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学产能及发展战略初探.pdf
煤炭科学产能及发展战略初探 谢和平,钱呜高,彭苏萍,胡省三,成玉琪,周宏伟 中国煤 炭学会 , 北京 1 0 0 0 1 3 [ 摘要] 针对我国目前煤炭产能的主要特点及问题 , 提出了煤炭科学产能的概念, 以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可持 续发展, 扭转目前我国煤炭生产“ 高危、 污染、 粗放、 无序” 的行业形象 , 并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 对我国煤 炭科学产能的规模、 布局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全面论述, 同时预测了2 0 3 0年、 2 0 5 0年前后的煤炭科学产能总 量, 提出了我国煤炭向科学产能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措施建议。 [ 关键词] 煤炭生产 ; 科学产能; 战略规划 [ 中图分类号] T D 8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1 7 4 2 2 0 1 1 0 6 0 0 4 4 0 7 1 前言 中国煤炭工业经过 6 0年的开发建设 , 特别是改 革开放 3 0年来 的发展 , 解决 了建 国后长达 3 0多年 煤炭供不应求的局面, 为发展能源工业 、 保障国民经 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 国煤炭资源丰富, 煤炭 探明储量 占我国化石能源探 明储量的 9 4%。长期 以来 , 煤炭一直是我 国的主体能源 , 在我 国一次能源 生产和消费结构 中的比重分别 占 7 6%和近 7 0% 。 国家 能源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2 0 0 4 --2 0 2 0年 中明确提出“ 坚持以煤炭为主体 、 电力为 中心、 油气 和新能源全面发展 的能源战略”目标 , 2 0 0 5年 国务 院发布的 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的若干意 见 中也进一步强调 了煤炭工业在 国民经济 中的重 要战略地位。可见 ,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 内煤 炭仍将作为我国的主导能源 。 近二十年来 ,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 , 我国原 煤产量持续增长 , 从 2 0 0 2年起进入快速增长 阶段 , 煤炭产量 由 1 9 9 0年的 1 0 . 8 0亿 t 上升到 2 0 0 8年 的 2 7 . 9 3亿 t , 2 0 0 9年产量 达到 3 0 . 5亿 t 。按 照我 国 煤炭工业发展“ 十一五” 规划 中保障煤炭有效供 给的原则 , 2 0 1 0年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在 2 6亿 t , 但 由于市场的旺盛需求 , 提前两年大大超过规划总量。 根据我国煤矿开采现有 的科学技术水平 , 综合考虑 环境 、 安全等各种 因素 , 实 际上我 国 目前煤炭产量 中,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 仅有约 1 / 3的比例属于科 学合理性开采 , 其余多属超能力或不规范的过度开 采。我国 目前煤炭产能的开发, 已大大超 出了本行 业在资源 、 技术 、 环境 、 安全等方面所能承载的极 限 能力 。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有强劲的市场需求 , 也 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 但不容忽视的是 , 产能提升受到 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与限制 一是受资源开发条件 的制约 , 我国煤炭资源埋深在 1 0 0 0 m 以下的资源 量 占总量的5 3% , 经过长期大规模 的开发 , 重点产 煤区的浅部煤炭资源已开采殆尽 , 现平均开采深度 已达 6 0 0 m左右 , 由于开采深度增 加 , 开发难度加 大 , 已引发了一系列的煤矿灾害事故 , 并严重地影响 煤炭正常生产 , 未来我 国煤矿深部开采所 引发 的问 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 二是受生产安全的制约 , 我国煤 田地质构造复杂、 瓦斯含量高 , 煤炭开采难度大、 灾 害事故难以控制 , 2 0 0 9年我国煤炭生产事故年死亡 [ 收稿 日期 ] 2 0 1 1 0 32 9 [ 基金项 目] 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 目支持 [ 作者简介 ] 谢和平 1 9 5 6一 , 男 , 湖南双峰县人 , 中国工程 院院士 , 四川大学教授 , 主要从 事岩石力 学与工程研究 E ma i l x i e h p S e U . e d u. 12 1 1 4 4中国工程科 学 人数 2 6 3 1 人 , 百万吨死亡率仍高达 0 . 