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技术.pdf
Analysis on Ore-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ity of Baoxinggou Gold Deposit in Tahe,Heilongjiang Province 2010 年年 5 月月 分分 类类 号号P622.6 单位代码单位代码10183 研究生学号研究生学号2008612047 密密 级公开级公开 吉 林 大 学 硕士学位论文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 作者姓名李向文作者姓名李向文 专专 业矿产资源经济与技术业矿产资源经济与技术 研究方向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技术研究方向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技术 指导教师杨言辰指导教师杨言辰 教授教授 培养单位地球科学学院培养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及找矿潜力分析及找矿潜力分析 Analysis on Ore-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ity of Baoxinggou Gold Deposit in Tahe,Heilongjiang Province 作者姓名李向文 专业名称矿产资源经济与技术 指导教师杨言辰 教授 学位类别工学硕士 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 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 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 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 (但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 限) 。否则,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吉林大学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 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 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 研究生院 本人同意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出版章程的内容, 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 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 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 文评价数据库和 CNKI 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 权益。 论文级别■硕士 □博士 学科专业矿产资源经济与技术 论文题目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作者联系地址(邮编) 吉林省长春市建设街 2199 号,130061 作者联系电话0431-88502131 提提 要要 宝兴沟金矿地处天山-兴蒙造山带、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东北部上黑龙江拗陷 腰站断陷南缘与十八站隆起北缘交接部位。矿体产出于闪长玢岩、辉绿玢岩、花 岗细晶岩与二十二站组砂岩接触带中,目前已发现矿化蚀变带 4 条,破碎蚀变岩 型金矿体 13 条,储量规模达到中型。本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标志明显, 具备较好的找矿潜力。 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入手,深入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分 析成矿地质条件,厘定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探讨矿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根 据成矿地质条件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找矿信息研究,确定找矿方向, 优选后续勘查工作靶区,预测找矿潜力。研究成果对指导该矿床乃至该地区类似 矿产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条件、找矿潜力、宝兴沟金矿 I 目 录 第 1 章 前 言............................................................................................................1 1.1 自然地理概况 .....................................................................................................1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3 1.4 完成工作量及取得主要成果 .............................................................................4 第 2 章 成矿地质背景................................................................................................6 2.1 大地构造背景 .....................................................................................................6 2.2 区域地质特征 .....................................................................................................7 2.3 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12 第 3 章 矿床地质特征..............................................................................................15 3.1 矿区地质特征 ...................................................................................................15 3.2 矿体特征 ...........................................................................................................18 3.3 矿石特征 ...........................................................................................................22 3.4 围岩蚀变 ...........................................................................................................25 第 4 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27 4.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7 4.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9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 第 5 章 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探讨..........................................................................41 5.1 地层条件 ...........................................................................................................41 5.2 岩浆岩条件 .......................................................................................................42 5.3 构造条件 ...........................................................................................................43 5.4 矿床成因 ...........................................................................................................44 第 6 章 找矿潜力分析..............................................................................................48 6.1 找矿信息 ...........................................................................................................48 6.2 组合异常的圈定 ...............................................................................................54 6.3 潜力评价 ...........................................................................................................54 第 7 章 结论与建议..................................................................................................54 参考文献......................................................................................................................54 中文摘要......................................................................................................................54 ABSTRACT.................................................................................................................54 致 谢..........................................................................................................................54 导师及作者简介............................................................................................................6 第 1 章 绪论 1 第第 1 章章 前前 言言 1.1 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概况 研究区隶属于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自治乡管辖, 距十八站林业局75 千米,北距双河自然保护区5千米,有防火公路在工作区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端,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度为300400米,最高 为432.6米,相对高差100200米,属低山丘陵区。区内水系发育,沟谷纵横。 区内为北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温变化较大。冬季长达7个月,漫长而 寒冷,一般在每年9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为冻结期,最低温度可达-45℃。夏季 短暂而炎热,雨季多集中于7、8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5℃。冬长夏短,地表深1.0 米以下永冻层普遍发育。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选题依据及意义 1.2.1 矿产勘查与研究现状矿产勘查与研究现状 工作区由于植被覆盖厚,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19811988 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对龙站河、富拉罕河开展砂金普查和区 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交 D 级砂金储量 1626 千克;圈定了龙站河、宝兴沟、十五 里桥三处金成矿远景区。 