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pdf
第3 8 卷第4 期 2 0 0 s 年 总1 5 5 期 西北地质 N o R T H W E S T E R NG E o I 。O G Y V 0 1 .3 8N o .4 2 0 0 5 S u m1 5 5 文章编号1 0 0 9 6 2 4 8 2 0 0 5 0 2 一0 1 0 8 一0 5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 徐友宁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 1 0 0 5 4 摘要介绍了矿山环境地质与矿山地质环境及其关系,论述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类及其特点,以及 矿山环境地质学措革及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需要加强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研究内容 中图分类号x 2 4文献标识码A 1 矿山地质环境与地质环境 矿山地质环境 m i n eg e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是指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准备开采的矿山及其邻 近地区的岩石图表层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分 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一个相对独立 的环境系统。这个系统是以岩石圈为依托,矿产资 源开发为主导,不断改变着地球表面岩石圈自然环 境平衡的地质环境“] 。 矿山环境地质 m j n ee n 讲f o n m e n t a 】g e o J o g y 主 要运用环境地质学的有关理论、方法,研究矿产资 源开发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与地 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以及由此产生、 引发和加剧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旨在合理开发利 用矿产资源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减轻和 减少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负面影响,促进矿业可持 续发展为目的一门新的学科o ] 。可见矿山环境地质 学一方面研究矿山地质环境性质、变异对矿业生产 和人居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矿产资源开发 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从上述定义及其内涵来看,矿山环境地质研究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的主要对象是人类赖以存生与发展的局部地质环 境,即矿业活动场所及周边的地质环境。而矿山地 质环境随矿业活动时间、强度而变化,是一个复杂 的、动态的变化系统。良好的地质环境有利于矿业 的正常生产,脆弱的或恶化的地质环境必将影响和 制约矿山正常生产。矿山环境地质 学 研究的内 容包括两个方面 1 研究矿山原生地质环境质量和容量,预测 评价原生地质环境对矿山建设、开采和人居生态环 境的负面影响,从而为矿山建设选址布局、尽可能 避开具有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保证矿业正常持 续生产。 2 研究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过程中及闭坑后对 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形成 条件、诱发因素、形成机制,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质 量或环境地质问题评价,预测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危 害程度,控制、预防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发生与发展, 保护矿区地质环境,减轻矿业环境地质问题危害程 度,促进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与矿山环境地质是两个派生的称 2 0 0 5 一l o l O ,修回日期2 0 0 5 一l l 一2 3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耳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研究,编号2 0 0 1 1 2 3 0 0 0 3 、典型矿山地质环境调 查方法研究编号2 0 0 3 1 2 3 0 0 3 0 及大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铡技术要求,编号2 0 0 3 2 0 1 9 0 0 3 徐友宁 1 9 6 3 - .男,高级工程师,在读地球环境科学博士,主要从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工作,发表相 关论文1 6 篇。E m a i l k s d z h j s o h n .c o m 万方数据 第3 8 卷第4 期 棘皮宁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 谓,相应来自于“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两个 术语。目前有关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两个术语 在使用过程中,混用的现象较为常见,甚至同一篇 文章中时而用“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时而用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诸如此类还有“矿山 地质环境问题”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等等,笔 者认为欠妥。原生地质环境是自然地质作用形成发 展的结果,人类活动亦称人为地质作用对原生地质 环境作用并且与原生地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导致 原生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变化后的地质环境称之为 次生地质环境,对应的人类矿业开发区的地质环境 称之为矿山地质作用 剥蚀、搬运作用、弃土堆渣 的堆积作用、塑造人工地貌、改表地应力平衡、褥 染改表地球化学场等 ,矿业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称 之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的范围是矿业活动及 其影响区,其主要对象是矿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矿 山环境地质问题。依据其评价着眼点的不同,可有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和矿山地质环境 质量 评 价。前者是在划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种类指标等级 的基础上,直接以“问题”的多少、严重程度作为 评价对象,其矿山环境地质同题评价结果分为“极 严重”、“严重”、“中度”和“轻度”四级。鉴于 “问题”是一贬义词,也可用“质量”这一中性词来 表达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借助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种类指标等级来表征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优 劣,采用的是“无问题则优的原则,,[ “,即矿山环境 地质问题愈多、愈严重,则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则差, 其评价等级分为“极差”、“差”、“较差”和“较 好”四级。无论其评价结果等级用何种方式表述,问 题“极严重”、“严重”,质量“极差”或“差”者, 只要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则有向“较轻”或“较好”方 面转化;反之,可能有向坏的趋势转化。可见,在 此意义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与矿山地质 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具有等同的意义,是恰当的表述 术语。 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特点 2 .1 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引发、产生和加剧的矿山环境地 质问胚众多,其类型、表现形式、严重程度等,与 开发的矿产资源种类 石油天然气、煤矿、金属矿 产,石材类、水泥灰岩类、卤水盐矿类等 、开发方 式 露天、井工开采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山地型、 黄土高原型、戈壁沙漠型、平原盆地型 、开采规模 等因素密切相关⋯。