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煤矿采动诱发断层活动规律(1).pdf
第 3 4卷第 3期 2 0 0 9年 3月 煤 炭 学 报 J 0UR NAL OF C HI N A C 0AL S OC I E T Y Vo 1 . 3 4 No . 3 Ma r . 2 O 0 9 文章编号 0 2 5 3 9 9 9 3 2 0 0 9 O 3 0 3 0 5 0 5 深部煤矿采动诱发 断层活动规律 左 建平 ,陈 忠 辉 , 王 怀 文 , 刘晓 鹏 , 吴志 鹏 1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 院,北京1 o o 0 8 3 ;2 .中国矿业大学 北 京煤炭 资源与安全开采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o 0 o 8 3 ;3 . 天津商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 o o l 3 4 摘要根据现场的地质资料 ,通过二维相似模型 实验 ,利用经纬仪监测到深部采动影响下断层 活动的水平位移 ,并通过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D s c M及不连续变形方法 D D A对实验结果进 行 了分析. 实验表明当工作面推进到 离断层 1 5~ 4 0 m时,断层开始活化 ,并且产 生水平位移; 当工作面 离断层 1 2 m时,断层水平位移达到最大值 ,为 2~5 c m.断层附近的水平位移呈现 出马鞍形 ,证 实了断层 附近发生了滑移错动. 关键词 断层活化 ;相似模型实验 ;水平位移 中图分类号 T D1 6 3 文献标识码 A Ex p e r i me nt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f la ul t a c t i V a t i 0 n pa t t e r n un de r d e e p mi n i ng Z U0 J i a n - p i n g , C HE N Z h 0 n g - h u i ,WANG Hu a i w e n ,L I U Xi a o p e n g ‘ ,WU Z h i p e n g 1 .& D o f 胁 .c 肌 0 c “ n 凡 g , , l Ⅱ n 钾 肘 n g& c 加f 0 , e 1 x o 8 3 , M ;2 . n K 6 0 删 o c o n z 胁 0 H 口 s 施n , M 胁, l , l g口 加 , , 凡 g 1 o o O 8 3 , 眦 ;3 .c o z 妇℃ 肘e n n ∞z E n 册 卜 , 口 n D ,c 0 m r c e ,孔口 彬n 3 o o 1 3 4, m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0 n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d a t a o f Hua i n a n C0 a l Mi n e,t h e t w0 一 d i me n s i o n s i mi l a r m0 d e l e x p e r i me n t wa s ma de t 0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f a u l t a c t i v a t i o n pa t t e m a n d h o r i z 0 n t a l di s p l a c e me n t u n d e r d e e p mi n i n g b y us i n g t r a n s i t s u r v e y .Me a n t i m e , t h e r e s u l t w a s a n a l y z e d b y u s i n g d i g i t a l s p e c k l e c o r r e l a t i 0 n m e t h 0 d D S C Ma n d d i s c r e t e d e f 0 r n 1 a -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D D Ame t h o d .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f a u l t b e n s t o m o v e a n d p r 0 d u c e s t h e h o r i z o n t a 1 d i s p l a c e me n t wh e n t h e w0 r k i n g f a c e i s 1 5 ~4 0 m f r 0 m t h e f la ul t . W h e n t h e wo r k i n g f a c e i s l~2 m f r 0 m t h e l u l t ,t h e h o r i z 0 nt a 1 d i s p l a c e me n t 0 f t h e f a u l t I le a c h e s a b o u t 2 ~5 