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采矿.pdf
第 2 5卷 第 1 期 2 0 0 8年 O 3月 采矿 与安 全 工程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M i n i n g& S a f e t y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2 5 No . 1 M a r c h 20 0 8 文章 编号 1 6 7 3 3 3 6 3 2 0 0 8 0 1 0 0 0 1 1 0 论科学采矿 钱 鸣高 ,缪协兴 ,许家 1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 工程学院 , 江 苏 徐州 2 2 1 1 1 6 ;2 . 林 ,曹胜根 中国矿业 大学 理学院 , 江 苏 徐州2 2 1 1 1 6 摘要针对我 国煤炭产业现状与产业特点, 提 出了科学采矿的理念 , 全面阐述 了科 学采矿的 内涵 以及实现科学采矿对煤炭成本与价格及国民经济的影响. 科 学采矿是指 实现既能最大限度地高 效 采 出煤炭 资 源而 又保证 安 全和 保护 环境 的开采技 术 , 科 学采 矿主要 包括 机械 化 高效 开采 、 绿 色 开采 、 安 全 开采及 提 高 资源 回采 率等 方 面. 为 了使 煤 炭 开采 业 健 康发 展 必 须 实现 科 学采矿 . 要 实 现科学采矿 , 必然要求实行煤炭完全成本化, 即煤炭成本应 包括生产成本 、 安全成本、 环境成本、 资源成 本 、 发展 成本 等 方面. 煤炭 完全 成本 化将 对 煤炭 价格 与 市场及 国民经 济产 生重 大影 响. 关键词 煤炭产业 ; 科 学采矿 ;高效开采 ; 绿 色开采 ; 安全开采 ;高回采率;完全成本 中图分 类号 TD 8 2 文献标 识 码 A On Sc i e n t i z e d M i n i n g QI AN Mi n g g a o ,MI AO Xi e x i n g ,XU J i a l i n ,CAO S h e n g g e n 1 .S c h o o l o f Mi n i n g En g i n e e r i n g,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8 L Te c h n o l o g y,Xu z h o u,J i a n g s u 2 2 1 1 1 6,Ch i n a; 2 .S c h o o l o f S c i e n c e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8 L Te c h n o l o g y,Xu z h o u,J i a n g s u 2 2 1 1 1 6,Ch i n a Ab s t r a c t Ai mi n g a t t he a c t u a l i t y a nd c ha r a c t e r o f c o a l i ndu s t r y i n Chi na,we pr o po s e t he i d e a o f Sc i e nt i z e d M i ni ng Sc M a n d r o un dl y e x po un d t h e c o nno t a t i o n o f s c i e nt i z e d m i ni ng a nd t he e f f e c t o f r e a l i z i ng S c M on c o s t a nd pr i c e o f c o a l a nd o n na t i o na l e c o no m y .The s c i e nt i z e d mi ni ng t e c hn ol o g y i nc l u de s e f f i c i e nt me c ha ni z e d mi ni ng,g r e e n m i ni ng,s a f e t y m i ni n g,a n d mi ni ng wi t h hi g h e xp l oi t a t i o n r a t e whi l e t he s c i e nt i z e d mi ni ng r e f e r s t o t he o ne whi c h c a n