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pdf
第 2 7卷第 9期 2 0 0 8年 9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0 J . 2 7 No . 9 Se pt . , 2 008 _ __I 置 Ia J 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 姜福兴 一,叶根喜 , 2 王存文 ~,张党育 ,关永强 1 .北京科技大学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 0 0 0 8 3 ;2 .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3 . 河北省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邯郸0 5 6 2 0 1 摘要为了监测导水通道 断层、陷落柱等 在采动影响下的动力学活动和失稳过程,以及对其造成的突水危险性 进行实时预测预报,利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进行煤矿突水危险监测的工程实践。采用全局寻优定位技术,充分 考虑内、外场震源定位的不同影响因素,结合速度结构、检波器一致性等校正技术,实现微震震源的高稳定、高 精度定位;优化布置微震监测台网,对大断层、陷落柱等隐伏构造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定位结果的三维展示和 分析,得到地质构造的活化规律、底板破裂深度、顶板破裂高度、合理煤柱尺寸等实测参数,实现对突水危险陛 的预测预报。工程实践证明,微震监测能够准确诊断出断层和陷落柱等构造活化的强度、烈度以及相关的时空参 数 ,是实现突水预警预报 的强有力的地球物理监测手段 。建立基 于定位结果 的岩体空间破裂场 的定量描述模型、 实现定位结果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技术,从防治水、矿山压力等多学科角度出发实现突水监测的超前预警预 报,是突水监测预警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采矿工程;煤矿;微震;突水监测;内场定位;外场定位;岩体破裂场;定量描述 中图分类号T D 3 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6 9 1 5 2 0 0 8 0 9 1 9 3 2 0 7 APPLI CATI oN oF HI GH. PRECI S I ON M I CROS EI S M I C M 0NI T0RI NG T E CHNI QUE ToⅥ A LT E R I NRUS H MoNI T oRI NG I N CoAL MI NE J I ANG Fu xi n g , 2 YE Ge n xi ’ 2 W ANG Cu n we n 2 , ZHANG Da n g y u3 , GUAN Yo ng q i a ng 3 1 . S t a t e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Hi g h e f fi c i e n t Mi n i n ga n dS a f e tyo f Me t a l Mi n e s ,Mi n i s t ryofE d u c a t i o n ,U n i v e r s i ty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j i n g ,B e i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2 . S c h o o l o fC i v i l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U n i v e r s i t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o i n g ,B e i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3 . He b e i F e n g f e n gG r o u p C o . ,L t d . ,Ha n d a n ,He b e i 0 5 6 2 0 1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F o r t h e p r o g r e s s i v e f a i l u r e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f a u l t s , k a r s t c o l l a p s e c o l u mn s t o b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a n d t h e i r m i c r os e i s mi c a c t i vi t i e s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wa t e r i n r u s h t o b e p r e di c t e d, mi c r os e i s mi c mo ni t o r i n g i s fir s t l y u n d e a k e n i n a d e e p c oa l mi n e whe r e t he wa t e r i n r u s h i s a s i g ni fic a n t i s s ue . The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a t e c h n i q u e f o r t h e e v e n t l o c a t i o n a n d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mi c r o s e i s mi c e v e n t