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的力学特性与设计.pdf
第2 2卷第3期 2 0 1 5年6月 工程设计学报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s i g n V o l . 2 2N o . 3 J u n. 2 0 1 5 收稿日期2 0 1 4-1 2-2 9. 本刊网址在线期刊h t t p / /www. j o u r n a l s . z j u . e d u . c n/g c s j x b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 1 2 7 4 0 9 1)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1 2 5 3 1 0 0 6). 作者简介 刘春生(1 9 6 1) , 男, 山东牟平人, 教授, 从事机械设计和液压传动与控制方面的研究, E-m a i ll i u_c h u n s h e n g@ 1 6 3. c o m. D O I1 0. 3 7 8 5/ j . i s s n. 1 0 0 6-7 5 4 X. 2 0 1 5. 0 3. 0 0 7 采煤机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的力学特性与设计 刘春生, 田 操 ( 黑龙江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1 5 0 0 2 2) 摘 要 为改善采煤机整机受力状态、 优化导向滑靴导向支撑方式、 降低牵引机构故障率、 增强采煤机工作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针对传统采煤机牵引机构特点, 提出一种采煤机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给出了主要结构参数的设计计算 方法, 建立了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的力学模型, 确定了牵引机构传动箱壳体摆角范围为0~1 0 和实现机身调姿范围 为0~3 0mm, 并分析了牵引负载变化对液压调姿牵引机构主要设计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支撑点分别处于最 高( θ=0 ) 和最低位置(θ=1 0 ) 时, 牵引负载和油液可压缩性引起的相应牵引传动箱壳体摆动角度最大变化量分别 为0 . 1 7 8 和0 . 0 7 5 4 , 支撑点高度最大变化量分别为0 . 0 0 9 5mm和0 . 4 4 7mm.研究表明, 机身姿态受牵引负载变 化和油液可压缩性共同作用的影响较小, 液压调姿牵引机构可以满足对外负载变化的刚性需求.研究结果为采煤 机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的工程应用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采煤机; 牵引机构; 液压调姿; 力学模型; 设计 中图分类号T D 4 2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 0 0 6-7 5 4 X(2 0 1 5) 0 3-0 2 4 3-0 7 T h e 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d e s i g n o f s h e a r e r h y d r a u l i c a d j u s t a b l e p o s t u r e t r a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L I U C h u n-s h e n g,T I AN C a o (S c h o o l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H e i l o n g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H a r b i n 1 5 0 0 2 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I n o r d e r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s h e a r e r s t r e s s s t a t e,o p t i m i z e t h e s u p p o r t m e t h o d o f g u i d i n g s l i d i n g b o o t s,r e d u c e t h e f a i l u r e r a t e o f t r a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a