c m.Th e d i s t r i b u t i 0 n 0 f t h e h 0 r i z 0 n t a l d i s p l a c e me n t n e a r t h e f a ul t i s t h e s h a p e o f a s a d dl e,whi c h p mv e s t he s l i d e 0 f f a u l t . Ke y wO r d s f a u l t a c t i V a t i 0 n; s i mi l a r mo d e l e x pe r i me n t ; h o r i z o n t a l di s p l a c e me n t 大部分的突水事故发生在 回采工作面,其 中 8 O %的突水事故跟断层有关.断层作为一个重要 的突水 通道 ,其在采动影 响下的活化和滑移规律 ,对煤矿突水形成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志军等⋯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断层各 因素条件下突水趋势 ,获得了断层倾角、断层厚度和断层断距与突水的关 系.于喜东等 对山西 、肥城 、淄博、焦作和峰峰 5个矿区的 1 7 1个突水工作面的分析表明,由于断层影 响导致的突水事故 约 占到总突水 事故的 6 6 . 7 %.周瑞光 等 对断层突水 的时效性进行 了研究.代长青 等 利用岩石力学方法分析断层附近底板断裂导致突水的判据,获得的理论结果和现场较吻合.本文针 对淮南矿区深部开采诱发断层活动的工程实际,采用相似模型实验研究深部采动影响下断层的活化机理及 收稿 日期 2 0 o 8 一 O 3 2 4 责任编辑 柴海涛 基金项 目国家 重点 基础 研究 发展 计划 9 7 3基金 资 助项 目 2 0 o 7 c B 2 0 9 4 O 2 ;高 等学校 博 士点学 科 点专 项科 研基 金 资助 项 目 2 0 0 7 0 2 9 o o 2 O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2 O 0 7 o 4 1 0 5 7 7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资助 项 目 1 0 5 7 2 1 4 8, 5 O 2 2 l 4 O 2 ;教 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资助项 目 Nc E To 6 0 2 0 1 作者简介 左建平 1 9 7 8 一 ,男,江西高安人, 讲师,博士.T e l O 1 0 6 2 3 3 l 2 8 6 , E m a i l z j p c u m t b . e d u . c n 煤 炭 学 报 2 0 o 9 年第3 4 卷 断层诱发断裂带的演化情况 ,并通过不连续变形分析 D D A方法和数字散斑相关 D s c M方法对其进 行了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1 相似模 型实验概况 1 . 1 地质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公司下属多数矿井的主采水平现已达到 一 7 0 0 m,进入深部开采 区域.随着开采深度的 增加 ,将带来更多的技术难题 一 ,加上淮南矿区 目前面临的煤层软 坚 固系数 0 . 8~1 . 3 、顶底板 软等特点 ,更增加 了深部开采的难度.针对淮南矿区深部开采的地质背景和 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 ,选择矿 区某矿 l l 一 2 槽煤层2 1 7 1 1 工作面为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对象.2 1 7 1 1 工作面地质构造中等复杂, 基本为单斜构造 ,面内发育 9条正断层 ,其 中 F e 7断层落差较大 ,4 5 。 斜穿工作面.该工作面设计为综采 工作面 ,走向长 1 7 8 0 m,倾斜宽 2 0 6 m,煤层倾角平缓,属近水平煤层 ,上覆岩层 中新生界土层厚 2 5 3~ 2 7 6 m,二叠系岩层厚 4 5 4~ 4 7 2 m.1 l 一 2槽煤层倾角 6~ 9 。 ,属于近水平煤层.煤层的直接顶为泥岩、砂 质泥岩;老顶为中细砂岩;直接底为泥岩 、砂质泥岩 、炭质泥岩及 l l 一1 煤 ;老底为细砂岩.该区井 田地 面标高 l 9 ~ 2 3 m,工作面标高 一 7 2 9 ~一 6 9 0 m,实行综合机械化采煤.由于断层穿过开采煤层,因此 开采期间断层的活化情况及其诱发的导水断裂带的形成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该矿的安全高效开采 ,为此对 l 1 2 槽煤层2 l 7 1 1 工作面进行采前相似模拟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1 . 2 相似模型实验 根据工作面开采实际和实验要求,对 l 1 2槽煤层 2 l 7 1 1 工作面采用平面模型进行相似材料模拟 实验.