1995 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该区开展 12 万金土 壤测量工作,圈定金异常 8 个、成矿靶区 2 处。 2002 年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在该区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了 9 处金 异常,其中有望异常 4 处,并提交了黑龙江省塔河县、呼玛县宝兴沟-依西肯 水系沉积物测量报告 。 2005-2006 年武警黄金第三支队预查组对宝兴沟-依西肯水系沉积物测量异 常开展异常查证工作,在 Au-Ⅵ号水系异常北东发现蚀变砂岩,捡块取样分析金 品位最高 2.1410-6,Au-V 号异常内的蚀变砂岩品位 0.3610-6-0.3810-6。 2007 年以来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在该区开展岩金普查工作,投入的主要工作 量槽探 21135 立方米,钻探 2204 米,11∶万土壤测量 22.5 平方千米。截止 第 1 章 绪论 2 2009 年研究区内共发现金矿化蚀变带 4 条,圈定金矿体 13 条,累计估算推断的 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051 千克,累计估算预测资源量(334)4246 千克。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床基本特征研究有待深入。目前主要根据探矿工程连接矿体,所圈 定的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2)成矿地质条件研究不够。根据现有勘查研究结果,可以确定金矿成矿 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矿(化)体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控制。但因该区残坡积 物覆盖较厚,对岩体的边界、产状控制不够,岩体与成矿的空间关系有待进一步 研究。 (3)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研究亟待深化。西部矿带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 土壤组合异常外侧边界,反映土壤地球化学元素迁移规律,而东侧矿带矿体却分 布于组合异常的中部,预示在西部异常的中部,东部异常外侧边界可能存在矿体 或矿化体; (4)找矿潜力评价需要深入开展。随着矿产勘查程度的不断加深,有必要 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标志与信息的综合研究,评价研究区找矿潜力, 指导矿区后续勘查工作顺利进行。 1.2.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宝兴沟金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中型矿床,与砂宝斯金矿(大型) 、三十二站 金矿等产出环境较为相似,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由于是新发现矿床,其综合研究 程度有限,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研 究尚未系统进行, 而这些问题恰好是制约该矿床扩大规模、 增加储量的关键因素。 系统研究宝兴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成矿地 质条件,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对指导该矿床的勘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作者有幸跟随导师参与地调局项目“黑龙江两岸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地质 条件与成矿规律对比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根据论文研究和勘查生产相结合 原则, 确定以“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评价”为论 文选题,采用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综合研究相结合手段,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 化学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从成矿地质背景入手,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 学特征、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化标志,确定成矿作用特征及成因类型,预测研究区 成矿有利地段及储量规模,优选找矿靶区并对其找矿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该矿 床的进一步勘查提供技术依据。 第 1 章 绪论 3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论文研究工作将在新的成矿理论与矿产勘查理论指导下, 采用野外与室内相 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并利用新的技术与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1.3.1 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 1槽探与钻探地质编录通过探槽、钻探编录,研究矿体的形态、产状、 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 2典型地质现象观察与照相对典型的地质现象,特别是反映地层、构造、 岩浆岩与矿体空间关系的地质现象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照相。 3采集岩矿标本和化学样品针对矿床的成因、成矿机制研究所需要的地 球化学证据,采集岩矿标本和分析样品。 4路线地质调查对区内及外围进行全面踏勘,以了解成矿地质背景与矿 化特征,适当采集关键地段有代表性地质、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并进行必要的 岩矿鉴定和分析测试。 