r e a l i z e t he c oa l m i ni n g wi t h t he hi g he s t e f f i c i e nc y on t he pr e c o nd i t i o n o f s a f e t y a n d e nv i r o nme nt f r i e nd l y . Fo r t he pu r po s e o f d e v e l o pi n g c oa l i ndu s t r y he a l t hi l y,t he S c M m u s t b e r e a l i z e d . I n r e a l i z i ng t he Sc M ,c o m p l e t e c o s t of c o a l i s ne c e s s a r i l y r e qu i r e d,na m e l y,pr o du c t i on c o s t ,s a f e t y c os t ,e nv i r on m e nt c o s t ,r e s ou r c e c os t ,de ve l op i ng c os t ,a nd S O on . The c o m pl e t e c os t o f c o a l wi l l ha v e a de c i s i v e e f f e c t on t he p r i c e a n d m a r ke t o f c oa l ,a nd o n na t i on a l e c o no my a s we l 1 . Ke y wo r ds c o a l i ndus t r y;s c i e nt i z e d mi ni n g;hi gh e f f i c i e nt m i ni ng;gr e e n m i n i ng;s a f e t y mi n i ng;hi gh e xp l oi t a t i on r a t e;c o mpl e t e c os t 1 煤炭 与主体 能源 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状况 , 2 0 0 5年能源结构是 煤 占 6 9 . 6 , 石油和天然气 占 2 3 . 8 , 水电和核电 为 6 . 6 .2 0 0 2年我 国煤炭探 明储量为 1 1 4 5亿 t . 我国常规可采石油总资源 1 1 4 . 9亿 t , 居世界第 9 位 , 人均为第 4 1位. 天然气 累计探明可采储量2 . 5 6 万亿 m。 , 居世界第 1 7位, 人 均为世界人均 的 5 . 随着勘探科学技术的发展 , 油、 气会得 到进一步增 加. 但总产量 1 . 8亿 t 左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至 2 0 2 0年缺 口达到 3亿 t 对外依赖达 6 O . 随着油 气在国外 的大量开发带来的是能源安全问题. 制约 我国经济发展 的突出瓶颈是能源. 能源中能比较主 动解决的是煤 炭.多年来 为保证 国民经济高速发 收稿 日期 2 0 0 7 0 9 1 7 基金项 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 项 目 2 o o 7 c B 2 o 9 4 o o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5 0 7 7 4 0 7 8 作者简介 钱鸣高 1 9 3 2 , 男, 江苏省无锡市人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从 事采 矿工程方 面的研究 E - m a i l mg q i a n c u mt . e d u . c n T e l 0 5 1 6 - 8 3 8 8 5 5 8 1 维普资讯 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第 2 5 卷 展 , 煤 炭 一直 是 在超 能 力生 产 , 2 0 0 6年生 产 2 3 . 2 5 亿 t , 占世 界 1 / 3 3 5 . 5 9 / 6 强. 有关 专 家预测 到 2 0 1 0 年产量 2 5亿 t , 2 0 2 0年 3 0亿 t , 2 0 5 0年煤炭在能源 中的 比重仍 要 达 到 5 0 . 