n d e n h a n c e t h e s a f e t y a n d 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 s h e a r e r,a s h e a r e r h y d r a u l i c a d j u s t a b l e p o s t u r e t r a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a g a i n s t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r a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 a s p r e s e n t e d . T h e m a i n s t r u c t u r a l p a r a m e t e r c a l c u l a t i o n m e t h o d w a s o b t a i n e d a n d t h e m e c h a n i c a l m o d e l o f h y d r a u l i c a d j u s t a b l e p o s t u r e t r a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 T h e a d j u s t m e n t r a n g e o f s h e a r e r f u s e l a g e 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 a t 0-3 0mm a n d t h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c a s e s h e l l a n g u l a r r a n g e 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 a t 0-1 0 . A n d t h e i m p a c t s o f t h e c h a n g e o f t r a c- t i v e o n t h e m a i n d e s i g n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h y d r a u l i c a d j u s t a b l e p o s t u r e t r a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 e d t h a t d u e t o t h e c h a n g e o f t r a c t i v e a n d t h e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o f h y d r a u l i c o i l,t h e m a x i m u m v a l u e o f t h e a n g u l a r r a n g e o f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c a s e s h e l l w a s 0. 1 7 8 a n d 0. 0 7 5 4 w h e n s u p p o r t p o i n t s i n t h e h i g h e s t(θ=0 )a n d t h e l o w e s t p o s i t i o n(θ=1 0 )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d t h e m e a s u r e o f t h e c h a n g e p o i n t h e i g h t w a s 0. 0 0 9 5mm a n d 0. 4 4 7mm.T h e r e s e a r c h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t h e i m p a c t s o f t h e c h a n g e o f t r a c t i v e a n d t h e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o f h y d r a u l i c o i l o n s h e a r e r p o s t u r e w e r e s m a l l . T h e s t u d y p r o v i d e s t h e b a s i s f o r t h e s u b s e q u e n t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 s h e a r e r h y d r a u l