8 6 , 尤其是我 国华北煤 田下部煤层受底部奥陶系灰岩水的严重威 胁等 , 具有先天 的安全隐患 , 解决安全问题 自始至终 是我国煤炭工业所面临的严 峻挑 战; 三是受综合开 采技术及管理水平的制约, 目前 , 我 国国有大型煤矿 的资源回采率 约 5 0% , 乡镇煤矿 的资源 回收率 约 2 O% , 煤炭资源得不到充分开采和利用 , 且 浪费相 当严重 , 相对落后的生产和管理方式 , 造成煤炭资源 转换为产能的比例普遍偏低 ; 四是受开采环境容量 方面的制约。我国大部分富煤地区水 土流失严重 , 植被覆盖率低 , 其中华北地区人 口稠密 , 开采诱发大 量地表沉陷, 造成耕地急剧减少 , 而西部水文地质条 件和生态环境相当脆弱。 目前我国采煤区地表塌陷 造成的土地破坏面积已达 4 0万 h m , 且 以每年新增 3 . 0万 一 4 . 7万 h m 的速度增加。随着今后进一 步 的开采开发 , 引发的矿 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将更 为 严重 , 与煤矿开发有关地 区人们 的生存和社会发展 将受到严重威胁。 由此可见 , 今后 我国煤炭生产再也 不能走 “ 要 多少 、 产多少” 的发展老路 , 必须要以科学 的发展观 来 引领和促进我 国煤 炭工业 的可持续发展 , 彻底扭 转我国煤炭工业“ 高危 、 污染、 粗放、 无序” 的行业形 象 , 实现安全 、 高效、 环保 、 健康的发展 。为此 , 针对 我 国煤炭产能特点及主要问题 , 如何界定煤炭 的科 学产能 , 如何促进煤炭向科学产能发展 , 成为贯彻落 实我国煤炭工业科学发展观乃至我国能源科学发展 观 , 必须思考和解决 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现有产 能特点及主要 问题分析 根据我 国煤矿开采现有 的科学技术水平 , 与世 界先进国家相 比, 综合考虑环境 、 安全 等各方 面因 素, 我国目前煤炭产量中 , 大多属超能力或不规范的 过度开采 , 已大大超 出了煤炭行业在资源、 技术 、 环 境 、 安全等方面所能承载的极 限能力 。具体体现在 以下 几方 面 。 1 资源回收率问题 多年来我 国煤矿一直处于 超科学开采能力生产 乡镇煤矿产量 占4 O% 。 目 前国有 及 国 有 控 股 煤 炭 企 业 3 0 0 0处 , 2 0 0 5年 3 0万 t / a 及 以下 的小煤矿多达 1 9 8 2 8处 , 1 5万 t / a 以下 占9 5%。煤炭资源回采率较低 , 原 国有重点煤 矿的采区回采率约5 O%以上, 但在全国煤炭产量中 的比例为 4 9% 2 0 0 0 --2 0 0 7年平均值 , 地方 国有 煤矿的回采率 3 0%左右 , 产量 比例为 1 6% , 乡镇煤 矿的回采率仅 1 0%左右 , 产量 比例为 3 5%; 采用落 后的人工开采方式的乡镇煤矿是我 国煤炭资源回采 率低的主要根源。 2 安全生产 问题 近年来 , 我 国煤矿安全生产 状况总体稳定、 好转 , 但重大事故仍有发生 , 煤矿安 全生产形式依然 严峻。2 0 0 8年全 国煤矿生产事故 死亡 3 2 1 5人 , 比2 0 0 7年下降 1 7 . 8% , 百万吨死亡 率为 1 . 1 8 4 , 是美国的 3 O倍。以 2 0 0 4年为例, 全国 产煤 2 O亿 t , 事故 死 亡 6 0 0 0人 , 百 万 吨 死亡 率 为 3人 , 其 中 国有煤矿产量 占6 1% , 死亡1 7 4 6人 , 百万吨死亡率为 1 . 4 , 低于全 国水平 5 O%以上。而 当年评定的高产高效矿井 1 7 7处 含部分瓦斯大的 矿井 产量为 5 . 6亿 t 占全国 2 8% , 百万吨死亡 率为0 . 0 6 , 是 全 国的 1 / 5 0, 达 到世 界先进水平。最 好的 神 东 矿 区产 量 近 1亿 t , 百 万 吨 死 亡 率 为 0 . O 1 1 6 , 已超过美 国的水平 。乡镇煤矿的产量仅 占 3 9% , 而死亡人数 4 2 6 3人 , 占全国7 0% , 百万吨死 亡率高达6人 , 是全国平均水平 的两倍 。南方 1 0省 产煤近3 . 7亿 t , 死亡 3 2 0 0人 , 占全国的 5 4% , 百万 吨死亡率更 是高达 7 . 8人。这些煤矿地质 条件复 杂 、 经济状况较差 、 技术水平落后 , 很 易引发重大事 故 , 是重点治理对象。 