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煤矿开采沉陷的部分充填开采技术研究.pdf
第 2 3卷 第 1 期 2 0 0 6 年 3 月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Mi n i n g&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2 3 No . 1 M a r .2 0 0 6 文童编号 1 6 7 3 3 3 6 3 2 0 0 6 0 1 0 0 0 6 0 6 播觎煤矿开采沉陷的部分充填开采技术研究 许家林,朱卫兵,李兴尚, 赖文奇 中 国矿业大学 能源与安全工 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 摘要通过对华 东某矿 区采煤塌 陷土地破坏与村庄搬迁赔偿 费的统计分析 , 对煤矿充填开采技 术的经济适应性和应用前景进行 了探讨. 针对传统充填开采成本相对偏高的问题, 提 出了部分充 填开采的概念和 3项部分充填开采技术, 即采空区膏体条带充填技 术、 覆岩离层分区隔离注浆充 填技术、 条带开采 冒落 区注浆充填技术, 分别对其技术原理进行 了介绍. 关键词开采沉陷;建筑物下采煤 ;部分充填 ; 绿 色开采 ‘ 中图分类号 T D 3 2 5 . 4 文献标识码A S t u d y o f t h e Te c h n o l o g y o f Pa r t i a l Fi l l i n g t O Co n t r o l Co a l M i n i n g S u b s i d e n c e . XU J i a l i n,ZHU We i b i n g ,LI Xi n g s h a n g ,LAI W e n q i S c h o o l o f Mi n i n g a n d S a f e t y En g i n e e r i n g。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Xu z h o u。J i a n g s u 2 2 1 0 0 8,C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r O u g h t h e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c o mp e n s a t i o n f o r l a n d d a ma g e a n d t h e e x p e n s e o f v i l l a g e mi g r a t i o n i n d u c e d b y mi n i n g i n a c e r t a i n mi n i n g a r e a o f Ea s t Ch i n a ,t h e e c o n o mi c a 1 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p r o s p e c t o f f i l l i n g me t h o d f o r c o a l mi n i n g h a v e b e e n s t u d i e d .Be c a u s e o f r e l a t i v e h i g h c o s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f i l l i n g,a n e w c o n c e p t o f t h e p a r t i a l f i l l i n g a n d t h r e e t e c h n i c a l wa y s a r e p u t f o r wa r d,i n c l u d i n g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p a r t i a l p a s t e f i l l i n g i n g o a f , i s o l a t e d s e c t i o n g r o u t i n g f o r t h e o v e r b u r d e n b e d s e p a r a t i o n s p a c e ,a n d s t r i p mi n i n g wi t h c a v i n g a n d g r o u t i n g o f g o b a r e a .Th e me c h a n i s m a n d p r i n c i p l e o f t h e p a r t i a l f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wa y s a r e i nt r o d uc e d . Ke y wo r d s mi n i n g s u b s i d e n c e ;c o a l mi n i n g u n d e r b u i l d i n g s ;p a r t i a l f i l l i n g;g r e e n mi n i n g 1 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现状 充填开采在金属矿应用较多 , 技术相对成熟 , 可以为煤矿的充 填开采提供借鉴E 1 - z .] . 