分类问题在任何学科发展进程 中都是前沿课题,它标志着一定时间内学科发展的 水平,分类的原则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就有 不同的分类方案和分类系统,科学性是前提,实用 性是灵魂。本文以矿业活动导致的结果作为分类依 据,依据公益性、基础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保护 的目的出发,将其分为生态破坏、地质灾害和环境 污染3 大类型及众多的表现形式 表1 J 。 表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 T a b .1T h ec I a s So fm i n ee n v l r o n m e n t a lg e 0 1 0 9 i cp r o b l e m s 类型划分主要表现形式 土地与植被压占与破坏、疏干排水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地表水水量减少、地质遗迹破坏、地形地貌 生态破坏 改观、人文风景景观破坏等 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抄化、尾矿库溃坝等 环境樗染 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1 生态破坏废石、贫矿、尾矿、冶炼废渣 长期堆放压占土地、林地草地资源;采矿疏干排水 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河流断流,矿区水资源破坏; 国道、铁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及城市周遍、旅游风景 区内露天采矿,造成风景景观和地质遗迹破坏等。 2 地质灾害矿业活动强烈地改变了矿区的 应力平衡系统,使得矿区成为地质应力变化最集中 的区域,因而引发各种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 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3 环境污染矿山废渣、废水和废气是造成 万方数据 西北地质Ⅳ0 R 丁H w 朋7 1 E 凡 fG E O L D G 矿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煤矿、各种金属、非 金属矿山酸性排水,“三废”中有毒、有害物质 铜、 铅、锌、砷、镉、六价铬、汞、氰化物 以及C O D 、 B D 。、悬浮物、石油类、苯类、多环芳烃等未经达 标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人河流、湖泊中,使 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农作物受到污染,进而导 致人体食物链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 2 .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点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在矿业活动中直接产生、 引发或加剧的环境问题,是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 影响超过了矿山地质环境容量而出现的对矿业正常 生产和人居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地质现象,是矿区 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矿业活动地质作用的共同结 果。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与一般的环境地质问题最 突出区别在于采矿活动是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主导 作用和激发因素,其范围主要限于采矿及其加工区。 主要特点 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严重程度随开 发的矿产资源种类、地域、开采方式的不同而异。如 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发生在地下煤矿开采区, 东部平原区塌陷区易形成积水区,破坏农田或造成 地表建筑物破坏;而在陕北毛乌索抄地则造成浅层 地下水含水层破坏。植被枯死、土地沙化则成为最 主要的环境问题{ 在黄土沟壑边部或低山丘陵区诱 发山体开裂,链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矿业活动诱发、生 产和加剧的,具有多次重发性。如,陕西潼关金矿 区采矿弃渣随意堆放在高陡山坡、峪道中,1 9 9 4 年、 1 9 9 6 年发生两次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目前泥石流 隐患依然严重。 3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影响范围往往超越其采 矿及其加工区,其环境污染往往随水流而影响流经 的流域。 4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多样,表现形式多 样,既包括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其他人类经济 活动共有的地质灾害外,还包括了矿山特有的地质 灾害,如,采矿塌陷、尾矿库溃坝等;同时包括了 矿山水、土、大气环境污染。具有危害严重,影响 持久,以至于矿山闭坑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影响。 5 无论原生地质环境还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变 化的地质环境对矿山正常生产的制约关系明显。 6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好坏受国家法律政策影 响明显,即有很高的可调控性。矿产资源开发不可 避免会对地质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只要有法可依、依 法监管到位,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会大 大降低,这已为国内外众多事实证明。矿山地质环 境恶化源于不合理的矿业开发活动和没有采取必要 的治理措施,其另一解决的途径是依靠矿业经济发 展来改善矿区生态地质环境。 3 矿山环境地质研究与发展 3 .1 矿山环境地质研究沿革 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大规模、高 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已成为矿区最活跃、最显 著的地质作用,是矿区地质环境加剧变化的“催化 剂”,愈来愈强烈地影响、改变着矿区地质环境,这 种变化一旦超出了矿区地质环境容量,就会引发许 多突发性地质灾害,产生累积性的重金属环境污染 等,从而破坏人一地和谐关系,危及人类的生存与 发展。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科学发展,迫切要求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的同时,保护好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业健康发展, 这就催生了一门专门以研究矿山地质环境为主要内 容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矿山环境地质学。 当代科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 透、交叉、融合“] ,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依据其研 究、对象和内容不同,向高度分化或高度综合两个 方面前进,加之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危 害性日渐严重,专门研究矿业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 的学科成为必然“] 。1 9 8 0 年第2 6 届国际地质大会 上提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宣言,标志着环境地质学兴 起。2 0 多年来环境地质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其 研究领域广泛,专业化趋强,从而也正向许多分支 学科发展。王思敬 1 9 9 s 年 认为初具轮廓或正在 发展中的分支学科,主要有环境水文地质学、环境 地球化学、灾害地质学、城市环境地质学、矿山环 境地质学等,以上分支学科,虽然研究内容部分交 叉,但都能自成体系,具有较高程度的独立性口] 。刘 传正在其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 1 9 9 5 年 提出了 矿区环境 工程 地质o ] 。张永波在水工环研究的 现状与趋势 2 0 0 1 一书中提出矿山环境地质是介 于矿山地质学与环境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 万方数据 第3 8 卷第4 期徐友宁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 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以及由此产生 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矿 产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的目的[ ⋯。