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效水力采煤采垛参数的优化.pdf
高产高效水力采煤采垛参数的优化 哈尔滨市煤炭工业公司 张瑞勇 骆银龙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阶段走向短壁 水力采煤巷道矿压显现规律;指出合理布 置水采巷道系统、优化采垛参数,是实现 水采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高产高效水采采垛参数 优化 一 、相关问题的提出 采用走向短壁水力采煤方法时,巷道 除受掘进影响外 ,还受 多个小阶段 回采活 动的彼此影响。由于巷道围岩呈多孔应力 叠加分布,因而水采巷 道矿压显现比 同条 件下的旱采剧烈,巷道维护困难。水采巷 道的维护状态及围岩的变形,除取决于巷 道的支护方式和支架的力学性能外,主要 与采垛参数、工作面错距、冲采面积等因 素有关。它们是影响水力采煤技术经济效 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水采巷道矿压 显现规律进行研究,以便优化水采巷道布 置,合理确定采垛参数。 二、水采巷道矿压显现特征 2. 1 水采区开采技术条件。现场测试 地点为某矿水采区,煤层平均厚度5 m,伪 顶为 1 . 0 m厚的砂质泥岩,直接顶为3 . 0 m 厚的细砂岩,煤层倾角为2 5 。。采用走向 短壁小阶段布置方式,由上往下 7 ~8 个小 阶段联合推进, 依次相错两个移枪步距 一 个移枪步距8 m , 采用高压水射流落煤, 一 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水采区 巷道采用工字钢梯形支架支护,巷道围岩 变形测点采用十字布点法,对掘进期、待 采期、冲采期巷道围岩变形进行测试。 2 . 2 水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1 单工作面冲采。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 整理分析可知 ,采动对位 置不同的巷道影 响程度不同。当巷道距工作面较远时 ,其 移近速度变化比较平缓 ;距工作面较近 时,移近速度迅速增大。距采面较远范围 水平移近速度大干垂直移近速度;距采面 较近的范 围r il N 反。相邻的第一条巷道 以 滞后工作面1 5 ~2 0 m时围岩移近速度达最 大值,回采面后方的移近速度高于前方的 移近速度;工作面下方相隔的第二条巷 道,位于采面前、后方一定距离范围内影 响不大,一般在滞后较大距离才显示略受 采动影响,但影响程度及范围都比较小。 2 多工作面冲采。 在保持一定错距的 几个相邻工作面依次联合交替冲采时,巷 道受到多个工作面采动的综合影响。由于 冲采对工作面下方的第二条巷道影响较 小,故综合影响主要是本工作面和上、下 方相邻工作面叠加采动影响,且相邻上方 工作面采动影响以滞后采面 1 5 ~2 0 m时 为 最大 。 三、巷道布置系统 优化研究 3 . 1 回采巷间距及水采区的倾斜长度 回采巷之间的煤体 煤垛稳定与否直接 影响到巷道的维护状态,若受采动影响后 煤垛仍能保持稳定状态 ,则巷道容易维 护,反之则难维护。上方相邻采垛回采产 生的固定压力与本面回采的移动压力,在 一 定范围内叠加形成较高的压力集中。若 煤垛较宽,在中部处于弹性应力状态,此 时巷道仅在回采强烈影响期 间产生围岩 变 形且比较缓和 ,随采动影响的减弱、支承 压力的下降 ,巷道围岩变形趋于稳定而得 到保护;若煤垛较窄,巷道不仅距离上方 相邻采空区较近,受顶板垮落影响大,而 且在采动强烈影响期间,整个煤垛发生塑 性 变形而 失去承载能 力,巷道变形加剧 , 很难维护。由水采巷道矿压显现特征知, 巷道与采场间距变化,其变形速度与维护 状态将发生明显变化。 一 般巷道 间距愈小 ,回采巷受到相邻 工作面和本工作面采动影响的程度也愈 大。适当加大 巷道间距可以缩小煤体的压 裂范围,增加煤垛的稳定性,改善顶板及 巷道的维护状态,减少掘进率,提高水采 区的技术经济效益。 3 、 2工作面错距。在多个工作面保持 一 定错距依次冲采时,巷道势必受到多个 工作面采动的综合影响 。