但 主要 将 依 靠 生 态 脆 弱 运输成本高的中西部地区. 以煤炭作为主体能源, 在主观上是因为煤炭的 储量和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决定 了我 国煤 炭主体能源的地位.客观上 , 煤炭能否作为主体能 源,从开采技术上不仅仅为国家提供煤炭, 而是要 求安全能否得 到保障环境能否得到保护资源 回收 如何 即能否实现既能最大限度地高效采 出煤炭而 又保证安全和保护环境 的开采技术一即实现科学 采矿. 为实现科学采矿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为采矿的 完全 成本 . 2 煤炭开采的负外部性作用 一 般产业的科技水平直接与产品质量 、 数量和 市场 价格 有关 , 见 图 1 . 双/ 小干 经过物理或化学 一 产品质量与数量 H价 方法 改变加工对 1 J 象的 物理 、 化 学 L 一 工业 废弃 物 供 特性、几何形状 或 外观形成产品 影响环境 1 图 1 一 般产业 的特点 F i g . 1 Th e c h a r a c t e r o f g e n e r a l i n d u s t r y 煤炭产 业特 点为 见 图 2 图 2 煤炭产业的特点 Fi g . 2 Th e c h a r a c t e r o f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1 产 品是 自然资 源煤 炭 开采 业是 直 接从 自 然界获取产品, 煤炭质量决定于几十亿年地质作用 形成的沉积和变质过程, 而不决定于开采技术.由 于赋存条件 深度、 地质构造、 煤层厚薄及引发事故 的可能性等 不 同, 开采所采用 的科技含量会有很 大差别. 由此可见生产成本与所开采的难度有关 , 而开采技术水平仅与产品数量有关 , 而与产品质量 和市场 价格无 关. 2 对环 境 的影 响 由于 矿产 资源 与土 地 、 水 、 植被等环境要素紧密相关. 采矿将直接构成对它们 的破坏. 采矿会引起地面沉陷, 地下水系破坏, 排出 大量矸石和有害气体 , 以及很多难以处理对环境有 害 的废弃 物. 由于各 地 区 生 态环 境 的 差别 , 保 护 开 采后的环境费用 外部成本 也不同. 3 煤炭开采是高危行业 我国大陆是由众多 小型地块多幕次汇集形成 , 煤炭 赋存地质条件 复 杂 , 由此带来了高地应力、 高瓦斯 、 高地温等灾害 , 采动引起的高应力动力现象难 以预防, 客观上容易 发生严重事故.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又是人工开凿于 地层的有限空问, 有毒有害、 易燃易爆气、 固体 煤 尘 的混入, 人工调节十分困难 , 工作环境恶劣 , 属 于高危行业 , 百万 吨死亡率是衡量安全 的重要指 标. 因此井下工人越少越好 , 不应该将其视为解决 劳动就业 的场所, 并且安全费用在成本中应该 占很 大 比例 . 统计表明, 国有重点煤矿中, 地质构造复杂或 极其复杂的煤矿占 3 6 , 地质构造 简单 的煤矿 只 占2 3 ;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或极其 复杂 的煤矿 占 2 7 , 属 于简单 的只 占 3 4 . 根据煤炭产业特点, 煤炭企业管理首先遇到的 问题 是 用 于煤炭 开采本 身 的成本仅 占一 部分 , 大量 的 费用是保护资源、 环境和安全的外部成本. 管理不 善成本中将不包括这些难以商品化的各项费用, 使 内部成本外部化一形成不完全成本和低廉 的煤炭 价格. 同时也使资源输 出地承受外部成本而导致经 济得不到发展 , 成为“ 资源陷阱” . 经济学提 出“ 市场失灵” 的一种表现是“ 外部 性” 一指一种消费或生产对其他由于消费或生产产 生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直接效应. 由于煤炭 产业 的 特点 , 在管 理 失 控情 况 下 , 乡 镇煤矿为了扩大赢利空问和经济状况差 的国有煤 矿为了生存 ,就采取 以牺牲安全、 采肥丢瘦和破坏 环境而获得低成本 如成本仅为 5 5 元/ t , 煤炭回收 率为 1 0 ~1 5 , 高死 亡率 , 从而将 内部成本转 化为社会成本, 而在同样条件下的国有重点煤矿生 产成 本 达 到 1 5 0 ~ 2 5 0元 / t , 由此 也 形 成 了不 公 平 竞争 . 