i c a d- j u s t a b l e p o s t u r e t r a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K e y w o r d ss h e a r e r;t r a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h y d r a u l i c a d j u s t a b l e p o s t u r e;m e c h a n i c a l m o d e l;d e s i g n 随着双滚筒采煤机高产高效技术的迅猛发展, 采煤机的性能指标不断提高, 总装机功率达3 0 0 0 kW 以上, 牵引力超过1 5 0 0k N. 在采煤机各项性能 指标提升的同时, 牵引机构复杂的受力情况影响了 采煤机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牵引机构成为采煤 机的主要故障部位之一[ 1-3]. 为避免损坏所带来的不 便与损失, 需采取措施延长牵引机构的使用寿命, 双 驱动牵引应运而生, 甚至可以实现多驱动牵引. 多驱 动牵引是实现延长牵引机构使用寿命的一个有效途 径, 可以在不增加机身大小的前提下, 使牵引功率得 到成倍增加, 并将集中力分散在每个独立驱动的系 统中[ 4-6]. 目前多驱动牵引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 原 因在于各驱动之间很难实现同步, 存在导向干涉等 问题. 针对目前采煤机常规牵引机构及其组件的特 点,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煤机液压调姿牵引机构, 并给 出了主要机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进行了采煤机液压 调姿牵引机构的可行性和力学平衡分析. 1 液压调姿牵引机构 目前采煤机主要采用无链牵引机构, 采煤机通 过行走轮与铺设在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溜槽上的齿轨 相啮合实现驱动行走, 并依靠套在齿轨上的导向滑 靴实现行走驱动的导向和保证行走轮与齿轨的正常 啮合. 采煤机工作过程中, 行走轮主要承受牵引力, 4 只滑靴起支撑整机重量并承受部分采煤的工作载 荷[ 7]. 基于“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的原理, 当底板起伏较大、 不平整时, 4只滑靴支撑 处于过约束状态, 采煤机行走机构的正常工作受到 约束, 可能出现1只滑靴悬空或者结构强度不够导 致损坏的现象. 尤其对于大功率、 大采高采煤机在大 倾角、 仰俯采复杂工况下, 导向滑靴过载、 压溃和行 走轮磨损严重等现象时有发生[ 8-9]. 液压调姿牵引机 构在传统采煤机的牵引传动箱两侧安装液压缸, 实现 各行走轮负载均匀, 改善导向滑靴受力状态, 减少过 载故障的发生, 并为多驱动牵引实现提供有利条件. 图1所示为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的力学简图, 图 中O点为牵引传动箱壳体与机身的铰接点,M和 M ′为左、 右调姿液压缸与机身的铰接点,N和N ′为 左、 右液压缸与牵引传动箱壳体的铰接点. 液压缸一 方面承受采煤机牵引机构及整机的载荷, 另一方面 通过液压缸的伸缩运动转化为该支撑点的调姿, 以 保证导向滑靴最大程度地与齿轨接触, 从而保证采 煤机在底板起伏较大的工况下仍具有较好的通过性 及平顺性.图中各符号的意义下 L 回转中心O至液压缸铰接点M(M ′)的 距离,mm; L1 回转中心O至液压缸铰接点N(N ′)的 距离,mm; L2 牵引传动箱壳体O O1的长度,mm; LS 液压缸的长度,mm; T 单牵引机构的牵引力,k N; F 单牵引机构的垂直分力,k N,F=Tt a nφ; F1,F2 液压缸1和2所受外负载,k N; Fx,Fy 采煤机对支撑点O的负载力,k N; FN 4,FN 6 后导向滑靴受到的支持力和侧向 力,k N, 按参考文献[ 1 0] 解算; θ 牵引传动箱壳体O O1摆动后与竖直方向 的夹角, ( ) , 为变量; λ,ω 安装位置角, 均为设计参数, () , 为不 变量. 图1 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简图 F i g . 1 H y d r a u l i c a d j u s t a b l e p o s t u r e t r a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c a l d i a g r a m 2 设计参数 2. 1 调姿范围 采煤机 分 析 实 例 前、 后 支 撑 点 跨 度 为 7 3 0 0 mm, 配套重型刮板输送机型号为S G Z 1 0 0 0/1 4 0 0, 溜槽规格( 长宽高) 为1 5 0 0mm1 0 0 0mm 3 4 5mm, 机身跨越5节溜槽. 