但煤 系地层 属于层状岩层 , 与一般金属矿岩层产状不尽相 同, 采后岩层移动与破坏规律也不尽一致 , 充填的目的 也不完全一样 因此 , 煤矿充填开采技术 的研究与 发展必须适应煤系岩层活动规律与控制要求 , 形成 符合煤矿开采特点的充填开采理论与技术. 煤矿采空区充填开采技术在波兰、 德 国应用较 多 , 充填材料通常是河砂 、 煤矸石和电厂粉煤灰. 其 中以水砂充填技术应用最多. 正常情况下长壁工作 面使用水砂充填后地表下沉系数为 0 . 1 0 ~0 . 2 0 . 波兰采用水砂充填条带法 , 已经成功地开采 了多座 城市下的煤炭 资源. 2 o世纪 6 0年代 , 我国抚顺胜利矿采用伪倾斜 上行水砂充填 长壁采煤法成功地开采 了工厂保护 煤柱. 继抚顺矿务局之后 , 新 汶矿务局孙村、 良庄 、 协庄等矿也曾开展过水砂充填试验. 由于水砂充填 采煤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 在我国煤矿没有得到推 收稿 日期 2 0 0 60 12 5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 5 0 3 7 4 0 6 6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 目 5 0 4 9 0 2 7 0 ; 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 才支持计划 ” 资助项 目 NCET一 0 5 0 4 7 8 作者简介许家林 1 9 6 6 一 . 男 , 江苏省镇 江市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博士 , 从 事岩层移 动与绿 色开采 方面的研究. E - ma l l c u mt Nl c u ret . e d u . c n T e l 0 5 1 6 8 3 8 8 5 7 5 2 维普资讯 第 1期 许家林等控制煤矿开采沉陷的部分充填开采技术研究 广应 用. 自2 0世纪 8 O年代后期抚顺矿务局借鉴 国外 的经验在我国首次采用离层注浆减缓地表下沉 的 试验取得成功之后 , 此项技术引起了我国从事开采 沉陷及“ 三下” 采煤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 , 先后在新汶华丰煤矿 、 兖州东滩煤矿、 开滦唐 山煤 矿等进行了离层注浆减缓地表沉降现场试验 , 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L 3 ] . 为了克服水砂充填存在泌水 、 需要建立复杂的 隔排水系统等问题 , 2 0世纪 8 o年代初国外发展了 膏体充填技术. 膏体充填技术 的优点是 充填料制 作成不泌水的牙膏状浆体 , 在较低流速情况下也能 够正常地泵送 , 提高了充填效率. 膏体充填技术在 金属矿山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甘肃金川镍矿和湖北 大冶铜录山铜矿推广应用 了膏体充填技术_ 1 j . 膏 体充填技术在煤矿仅在德国沃尔萨姆 Wa l s u m 等 煤矿进行过初步试验. 我国学者对膏体充填技术在 我国煤矿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 j , 目前 正在 有关煤矿开展工业性试验. 充填开采技术是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重要组 成部分 ] . 我 国生产矿井“ 三下” 压煤约为 1 4 0亿 t , 可供 1 O个年产 1 0 0 0万 t 的矿井生产 1 4 0 a , 其中 建筑物下压煤约为 9 o亿 t . 如何合理解决建筑物下 压煤开采问题一直是 困扰中国煤矿企业 的重要课 题之一. 煤炭开采沉陷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是十分严 重的, 我国开采万吨原煤造成土地塌陷面积平均达 0 . 2 0 ~O . 3 3 h m。 , 每年 因采煤破坏的土地 以 3 ~4 万 h m 的速度递增. 煤矿开采会 产生 占煤炭 产量 1 O ~ 2 O 的矸 石,目前 我 国有 煤 矿矸 石 山约 1 5 0 0 余座, 矸石 7 O亿 t , 矸石山的堆积不仅占压 大 量土地 , 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安全 问题. 