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C”知识在煤矿采煤工作面的应用.pdf
第 2 0卷第 6期 2 0 0 4年 6月 甘 肃 科 技 G a n s u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c y W. 2 0 No. 6 J u n. 2 0 0 4 “ T Q O ’ ’ 知识在煤矿采煤工作面的应用 李育仁 窑街煤 电公 司生产技术部 , 甘肃 兰州7 3 0 0 8 4 摘要 重点介 绍了“ T Q C ” 知识在窑街煤电公 司采煤工作面 中的应用。 以及开展此 项活动以来在煤 矿安全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 “ ” ; 采煤工作面; 应 用 中图分类号 F 2 7 3 . 1 全面质量管理是 一种将企业所有专业技术 、 管 理技术与数理统计有 机结合起来的组织活动; 是通 过全面、 全员、 全过程控制质量。 使产品质量、 工程质 量、 设备质量获得保证的活动 ; 是一门具有完整的管 理思想、 观点方法的科学。其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 。 以高素质的员工保证工作质量, 以工作质量保证工 序质量, 并最终保证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 从而实现 安全生产, 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煤炭 行业的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因为他不仅向社 会供应 优质煤炭 , 更重要的是煤矿井下作业的特殊性。 要求 其以优质的工程质量来保证安 全生 产, 保证煤矿事 业 自身的发展。可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煤矿实现 安全生产的治本途径, 是煤矿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 的高级阶段, 所以本文就如何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知 识提高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问题做一探讨。 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是生产管理、 技术管理 的 重要基础工作 , 是煤矿现场管理的综合反映。 是煤矿 实现文明作业, 安全生产的前提, 是提高煤炭质量。 建设高产、 高效矿井、 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的重要途径。鉴于上述原 因, 就如何搞好采煤工作 面工程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影响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 其主要 因素归纳如下 ①领导干部质量意识淡薄, 重产量、 轻质量思想 严重, 职工队伍技术素质差, 农 民轮换工、 协议工多, 固定工少 , 对协议工培 训不够。 协议工短期 行为严 重, 工作责任心不强、 集体观念差, 凑合思想严重。 ②机械事故影响, 泵站压力不够, 初撑力达不到 标准规定, 支架 支柱 检修质量不高、 漏液严重、 支 柱失效。 ③材料质量差、 数量不够 、 规格不一。 ④工序质量控制不平衡, 职工不文明作业, 没有 牢 固地树立“ 质量第一” “ 安全第一” 的思想。 没有树 立起为用户服务, 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质量 检查验收制度不严 , 奖罚不分明。 没有形成很好地激 励 机制。 ⑤顶板 比较破碎, 灌浆不好。 没有很好地形成再 生顶板。 针对 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要求领导干部端正企业经营思想。 提高思想认 识 和质量意识。长期以来。 我们沿用的是传统管理 。 也就是等待的管理, 即等问题发生后再去管。而全 面质量管理则是管 因素, 以预防改进 为主, 全员、 全 系统、 全过程参与管理 的新学科。煤矿部分领导干 部 一提质量。 就联想到的是煤炭质量。 而忽视 了工程 质 量, 而煤矿的工程质量, 特别是采煤工作面的工程 质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质量。所以必须提高领 导干部的质量意识。 使领导干部将质量摆在一切工 作的首位。加强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对顶板破碎, 灌 浆不好的地方提前加强支护。强化职工队伍 的思想 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教育他们热爱煤矿、 树立以煤 为主, 以矿为家的思想, 使他们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工 作, 并在工作中严格按质量标准要求操作, 以优质稳 定 的质量来确保安全生产。并使他们感到质量无处 不在, 每个人时刻都受到质量 的恩惠和威胁。所 以 人人都应该以优质 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 产 品质量, 实现全员、 全过程 、 全 系统的质量管理。实 行工序管理、 稳定工程质量。对采煤工作面的特殊 地段, 如上下端头支护, 煤壁区, 建立质量控制点, 实 行重点控制。上下端头的特殊支架四对八根长钢梁 支 护, 必须保持“ 一梁三柱” 交替迈 步前进。工作面 煤壁机道决不允许空顶作业。其余 下转第 7 9页 维普资讯 第 6期 袁幼哲 浅谈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 7 9 2 扩展功能 。 