为适应底板起伏不平 及保证综采工作面的顺利推进, 由多节溜槽联接组 成一体的输送机需要满足在一定范围内可弯曲[ 1 1], 允许溜槽之间的水平弯曲角度为-1 . 1 ~+1 . 1 , 垂直弯曲角度为-3 ~+3 [1 2], 允许底板铺设时横 向倾斜角度误差不大于1 . 如图2所示, 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O-x y z, 若溜槽联接处不发生偏转, 则溜槽 上4个受力点在同一平面内, 4个受力点A,B, C,D 位置 坐 标 分 别 为A(xA, yA,zA) ,B(xB,yB,zB) , C(xC,yC,zC) ,D(xD,yD,zD) ; 若输送机弯曲程度达 到最大, 即每两节溜槽联接处受3个弯曲角度影响 442 工 程 设 计 学 报 第2 2卷 均向同一侧发生最大角度偏离, B,C两点分别偏至 空间位置点B ′(xB ′, yB ′,zB ′) 和C ′(xC ′,yC ′,zC ′) , 则 点B ′偏离其他三点形成的平面A C ′ D, 图2中所示 点B ′到平面A C ′ D的垂直距离l即为溜槽上偏离点 至其他3个受力点所成平面的垂直距离. 图2 溜槽弯曲三维坐标图 F i g . 2 3 Dc o o r d i n a t e f i g u r e o f b e n d c h u t e 设平面A C ′ D的一个法向量为n=(xn, yn,1) , 向量A D=(xD-xA, yD-yA,zD-zA) ,C ′ D=(xD- xC ′,yD-yC ′,zD-zC ′) ,B ′ D=(xD-xB ′,yD-yB ′, zD-zB ′) , 则有n⊥A D且n⊥C ′ D, 那么nA D=0 且nC ′ D=0, 则得 l=| nB ′ D| |n| ≈7 0. 6 4mm, 即溜槽上4个受力点中一点至其他三点形成平面的 最大垂直距离l≈7 0 . 6 4mm. 根据齿轨与输送机溜 槽的结构和尺寸关系易知[ 1 3-1 4], 前、 后支撑和导向 滑靴中悬空点至其他3只滑靴形成平面的距离约为 l/2=3 5 . 3 2mm. 同时导向滑靴的结构设计对底板 不平有一定适应能力, 因此确定支撑点最大调姿范 围ΔH=3 0mm. 综合考虑采煤机牵引机构结构尺 寸、 液压缸狭窄工作空间的限制和调姿范围的设计 要求, 液压调姿结 构 尺寸 参数 为L=2 1 9 0 mm, L1=1 8 3 6mm,L2=1 9 5 0mm,λ=2 3 ,ω=2 0 , 同 时充分考虑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的安全性、 可靠性和 工作空间限制, 通过估算液压缸受力, 选用液压缸缸 径D=1 8 0mm, 杆径d=1 0 0mm. 2. 2 调姿范围和液压缸行程的关系 由图1所示几何关系, 可得牵引传动箱壳体摆 动任意角度θ, 机身铰接点O至行走轮中心轴线的 垂直距离H为 H=L2c o sθ. ( 1) 采煤机在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上处于静止状态 时, 牵引传动箱壳体O O1处于中位, 牵引传动箱壳 体O O1摆角θ最小, θm i n=0 , 此时机身铰接点O至 行走轮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最大, 为Hm a x=L2 . 依 据调姿范围ΔH=Hm a x-Hm i n=3 0mm, 则支撑点 调至最低位置时, 机身铰接点O至行走轮中心轴线 的垂直距离最小, 为Hm i n=1 9 2 0mm, 对应摆角θ 最大, 为 θm a x=a r c c o sH m i n Hm a x ≈1 0 . 由图1, 利用余弦定理, 求得液压缸某一工作位 置的长度为 LS=L 2 +L 2 1-2L L1c o s 9 0 -(ω+λθ [] 槡 ). ( 2) 采煤机在正常工况下工作时, 前、 后调姿牵引机 构的液压缸对应油腔相互打通, 以保证载荷均匀分 布到每只滑靴上. 当采煤机在底板起伏较大的工况 下工作造成左、 右牵引机构牵引负载不平衡时, 则需 要通过牵引传动箱壳体两侧油缸伸长或缩短协同调 整支撑点高度, 并均匀载荷. 采煤机行走方向不同, 左、 右液压缸的工作状态不同, 式中以“” 区分. 当 液压缸缩短时, 按上符号计算; 当液压缸伸长时, 按 下符号计算. 通过式( 1) 和(2) 可得到H与LS的关系式为 LS=L 2+L2 1- 2L L1c o s 9 0 -ω+λ a r c c o s(H/L2 []{} 槡 ) . ( 3) 通过式( 3) 可以得到机身铰接点O至行走轮中 心轴线的垂直距离H与液压缸长度LS的非线性关 系曲线, 如图3所示. 牵引传动箱壳体O O1摆角θ 为0~1 0 , 牵引传动箱壳体O O1 垂直于工作面处于 中位点时, 摆角为0 , 垂直距离H最大为1 9 5 0mm, 两侧液压缸伸出量相等, 液压缸长度均为1 6 3 8mm. 在高度下调过程中, 摆角θ不断增大, 左右两侧液压 缸分别作缩回和伸出运动, 支撑点高度不断降低, 液 压缸的长度随支撑点高度的变化呈梯度增长. 