条件的复杂性, 决定了其生态修复模式的多样性, 但最终目标都是与资 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相一致, 即城市发展应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 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徐州采煤塌陷地 - 6 - 中国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论文在线 生态修复规划所采用的生态修复模式强调对采煤塌陷区土地的生态化利用, 体现了人口、 资185 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徐州各城区统筹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城市实现“经 济社会环境”持续增长及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刘奇志,何梅,汪云. 面向“两型社会”建设的武汉城乡规划思考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09,1802190 31-37. [2]崔广志. 生态城的思考和发展战略[N].人民日报,2007-7-125. [3]常江,吕恒林,葛世荣等. 徐州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R].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9-6. [4]刘抚英,粟德祥. 工业废弃地土地更新利用的框架、模式与程序[J].城市规划学刊,2009,181392-96. [5]赵淑云. 淮北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发展的战略选择[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2175-178. 195 [6]孙施文.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 [7]徐临瑜,赵彦伟,刘桂友. 板集矿区生态恢复规划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5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