s a r e c o n c e r n e d . A n e w o p t i mu m me t h o d i s p r o v i d e d;t h e p r e f e r r e d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f o c a l t i me i s t h e b a s i c c a l c u l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 a n d a l s o s e v e r a l c o n c e p t s o f e v e n t l o c a t i o n t y p e s a r e d e fi n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c t u a l l o c a t i o n , e . g . wi t h i n t h e r e c e i v e r a r r a y o r o u t s i d e i t ,n e a r b y t h e r e c e i v e r a r r a y o r f a r a wa y f r o m i t . T h e l o c a l i z i n g me t h o d a n d j u d g me n t o f l o c a t i o n t y p e ,t o g e t h e r wi t h t h e c o rr e c t i o n o f v e l o c i ty a n d t h e m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u s i n g a r t i fi c i a l b l a s t i n g s o u r c e s ma k e t h e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t h e e v e n t l o c a t i o n a c c ur a c y be s i g n i fic a n t l y p os s i bl e .W i t h t h e r e s ul t s o f m i c r o s e i s m i c e v e nt s a n d 3 D i l l us t r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t h e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t ruc t u r e ,f r a c t ure d e p t h o f r o o f a n d fl o o r , a n d t h e p a r a me t e r s o f b o u n d a r y p i l l a r a r e 收稿日期 2 0 0 8 0 31 7 ;修回 日期2 0 0 8 0 51 5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0 6 7 4 0 1 7 ,5 0 7 7 4 0 1 2 ;国家 “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 目 2 0 0 7 B A K 2 4 B 0 4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姜福兴 1 9 6 2一 ,男,1 9 9 4年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 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微震监 测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 - ma i l j i a n g fu x i n g l 1 6 3 . c o rn 第 2 7 卷第 9期 姜福兴,等.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 1 9 3 3 o b t a i n e d . T h e s e s t u d i e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i t i s c o n s i d e r a b l y p o s s i b l e t o p r e d i c t t h e wa t e r i n r u s h u s i n g mi c r o s e i s mi c mo n i t o r i n g wi th i t s i n h e r e n t a b i l i t y t o r e mo t e l y mo n i t o r the p r o g r e s s i v e f a i l u r e c a u s e d b y mi n i n g . T h e a p p r o a c h u s e d t o i n t e g r a t e mi c r o s e i s mi c d a t a s h o u l d b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w i t h d i ff e r e n t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 f r o m d i ff e r e n t s u b j e c t v i e ws , s u c h a s g e o l o g y,mi n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g e o p h y s i c s . Ho w t o ma k e a 3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me c h a n i c a l mo d e l t o d e s c r i b e the f a i l u r e r