由于地面标高 l 9~ 2 3 m,模拟时取 2 2 m;工作面标高 一 7 2 9~一 6 9 0 m,模拟时取 一 7 2 0 m,因 此上覆岩层 的总厚度约 为 7 4 2 m.工作面走 向长 1 7 8 0 m,倾斜长 2 0 6 m.煤层赋存稳定 ,煤厚 1 . 5~ 2 . 2 m,由于煤层结构较为简单 ,模拟开采时取 1 . 8 m,且按 照水平煤层进行模拟.该工作面设计为综合 机械化采煤 ,根据开采设计 ,工作面实际每天进 6刀 ,进尺 3 . 6 m. 实验在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 国家重点实验 室放顶煤实验室 的二维实验台上进 行 ,相似模型实验台平面模型架的几何尺寸为 4 . 2 0 m1 . 7 O m 0 . 2 5 m 长 高 宽 .根据模型架的几 何尺寸 ,相似模拟总厚度 1 6 4 . 0 2 m,即模拟 自煤层底板 一煤层 一 顶板共 4 8层 ,其中底板 8 m,煤层厚度 1 . 8 m,顶板厚度 1 5 6 . 0 2 m.本次模拟计算是为了观测深部开采条件下断层活化及诱发上覆岩层裂隙的变 化规律 ,主要考虑穿过断层时的影响.因此模型选取 了2 l 7 1 1 工作面一个有特点的区域 ,其中选取 了 其 中3条影响较大的正 断层 ,F e 7,F e 2 ,F e 3断层 的倾 向分别 为 l 4 2 ,l 2 4 ,1 3 9 。 ;倾角分别为 4 5 ,5 7 , 4 3 。 ;均为正断层 ;落差分别为 5~ 6 ,2 ,1 . 7 m. 1 . 3 相似模型设计 实验台的几何尺寸为 4 . 2 0 m1 . 7 0 m 0 . 2 5 m,模型架上铺高为 l 6 4 . 0 2 c m、长为 4 2 0 . 0 0 c m、宽为 2 5 . 0 0 c m的模型,即模型长度比为 1 l 0 0 ,相当真实地质 模型为 4 2 0 . o o ml 6 4 . 0 2 m 2 5 . o 0 m 长 高 宽 , 本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满足几何相似、运动相似、边界条 件相似 ,对应 的物理量成 比例 等相似准则.煤层上方覆 岩 1 5 6 . 0 2 c m,煤厚 1 . 8 O c m,底板 8 . 0 0 c m,其上覆岩层 厚度为 5 8 5 . 9 8 m的岩层 质量 以千斤顶施加荷载来代替 , 岩层的平均密度取为 2 5 0 0 k g / m ’ ,模型材料的密度为 1 5 0 O k g / m ,即密度 比为 0 . 6 ,因此 补 偿 载荷 大 约 为 9 0 . 4 4 5 9 5 k N,补偿载荷由液压千斤顶来实现,稳压系统 保持开采过程 中恒压加载.铺设 的最终模 型概貌如 图 l 所示 ,图中所有 白点为设置的监测点 ,其 中断层 附近 的 图 l 相似模型及测点布置 F i 昏 1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mo d e l a n d a r r a n g e me m o f me a s ur i n g po i n t s 第 3期 左建平等深部煤矿采动诱发断层活动规律 监测点标号如图 1右上角所示. 2实验结果及讨论 根据开采设计 ,工作面实际每天进 6刀,进尺约 3 . 6 m.模型时间比采用 l l 2 ,即模型每 2 h的开采 为现场实际 1 d的开采.相似模拟中每 2 h采 1 次 ,推进 3 . 6 c m,即相 当于实际每天推进 3 . 6 m.模型长 4 . 2 m,而在相似模拟中实际开采长度为中间 2 . 6 m,两端 留 O . 8 m的煤柱.这样 ,整个模型开采 7 2次 , 相当于开采 7 2 d ;模型每开采 7 . 2 c m,进行 1次位移测量和数码相机照相 ,位移监测是通过经纬仪来实 现的,数码相机照相是为了观察全场变形和破坏情况 ,并且为了将来做数字散斑分析而用 ] . 工作面的煤体被采出后 ,采空区一定范 围内的围岩应力场将要发生变化 ,破坏 了原来的应力平衡状 态 ,使围岩应力状态重新分布.当煤体被采出后 ,上覆岩层质量分别由前后方及两侧煤柱、采空区垮落矸 石支撑 ,形成支承压力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应力集中区和卸压区相对应 ,在这一范围内的岩层将承受 拉伸和压缩变形,使岩层之间出现组合和离层运动,因而在岩层内部产生具有一定规律的裂隙,并且使岩 层发生断裂 ,当然 ,这与采空区的范围及采场附近的地质构造 如断层等 是息息相关的 ] . 在开采初期,由于直接顶的暴露面积还小,因此采空区的上覆岩层的弯曲变形也较小,上方只是非常 小的裂隙 ,甚至没有断裂带 ,这个 阶段 “ 三带” 断裂带、垮落带和弯 曲下沉带还没有形成.当工作面 推进了 1 4 . 4 m,直接顶初次垮落 ,但老顶不垮 落,这与现场实际较为吻合 ,与很多相似模型实验结果也 吻合.当工作面推进7 2 m时,在采空区上方形成断裂带和垮落带,而弯曲下沉带还不明显.由于此时离 断层较远,此时断层基本不发生 变化,采动对断层 的影 响很小 , 断层对断裂带和垮落带影响也很 小 ,此阶段断层不活化.当工作 面推进 l 1 8 . 8 m,直接顶暴露面 积逐渐增大 ,此时老顶也开始大 面积垮 落 ,断 裂带 逐 渐往 上 扩 展 ,并有离层现象.此时尽管工 作面离断层还有 2 5 m 时,由于 工作面支承压力的作用 ,断层下 盘也开始 出现断裂带 ,再结合后 面的监测可以看出,断层 已经开 始活化 ,如 图 2 a 所示.