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艺课程.pdf
采煤工艺课程 设计指导书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 2006 年 6 月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一章 地质说明书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采区及地面关系 要求说明工作面位置、相邻区段及地面关系,并附有回采工作巷道布置示意图。 第二节 煤层赋存情况 一、列表说明煤层的赋存情况,表格形式如表 2 表 2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水平名称 -260 水平 采区名称 四四采区 地面标高 198.3~205.2 井下标高 -266~-281.5 地面的相对位置 本工作面对应地面为**村村委西北侧,地面为农田。 回采对地面 设施的影响 本工作面对应地面为村庄、田野,村庄下采煤开采设计已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复,采取采 50m 留 35m 的条带开采方案,采后对地面无影响。 井下位置 及相邻关系 4404 采煤工作面位于-260m 水平四四采区主下山北翼,北至井田边界煤柱保护线,南到主下 山煤柱保护线,其上部的 4402 工作面已于 2005 年 6 月回采完毕,与 4402 工作面采空区之间 留有 20~36m 煤柱不等,下部为未准备区。 走向长度m 300 倾斜长度m 60 面积m2 18000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 附煤层及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 主要地质构造 说明地质构造的位置、特征及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 第四节 储量 计算出工作面的工业储量,可采储量和可采期。 第五节瓦斯、煤尘、水文及地质情况 1 第二章 采煤方法 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 根据目前的采煤技术、煤矿的开采技术条件、煤层的赋存情况进行选择采煤方法。 第二节 落煤方式 一、落煤方式 说明采用炮采和机采以及相应的采煤设备、型号和采煤机的截深。 二、进刀方式 采用何种进刀方式,画出进刀示意图。 第三节 工作面回采工艺 主要说明落煤、装煤、运煤、挂梁、移溜、支柱、回柱等工艺的进行过程、方法及所用机械的规格、 型号。 第四节 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 工作面的生产能力,依据工作面的落煤方法和运输设备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炮采 Qm hMsLr Qm一工作面小时工作能力,t / h; H 一小时放炮次数; M 一采高,m; S 一循环进尺,m; L 一每次爆破的区间长度,m; R 一容重,t / m3; 爆破自装率取 60 %。 第三章 工作面顶板管理 第一节 顶板管理方法 顶板管理方法的确定 第二节 支护方式 1、支护材料选型 说明所选用的支柱型号、规格及工作性能,顶梁型号及规格。 2、支架布置方式 根据直接顶的稳定程度,老顶来压强度及其顶底板的岩石性质以及回采工艺的特点确定支架的布置方 式。 3、特种支架要求说明工作面所采用的特种支架形式、使用地点及作用。 2 第三节 回柱方式 1 、回柱方式说明回柱方式及最大(小)控顶步距。 2 、回柱方法说明回柱方法及回柱工具 3 、工作面布置图要附工作面布置示意图绘制工作面布置正规图。 第四章 爆破说明 第一节 爆破说明 说明打眼工具及所用电雷管及放炮器的型号及规格。 第二节 炮眼布置、炮眼布置 1、说明炮眼的布置方式,炮眼深度、眼距、角度,并附炮眼布置三视图。 2、装药量装药要视煤质软硬及顶底板情况而定,附装药量计算表。 第五章 循环作业及劳动组织 第一节 循环作业方式的选择 根据该面生产条件、采煤工艺和运输条件而定。 第二节 劳动组织 第三节 正规循环作业的组织措施 第四节 循环作业及劳动组织图表 1 、循环作业图 2 、劳动组织图表形式参见 煤矿开采技术 第六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七章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第一节 灾害的预防 要说明矿井瓦斯、煤尘、火灾、水灾及冒顶等五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处理措施。 第二节 避灾路线 3 第八章 安全技术措施 本章可参考有关采煤面作业规程或煤矿安全规程进行编写。 顶板管理、放炮及火药管理、机电设备及运输有关安全距离 说明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设计内容进行适当增删。 参考资料 本课程设计可参考以下书籍或资料 1 .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 2. 煤矿安全规程 ; 3. 地下采煤专业毕业设计参考资料 ,中国矿大出版社; 4. 煤矿开采方法 上、下册教材; 5. 井巷工程 ; 6.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 附回采工艺 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之一工作面基本条件该工作面为某采区的 首采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 310 米,倾斜长 130 米, 采区内可采煤层一层,煤层厚度为 1.65~1.72 米,平 均厚度为 1.7 米, 煤层倾角、 为 16 度, 煤质中硬, f 3~ 4,煤层容重为 1.3t /m3 ,煤层顶板为灰色粉砂岩和灰 白色中粒砂岩,底板为深灰色粉砂岩,煤层赋存比较 稳定,地质构造简单,但工作面内有小断层,地面为 农业耕地,只有季节性小河流一条,无村庄农舍。矿 井为低沼气矿井,沼气涌出量为 0.5 m3 / t ,煤尘爆炸 指数为 41~ 2 ,有爆炸危险性,发火期为 8 个月。 附图工作面布置示意图和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