3 土地塌陷问题 据 2 0 0 5年不完全统计 , 我国 因采 煤 区 地 表 塌 陷 造 成 土 地 破 坏 总 量 约 为 4 0万 h m , 且 以每年 3 . 3万 ~ 4 . 7万 h m 的速度增 加。国有重点煤矿塌陷土地治理量还不到塌陷总量 的 2 0% , 而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塌陷土地基本上 没有得到治理。 4 水资源破坏问题 据有关方面测算 , 我 国每 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资源 2 2亿 m 。晋、 陕、 蒙 、 宁 及附近地 区 1 3个正在生产和建设 的大型煤矿区, 日 需水量约为 9 O万 m , 而这些矿 区水源地 日供水能 力仅为需水量的一半左右。我 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 于太行山以西的干旱、 半干旱地区 , 这一地 区煤炭资 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将 面临水资源缺乏 的严峻 问 题 。且我 国中西部地 区生态环境脆弱 , 煤炭资源的 进一步开发势必增加该区的环境负担。 3科学产 能及指标体 系 3 . 1 科学产能定义 科学产能是 指在具有保证 持续发展储量前 提 下 , 用科学 、 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方法将煤炭资源最大 限度采 出的年度生产 能力。科学产能要求 “ 资源 、 2 0 1 1年第 1 3卷第 6期4 5 人、 科学技术和装备” 都必须到位 , 是煤炭行业和一 个矿区综合能力的体现 。 3 . 2 科学产能指标体 系 科学产能必须满足以下 3项指标 的要求 1 环境容量要求 对一个地 区而言, 煤炭产 出 与消费能力还必须与当地环境容量相匹配。煤炭的 产能 、 利用受环境容量 的限制; 地 区的生产规模 如 生态脆弱而资源储量丰富的“ 三西地区” 还决定于 开采对生态的影响。例如 , 山西虽然煤炭储量丰富, 但开采对水资源和地面沉陷的损害已达 2 3万 h m , 能否有效遏制和减轻开采对地表环境和水资源负效 应的进一步扩大 , 甚至能否保持现有规模 , 将是提高 煤炭产能、 扩大生产规模必须面对的问题。 2 安全生产要求 矿区的产能还必须具备适应 当前科技水平 的安全要求 , 如 2 0 0 7年国有重点煤矿 百万吨死亡率为 0 . 3 8 3, 若全 国煤矿按照 国有重点 对科技力量 、 干部配备和机械化要求进行投入 , 安全 才能达到世界中等水平。 3 机械化开采要求 即寻求既安全又高效的开 采方式。目前 , 全国平均采煤机械化程度仅 4 5% , 国有重点煤矿为 8 2 . 7 2%, 乡镇煤矿几乎没有机械 化开采 , 全 国约有 2 0 0万 以上的矿工还在从事手工 采煤 , 基本上是炮采 的国有地方煤矿与 乡镇煤矿的 煤炭总产量达到 1 3 亿 t 2 0 0 7年 , 已相 当于第二产 煤大 国美 国的产量。 具体而言 , 科学产能要求达到如下指标 a . 综合 机械化程度 7 0% ; b .安全度标准 百万吨死亡率 0 . 1 0 . O 1 人 ; e .安全费用将在生产成本 中占很大 比重; d .环境友好、 鼓励支持煤矿充填开采 , 同时土 地复垦率 7 5% ; e .回采率 4 5%; f . 难动用储量 条件复杂、 埋深 1 5 0 0 m 应暂不列入可采储量。 4 我国煤炭科学产能规模分析 4 . 1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特点 我 国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有 5大特点 一是资 源比较丰富。截至2 0 0 5 年年底, 煤炭保有资源量共 计 1 0 4 2 9 . 5 7亿 t , 其中, 已利用 4 0 3 5 . 9 8 亿 t , 占3 8 %的比例, 尚未利用资源量 6 3 9 3 . 5 9亿 t ; 二是资源 区域分布不均 , 西多东少 , 北方地 区查 明资源量 占 9 O%, 其中6 5%集中分布在晋 、 陕、 蒙三省 区 ; 南 方地区查明资源量仅 占全国的 1 0% , 且集中分布在 贵州和云南省 占南方 区的 7 7% , 东部区带资源 仅为全 国总量 的 7% ; 三是产能提升空 间有 限, 目 4 6中国工程科学 前, 全国国有煤矿共有矿井 2 6 5 1 处, 占有剩余可采 储量 7 8 5 . 5 0亿 t , 按照 目前的开采规律仅可持续开 采 7 0年 ; 四是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 向分布 , 不益 于煤炭开发开采 ; 五是 资源地域生态环境脆弱。