e g i o n f r o m the e n e r g y v i e w, i n s t e a d o f q u a l i t a t i v e an a l y s i s , i s p u t f o r wa r d . Ap p a r e n t l y , i t wi l l b e a n i mp o r t a n t r e s e a r c h d i r e c t i o n wi th i t s f u r t h e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h g a s a n d c o a l p r o j e c t s , r o c k b urs t a n d S O On. Ke y wo r d s mi n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a l mi n e ;mi c r o s e i s mi c ;mo n i t o r i n g o f wa t e r i n r u s h;l o c a t i o n wi t h i n a r r a y; l o c a t i o n o u t s i d e a r r a y ; f a i l u r e fi e l d o f r o c k ma s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d e s c r i p t i o n 1 引 言 在我国矿山事故中,水害事故占了很大 比例 , 而矿山发生水害必须具备的 3个条件是水源、水量 和导水通道。在这 3个条件中,作为对水源和水量 起决定作用的含水层,其补给和排泄条件具有区域 性和面状分布的特点,因此往往是易于查明和预测 分析的,但导水通道 断层 、陷落柱 具有极强的局 部性和隐蔽性,因此大多数突水灾害具有导水通道 不可预知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原生导水通道的不 可预知性; 受采动影响新生导水通道的不可预知性; 已探明的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活化与否 的不可 预知性 ’ 。 矿井水害的形成和发生都有一个从孕育 、发展 到发生的变化过程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的不 同阶段 都有其对应的前兆L 3 1 J 。微震监测就是要找到导水 通道的具体参数 ,包括时空位置、能量和通道类型, 并根据水源、水量、水温等因素的变化情况,结合 矿 山压力、水文地质等多学科理论,进行突水的超 前预测预警 。杨天鸿等 J 已提出 “ 采动压力和水压 力扰动应力场诱发微破裂 微震活动性 是矿 山突水 前兆本质特征”的观点,并对矿 山突水预测预报 的 发展趋势做 了展望。众多研究表明,微震监测将是 实时、动态、立体监测矿山突水的一个重要技术手 段,尤其在精确定位灾害性突水通道方面将发挥其 特有的技术优势 。 早在 2 0世纪 4 0年代,美国矿业局就开始应用 微地震法来探测给地下矿井造成严重危害的冲击地 压,由于监测结果不明显而未能引起人们 的足够重 视 。目前国际上煤炭行业应用微震监测主要监测地 面震感和矿震规律 ,其定位精度不能揭示小范围 岩层破裂和运动的规律。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 8 叫3 】 均致力于微震监测矿震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研 究成果。 教育部科技查新结果 2 0 0 6年 9月 表明, 目前 国内外微震监测矿井突水方面还少有报导。河北省 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梧桐庄煤矿是突水威胁矿井,为 了保障开采安全 ,北京科技大学与河北省峰峰集 团 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 “ 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 防治水 中的应用与研究”项 目,本文介绍该项 目的部分研 究成果 。 2 高精度定位实现及监测条件 2 . 1 监测系统 本次监测采用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本质安全型 微震监测系统 专利号为 C N2 6 8 7 6 9 3 u 引 ,监测主机 为课题组与浪潮集团联合研制的浪潮 C YB F 0 0 1型 防爆计算机 见 图 1 ,可直接在矿井下进行长达数 月的连续实时监测。 图 1 防爆型微震监测仪器 F i g . 1 Ex p l o s i o n p r o o f mi c r o s e i s mi c m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2 . 2 高精度微震定位技术的实现 2 . 2 . 1基本定位思想及实现方法 在矿 山监测的小尺度空间,地震波走时 检波 1 9 3 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8 生 器接收到时 f 1 与震源起震时刻 t 的差值 的变化范围 是震源坐标 X ,Y ,z变化范围的 l / v 1 , 为波速,一般 为 3 . 5 44 . 5 m/ s 。如果将这 4个参量等 同对待 ,由 于数学计算的“ 机械性 ” , 计算误差将平均分配给这 4个参量。而在误差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仅从这个 基本角度出发 ,就可以断定即使是数学最优解,也 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结果 的物理不合理性,甚至错 误 。试验结果 见图 2 表明,起震时刻 t 的微小变化 引起了 X ,Y ,Z较大幅度的变化,从而验证了上述 推断。 起震时间 t/ ms 图 2 解 的分布 曲线 Fi g . 