采用 充填开采方法将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作为主要充 填材料充填 到井下 , 一方面可以减少矸石 的排放 , 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岩层移动减缓开采沉陷, 实现建 筑物下压煤开采和保护 土地资源. 因而, 研究煤矿 充填开采技术对发展绿色开采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 义. 2 煤矿 充填开 采技 术的经济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 , 充填开采是解决煤矿开采环境 问题的理想途径 , 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解决建筑物 下压煤开采更应受到重视. 但充填开采成本相对偏 高, 限制了该项技术在煤矿的试验与应用. 只有当 充填成本小于因开采引起的土地破坏和村庄搬迁 赔偿费用时, 充填技术才有生命力 , 才会在煤矿得 到有效应用. 作者通过对某矿 区 1 9 9 0 2 0 0 1年采 煤塌陷赔偿费用进行统计分析 ] , 进行了煤矿充填 开采技术的经济分析和应用前景预测. 某矿区地处华东 , 年产煤炭 z 0 0 0万 t 左右. 统计结果表明, 该矿 区 1 9 9 0 2 0 0 1年采煤塌陷率 为 0 . 2 2 ~ 0 . 2 6 h m / 万 t . 图 1为 该 矿 区 1 9 9 0 2 0 0 1年因采煤塌陷每公顷土地破坏赔偿 费随时间 变化的统计结果 , 图 2为该矿区 1 9 9 0 2 0 0 1年因 采煤塌陷村庄搬迁 每户赔偿费随时间变化的统计 结果. 由图 I , 2 可见 , 采煤塌陷土地破坏赔偿费及 村庄搬迁费随着时间发展是呈递增趋势的, 也就是 说采煤塌陷土地破坏赔偿及村庄搬 迁的成本将会 越来越 贵 . 至 ● I 稿 滥 警 2 3 2 1 9 9 l 6 6 1 3 3 l 0 0 O 6 7 1 图 1 采煤塌陷土地赔偿费变化 F i g . 1 Va r i a t i o n t e n d e n c y o f c o mp e n s a t i o n o f l a n d s u b s i d e n c e 5 4 1 S 3 囊 蟹 1 图 2 采煤塌陷村庄搬迁赔偿费变化 Fi g . 2 Va r i a t i o n t e n d e n c y o f c o mp e n s a t i o n o f v i l l a g e mi g r a t i o n c a u s e d b y mi n i n g s u b s i d e n c e 图 3为该矿区一矿井采煤塌 陷土地破坏赔偿 增加的吨煤成本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结果. 由图 3 可 见 , 采煤塌陷土地破 坏赔偿增加的吨煤成本随着时 间是不断增加的, 由 1 9 9 1 年的 3元/ t 增加到 2 0 0 1 年 1 o元/ t . 将采 空区充填增加的 吨煤开采成本 随 时间变化绘于图 3中, 可以对充填开采增加的吨煤 成 本 与采煤塌陷土地破坏赔偿增加的吨煤成本相 1 9 9 0 1 9 9 5 2 0 0 0 2 0 0 5 2 0 1 0 2 0 1 5 2 0 2 0 份 图 3 土地赔偿与 充填增加 吨煤开采成本 的比较 Fi g . 3 Th e c o mp a r i s o n o f a d d i t i v e c o s t p e r t o n b e t we e n c o mp e n s a t i o n o f l a n d s u b s i d e n c e a n d f i l l i n g e x p e n s e 维普资讯 8 采 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第 2 3卷 等的时间作出预测. 如假设充填开采吨煤成本增加 2 5元 , 并随时 间保持不变. 则 由图 3可见 , 对 于该 矿井而言, 大约在 2 0 1 5年采煤塌陷土地破坏赔偿 增加的吨煤成本与采空区充填增加 的吨煤开采成 本相等, 也就是说, 要在该矿采用采空 区充填控制 开采沉陷保护土地 , 要等到 2 0 1 5 年才有可行性. 受煤层埋藏条件和村庄建筑物分布及其压煤 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采煤塌陷搬迁村庄增加的吨 煤开采成本变化较大 , 一般难 以统计 分析. 由图 2 可知, 采煤塌陷村庄每户搬迁费用随时间发展呈递 增趋势 , 若每户建筑物压煤量一定 , 则采煤塌陷村 庄搬迁每户增加 的吨煤开采成 本也将 随时间发展 而不断增大. 假设每户压煤量为 2 0 0 0 t 或 3 0 0 0 t , 则根据图 2采煤塌陷村庄每户搬迁 费用 随时间变 化曲线的回归方程 , 得到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增加的 吨煤开采成本随时间发展变化曲线如图 4 所示. 