刘起霞在环境工 程地质一书中指出,矿山环境工程地质学就是研 究矿山地质作用导致的有害或灾害地质现象的形成 机制、规律和内容,对其发展趋势、危害程度进行 预测研究,提出对策,以达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 护矿山地质环境的目的[ 1 ⋯。刘广润院士在环境地质 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图中 2 0 0 3 ,指出了矿山环境 地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由此可见,无论矿山 环境地质 学 ,还是矿山环境工程地质学,是一门 新兴的边缘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是矿区人为地质 作用或称矿山地质作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目 的在于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矿山 地质环境。 3 .2 矿山环境地质学发展现状 日益加剧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愈来愈受到社 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 0 0 0 年开始,国土 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并相继开展了典型矿区 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如,晋陕蒙能源基地 陕北 地区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 中煤水文局,2 0 0 0 ~2 0 0 2 年 、山西省典型矿区地质环境调查 山西地调院, 2 0 0 0 ~2 0 0 2 、江西省典型矿区地质环境调查 2 0 0 0 ~2 0 0 2 ;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 质研究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2 0 0 1 ~2 0 0 2 年 和 正在实施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 中国 地质环境监测院,2 0 0 2 ~现在 、重点矿区地质环 境问题专题调查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等,2 0 0 4 ~ 2 0 0 6 ,以及全国3 1 个省市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 评估工作。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相继 编写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 讨论稿 2 0 0 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 讨论 稿 2 0 0 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实施细 则* 以及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 中国地质 环境监测院,2 0 0 2 ,以及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完 成的典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法研究和大型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技术要求工作。 2 0 0 3 年1 1 月,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 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发起举办的 首届全国矿山环境保护研讨会,出版了我国首部 以矿山环境地质为主题专辑西北地质 2 0 0 3 年增 刊 ⋯] 。据不完全统计,自19 9 4 年以来,国内各种 刊物上发表有关矿山环境方面的论文不少于2 0 0 余 篇,涉及到丁矿山环境地质理论、方法、分类、调 查、评价、图件编制、信息系统建设、矿山地质环 境管理、法规建设、恢复与重建等多方面研究内容。 随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逐步推进和全面展 开,随着新建、扩建矿山项目建设实施矿山地质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调查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正 在逐步丰富和推动矿山环境地质学的理论建设和学 科发展。 4 亟待加强研究的主要内容 矿山环境地质 学 是环境地质学中的一门新 的分支应用学科,至今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 系和系统的调查、评价及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涉 及到地质学、采矿学、水文学、环境学、农业地质、 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地质灾害学等多学科理 论方法,具有边缘性和学科间交叉性特征。故应充 分借鉴各学科理论方法,不断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 和研究方法,以便科学地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 作。目前亟待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主要影响因素、诱 发机制和模型研究。 2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或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 价指标体系研究。矿山地质环境评价调查的结果,必 然要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优劣或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严重程度给出评定等级,是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主 要成果,是图件编制的基础,是政府实施矿山地质 环境监管、矿山地质环境防治规划的主要依据,因 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在矿山环境地质研究中具有重 要的地位。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按时问划分为回顾性、 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按问题多少分为单问题评价 和多问题综合评价。影响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结果最 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是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评 价指标体系。依据目的不同,评价指标有绝对数量 指标和相对比率指标之分。 3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预测方法。矿山地质环 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系统,研究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就 必须研究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才能够做出科学的 预测,才能够为矿山的正常生产.减少矿山环境地 质问题导致的人员经济损失。开展矿山环境地质问 题形成机理研究,建立其模型,有助于提高矿山地 万方数据 西北地覆 N o f } r } { w E 5 1 j E R NG 瞰 L X Ⅳ 2 0 0 5 年 质环境动态变化的预测。 4 矿山环境地质编图理论与方法研究,重点 是环境地质图系的内容,图层结构、图式图例及嵌 表形式等,以及计算机自动成图等。 5 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查询方 面、可视化等功能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平台 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管的功 能。 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矿业活动是人类的经济活动,矿山环境质量好坏受 国家法律、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因而在加大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的理论技术研究同时,加强法律、法规 政策研究,依法行政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步人法制化 轨道。