我 国北方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十分脆弱, 但集 中了近 9 0%煤炭资源 , 东部地区人 口密集 , 城市化水平高、 可耕地少、 土地资源紧缺 ; 西南地区煤层硫分高 , 煤 炭利用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等 , 这些环境因素都不 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国煤炭 的开采利用。 4 . 2 保有及潜在资源的产能规模 根据 2 0 0 5年的勘查数据 , 我国煤炭保有资源量 共计 1 0 4 2 9 . 5 7亿 t , 能形成约5 7 亿 t 资源产能, 续 供期 6 3年 , 其 中东 部 调 入 带 区 域 煤 炭 产 能 为 7 . 5 7 亿 t 左右; 中部供给带区域煤炭产能为 4 2亿 t 左右 ; 西部 自给带区域煤炭产能为 7 . 5 8亿 t 左右。 全国潜在资源量共计 1 6 5 6 1亿 t , 预测产能约 4 1 亿 t , 续供期 6 0年。其 中东部调入带 区域产能为 0 . 7 4亿 t , 中部供给带区域产能为 l 7 . 2 1 亿 t , 西部 自给带区域产能为2 3 . O 9 亿 t 。 4 . 3 各种因素制约下的煤炭资源产能规模 4 . 3 . 1 水资源约束下的煤炭资源产能 我国晋 、 陕 、 蒙、 宁规划 区煤炭开发规模大 , 但水 资源短缺 , 在科技、 经济投入有保障 , 管理水平进一 步提高的前提下 , 煤炭 资源产能控 制在 2 4亿 t 为 宜。其他地 区水 资源 对煤炭 产能 影响不 大 , 约为 1 4 . 5 亿 t 。因此 , 我 国水资源约束下的煤炭产能预计 为 3 4亿 ~ 3 8亿 t 。 4 . 3 . 2 生态环境约束下的煤炭资源产能 由于晋、 陕、 蒙 、 宁规划区生态环境脆弱 , 根据以 往对典型矿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 认为该区域 煤炭产能控制在 2 1亿 一2 2亿 t 为宜。西南规划 区 由于高硫煤利用受到制约, 中低硫煤产能约为 3亿 t 。 因此 , 我国生态环境约束下的煤炭资源产能 预计为 3 9 . 2亿 t 2 8亿 t e e 。 4 . 3 . 3 地质条件约束下的煤炭资源产能 根据对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综合评价 , 在我国 煤炭 的保 有 资 源储量 中, 一 等 煤炭 资 源量 为 3 4 7 1 . 9 5 亿 t , 这些资源适宜于大型或特大型矿井 综合机械化开采; 二等煤炭资源量为 3 7 2 4 . 1 7 亿 t , 这些资源一般适宜于大型矿井综合机械化; 三等煤 炭资源量为2 3 2 8 . 8 2亿 t , 一般适宜于中型机械化 开采; 四等煤炭资源量为5 1 0 . 3 5 亿 t , 一般适宜于中 小 型 矿 井 普 采 或 炮 采; 五 等 煤 炭 资 源 量 为 1 8 . 2 4亿 t , 一般只适宜于炮采和人工采掘。一等、 二等 和三 等 资 源 适 宜 于机 械化 开 采 , 资 源 量 为 9 5 2 4 . 9 4亿 t , 按照 3 5% 的平 均区域采 出率 , 则适 宜于机械化开采的产能为 4 7 . 6 2亿 t , 而安全高效开 采的产能约为 3 5亿 ~3 8亿 t 。 综合上述分析 , 维系我 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的产能规模 , 以不超过 3 8亿 t 2 7 . 1 亿 t c e 为宜 , 产 能分布详细数据参见表 1 。 表 l 我国煤炭资源综合产能分析 单位 亿 t T a b l e 1 C o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i n C h i n a u n i t l O O Mt 5 我国煤炭科学产能预测分析 舢1 / 3 年 N 1 我0 罂 5 . 1 科学产能现状 以 2 0 0 7年为例 , 全 国 2 5 . 2 3亿 t 煤炭年产量 中, 安 若依据 目前安全高效矿井的评定标准来衡量当 全高效矿井产量为 8 3 6 . 0 0百万 t , 仅 占 3 3 . 1 4% 。 前的科学产能 , 那么我国生产的煤炭总量 中, 只有约 表 2 安全高效矿井产量 单位 Mt T a b l e 2 P r o d u c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o f s a f e a n d h i g he ff e c t i v e c o al mi n e s u n i t Mt 5 . 2 煤炭科学产能预测与分析 我国现有 5个产煤区, 各 区现有矿井 和新建矿 井的科学产能预测如下 1 晋 、 陕、 蒙 、 宁、 甘 区域 2 0 0 7年该 区域 的煤 炭产量为 1 2 5 5 . 1 5 Mt , 占全国煤炭产量 的5 0 . 3%, 其中的安全高效矿井产量为 3 9 2 . 2 8 Mt , 占本区域煤 炭总产量 的 2 9 . 7 8%。预计 2 0 3 0年科学开采产能 可提高到 1 0 . 