图3 垂直距离H与液压缸长度LS的关系曲线 F i g . 3 T h e r e l a t i o n c u r v e o f p e r p e n d i c u l a r d i s t a n c e Ha n d h y d r a u l i c c y l i n d e r l e n g t h LS 2. 3 液压缸行程 由图 1 所 示, 求 得 液 压 缸 的 理 论 最 小 行 程 Sm i n为 542 第3期 刘春生, 等 采煤机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的力学特性与设计 Sm i n=LS m a x-LS m i n= L 2+L2 1-2L L1c o s 9 0 -(ω+λ-θm a x [] 槡 )- L 2+L2 1-2L L1c o s 9 0 -(ω+λ+θm a x []) 槡 . 理论计算液压缸最小行程Sm i n≈6 2 5mm, 根据 G B/T 2 3 4 92 0 0 1液压缸行程系列标准值, 圆整后 取液压缸行程S=7 4 0mm. 3 液压调姿牵引机构力学模型 牵引机构驱动采煤机行走时, 调姿牵引机构受 到的外力主要有沿采煤机行走方向的牵引力T、 沿 行走反方向的摩擦力f(FN 4+FN 6) 等. 为简化机械 结构力学模型, 忽略一些对系统影响较小的因素, 如 假定铰接处不存在摩擦力. 如图1所示,O点为支 点, 根据力矩平衡方程 MO =0, 则液压调姿牵引 机构的静力平衡方程为 F1L1s i nγ1+F2L1s i nγ2= T-(FN 4+FN 6) [] f L2c o sθ+(F+FN 4)L2s i nθ,(4) 式中, f为导向机构表面摩擦系数, 取0 . 1 8. 由图1中几何关系推得式( 4 ) 中s i n γ1 和s i n γ2 分别为 s i nγ1= Ls i n 9 0 -(ω+λθΔθ[] ) L 2+L2 1-2L L1c o s 9 0 -(ω+λθΔθ [] 槡 ) , s i nγ2= Ls i n 9 0 -(ω+λθΔθ[] ) L 2+L2 1-2L L1c o s 9 0 -(ω+λθΔθ [] 槡 ) . 负载增大要求调姿牵引机构具有较大的刚度, 以保证无需姿态调整时采煤机仍能进行正常牵引工 作. 令液压缸两工作腔充满油液且处于封闭状态, 受 牵引力等外负载变化影响, 液压缸负载和工作腔油 液压力会发生变化, 高压力将直接导致液压缸工作 腔内油液体积被压缩, 则液压缸1和2困油压力变 化Δp1和Δp2分别为 Δp1=β eA1 V1 ΔLS 1,Δp2=β eA2 V2 ΔLS 2, ( 5) 式中, β e 液压油有效体积弹性系数, 取βe=0 . 7 k N/mm 2; Δθ 油缸被压缩导致牵引传动箱壳体摆动 的角度, ( ) ; V1,V2 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内的油液 体积,mm 3; A1,A2 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的有效作 用面积,mm 2, A1= π 4( D 2 -d 2), A2= π 4D 2 ; ΔLS 1,ΔLS 2 液 压 缸 1 和 2 的 长 度 压 缩 量,mm; 由图1中几何关系推得式( 5) 中液压缸1和2 的长度压缩量ΔLS 1和ΔLS 2分别为 ΔLS 1=L 2+ L 2 1- 2L L1c o s 9 0 -(ω+λθΔθ [] 槡 )-L S 1 , ( 6) ΔLS 2=L S 2-L 2+ L 2 1- 2L L1c o s 9 0 -(ω+λθΔθ [] 槡 ). ( 7) 当采煤机向左运动,V1 = A1S-(LS 1-LS m i n[] ), V2=A2(LS 2-LS m i n); 当采 煤 机 向 右 运 动,V1 =A2(LS 1-LS m i n),V2= A1S-(LS 2-LS m i n[] ) ; 假设液压缸处于背压腔的 压力为p0, 则被压缩油液产生复位力, 即液压缸1 和2的负载力F1和F2分别为 F1=Δp1A1+p0A1-p0A2=β eA 2 1 V1 ΔLS 1+p0(A1-A2) , ( 8) F2=Δp2A2+p0A2-p0A1=β eA 2 2 V2 ΔLS 2+p0(A2-A1). ( 9) 将上面各式代入式( 4) 中, 整理得液压调姿牵引 机构的力学模型为 L L1s i n 9 0 -(ω+λθΔθ []) β eA 2 1 V1 L 2+L2 1-2L L1c o s 9 0 -(ω+λθΔθ [] 槡 )-L S 1+p0( A1-A2 [] ) L 2+L2 1-2L L1c o s 9 0 -(ω+λθΔθ [] 槡 ) + L L1s i n 9 0 -(ω+λθΔθ []) β eA 2 2 V2 LS 2-L 2+L2 1-2L L1c o s 9 0 -(ω+λθΔθ [] 槡 ) +p0(A2-A1 [] ) L 2+L2 1-2L L1c o s 9 0 -(ω+λθΔθ [] 槡 ) = L2c o s(θΔθ)T-(FN 4+FN 6)[]f+L2s i n(θΔ θ) (Tt a nφ+FN 4). ( 1 0) 采煤机行走方向不同, 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的力 学模型不同, 式中以“, ” 区分 采煤机向左运动, 按上符号计算; 采煤机向右运动, 按下符号计算. 