如 假设充填开采增加 的吨煤成本 仍为 2 5 元 , 并随时 间保持不变, 则 由图 4可以刘充填开采增加的吨煤 成本与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增加的吨煤成本相等的 时间作出预测. 由图 4可见, 当村庄每户压煤 2 0 0 0 t 时 , 大约在 2 0 1 2年 采煤 塌陷村庄搬 迁增 加的吨 煤成本与采空区充填增加的吨煤开采成本相等 , 也 就是说 , 这种条件下采用采空 区充填控制 开采沉 陷, 实现不迁村采煤 , 要 等到 2 0 1 2年才具 有可行 性. 当村庄每户压煤 3 0 0 0 t时, 大约在 2 0 2 6年采 煤塌陷村庄搬迁增加 的吨煤成本与采空区充填增 加的吨煤开采成本 相等, 也就是说 , 这种条件下采 用采空区充填控制 开采沉陷 , 实 现不迁村采煤 , 要 等到 2 0 2 6年才具有可行性. 可见 , 村庄每户压煤量 越大 如厚煤层条件 , 充填开采较村庄搬迁开采 的 适应性越差. 充填开采在薄及 中厚煤层 的密集建筑 物条件下 此时每户压煤量相对较小 的适应性要 好于在厚煤层 的非密集建筑条件. 贽川 1 一J K 煤 t /户 赞川 2 煤 t /户 图 4 村庄搬迁与充填增加的吨煤开采成本的比较 Fi g . 4 Th e c o mp a r i s o n o f a d d i t i v e c o s t p e r t o n b e t we e n c o mp e n s a t i o n o f v i l l a g e mi g r a t i o n a n d f i l l i n g e x p e n s e 上述分析表明, 总体而言 目前采空区充填增加 的吨煤开采成本仍 大于开采塌陷土地破坏和村庄 搬迁赔偿增加的吨煤开采成本. 为此 , 必须寻求进 一 步降低采空区充填开采成本的方法. 应该指 出, 目前开采塌陷土地赔偿费和村庄搬迁费 中没有充 分体现环境成本 ,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相 关法规的出台, 开采塌陷赔偿费将可能大幅度 的增 加 , 届时充填采矿技术的适应性将明显提高. 3 煤矿部分充填开 采技术 3 。 1 部分充填开采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按充填料浆 的浓度大小 , 煤矿充填开采方法可 分为 低浓度充填、 高浓度充填和膏体充填. 按充填 料浆是否胶结 , 煤矿充填开采方法可分为 胶结充 填、 非胶结充填. 按充填位置 , 煤矿充填开采方法可分为 采空 区充填, 即在煤层采 出后顶板未冒落前的采空区域 进行充填 ; 冒落 区充填 , 即在煤层采 出后顶板已 冒 落 的破碎矸石中进行 注浆充填. 离层 区充填, 即在 煤层采出后覆岩离层空洞区域进行注浆充填. 一般 情况下, 采空区充填宜采用高浓度或膏体的胶结充 填, 离层区充填和 冒落区充填宜采用低浓度充填. 按充填量和充填范 围占采出煤层的比例, 煤矿 充填开采方法可分为 全部 充填与部分充填. 全部 充填开采即在煤层采出后顶板未冒落前 , 对所有采 空区域进行充填 , 充填量和充填范围与采出煤量大 体一致, 它完全靠采空区充填体支撑上覆岩层控制 开采沉陷. 部分充填 开采, 是相对全部充填而言的 , 其充填量和充填范围仅是采 出煤量的一部分 , 它仅 对采空区的局部或离层区与冒落区进行充填 , 靠覆 岩关键层结构 、 充填体及部分煤柱共同支撑覆岩控 制开采沉陷. 全部充填 的位置只能是采空 区, 而部 分充填的位置可以是采空区、 离层 区或冒落区. 按 部分充填的位置不 同, 提f } { 了如下 3种建筑物下压 煤开采的部分充 填开采技 术 采 空区膏体条带 充 填 、 覆岩离层分区隔离注浆充填、 条带开采 冒落区 注浆 充填 . 如何降低充填成本 , 是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研究 的关键 问题. 采用部分充填开采技 术 , 可 以减少 充 填材料的用量和充填量 , 是降低充填成本的重要技 术途径. 同时 , 与金属矿山相 比, 一方面煤矿的充填 材料来源相对不足 , 金属矿山可用作充填材料的尾 矿一般 占开采矿石量的 9 O 以上, 而煤矿 的矸石 一 般仅为煤炭开采量的 1 5 左 右, 如采用全部充 填法 , 煤矿充填材料 的来源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煤 矿工作面的单产相对较高 , 金属矿山充填站的充填 能力一般为 3 0 ~6 0 m。 / h L 1 ] , 而一个年产 1 0 0万 t 的采煤面的生产能力 为 1 0 0 m。 / h 以上, 如采用全 维普资讯 第 1期 许家林等控制煤矿开采沉陷的部分充填开采技术研究 部充填法 , 充填系统的充填能力不能满足采煤工作 面高效生产的要求. 鉴于上述两方面的原 因以及要 满足降低充填成本的要求, 采用部分充填开采技术 是我国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研究的方 向和出路所在. 