这 主要还是由于煤被采出后 ,采空 区有很大的空间,在深部高应力 的作用下 ,再加上超前支承压力 b d 图2 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岩层和断层活动情况 g . 2 I 1 1 e a c t i o n 0 f r 0 c k s t r a t u m a n d f a u l t d u r i n g f a c e mo v e me n t 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断层开始出现滑移错 动.从经纬仪测量的数据来看 ,这时断层附近有些点开始滑 动,有些点也没有滑动 图 3 a . 图 3为断层附近监测点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当工作面推经 l 3 3 . 2 m时 图 2 b ,此时采空区离断 层 F e 3不到 1 0 m.由于断层内部含有的断层泥具有较好的协调变形能力 ,此时在断层右上方的上覆岩层 的沉降变形大多被断层内部的物质所承受,即断层泥发生了很大的变形.由于采空区即将通过断层,此 时 ,断层 F e 3和 F e 2之问的直接顶并不马上垮落,因为上覆岩层的沉陷很多被断层所阻挡.但此时断层附 近开始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断层活化已较为明显 ,从 图 3 a 可 以看 出,监测点发生 了向右 的水平位 移 ,监测点 l 4 7和 l 4 8发生了约 1 c m的水平位移. 随着开采的推进到离开切 口 1 5 1 . 2 m时,正要穿过断层 ,如图 2 c 所示 ,此时断层完全活化 ,如 煤 炭 学 报 2 0 o 9 年第3 4 卷 音 \ 距开切眼距离 / m f a 距开切眼距离 /m f b 图 3 断层附近监测点 的水平和垂直位移 F i 昏3 r h e h o r i z o n t a l a n d v e c a l d i s p 1 a c e me n t 0 f mo n i t 0 r i n g p o i n t s n e a r t h e f a u l t 监测点 1 4 7和 1 4 8 发生了 2 c m左右的水平位移,由于监测点 l 5 6在 3条断层交界处 ,这个地方更容易发 生错动 ,它发生了近 5 c m的水平位移.通过不连续变形分 析方法 D D A计算 了此 时的应力场 ,如 图 4所示 ,可以 看出断层附近产生了应力集中 图中相互垂直 的白线代表 分别代表最大和最小主应力 ,计算中发现,这些积聚的应 力随着开采的推进 ,会产生 突然 的应力 释放 ,有可 能导致 很大的冲击荷载 ,因此当工作面通过断层时,需采 取一些 措施,如提高液压支撑压力.当开采继续推进并穿过断层 F e 2 后 ,由于断层 F e 2和 F e 3之问的岩层黏结力不强 ,再加 上断层承受了采 动影响和上覆岩层 自重作用,当断层 附近 的应力集中达到断层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先前活化的断 层也开始出现大的沉 降,直接顶开始垮 落 ,由于两 断层 之 图4 开采到 1 5 1 . 2 m时的应力分布 F i g . 4 T h e s t r e s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w h e n t h e f a c e mo v e s a t l 51 . 2 m 间岩石的强度较弱 ,当采空区达到一定范围时,例如采到 l 7 6 . 4 m时 ,F e 2和 F e 3之 间及 F e 2下面的岩层 产生突然的垮落 ,这时垮落的岩块较大 ,并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冲击.此时 ,由于采空区上覆岩层垮落,先 前的监测点随着岩层垮落会突然出现向左的水平位移 ,并且出现很大的垂直位移.由图 3 b 可以看 出, 在采空区还没穿过断层时,采空 区前方监测点的位移沉降很小 ,但当开采穿过断层后 ,图中的监测点出现 了较大的垂直位移.并且在采空区的上覆岩层中,离顶板越近,垂直位移越大;离顶板越远,位移越小. 在 3条断层的交点处 ,如图 2 d 中 A点 ,在该处附近产生很大的离层.由于本文 的相似模拟采用了固 定左右两端边界及底边 ,而上边加载 ,这种加载方式跟实际情况很相似. . 从 以上的实验看出 ,尽管断层滑移错动量很小 ,但由于所研究的断层及其周围岩层处于深部 ,周围受 到其它 围岩的限制 ,且深部有较大的水平地应力作用 ,这些 因素都在阻碍着断层的活化.由于采动影响, 这些断层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很小的滑移错动.从相似模型实验结果看,采空区离断层 1 5~ 4 0 m,断层开 始活化 如监测点 l 4 7 ,1 4 8 ,当采空区到达断层时,断层活动达到最大程度,本文的实验为 2~ 5 c m. 由于肉眼很难分辨出来断层微小的滑移错动 ,因此通过数字散斑相关对所拍摄的图片进行分析.