显然 , 采 矿 工程 是 以科 学 开 采 为基 础 , 是 以实 现安全、 保护资源和环境等全部为采矿工程学科的 基础 . 为实现科学开采所支付的总费用为完全成本. 3科学采煤的主要方面 我国煤炭的开采量已经超过世界的 1 / 3 . 而且 维普资讯 第 1期 钱 鸣高等 论科学采矿 3 开采条件差别很大 , 因此在煤炭开采的科学与技术 方面理应处 在世 界的前沿. 即不仅 要达到世 界水 平 , 而且要解决世界上没有解决 的问题. 实现科学 采矿是采矿者 的责任. 实现煤炭科学开采的技术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 方 面. 1 机械化开采以提高效率 ; 2 保护环境 ; 3 安全 生产 ; 4 提高资源采出率 ; 5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以降低成本. 若不在这方面进 行管理 , 必然 不是科学采 矿, 而是在利益驱动下 的野蛮采矿. 因此 , 煤炭工业的科学技术与管理就是要实现 安全 、 清洁和节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 . 1 煤炭 生产机 械化 由于井下的工作环境 , 煤炭开采健康发展的重 要标志是机械化 , 可降低 劳动成本 和百万 吨死亡 率. 高度机械化 的矿井 , 劳 动成本仅 占 2 ~3 , 中等可达 1 2 ~1 6 9 / 6 , 差 的占 3 O 9 / 6 以上. 根据国有重点煤矿采煤 机械化程度与百万 吨 死亡率统计表明[ 1 ] 机械化程度和装备水平 越低, 安 全情 况越 差 , 见 图 3 . 褥 6 z }丑 0 3 5 4 5 5 5 6 5 7 5 8 5 机械化程度 % 图 3 国有重点煤矿采 煤机 械化程度 与百万吨死亡率关 系 Fi g .3 Th e r e l a t i o ns hi p be t we e n me c ha ni z e d gr a de a nd de a t h r a t e i n s t a t e - r u n c o a l mi ne s 全国平均采煤机械化程度仅 4 5 , 国有 重点 为 8 2 . 7 2 9 / 6 , 乡镇煤矿几乎 没有机械化开采 , 全 国 约有 2 0 0万以上的矿工还在从事手工采煤. 由于地 质条件复杂生产规模不同, 因此需要各类机械满足 采煤的要求. 驱动企业 机械化 的动力是不断提高的劳动和 安全事故补偿成本. 3 . 1 . 1 国有重点煤矿的高效生产 全国极少数矿井 已建成世界一流 的高产高效 矿井 , 为煤炭工业作 出了榜样. 1 神东矿区 2 0 0 5年产量达 1亿 t , 职工总数 7 5 0 0 人 , 全 员 工效 1 1 9 t / 工 , 是 美 国 平 均 水平 4 1 . 7 3 t / 工的 2 . 5倍 , 是 国有重 点煤矿 3 . 7 3 9 t / 工 的 3 1 倍. 其中哈拉沟煤矿全员 工效达到 1 8 9 t / 工. , 矿井控制系统实现 了自动化. 2 我国研发的放顶煤开采技术在很多矿井实 现 了高产高效. 如兖州东滩煤矿年产原煤 8 0 0万 t , 一 井一放顶煤工作面, 年产 6 0 0万 t , 回采工效 3 0 0 t/ 工 , 原煤生产工效 1 8 ~2 O t / 工. 潞安王庄煤矿 4 3 2 6放顶煤工作面, 最高月产量达 3 5 . 3万 t . 潞安 矿业 集 团 , 2 0 0 3年 产 量 1 7 0 0万 t , 原 煤 生 产 工 效 1 3 . 4 8 4 t / 工. 3 薄煤层开采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 辽宁铁法 煤业集团使用国产的液压支架 , 德 国 D B T公 司生 产的刨煤机和 电液控制 系统 , 在煤厚 1 . 5 m 时平 均 日产 3 7 1 2 t , 最高达 6 4 8 0 t , 生产能力可达 1 2 0 ~1 5 0万 t / a . 它也是实现薄煤层无人 工作面开采 的前 奏. 枣庄 田陈煤矿用国产综采设备 开采 1 . 1 m 的 煤层 , 最高 日产达 3 5 0 4 t , 基本达到了年产百万吨 的能力 . 新汶对薄煤层进行 了钻采法试验 , 取得一定成 效. 4 最近发展 的短壁和房柱开采机械对提高矿 井残 留煤柱回收率有益. 3 . 1 . 