部分充填开采技术 的研究必须结合采动岩层 移动规律. 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为部分充填开采 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证明_ 1 , 主关键层对地表移 动的动态过程起控制作用 , 主关键层的破断将导致 地表快速下沉. 由于覆岩主关键层 的破断将导致地 表下沉的明显增大 , 因此 , 可将保证覆 岩主关键层 不破断失稳作为建筑物下采煤设计的原则. 为了保 证建筑物下采煤既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又确 保地面建筑物不受到损害 , 关键在于根据具体条件 下覆岩结构与主关键层特征来研究确 定合理的减 沉开采技术及参数. 其原则为 判别覆 岩层 中的主 关键层位置, 在对主关键层破断特征进行研究的基 础上, 通过合理设计条带开采、 部分充填等技术手 段来保证覆岩主关键层不破断并保持长期稳定. 3 . 2 采空区膏体条带充填技术 采空区膏体条带充填就是在煤层采 出后顶板 冒落前, 采用膏体材料对采空区的一部分空间进行 充填 , 构筑相间的充填条带, 靠充填条带支撑覆岩. 只要保证未充填采空区的宽度小于覆岩主关键层 的初次破断跨距 , 且充填条带能保持长期稳定 , 就 可有效控制地表沉陷, 见图 5 . 地表 表土层 t 关键 q E 关键层 煤层 _琵埂 体 瓦 填 体 图 5 采空 区膏体条带充填原 理示意 图 F i g . 5 Th e s k e t c h o f p a r t i a l p a s t e f i l l i n g i n g o a l 采空区膏体条带充填技术有 2 种模式. 第一种 模式是长壁条带充填开采模式 , 工作面布置成长壁 工作面开采, 沿推进方向在采空区相问构筑充填条 带; 第二种模式是短壁 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方法 , 见 图 6 , 工作面布置成短壁条带开采, 隔 1个工作面 充填 1个工作面, 各工作面的开采顺序如图 6中数 字所示. 短壁间隔条带充填较长壁条带充填在实施 工艺上要相对容易. 济宁矿区某煤矿首采的 1 3 0采区南翼地面建 筑物压煤量 占到了 6 8 . 7 , 利用概率积分法预计 结果及根据已有经验, 得到该 区采用采 留比为 4 O m 6 O m的条带开采方法可以保证地面的变形在 I 短髓工作而 允填 I 短肇工作面 不充填 I 短 擘 l lf 1 瑚 充填 I 短壁工作面 不先填 I 堑 壁 . 型 壅 墨 I 短肇 』 作面 不充填 l 一獯 堡. 业 堕 . 盎 撼 焉 l I _ 霸 _ ● 图 6 采空区短壁间隔条带 充填模式 Fi g . 6 Th e mo d e o f s h o r t wa l l f a c e wi t h i n t e r v a l p a r t i a l f i l l I 级破坏 以内, 但煤炭 回采率较低. 为 了提高采 区 的回采率 , 采用数值模拟对该区采用短壁问隔条带 充填控制开采沉陷的可行性方案进行 了研究l_ l , 结果表明, 当覆岩存在 2 0 m厚 主关键层时 , 采 宽 4 0 m短壁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方案 充填工作 面与 冒落工作面间留设 l O m 左右的隔离煤柱 可以取 代采留比为 4 0 m 6 0 m 的条带开采方案 , 实现对 开采沉陷的有效控制 , 煤炭采 出率 由条带开采 的 4 O 提高到 8 O %, 充 填 成本 较 全 部充填 降 低 约 4 O 9 / 5 ~ 5 O . 3 . 3 覆岩离层分区隔离注浆充填技术 覆岩离层注浆充填是利用岩移过程中覆岩内 形成 的离层空洞, 从钻孔向离层空洞充填外来材料 来支撑覆岩, 从而减缓覆岩移动往地表的传播. 采动覆岩离层位置、 离层量和动态发育规律的 研究 是 离层 注浆 充 填技 术 的理论 基 础. 研 究 表 明n 。 。 , 覆岩离层主要出现在关键层下. 当相邻 两 层关键层复合破断时, 两关键层间将不出现离层. 关键层初次破断前 的离层 区发育 、 离层量大, 易于 注浆充填 ; 而一旦关键层初次破断后 , 关键层下离 层量明显变小 , 仅为关键层初 次破 断前 的 2 5 ~ 3 3 , 注浆难度增加. 因此 , 离层注浆必须在主关键 层临初次破断前进行. 钻孔布置及最佳的注浆减沉 效果应保证关键层始终不发生初次破断. 由于离层区充填为非固结充填材料 , 浆液浓度 稀 , 关键层下离层随采面推进不断扩展 , 浆液随之 向前流动, 关键层初次破断前其下离层空间很难被 充填满. 因而 , 充填浆液不能对初次破断前的关键 层进行支撑, 因而不能阻止关键层的初次破断 , 从 而影 响后续离层注浆和注浆减沉效果. 这是我 国一 些矿井离层注浆减沉试验未达到预想效果的主要 原 因之 一. 