数字 散斑相关方法 D i t a l s p e c k l e c o r r e l a t i0 n M e t h o d , D s c M ,或者称为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D i g it a 1 l m a g e C 0 r r e l a t i 0 n Me t h 0 d , D I c M ,最早是在 2 0世纪 8 0年代 由 Y a m a g u c h i _ 1 叫和 P e t e r s 等 相继独立提出来 的, 主要用于对材料或者结构表面在外载或其它因素作用下的变形场进行测量,通过对变形前后物体表面的2 幅散斑图进行相关处理来实现物体位移和变形的测量,它具有全场测量、非接触、光路相对简单、测量视 场可以调节、不需要光学干涉条纹处理、可适用的测试对象范围广、对测量环境无特别要求等突出的优 点,目前已在材料的力学行为测试与分析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J .笔者对图2 a 中方框区域进行了相 关计算 ,获得了工作面推进到 1 3 3 . 2 m 图2 b 的水平位移等值线,如图 5所示.从 图 5可以看出, 位移等值线在断层附近发生了错动, 呈马鞍形,这也近似表明断层附近发生了滑移错动.可见, 数字散斑 ∞ 0 第 3期 左建平等深部煤矿采动诱发断层活动规律 艇 \ 粪 i / 像素 图5 水平位移计算 F i g . 5 T h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0 f h o r i z o n t a l d i s p l a c e me n t 相关方法比经 纬仪测量有更 多的优点 ,它实现 了 全场位移的连续测量. 3 结 语 随开采进度 的推进 ,采动所形成 的岩体裂 隙 网络的分布区域逐步 向工作 面和上覆 岩层方 向扩 展 ,断层 的存在 阻碍 了裂 隙 向断 层下盘 的扩展. 通过经纬仪对局部监测点 的测量表 明,随着 开采 的推进 ,当采空区离断层 1 5~ 4 0 m时 ,断层开始 活化 如监测点 1 4 7 ,l 4 8 ,并且产生右向水平位 移 ,当采空区离断层 1 ~ 2 m时 ,断层水平位移达到右 向水平位移的最大值 ,为 2~ 5 c m.通过数字散斑 相关方法计算表明 ,断层附近的水平位移呈现出马鞍形 ,这也证实断层 附近发生 了滑移错动 ,且数字散斑 相关方法 比经纬仪测量的优点是实现 了全场的位移连续测量. 参考文献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 0 ] [ 1 1 ] 刘志军, 胡耀青.承压水上采煤断层突水的固流耦合研究 [ J ] .煤炭学报, 2 o 0 7 , 3 2 1 0 1 0 4 61 0 5 O . L i u z h i j u n , H u Y a o q i n g .s o l i d l i q u i d c 0 u p l i n g s t u d y o n w a t e r i n r u s h t h I _0 u g h f I u l t s i n c o a l m i n i n g a b o v e c 0 n 6 n e d a q u i { r [ J ] . J o u m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0 c i e t y , 2 0 o 7 , 3 2 1 0 1 0 4 61 O 5 0 . 于喜东.地质构造与煤层底板突水 [ J ] .煤炭工程, 2 0 0 4 1 2 3 4 3 5 . Y u x i d o n g .G e 0 1 o c a l s t mc t u r e a n d u n d e r g mu n d w a t e r 0 u t b u r s t f _r 0 m s e a m n o o r[ J ] . C o a l E n n e e r i n g , 2 O O 4 1 2 3 4 3 5. 周瑞光, 成彬芳 , 叶贵钧, 等. 断层破碎带突水的时效特性研究 [ J ] . 工程地质学报, 2 O o 0 , 8 4 4 l 1 4 1 5 . z h o u R u i g u a n g , c h e n g B i n f a n g ,Y e G u i j u n , e t a 1 .T i m e e 侬c t 0 f w a t e r b u r s t i n g i n f a u l t mp t u r e z o n e[ J ] .J 0 u ma l 0 f E n - n e e r i n g G e o 1 o g y , 2 o o 0 , 8 4 4 l 1 4 1 5 . 代长青, 何延峻.承压水体上采煤底板断层突水规律的研究 [ J ] .灰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o 3 ,2 3 4 69. D a i c h a n g q i n g , H e Y a n j u n .s t u d y 0 f n o 0 T f a u l t a g e ’ s w a t e r i n v a s i o n r e g u l a r i t y mi n i n g o n t l l e t o p 0 f w a t e r p r e s s u r e d[ J ] . J 0 u r - n a l o f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N a t u m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2 0 0 3 ,2 3 4 69 . 