6 0亿 ~1 1 . 3 0亿 t 。该 区也是我 国新 建矿井增加科学开采能力的主要 区域 , 其煤炭保有 资源量 占全 国的 6 5% , 1 3个煤炭基地 中有 7个分 布在该 区域 , 因此 , 是我国新建矿井科学产能增量的 主要地域, 预计新建科学开采能力可达 8亿 ~ l 3亿 t 。 2 华 东 区域 2 0 0 7年 该 区域 的煤 炭 产量 为 2 0 1 1年第 1 3卷第6期4 7 5 4 3 . 5 9 Mt , 占全 国煤炭产量的 2 1 . 8%, 其 中安全高 效矿井产量 为 2 4 9 . 4 1 Mt , 占本 区域煤炭 总产量 的 4 5 . 8 8%。预计 2 0 3 0年科学开采产能可提高N3亿 ~ 3 . 5亿 t 。华东地 区有两个 煤炭基 地 两 淮、 鲁 西 , 该地 区具有 良好 的区位 发展 优势 , 但资 源有 限, 面临深部和建筑物下开采的技术难题 , 新建矿井 和在建矿井形成的科学产能 , 主要用于补充 因资源 枯竭关闭矿井原有 的开采能力 , 进一步提高科学产 能实属不易。因此 , 不考虑在该 区域新建矿井来增 加科学开采能力。 3 东 北 区域 2 0 0 7年 该 区域 的煤 炭 产 量 为 1 9 5 . 8 6 M t , 占全 国煤炭产量 的 7 . 8% , 其 中的安全 高效矿井产量为 5 3 . 7 8 Mt , 占本 区域煤炭 总产量的 2 7 . 4 6%。预计 2 0 3 0年科 学 开采 产 能 可提 高 到 0 . 9亿 ~ 1亿 t 。因煤炭资源有限, 该 区域靠新建矿 井未来增加科学产能的空间很小 , 因此 , 维持现有矿 井技术改造后 的科学开采能力即可。 4 华南区域 2 0 0 7年 的产量达到 4 . 4 3亿 t , 占 全 国的 1 7 . 8% , 其中安全高效产量 3 3 9万 t , 占该区 的 0 . 7 6%。预计 2 0 3 0年科学开采产能可提 高到 0 . 3 亿 ~ 0 . 5 亿 t 。该区拥有我国云贵煤炭基地, 但 因地质构造破坏严重 , 高瓦斯等安全生产条件差 , 经 过科技攻关等工作 , 有可能新建 8 0~1 1 0 M t 的科学 开采能力。 5 新 青 区域 2 0 0 7年 该 区域 的煤 炭 产 量 为 5 7 . 2 8 M t , 占全国煤炭产量的 2 . 3% , 其 中的安全高 效矿井产 量 为 8 . 9 1 M t , 占本 区域煤 炭 总产 量 的 l 5 . 5 6%。 预 计 2 0 3 0年 科 学 开采 产 能 可 提 高 到 0 . 2亿 一 0 . 3亿 t 。该 区域有 丰富的资源量 , 是形成 新的科学开采能力 的重要区域 , 但受到环境和远离 用户等问题的限制 , 如这些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 , 预 计新增安全科学开采能力可达到 5亿 ~ 8亿 t 。 综合 以上预测 , 预计 2 0 3 0年 , 全 国现有矿区的 煤炭科学产能可达 1 4 . 9 5亿 ~1 6 . 3 0亿 t ; 可新增煤 炭科学开采产能, 保守估计为1 5 . 8 0亿 ~l 8 . 9 0亿 t , 乐观估计可达 1 9 . 0 0 亿 ~ 2 1 . 1 0亿 t 。2 0 3 0年的煤 炭科学开采预测产能总量达 3 0亿 ~3 5亿 t , 基本能 满足届时煤炭需求。2 0 3 0年 以后 , 由于我 国煤炭年 需求不会有大的变化 , 因此 2 0 5 0年的煤炭科学产能 总量也将维持在 3 0亿 ~ 3 5亿 t 的水平 . 2 ] 。 6 我国煤炭科学产能对策 6 . 1 战略部署 煤炭的安全、 高效、 环境友好开采以及科学、 高 4 8中国工程科学 效和洁净利用将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针 对 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强劲需求和中国煤炭 资源赋存地质条件复杂、 开采难度大的现实 , 为培育 和促进我国煤炭科学产 能的发展 , 要不断改革和创 新我国煤炭生产管理体制 , 形成完善 的煤炭行业生 产和消费的法律法规框架 , 建立健全煤炭行业 的市 场监督体系, 加强煤炭企业的集约化 、 机械化程度 , 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 , 严格规范企业管理。到 2 0 3 0年基本实现煤炭 的科 学安全开采。在安全方 面 , 要求百万吨死亡率 由2 0 0 9年的 0 . 8 6人降No . 1 人以下 , 即 由 2 0 0 9年死亡 2 6 3 1人 , 降到 3 0 0人 以 下 ; 在高 效 开 采 方 面 , 要 全 面 淘 汰、 关 闭 6万 ~ 1 5万 t 以下小煤矿 ; 煤矿数 由 1 万多处降到 2 0 0 0处 以下 ; 机械化开采率 由4 0%上升到 8 0%以上 ; 少部 分 5%煤 矿实 现 自动化 开采 , 科 学开采 的产 能达 2 6亿 ~3 7亿 t 。