3 按用户的基本要求进行配置。 家居控制 系统采用的总线传输方 式主要包括 电 话网、 双 向有线电视 网、 以太 网、 R S 4 8 5 、 L o n Wo r k s 、 无 线网等。具体采用哪种传输方式应根据工程 的具体 特点及业主要求进行配置 。采用公用 电话网及无线 网传输方式适用于改 造工程, 无线网的工作频 率设 定参见 W _ . E E B 0 2 . 1 1 标准, 采用有线电视 网应为双向 传输网, 家庭智 能控制 器 内配置 C a b l e M n 。从 目 前看, 采用以太网、 R S 4 8 5 、 L o n Wo r k s 总线传输方式的 家居控制系统资料较多, 产 品类型也较为丰富, 是当 前发展的主流方 向。 家居控制 系统 的供 电采用集 中供 电, 考虑到设 备的可靠性 、 稳定性 、 经济性 , 应采用 U P S供 电, U P S 安装在每栋楼的底层。U P S容量的计算为 功率 P [ 家庭控制器功率 各种模块功耗 之和 室 内 D C 1 2 V线 路损耗 x户数 A C 2 2 0 V交 流线路损耗] X 1 . 4 U P S功率 A H 功率 P 2 2 0 X 2 4 家庭控制器与室内设备 的连接方式主要为有线 连接及无线连接两种方式, 对于新建住 宅应考虑 采 用有线连接, 无线连接适用于改造工程, 具体连线参 见 图 2 。 从图 2中可 以看到,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的各功 能单元均是我们在 电气设计 中经常涉及 的内容 。 电 话 、 计算机、 电视插座构成家庭通信网络是我们在住 宅弱电设计的主要内容, 楼宇访客对讲系统在我们 的住宅设计 中已成为不 可缺少 的 内容, 水表、 燃气 表、 热能表、 电表的计量同以前的三表远传系统是一 致的, 只是增加了热能表变成了四表远传 , 消防报警 探测器、 红外被动式入侵探测器、 门 窗 磁开关、 玻 璃破碎探测器 、 紧急按钮 等安全防范功能在一些要 求比较高的住宅设计 中是住户安全的重要保证。 空 调 、 照明、 电气设备的监控功能是智能建筑中的主要 组成部分, 但是这些功 能单元 在我们早期的住宅 电 气设计 中通常 只是作为相互独立 的单体 进行设计 , 彼此之间并无联系, 而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将这些功 能单元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 通过 总线技术及 模块化设计, 可根据用户的基本要求进行配置并具 有一定的扩展功能 , 对于设计 及施工都是非常便利 的, 也有利与 日后住 户入住后的装修 。 电 视 插 座 计 算 机 插 庳 计 算 甘 s 1f 一 7 5 5. 接有线电视插座 ⋯一 .甲 甲 甲 家 ∑ 耍 童 l 对 ⋯ ⋯ . 1 W3 -Z X 0.5 . 电话 水表热能表燃气表电度表 庭 早 早 阜甲 Ⅳ v x 4对 双 绞 线 . 连 接 到 计 算 机 网 络 j J j J ■ ■■ ■ W■ ■ 4 R 1『 1 , 一 为 . 5 . 家 庭 控 制 器 电 控 早 甲 甲 R w一 帆5 J J J R 8 - 2 x 1 .0 . L o n W o r k s mmn H * 4 t ■■ 4 A * 制 Ⅳ 踟 -5 f 、 r 一 7 5 5 . 访客 对讲 , r , 一 , v c ■ 镕 q . .f■ lt * R W - S X 0 .5 . 访 对 讲 器 9 9 s - 2 m 5 J J I ] V 1 .5 . 接地 H n t t ■ 早 早事 一 』 』 J J 插 庳 图 2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具体连线 图中所设计 的各系统单元, 有成熟 的技术, 也有 正在发展、 完善的技术, 由于 我国的具体条件, 智能 化系统技术虽然发展很快, 但运行 的时间不长, 实践 经验不多, 同时, 住宅实现智能化必须具备周边的支 持条件, 如小区网络的建立, 信 息传输的通道, 管理 水平等, 所以现阶段我国的智能住宅不可 能是 同一 个等级, 同一个标准。 参考文献 [ i ]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施工 图集 [ 2 ] 住宅设计规范 [ 3 ] 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4 ] 住宅智能化 电气设计施工 图集 } } } } } } } 夺 } } 争 } } } } } } 争 } 上接第 8 0页 地点的支柱要迎 山有劲, 支护结构要 严密、 牢固、 可靠 。凡空顶处必须接实。泵站的乳化 液浓度配 比要符合标准要求 。要提高泵站和支柱的 检修质量和使用质量, 从而提高泵站压力和初撑力, 以阻止减缓顶板离层, 防止片帮, 增加工作面支护的 稳定性。抓好 灌浆工 作, 争取多灌浆, 灌好浆 , 使工 作面很好地形成再生顶板和有效地 防止煤层 自然发 火。搞好采煤工作面 的质量标准化工作, 严格按质 量标准化标准作业规程 、 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作业, 要求工作面的各道工 序质量要经得起 下道工序“ 用 户” 的检验, 满足下道工序的要求。只有每道工序坚 持高标准 , 严要求 . 就能搞好工程质量, 只有强化检 查验收, 坚持在动态中检查, 在动态中达标 。并制定 出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 质量标准化、 安全创水平” 活 动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 才能 使采煤工作面的工 程质量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才 能以优质的工作质量 来保证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 , 从而促进安全生产。 提 高矿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