杨天鸿, 唐春安 , 谭志宏, 等. 岩体破坏突水模型研究现状及突水预测预报研究发展趋势 [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o 0 7 , 2 6 2 2 6 8 2 7 7 . Ya n g r j a n h o n g ,T a n g C h u n’ a n ,T a n Z h i h o n g . S t a t e o f t h e a r t 0 f i n ms h mo d e l s i n r o c k ma s s f _a i l u r e a n d d e v e l o p i n g t r e n d f 0 r p r _e d i c t i o n a n d f 0 r e c a s t 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 i n n l s h[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R o c k M 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7 , 2 6 2 2 682 7 7. P a t e r s 0 n M s , r 0 n g T F .E e r i m e n £ a l I _0 c k d e f 0 舢a t i o n - t h e b r i t t l e f i e l d[ J ] .s p r i n g e r , 2 o o 5 . Z u o J i a n p i n g ,Xi e He p i n g ,Z h o u Ho n g we i ,e t a 1 . T h e 咖 a l me c h a n i c a l c 0 u p l e d e f lf e c t o n f r a c t u r e me c h a n i s m a n d p l a s t i c c h 盯一 a c t e r i s t i c s 0 f s a n d s t o n e [ J ] . S c i e n c e i n C h i n a S e r i e s E T e c h n o l 0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2 0 0 7 , 5 0 6 8 3 38 4 3 . 王怀文 , 亢一澜, 谢和平.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 J ] .力学进展, 2 0 0 5 , 3 5 2 1 9 52 0 3 . wa n g H u a i w e n ,K a n g Y i 1 a n , x i e H 叩i n g . A d v a n c e i n d i t a l s p e c k l e c 0 r r e l a t i o n m e t h o d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J ] . A d v a n c e i n Me c h a n i c s , 2 0 0 5 ,3 5 2 1 9 5 2 0 3 . 涂敏.潘谢矿区采动岩体裂隙发育高度的研究 [ J ] .煤炭学报 , 2 0 o 4 , 2 9 6 6 4 1 6 4 5 . T u M i n . s t u d y o n t h e w t h h e i g h t o f s e p a r a t i o n f r a c t u r e 0 f m i n i n g r 0 c k i n P a n x i e盯e a[ J ] _ J o u m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0 4, 2 9 6 6 4 1 6 4 5 . Ya m a g u c h i I .L a s e r s p e c k k s t r a i n g a u g e[ J ] .J .0 f P h y s i c s Es c i e n t i f i c I n s t mme n t , 1 9 8 l , 1 4 1 1 1 2 7 01 2 7 3 . P e t e r s w H,R a n s 0 n w F . D i g i t a hm a g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i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r e s s a n a l y s i s[ J ] .0 p t . E n g . ,1 9 8 2 ,2 1 3 4 274 3】. 1 2 3 4 5 4 3 2 l 叱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