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尽快建立“矿山地质环境 影响评价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 等。 矿产资源开发既不能让代内人承受采矿者破坏 地质环境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能让后代人承受当 代人环境破坏的恶果,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 护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关键问题。因此,在矿 山地质环境凋查基础上,通过定量评价.编制矿山 地质环境防治区划,对于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作用。 7 矿山土地复垦技术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 主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 L ]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编.地质环境管理手册[ M ] .北 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 0 0 2 3 7 3 8 . [ 2 ] 中国地质调查局缩.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清查勘查 第二分册 [ R ] .2 0 0 4 [ 3 ] 徐友宁,武征 赵志长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 境地质问题及其类型口] .西北地质,2 0 ∞,3 4 2 2 8 3 3 . [ 4 ] 徐友宁,何芳,陈社斌.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点及 类型划分[ J ] .西北地质。2 0 0 3 ,3 6 增刊 . [ 5 ] 刘锡清.环境地质学概论D ] 海洋地质动态,2 0 0 5 ,2 1 5 l 一9 [ 6 ] 黄润秋.环境地质现状,问题及对策[ J ] .成都理工学 院学报,1 9 9 7 ,2 4 增刊 , [ 7 ] 王思敬,周平根.环境地质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展望 [ J ] .工程地质学报,1 9 9 5 ,3 4 ;1 2 1 8 . [ 8 ] 刘传正著.环境工程地质导论[ M ] .北京地质出版社, 1 9 9 5 . [ 9 ] 张永波,等.水工环研究的现状及趋势进展[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2 0 0 1 . [ 1 0 ] 刘起霞,李清波,邹剑锋.环境工程地质[ M ]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2 0 0 1 . [ 1 1 ] 刘广润.关于环境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口] .工 程地质学报,2 0 0 3 ,1 1 4 3 4 0 3 4 3 . [ 1 2 ] 全国矿山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J ] .西北地质, 2 0 0 3 ,3 6 增刊 1 9 2 5 . M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g e o I o g ya n dm i n eg e o I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X UY o u n i n g X i ’n ”,n 5 疵“招D ,G P n Z o 删d n dM ”P 瑚ZR 删“r c e 5 ,X 如n7 1 0 0 5 4 ,∞i n Ⅱ A b s t r a c t T h ep a p e rg i v e st h e i rd e f i n i t i o n so nm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g e o l 。g ya n dm i n eg e o l o g i c a I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o i n t so u tt h a tm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g e o l o g yi s an e wa p p l i e db r a n c hd i s c i p l i n ea b o u t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g e o l o g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a u t h o rn a r r “e st h e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a n da c h k V e m e n to n t h i sd i s c i p n n ea tp r e s e n t .O nt h eb a s i co fd i s s e r t i n gi t sr e s e a r c ho h j e c t s , t h ef e a t u r e sa n dt y p e so fm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g e o l o g i c a lp r o b l e m s , t h ea u t h o rb r o a c h e st h es u b j e c to fr e s e a r c h i “gm a i na s p e c t sa n d c o n t e n t sc o n c e r n e dh . K e yw o r d s m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g c 0 1 0 9 y ; m j n 。g e o l o g J c a le n v j f o n m e n t ; m i n ee n v i r 。n m e n t a lg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b l e m s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i 万方数据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 作者徐友宁, XU You-ning 作者单位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 刊名 西北地质 英文刊名NORTHWESTERN GEOLOGY 年,卷期2005,384 被引用次数9次 参考文献12条参考文献12条 1.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地质环境管理手册 2002 2.中国地质调查局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勘查二 3.徐友宁.武征.赵志长 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类型[期刊论文]-西北地质 200102 4.徐友宁.何芳.陈社斌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点及类型划分 2003zk 5.刘锡清 环境地质学概论[期刊论文]-海洋地质动态 200505 6.黄润秋 环境地质现状、问题及对策 1997zk 7.王思敬.周平根 环境地质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展望[期刊论文]-工程地质学报 199504 8.刘传正 环境工程地质导论 1995 9.张永波 水工环研究的现状及趋势进展 2001 10.刘起霞.李清波.邹剑锋 环境工程地质 2001 11.刘广润 关于环境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工程地质学报 200304 12.全国矿山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zk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徐友宁.XU You-ning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 -地质通报2008,278 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已成为影响矿山正常生产和人居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绿色矿业 目标,需要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减轻矿业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依据8年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的经验和 体会,简述了矿山环境地质的兴起与发展、研究意义和方法、现状与进展,提出了今后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旨在推动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 同时,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2.