4 设计实例分析 通过上述建立的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的力学模 型, 确定牵引传动箱壳体摆角θ的大小, 即可求解出 642 工 程 设 计 学 报 第2 2卷 某一工况下因液压缸内油液压缩产生的牵引传动箱 壳体的摆角变化量Δθ的大 小, 进 而 可以通 过式 ( 5) 、 (6) 和(7) 解出液压缸困油压力等参数的数值大 小. 为验证调姿牵引对整机运动系统的适用性, 分析 不同工况下液压调姿牵引机构主要结构参数的变 化. 工况不同, 则采煤机受到的外负载不同, 采煤机 的牵引力、 前后导向滑靴受到的支撑力和侧向力均 随之发生变化, 从式( 1 0) 可以看出, 这些因素的改变 都直接影响液压缸的负载和困油压力的大小. 以某 大功率、 大采高双滚筒采煤机为分析实例, 该型号采 煤机的煤层适应倾角α≤1 2 , 取采煤机分别在具有 煤层倾角0 ,2 ,4 ,6 ,8 ,1 0 ,1 2 条件下向左牵引 为分析实例的工况, 整机受力计算按文献[ 1 0] 解算, 可以得到不同工况下前后支撑导向滑靴的受力和牵 引力的数值大小, 分别代入式( 1 0) 中, 分析支撑点分 别处于最低( θ=1 0 ) 和最高(θ=0 ) 工作位置时, 油 液压缩性对液压调姿牵引机构正常工作的影响. 图 4所示为牵引力与牵引传动箱壳体摆角关系曲线, 图5和图6分别为牵引力与液压缸困油压力和被压 缩长度的关系曲线, 图7为牵引力与支撑点高度变 化ΔH′ 关系曲线, 图中实线表示θ=0 , 虚线表示 θ=1 0 . 图4 牵引力与牵引传动箱壳体摆角Δθ的关系曲线 F i g . 4 T h e r e l a t i o n c u r v e o f t r a c t i v e e f f o r t a n d t i l t a n g l e Δθi n t r a c t i o n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c a s e 图5 牵引力与液压缸困油压力的关系曲线 F i g . 5 T h e r e l a t i o n c u r v e o f t r a c t i v e e f f o r t a n d h y- d r a u l i c c y l i n d e r t r a p p e d o i l p r e s s u r e 图6 牵引力与液压缸被压缩长度的关系曲线 F i g . 6 T h e r e l a t i o n c u r v e o f t r a c t i v e e f f o r t a n d c o m- p r e s s e d l e n g t h o f h y d r a u l i c c y l i n d e r 图7 牵引力与支撑点高度变化ΔH′ 的关系曲线 F i g . 7 T h e r e l a t i o n c u r v e o f t r a c t i v e e f f o r t a n d h e i g h t c h a n g i n g i n s u p p o r t i n g p o i n tΔH′ 从图4中可以看出 传动箱壳体摆角随牵引力 变化均很小; 在牵引力T由7 1 2k N 增至1 1 4 5k N 过程中, 当θ=0 , 摆角Δθ仅由0 . 0 8 9 增至0 . 1 7 8 ; 当θ=1 0 , 摆角Δθ由0 . 0 4 5 6 增至0 . 0 7 5 4 , 曲线变 化率均很小, 尤其在θ=1 0 时, 关系曲线近似一条水 平直线, 说明机构对外负载变化具有很好的刚性. 从图5可以看出 采煤机牵引力负载增大过程 中, 当θ=0 时, 两液压缸的困油压力基本以相同速 率递增, 且液压缸1的困油压力略大于液压缸2, 最 大困油压力分别为1 0 . 9MP a和1 0 . 2 7MP a; 当θ= 1 0 时, 两液压缸的困油压力明显增大, 同时液压缸 1的困油压力明显大于液压缸2, 最大困油压力分别 为3 1 . 4 6MP a和2 6 . 3 5MP a . 从图6可以看出 当θ=0 时, 两液压缸被压缩 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近似重合在一条曲线上, 最 大压缩量均约为5 . 5 9mm; 当θ=1 0 时, 液压缸2被 压缩长度略大于液压缸1, 增长速率基本一致, 液压 缸1 和 2 最 大 压 缩 长 度 分 别 为 2 . 2 7 mm 和 2 . 4 1mm. 