1.3.2 室内研究室内研究 1光薄片鉴定通过光薄片鉴定来分析矿石矿物的组成及结构、构造特征, 划分成矿期及成矿阶段,研究划分蚀变期次、类型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通过各种分析,测试数据,包括常量元素、微量 元素、稀土元素等,结合原生晕分析结果,探讨成矿物质来源。 3成矿年龄的测定采用先进的测年技术ICP-MS确定成矿时代。 4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根据野外调查及测试分析资料,综合研究二十二站 组砂岩、燕山期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及断裂构造在时间上、空间上对矿体的控 制特征,总结金矿化的时空分布及组合规律,为找矿潜力评价提供依据。 5找矿潜力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评价找矿潜力。 1.3.3 技术关键技术关键 1 认真细致的野外调查是成矿地质条件与潜力分析的基础。 2 室内与野外相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是实现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与潜力评价的基础。 3 必要的测试分析,如同位素定年、流体包裹体测温、岩矿石常量、微量、 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是解决矿床成因, 建立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的必要手段。 第 1 章 绪论 4 1.4 完成工作量及取得主要成果完成工作量及取得主要成果 1.4.1 完成工作量完成工作量 在论文研究工作中, 作者跟随导师对宝兴沟金矿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 作。围绕“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物理化学特征与找矿潜力评价”这一主题,对宝 兴沟金矿区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等进行了大量详实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第 一手资料,并结合项目研究需要进行了典型现象的素描、照相,采集了大量样品 与标本(见表 1.1) 。 表 1.1 项目研究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工作项目 工作内容 工作量 各矿点系统调查研究 宝兴沟金矿床、旁开门金矿床 岩、矿石样品、标本采集 46 余件 野外地质调查 地质素描与照相 20 张 岩矿石薄片鉴定 18 片 岩矿石光片鉴定 18 片 岩矿鉴定 薄片照片 54 张 硅酸盐全分析 6 件 稀土元素 6 件 微量元素(原岩光谱) 47 件 样品测试 U-Pb 同位素定年 2 件 在室内研究中,鉴定分析了岩(矿)石薄片、光片,选送了岩矿石硅酸岩全 分析、稀土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成矿岩体锆石 U--Pb 离子探针年龄测定和 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测温等,并对有关测试结果进行了系统、综合的分析整理。 1.4.2 取得主要成果取得主要成果 本文在区域地质背景和综合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宝兴沟矿区的成矿条件、 矿床成因、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宝兴沟金矿床位于上黑龙江拗陷腰站断陷南缘与十八站隆起北缘交接部 位。矿体呈脉状产出于闪长玢岩、辉绿玢岩与二十二站组砂岩接触带中,赋矿岩 石为蚀变砂岩和蚀变闪长玢岩。目前共发现 4 个矿化蚀变带,13 条破碎蚀变岩 型金矿体。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是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和方 铅矿。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以中-低温蚀变为特征,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绢 第 1 章 绪论 5 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2、金矿体受北东向线性构造及侵入接触带控制,成矿与闪长玢岩、辉绿玢 岩等浅成侵入体关系密切。区内北西部发现多个环状构造,多数可能与成矿有关 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关,除少数岩体已出露外,其可能存在隐伏玢岩岩体。 3、区内存在较强的后期叠加富集特征,是找寻 Au、Ag、Pb、Sb 矿化或矿 床希望较大。区内存在较强的后期叠加富集特征,Au 等元素异常受 NE 向构造 控制,呈 NE 向分布;Ag、Pb、Sb 等异常可作为找寻 Au 矿化或矿床的找矿标 志。 4、矿区岩、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型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型,Eu 异 常呈负异常到微弱正异常的特征;与成矿有关的闪长玢岩、辉绿玢岩具有高钾钙 碱性玄武岩特征。 5、对成矿岩体进行锆石 U-Pb 年龄测定结果显示,侵位年龄为 124.92 1.3Ma。认为成矿时代略晚于 124.92 1.3Ma,金矿成矿发生于早白垩世。 6、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侏罗系二十二站组砂岩和早白垩世闪长玢岩、 辉绿玢岩,成矿热源来自岩浆活动,成矿流体均一温度 266.9-319.6℃,峰值 280-290℃,成矿深度小于 1.5 千米,由此确定该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7、综合研究确定主要成矿地质条件及综合找矿标志,并根据已有地质、地 球物理、地球化学成果资料,筛选找矿靶区 2 处,预测潜在资源量为 4000 千克 左右,为后续勘查工作奠定基础。 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 6 第第 2 章章 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大地构造背景 工作区地处天山-兴蒙造山带、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东北部上黑龙江拗陷腰站断 陷南缘与十八站隆起北缘交接部位,上黑龙江前陆盆地南缘(见图 2.1) 。矿床产 出于上黑龙江金铜钼Ⅲ级成矿带内。区内断裂、褶皱构造发育,侏罗系、白垩系 地层广泛出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图 2.1 宝兴沟金矿床区域地质构造简图 (据赵炳新(据赵炳新,2010)) 1.白垩系甘河组(K1g) ;2.