2 Di s t r i b u t i o n c u r v e s o f s o l u t i o n s 起震时刻 t 具有严格 的物理意义 ,即一定在第 一 个初至时 lJ t m 之前;同时,受小范围监测空间的 约束,起震时刻 f 又有严格的理论上限 ;非线性 系统的数学理论认为,维数的降低能够几何级地提 高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基于这些思想,本研究提出 了基于 “ 合理到时区间”的遍历求解的全局寻优定 位思路,采用降低维数的办法来实现定位结果的物 理 “ 合理性 ”和数学 “ 稳定性 ” 。 设第 i 个检波器的坐标为 ,Y ,z ,读取的到 时为 t ,则对第 i 个检波器有 √ 誓 一 Y i 一 z 一 z V f 1 式 1 可 以改写为 t tf 一 √ 一 Y i J , z 一 z / V 2 设 f i Tt ∈ t , 3 式中 为求解过程中,遍历给定的到时试验值 。 假设共有 个有效到时数据,则残差 F定义为 F ∑ 4 i 1 这是一个无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 ,可采用最 小二乘法进行优化计算。假设解的格式为 , y ,z , f 1 ,则理论解为 3 2 0 0 m, 5 1 5 0 m, 一 7 5 0 m, 5 0 ms , 残差为 0 见图 2 。 图2 清楚地展示了全局最优解和局部最优解的分 布情况。 5 0 . 5 ms 时的局部最优解为 3 1 1 7 . 5 7 m, 5 1 4 9 . 9 4 m,一 7 5 0 . 2 7 m,5 0 . 5 ms ,残差为 9 . 0 2 ,空 间距离误差为2 . 4 5 m; 4 9 . 5 ms 时的局部最优解为 r 3 1 1 7 . 5 7 m,5 1 5 2 . 4 6 m,一 7 5 4 . 9 6 m,4 9 . 5 ms ,残 差为 8 . 6 3 ,空间距离误差为 5 . 5 5 m。可以看出这两 个局部最优解是可以容忍的,但当 T4 8 . 5 ms 时, 局部最优解为 3 2 1 2 . 0 5 m,5 1 5 8 . 4 m,一 7 6 7 . 3 7 m, 4 8 . 5 ms ,残差为 1 2 _ 3 ,空间距离误差为 2 0 . 8 7 m, 已经超 出了容忍的范围。由此可见,起震时刻 t 具 有严格的物理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求解程序直接调 用 MAT L AB库函数,因此计算程序没有问题。 2 . 2 . 2定位区域的类型 要提高震源的定位精度,还必须注意震源定位 的类型。工程经验[ 1 5 1 9 1 表明,微震工程的震源定位 分为 “ 内场定位”和 “ 外场定位” ;“ 外场定位”又 应区分为 “ 近场定位”和 “ 远场定位 ” ,见图 3 。 图 3 震源定位类 型 F i g . 3 T y p e s o f s e i s mi c s o u r c e l o c a t i o n 震源处于不 同的定位区域,其定位的过程是有 较大区别的,主要是对检波器组合空间的控制 。内 场定位和近场定位时,应按检波器接收到时的先后 进行排序,选取呈立体空问分布的最早几个到时进 行定位,一般均能满足要求;对远场定位,则应在 到时数据可靠的原则下,尽可能地扩大检波器组合 第 2 7卷第 9期 姜福兴,等.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 1 9 3 5 的控制范围,而不能仅仅考虑到时的先后,特殊情 况下,可 以考虑到时补偿,即选择几个具有可靠到 时的检波器,再与一个较远处到时不太清晰的检波 器组合,形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控制空间,通过对这 个检波器到时进行小范围的到时补偿,观察解的变 化曲线 同图 2曲线含义 ,使残差达到最小时,即 可说明到时补偿合理。 通过人工震源【 1 J 的速度结构校正、检波器一致 性校正等相关调整后,在保证仪器检测参数设置合 理 的前提下,从技术上讲 ,做到内场定位精度 3 ~ 5 m、近场定位精度 5 ~1 0 1 T I 、远场定位精度 1 5 -- 2 0 m以内是完全可能的,这样的定位精度基本能 够满足各种 目的微震监测工程的需要。 3 微震突水监测的主要成果 3 . 1 突水监测工程的现场地质条件及测区布置 监测工程在梧 桐庄煤矿 1 8 2 1 0 6 工作面实施 见 图 4 。工作面长 1 2 0m,煤层厚 3 . 4m。 图4 1 8 2 1 0 6工作面平面布置图 F i g . 4 L a y o u t o f wo r k i n g f a c e 1 8 2 1 0 6 底板 以下 3 5 5 3 m 一般问距4 4 m 为野青灰岩 含水层,水压高达 5 MP a ,水温为 3 5℃~4 3 ℃, 突水系数为 0 . 1 4 MP a J m,大大超过 了煤矿安全规 程;顶板砂岩含水层厚 0 --3 0 m,水量不大,主要 以淋水、滴水的形式进入工作面,对开采不具有威 胁 。 沿工作面走向方向有一个 已揭示的 X3陷落柱 见图 4 ,采前已进行注浆封堵,注入了近 6 1 0 t 水泥; 在 1 8 2 1 0 7工作面内有一条平行工作面走 向 方向的 F 2大断层 ,该断层距离 1 8 2 1 0 6工作面上顺 槽 3 0 m左右 见图 4 。 梧桐庄煤矿 已证实的突水类型主要为煤层底 板破裂导升突水、断层构造活化导水以及陷落柱突 水;而 1 8 2 0 1 6工作面集这些突水不利条件于一体, 给开采构成了极大威胁, 存在发生特大突水事故的 可能。为此从工作面 “ 见方”开始,在工作面推进 方 向 4 0 0 m 范 围内布置检波器 ,重点对底板、F 2 大断层、陷落柱和高交角原生破裂 区进行实时连续 的动态监测,并随着工作面 向陷落柱的靠近,逐渐 增加检波器密度 ,最小间距达 1 5 m。检波器初期布 置见 图 5 ,交叉设置顶、底板测点,检波器采用杨 淑华等I J 9 j 的安装方法,直接 固定于岩体深部 ,形成 一 个 4 0 0 m 1 8 0 m 7 0 m 长 宽 高 的内场监测空 间,能够满足单个工作面的监测。 ● ▲ ▲ ▲顶板测点 底板测点 a 测点布置平面图 1 一锚爪与滑轮;2 一电缆与 安装绳;3 一内水泥袋4 一 检波器5 一外形袋6 一操 作绳;7 一吊绳 b 检 波器安装示意图 图 5 测点布置及检波器安装示意图 F i g . 