2 乡镇煤矿面临发展机遇 处在地方经济不发达的乡镇煤矿 , 在产权不清 晰 、 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大量使用工资低廉的农民 工 , 从 而阻碍 其 发展机 械化 .因此 必须 有 有效 管理 办法 , 使其实行科学采矿. 因此机械化 、 自动化开采是矿业科学发展的根 本性指标. 我 国是煤炭资源和生产大国, 必然要先进的煤 炭机械以适应高度机械化矿井的使用 , 而且要形成 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 , 以便在特定条件下使用 如 薄煤层; 在煤与瓦斯突出厚煤层本层采解放层等 . 随着乡镇煤矿的整顿和走上正规化 ,必然需要发 展各种能力与形式的采煤机械与我 国复杂地质条 件相匹配.目前我国煤炭机械制造远远不能满足 实际需要. 3 . 2煤 炭 开采 环境保 护 3 . 2 . 1 认 识 、 理 念 、 基 础 和原 则 1 认 识 ① 环境是一种资源 自然环境是亿万年来 自 然力作用的结果. 破坏后很长时间得不到恢复, 因 而具有不可逆性. 矿产资源与土地 、 水、 植被等环境 要素紧密相关.大规模地采矿将直接构成对环境 的威胁和破坏. ② 环境容量 环境通过各种各样过程转化人 维普资讯 4 采矿 与安全工程学报 第 2 5 卷 类 生产 和消费产 生 废 弃物 的能 力称 为 环 境 的 自净 能力. 2 理 念 根 据矿产 资源 开发 的正负价 值两 面性 , 应遵循 自然规律, 尊重 自然意志, 在人类 向自然索取的同 时, 时刻不忘 回馈 自然和养护 自然 , 从而在人类 和 自然之间建立起复合的生态平衡机制. 3 基 础 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直接与采动后岩体运动有 关 , 没有 岩层 运动 也 就 没有 环 境破 坏 , 因此 研 究 开 采后 岩层运 动规 律是保 护矿 区环 境 的基 础 , 如 图 4 所示 . 岩层结构与 关键层运动 l 形成环境 l 影响 I 形成 应力场改变, 1 离 层 和 形 成 应 力 集 中 区 裂 隙 场 及 其 对 结 构 面 的 作 用 { 1 l l 瓦斯向 离 J 改变地下 l 冲击地压 工作面和 层区、采空区 I 水的 分布 I ] 与动力现象 巷道维护 和 工 作 面 涌 出 l I 与 流 向I 一 1 ⋯ _ / ~ 『 一 安 全 问 题 J 1 地表沉陷 U 煤巷支护 J 建筑物下充填, 土地复垦等{ ~} 少出矸石 图 4 煤矿开采安全 、 环境与岩层运动的关系 Fi g. 4 Th e r e l a t i on s hi p a mon g mi ni ng s a f e t y, e n vi r on me nt a n d s t r a t a mo ve me nt 4 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力求在环境损害最小状态下达 到最 大的 资源 回收率. 即 如何在损害环境最小的状态下取得最大量 的资源环境损害/ 单位资源一 最小. 过去 由于环 境 资源 没有 进 入 经济 系 统 的分 析 过程 , 导致 环境不 断恶 化 , 环 境 资源 稀 缺程 度 不 断 提高 , 由此生产与环境协调的技术创新就成为社会 的、 甚至市场的必然需求. 因此, 必须形成矿区环境容量和环境评价体系 等计算方法. 3 . 2 . 2 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体系 要 实现 资源与 环境协 调 绿 色 开采 , 其 技术 途 径有 引 1 实施 保水 开采技 术进行 水 资源保 护 ; 2 实施充填与条带开采技术以保护地表建筑 物 , 同时实施塌陷区治理一土地复垦 ; 3 实施 少 出矸 石技 术 煤 层 巷道 支护 , 矸 石井 下充填 ; 或者矸 石地 面利用 制砖 , 作复 垦材料 等 ; 术 ; 关 键 层 理 论 4 全面实施瓦斯抽采一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技 5 地 下气化技 术 . 其技术体系如图 5 所示. 岩层移动 l 排放矸石 地下水l 瓦斯卸压流动、 流失与l 瓦斯事故与排放 突水事故 I瓦斯污染环境 謇 I厂 士 端筑 犟 物 损 害 1L ; 1 磐1 I i I l 绿色开采技术体系 图 5 绿色开采技术体 系 Fi g . 