白垩系光华组(K1gn) ;3.侏罗系开库康组(J3k) ;4.侏罗系塔木兰 沟组(J2-3tm) ; 5.侏罗系额尔木河组(J2em) ;6.侏罗系二十二站组(J2er) ;7.侏罗系绣峰组 (J1-2x) ;8.泥盆系D;9.元古界花岗岩;10.皱褶带;11.构造边界;12.缝合带;13.逆冲断层; 14.走滑断层;15.正断层;16.剖面线;17.盆地边界;18.河流;19.城镇;20.上黑龙江盆地范围; 21.金矿床及编号;22 研究区位置;①砂宝斯林场;②砂宝斯;③老沟;④二根河; ⑤二十一站 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 7 2.2 区域地质特征区域地质特征 2.2.1 地层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有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现将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2.2.1.1侏罗系侏罗系 侏罗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呈东西展布(图 2.2) 。其总厚度大于 8835 米。 由早-中-晚侏罗世陆相沉积岩和晚侏罗世基性火山岩组成。 侏罗系下中统绣峰组侏罗系下中统绣峰组J1-2x 主要分布在中部, 呈东西布。 由一套陆相杂色中、 粗砾岩、含砾粗砂岩、砂岩、薄层状细砂粉砂岩组成。产状较紊乱,地层走向多 以南北向和北东向为主,岩层倾角多中等角度(20-35) 。该组上界与中侏罗统二 十二站组为连续沉积,无确切分界。 侏罗系中统二十二站组侏罗系中统二十二站组J2er主要分布在二十二站、马林和瓦拉干林场三连 附近,于二十一站南八公里湾一带也零星出露。该组底界与下-中侏罗统额木尔河 组呈整合沉积接触。顶部与中侏罗统额木尔河组为连续沉积。二十二站组由灰色, 灰绿色细-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的中-厚层,与泥质粉砂岩,变细 砂粉砂岩组成数多个频繁的全-半韵律式混合序列沉积。 岩层中各种水成层理发育。 层面构造发育,分别有流水作用形成的冲痕、流痕、拖痕等。 侏罗系中统额木尔河组(侏罗系中统额木尔河组(J2e)) 主要分布在二十二站西,开库康乡上地营子西 二十四站以北一线及兴安乡一带。与上覆地层上侏罗统开库组(J3k) ,呈微角度 不整合接触在二十二站后山与下伏侏罗统二十二站组J2er,呈连续沉积接触 。黑 龙江右岸盘古河口至上地营子江岸, 地层出露较好, 厚度较大。 岩层产状呈 SWW-W 倾向单斜,走向以 NNW-NW 为主,倾角一般在 20-45 左右。局部岩层褶曲,褶皱 轴向南西。岩岩石不同程度轻微变质。大量浅色脉岩穿切地层,并与地层一同褶 曲。自兴安乡向黑龙江下游至上地营子江堑,该组下部为浅紫灰色岩屑长石砂岩、 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及煤线;上部以黑色粗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伴生 细砂岩变粉砂岩,夹砾岩及多层煤线;上部以黑色粗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伴 生细尖岩变粉砂岩,夹砾岩及多层煤线。产丰富的植物化石。二十二站组西,主 要四浅灰、黄灰色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粉砂夹泥质砂岩、泥岩组成。 产少量动物及植物化石。 侏罗系上统开库康组(侏罗系上统开库康组(J3k) ) 该组在二十三站,二十二站以北,开库康乡黑 龙江右岸出露。近东西向展布,厚度约 741 米。该组上部砾岩与上覆下鱼亮子组 呈整合接触。主要有黑灰色、褐色复成分砾岩为主夹窝状或透镜状粗砂岩、含砾 粗砂岩,底部夹粉砂岩、中粗粒岩屑砂岩薄层。 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 8 图 2.2 宝兴沟金矿床区域地质图 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 9 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J3t) ) 该组主要分布于二十三站北部、瓦露丽和二十 一站北部。主要为喷出相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底部砾岩。该组 顶界为上库力组(K1s)凝灰岩类不整合覆盖,底界不整合于额木尔河组(J2e)砾 岩、含砾砂岩之上。 2.2.1.2 白垩系白垩系 白垩系下统木端组(白垩系下统木端组(K1m) ) 该组出露于怀柔站一带的黑龙江南岸和三合站至 白银纳公路 11Km 附近。由粗碎屑岩夹细碎屑岩及凝灰质砂岩,黄褐色紫灰色粗 砂岩,砾岩夹火山碎屑岩薄层等组成。 白垩系下统上库力组(白垩系下统上库力组(K1s) ) 分布在平顶岭-十七站北东向火山岩带上,另外 在十五里桥北东、十九站一带依西肯南、二十站南等。主要岩性有灰白色流纹 质晶屑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酸性溶岩。整合覆盖于木瑞组(K1m) 之上。 白垩系下统下亮子九峰山组(白垩系下统下亮子九峰山组(K1j) ) 分布于三合站西南、乌苏门一带,太平 沟顶、张家店沟和查拉班河上源等地。该组主要由粗碎屑岩夹细碎屑岩、凝灰质 砂岩、煤层及煤线组成。该组岩石组合、层间构造等特征,均属于该区的构造控 制的山间盆地、河流、沼泽相和浅湖相沉积。 白垩系下统下亮子组(白垩系下统下亮子组(K1x) ) 分布于开库康乡附近,与下伏上侏罗统开库康 组呈现整合关系。由砂岩、含砾砂岩夹薄层砾岩、粉砂岩及流纹质晶屑凝灰岩薄 层。 白垩系下统伊列得克组(白垩系下统伊列得克组(K1y) ) 主要分布在二十三站以北,三连山-马伦,布 鲁克里河-三连一带,其它地区也有零星出露。其底界与上库力组呈不整合接触, 顶界不清。是一套以喷溢相为主,脉相为次的中基性火山熔岩,分别由灰绿色橄 榄玄武岩、伊丁石化橄榄玄武岩、玄武岩岩,安山玄武岩组成。 2.2.1.3 第四系第四系 全新统(Qh) 砂砾、亚粘土、粘土、泥砾等。 2.2.2 构造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褶皱构造较为发育,总体为形态宽缓的复褶皱,总体走向东西。根据地 层分布及相互关系,划分出两个复式向斜和一个复式背斜,自北向南褶皱包括三 连山-开库康复式向斜、樟桦顶-二十一站复式背斜和布鲁克里河-瓦拉干三连复式 向斜。每一个复式褶皱内侧均由构造盆地和穹窿组成,且其长宽之比小于或等于 二比一,显示出上黑龙江盆地内的凹中凹特征。以大西尔根气河断裂为界,形成 两侧盆地东西深的局面。另外,本区的褶皱多被中生代晚期为火山活动及断裂活 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 10 动破坏,致使区内地层产状紊乱。 区内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为特征,见有东西向构造。 北东向断裂包括依西肯-二十站断裂、绥安站-十五里桥断裂、龙站河断裂等。