在洁净开采方面, 高瓦斯煤层要全 部实现抽采利用 , 8 0%矿井水实现处理复用 , 基本 消灭矸石山, 塌 陷土地 复垦率达到 8 0%。到 2 0 5 0 年 , 科学开采整体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地位 , 安全指标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的前列 ; 全部机械化开采 ; 3 0% 自动化开采 ; 开采能耗再下降 5%; 杜绝开采过程 中 对环境的污染 ; 全面实现绿色开采。为实施煤炭高 效率“ 绿化” 战略行动 , 需要按每 5年为阶段 , 制定 明确 的规划指标 , 推进行动计划 , 并滚动发展 , 持续 开展 2 0 3 0年 , 最终实现我国由煤炭能源大国向煤 炭能源强国发展的战略 目标 。 6 . 2 措 施建议 要实现上述战略部署和 目标 , 必须具有强有力 的政策保障和科技创新体系支撑 。 6 . 2 . 1 消除发展瓶颈 , 提高煤炭安全 高效产能供给 能力 按照 目前的煤炭开发技术发展水平 , 我国煤炭 产量 中只有 8 . 3亿 t 可界定为科学产能 , 仅 占全 国 煤炭产量 的 3 0%。有近 1 7亿 ~l 8 亿 t 的煤炭是在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状态下生产出来 的, 因而成为 了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最大的“ 瓶颈” 。按照煤 炭工业 “ 清洁发展、 节约发展 、 安全发 展, 实现可持 续发展” 的方针 , 建议 1 严格将科 学产能标准作为煤炭行业 的门槛 来进行关停并转, 真正使市场供给的煤炭产量进入 科学产能的健康发展轨道 。 2 加大煤矿安全投 入, 即 继 续实行安全 国债 基金 , 对具有一定资源和生产能力的矿井 , 进行安全 系统改造和弥补安全欠账 , 由国家 出资对不具 备安 全生产条件又为保障能源需求而保持生产的煤矿安 全达标费用进行补偿 ; 落实煤矿企业根据实 际需要 提取安全费用的政策 , 鼓励煤炭企业加 大安全技改 投入 , 消除安全隐患 , 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 3 建立 成立煤矿科技基金 。鼓励企业 引进新 技术 、 新设备和开展 自主创新 , 提 高采掘机 械化水 平 , 提高生产效率 ; 鼓励 中小煤矿加大技改, 提高科 技生产水平。开征 1 5万 t / a以下小煤矿特别采 矿 金 , 加快小煤 矿的关停并转 , 促进大煤 矿兼并小煤 矿 , 变被动为主动。特别采矿金 由各省根据 不同情 况制订方案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后收取 , 用于解决本省小煤矿关停并转中的一些问题 。 6 . 2 . 2 推进煤炭大基地大集团建设, 建立煤炭能源 保 障供 给 体 系 煤炭大集团、 大基地是我国煤炭 能源 的根本保 障, 建议加快煤炭大集 团、 大基地建设 , 按照 “ 一个 矿区由一个 主体 、 一个主体可 以开发 多个矿区” 的 原则 , 在大型煤炭基地 内以建设大型煤矿为主, 优先 建设特大型露天煤矿 和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 , 严格 控制小型煤矿建设 ; 推进 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意见 的实施 , 制订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 , 鼓励煤炭企业联 合重组 , 鼓励大煤矿兼并 、 收购、 彻底改造小煤矿 , 继 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 、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 破坏 资源和破坏环境 的煤矿。国家可出台相应的扶持政 策 , 给予适 当的资金补助和税费政策 , 重点支持大型 煤炭企业兼并整合中小型煤矿 。产煤省区地方政府 应积极支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 , 打破地方局限 , 加大 改革力度 , 积极筹措资金 , 制定工作方案 , 抓紧组织 实施 , 积极支持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 。 6 . 2 . 3 加大煤炭能源科技投入 , 组织重大关键技术 攻关 当前 , 煤炭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 自主创新能力不 强 、 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在建设初期、 重 大技术装备、 科技发展共性关键技术主要依赖引进 , 成为煤炭行业科学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为了实现 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建议如下 1 加大煤炭科技发展关键 技术攻关 。