5 Th e s y s t e m o f g r e e n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3 . 2 . 3瓦斯 煤层气 抽采 低透气性煤层气 瓦斯 是吸附在煤炭上难于 采集 、 资源密集度低 的伴生资源. 利用必然要进行 的井下工程先采瓦斯 , 而后采煤 以及利用岩层采动 采集释放的瓦斯是最经济而有效的办法. 1 认识 过程 瓦斯是灾害煤矿重大灾难源是瓦斯, 因此对 瓦斯的定义是 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 为主的有害气体. 瓦斯是 能源 1 m。瓦斯 的发热 量 为 3 5 . 6 MJ , 相 当于 1 . 2 k g标 煤 , 可 发 电 3 ~ 3 . 5 k W h . 在 陆上烟煤 和 无 烟 煤 田 中, 埋 深 在 3 0 0 ~ 2 0 0 0 I T I 范围内的资源有 3 1 . 4 6万亿 I T I 。 , 相 当于天然气储 量. 低透气 性 瓦斯是 吸附在煤 炭上难 于采 集 、 资源 密集度低 的伴生 能源 瓦斯 大部分 吸附 于煤 炭 8 0 ~9 0 ,游离瓦斯仅 占 5 %~1 2 . 大部分 煤层 透气 性低 0 . 0 0 5 ~0 . 1 m / MP a d 很 难 抽 离. 以瓦斯 含量 2 O m。 / t 煤计 , 相 当于 1 0 0 0 k g中 含有 2 4 k g标煤 , 全部发电价值仅为 3 0 ~5 0元的 伴生物, 比吨煤的价值低几十倍. 2 治理和利用瓦斯的科学技术难点 瓦斯的解吸技术 瓦斯在煤体上 的吸附主要 受压力 和温度 影 响. 当压 力减 小 或温 度升 高 时 ,吸 附瓦斯转化为游离瓦斯 , 形成解吸 , 因此如何形成 瓦斯解吸的压力和温度环境另一办法是置换. 最 近 , 美 国在抽采瓦斯时, 注入 C O 使瓦斯抽采量提 高, 有时产量可 以增加 1 0倍. 但 C O 对采煤有什 维普资讯 第 1期 钱鸣高等 论科学采矿 么影 响 回收技术采集的瓦斯 , 尤其是采空区中混有 空气 , 其中氧气是危险的助燃物 质, 因而成 为含 氧 煤层气 , 为输送 和利用形成阻力 , 只能就地使 用或 放空.因此低含量 瓦斯 的利用 和提纯就成为关键 技术. 目前在 4方面进行研究 变压吸附; 膜分离 ; 燃烧脱氧和低温精馏分离. 我国采用低温分离将瓦 斯从含氧煤层气中分离和液化获得成功 , 问题还在 成 本. 对大部分低透气性煤层 , 即使瓦斯含量相对较 高, 其抽采难度 和利用 成本都不一 定具备商业 价 值. 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解决安全和环境的社会 效益 . 3 两种抽采方式的争议 ① “ 先地面采气 , 后地下采煤” 条件是煤层气 透气性好 , 在煤炭开采以前在地面钻井抽采瓦斯. 即使如此 , 一 口井投资 2 6 0万 , 日产气仅 2 0 0 0 m。 , 抽采半径小. 一 口天然气井 日产量可达数百万 m。 , 煤层 气 水 平 井 在晋 城 也 为 2 ~3万 m。 / d .地 面 采 气 4 0亿 m。 , 投资 1 2 0亿 3元/ m。 还存在着很 大 风 险. ② “ 先利用井 下工程抽采 瓦斯 而后采煤” 我 国大部分煤层透气性极低, 按照美 国标准 , 地面抽 采瓦斯时煤层透气性不得低于 0 . 9 8 7毫达西 , 因此 在我国大部分不能先在地面采集. 因此形 成“ 利用 必然 要进行 的井 下 工程抽 采 瓦 斯而后采煤” 是最经济 而有效 的办法. 其方法是在 本 层 打排孔 抽 采 , 利 用岩 层运 动解 除应 力抽 采采 空 区和废弃矿井释放的瓦斯 和回风井 回收瓦斯技术. 这样采气 1 5亿 m。 , 投 资仅 为 9亿 0 . 6元/ m。 , 是 地面采气的 1 / 5 , 而且风险小. 应该说大量的瓦斯是 由排风井排 出的低体积 分数 0 . 5 ~1 瓦斯 ,如何 回收利用风排低含 量 瓦斯应 该进 行研 究 和试验 . 以德国为 例 煤 与瓦斯共 采 据 1 9 9 8年统 计 , 德国全年煤矿瓦斯产量达 1 0. 7亿 m。 , 其 中 生产 矿井抽 采 3. 7 2亿 m。 3 6 . 5 , 通 风井 回收 4 . 6 7亿 m 。 4 5 . 8 , 报 废 矿井 回收 1 . 8亿 m。 1 7 . 6 , 实质上包含 了煤 与瓦斯共采 的 3项技 术 . 3 . 2 . 4 保护水资源 科学 问题 开采 引起 大范 围岩 层移 动所 形成 的 裂隙场的形态及其对地下水系渗漏、 流动和对水资 源 和生态 带来 的影 响. 