由上分析知 ,巷 道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相邻及本工作面的 采动影响,且相邻上方工作面采动影响以 滞后采面 1 5 ~2 0 m 时为最大 。显然上 、下 相邻工作面保持 1 5 ~2 0 m错距依次推进, 则巷道围岩变形势必达最大。若增大工作 面错距,相邻面之间虽然避开采动影响剧 烈区的叠加,但巷道受上方采动影响时间 增大 ,同时没有避开相邻采面 采动影响剧 烈区的扰动 ,因此增大工作面错距对巷道 维护并不利。若缩小工作面之间错距 ,不 仅能避开相邻采面之 间采动影 响剧烈区的 叠加,同时减 少了相邻采面之间采动影响 的时间,使巷道围岩变形趋于缓和,移近 量大为降低 ,有利于改善巷道的维护状 态。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严格控制各采垛 的开采顺序,准确确定冲采位置,避免工 作面 之间的错距加大。 3 . 3合理采垛参数的确定。采垛参数 是水力采煤的重要基础参数,主要指工作 面长度、移枪步距等。采垛参数的变化导 致 顶板悬露面积发生 变化 ,顶板悬露面积 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到巷道的维护状况, 而且影响到射流的生产能力和煤炭回采率。 根据模拟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对伪顶的控制,在冲采时严格控制采垛的 长宽比,每次冲采面积应控制在一定范围 内,否则冲采面积过大易出现中途冒矸埋 枪 等事 故;冲采面积过小 ,冲采完顶板不 易垮落,造成下次冲采过程中出现冒矸埋 枪事故。由研究结果将某矿原来的巷道间 距 1 2 ~1 8 m调整为 1 4 m,移枪步距 3 ~6 m 调整为 8 iT I ,实践结果表明冲采中途冒矸 埋枪事故大为减少,既改善了煤质又提高 了水采区回采率和劳动生产率。 2 对直接 顶的控制。 P 3 . 8 0 ~3 . 9 1 时, 顶板允许悬 露面积为最小 9 4 5 ~1 0 0 0 m ,悬露 的顶 板沿走向跨距 1 6 m, 沿倾 向跨距6 0 ~6 3 m, 由此可知,每次联合推进工作面的总长度 宜控制在6 0~6 3 m左右。若单面长度为 1 2 ~1 8 m,则每次联合推进工作面的数目 应控制在 3 ~4 个为宜。该矿原来采用7 ~ 8 个小阶段联合推进 , 采动影响范围大 , 巷 道及分段上山很难维护,变形严重,严重 影响水采区的运输和通风甚至行人,导致 水采区产量低,成本高。根据研究结果将 原来布置7 ~8 个小阶段的水采区分上、 下 两部分,每个部分3~4个小阶段联合推 进,结果大大改善了水采区的生产条件, 巷道及分段上 山变形量减小 ,维护大大降 低,水采区的产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水枪单产由原来的2 1 万t / a 增加至5 4 万t / a , 吨煤成本比该矿同类条件下旱采低, 水 采工作面直接工效达到 1 9 . 7 4 t /工,回采 率略高于同类条件下旱采。经过近几年实 际应用,给该水采区产生了较好的技术和 经济效益 。 综上所诉,可以看出本文主要针对小 阶段走向短壁水力采煤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进行 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合理布置水采 巷道系统以及优化采垛参数,这些都是实 现水采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必要条件,为走 向短壁水 力采煤法做出了贡献 ,为今后采 煤工程的发展提 出了一定的保 证。 参考文献 1 . 涂敏等 . 水采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 律的三维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准南矿业 学院学报 1 9 9 8.N o 3 2 . 涂敏等. 水采采场顶板周期垮落规 律及数力学模型 .煤炭学报 1 9 9 8 .N o 3 .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