针对现有离层注浆工艺不能阻止关键层的初 次破 断问题 , 提出了“ 覆岩离层分 区隔离充填法” , 其基本原理是 按关键层初次破 断所允许 的极限跨 距对采面进行分区 , 分区间采用跳采的方式 , 使关 键层下离层区在关键层初次破断前被分 区隔离煤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第 1 期 许家林等控制煤矿开采沉陷的部分充填开采技术研究 1 1 参考文 献 E 1 ] 刘同有, 周成浦 。 金铭 良, 等. 充填采矿技术与应用 [ M] .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 2 0 0 1 . [ 2 ] 孙恒虎, 黄玉诚, 杨宝贵. 当代胶结充填技术[ M] . 北 京 冶金工业 出版社 , 2 0 0 2 . I s ] 张玉卓, 徐乃忠. 地表沉陷控制新技术[ M] . 徐州 中 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1 9 9 8 . [ 4 ] 杨 宝贵 , 崔希 民, 孙 恒虎. 煤矿采空 区胶结充填控制采 动损害 的可 行 性 探讨 [ J ] . 煤 炭 学 报 , 2 0 0 0 , 2 5 4 2 62 26 5. YANG B a o g u i 。CUI Xi rai n,S UN He n g h u .Fe a s i b i l i t y r e s e a r c h o f mi n i n g d a ma g e c o n t r o l l i n g b y g o a f c e me n t b a c k f i l l i n g i n c o a l mi n e s [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2 0 0 0, 2 5 4 2 6 2 - 2 6 5 . [ 5 ] 胡华 , 孙恒虎. 矿 山充填 工艺技 术的发展及 似膏 体 充填新技术[ J ] . 中国矿业 , 2 0 0 1 , i 0 6 4 8 5 O . HU Hu a 。 S U N He n g h u .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b a c k f i l l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t h e n e w b a c k f i l l p r o c e s s u s i n g p a s t l i k e ma t e r i a l [ J ] .Ch i n a Mi n i n g Ma g a z i n e ,2 0 0 1 , 1 0 6 4 8 5 0 . [ 6 1 周华 强, 侯朝炯 , 孙希 奎 。 等. 同体 废物膏体 充填不 迁 村采煤[ J ]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 0 0 4 , 3 3 2 1 5 4 1 5 8. ZHOU Hu a q i a n g, HOU Ch a o j i o n g,S UN Xi k u i , e t a 1 .S o l i d wa s t e p a s t e f i l l i n g f o r n o n e v i l l a g e - r e l o c a ~ t i o n c o a l mi n i n g [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 Te c h n o l o g y ,2 0 0 4 , 3 2 2 1 5 4 1 5 8 . [ 7 ] 瞿群迪, 周华强, 侯朝炯, 等. 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 的探 讨[ J ] . 煤炭科学技术 , 2 0 0 4 , 3 2 1 0 6 7 6 9 . QU q u n d i , Z HOU Hu a q i a n g ,HOU C h a o - j i o n g , e t a 1 .Di s c u s s i o n o n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wi t h p a s t e b a c k ~ f i l l i n g i n mi n e [ J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4 , 3 2 1 0 6 7 6 9 . [ 8 ] 钱呜高, 许家林, 缪协兴.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J ] . 