煤炭工 业要实现“ 清洁发展、 节约发展、 安全发展 , 实现可 持续发展” , 必须加快研究开发煤炭资源快速精细 勘探技术 、 深部矿井建设技术 、 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 与装备、 煤矿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 煤炭转化和新型煤 化工技术 、 煤矿信息化技术等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 , 形成持续研发能力 , 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 2 加大煤炭科技发展 的资金投入。国家对煤 炭工业 的投入非常有 限, 煤炭科技投入不仅无法同 高新科技领域相 比, 也无法与石油、 电力 、 天然气和 核电等能源工业相 比, 严重制约了煤炭科技发展的 基础性 、 关键性和重大科技项 目的研发工作 。对煤 炭行业应逐步增加科技投入 , 建立稳定、 合理的科技 投入渠道和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研发机制。 3 推进煤矿重 大设备 国产化。积极 采用机 电 一 体化、 自动化、 信息网络和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提 升国内煤矿机械化产品设计 、 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 , 研制适合我国煤层和矿井条件的大功率 、 重型化 、 高 可靠性新一代煤矿采掘 、 支护 、 运输 、 提升装备和配 套的矿井 自动化系统 , 保障大型矿井 实现高效集约 化安全生产。 6 . 2 . 4 建立煤炭超环境承载能力开采的国家补偿 机 制 我国煤炭资源近 7 0%集 中在生态环境脆弱的 晋 、 陕、 蒙、 宁地区,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 、 水资源的 破坏已成为煤炭资源型地 区可持续发 展 的主要 障 碍 , 根据 我国能源发展 战略 , 到 2 0 3 0年我国经济发 展对煤炭的需求将达到3 5亿 ~ 4 0亿 t , 且主要产能 的增长也集中在晋 、 陕、 蒙、 宁地区, 将大大突破当地 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科学产能的要求煤炭生 产必须是在保障安全高效 和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的前 提下进行 , 不具备安全高效生产条件的矿井应停产 关闭或技改 , 如 国家对其有紧急生产要求 , 则应该投 入应急资金 , 强化安全技改 , 改善作业装备 , 提高机 械化开采水平。 建立能源安全和能源保 障体系是国家意志 , 也 是煤炭资源型地 区的责任 , 在开采 的同时加大对环 境治理的投入。但超出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这一部分 的, 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治理投入 , 理应 由国家来进行 补偿 。因此 , 建议加快对煤炭资源型地区安全高效 生产能力和环境承载容量 的研究 , 建立煤炭超环境 承载能力开采的国家补偿机制。 6 . 2 . 5 改革创新体制 , 加强煤炭全行业的科学管理 煤炭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资源行业 , 也是 在我 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将长期 占据半壁江山的基础 能源行业 , 为实现向科学产能发展 , 行业 内体制改革 和协调管理的工作任务重 , 范围广 , 难度大 , 建议 国 务院设立专门的行政部门 部或局 , 其主要 职能是 负责煤炭工业的规划和改革发展 , 组织 和协调我国 2 0 1 1 年第 1 3卷第 6期4 9 煤炭工业的产业升级 , 统领煤炭全行业科学开发与 清洁利用 , 负责全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监督 , 负责组 织力量加强煤炭行业的法制建设 、 政策制定、 人才培 养、 科技进步, 构筑安全、 高效 、 洁净、 可持续的煤炭 工业发展新模式 。 