由于采煤机采高较大, 支撑点高度变化过大会 742 第3期 刘春生, 等 采煤机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的力学特性与设计 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1 5], 因此需要考虑液压缸油液压 缩引起的支撑点高度的变化量ΔH′, 通过式(1) 和 图1中的几何关系可得 ΔH ′= L2c o sθ-c o s(θ+Δθ []) , 进而可以得到如图7所 示牵引力与支撑点高度变化ΔH′ 关系曲线. 从图7 中可以看出 当θ=0 时, 牵引力由 7 1 2k N 增至 1 1 4 5k N, 支撑点高度变化ΔH′仅由0 . 0 0 2 4mm 增加至0 . 0 0 9 5mm, 因为变化量极小, 从图中很难 看出实曲线有很大变化, 计算得到ΔH′/ΔH的数值 也非常小, 说明支撑点高度受液压缸压缩量变化影 响非常小; 当θ=1 0 时, 支撑点高度 变 化ΔH ′由 0 . 2 7mm 增至最大0 . 4 4 7mm, 且增长的速率明显 大于当θ=0 时. 综合分析图4至图7发现, 在相同工况下, 摆角 θ由0 增至1 0 , 液压缸困油压力明显增大, 油缸被 压缩长度ΔLS和压缩产生的摆角Δθ均相应减小, 支撑点高度变化ΔH′ 幅值却明显增大, 原因在于在 摆角θ由0 增至1 0 过程中, 支撑点高度变化的速率 加快, 相同Δθ变化量导致的ΔH′ 的变化量增加, 因 此θ=1 0 时支撑点高度ΔH′ 明显偏大. 左、 右液压 缸是对称结构布置的, 在采煤机向右牵引时, 两缸的 工作状态及困油压力变化情况与向左牵引时规律 相反. 5 结 论 1) 针对传统采煤机牵引机构的结构特点, 在牵 引传动箱两侧安装液压缸, 设计了一种支撑点可以 上下调整并能均衡载荷的液压调姿牵引机构, 给出 了力平衡方程和确定主要结构参数的方法. 2) 当溜槽间水平、 垂直与横向的铺设角度均向 同一侧偏转使输送机弯曲程度达到最大时, 给出了 采煤机4个支撑点“ 别劲” 时悬空点偏离其他3个支 撑点构成平面垂直距离的计算方法, 并根据输送机 与齿轨间的结构尺寸关系, 应用空间向量计算方法 确定了支撑点调姿范围为0~3 0mm, 牵引传动箱 壳体的摆角范围为0 ~1 0 . 3) 建立了液压调姿牵引机构的力学模型, 分析 了液压调姿牵引机构负载刚度, 各变量均在允许范 围内, 具有很好的刚度特性. 结构设计满足实际应用 要求, 通过调整液压缸伸缩运动实现支撑点的调姿, 达到适应底板起伏不平、 均匀载荷的效果, 可见采煤 机液压调姿牵引机构是可行的, 具有特殊平衡功能. 参考文献 [1]周甲伟, 刘瑜, 刘送永, 等.采煤机行走机构动态啮合特 性分析[J].工程设计学报, 2 0 1 3,2 0(3) 2 3 0-2 3 5. Z HOU J i a-w e i,L I U Y u,L I U S o n g-y o n g,e t a l .S o l u- t i o n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m o d e l o f w h o l e s h e a r e r b a s e d o n t h e l e a s t s q u a r e p r i n c i p l e[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s i g n,2 0 1 3,2 0(3) 2 3 0-2 3 5. [2]王兴文, 张勇涛, 李英, 等.采煤机行走部齿轮磨损的原 因分 析 及 预 防 措 施 [J].煤 矿 机 械,2 0 1 3,3 4( 3) 1 9 5-1 9 6. WANG X i n g-w e n,Z HANG Y o n g-t a o,L I Y i n g,e t a l . W e a r r e a s o n a n a l y s i s a n d p r e v e n t i v e m e a s u r e s o n w a l k- i n g w h e e l s o f s h e a r e r w a l k i n g p a r t[J].C o a l M i n e M a- c h i n e r y,2 0 1 3,3 4(3) 1 9 5-1 9 6. [3]赵亚东,谭超,徐建超.采煤机行走轮失效分析及改进 方法[J].煤矿机械,2 0 1 1, 3 2(5) 1 6 7-1 6 8. Z HAO Y a-d o n g,TAN C h a o,XU J i a n-c h a o .A n a l y s i s o n f a i l u r e a n d i m p r o v e d m e t h o d o f s h e a r e r w h e e l[J]. C o a l M i n e M a c h i n e r y,2 0 1 1,3 2(5) 1 6 7-1 6 8. [4]周生保, 苗增, 赵静一, 等.新型半挂车液压悬挂机构分 析[J].液压与气动, 2 0 1 1(4) 1 8-2 1. Z HOU S h e n g-b a o,M I AO Z e n g,Z HAO J i n g- y i ,e t a l . T h e a n a l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