中国 矿业 大学学报 , 2 0 0 3 , 3 2 4 3 4 3 3 4 8 . [ 9 ] [ 1 O 1 [ 1 1 ] [ 1 2 ] [ 1 3 ] QI AN Mi n g g a o,XU J i a l i n,MI AO Xi e x i n g .Gr e e n t e c h n i q u e i n c o a l mi n i n g[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 Te c h n o l o g y ,2 0 0 3 , 3 2 4 3 4 3 3 48. XU J i a - l i n ,L AI We n q i ,QI AN Mi n g g a o . An a p p r o a c h t o d e v e l o p in g p r o s p e c t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wa y s o f f i l l m i n i n g i n C h i n e s e C o l l i e r i e s [ J ] .Mi n i n g R e s e a r c h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2 0 0 4, 2 4 1 O 9 2 6 3 0 . 许 家林 , 钱鸣高 , 朱卫 兵. 覆 岩主关键 层对地 表下沉 动态的影响研究 [ J ] . 岩 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2 0 0 5 , 2 4 5 7 8 7 7 9 1 . XU J i a l i n, Ql AN Mi n g g a o, ZHU We i b i n g .S t u d y o n i n f l u e n c e s o f p r i ma r y k e y s t r a t u m o n s u r f a c e d y n a mi c s u b s i d e n c e [ J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 M e c h a n i c s a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5, 2 4 5 7 8 7 7 9 1 . XU J i a - l i n ,Z HU We i b i n g,QI AN Mi n g g a o .Me c h a - n i s m o f p a r t i a l b a c k f i l l i n g f o r c o n t r o l l i n g mi n i n g s u b s i d e n c e [ c] / /WAN G Yu e h a n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5 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y m p o s i u m o n M i n i n g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 R TTERDAM A A BALKE M A ,2 0 0 4 7 0 9 7 1 3 . 许家林。 钱鸣高. 覆岩注浆减沉钻孑 L 布置的研究[ J ]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1 9 9 8 , 2 7 3 ; 2 7 6 2 7 9 . XU J i a l i n,QI AN M i n g g a o . S t u d y o n l a y o u t o f g r o u t i n g b o r e h o l e f o r r e t a r d i n g s t r a t u m s u b s i d e n c e [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1 9 9 8 , 2 7 3 2 7 6 2 7 9. 许 家林 , 钱鸣高 , 金宏伟. 岩层移 动离层演 化规律及 其应用研究[ J ] . 岩土工程学报 , 2 0 0 4 , 2 6 5 6 3 2 63 6. XU J i a l i n,QI AN Mi n g g a o ,J I N Ho n g we i .S t u d y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b e d s e p a r a t i o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s t r a t a mo v e me n t [ J ] .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e o t e c h n 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2 0 0 4 , 2 6 5 6 3 2 6 3 6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