7结语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 煤炭探 明储量 占我 国化石 能源探明储量的 9 4%, 由于我 国资源赋存量的先天 限制 , 今后很长时间内煤炭在 中国一次能源结构 中 仍将 占据主体地位。煤炭的安全、 高效 、 环境友好开 采以及科学、 高效和洁净利用将是煤炭 工业可持续 发展的主题。针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强劲 需求和中国煤炭资源赋存 地质条件复杂 、 开采难度 大的现实, 应全面客观审视我 国煤炭开发中的主要 问题 , 系统研究 和评 价我 国煤炭 资源保 障、 地质保 障、 安全保障、 绿色开采 、 机械化、 自动化等高效技术 领域发展战略 , 加 强煤炭企业 的集 约化 、 机械化程 度, 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 同时借鉴世界产煤大 国的先进生产与安全保障经验 , 探讨我国煤炭安全 、 高效 、 绿色开采的未来技术趋势和走 向, 促进我国煤 炭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 献 [ 1 ] 谢和平 , 钱 鸣高 , 彭苏萍 , 等.中国煤炭 向科学产能发展的战略 研究 [ c] / / 杜祥琬. 科技创新促 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 j 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 , 2 0 1 0 2 6 3 1 . [ 2] 中国工 程院项 目组.中国能源 中长期 2 0 3 0 、 2 0 5 0 发展 战略 研究 [ M] , 煤炭 洁净煤 节 能战略 卷.北 京 科 学 出版社 , 2 01 1 2 2 82 5 6. [ 3 ] 钱呜高 , 许家林 . 煤 炭工业 发展面I临几个 问题 的讨 论[ J ] . 采矿 与安全工程 学报 , 2 0 0 6 , 2 3 2 1 5 . [ 4] 钱呜高, 许 家林 , 缪协兴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J ] .中国矿业 大 学学报 , 2 0 0 3 , 3 2 4 3 4 33 4 8 . [ 5 ] 钱呜高 , 缪协兴 , 许家林 .资源 与环境 协调 绿色 开采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7 ,3 2 1 l一 7 . [ 6 ] 钱呜高.煤炭 的科学开采 [ J ] .煤炭学报 , 2 0 1 0 , 3 5 4 3 2 9 5 3 4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a p a c i t y o f c o a l mi n i n g a n d i t s s t r a t e g i c p l a n X i e He p i n g ,Q i a n Mi n g g a o ,P e n g S u p i n g , Hu Xi n g s a n,C h e n g Yu q i ,Z h o u Ho n g we i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3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 i m i n g a t t h e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d i f fi c u l t i e s o f c o a l m i n i n g , a n e w c o n c e p t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c a p a c i - t y o f c o a l mi n i n g wa s pr o p o s e d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mo t e t h e s us t a i n a bl e d e v e l o pme n t o f Ch i n a’ S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a n d c ha n g e i t s n e g a t i v e i ma g e o f“ h i g h ris k ,p o l l u t i o n,e x t e n s i v e mo d e a n d i r r e g u l a r i n d u s t r y ” .On t h e b a s i s o f C h i n a ’ S c o a l r e s o u r c e s c h a 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