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 , 且水资源与煤炭资 源成逆向分布. 大概 有 7 0 的矿 区缺水 , 尤其是 “ 三西地区” 缺水更为严重 , 大量使用地表水和地下 水将对当地生态产生严重影 响. 对 于缺水地区, 保 护水资源将是煤炭开发与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开采对水资源的影 响随地区和上覆岩层隔水 特性 而异 1 在一些地 区可 以进行河湖海下采煤, 显然 这 些地 区开 采对水 文 地质影 响 不大 ; 2 在 一些 地 区 如我 国东部 开 采 后地 面形 成 水 洼 , 说 明上覆 岩层 隔水 良好 ; 3 在一些 地 区 如我 国中西 部 开 采后 地 面形 成塌陷, 但并不积水. 此时就有可能造成水文地质 的改变, 甚至地下水的流失 , 而且影 响植被和荒漠 化 . 几点认 识 1 保水开采必须研究开采后岩层运动对水文 地质 变化 的影 响. 2 在我 国西 北地 区必 须研 究 所 开采 的岩 层是 否有 隔水 带 , 开采 对地 下水 的破 坏形成 的漏 斗 以及 在降雨水后的恢复过程. 开采对岩层裂隙以及地形 的改变 , 由此 对地 表 水 、 地 面植 被 以 及地 下 水迳 流 的影响 , 甚至要研究再造隔水带的可能. 3 依 此理论 有 助于 明晰 地下 水是 全 部流 失 还 是保存在更深的岩层内 , 形成地下储水层而后再利 用 . 3 . 2 . 5 减沉 技术 减沉技术是力学研究 的范围,长时 问用统计 的办法 描述 岩层 沉 降. 随着 开 采 向深 部发 展 , 原 有 的办法已难 以使用. . 为此要形成开采影响预测 、 减沉技术 的力学原 则和一套设计方法以解决控制对象 地面和建筑物 等 和煤柱及充填体 的稳定性. 采矿最大 的环境破坏是地面沉陷, 对我国东部 地区, 直接破坏 良田. 其处理办法是 复垦和减沉. 大量破坏的农 田要依靠复垦解决. 而建筑物下则要 依靠减沉 一条带与充填开采解决. 建 筑物 下条 带 充 填 开采设 计 的原则 是 构建“ 条带煤柱 充填一 上覆岩层一 主关键层” 结构体系. 关键层理论对建筑物下开采设计 的原则为 判 别上覆岩层 中的主关键层位置 , 在对主关键层破断 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 通过设计条带煤柱 充填 或对覆岩离层注浆等技术手段 , 保证主关键层的破 断和变形在建筑物允许范围之 内, 达到减沉 目的. 我国东部地区, 建筑物下 的呆滞煤量很大 ,因 维普资讯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第 2 5 卷 此利 用矸石 和其他 废 弃 物充 填来 置 换 煤 炭势 在 必 行. 充填技术是成熟的技术.煤矿研究 的主题应 该是如何降低充填成本和选择各类充填置换方法 以换 取最大 的利益 . 3 . 2 . 6 矿井矸石处理与利用 科学 问题 由于煤 矸 石 对环 境 的 恶劣 影 响 , 应 该首 先实行 矸 石 在 井 下 处 理 . 其 次 是 进 行 矸 石 利 用. 从开采技术而言, 要多开煤巷和发展矸石井下 充填技术 , 随之而来就是如何应用矸石充填来置换 煤炭 , 涉及到矸石充填的密实度 、 煤柱 的稳定性和 地 面控制 等问题 . 煤矸石给 自然环境造成 的灾害主要表现在 以 下几 个方 面 一是 大 量 占用 土 地 面积 ; 二 是 对 自然 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 煤矸石中的硫被雨水浸湿后加 速氧化过程 , 能引起煤矸石 山的燃烧, 生成 S O 等 大量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粉尘, 从而对周围的环境 和 地表水造成严重 的污染 ; 三是引发矸石山滑坡、 崩 塌等 , 造成地质灾害. 值得提出的是最近邢台等矿业集团, 为了矸石 不上井 , 用矸 石在井 下直接充填废 旧巷. 他 们于 2 0 0 4年 自行设计 与制 造 了井下 巷道 矸 石输 送机 和 井下巷道抛掷矸 石后减少沉降的注浆充填机械 , 在煤矿井下处理矸石 , 对形成绿色矿山有重大意 义. 认识 鉴于全部充填将提高开采成本, 因此矸石充填 主要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 附带利用其置换煤炭. 