北西 向断裂以秀水山-依西肯断裂为代表,该断裂北起秀水山附近,中被南北向断裂错 断,向东南至依西肯附近,延长约 30 公里。地貌上因受断裂影响使附近水系方向 与其一致。断裂两侧地层各异,北侧为额木尔河组,南侧为二十二站组。沉断裂 发育有构造角砾岩和实测断层,后期沿断裂有伊列克得火山喷发和花岗斑岩脉的 侵入。 2.2.3 岩浆岩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广泛出露,主要为晋宁期花岗岩、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加 里东期中粗粒花岗岩和华里西期中粗粒花岗岩。其次是燕山期花岗闪长岩、花岗 岩。区域内脉岩较为发育,主要有花岗斑岩脉、闪长玢岩脉、辉绿玢岩脉、闪长 岩脉、伟晶岩脉、细晶岩脉、石英脉等。 晋宁期花岗岩岩组(晋宁期花岗岩岩组(γ23-1d)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呼玛河以南,倭勒根河以 北地区。总体大致呈现东西向展布,表明其分布受东西向构造控制。岩组内分布 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兴华渡口群变质岩捕掳体或残留体,与兴华渡口群密切伴生。 岩石矿物特征岩石呈现灰白、白、灰黄、黄褐色,中中细料结构, 建筑材料 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暗色矿物很少, 含量一般不大于 5,一般为黑云母,有时可见白云母。 晋宁期斜长花岗岩组) (晋宁期斜长花岗岩组) (γ23-2c) 主要在查拉班河中下游、新村及哈拉巴奇。 岩石类型单一,为斜长花岗岩。岩石矿物特征岩石呈灰-灰白色,粒状结构。矿 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少量钾长石,其中钾长石、斜长石宏观为白色。 晋宁期花岗闪长岩组(晋宁期花岗闪长岩组(γδ23-1b) ) 主要分布在北部秀水山。岩体四周与围岩均 呈断层接触。围岩见有片理化,并未见烘烤变质现象,表明受过后期构造作用而 出露地表。岩体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岩石普遍碎裂并发育有片麻理,走向近东西。 岩石矿物特征岩石青灰色、灰白色,不等粒斑状结构,斑杂状构造明显。具钾 长石交代斑晶,含量最高达 20左右。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 石英及钾长石。 加里东期中粗粒花岗岩(加里东期中粗粒花岗岩(γ32c) ) 主要本区南部。岩石矿物特征岩石为肉红- 灰红色,粗粒、中粒、不等粒、细粒及似斑状花岗结构。岩石主要由石英、钾长 石、斜长石及少量黑云母组成。 燕山期花岗闪长岩(燕山期花岗闪长岩(γδ52) ) 出露于鸥浦西黑龙江右岸江堑。侵于中侏罗统二 十二组砂岩中,并见有黄铁矿化。岩体中心颗粒较粗,成分为花岗闪长岩;从中 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 11 心向边部粒度由粗逐渐变细,成为也趋于中性、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岩石矿物特 征岩石浅灰-灰褐色,不等粒、中粗-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 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石英等。 燕山期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γ52) ) 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外倭勒根河左岸及查拉班河右岸,呈 零星的小岩株分布。岩石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为石英二长岩及细粒花岗岩。岩石 矿物特征石英二长岩及石,英二长(闪长)斑岩,均为青灰色,灰红允,中粒、 细粒,不等粒及似斑状、班状结构,块状构造。 脉岩 区内脉岩较为发育, 从中基性-中酸性-酸性皆有出露, 岩石类型也较多。 主要产于各类断裂、裂隙中,其规模、产状明显受构造的控制。 晋宁期伟晶岩脉晋宁期伟晶岩脉为晋宁期岩浆期后产物,顺层或切层侵入兴华渡口群变质 岩及晚元古代晋宁期侵入岩中。岩石呈灰白、白色,长石皆为白色。 加里东中期伟晶岩脉加里东中期伟晶岩脉为加里东中期岩浆期后产物,常与加里东中期细粒花 岗岩伴生。岩石呈肉红色。岩石只见加里东中期侵入岩(花岗岩)中。 闪长玢岩脉闪长玢岩脉常见于兴华渡口群、倭勒根群变质岩及晋宁期侵入岩中。岩脉 走向近东西向。岩石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多为斜长石,有时可见少量暗色矿 物。基质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岩石见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 等,并常见黄铁矿化。 细晶细晶-微晶闪长岩脉微晶闪长岩脉岩石见于元古代-中生代各地质单元中,岩脉走向主要为 北东、北西向。岩石为灰黑-灰绿色,细晶-微晶结构,有时可见斑晶,致密块状构 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有时可见少量黑云母及石英。其推测为燕 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辉绿玢岩脉辉绿玢岩脉侵入兴华渡口群以后至中生代各地质单元相当燕山晚期产物。 岩石新鲜,灰至灰红色,斑状结构,基质致密块状。斑晶为长石及暗色矿物角闪 石、黑云母,长石斑晶常呈板状、板柱状,较粗大。 花岗斑岩脉花岗斑岩脉侵入元古代-中生代各地质单元,相当燕山晚期产物,岩脉一般 规模较小。岩石为浇肉红色,斑状结构。斑晶由长石、石英及黑云弹琴组成,基 质为微晶质花岗结构。 2.2.4 区域矿产区域矿产 区域矿产主要以砂金为主,在查拉班河、龙站河、小布鲁嘎里河、富拉罕河、 小西尔根气河都有砂金分布。 区内岩金矿较多,在韩家园子、兴隆沟一带,成型的矿床有硅化角砾岩型的 旁开门金银矿、石英脉型的黑龙沟金矿床、二十四号桥金矿床、宽河金矿床、塔 源金银矿点以及蚀变岩型的三分处和腰卡岩金矿化点。 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 12 在宝兴沟金矿床附近有宝兴沟金矿点、富拉罕金矿点、二十一站多金属矿点 等。 2.3 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2.3.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3.1.1 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区内重力场形态较复杂,由北向南重力异常数值逐渐升高,总体来看,重力 场数值及变化基本上与地形成镜象关系,与褶皱隆起和坳陷相对应。 大兴安岭梯级带位大兴安岭山脉东坡,北起北纬 51,呈北北东向分布,梯级 带连续性好,梯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