会议论文 白喜庆.沈智慧 典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方法探讨以陕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为例 2003 矿产资源的开发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改变和破坏,产生一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本文扼要总结介绍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程序、技术手段和方 法。 3.会议论文 赵玉洁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03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无论从点上看,还是从面上看,都存在着需要保护与治理的问题。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法律、 开发战略、保护规划、评价体系和资金保障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对于老矿山应特别关注。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与评估是保护与治理的基础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可以带来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当根据不同效益,多渠道、多来源筹资,逐步实行产业化运作。 4.会议论文 张进德.袁西龙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2003 全国矿山环境地质信息系统是为了配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元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而开发的应 用程序。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报表、图形数据组织、显示与管理、多媒体链接等。该系统 界面清晰,操作简单,可扩展性强,可作为省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实施单位的信息系统平台,也可以直接应用于矿山企业管理部门或者矿山企业 本身。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总体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图形库设计、系统界面设计等,并简要介绍了程序代码设计、开发与实现 ,最后对信息系统作了展示。 5.会议论文 张振生.郭庆十 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2003 本文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叙述了遥感解译的内容、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提出了应用遥感方法评价矿山地 质环境的思路并指出了其技术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6.会议论文 张江华.徐友宁.袁汉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意义 2003 本文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在矿产资源规划中的位置,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可以解决及可以明确的治理范围,分析了“轻重缓急”和 “方法具体”等问题。另外,指出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调查评价体系中分别确定基准回采率的做法是可取的。 7.会议论文 何芳.徐友宁.陈社斌.张江华.袁汉春 矿山地质环境图件编制方法探讨以西北地区为例 2003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山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将不同类型矿产、不同开发方式、不同地质环境背景区、不同规模性质的矿山企业 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用图件形式予以形象直观的表示,是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西北地区矿山开发地质环境系列图件包括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 问题历史及现状图、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预测分区图、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分区图、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 理分区图。本文着重讨论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分区图的编图方法、表示内容及镶表形式。作为对大区域小比例尺图件编制方法的 尝试。 8.会议论文 葛文彬.徐志文.蒋俊 四川省急待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 2003 四川省是一个矿业大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矿产资源的开发,诱发了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本文就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证 金制度的依据,并借鉴美国联邦政府1977年颁布的露天采矿管理及土复垦法中规定实施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结合四川省的实际,对保证金的属性 、收取、缴存、返还等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 9.会议论文 孙占起 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与实践 2003 本文以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晋陕蒙能源基地陕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为例,阐述了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数据源的选取、应用过 程、工作方法及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10.会议论文 陈社斌.徐友宁.何芳.袁汉春 系统工程工作方法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2003 简介了霍尔和切克兰德两种系统工程工作方法模式,并以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2002年所完成的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为例,阐述了系 统工程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引证文献9条引证文献9条 1.王婧奇.邓波.李红远 广西全州县煤矿区环境地质评价[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8 2.彭俊英.郝俊武.祝国柱 实现绿色矿业的途径探讨[期刊论文]-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92 3.李勇.杨成奎.黎识敏 模糊灰色理论在金属矿山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甘肃冶金 20093 4.何芳.徐友宁.陈华清.张江华 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期刊论文]-地质通报 20088 5.徐友宁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地质通报 20088 6.李新福.刘俊洪 云西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期刊论文]-中国矿山工程 20083 7.滕冲.莫时雄.程峰.王杰光.朱寿增.王星华 多理论模型在金属矿山灾害评估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矿产与地质 20076 8.徐友宁.何芳.陈华清 西北地区矿山泥石流及分布特征[期刊论文]-山地学报 20076 9.徐友宁 解决煤矿塌陷区社会矛盾的对策建议[期刊论文]-中国矿业 20068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1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