5 D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me a s u r i n g p o i n t s a n d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o f d e t e c t o r s 3 .2 主要成果 1 底板正常破裂深度在 2 5 1T I 以内,底板破裂 导升不会引起突水顶板破裂深度在 4 5 m 以内。 除去 由于断层活化等 引起 的事件,1 8 2 0 1 6工作面 底板破裂深度集中在0 ~2 5 m的大致范围 见图6 1 , 与距离底板 4 4m 的野青灰水层还有 1 91T I 的间距, 现场 的水温 、水压 、水量均没有显示异常 。因此 1 8 2 0 1 6工作面在现有的开采条件下,底板破裂导升 不会引起突水 见图 7 。另外监测也证明了顶板破 1 9 3 6 岩石力学与工程 学报 2 0 0 8 笠 1 一底板破坏区域;2 一顶板破坏区域 图6 微震事件分布剖面图 实心圆点为震中位置 F i g . 6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o f MS e v e n t s fi l l e d p o i n t s r e p r e s e n t s o u r c e p o s i t i o n s 图 7 微震监测底板破裂深度示意图 F i g . 7 F a i l u r e d e p t h i n flo o r mo n i t o r e d b y M S 裂深度在 4 5 m 以内,顶、底板破裂均没有异常活 动 。 2 微震定位证明上顺槽 F 2大断层 3 0 m保护 煤柱宽度留设安全,下顺槽附近是防治水的重点。 图 8表明,微震事件多发生在下顺槽附近,而上巷 附近几乎没有微震事件,证明下顺槽是防治水的重 点,防治水工程应以下顺槽为中心重点开展。 1 --F 2大断层活动位置;2 一下顺槽微震事件集 中区 图 8 微震事件平面分布图 Fi g . 8 P l a n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MS e v e n 图 9的 F L AC D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下顺槽附 近的岩体垂直位移明显高于上顺槽附近岩体,很好 地解释了微震活动多集中在下顺槽附近的原因,同 时也说明了 F 2大断层在开采过程中始终处于低位 移场中。 垂直位移, mm 图 9 1 8 2 1 0 6工作面垂直位移场 F L AC 。 F i g . 9 V e r t i c a l d i s p l a c e me n t fie l d o f wo r k i n g f a c e 1 8 2 1 0 6 F L A C 。 、 f 3 微震定位揭示 x3陷落柱有活化迹象。两次 微震事件的发生位置分别在底板下 1 1 . 4 2 和 6 . 8 3 m, 远没有达到野青灰岩含水层,因此两次微震事件发 生过程 中,在陷落柱附近都不 可能发生突水,均 可 以看作是地压活动的孤立力学响应。图 1 0 a 是 监测到的陷落柱第一次活化 的波形, 图 l O f b 则为陷落柱活化的平面位置。 图 l釜 目 慝 鞫 号 } ;;; a 第一次陷落柱活化的波形图 2 0 0 7年 1月2 5日 1 2 5 6~ 一 一 2 0 0 7年 1月 8日l l 4 0 3 4 坐标 2 3 1 8 8 ,1 8 8 6 2 ,一a 1 8 坐标 2 3 2 2 3 ,1 8 8 7 9 ,一4 2 8 ~ 一. . 一 。 \ 、 ~⋯ 一 一 b 陷落柱活化的平面位置 图 1 0 微震监测到陷落柱活化 单位m F i g . 1 0 Ac t i v a t i o n o f k a r s t c o l l a p s e c o l u mn d i s c l o s e d b y mi c r o s e i s mi c mo n i t o r i n g u n i t m ■l I l l 誓 ■ 第 2 7 卷第 9期 姜福兴,等.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 1 9 3 7 4 微震定位 证 明下顺槽煤 柱的合理 宽度 为 1 5 m。微震监测结果表 明,面长 1 2 0 m、采高 3 . 4 m 的 1 8 2 1 0 6工作面下顺槽外侧的最大破裂范围基本 在 1 5 mf 平面距离 之 内,如图 1 1 所示。该结论可 以 为类似工作面的煤柱宽度设计提供依据 ,对倾斜长 度为 1 5 0 ~1 6 0 m 的工作面,下顺槽保护煤柱宽度 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加宽。 图 1 1 基于微震监测的煤柱宽度确定示意图 F i g . 1 1 Wi d t h o f c o a l p i l l a r b a s e d o n mi c r o s e i s mi c mo n i t o r i n g 4 基于微震监测的突水预报方法探讨 微震监测与传统的监测手段截然不 同,因此在 突水预测预警方法上与传统 的方法有着本质 的区 别 。但总体来说,既要统筹全局,又要重点描述局 部 。水源、水量、导水通道三大因素相辅相成 ,共 同构成了突水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立不同因素的定 量描述模型以及权重分配模型【 2 们 ,是准确预报突水 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断裂力学、损伤力学等基础理论的出 现,为建立渗流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并且把 “ 能 量”的概念引入到了描述岩体破裂的研究中。但如 何建立能量耗散与岩体失稳的定量关系模型是一个 亟待解决的重大研究课题,目前 已有学者【 2 2 2 j 进行 该领域的研究。事实上 ,微震监测 的过程就是对微 震波的反演分析过程,微震波蕴含 了大量的震源和 传播介质 的信息,包括震源位置、类型、能量、岩 层密度、裂隙等。由此可见,上述理论方法与微震 监测手段 的结合,将使突水通道形成、发展和灾变 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量描述成为可能,这是监测预 警突水通道的必 由之路。 