应该研究矸石充填 的密实程度对控制地面沉 降的 作用及其对煤柱稳定性的影响. 我国开采条件的多样性 , 导致煤炭“ 绿色开采 技术” 是永恒和必须的主题 , 也体现其复杂性与前 沿性 . 不仅要形 成各项 技术 , 而且要 估算 其在成 本 中 的 比例 . 3 . 3煤 矿安 全生产 统计 表 明 。 ] , 乡 镇 煤 矿 占 总 死 亡 人 数 的 7 O , 国有地方占 1 5 , 国有 重点 占 1 5 . 顶板与 瓦斯事故死亡人数 约 占总死亡人数的 7 O %左右, 死亡人数 中 乡镇煤矿占 7 O 以上, 国有地方和 国 有重点各占 1 0 以上, 其 中瓦斯 事故国有重点较 大. 2 0 0 5年瓦斯死亡 2 1 5 7人 , 冒顶 1 9 9 5人, 水害 5 9 3人 , 运 输 5 5 9人 . 2 0 0 6年 死 亡 4 7 4 6人 , 百 万 吨 死亡率为 2 . o 4 , 比 2 0 0 5年下降 2 7 . 4 %. 我国不 同 类型煤矿事故对比见图 6 . 2 0 0 4 年 全国2 0 亿 t , 死亡6 0 0 0 人, 百万吨 死亡率为3 国有煤矿产量 占6 1 %, 死亡1 7 4 6 人, 百万吨死亡率为1 .4 二二F 全国高产高效矿并 j 1 7 7 处 含瓦斯大的 矿并产量5 .6 亿 t , 百万吨死亡率0 .0 6 治理对象 南方1 0 省产煤近 2 亿 t , 死亡3 0 0 0 人, 占全国的1 / 2 , 百万吨 死亡率为1 5 全国 乡镇煤矿产煤为 总产量的3 9 %, 死亡 4 2 6 3 人, 占全国的7 0 %, 百万吨死亡率为6 地质条件差 瓦斯与地应力复杂 , 经济状况不好, 很易 引发大事故 图 6 我国不同类型煤矿事故的对 比 Fi g.6 Comp a r i s o n of d i f f e r e nt t yp e s o f a c c i d e n t i n Ch i n e s e c o a l mi n e 安全 是个 系统 工程 , 需 要 科 学技 术 、 劳 动者 和 干部的素质和管理等方面的保障. 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 矿工的劳动将一步得到 尊重, 待遇和安全费用都会进一步增加 , 必然导致 安全 自然条件差矿井的关闭和发展高产高效矿井 的建设. 我国煤矿事故最多的是乡镇小煤矿, 而南方各 省煤矿事故尤多 , 南方十省由于地质条件复杂 , 开 采技术难度大, 科技人员缺乏 , 煤矿机械化程度低 , 安全装备落后 , 矿井生产规模 比较小 , 小煤矿居多. 南方十省煤炭产量 2亿 t , 死亡却 占全 国的 1 / 2 . 湖 南 2 O O 3 年生产煤炭 4 8 0 0万 t , 死亡 6 0 0人 , 而兖 矿 出相近 的煤 , 仅 死亡 6人. 2 0 0 5年 , 我国 1 9 7处煤炭产量 6 . 3亿 t , 百万 吨死亡率 0 . 0 4 . 根据煤层安全生产条件, 有些矿井 的安全费用在吨煤成本 中达到 5 2元. 据调查我国 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欠帐曾高达 6 8 9 亿元. 显然 , 为了保证安全 , 必须根据矿井条件 , 安全 费用 在成 本 中必然 占重要 地位 . 而且 随着 和谐 社会 的建设, 矿工的劳动将一步得到尊重 , 安全的要求 更高 , 若要使煤炭行业脱离高危行业 , 安全费用在 成本 中所 占比例更高. 安全 生产 的决 定 因素是 1 决定于煤层赋存 的致灾条件 ; 2 决定于有否解决灾害的技术能力与装备 ; 3 劳动者 和技术 干部 的素质 ; 4 行业 与企业 的经 济环境与 管理 水平 . 安全 事故分 易控 和难控 两类 易控 不 安 全 因素 目前 面对 大 量 的死 亡 事故 维普资讯 第 1 期 钱 鸣高等 论科学采矿 是 冒顶事故 , 从技术上只要开展机械化开采和推广 支护质量检测可 以顺利得到解决. 难控制 的不安全因素 煤层的赋存条件决定 了煤矿开采时对安全控制的难易程度, 如采矿 的动 态过程导致应力场的不断变化 , 高应力及其形成的 能量是发生动力的根源,若遇到地质 变异及小 构 造等地质缺陷时很容易发生事故; 高瓦斯且我 国煤 层透气性低 , 难于抽采.因此对这类矿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