本文依托的微震监测工程中,突水预警采用的 是 “ 岩层破裂动态演示法” ,根据岩层的动态破裂, 以及破裂分布与含水层 的位置关系,确定突水的危 险性。这一方法虽然有效,但推广时需要工作人员 有一定的经验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5 结论 f 1 采用全局寻优定位技术 ,充分考虑 内、外 场震源定位 的不 同影响因素,结合速度结构、检波 器一致性等校正技术 ,实现微震震源 的高稳定、高 精度定位,是完全可能的。 2 微震监测的实时、连续监测 ,是描述导水 通道孕育、发展到最终失稳过程的有效技术手段。 3 工程实践表 明,微震监测能够准确诊 断出 断层和陷落柱等构造活化的强度、烈度以及相关 的 时空参数,是实现突水预警预报的强有力的地球物 理监测手段。 f 4 建立基于定位结果 的岩体空间破裂场 的定 量描述模型、实现定位结果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展 示技术,从防治水、矿 山压力等多学科角度出发实 现突水监测的超前预警预报,是突水监测预警 的重 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1 】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等.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J ] .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5 ,2 4 1 6 2 8 0 3 2 8 1 3 . H E Ma n c h a o ,XI E He pin g,PE NG S h u p i n g , e t a 1 .S tud y o n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i n d e e p min i n g e n g i n e e ri n g [ J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i n g ,2 0 0 5 ,2 4 1 6 2 8 0 3 2 8 1 3 . i n C h i n e s e [ 2 ] 彭苏萍,王金安.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 M] . 北京煤炭工业 出版 社, 2 0 0 1 . P E NG S h u p i n g , WA N G J i n an. S a f e t y mi n i n g a b o v e a q u i f e r z o n e [ M] . B e i j i n g .-C h i n a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P u b l i s hin g Ho u s e ,2 0 0 1 . i n C h i n e s e [ 3 ] 张金才,张玉卓,刘天泉.岩体渗流与煤层底板突水[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1 9 9 7 . Z H A NG J i n c a i , Z H ANGY u z h u o , L I UT i a n q u a n . R o c k s e e p a g e and w a t e r i n r u s h i n c o a l b e d [ M] . B e ij 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 ,1 9 9 7 . i n C h i n e s e [ 4 】 仵彦卿 ,张倬元.岩体水力学导论【 M】 .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 社, 1 9 9 5 . wu Y a n q i n g , Z H AN G Z h u o y u a n . I n tr o d u c t i o n t o r o c k ma s s h y d r a u l i c s [ M] . C h e n g d u S o u t h we s t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t y P r e s s ,1 9 9 5 . hi C h i n e s e 【 5 ] 钱鸣高,缪协兴 ,徐家林,等.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 M】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 0 0 0 . Q I A N Mi n g g a o ,MI AO X i e x i n g ,X U J i a l i n ,e t a 1 . Ke y s t r a t a the o i n g r o u n d c o n tr o l [ M] . B e ij i n g ..C h i n a 1 9 3 8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8 ,正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1 9 9 5 . i n C h i n e s e [6 ] 赵阳升,胡耀青. 承压水上采煤理论与技术[ M】 .北京煤炭工业 出版社, 2 0 0 4 . Z H AO Y a n g s h e n g , H U Y a o q in g . T h e o r y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c o a l mi n e o n t h e c o n fi n e d a q u i f e r [ M] . B e ij i n g .. C h i n a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